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控制方案

合集下载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十大措施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十大措施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十大措施1.建立科学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通过合理减水剂的应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使用,可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选择优质原材料。

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直接影响。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优质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

3.进行现场试块试验。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施工现场制作试块,并在规定的养护期内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可以及时反馈混凝土强度情况,为进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

4.使用优质的混凝土搅拌设备。

搅拌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品质。

应选择质量稳定、搅拌效果好的设备,并按照规定的搅拌时间和速度进行操作。

5.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分层和气孔,速度过慢则容易造成冷缝和质量问题。

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条件,合理控制浇筑速度。

6.进行适当的振捣。

振捣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排除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应选择适合的振捣工具和振捣方法,并确保振捣的时间和强度符合要求。

7.控制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应根据气温、湿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养护措施,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

8.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

通过对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9.做好现场管理。

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划定施工范围和流程,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遵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并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10.做好施工记录和整理。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施工情况、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以便于后期的追溯和整理。

同时,对施工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十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方案有以下几种:
1. 刷强化剂:直接刷强化剂在混凝土层面,加强混凝土强度。

2. 扩大承台:扩大承台,然后固定斜向拉结杆,再进行混凝土的注浇,以此来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3. 重新施工:将原有的混凝土层面敲碎,然后再次进行施工。

这种
方法是最保险的方法。

4. 加固结构:在原来的混凝土层面基础上对其原有的结构进行加固。

5. 加强养护:浇筑后对于已完成施工的区域进行养护方面的加强,
适用于混凝土强度差距很大的层面。

6. 使用专门的土强化混凝剂和混凝土回弹剂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使用,这样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7.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这样也可以加大混凝土的强度。

8. 敲掉混凝土好的一部分,然后对于好的混凝土重新浇筑,这样也
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9. 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

10.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和标准的强度相差不是很大,那么可以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

11. 使用专门的硬化剂去加大混凝土的强度,将硬化剂直接涂在强度不够的混凝土表面上,可以立马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增加施工层的强度,让混凝土的强度瞬间变为标准值。

这种硬化剂的原理就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让混凝土变硬,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以上是处理方案供您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背景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配料不当或施工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提出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案针对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如骨料、水泥和掺合料,并保证材料的质量达标。

–控制拌合比,确保混凝土的配料比例合理。

–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加强施工管理–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将施工过程细分为每个环节,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达标。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3.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机制,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标准要求。

4.行业交流和合作–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了解最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解决方案。

–参与行业会议和培训班,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先进经验,借鉴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

结论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加强施工管理、定期检测和评估以及行业交流和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我们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问题。

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这些方案进行操作,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方案执行和监督为了确保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监督,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明确责任和沟通渠道–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质量管控工作,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质检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

2.制定可行的计划和进度表–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

–定期更新计划和进度表,及时调整和修正计划中的不足之处。

3.加强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和访察。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解决方案1.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解决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问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并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率。

2. 实施步骤2.1 问题分析与原因确定首先,需要对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造成不合格的原因。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问题分析:1.收集相关混凝土强度测试数据和质量记录;2.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异常值和规律;3.调查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材料选择、施工环境等因素;4.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操作不当、设计不合理等因素。

2.2 制定改进方案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2.2.1 材料选择与检测1.与供应商合作,确保选用优质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2.建立严格的材料检测制度,对进货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3.对每批材料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追溯问题材料。

2.2.2 施工操作改进1.培训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2.制定施工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和操作步骤;3.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按照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强度不合格。

2.2.3 设计优化1.与设计人员沟通,了解设计要求和限制;2.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优化,确保混凝土强度能够满足要求;3.考虑使用添加剂和改良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3 方案实施与监控2.3.1 方案实施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2.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方案的要求;3.实施改进方案,按照计划进行材料选择、施工操作和设计优化。

2.3.2 方案监控1.建立监控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记录;2.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3.随时调整方案,根据监控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c50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c50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C50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混凝土强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

从R28=ARc(C/W-B)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Rc成正比,其抗压强度的增长与水泥强度的增长成正比。

当水灰比不变时,用525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比用325号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约60%左右。

因此混凝土施工时所用水泥标号必须与混凝土配料单上的水泥标号一致,切勿乱用。

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灰水比大,混凝土强度高;灰水比小、混凝土强度低。

因此,当灰水比不变,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增加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

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徐变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灰水比。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主要的是控制好水泥质量和灰水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粗集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比卵石强。

当灰水比相同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集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混凝土强度比卵石混凝土强度高,但卵石混凝土和易性优于碎石混凝土,因此,《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的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中反映了两种粗集料的A、B系数。

细集料品种(河砂、海砂、山砂)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比粗集料小,所以混凝土强度公式没有反映砂种系数。

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强度有影响,砂粒的粗细对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有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由于施工现场的砂石质量变化较大,如有害杂质含量,砂石本身颗粒坚硬程度,粗细颗粒组份的变化。

对混凝土强度和混合物和易性都有直接影响。

因此要求对砂石质量加以控制,使其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原材料相符。

如果砂石质量发生变化,必须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潮湿环境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时间予以养护。

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速度有一定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

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是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控制等。

2. 原材料控制:对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生产管理:建立混凝土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配比、搅拌工艺、生产记录等,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4. 质量检验:建立混凝土质量检验体系,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强度、密实度等性能达到要求。

5. 现场施工管理:制定现场施工管理规范,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控制和监督。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分析与控制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分析与控制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分析与控制摘要: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分析与控制1. 理论分析混凝土是用水将水泥、石子、沙子、外加剂拌和后,经过养护硬化形成的。

混凝土强度具有离散性是因为混凝土均质性差,作为一种非均质材料,在将混凝土搅拌得十分均匀的情况下,其抗压强度与水泥等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都较差。

而且不同试件由同一盘混凝土组成,其强度也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因此,可以说,混凝土强度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波动范围。

混凝土强度的特征是上下波动与高低不同。

其原因是:①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质量的影响。

因原材料质量的不同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设计的不同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因素之一。

②施工质量和试验误差等技术因素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变化、意外的因素,不合理、科学的操作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

如因试验误差、搅拌技术等多种因素,导致成型养护时产生波动。

此外,混凝土强度波动的离散性是不能完全靠平均强度体现的,两批混凝土的平均强度可能完全相同,但可能一批强度分散、一批集中,从而导致各自的强度相差很大。

因此,平均强度不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唯一标准。

2. 数据分析2. 1情况介绍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下表为两组实验数据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 23.0 21.4 19.6 18.8 22.2 20.5 24.1 19.0 23.4 26.3 23.7 25.0(2) 24. 0 21. 6 20. 3 22. 3 23. 0 22. 8 24. 8 36. 2 25. 0 26. 5 25. 4 25. 4以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结合统计方法进行评定,判定合格的条件如下:Mfcu-A Sfcu^O. 9fcu. k; Feu. min多入 2fcu. k 上式可得:①组Mfcu=22. 25mpa, Sfcu=2. 42mpa;②组 Mfcu=24. 78mpa, Sfcu=4. 03mpa 由上式可得,评定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合格的是:①组;不合格的是:②组。

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目录:1、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2、预防人员大量离职及请长假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附件三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一、签订商品混凝土供应合同时,应包括搅拌站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养护全程跟踪监控,负责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条款。

应约定28天标养试验报告强度应达到115%以上,现场回弹值应达到100%以上。

二、留置7天标养预警试块为了避免因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要求施工单位制作7天标养预警试块,由砼搅拌站提供7天标养试块强度警戒值,7天试块强度低于该值时施工单位应暂停施工,待查明原因并确保砼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复工。

三、七天预警试块具体管理方法:每次浇注混凝土都加做一组7天标养试块,根据搅拌站的配合比和阶段性混凝土强度报告,参照标养7天和28天的强度增长差值情况,确定7天预警值。

预警值一般确定为70%,7天标养强度低于70%,必须立即通知建设单位。

同时采取处理措施:情况1:如果低于70%但高于60%,根据现场回弹情况和该搅拌站的以往强度报告,认为28天仍有可能达到100%时,马上对混凝土实体加强养护(冬季加温、其余季节浇水、覆盖),并坚持对相同部位的定期回弹,观察强度增长,确保28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以后,混凝土实体通过回弹或钻芯能够达到100%。

情况2:如果低于60%,根据现场回弹情况和该搅拌站的以往强度报告,认为28天不可能达到100%时,立即停止出问题混凝土流水段的下步施工(一般不会超过一层),开始进行调查处理。

首先是到搅拌站进行调查:了解砼浇筑当天使用的水泥3天强度,配合比试配时的水泥强度,以及同一天、相同强度的其他工地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情况,此时必须到其他工地现场进行回弹对比。

通过对比,如果发现其他单位一切正常,本工地回弹值也与其他工地回弹相同,可以合理怀疑是试块制作或者实验室试压环节出了问题,此时用同条件试块做进一步证明,如果证明问题不大,可按照情况1进行处理通过对比,如果发现实际使用的水泥3天强度低于试配的水泥强度,并且同期其他工地的强度也低,确定为确实搅拌站有问题,可再将28天标养的试块试压,此时应该是标养10天左右,试压时应由参建各方包括搅拌站共同在场见证,如果结果仍然偏低,认为60天也不可能达到100%时,则立即将该施工部位混凝土全部砸掉,重新浇注。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主要依赖于原材料的质量。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要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实验室测试来确认其质量。

2. 配合比控制配合比是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制定合理的配合比,以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3. 混凝土搅拌控制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充分混合,以保证其中各种原材料的分散均匀。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以防止出现混凝土质量不均匀等问题。

4. 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浇筑前,需要对浇筑模具进行清洁,以防止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

同时,还需要对浇筑方式、浇筑速度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养护控制混凝土在初凝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护时间和养护条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硬化和凝固。

6. 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评判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7. 质量记录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质量记录工作,包括原材料检测报告、配合比试验结果、搅拌时间和强度检测等。

这些记录可以用于后期质量验收和质量跟踪。

总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配合比的确定、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的管理、强度检测和质量记录等措施的执行,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等级,并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骨料: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种类和规格,并进行筛分、洗净等处理,以确保骨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矿粉和粉煤灰: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矿粉和粉煤灰,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掺合料:如需使用掺合料,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掺量,并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二、配合比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并进行试配,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达到要求。

2.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各原材料的比例准确,避免误差和漏配现象的发生。

三、搅拌和浇筑控制1.搅拌:在搅拌过程中,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均匀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方式,避免浮现浇筑不均匀、堆积和分层等现象。

四、养护控制1.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要求,确定合适的养护时间,并进行养护措施的落实,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养护条件:根据环境条件和施工现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和措施,如喷水养护、覆盖养护等,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五、质量检测控制1.取样: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率,从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现场取样,并做好标识,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试验:对取样的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工作性能等指标的试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3.记录: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混凝土质量档案,以备查验和追溯。

六、质量管理控制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普遍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材料,其性能的好坏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为基本的性能指标之一,因此控制混凝土强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1. 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中的水分就越少,水泥和骨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反之亦然。

因此,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同时也会伴随着混凝土的抗渗性、抗裂性等性能的提高。

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混凝土的拌和性和可塑性会变差,影响混凝土的施工和成型。

2. 水泥品种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的水泥品种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硬化水泥具有更高的强度,因此可以通过选用硅酸盐水泥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水泥的用量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但是过高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3. 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填料,不同的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也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的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更明显。

此外,骨料的粒径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粒径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4. 外加剂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性能。

有些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例如,减水剂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分层现象。

5. 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例如,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和振捣强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和养护方式等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振捣时间和振捣强度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是过度振捣也会使混凝土的性能变差。

养护时间和养护方式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养护方式越好,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

砼强度不合格处理方案

砼强度不合格处理方案

砼强度不合格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二、砼强度不合格的原因1. 水灰比过大或过小2.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3. 搅拌不均匀或时间过短4. 浇注不及时或振捣不充分5. 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三、砼强度检测方法1. 现场试块法:在施工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并送至实验室进行试验。

2. 无损检测法:利用超声波等技术对混凝土进行非破坏性检测。

四、处理方案1. 重新浇筑:如果只是部分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可以重新浇筑。

2. 补救措施:对于整体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养护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让其逐渐达到预期强度。

(2)增加养护温度: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采用加热设备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添加外加剂: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

(4)拆除重建:如果以上措施均无效,则需要拆除重建。

五、预防措施1.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搅拌和浇筑,并保证充分振捣。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大或过小。

3. 选用优质材料:选用优质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做好养护工作:对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在养护方面要做到位。

六、结语砼强度不合格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加强现场管理和选用优质材料。

如果出现不合格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1.原材料控制:-水泥:确保水泥符合国家标准,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水泥品种;-骨料:合理控制骨料的粒径和含泥量,确保骨料的质量稳定;-水: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避免太多水添加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外加剂:使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增效剂等,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2.配合比设计:-根据施工要求和使用条件,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以及耐久性等性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过多添加水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3.施工工艺控制:-梁坑、柱腰、阳台等重要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应采取灌注、振捣等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填充至细小缝隙,避免空鼓、裂缝等缺陷出现;-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高度,避免混凝土塌落,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合理安排浇筑工序,避免出现停浇、复浇等施工缺陷;-采取震动、振捣等措施,使混凝土排气良好,减少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4.强度检测:-对混凝土进行标准养护,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强度检测,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对不同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强度异常的部位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修复。

5.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和档案,对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定期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混凝土抽检,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对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及时纠正和预防质量事故。

总结起来,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控制、强度检测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做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也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方法

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方法

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方法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使用高强度水泥:选择高强度的水泥品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控制适当的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 添加化学添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凝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4. 使用优质骨料:选择优质、坚硬的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5. 控制浇筑、养护过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和养护条件,确保混凝土充分凝固和硬化。

6. 预应力设计:对某些特殊工程,可以采用预应力设计,通过预应力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7. 使用掺合料:如矿渣粉、矿渣、粉煤灰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的使用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混凝土试验结果进行选择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

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混凝土强度控制措施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混凝土啊,就好比是建筑的筋骨,要是这筋骨不结实,那房子不就成了纸糊的啦!咱先来说说这原材料吧。

水泥那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啊!就像咱做饭得有好米一样,水泥质量可得过硬。

你想想,要是用了劣质水泥,那混凝土能好到哪儿去?还有那骨料,大小得合适吧,不能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形状,不然怎么能紧密结合呢?这就好比是拼图,得形状合适才能拼得严丝合缝呀!搅拌的时候也得注意啊!不能瞎搅和一通。

得按照比例来,水不能多也不能少。

水多了,那混凝土不就稀了吧唧的,强度能高吗?水少了,又干巴巴的,能成型吗?这就跟和面似的,水多了面稀,水少了面硬,都不行!浇筑的时候更得细心啦!不能这儿缺一块那儿少一块的。

得均匀地倒下去,让它填满每一个角落。

就好像给蛋糕抹奶油,得抹得平平整整的。

要是浇筑得不好,有气泡啊什么的,那强度不就受影响啦?养护也很重要呀!别以为浇筑完就万事大吉了。

得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它。

给它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让它好好地成长。

不然它就会变得脆弱不堪。

你说要是你生了个孩子,不好好照顾能行吗?咱再说说施工环境吧。

大冬天的和大夏天的能一样吗?冬天得注意保暖,夏天得注意降温。

不然混凝土也会闹脾气的哟!这就跟人一样,冷了要加衣服,热了要脱衣服。

还有啊,工人的操作水平也很关键呢!要是工人马马虎虎的,那能做出好活儿来吗?他们得认真负责,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这就好比是开车,得小心翼翼地开,不能瞎开乱撞呀!咱可别小看了这些控制措施,它们可都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啊!要是不注意这些,到时候房子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大了。

咱盖房子不就是为了住得安心、住得舒服吗?要是房子不结实,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啊,大家都得重视起来,把这些措施都好好落实了。

别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措施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措施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措施
1.材料种类和配合比: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材
料的性质和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合理选择材料种类和控制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一般来说,使用高标号的水泥和合适的细骨
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浇筑工艺: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强度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空洞和裂缝。

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分段浇筑和连续浇筑等措施,以保证混
凝土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对强度的发展有很大
影响。

应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使其逐渐硬化和强化。

在养护期间,要
防止混凝土的热失水和冷缩裂缝的发生,采用覆盖物、冷却喷雾、湿养等
方式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和湿度。

4.施工质量:施工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全面的。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模板水平、砼输送、振捣和养护等环节的质量,避免砂浆泌水、混
凝土龟裂等质量问题。

此外,还要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掺合料的掺量等。

5.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湿度方面。

温度过高会引起混凝土的早期干燥和龟裂,湿度过低则会导致混凝土
水分流失。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混凝
土的正常养护。

综上所述,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需要从材料选择、浇筑工艺、养护
措施、施工质量和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
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达到设计要求。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方法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方法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强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浇筑过程中,采取控制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浇注方法、养护措施以及检验方法等方面讨论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方法。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是控制混凝土强度的基础。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水泥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显著。

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选择优质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第一步。

另外,骨料和砂料的选择也对混凝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粒度分布均匀、骨料强度高、砂率适中的原材料,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配合比设计是浇筑过程中控制混凝土强度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有效控制。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灰比、胶凝材料含量、骨料配合比等因素。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质量之比,通过降低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胶凝材料含量的增加和骨料配合比的优化也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强度性能。

合适的浇注方法是浇筑过程中保证混凝土强度的重要保障。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浇注和振捣,以避免出现孔隙和空洞,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浇注速度和浇注高度的控制也是关键。

如果浇注速度过快或者浇注高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过多的气泡,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养护措施是浇筑过程中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必要步骤。

混凝土在养护期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胶结反应的进行。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容易失水,导致强度下降。

因此,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加强水分补充和防止混凝土干燥。

同时,控制养护期的时间也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验是浇筑过程中控制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试块制作和试块强度测试。

试块制作时需要注意保持试块的质量和尺寸一致,并在养护期结束后进行试块强度测试。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的强度情况,并对后续工程控制和调整提供依据。

混凝土强度控制原理

混凝土强度控制原理

混凝土强度控制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强度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因素,使混凝土达到预期的强度要求。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加水量、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强度控制的原理。

二、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其粒径大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有很大影响。

水是混凝土中的溶剂,其加入量和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也有很大影响。

三、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质量来确定。

通常,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骨料的粒径、水泥的种类和强度等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遵循“三合一、四分五裂”的原则,即水泥、砂、骨料三者的比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要考虑水灰比和骨料的选用。

四、混凝土加水量混凝土的加水量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水的量。

水的加入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有很大影响。

过多的加水量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过少的加水量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

因此,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流动性要求来确定加水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五、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防止干裂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并持续一定时间。

养护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气温和湿度等因素来确定。

六、混凝土强度控制原理混凝土强度控制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加水量和养护等因素,使混凝土达到预期的强度要求。

具体而言,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1. 原材料的控制:水泥、砂、骨料和水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控制指标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控制指标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为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对其强度进行控制。

本文将从材料、施工、养护等方面,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控制指标。

二、材料控制指标1. 水泥控制: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并按照规定比例搭配使用。

2. 砂石控制:砂石是混凝土中的骨架材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损的砂石,并按照规定比例搭配使用。

3. 水灰比控制: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重量之比。

应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及交通量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4. 外加剂控制: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比例添加。

三、施工控制指标1. 搅拌时间控制:搅拌时间对混凝土强度有重要影响。

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设备的类型,确定合适的搅拌时间。

2. 浇筑方式控制:浇筑方式直接影响混凝土密实程度和强度。

应采用均匀、连续、稳定的浇筑方式,并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高度。

3. 等级检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等级检验,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四、养护控制指标1. 养护时间控制:养护时间是指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所需的时间。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养护时间,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 养护方式控制:养护方式是指在混凝土初期阶段,采取的保持水分、温度等条件以促进其早期强度发展的方法。

应采用适当的养护方式,并控制养护环境温度和湿度。

3. 养护质量控制:养护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表面的保湿和保温,防止其过早干燥和开裂。

同时应对养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五、总结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控制指标涉及材料、施工、养护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控制指标,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山市人民医院迁建(二期)项目【内科住院楼、科教后勤综合楼】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方案编制:王天洪审核:________ 曹开能审批:孙涛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第十直管工程管理部二零一六年月日一、商品混凝土的程序控制 (1)二、骨料的质量控制 (1)三、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2)四、粉煤灰(活性掺和料)的质量控制 (3)五、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3)六、坍落度控制 (4)七、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4)八、加强混凝土养护一、商品混凝土的程序控制混凝土搅拌站接到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后应对搅拌站生产系统、混凝土输送泵再次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通知单上的施工配合比将数据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站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如遇砂石料含水量有变化,须进行调整时,必须经试验室值班人员许可,并予以记录。

选用水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应满足所使用配制的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对所用水泥应进行抽复试留存样品。

二、骨料的质量控制(1)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

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

所有骨料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的副作用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2)细骨料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细度模数应在之间。

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径均匀、质地坚固、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机碎石或卵石。

颗粒级配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

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表面积比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故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尽量选大一些。

但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 。

(4)粗骨料中有害杂质所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都是有害杂质, 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

另外粗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石灰石块。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强度降低。

三、外加剂的质量控制(1)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

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经过配比设计,并按比例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和物中。

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季节气候、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

(2)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通过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四、粉煤灰(活性掺和料)的质量控制掺入粉煤灰的主要目的是使未被水化的水泥被粉煤灰部份取代后, 与部分生成的水泥水化产物Ca(OH)2 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从而提高水泥浆的强度。

具体原因是水泥水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逐步进行的过程,初期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的强度也不断增强。

28 天后水化热的生成速度逐渐缓慢下来,部分不能被完全水化的水泥在里面仅起填充作用。

同时在普通混凝土里面有部分水化物生成的Ca(OH)2 ,它对混凝土的强度不起作用,因而加入一定数量的活性掺和料来取代部分水泥,能够与Ca(OH)2 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不但能够节约水泥用量,而且能够提高水泥的利用率,提高水泥浆的强度。

目前使用的活性掺和料主要有粉煤灰、硅灰、高炉矿渣等,然而就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是粉煤灰。

五、配合比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配制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确定。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经过试配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

(3)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

并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六、坍落度控制(1)骨料级配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骨料在生产、运输以及搅拌过程中,可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骨科的级配,所以要严格控制骨料级配,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做到车车目测,随机抽测,决不让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工程。

由于坍落度偏小时其流动性也明显降低、粘稠度加大,且泵送容易堵塞影响施工,不利于振捣,有可能造成峰窝麻面等质量事故;坍落度偏大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拌和物离析,粗骨料下沉到模板底部而水泥浆浮在上面致使混凝土表层水泥浆过多。

塌落度(水灰比)过大,表面形成为一层强度低的薄弱砂浆层,致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表面产生裂缝等质量事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塌落度(水灰比)的准确与否是混凝土强度的生命线。

七、浇筑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施工由施工单位完成,为了及时地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公司有必要在技术上协助施工单位。

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地反馈施工现场的情况。

由于混凝土的质量受原材料波动的影响,势必会导致混凝土性能的变化,为了满足施工进度和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自己的施工状况,及时将异常现象反馈给搅拌站,做好沟通,避免浪费,确保施工进度和混凝土质量。

异常情况可能包括:供料速度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混凝土的需求量调整、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离析、混凝土不适宜泵送、钢筋过密等情况。

施工单位应将这些混凝土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搅拌站,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

而搅拌公司为确保质量,则应督促、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防止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

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运输车辆到现场后应在30 分钟以内进行浇注,并且应在45 分钟以内浇注完毕,在施工中避免过振或漏振。

未经搅拌站允许,不得在混凝土里面加入掺和料、水等物质。

水灰比大小是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密实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它的相对面即是孔隙体积。

混凝土中孔隙的形成,除拌合水被水泥结合水化后的余留部份成为气孔外,还有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带入空气形成气孔及因引气型外加剂而产生的气孔等等。

这些气泡被排出的程度,关键在于混凝土振捣工艺这一环节。

混凝土内部气泡排出越多则密实度愈大,从而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就越大,强度就越高,反之则低。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现场值班质检员应对支架、模板、预埋件等不断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爆模、漏浆、支架沉降等现场事故的发生。

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尽量缩短浇筑时间间隔,避免因分层而产生的冷缝,混凝土振点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且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同时应浇筑连续进行。

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符合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避免过振发生离析。

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不要大于浇筑层厚度。

振捣过程中, 应尽可能减少砂浆飞溅。

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振捣,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

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调整完好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终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

合理安排调度,及时与搅拌站联系协调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引起过大的坍落度损失。

八、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养护不到位,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质量缺陷,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这就要求施工方对浇注的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以便获得优质的混凝土。

要想获得优质的混凝土必须做到:养护时间满足国家规定、确保温湿度、采用适当措施维持一定的潮湿环境、覆盖吸水保温材料、适当洒水。

混凝土的养护手段很多,在当前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混凝土仍是采用自然条件下浇(淋)水养护。

为了获得良好的混凝土质量,成型后必须加强养护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能够正常进行,因为水泥水化只能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凝结后的混凝土如果不断的进行养护,即可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或者说能不断供给水泥水化反应的足够水分,以使水泥水化反应不断进行和充分水化,这样就能保证混凝土强度的质量。

养护条件除了水分还有就是温度,二者缺一不可。

因为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水泥水化速度的快慢,温度越高水泥水化反应越快,早期强度高,冬季施工中之所以要采取加热和保温措施,其理由就在于此。

有关资料显示,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成型后采取不同的养护周期,对其强度的影响是:如以水养护14天为100%,28天龄期标准算,养护7天的混凝土其强度降低8%左右,只有养护3天的混凝土其强度降低约15〜20%左右, 完全不养护的混凝土,其强度降低约30〜40%左右。

由此可见混凝土的养护就是在水化反应速度快时的养护。

水泥的水化热与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及外加剂性能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不同水泥的特性及加入外加剂后混凝土的特性。

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均影响着混凝土强度,虽然有主次之分但是在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就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