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合集下载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C解析:C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月亮和白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白云为参照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故B 不符合题意;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以地面的某一点为参照物,车和人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C符合题意;D.静靠在行驶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以列车为参照物,人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B解析:B【详解】A .由图可知,当t =6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甲=3.6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 乙=1.2m ,则v 甲= 3.6m =6ss t 甲甲=0.6m/s v 乙=1.2m =6ss t 乙乙=0.2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D .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 ,甲车的路程是3.6m ,乙车的路程是1.2m ,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5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5m/sB .6m/sC .6.25m/sD .7m/s C 解析:C【详解】通过100m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6s ,则平均速度100m 6.25m/s 16ss v t ===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练习题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练习题汇总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有答案)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必须使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8.石英钟的秒针的运动是匀速的. ()9.物体甲绕物体己做圆周运动,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所以甲没有作机械运动. ()10.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在半小时内所经过的路程相同,若甲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乙也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A.参照物B.太阳系C.太阳D.地球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高山C.飞机D.白云3.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A.向下运动B.已向上运动C.静止不动D.水平运动4.课本中所述的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子弹的条件是()A.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B.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C.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下列各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苹果从树上掉下来B.铅球在地面上沿直线滚动至静止C.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D.从一楼沿楼梯匀速走到三楼教室的同学6“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云、鱼 B月亮、鱼 C,云、水 D.星星、水7.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向上升,则飞机正在( )A.上升B.下降C.静止D.都有可能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在作匀速直线运动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10.我们通常所说的“车开了”是以()。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一、选择题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汽”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12.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橡胶、塑料、玻璃、水和空气都是绝缘体B.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内部没有电子C.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D.纯净的水是导体,因为水能电解14.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量程就是它的测量范围B.使用电流表时,选用的量程越大越好C.无法确定电流表量程时,选用最小量程的接线柱试触D.如果选用较大的量程,可以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15.小明同学发现学校楼道中的过道灯,在夜晚天黑时,用力拍掌灯就亮了,而白天无论怎样用力拍掌,灯都不亮。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紧贴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复习(填空题).docx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复习(填空题).docx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毫米( mm)”、“微米(μ m)”、“纳米( nm)”它们之间的关系为:31km=10m;1m=10dm;1dm=10cm;1cm=10mm; 1mm=μm;1μm=nm。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 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1)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1) 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2.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说物体正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哪个物体做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我们一般选择为参照物。

3.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所以运动是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选择的有关,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叫做。

2.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计算方法是:速度= ;公式是 = 。

速度的单位是、。

换算关系是: = 。

3.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速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停止,_________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以_________的形式。

声音在_________传播得最快,_________其次,_________最慢;_________不能传声。

3. 声音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公式:声速=_________。

声速不仅跟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

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叫骨传导。

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声音的特征1.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_____。

(3)本探究实验中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80 1.02控制变量法【解析】【详解】(1)[1][2][3]为了验证猜想一,即音调高低可能与横截面积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B、C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长度相同,都是60cm,只是横截面积不同;[4][5][6]为了验证猜想二,即音调高低可能与长短有关,需要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变,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A、D、F符合要求,它们的材料相同,都是铜,横截面积也相同,长短不同;(2)[7]为了验证猜想三,即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编号G、H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只是材料不同,和J作对比,只需要长度也是80cm、横截面积也是1.02mm2即可;(3)[8]本探究实验过程中,三个变量,保持其中两个量不变,对比第三个量的变化与音调高低的关系,这是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自己能发声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声音有速度叫声速。

1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自己能发声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声音有速度叫声速。

1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训练题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训练题

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训练题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长度的测量仪器;质量的测量仪器;时间测量仪器;温度测量仪器;力的测量仪器;体积测量仪器。

2、科学探究的要素、、、、、。

3、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单位有、、、、、、。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为。

4、分度值:。

5、量程:。

6、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7、在使用刻度尺时,尺面刻线要紧贴被测物并与被测物保持,不要利用的零刻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和组成。

8、测量结果由、9、误差:。

10、减小误差的常用办法。

11、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这里说的“变量”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

13、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的重要依据是和。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一、认识运动1、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__________组成的。

物质里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不规则运动。

例:“八月桂花香”;墨水滴在清水中,一会儿杯中水变成墨水的颜色等扩散现象说明。

(2)物质有、、三种状态,而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3)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内部也在运动,如原子弹爆炸、核能发电及放射现象。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_____________。

说明:①参照物必须是具体的物体,而不是抽象的事物,如不能选择“天空”、“地平线”、“宇宙”等。

②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不选。

③参照物选定后就假定该物体是。

④参照物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通常选为参照物。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复习题.选择题(共29 小题)1.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 .熔化B.凝固C.蒸发D.凝华2.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扫地时,灰尘四起B.花开时,花香满园C.下雪时,雪花飘飘D.刮风时,黄沙扑面3.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 .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击鼓的力量越大,音调越高B.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 .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5.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传递能量和信息C.超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D .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6.“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小丽的妈妈新买的手机里刚好就装有这一款.当小丽对着手机说话的时候,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当说话结束后,它就模仿你的腔调学舌.如图所示,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发出声音时,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信号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1)(2)B.(2)(4)C.(1)(3)D.(3)(4)A . 这 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 “水浴法 ”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 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 100℃B . 由图乙知, M 、N 肯定都是晶体C . 由图乙知, M 、N 肯定都是非晶体D . 由 图乙知, M 肯定是晶体, N 肯定是非晶体10.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 “白气 ”.下面有关形成 “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 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 “白气 ”,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 “白气 ”,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 .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 “白气 ”,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 “白气 ”,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1.如图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B .图(b )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图(c )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 .图(d )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 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 的光点由 S 1移到 S 2 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了.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A 9.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 固体 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M 为实线, N 为虚线),在 35min 内 M 物质从固体 熔化成了液体, 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13.检查视力的时候, 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 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如图所示) .视 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 .2.1mB . 2.5mC . 4.6mD .5m1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 平静湖面上的 “倒影 ”,说明平面镜成 “与物等大正立的像 ”的规律不成立;④ 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 ① ②③④ 都正确B . ① ②④ 正确, ③ 错 误C . ② ③ 正确,①④ 错 误D . ② ④ 正确, ①③ 错 误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 . 如 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 . 在 玻璃板与蜡烛 A 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 A 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 A 的像了D .保持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 B 始终能与 A 的像重合A .下降 C . 不变 D .不 确定16.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A . A .B .C .D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的距离 v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C . 20cm D . 10cm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B .18.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u 跟实像到凸透镜B . 40c m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2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 .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2.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23.“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A .汽车的方向盘是个轮轴B.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C.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D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12.45cmB .12.34cm C.12.35cm D .12.36cm25.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 图象,由图象可知()A .7~20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 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26.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27.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广寒宫的后院”﹣﹣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成功着陆,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月球上从此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用搭载的照相机拍下了“玉兔”月球车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降落时,是借助降落伞实现减速的B .“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降落的过程中,以月球为参照物是静止的C.“玉兔”的照片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D.当给“玉兔”拍照时,“玉兔”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一定大于二倍焦距2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4km/hB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2.5W C.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 29.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 .① ②③B.① ②④C.② ③④D.① ③④二.填空题(共1 小题)30.近些年中国的高铁技术发展迅猛,京沪高铁的开通更是体现了中国在该项技术的领先地位.(1)高速列车噪声很小,它是从防止噪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着手控制的,冬天和夏天噪声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噪声是以____________ 为单位来表示强弱等级的.(2)列车出站时,安全线内的压强比安全线外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 .列车行驶过程中,若以座椅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列车是_______________ 的,若以列车为参照物,上海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列车进站时,撤去动力.列车不能立刻停止,这是因为列车具有 ________________ ,进站过程,列车的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_(3)列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通过甲、乙两桥.通过 1.4km 的甲桥用时24s,通过2.8km 的乙桥用时44s,列车通过甲桥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m/s,列车中座椅上的某位乘客通过乙桥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s.31.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 (只填写序号).(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 时=10min 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_____ 状态.(3)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寒冷的冬天用水壶把水烧开时,壶嘴处冒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深秋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些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3.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 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 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________________ m 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 ”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_______________ (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34.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m 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 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 ,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该树HG 的高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9 小题) 1.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 A .熔化 B .凝固C .蒸发D .凝华考点 :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 :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解答: 解: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 用舌头去添了一下, 舌头被 “粘住 ”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 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区分,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扫 地时,灰尘四起B . 花 开时,花香满园 专题 : 应用题.分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能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 解: A 、灰尘四起是灰尘受力运动,并非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B 、花香满园,是花中的芳香类物质扩散的结果,表明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C 、雪花不是分子,雪花飘飘属于物质的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D 、黄沙扑面是黄沙颗粒受力运动的情况,并非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评: 知道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明确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否判断常见的扩散现象是本题的解题关键.3.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解答: 解:甲图: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乙图: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丙图: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 : 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蝙蝠中的多数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具有回声定位能力 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 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A .甲 和乙B .乙和丙C . 丙和丁D .甲和丁)C .下雪时,雪花飘飘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D .刮风时,黄沙扑面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声学中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击鼓的力量越大,音调越高B.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 .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考点:音调;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减弱噪声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声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 、击鼓的力量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越大;故 A 错误;B、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故 B 正确;C、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 错误;D、超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因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D 错误;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声的多个知识;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明确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知道声的两个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理解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可解答此题.5.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传递能量和信息C.超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D .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电磁波的传播.专题:声现象;信息的传递.分析:声音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属于声音的一种,光属于电磁波的一种.然后再根据每个选项分别作出判断.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属于声音的一种.错误.B、声音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属于声音的一种,光属于电磁波的一种.正确.C、声音的速度低于光速.超声属于声音的一种.错误.D、电磁波的波速是定值,波长和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现象和电磁波中光现象的辨析,要分清区别和联系.6.“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小丽的妈妈新买的手机里刚好就装有这一款.当小丽对着手机说话的时候,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当说话结束后,它就模仿你的腔调学舌.如图所示,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发出声音时,通过扬声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信号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电磁波的传播.专题:声现象;磁现象、电生磁.分析:(1)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扬声器主要由固定的永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当线圈通过交变电流时,线圈受到磁铁的吸引或排斥,线圈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产生振动并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于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音色又称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声音在同种介质中,同种温度下,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解答:解:A 、手机发出声音时,通过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该选项说法正确;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声音的响度小,手机接收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速度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以时下流行的游戏软件为内容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1)(2)B.(2)(4)C.(1)(3)D.(3)(4)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专题:应用题.分析: 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 解:( 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 热; (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专题 :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图像综合题. 分析: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 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 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 A 、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 、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C 、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 意.D 、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 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 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9.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 固体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M 为实线, N 为虚线),在 35min 内 M 物质从固体 熔化成了液体, 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A .B .A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非晶体D .由图乙知,M 肯定是晶体,N 肯定是非晶体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解答: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A 正确.(2)读图可知,M 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 内N 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 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BCD 错误.故选A .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10.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解答:解: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A 错误.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 正确.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故C 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复习题分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复习题分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知识点梳理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3、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②使用时注意⎩⎨⎧(4)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生练习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D 、1712m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 、2nmB 、2mmC 、2cmD 、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A 、量出100页的厚度L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C 、计算每纸的厚度D=L/100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解析】【分析】【详解】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2.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___________.【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估读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2.在测量时要进行,因此会产生,可减小误差。

3.时间测量工具常用,时间国际单位是。

4.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也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

通常我们取地面为参照物。

6.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7.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来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声现象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2、乐音特征有、、。

声音的高低叫,声音的强弱叫,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物理学里用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叫做超声波,叫做次声波。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有关。

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发声的。

长的空气柱产生(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

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性耳聋和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8、噪声是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复习:物态变化 (含答案)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复习:物态变化 (含答案)

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A. 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 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 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 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 温度B. 熔点C. 沸点D. 凝固点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 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4.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A. 煤气罐中的液体B.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C. 烧水时锅盖内测的水滴D. 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5.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A. 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B. 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6.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 所有气体降到足够低温的时候都会液化B. 电风扇转动,使干燥的房间温度下降C. 0℃的水还能蒸发D . 再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不融化也可以晾干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B. 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C.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热D.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重,是因为水要变成蒸汽需要吸热8.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10.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11.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12.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二、物态变化的辨别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 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会变成水3.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4.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 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5.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B.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 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泥加水后搅拌成泥浆是熔化B. 冬天,温暖车厢的车窗模糊是因为车外水蒸气液化C.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7.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A. 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冰箱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 冰箱中的小冰块升华形成的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加入牛奶杯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 冬天寒冷的清晨,室外花草上有霜C.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了D.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了9.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10.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B. 固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 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密封的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估读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2.在测量时要进行,因此会产生,可减小误差。

3.时间测量工具常用,时间国际单位是。

4.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也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

通常我们取地面为参照物。

6.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7.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来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声现象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2、乐音特征有、、。

声音的高低叫,声音的强弱叫,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物理学里用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叫做超声波,叫做次声波。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有关。

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发声的。

长的空气柱产生(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

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性耳聋和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8、噪声是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①;②;③。

9、声的作用包括和10、根据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的性质。

第二章光现象1.是光源。

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m/s =km/s。

光进入其他介质后,速度要变小,但在空气中减小得很少,所以一般认为光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等的。

2.光年是单位,1光年= 千米。

3.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在有雾或灰尘较多的天气里,太阳光和灯光形成的光柱;②早晨,树林中的缝隙里透过的太阳光;③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日食和月食、瞄准等。

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5.光的反射分为、两种。

它们都遵守。

叫入射角。

)叫反射角。

叫法线。

法线平分 )的夹角。

6.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7.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8.平面镜的作用有。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9.凸面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10.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是红外线,是紫外线。

1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这就是红外遥感。

1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进行,鉴别,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第三章物态变化1、物体的( )叫温度。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 )表示采用的是( ),它规定: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3、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 ),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内装液体是( ),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里再测人体温度。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

6、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 ),分清它的( )。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不要碰( );要待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视线要与( ) 89、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汽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液化。

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

其中吸热的是:( );放热的是( )。

9、固体分为( )和( )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 ),叫( ),非晶体( )( )。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

11、晶体在熔化过程要( )但温度( );晶体在( )过程要( )热,温度也( )。

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要 ( )热,温度( )。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 )和( )。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14、蒸发是液体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 )现象。

沸腾是在(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和( )同时发生的( )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 ),它要从周围物体(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 )和( )17、所有的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 )液化;而有的气体( )单靠(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 )热。

18、固体分为和两类。

及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等都是非晶体第四、五章光现象及透镜及其应用1.叫光的折射。

叫折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2. 光的折射规律;。

3.生活中由岸边向水中看,虚像比实际池底位置高,由水中向岸上看虚像比实际物体高等成因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例: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象,比鱼的实际位置高。

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上的物体,比实际的物体。

4.凸透镜能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5.凹透镜能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6.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又叫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7.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的性质。

8.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体经凸透镜成( )像,并且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 ),( )的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的点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9.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

10.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是( )。

11、实像是由( )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虚像是由( )而成,( )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 )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 )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 )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 )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 )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 )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不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 )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 )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焦距f光心的光学性质是( );焦点的光学性质是( )于该点。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烛焰的像。

11、( )和( )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视网膜相当于( )来接受物体的像。

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 )程度,改变( )而获得清晰的像。

1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它的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而造成的。

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透镜的眼镜。

13、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它的折光能力(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而造成的。

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透镜的眼镜。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物体经物镜成(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像。

15、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 )的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的像。

1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它对眼睛的( )就越大。

经眼睛所成的像就越大。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1: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实验中常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知识点2:天平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

知识点3: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通常用字母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

1 m3 = dm3(升)= cm3(毫升)= mm3。

知识点4: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和,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值。

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进行测量。

知识点5: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求质量。

(3)利用公式求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