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https://img.taocdn.com/s3/m/e03bbc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e.png)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成效。
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教师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及作用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是教学活动中的预设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所确定的期望结果。
它具体指导着教师教学的方向和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取向。
教学目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方向,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指导教学: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3.评价学习:教学目标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用于检验教学成果和判断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的要素教学目标通常包含以下要素:动作要素、条件要素和度量要素。
1.动作要素:指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实际完成的动作或任务,如“学会画一幅油画”、“能够编写一个具有数据输入和输出的简单Java程序”。
2.条件要素:限定或规定学生完成动作要素时需要满足的条件,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3.度量要素:对学生完成动作要素的程度或质量进行评价和衡量的标准,如“正确绘制出画面的主体结构和色调”、“程序能够正确运行并输出预期结果”。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态度目标四种。
1.认知目标:主要指学生对知识、信息和概念的理解、认知和运用能力。
如“了解并掌握一些地理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2.技能目标:主要指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某种技能或技巧的能力。
如“能够独立撰写一篇文章”、“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3.情感目标:主要指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绪反应。
必须做教学设计的三个理由
![必须做教学设计的三个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edf4ec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c.png)
必须做教学设计的三个理由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制定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探讨为什么必须做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有计划、有结构的安排和组织,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确保课堂紧凑有序,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只有在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下,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个性化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教学设计对于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不断地教学设计实践,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优势,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查找和研究教学资源和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
通过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品质,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努力做好每一堂课的设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191b63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7.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总体指导,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方案。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实现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引导教学: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确保教学活动的整体连贯性和有效性。
2. 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
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达到目标所需付出的努力。
4.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组织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1.明确学科标准:教学目标应与学科标准相对应,学科标准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重点,确保学生掌握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
2.考虑学生需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前提知识、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
3.具体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量化。
目标的具体表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同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
4.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可以从简单的到复杂的进行分层设定,逐步引导学生达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分层设定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阶段,以促进其学习的持续进步。
5.参考其他资源: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参考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及其他相关资源,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以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的修订与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需要进行修订与评估。
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5648c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核心,它们指明了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到什么。
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和作用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达到的预定状态的描述。
教学目标不仅向学生和教师揭示了课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
教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 指导教学: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方向和重点,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2. 激发学习兴趣: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3. 提高教学效果: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高效和有效。
4. 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是评价学习成果的标准,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
二、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技巧设计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描述,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或表述。
教学目标应该能够清楚地告诉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什么、学到什么。
2. 相关性: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3. 分层次:教学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次设置。
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和发展。
4. 实际可行: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实条件,不能过高或过低。
目标的设定应该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展。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使用SMART原则来进行评估:1. S(Specific)——具体明确: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描述,尽可能详细地说明学生要达到的状态。
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有
![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有](https://img.taocdn.com/s3/m/f040090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c.png)
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有意义与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而设定的可预期的结果。
设计一个明确、准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与步骤,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指导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和核心,有效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提供方向和目标。
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在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的情况下,更加愿意投入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能够更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促进学生发展:教学目标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通过合理的目标设计,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教学目标设计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教育目标: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理念和教育需求所确定的教育方向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进一步设计出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
2.分析学生需求: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包括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
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标重要性
![教学目标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b1c15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1.png)
教学目标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指导。
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如下所述。
1. 指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通过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2. 激发学习动力: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学生知道自己正在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3. 提供评估依据: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工具,评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促进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
学生了解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通过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5. 提高学习效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习更加有效、高效。
总之,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它为教师提供了指导,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目标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的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84211b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a.png)
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确定的,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描述。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有效。
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使教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避免片面重视知识的灌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学目标还能够帮助教师衡量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学生清楚自己需要学什么、为什么需要学习,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学目标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后,能够根据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安排,系统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教学目标的明确设置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还有助于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和客观,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教学目标的意义和重要性,合理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探究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探究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ce45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7.png)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和核心,它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效果的达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策略制定的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文就探究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做详尽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1.指导教师确定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进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
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学更加有组织、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
2.促进课堂高效率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高效率,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偏差。
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会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加强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定,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为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控,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置,能够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调整。
同时,教师需要监控学生的学习,通过不断地评估评价,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实践方法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科学合理,要符合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应具备可量化、可衡量和可达成的特性,才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强调和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3.评估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评估和调整是教育质量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考察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以及教学计划的调整,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4.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学目标还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关联,使学生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ad863f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0.png)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案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的教学目标更是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既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必须准确、清晰地制定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者为了达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明确提出教师所追求的效果或结果。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案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效。
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要在教学中达到的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清楚地规划教学过程和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施。
2. 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可用作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帮助教师判断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4. 配置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要达到的程度和要求,教师可以根据目标情况精确选择和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制定教学目标要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目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1. 目标具体明确: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防止模糊和主观性,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2. 目标与学生发展相适应: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
3. 目标要可衡量:教学目标要能够被评价和检验,可以明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和考核。
4. 目标具有挑战性: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5. 目标具有连贯性:教学目标要有连贯性,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与有效,教师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目标设计:1. 确定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科的相关课程标准和要求,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dfe71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8.png)
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预期学习结果,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教学目标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学目标对于教案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学目标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确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得到充分的突出。
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它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其次,教学目标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阅读理解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教学目标的应用还能够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的应用还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即能够通过具体的评价指标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然而,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其次,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定](https://img.taocdn.com/s3/m/21c727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6.png)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具体描述。
它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动力和方向的指引。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化。
再次,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即要清楚地描述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达到这些能力和知识所需要进行的任务和操作。
其次,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即能够通过具体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再次,教学目标应该是合理和具有挑战性的,既不过于简单以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过于难以完成以致造成学习困难。
最后,教学目标应该是与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即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三、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知识要求,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其次,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特点,确定适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再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还应该考虑教学资源和时间的限制,确保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达成性。
总之,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定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192b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5.png)
教学目标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对于每一堂课的设计来说至关重要,它们是教师为学生设定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有明确的描述,并具有可测量的标准,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本文将介绍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案设计的实用指导原则。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针,它们有助于教师确定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以下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性:1. 提供方向和焦点:教学目标明确了课程的方向和学习的焦点,有助于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内容上。
2. 促进学习动机:当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
3. 评估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并确定进一步的教学方向和策略。
二、教案设计的实用指导原则教案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项教学计划。
以下是一些实用指导原则,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案:1. 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设计教案之前,教师应该清楚地定义教学目标,并确保它们是具体、可测量和可实现的。
2. 结构清晰:教案应该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编排,包括引入、内容讲解、学生活动和评估等部分。
这样有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度,使学习过程有条不紊。
3.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小组活动、讨论、案例研究等。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充分的练习机会:设计教案时,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练习可以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实验等形式。
5. 及时的反馈与评估:在教案中要包括及时的反馈与评估机制,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对教学进行调整。
6. 课堂管理与师生互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的问题。
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规则,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总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教案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
![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3c426b6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5.png)
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第一篇: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利用学案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全部都出示在学案上,如何能够发挥目标的指导作用呢?我想有必要认清目标的作用和目标的操作原则。
分清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
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
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
如果单从定义上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目的。
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二者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
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感觉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应该注意长期目标和一节课的短期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比如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如果非要在每节课的学案中体现出来,也仅仅是一个摆设。
再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也不是一两节实验课就可以实现的。
所以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长期目标、学期目标和一节课目标的相互结合,切不可将长期目标作为一节课的课时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在进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我们制定的目标无法操作、无法检测,这样的目标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比如我们对压强的物理意义的目标:“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不如改为“说出压强的物理意义”更合适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简洁,突出一节课的重点授课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前知、课程内容、课堂时间的限制,每一节课的设计时不能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那目标的设定就十分关键。
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9eab2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2.png)
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或者说,它具体指引着教学活动往哪里走,只有知道了往哪里走之后,才能选择适当的内容、方法来达成预期目标。
如缺乏清晰的目标,教学将失去导向,只能盲目进行。
因此,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即在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评价功能,由于它具体规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和质量要求,因而在检验、评价教学效果时必须从目标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基本的评价尺度。
缺少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都会给教学评价工作带来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由教学评价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由于教学目标能提供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使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根据目标指引的方向不断调整学习方式,积极克服困难,为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由此看来,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等多方面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62e7b2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8.png)
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性依据。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意义、种类以及如何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意义教学目标可以被视为教育活动的目标,通过确定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 指导教学策略:准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教师判断何时以什么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技能的练习和态度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教学成果:教学目标可以用于评价教学成果的达成程度。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二、教学目标的种类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性质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1. 认知目标:这类目标指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目标,包括学习特定的概念、事实、原理和理论等。
例如,学生能够掌握某个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学生能够理解某个数学公式的应用方法等。
2. 技能目标:这类目标指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生掌握特定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写作技巧撰写一篇文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等。
3. 情感目标:这类目标指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提高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的价值观等。
三、如何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理解学生的水平: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和情感态度等,从而能够设置恰当的目标和难度。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包含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包含](https://img.taocdn.com/s3/m/2d1bf31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4.png)
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包含引言:教案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系统梳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基础,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教学目标的几个重要作用。
1.指导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2.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可以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驱动力。
当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遵循一些科学的原则,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些原则。
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表达和一致的解释。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教学目标的意义和预期结果。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即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和评估方式来实现。
教师应该能够清晰地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3.遵循学习规律:教学目标应该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的种类和层次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和归类。
按照目标的具体性质和情境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类:1.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知识、理解、应用等方面的学习目标。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文本分析。
教案编写中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案编写中的教学目标设定](https://img.taocdn.com/s3/m/2c987a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a.png)
教案编写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在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或主题时能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预期结果。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案编写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效果。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指导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指导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大纲和学习重点,并筛选相关的教材和教具,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指导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能够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那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或实践教学的方法。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他们将会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4. 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如果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说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教学目标设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教案编写中,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目标设定方法和技巧:1.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设定目标:教学目标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背景来设定。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前的调查问卷、学生的学习档案、以往的学习成绩等资料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46b382f7f1922791788e862.png)
教学目标的意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
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教学目标:1、知识:有兴趣的讨论学生着装问题,能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服装设计激发创新意识.3、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能具有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是本课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将这一目标表述为2条可观察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课堂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最具体的教学目标。
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其次,必须知道课堂教学目标的领域和范围,解决课堂教学目标包括哪些内容的问题;最后,必须掌握编写、表述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解决如何编写、表述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上述问题对于全面、清晰地呈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把它放在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的背景中加以思考,否则就可能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教学目标设计浅谈
![教学目标设计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d9101a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2.png)
教学目标设计浅谈引言: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个恰当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明确教学的方向,提供学习的目标和参照标准,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制定教学目标的通用原则和具体步骤,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1. 明确指导学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它可以为学生明确提供学习方向和目标。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水平,从而更加有序地进行学习。
2. 提供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提供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帮助教师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进步。
3. 指导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出发点和预期结果,而教学目标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教师设计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通用原则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的通用原则,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确定明确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避免模糊和抽象的表达。
2. 确定可衡量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形式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3. 体现层次性: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层次性,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使得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 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确定,避免设置过低或过高的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目标。
5. 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相一致: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相一致,确保教学目标的合乎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步骤1. 分析学习任务:教师首先需要分析学习任务,明确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能力要求。
教学目标设计地位
![教学目标设计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05210a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3.png)
教学目标设计地位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向。
因此,正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能否实现有效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教学目标的设计地位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达到的,有意义的、能够评价的学习结果,它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教学目标不仅包括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还涉及到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 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表述,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并全面地把握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也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 确定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能够明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获取到的具体知识、技能和能力。
它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3. 能够衡量评价:教学目标要具备可衡量性,即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4. 可操作性强: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即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实现目标。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指导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目标。
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引导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驱动学习动力:教学目标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当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利用学案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全部都出示在学案上,如何能够发挥目标的指导作用呢?我想有必要认清目标的作用和目标的操作原则。
分清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
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
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
如果单从定义上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目的。
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二者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
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感觉不管是教学目标还是学习目标在制定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应该注意长期目标和一节课的短期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比如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实现的,如果非要在每节课的学案中体现出来,也仅仅是一个摆设。
再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也不是一两节实验课就可以实现的。
所以在进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长期目标、学期目标和一节课目标的相互结合,切不可将长期目标作为一节课的课时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可检测性、可操作性在进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如果我们制定的目标无法操作、无法检测,这样的目标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比如我们对压强的物理意义的目标:“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不如改为“说出压强的物理意义”更合适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简洁,突出一节课的重点授课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前知、课程内容、课堂时间的限制,每一节课的设计时不能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那目标的设定就十分关键。
内容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所以对于每一节课我们要精心设计目标,尽可能让目标简洁,清晰。
如果我们的三维目标每一项都有两条,那么合在一起就是六条,学生根本不能去完全理解,也就不能发挥目标的指向作用。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是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自己应该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利用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学生的学案上,应该给出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简洁,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向这个目标靠拢,直至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制定的合适,贴切,必能使教学更加高效有序。
目标与目的目的是要达到的效果,目标是为达到效果的量化指标一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
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
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
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
而教学目标的描述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1.屈辱的婚姻2.章子怡语录3.分手是解脱4.王菲挺大肚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分类《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确定为:情感与态度领域、行为与习惯领域、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
1.情感与态度: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应达到的水准。
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1)接受(或感受):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2)反应(认同):是指学生对课程内容或现象作出的相应的情绪反应,或在接受(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3)领悟(感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2.行为与习惯: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行为与习惯方面应达到的水准。
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1)经历: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领悟正确的行为方式。
(2)模仿:学生能依据课程内容中的一定的知识或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练),并达到正确。
(3)习惯: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的行动,并达到正确。
3.知识与技能:描述学生学习课程后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水准。
包括四个层级的目标:4.过程与方法所谓“过程”,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课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包括两个层级:①经历(体验):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②尝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尽管每一门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目前很难统一,但是不管哪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的陈述方式应该是一致的,这种陈述方式主要与陈述技术有关,而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一般说来,课程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下列这些方面的技术因素。
1.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校园里找到医务室的位置”、“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或事实”、“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等。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如“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等。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⑴要素。
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⑵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这与原先“教学目的”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⑸表现程度——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课程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3.教学目标水平与行为动词(1)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一是经历(感受)水平。
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
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
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