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五年级下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以小兔子的只数。
6.在一个有40名学生的班级中选举班长,选举结果是(
天天 )当班长,选举结果可以用图( ③
)来表示。
天天
龙龙
同同
梦梦
20票
10票
4票
6票
点拨:四人中天天的得票数最多,所以天天当选班长。天天的得票


数占总票数的20÷40= ,龙龙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10÷40= ,



同同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4÷40= ,梦梦的得票数占总票数的


)米。


我发现:上面每句话中括号里填的(
之几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
)是不变的。
原因是:
都是平均分成8份,分数单位都是一样的
(理由合理即可)
点拨: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


提 升 点 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3.【易错题】说一说


(1)

(

(2)

(
kg表示的两种意义。
kg表示把1 kg平均分成(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知识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填一填。
(1)把4 m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
占全长的
(
(


(
(


)
)
m,每段
)

)
点拨:求每段长多少米,就用总长÷份数,求每份占全长的几
分之几,就用1÷份数。
(2)2÷7=
(
(
19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优秀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优秀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的广泛意义及及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在本节课引入课题之前,先是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创设了问题情境,为探索新知识做好铺垫。

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到多少个?和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个?以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记忆,整数除法的商可以用整数、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把分数与除法联系起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

由此导入本节课与学生共同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探讨新知识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而且抽象的内容,而在本节课的教学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是在师生共同探究,耐心引导,合作尝试的结果。

在此环节的教学上,主要通过自主观察、思考和我耐心的引导,使学生渐而渐之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初步认识,再通过一系列直观图片的演示,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拓展巩固训练这一环节,我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生能在自主尝试中汇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并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很值得我考虑。

一是在动手演示说明中,只是单一的让一名学生动手,如果能把学生分成小组动手操作的话,学生会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的更好更快。

二是小组成员参与的合作意识不够,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如果我能为学生营造参与学习、动手合作的氛围,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展开讨论、动手尝试以及汇报交流,既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又能让他们在自主发现、尝试、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知识,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课堂创新为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

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

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

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生:2块,6÷3=2(块)。

(板书)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生:0.5块,1÷2=0.5(块)。

人教2022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教案】

分数与除法(1)▷教学内容教科书P49例1、例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十二”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借助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借助直观,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1.运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很快知道6÷3=2,每人分得2个月饼。

【设计意图】根据数量关系,运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迁移类推,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2。

师:现在将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师:该怎么列式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悟1÷3的商是13。

教师板书:1÷4师:1除以4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个呢?【学情预设】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很容易知道每人分得14个蛋糕。

师:根据图意1÷4等于多少?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4(个)(2)揭示课题。

师:观察上面两道算式,结果得出:两个数相除,商可以用整数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究竟怎样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1)]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多少个?列式并想办法得出结果。

2.学生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独立研究。

3.全班交流。

师:出示你列的式子,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

【学情预设】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将整数除法的经验迁移到这里来,比如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与把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联想到一起,都用除法计算。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圆形纸、彩笔。

【课前游戏】:1、IQ题。

(1)毛毛很怕打针,但今天医生替他打针时,他觉得屁股不痛了,为什么?(2)一只山羊,在它的左边放一块牛肉,在它的右边放一块鱼肉,请问它会吃哪一块?2、玩相反游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0分钟)1、师:林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边学数学,一边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好吗?师:同学们请看,林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8个蛋糕)2、师: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里面的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师指名由那名生日的同学回答。

生:2个,8÷4=2(个)(师板书)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3分钟)(1)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将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

(巡视时找一组同位汇报)(3)生1:1÷4=0.25(个)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要算1÷4得多少。

生2:1÷4= (个)师: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第1个学生说得不好,再找第二个)(4)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就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1个蛋糕的,也就是个蛋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拆分、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运算,对除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拆分方法,会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拆分方法,会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分数的拆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分数的拆分方法和分数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与除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

提问:“如果你要把一个蛋糕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达形式。

展示分数的拆分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除数不为0)的商。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各部分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圆形纸片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开始上课之前,同学们先做两道题。

请看:1.填空。

(1)4个15是()()。

(2)3个18是()()。

(3)57里面有5个()()。

(4)34里面有3个()()。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大小。

( ) (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

(板书:分数与除法)操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直观图示对于理解分数抽象意义的促进作用,尤其第2题,可请基础稍差的学生完整地说出解题思路,帮助他们凭借直观图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板块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活动1 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借助现实情境探究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1)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学生讨论并汇报。

⎣⎢⎡⎦⎥⎤板书:1÷4=14(个) 对号入座: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1),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子),除数是(4),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当于所得分数中的(分数线)。

2.借助学具,深入探究。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吃月饼,例3为我们提供了分月饼的问题,怎么分,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呢?出示例3: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小组合作: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平均每人分得多少个月饼? (指导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预设生1:把每个月饼都平均分成4份,3个月饼就有12份,每人分得其中的3份,也就是1个月饼的34,即34个月饼。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掌握将分数转换为除法表达式的方法。

3、能够使用分数解决实际的除法问题。

二. 教学内容1、分数表示除法的意义。

2、分数转换为除法表达式的规则。

3、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图形辅助与视觉化教学。

2、实物操作与演示。

3、互动讨论与问题解决。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具体物品(如水果切分)展示分数可以表示部分整体的概念,并引出其与除法的关系。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用除法来算: 1÷4 用分数来表示:¼即:1÷4=¼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①解释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部分的每一部分,这与除法的含义是一致的。

②展示如何将分数表达成除法形式,例如:1/3 = 1 ÷3。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 交互学习①学生通过绘制饼图或条形图来直观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②分组练习将不同的分数转换为除法表达式。

4. 应用实践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用分数和除法两种方式表达同一个数学问题。

②设计情境题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活动和家庭作业来评估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程度。

六.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思考如何在下一课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5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这几天正在学习分数,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分数(课件出示:25 ),你能结合生活实例,说说 25表示什么意思吗? 预设 生1:25 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五份,取其中的两份。

生 2:25 表示把一堆糖平均分成五份,取其中的两份。

师:两位同学都回答了,概括起来就是说,25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五份,取其中的两份。

师:这是上节课学习的分数的意义,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

师:刚才同学们都在举例分食物,那我们就从这个话题开始,来看一看。

2、课件出示问题。

师:把6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生:6÷3=2(个)(板书)师:把10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个?生:10÷2=5(个)(板书)师: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要用除法来计算,接下来我们继续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3、 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怎么列式?生:1÷3(板书)师:1÷3的商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思路吧?预设 生:把一个月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可以用分数 13 来表示,一块的13 就是13 个。

(老师同时用课件展示分的过程)师:你们同意吗?对,像这样大小的一份就是13 个,每人就分得这么大一块。

师:回答的很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个点子,军军与丽华玩抛掷骰子游戏,规定骰子朝上的面的数字大于4,军军胜;小于4,丽华胜。

这个游戏()。

A.公平B.不公平C.有时公平有时不公平D.无法判断2.正方形的边长是它周长的()。

A.12B.14C.4倍3.25千克大豆可以榨出3千克油,每千克大豆可榨()千克油。

A.253B.325C.134.小丽家住在6楼,她从1楼开始上楼梯(每层的楼梯数相同),当她上到3楼时,还剩下总楼梯的()没有上。

A.12B.25C.35D.135.甲、乙两人做同一种零件,甲8分钟做了9个零件,乙13分钟做了14个零件,两人的工作效率相比,( )。

A.甲快一些B.乙快一些C.甲、乙一样快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6.7÷12=()(),9厘米=()()米。

7.将6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米。

8.一根绳子长5米,平均截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9.把3千克的西红柿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千克。

10.修一段长3km的公路,计划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段公路的(),实际用了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段公路的().1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6÷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三、判断题12.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

()1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6,那么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14.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58米。

()【能力提升】四、解答题15.今天是明明的生日,妈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10块。

爸爸和妈妈每人吃了4块,剩下的明明吃了。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2)明明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16.长跑锻炼,小明跑了1500米,小红跑了900米。

新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第 2 课时 分数与除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通过除法的计算过程,把两数相除迁移到分数表示,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合作法【课前准备】PPT 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 35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师:5除以9,商是多少?师: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引出课题。

[板书:分数与除法]二 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得都非常棒!不会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地探究吧!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教材P 49例1)。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师: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应是这个蛋糕的13,就是13个“1”。

[板书:1÷3=13(个)]2.教学例2(教材P 49例2)。

(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个月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个月饼的14,即3个14个月饼,把3个14个月饼合起来就是1个月饼的34,即34个,因此,3÷4=34(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

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几位朋友,大家看,是谁?(课件出示)师:话说唐僧师徒4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很辛苦。

一日。

他们赶了一整天的路,又累又饿。

不过,运气不错,夜晚十分,他们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打算讨些斋饭。

你别说,收获真不小,(课件出示:8个鸡蛋,1个西瓜)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

师:看到这么多食物,八戒可乐坏了,伸手就去拿,师傅急忙说:“且慢,我们还没想好怎么分呢?”同学们愿意来帮他们分分吗?可以怎样分?(学生讨论分法)师:别急,我们先来一样一样分,先来分鸡蛋,谁来列式?生:8÷4=2(个)师:为什么选择用除法?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一般用除法。

师:说得好!接着分什么?怎样列式?生:分西瓜。

生:1÷4=0.25(个)生:1÷4= 1/4(个)师:为什么得个?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西瓜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 ,所以每人平均分得1/4 块。

师:说的太好了。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不错。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在我们计算除法时,得到的商也许是整数,也许是小数,还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也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不深,对分数的性质掌握不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巩固分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分数的基本性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与分数相关的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的结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与除法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如: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将其转化为除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值会发生什么变化?5.拓展(10分钟)讲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优惠券等。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精选20篇)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精选20篇)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精选20篇)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1.猜一猜: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4÷1/2=4×2=8 ;4÷1/4=4×4=16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武山县杨河中心小学田芳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二、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

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的养成(3)情感与态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五、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

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练习题:(1)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2)把9个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3)把1包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 )包。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习题:(1)把18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2)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分层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把3千克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千克。

A.15B.35C.53D.0.52.如图,第1段占全长的()。

A.37米B.35C.15D.17米3.把一根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是()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A.13;32B.32;13C.12;32D.23;134.买1个足球的钱可以买4个同样的排球,则排球的单价是足球的()。

A.12B.14C.155.把一个圆对折3次,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

A.13B.16C.18D.19【进阶提升】6.25千克既可以看作把1千克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 ) 份,也可以看作把2千克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 ) 份。

7.叔叔买了一辆汽车,每升汽油可供汽车行驶15千米,行驶1千米大约需要( )升汽油。

8.转动转盘(如下图),指针指向( )色的可能性最大,指针指向( )色和( )色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填分数)。

9.多多把3kg糖果平均分给16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到这些糖果的()(),分到了()kg。

10.五年级4个班种了96棵树,平均每个班种了这些树的( ),平均每个班种了( )棵。

【拓展应用】11.周末时妈妈买回一篮果冻橙共2千克,淘气数出果冻橙一共有15个,他准备把这些果冻橙平均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

(1)每人分到多少千克果冻橙?(2)每人分到多少个果冻橙?(3)每人分到这篮果冻橙的几分之几?12.根据下面对话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1)妈妈和小丽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2)妈妈比小丽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13.(1)请像这样,涂出下面正方形的13,再把正方形的13平均分成4份,像这样,涂出其中的1份。

(2)这样的1份是整个正方形的() ()。

14.把5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每段绳子长度是这根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度多少米?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B【详解】3÷5=35(千克)1÷5=1 5所以,每个小朋友分得15,每个小朋友分得35千克。

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分数与除法2(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读题说得数.3.2+1.68 0.8×0.5 14-7.4 0.3÷1.5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表示的意义.3.列式计算.(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二、探究新知.1.新课导入.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板书:1÷3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分数与除法)2.教学例2.(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来表示,1米的就是米.(板书米)(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3)反馈练习.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3.教学例3.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1)读题列式:3÷4(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3)学生交流.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块,然后把12个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拼在一起,每份是块.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块.(在3÷4后板书块)(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表示的意义.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即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5)都是,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的两种意义)明确: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板书:)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2)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要求?(3)反馈练习.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四、随堂练习.1.填空.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母相当于().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4÷5 11÷13 27÷359÷9 13÷16 33÷293.列式计算.(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五、布置作业.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3÷4 7÷12 16÷49 25÷24 9÷9六、板书设计.。

新版插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新版插图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7÷13=( 7 ) (13)

4 )÷7=
4 7
5 =( 5 )÷( 8)
8
巩固运用
(教材P51 T1)
1.1kg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装多少千克?
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呢?(用分数表示。)
1÷2=
1 2
(kg)
1÷3=
1 3
(kg)
答 平: 均平 装均在装 3个在袋2子个袋里子,里每,袋每重袋1重kg12。kg;
2 ÷9 = 2 9
16
÷49

16 49
11 ÷12 = 11 1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3
(教材P51 T2)
2.一个3m²的花坛,种4种花,每种花平均占地多 少平方米?种5种呢?(用分数表示。)
3÷4 = 34(m²)
3÷5 = 35(m²)
答种:花种,4每种种花花,平每均种占花地平3均平占方地米34。平方米;种5 5
(教材P51 T3)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24
÷25

24 25
答:每人分得
3 4
个。
观察
1÷4 =
1 4

3÷4 =
3 4
,你能发
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3÷4

3 4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 除数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
a ÷ b = a (b ≠ 0) b
想:为什么b≠0?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教材P50 做一做T1)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块的
1 4

1块的
3 4
3 ÷4=
3 4 (块


3个
1 4
= 1块的
3 4
3 ÷4= 43(块)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13=( 7 ) ( 13 )
5 =(5 )÷(
8


4
( )÷7=
4

8
(7 )
1÷2=
1 2
(个)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多少个?
1÷3=0.333……(个)
1÷3=
1 3
(个)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3÷4= ?(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剪一剪、摆一摆,也可以在本上写 一写、画一画。表示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2.把这桶饼干平均放在5个保鲜盒中,平均每个 保鲜盒放多少kg?
3.马腾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他平均每分钟 走多少km?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更多互动练习见“课堂 训练”下的随堂小测、达标 检测等,助您大数据分析!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 除数
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
a÷b=
a b
(b≠0)
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 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小学数学名师课件
五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分数与除法
SHUXUE
教师: 学校: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幼儿园的马老师把6块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块? 孩子们!来吃点心了!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多少个?
1÷2=0.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