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上意”_成长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揣摩“上意”
有位高管,就情商問题向其部属讲述岳飞为什么会冤死风波亭,暗示并开导他不能只埋头拉车,不知揣摩上意。

“揣摩”二字很形象,既有忖度之心,也有探究之意,无非是用心琢磨而已。

由于攻心术较之其他公关策略性价比高,揣摩上司意图,就成为职场中人争取上位的首选策略。

作为心机或心计,揣摩上意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那些老谋深算的投机钻营者。

在我国古代,一向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君王的心思难测,揣摩起来风险系数高,对脾气皆大欢喜,搞拧了龙颜大怒。

齐威王夫人去世,打算在姬妃中再选一位。

田婴想知道齐威王最爱哪位姬妃,又不便明问,就请人做了十只珠玉耳环,呈送给齐威王赏赐姬妃,其中一只打造得尤为精致。

第二天,待这些姬妃来到宫殿时,田婴一眼就看到了有位姬妃佩戴着那只显眼的珠玉耳环,就建议齐威王选她为后。

齐威王一听,正中下怀,连连首肯。

田婴这家
伙足够精明,大胆设想于前,小心求证于后,不过略施小计,就锁定了齐威王心仪之人,而且毋须国君启齿,就把他想要的那盘菜给端了上来,可谓用心良苦。

如果说田婴揣摩上意是为投上所好,那么,隰斯弥揣摩上意则是为避上所讳。

春秋末年,大夫隰斯弥有次拜见齐相田常,两人登上田氏家中高台举目四眺,但见三面了无屏障,唯有南面隰斯弥家的高树遮挡了视线,田常一言不发。

隰斯弥回家后,就让人砍伐那些树木。

刚砍了几斧,隰斯弥又急忙制止。

见家人不解,隰斯弥说,田常正在筹划篡国大事,这是他不想让人知道的。

不伐树,我没任何罪过;倘因伐树让田常觉得我能察知他的心事,那我的处境就危险啦。

比起田婴来,隰斯弥的精明更胜一筹。

纵览史书记载,田婴、隰斯弥这样的人很多,但也不乏逆鳞建言之士。

他们知上意却不盲目迎合,宁肯贬抑受屈,也要犯颜直谏,为民请命。

明代永乐初年,京城对民风民俗的探察和处治很严。

有个小孩因殴打祖母入狱,刑部主事李厚审讯后认为,这孩子年幼无知,并非有意殴
打祖母,于是就上疏请求体谅宽宥。

皇上不予准奏,就哭着继续上疏。

第二天,皇上用筷子亲测这个儿童,说他既然能分清左右,怎能说是无知呢?于是就贬李厚为安南掾。

三年后,皇上情知自己错了,就调任他为吏部主事。

那些精于揣摩上意的人,看似想上司之所想,却不见得是为上司着想,多半是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摸准了上司的心思,办事就有了底数,即便不能升迁,也不至于犯浑、招祸。

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揣摩上意的行为之所以会有市场,症结不在人事而是制度,根源在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

如果说权力寻租是卖方市场,那么,买方市场的人为了中标而赚好处,就必然会去摸清卖方底牌,揣摩上意的行为莫不如此。

在法规制度日臻完善的大环境下,举国上下都要求政务公开,打造“没有围墙的政府”,就是为了面向大众,接受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但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内出现的裂缝和漏洞未能及时修复,体制外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悄然流行,就为权力寻租造成了可
乘之机。

为了规范权力运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封闭权力寻租通道是个好办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乱作为的问题管住了,不作为的问题怎么办?更为奏效的制度设计,是在公开透明、监管有序的法规约束下,让权力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这样一来,任何使它偏离轨道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要么撞车,要么翻车。

大的对手的存在,并非都是一种不利,有时反而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有效捷径。

鳗鱼犹如此,何况是人呢?
从巴顿与马茨珠联璧合的故事和“鳗鱼保鲜”的秘诀中,我们不难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干大事业也好,做小买卖也罢,找个强有力的对手,是多么的重要。

因为对手,才是通向成功最有效的捷径。

招聘来了许多热情高涨、忠心耿耿的员工。

钱,永远是对员工价值观最好的考验。

如果花钱,能够在入职初期迅速甄别出不适合公司价值观的员工,那么比起用熟后的猝然离职,这笔钱实在是太“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