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读书体会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书评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葛家澍、林志军一书系统全面的讲解了西方会计的起源、会计理论基本知识、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原则方法和内容、国际会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新的会计分支及会计要素的知识。本书在一些主要内容上,力求反映西方规范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等方面的最新成就。本书是会计理论,主要又是对那种会计理论的论述,在与“财务会计”同类问题的阐述上,尽可能把它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即讲清道理。同时,有关原则、准则、程序和方法等等的说明都不止介绍一种观点、一种做法而尽量列举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观点。这对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分析、鉴别与评估决策能力很重要。用此书作为课外资料,在各位前辈的启迪之下我对会计专业和会计具体业务有了更多的思考、感悟和更清晰的认识,对已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动进行记录的需要。人类的会计行为源远流长。复式簿记作为一种现代会计(簿记)技术问世促使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促使资本主义的利润目标取代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灵魂。世纪以来,会计取得了重大发展,会计理论和方法取得显著进步,折旧会计、成本会计、报表审查制度、财务会计的诞生及发展。

一切学科的理论皆来自实践并高于实践,会计如同其他学科一样,会计理论与方法来会计实务。世纪年代后,会计理论才基本形成体系。西方国家会计学界中长期存在不同种类或学派的会计理论,所以不同的会计理论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一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将会计理论以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进行分类。二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目的将会计理论以法律法规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进行分类。现代会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有了这些特点:会计理论研究的组织工作上扩大了有关研究群体的功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运用上逐渐趋于规范化,会计理论研究内容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经济及其他学科领域。会计理论在会计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它解释了现存的会计实务,另一方面是它预测或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

会计准则在西方财务会计实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构成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认会计原则以美国的最具有代表性,美国的会计原则主要由民间制定、权威支持和法律认可几个阶段完成,可见为了改进会计实务,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会计处理程序的规范化或统一化逐渐显得必要。在会计准则制定同时,由于会计实务面临的是与价值相关的经济数据,它不是确定的物理因素,而是高度不确定性的数据,在会计处理时难免运用判断和估计,西方会计学者提出了会计假设。财务会计必须受到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会计期间条基本假设的约束。当然在理论上,会计方法程序或有关准则需要一些原则来指导。早在世纪初,会计学界就已经开始探索会计的基本原则。目前较被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如实反映原则、一致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

为了规范在资本主义市场流动的会计信息,西方财务会计即财务报告逐渐转向接受公认原则的约束和指导。但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概念作为依据。所以自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出现了开始由准则制定组织直接着手研究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这实际上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发展。概念框架研究标志着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重要趋势,也可以反映其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向。现在作为理论体系的概念框架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二是可以节省准则制定成本。三是有助于使用者理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还有就是辩解。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的财务概念框架研究的一个项目就在于重新概括财务报表的要素他们得出十项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分派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当代中国采用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财务报表是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决策最有用的信息应列入财务报表,并且要经过确认。进行确认需要四条确认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中,确认与计量是密

切相关的,明确计量属性就产生了困惑,现值完成不了的计量,就得有公允价值来实现。

实证会计理论是西方财务会计中的一个主流学派。它的研究及其理论构建主要包括信息含量研究和经济后果研究。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代理人理论是实证会计研究和理论构建的基石。

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紧密联系,它同样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程序。美国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在的指导下严格遵守确认和计量两项基本会计程序。会计计量主要包括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同质性、可验证性、一致性是是会计计量应坚持的三个质量标准。开展计量属性的系统研究西方财务会计在计量理论与方法上的一个主要发展,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偿)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五种。但是这五种属性存在着缺点,所以用公允价值来补充说明。财务会计是一个计量过程,必须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理论上,财务会计采用面值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单位两种计量单位。

资产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要素,而资产计价又是会计计量的重要组成内容,以货币形式对资产进行计量实际上就是一个计价过程。资产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其中有形又分为流动和长期资产两种。流动资产分为货币性流动资产和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长期性服务的物质基础。无形资产代表可望产生为来经济利益的支出,只是其的定义、计价和使用年限的估计较为困难。

负债和业主权益共同构成对特定企业资产的要求权,负债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记录负债的目的类似于资产计价,一是服务与费用与损失的记录,二是要向投资者提供作为比较不同权益持有人的权利要求的依据。负债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或有负债。业主权益代表业主(股东)或出资人对既定经营主体的资源以及经营收益的要求权,通常又被称为股东权益。对业主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直接影响经营主体财务状况的确定与报告以及经营收益的计量与分配。所以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业主权益占据一席重要之地。如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即业主权益居于权利的中心,资产是业主所有的,负债则是业主的支付义务,业主权益就代表企业所拥有的企业净值。

在财务会计中,收益的理论及其计量一直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中的核心。重视收益是因为:收益及其计量可以反映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收益是纳税申报的基础,收益可作为投资与决策的指南,收益是进行财务预测的重要工具,收益是经营效率的衡量,收益是资本回报的来源。

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企业外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进行经济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也就是要定期进行财务报告或提供财务报表,为使用者的决策服务,这一点与收益的作用相似。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除此之外,财务报告还有其他手段,如年度报告,或者通过提供关于物价变动调整数据来弥补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正式对外财务报表的偏差。现在,很多西方企业已经自愿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近年来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视,也会要求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我国强烈支持可续发展,因此应加强财务报告相关事宜的完善。

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评估企业流动性、偿债能力和财务灵活性的有效证据。

财务会计密切依存于经济环境。当经济出现滞涨引起的物价变动会对财务会计及其提供的信息造成很大冲击,后来研究形成了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以便在财务报告中消除物价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物价变动会计理论利用资产计价方法消除物价变动影响。当然经济也会受到政策影响,一个国家的税法的影响,应说收益和会计收益汪汪出现差异,这就需要所得税会计来处理。

西方国家开创了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增多,有些具有特殊的特征,这在会计上就需要特殊的会计处理,如养老金会计,而养老金和苏昂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定企业在各个期间对员工承担的养老金支付义务与相应成本。

随着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贸易伙伴之间的会计制度差异或者缺乏可比的会计

程序成为国际贸易往来的一个障碍,因此出现国际会计来进行协调化。当然财务报告也需要国际化,因而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和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会计理论》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作为会计理论专业资料,它是会计实务的理论升华,同时,在会计的教育和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相信阅读过这本书的同学一定有同样的感受,我们意识到的不仅是会计理论,更是将会计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这种能力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总之通过阅读此书,我了解会计理论研究历史。会计理论的发展沿革,明确会计理论的内涵。能较全面的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知识,对以后会计课程的学习和会计工作有很大帮助。

年月日星期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 2015.06 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 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 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 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 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 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 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 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 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 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 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 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 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 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 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 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

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三、现代西方哲学 (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 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怀特)欧洲大陆是刺猬的国度,而英语世界则是狐狸的国度。 从地理上对两大阵营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维特根斯坦、弗雷格和卡尔纳普都是欧洲大陆的“儿子”,但却不是“大陆哲学家”。实用主义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哲学则在精神气质上更接近大陆哲学特别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新趋向 1. 从“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到“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 古代哲学的重心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始基,探究世界的存在及其状态,因而总体上处于“本体论阶段”。 近代哲学仍要面对和解决本体论问题,但哲学家们不是“独断”地直接讨论世界及其存在,而是把对主体及其认识能力的研究视为本体论研究的前提条件,于是西方哲学发生了所谓“认识论转向”,即从“本体论阶段”进入“认识论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发现,传统哲学的很多问题和争论都和语言有关,因为一切认识或思想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不但不可能进行认识和思想,而且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是,西方哲学发生了第二次“范式转换”即“语言学转向”,语言问题上升为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甚至全部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语言问题。 “语言学转向”之后,哲学家们不再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是更多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800字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800字 我个人是很喜欢阅读的,至少就目前来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阅读方面有一些进步,因为我的确很喜欢这样的一种感觉,不断吸取知识的感觉,不断前行的那种感觉。所以就此次课外阅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不错的经历,也是我最为愉快的一些阅读体验。在此,我想仔细谈一谈我此次的一些阅读体会。 以前一个人看书我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了一些,因为有时候很多感慨都不知道跟谁诉说,只有对着书本讲述自己的感触,后来我也培养了一个写读后感的习惯,这个习惯自从小学开始也一直保存至今。我认为写读后感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为我们记录下当时的所感所想,多年后再读同一本书,又是不同的感触,这样看过去,实在是有趣。在这次公共课外阅读中,我体验到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的快乐,读到一些非常精彩的时刻,我们会一起分享,一起探讨。这让我也有一次体验到了阅读的独特魅力,那就是可以让我们结交同样兴趣的朋友,让我们在阅读的这一条路上,至少不会感到孤独。 这次课外阅读中,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我发现自己在叠加阅读的时候,我的阅读速度也会快了起来,阅读水平相对而言提高的也比较快。因为我在这次阅读中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会比一般同学要快,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看的太粗糙了,但是我发现每个人的

理解也差不多,我想,这应该是我一直阅读积累起来的吧,让自己的阅读速度加快了,理解能力也增添了不少。 我喜欢阅读,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很喜欢写作。其实也不是说因为写作而喜欢上阅读,更应该是因为阅读而喜欢上了写作,在写作这条路上又一次的爱上了阅读。这种交杂的关系致使我对阅读越来越执着,对写作也越来越坚持。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也相信通过我的积累,我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的。我也会在这一个方面上去努力的,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理解能力,写作技巧,这也不辜负我这么长时间以来对阅读的坚持,我也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也希望自己能够带着这样的一份执着勇敢下去!坚守下去!

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读《西方哲学史》的一些感想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是我今天看完《西方哲学史》之后的第一感觉。这是我最艰难看完的一本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完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所幸现在将它看完了。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你看懂了这书吗? 我的回答恐怕将很让你失望。因为以我目前的底蕴来看这书是不可能看懂的。可以这么说这书我看得一塌糊涂。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几乎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这么些字所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我不明白它的意思。 首先,我想强调一下的是,我看的《西方哲学史》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部,作者是英国的罗素。这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讲这同类问题的书中最经典的。如今市面上,有很多个版本。即使是这个罗素这个版本的也有是选译的。而我是照全文来看的。 我一直很疑问,甚至直到现在将这本书看完之后还是一样疑问。这疑问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难道哲学就真是像我们在高中政治课上所学到那样(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吗?如果真是,我还是无法理解。 坦率的说,就是连咋们中国自己的哲学我也不太清楚。更何况本书的内容是西方的呢。所以我自己的底蕴是不足以使我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是认为我能较好的理解这本书的。但是读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原因,一就是我之前已经说过的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哲学;二是关于之前的哲学的定义。哲学是涉及多门科学的,我自己本身对于数理方面的一直是不大感兴趣的。这增加了我理解的难度;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西方的历史文化等背景,这不是我们只在中学时学世界历史认识了西方的一些重大人物就能理解的;四,本书从卷一古代哲学的第一篇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的第一章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写到卷三近代哲学的第二篇从卢梭到现代的最后一章逻辑分析哲学。时间上穿插几千年,地点上写遍整个西方。确实是作为对西方历史文化没有一定了解的人是不可能读懂这本书的。 说到这,就不能不说一下本书的作者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伯爵了。不读这本书,

教育理论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是我不断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问题,读了《教师培训读本》,使我大受启发。里面所提到的,正是我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财富。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 其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三、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外阅读心得体会有许多教育家明确地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要说最重要的习惯,那就应属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形式,是吸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人的知识与能力都直接取决于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只有当一个人接受的信息量足够大时,才能加以系统的分析组合,产生创造性思维,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我们说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包括语在内的一切功产生持久而强劲的促进作用。 旺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是学好语的根本。 做为语教师,我们除了要在堂上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更应下大力气去引领学生的外阅读。 一立足教材,向外拓展。

引导学生去读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 语教材中不乏名家之作,在学完一篇后教师如能及时向学生推荐其他作品,学生往往会很乐意接受。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后,我又给学生介绍他的《我的祖国》,还记得当我读给他们听时,教室里静极了,无需老师多讲,作者那份对祖国的深情已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再后,乔羽的另外一些歌词,也被我逐一推荐给了学生。 至于在学习了《哪吒闹海》之后,借机向学生推荐《封神演义》这部作品,更是顺理成的事情了。 引导学生读原著。 语教材中有一些是从整部书中节选出的,这样的学生往往会读出许多问题,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去原著中寻找解答,这就为学生的外阅读指定了方向。 例如在第五册教材中,从《哪吒闹海》到《封神演义》等。

引导学生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其他。 例如在学完了《一夜的工作》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大地的儿子》一书,学习了积累运用中的“手不释卷”,再问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自《三国演义》?”学生便可由此生发开去,多了解不少东西。 二大力向学生推荐优秀儿童读物。 经常听学生家长说:“我们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好!”“家里作选那么多,他又不看!”学生不爱看书,不爱看家长认为应该看的书,其中原因很多,有不少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所在,一味要求他们去读那些有意义的书,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对于孩子讲,阅读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始,先感受到读书带的愉悦,乐在其中,喜欢上读书,然后才能谈得上读什么样的书更合适的问题。 另外,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外阅读习惯,还应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以使学生有能进行外阅读的条和空间,因此,每次家长会,我都会把学生的读书问题当做一个主题,我给家长介绍网上收集到的小学生外阅读书籍目录,介绍如何和孩子一起在读书中交流在读书中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

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

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 教育理论的繁荣没有带来与之对称的教育实践改进是不争的事实,这使教育理论蕴藏信誉危机。下面是OK带来的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___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八万九千字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1]

绪论 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有力途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加积累,还可以丰富学习生活,纯净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启迪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本月,我指导学生阅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通过实践,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一、阅读指导课,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刚刚接触到一本书,有的同学并不会因为对其内容“无知”而充满好奇,反而会因书籍过厚而产生畏难情绪,心想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尤其有些书的开头就让人索然无味,让人难以继续读下去。在这点,我深有体会,当初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读着开头几页,看到书中充斥污言秽语,便产生排斥情绪,如果不是意志力支持,真的难以坚持读下去。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他们读书的动机大部分是兴趣,如果某本书让他们索然无味,便很难有效地阅读。我觉得,当学生接触一本书时,我们精心上一节阅读指导课,推荐本书,开启学生对本书内容的认识,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进行《城南旧事》指导课,开始我用课件出示骆驼黑白图片,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同时动情地朗读《城南旧事》的序言,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了走进这本书的急切心情。然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读这本书方法的指导,首

先由书名展开想象;接着先读序言;然后引导学生看目录,学生通过书名、序言、目录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接着,我通过出示人物图片和人物精彩的片段描写,让学生对人物有了基本的认识。最后,我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让学生具体地感受这本书中人物特点,尤其电影中的英子,说话声音清脆纯净,表情丰富纯洁,让学生非常喜爱,迫不及待走进书中,体会英子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 上好阅读指导课是学生有效阅读的第一步,我们要精心撰写教案,尤其要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图片与音乐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情不自禁想走进书中。 二、读书记录表,辅助学生阅读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读书做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概括主要内容、三言两语说感受,我还作了一份读书记录表,从主要人物、给人印象、人物命运与归宿、需要阅读的章节几方面辅助和考察学生的阅读,学生每读一章节,每接触一个人物,便在读书记录表上留下痕迹,要求简单,容易操作,学生读完这一章,接触完这个人物,便急切地想读下一章,接触另一个人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理解学生的兴趣出发,上好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做读书记录表,无疑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良策,而后,我将继续在这两方面努力,给学生阅读增添兴趣、情趣。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著作,看原著。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 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综合业务素质, 以下学习心得体会《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是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我解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最近认真阅 读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今后工作有着极大帮助,现在就摘录本书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 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我对教学与课程的认识 在新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我们首先必须摆 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我们知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 体或内容,它规定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做;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 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 何变革。针对这一点,再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往我在教 学中,总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常常出现教学 过程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有时还为此想不通。现 在我认识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使用教材,同时也要

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更要注重交际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交际课 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程计划,教 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 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 与自由的过程。 (二)我对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认知 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 统一的实质是就是师生,生生的交往。据此,现代教学 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该书指出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亦是人的最 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中, 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 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而且是多边的整体的交往。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 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

北大西哲考研真题汇总之现代西方哲学

北大西哲考研真题汇总之现代西方哲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缺,06, 1998 现代西方哲学 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 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 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 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 1999 现代西方哲学六选五 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 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 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5、关于罗素“模状词”理论及后人对它的批评 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 2000年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孔德的“思想发展三阶段论”及其问题。 二、分析维特根斯坦关于“逻辑形式”的学说。 三、试析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罗蒂对于“基础主义”的批判。 五、萨特关于“意识”的学说。 六、分析柏格森关于“绵延”的思想 2001年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外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唯意志主义 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 4、摹状词 5、加谬的“荒谬” 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 问题论述 7选4, 20分 1、穆勒关于个人和权利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读课外书写心得体会

读课外书写心得体会 篇一: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心得体会]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现在的年轻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独特方法,我也非常愿意把我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心得体会。 我家女儿叫曹乐怡,今年7岁,在德馨园小学一年级27班就读。因为家里老人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乐怡从2岁起就开始上幼儿园,我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由于时间不够,陪孩子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现在我发现乐怡的学习基础不是很牢固,识字量也不是很多,学习成绩不突出,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学期,老师要求每天看课外书20分钟,刚开始我每天都鼓励她,还带她去了新华书店买书,可是买了之后,她也不太愿意看,我就每天陪着她看,她看书的时候老是问:“妈妈看了多久了?”她把看书当成是一项任务,看了20分钟就万事大吉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不对劲,就会想孩子为什么不感兴趣?是不是故事书的问题?可能需要趣味性强一点的。昨天我从家里找到了一本童话故事书,是在她小时候我经常给她讲的故事

书,里面有《白雪公主》,《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当她拿着这本书的时候,非常喜欢,爱不释手,看了还想看,一次就看了一大半,并且还对我说,妈妈还可以再看一下吗?我当时很高兴,原来不是孩子不喜欢看书,是一直没有找到她喜欢看的书。 从这件事情中,我发现要想让孩子有积极性,一定要找她感兴趣的,她才会主动学习,而且学的轻松,快乐。 篇二:阅读记录卡,课外书籍阅读心得体会 篇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着作,看原着。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3篇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3篇 课外阅读指导得当,即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知启智又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下面是带来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一: 古人常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 作为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基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低,但对新事物和小故事却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因此,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认为: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几项重要教学活动。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几年来的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学生要读得多而博,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其中课外的阅读尤其显得重要。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谈几点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从内心自发去研究,并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乐趣。而对于不喜欢的事,要想坚持去做,是很困难的事,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事。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在教学时插一些题外故事来激发。例如,上课时,讲一些跟课内文章相关或相似的故事干概,让学生课外去找寻这个故事详细情节或结局等。也可以在教室一角设置读书角,讲课时提一下里面那些书里有跟本文相似的故事。 二、及时归纳好的方法 兴趣固然重要,但有些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目的,阅读时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看;或者读了好文章,却没有积累,写作时依然不会应用。因此,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如何读得更好更有成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可以指导他们速读和精读结合的方法先速读一遍文章,了解其中大意,再对感兴趣和不甚理解的段落进行精读,理解和体会其中意义;其次是指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阅读宝库中。另外也可以每周组织班里的阅读总结,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开展阅读小练笔、读后感,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点滴写下来。 三、持之以恒,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松懈。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评比来促进。例如,对于前面提到每周阅读交流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应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透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透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 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因此“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能够称之为“科学的” 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 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应对了死亡后,在应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此刻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3 篇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3 篇假期里,我过得充 实而快乐,因为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好多教育专著为我新学期的工作充电。我读的书有: 《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 55 个细节》、《爱的教育》等。现在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 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尝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尝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 “读书学习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 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 1、勤,天天读一点。 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 3 、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

大学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大学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要说最重要的习惯,那就应属良好的阅读习惯了。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形式,是吸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说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包括语文在内的一切功课产生持久而强劲的促进作用。 读着这本《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沉浸在老师的喜与忧,老师的爱心和关心中,发现里面有许多案例和我们平日遇到的都有些相似,自己再遇到什么困难时,应该多想想这本书所给我的启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的!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不失为一帖良药,给处于困境的教师们带来了福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建构应是多元的,广泛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不论何时都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地震中那

么多教师为了保全学生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教师职业道德。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多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耐心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其次,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有了大爱,心中还要装满智慧。通过反复的阅读,结合我平时处理事情的一些方式方法,真切的感受到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的智慧。想想自己平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常因为孩子的调皮浪费了许多不必要的精力,使得自己身心疲惫又无任何长进。所以我自己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学着平心静气地看待问题,用研究的眼光思考问题,最后用爱和智慧解决问题。凡是先想想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孩子遇到问题,能力达不到时,老师给他们适当的启发、引导,多给孩子机会,多表扬孩子的进步,这才是帮助,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