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论第一章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艺术专题一 绪 论

课堂教学艺术专题一  绪  论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其《美和理论物理学》一文中,详细研究了理论物理学中 的美。他提出理论物理学包含三种美,即“现象之美”, “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关于“现象之美”, 他说:“就我们的直感来说,有许多物理现象是美的„„, 例如,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这是非常美的现象。’关于 “理论描述之美”,他说:“关于库仑力的定律是一个漂亮 的描述,它描述了先前不服从任何特殊定律的现象,而现在 它们却服从了。”关于“理论结构之美”,他说:“当一个 理论公式化时,特别是在20世纪,它趋向于有一个漂亮的结 构,这通常是指它本身的数学结构。”杨振宁所讲的理论物 理学的美完全适用于其他学科。
马克思指出
“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 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 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 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 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 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 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 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创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 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所以,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物品的。”
教学
教学的词源
1.我国 2.英文语境
教学的定义
1.日常生活中 4.赫斯特的定义 2.中国教学论研究 3.史密斯对西方教学定义的归纳
教学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教学的词源(1)
在我国:(1)早在殷周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教”与“学” 二字。这两个字连接为一体,成为“教学”,最早出现于《书•商书• 兑命》,“教学半”;(2)《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 (3)《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

《教学的艺术》马丁麦克唐纳内容原文

《教学的艺术》马丁麦克唐纳内容原文

《教学的艺术》马丁麦克唐纳内容原文摘要:1.教学艺术的概述2.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4.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5.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教学艺术的概述教学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职业技能,它既包含了严谨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艺术》一文中,马丁·麦克唐纳为我们揭示了教学的本质,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文章强调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有方向、有计划地进行。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等,丰富教学形式。

二是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传授。

三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图书、网络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总之,《教学的艺术》一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的艺术,关注学生的成长,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论高中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论高中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论高中语文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教师要循序渐进、兢兢业业,不断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上下苦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说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一、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具备很高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就是能够为学校、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驱赶走心灵中的阴霾,帮助学生走出心灵困境、与之带来无量的光明,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馨;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心理上扶困济贫,嘘寒问暖,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无微不至,让不幸的学生化悲伤为力量,走出困境,自强不息,从事正常学习并获得发展;让顺利的再接再厉,学习得更快更好,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为学校奉献更多的光和热;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的价值理想,尽自己之所能,学习和掌握好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与方法,联合学校的力量,开展教学服务,完善教学功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创新是是进步的前提,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和不朽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们应以激发创造意识为起点,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形成创造能力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新。

当前,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情境,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语文教师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我们回到学校进行教学,在这里,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工作的价值、教学的理想得以实现。

首先,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非常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一语可以杀人,一语也可以救世。

古往今来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层出不穷,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的故事。

《艺术概论》教案课程

《艺术概论》教案课程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案一、课程说明1、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1级专科1班。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有关艺术的基础理论课。

5、课程目的、任务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述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通过鉴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提高自身自主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教学时数分配表7、使用教材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考试、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开卷考试=总成绩9、主要参考书目及网址杨琪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杨恩寰、梅宝树的《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刘明亮、刘峥的《艺术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潘红的《艺术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黄宗贤的《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版。

金元浦等主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宗白华的《艺境》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黑格尔的《美学》王振复的《中国美学史教程》等二、课程内容绪论什么是艺术学【教学目的】1、了解艺术学的历史渊源2、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理解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重点】1、艺术学的起源、研究对象及方法2、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章难点】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提问为辅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内容】1、艺术学的历史渊源(1)中国古典艺术学(2)西方古典艺术学2、艺术学的研究对象(1)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2)何谓艺术学3、艺术学的研究方法(1)美学的方法(2)文化学的方法4、艺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艺术与哲学(2)艺术与宗教(3)艺术与道德(4)艺术与科学【参考书目】陈望衡著的《中国美学史》等【课后作业】思考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编基本原理第一章艺术本质【教学目的】1、了解西方几大理论家的大致生平事迹;2、掌握西方几大理论家的艺术本质论;3、能够对其艺术本质论观点作出合理评价。

《教学艺术论》课件

《教学艺术论》课件

• (五)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1.设置环境

2.学前动员

3.音乐渗透

4.运用权威

5. 注意节奏

6. 利用直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国外现代教学艺术流派的特点 • (一)科学基础的作用愈加突出 • (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 • (三)潜能挖掘初见成效
第三章 我国教学艺术思想发展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教学艺术
第三节 学科产生和发展
• 一、学科产生的背景 • (一)现代教学观念的确立 • (二)教育科学的大发展 • (三)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 (四)教学艺术经验的丰富积累
• 二、学科的发展过程 • (一)第一阶段(1980——1985)酝酿期 • (二)第二阶段(1986——1988)探索期 • (三)第三阶段(1989——1991)立论期 • (四)第四阶段(1992—— )发展期 •
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
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 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7.交流说

此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

8.整体说

此观点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体。
• (二)对不同见解的评述 • 1. 从积极方面看 • (1)人们在探究 • (2)研究在发展 • 2.从不足方面看 • (1)只是“鸣放”而未“共识” • (2)各种观点有失偏颇
• (1)心中有爱
• (2)情感适度
• (3)服务于目的

2.注重学生的情感调动
• (1)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 (2)重交流反馈,及时调整
• 四、审美性 • (一)含义 • 凡是值得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

教学艺术论

教学艺术论

《教学艺术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作用及任务教学艺术论是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选课,面授:30学时。

本课程旨在使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对教学艺术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艺术的视野中理解当代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能够基本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乐学情怀的典型教学艺术策略;能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艺术策略。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后继课程)先修课程为教育概论,如果没有这门课的基础知识,本课的学习将受到一定影响不利本课的深入学习。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新学科,因此暂时不存在后继课程。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教学艺术的理论论证【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艺术论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了解教学艺术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掌握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教学艺术中几对辩证范畴。

【教学基本内容】1、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艺术中的几对辩证范畴(二)当代教学艺术研究主题的嬗变【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完本章内容,能够基本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实践能力、乐学情怀的典型教学艺术策略;能够提出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艺术策略。

【教学基本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与课堂教学艺术2、实践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艺术3、学会学习与不教之教4、学生乐学与教师的教学艺术(三)教学组织艺术【教学目的与要求】学完本章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几种常见的导课、结课策略;掌握引导教学艺术高潮以及调控教学艺术节奏的教学艺术策略;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合理的导课、结课策略。

【教学基本内容】1、教学导课艺术及其具体策略2、教学结课艺术策略3、引导教学高潮的教学艺术策略4、教学节奏及其调控策略(四)教学启发艺术【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本质区别;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几个主要教学策略;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1、教学启发艺术的内涵2、教学启发艺术的主要策略3、教学启发艺术的实施要求(五)教学语言艺术【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功能;了解几种常用的教学语言及它们各自的实施要求:掌握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第1章教学艺术本质、特点和功能

第1章教学艺术本质、特点和功能

第一章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特点
形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审美性
教学艺术 的特点
实践性
表演性
体现出教学的艺术魅力
第一章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与功能
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功能
陶冶功能
转化功能
整体功能
谐悦功能
陶冶功能 由于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 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境和非理性因素,具 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 教学艺术的陶冶功能,在于有效地淡化了教育痕 迹。 教学艺术的陶冶功能,还在于教师自觉地增强了 教书育人的意识。教学艺术搞笑的陶冶作用,都 是教师有意识而又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影响 的结果。
谐悦功能
‚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出自内心的笑,那么 这一天的教学就自费了。‛——吉尔伯特 “教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 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惹人 生烦的恭维者,却是那些有你激活了的,又反 过来启发着你的人‛。教学艺术谐悦功能,直 接促进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艺术谐悦功能,直接使学生乐于学习 ‚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活动,在它的过程 中或直接结果中,有着一种情感因素——艺术 里所具有的情感大半是愉快的。‛
一 教学艺术本质诸说 (二)表演说
教师是教学中的表演者
指教师课堂教学如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
‛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美化人‛
教师形象 为了给学生将《荷塘月色》,教师特意穿 上荷叶边裙子;为了上《苏州园林》给自 己梳了个不对称的发型 语言表达
马卡连柯还说,他是在直到学会用15种到20 种语调说出“走过来”这句话,学会了在面 部、体态、声音上表现出30种不同的情调之 后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0601200350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英文名称:Art Appreciation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适用层次:本科;高职先修课程:无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艺术创作的特点、方法的演变,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思潮,培养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审美意识。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艺术欣赏是完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

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艺术的美和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艺术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进而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艺术品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为学生体验、理解、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才能。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欣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外优秀艺术品,开拓视野,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各种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因此,艺术欣赏课程对于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有时代感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高等学校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教学艺术论纲

教学艺术论纲
收 稿 日期 学达 到 艺 术水 平 境 界 ,使 学 生 喜 欢 你 教 的 东
西 ,因而 才能 圆满 完成最 佳 的教 育 教学效 果 。 即教 师熟 练地 掌握 处理课 堂 时间 、空间 、教学 手 段 、教
作 者 简 介 : 国杰 (9 9 ) 男 , 宁凤 城 人 , 杨 1 1一 , 辽 太原 大 学教 育 学院 教授 。
快乐 、 自由、和谐 、创造 ……在充 满教 学艺 术魅 力
为 理 想 、感 情 、创 造 、美 的游 戏 的璀 璨 光 辉 的 照
耀 ,它 就 能 成 为 孩 子 妙 趣 横 生 的和 心 醉 神 迷 的 乐 事。 ”怎 样达 到这 种境界 呢 ? 我们 该 研究 科 学教 学 是 论 、又该 研究 艺术 教学论 的时候 了 。更 何 况 现在进

个 充满 活力 的 “ 区” 新 ,它 吸 引 了广 大教 师 和研
究 者在 这里 进行 探索 和开 拓 。 由于教 学论 缺乏 艺术性 ,在 实践层 面 ,教 学 改 革 仍表 现为集 中于教 学的科 学化 ,虽 然取 得不 少成
教 学理 念 的新变 革 ;而指 导我们 教 学要求 的教学 论
种知识 、条件 、手 段与方 法 的综 合 。 ( 教 育辞 曲》 《
江 西 出版 社 ,18 9 9年 版 )因 此 可见 ,教 学 艺 术 是
学论 中应 有艺 术性 。 因此 ,近年来 在 教育 理论 领域
掀起 了教 学艺 术 的研究热 。作 为这 一研 究 热 的直 接 产物— — 教学 艺术 论 的建 立 ,为 现代 教学论 开 辟 了
切探 求 、一切 理 论 都会 落 空 。 ”又 说 “ 习如 果 学
底 改变 我 国基础教 育 面临 的许 多 困惑 。那么 ,为什

中学课堂教学艺术论纲

中学课堂教学艺术论纲
(4)表达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有理有据地陈述 自己的观点。
(5)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也鼓励学生 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四、结语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 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通过启发性阅读、分析性阅读和批判性 阅读与表达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 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现状分析
当前,艺术市场学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 消费者开始和参与艺术品交易。据统计,全球艺术品市场总规模已超过600亿美 元,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在艺术市场的繁荣背后,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比如,一些艺术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制造假画、假拍等丑闻;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艺术品时缺乏鉴别能力,导致市场上 充斥着不少低劣艺术品。
课程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启发性阅读阶段:此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理解文本的主 旨、观点及论证方法。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分析性阅读阶段: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选取一些 具有争议性的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3)批判性阅读与表达阶段: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表达能 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论据。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艺术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的话题。艺术市 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探讨艺术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艺术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次演示将围绕艺术市场学的基本论纲, 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艺术概论》教学教案

《艺术概论》教学教案

《艺-术-概-论》教学教案第一章:艺术的定义与功能1.1 艺术的定义讨论艺术的多种定义方式介绍艺术作为一种主观表达和客观存在的概念1.2 艺术的功能探讨艺术的美学、教育、社会和文化功能分析艺术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作用第二章:艺术的分类与流派2.1 艺术的分类介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等主要艺术形式分析各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2 主要艺术流派回顾西方艺术史上的主要流派,如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探讨中国艺术史上的主要流派和风格,如国画、书法、诗词等第三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3.1 艺术家的角色与创作过程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讨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3.2 艺术作品的特点与评价介绍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探讨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价值第四章:艺术批评与欣赏4.1 艺术批评的作用与方法讨论艺术批评的目标和意义介绍艺术批评的主要方法和理论4.2 艺术欣赏的技巧与途径分析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探讨如何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和能力第五章:当代艺术趋势与挑战5.1 当代艺术的新趋势分析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如数字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探讨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多样性5.2 当代艺术的挑战与反思讨论当代艺术面临的伦理、技术和市场挑战反思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第六章:视觉艺术与审美观念6.1 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探讨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分析这些元素如何构成艺术作品的意义和美感6.2 视觉艺术的审美观念介绍不同的审美观念,如形式主义、表现主义、自然主义等探讨这些观念如何影响艺术创作和欣赏第七章:表演艺术与人际交流7.1 表演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分析戏剧、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的特点和技巧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表演与他人交流和传达情感7.2 表演艺术的观众参与讨论观众在表演艺术中的角色和体验分析观众参与对艺术作品意义的影响第八章:文学艺术与文化表达8.1 文学艺术的形式与主题探讨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艺术的形式和技巧分析文学艺术中的主题、象征和隐喻8.2 文学艺术与文化身份讨论文学艺术如何表达文化身份和民族特色探索文学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九章:音乐艺术与情感表达9.1 音乐艺术的特点与分类介绍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探讨不同类型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9.2 音乐艺术与情感沟通分析音乐如何表达情感和创造情感体验探讨音乐在情感沟通中的作用和价值第十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发展10.1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讨论艺术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分析艺术教育如何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10.2 艺术教育的方法与实践介绍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方式探讨如何在教育中融入艺术创作和欣赏10.3 创意发展的途径与挑战分析艺术家如何发展创意和创新探讨创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克服这些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艺术的定义与功能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多样性和主观客观性是理解艺术的关键。

艺术概论讲义

艺术概论讲义

《艺术学概论》讲义第一章艺术的本质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教学重点: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一、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的定义迄今已有上百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艺术的本质特征。

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论”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活动出发来考查艺术问题。

“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第二,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第三,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第二节艺术的特征教学重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联系教学过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课后复习题: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第一节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教学重点:艺术起源的观点教学过程:一、艺术起源于模仿二、艺术起源于游戏三、艺术起源于表现四、艺术起源于巫术五、艺术起源于劳动第二节第二节人类实践和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艺术起源教学过程: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第一章--美术教学论及其研究的对象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第一章--美术教学论及其研究的对象
第一,与父母、老师的交流和沟通出现明显的反叛性和闭锁性。 第二,与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更为开放和密切。 第三,对异性既有好感又显紧张。 第四,自我意识方面的动荡性。 (3)心理和行为偏差的普遍性。
27
第二节 中小幼学生美术能力发展规律
二、初中阶段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特征
(二)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常见心理问题 2. 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3)自我意识问题。 (4)个性心理问题。 (5)情绪问题。
30
第二节 中小幼学生美术能力发展规律
二、初中阶段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特征
第一章
(三)初中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特征
2.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教学策略 (1)策略一:把学生的“作业”称为“作品”,激发自信心。 (2)策略二:放手让学生“胡思乱想”,激发创意思维。 (3)策略三:让学生开开心心地“玩”,激发创造表现力。 (4)策略四:“君子动手也动口”,激发综合表现能力。
25
第二节 中小幼学生美术能力发展规律
二、初中阶段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特征
(一)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外形的变化。 (2)内脏机能的成熟。 (3)性的成熟。
第一章
26
第二节 中小幼学生美术能力发展规律
第一章
二、初中阶段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特征
(二)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常见心理问题
1.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 (2)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性。
14
第一章
第二节 中小幼学生美术能力发展规律
一、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特征
(一)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理论
第一章
罗恩菲德、赫伯·里德的“工具论”强调通过美术教育活动 唤起儿童的创造性潜力,达到儿童艺术的发展(育人目的), 教育过程中其科目应该包含其中。艾斯纳的“本质论”强调美 术科目,认为美术教育是一种融合四门艺术课程的科学的训练 过程,通过美术教育去达到儿童的发展(育人目的)。

教学论(第一章:绪论)

教学论(第一章:绪论)

教学论的发展期(20世纪早期)的特点
第一,在深入探讨已有的 “为什么教学” 、 “教学是什么”、“教学什么”和“怎样 教学”等问题的同时,重新提出了“应该 怎样教学”的问题,这实质上就是“教学 价值”问题。
三、教学论的发展期——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的背景



从经济上来说,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再到多样 化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与此相应, 教学思想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 展影响深远。 从政治上来说,战后,资本主义民主呈现多元化的趋 势,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则是一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科学技术来说,新的科学技术使知识总量大增,教 育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从教育背景来说,从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 到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普遍进行教育改革,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加强科学教育,改革课程与学制,精英 教育、天才教育、创造教育和终身教育得到认同。 所有这些使教学论的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近代教学论的三个阶段
17 世纪 —— 现实主义教学论,代表人物是捷克 的夸麦纽斯与英国的洛克; 18 世纪 —— 儿童发展理论的初步建立,代表人 物为法国的卢梭与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19 世纪 —— 传统教学论的形成,时代造就了德 国三位大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第斯 多惠。


近代教学论的特点
现代教学论的特点
(1)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2)重视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 (3)重视知识、智力与个性的和谐 发展; (4)百家争鸣,学派林立。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实验主义教学论(20世纪初); 实用主义教学论(20世纪上半叶); 永恒主义教学论(30-50年代盛行); 要素主义教学论(30年代产生); 新行为主义教学论(30年代开始流行); 人本主义教学论(50年代开始流行); 结构主义教学论(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

论教学艺术

论教学艺术

( ) 学 的 主 题 艺 术 性 。 教 学 具 有 双 主 体 性 , 学 是 一 教 教 教 与 学 的 双 方 活 动 , 学 过 程 中 存 在 两 个 主 体 , 的 主 体 教 教 石 老师 , 的 主体 是 学生 。 学 主体 具 有双 重 性 , 师 是教 学 教 教 的主体 , 是学 生 学 的客 体 。 生是 学 的主 体 , 是 教师 教 又 学 又 的 客 体 。教 学 过 程 中 存 在 着 两 个 主 体 双 向 活 动 。教 与 学 双

教 学 具 备艺 术 特点
能 , 要 是表 现 在 通 过 各种 教 学 , 助 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思 主 帮 想观 点 , 成 高 尚的道 德 的品 质 ,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 形 养 使 学 生 符合 社会 需 要 的变 化 , 进 学 生身 心 和谐 的发 展 。教 促 学 的 审美 功 能表 现 在讲 究教 学 吸 引 学 生 听 课 的 注 意 力 等 。 师 在 教 学 中 , 作 家 怎 教 像
构 思 作 品情 节 、塑 造人 物 形 象 一样 设 计 自 己的教 学 步 骤 、 7- 、 言 等 。 艺 术 家 只 有 深 刻 认 识 自 己 的 创 作 对 象 并 有 5' 语  ̄
彩 、 响 、 媒 体 等 。 教 学 主 要 是 运 用 语 言 和 文 字 传 授 知 音 多
( ) 学 内 容 具 有 艺 术 性 。 学 内容 具 有 没 得 因 素 是 二 教 教 教 学 艺 术 性 的 主 要 方 面 。 学 内 容 中 的 艺 术 性 是 由 教 学 内 教
容 美 的 因素 决定 的 。如 语 文 教材 中美 的 语 言 、 然科 学 也 自
方 从事 的活动 都 具备 独 特 的创 造性 , 具 有美 的 因素 。 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创新性。实践证明创新性乃是教学机智的 一大特点,教学机智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学机 智是教师在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时 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凡响、刻意求新的精神。试 图以某种固定不变的程式去处理不断出现的新 向题、新情况的人。很少具有教学机智;教学机 智是那些注重实际、思维活跃、积极进取立意 创新的教师的重要心理特征。
• 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 • ——卢梭在《爱弥儿》
• 国内学者评述 • 李如密、张武什等学者的定义
参考定义:
•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 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 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 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 “技达于道者,艺也”。 • “道”乃本源,是规律,反映真善美。 这就是说,技巧要能表达事物的本源和 规律,达到真善美的境界,方可算得上 艺术。因此,艺术是无止境的,只有更 好,没有最好。艺术是一种境界,一种 追求。
第六,快速的定向力。
• 教学机智是教师的一种快速的智力定向 能力,具体地说,它是教师在短暂的时 间内,面对突发的偶然事件,敏锐地 “激爆”出多种处置方案,并能迅速地 做出选择,择其最优方案加以正确处理 的能力。
第二节:教学机智的特点
• 一、灵活性。即教师要针对课堂上出现 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和出现的具体问题, 采取不同的对策,灵活处理。也即教师 能对随机应变。
• 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对学生 心理变化洞察入微,才能对整个教学过 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随时随地根据学 生心态变化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 节奏等等。才能有效地把握教态,控制 学态。
•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教学过程实质是一 种信息传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要随时随地根据学生对教学信息接受的 情况进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 动和平衡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平衡中 的运动,平衡是运动中的平衡,要使教 学过程正常地展开,就必须维持好整个 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
• 二、诱导性。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 体情境,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特点, 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使学 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 三、趣味性。即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和 谐的教学氛围。所谓“亲其师而信其 道”,就是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 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 声有色,才能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 术氛围。
第四,理智的自制力。
•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律 问题。当教师处理问题方法不对、不公 正、或学生一时认识不到错误时,往往 会出现学生和老师“顶牛”的现象,学 生甚至会演出恶作剧,戏弄老师。遇到 这些情况,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抑制无益的激动,保持心理的平衡,能 机智冷静的审时度势,主动寻求合理的 解决办法。
• 一个儿童一个精神世界,这些差别又是 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着,发展着,同一个 学生,今天和昨天就不一样,身心发展 在经常变化。可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 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充满活力的过程,教 学没有僵硬、呆板、拘泥的模式。
• 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就在于教师能否 洞察学生的内部精神世界,把热忱和智 慧结合起来,能够随时随地根据教学过 程中学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而采 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 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志之 一。
• 教师如果具有教学机智,就具有随机处 置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教学具有艺术 魅力,使之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
•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 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 实践者,这种所谓教育机智在本质不是什么别 的东西,无非是文学家、诗人、演说家、演员、 政治家、传教者,一句话,就是一切想跟教育 学者一样对别人的心灵发挥某种影响的那些人 所需要的那种心理学的机智。” • ——乌申斯基
• 四、什么是教学艺术 •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 什么是教学艺术?学界见仁见智。
•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 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 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
• •
三、艺术是人的确证 因为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是情感的 形象传达,而情感是人的确证,没有 情感,人就不是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必须在情感体验中证明自己是人— —被人爱被人恨,爱别人恨别人。
• •
• 艺术是“我”
• 孙梨《荷花淀》“夫妻话别”一节中,女 人有句话:“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 么办?”
•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 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 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表现 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 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 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 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和时 空并列艺术(文学、戏剧、影视)。”
第二章 教学机智
• 第一节:教学机智的涵义 • “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所 谓机智,就是脑筋灵活,善于随机 应变的意思。
• 教学机智(teaching wit)就是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 准确、迅速、敏捷地做出判断,恰到好 处地妥善处理,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
• 六、审美性。教学机智以其魅力给人带 来美感,也是教师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 谐统一。
第三节:教学机智的理论价值 与实际意义
• 从认识论观点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和 发展过程。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道德情感 和思想认识、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等等 各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
• 《白色的飘云》,年轻的女艺术家披白 色的披风,一身洁白站在摩天大楼顶上。 • 行为艺术
• 北京大学艺术系朱青生教授把自己儿子 起名叫“朱元璋”。 • 现代艺术
• •
二、艺术是情感的形象传达 情感的特征:主观性、对象性、传达 性
• 主观性 “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 心里爱,不怕是猪八戒”、“爱你没商 量”。 • 对象性 情书、信物、含情脉脉的眼光、 短信、电话等等 • 传达性 高兴了,让人分享喜悦,悲伤 了,找人叙说。 《诗经》就是情歌。
• 四、及时性。即教师善于掌握教学的时 机和分寸。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 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往往能碰撞出智慧 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教学契机, 及时把握这种教学契机,依靠自己的教 学机智,提要钩玄,启发点拨,打开学 生的心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 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 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综合性 的智能显现。具体而言,它是以下五种 能力有机结合、综合表现的结果。
第一、敏锐的观察力。
• 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进行细致入微的观 察。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心理状 态,迅速捕捉到课堂上的各种反应, 并及时把握和调节教学内容和进度, 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和管理有问题行 为的学生的良机。
• 六、教学艺术的功能 • 1.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教学变成学生发 展的精彩活动 • 2.优化教学认识方式,影响课程运行的 价值 • 3..优化教学认识方式,影响课程运行的 价值 • 4.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熟
•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本质 • 艺术的本质就是美 •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教学美
• 第三节 教学美的范畴简介 • 教学机智 教学幽默 教学情感 教学情 韵 教学敏感 教学灵感 教学心境 教 学意境 教学高潮 教学节奏 教学氛围 教学风格等等
• 斯霞老师执教《乌鸦喝水》。
• 教学艺术应该指能够使作者、学生、教 师的心灵达到沟通和对接,能使学生的 情感信息通道畅达无阻的艺术。
• 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 学生的艺术。特级教师于永正刚刚出版 的《语文教学实录荟萃》的扉页上写了 这样一段话:“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 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 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 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
第五,灵活的应变力。
• 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置课堂教学中发现 的种种问题,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 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随时控制和调 节教学进度,而不死扣教学计划;遇到被 动局面,不惊慌失措,不是为了掩饰自 己的不足而不负责任地欺骗学生,而是 增强自信心,具有自制力和应变力,寻 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转危为安、 变败为胜。
• 《辞海》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解释: • “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 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 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 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他们是人们现实 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 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 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矛盾运动,由于 这种矛盾运动,使得教学过程中存在着 许多变动着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常常会 出现许多令人难以测的偶发事件,破坏 教学的动态平衡。
• 这种偶发事件的发生有时来自外干扰,有时来 自内干扰。这就要求教师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 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 重新调整教学传输程序。教师唯其具有教学机 智,才能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教学信息传输程序, 迅速地设计出新的教学信息传输程序,使整个 课堂结构更合理,课堂气氛更活跃,信息传输 更畅通,维持好整个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
•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机智的解释为: “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 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1] •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 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16页。
• 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艺术,不是一种单 纯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是建立在一定 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的 教学智慧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 学实践智慧熔铸的合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