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1、缺乏专门监督机构对驻站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2、发现问题后惩处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 案例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结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首先反映的是一个社会责任感的 问题,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这是起码应该做到的一点。 在此基础上,企业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并通过科学合理并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组织中各级管理者与 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有利于组织战略和 目标的实现。
1、质量管理控制活动的弊端
原奶采购模式:
一是奶农、奶站都不属于乳企,乳企无法直接控制奶农和奶站;二 是随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奶农、奶站愈来愈加分散,对质量的控 制难度愈来愈大
案例分析
2、生产环节控制活动的弊端
早在2005年三鹿就发生了“早产奶”事件 三鹿质量管理部部长称:符合规定,不属于早产。酸奶等产品的生产 日期应将灌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和检验时间 计算在内。 三鹿官方回应:这一事件是由于部分销售人员擅自将正在下线并处在 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造成的。但“早产奶”经检验为合格产品。 三鹿态度:
案例分析
2、三鹿集团的价值观
2003 年田文华接受《新奶业周刊》副主编于 文龙采访,谈及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收获
时认为:
与奶农形成了稳固的利 益联合体
始终坚持没有奶农的利益就不
会有企业的利益,宁可企业吃 亏也不让奶农利益受损
千方百计抓好对奶农的全
方位服务,解除奶农的后 顾之忧
案例分析
二、风险评估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企业规模的扩大,三鹿高层管 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这也是我国部分企业的通病。在盲目扩张的同时,企业风 险评估机制的缺失, 造成企业职能部门之间对风险缺乏共 同认识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协调。
三鹿案例分析
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
该事件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
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
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
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2. 风险评估。
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
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
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
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3. 控制活动。
此次奶粉的污染物三聚氰胺尽管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还非常陌生,但在食品行业并非首次出现。
早在2007年4月,中国徐州的一家宠物食品公司在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中添加此种物质冒充蛋白质,导致大批宠物肾衰竭而死亡。
从内部控制看三鹿破产
从内部控制看三鹿破产三鹿集团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内部控制的种种缺陷早已为破产埋下了伏笔。
三鹿事件提醒中国乳业以及其它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
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一、内部环境:内部人控制,诚信和道德观缺失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
三鹿集团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拥有该公司43%的股份),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
很明显,三鹿集团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就可能失效。
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
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二、控制活动:不遵守业务流程、质量控制不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该要素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曾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产品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财务管理混乱三鹿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财务报告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风险控制不足三鹿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化等环境下,企业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经营风险加剧。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1. 企业文化缺失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
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三鹿集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
在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三鹿集团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鹿集团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
三鹿内控
6、改善信息沟通环境,注重信息化建设: 开诚布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思想和感情 上的真正沟通,才能接收到全面可靠的情报,以便做 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如果管理者真正要和员工建 立亲密关系并使他们热诚工作,那他们就应该从办公 室中走出来,抱着真诚的愿望和他们相互交流,并且 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信息化建设能 强化企业内部沟通与交流,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营 造富于活力的企业文化。网络办公,能加强企业内部 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 渠道,节约办公成本,使企业内部整体运营效率提高。 这种虚拟性沟通平台的延伸,使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文 化更具备了真实性和有效性,更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时 代价值。
4、优化内部组织机构: 机构越复杂,沟通越困难,信息传达越容易扭 曲,变形和失真,致使效率降低。因此,如果组 织机构臃肿或设臵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 不清,分工不明,多头领导,人浮于事,就会严 重影响内部沟通。组织架构设臵应以实现 企业目标为原则,各分支机构要讲求协调 性,根据实际运营后的绩效表现和运营效 率来判断评估其组织机构设臵的合理性。
而是“推、拖、瞒”,导致企业不能在问题恶化前解决。
2、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改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三鹿集团公司治理存 在的最大问题是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大股东形成 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使公司各组织之间未能发 挥应有的制衡作用。 而要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关键要做到重振股东 大会、重新构建董事会、给予监事会实质监督 权,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内部制衡机制。
2、增加非正式沟通: 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 非正式沟通则增加有效沟通的开放性。非 正式沟通会少了很多约束和压力,人们在交 流信息时更容易畅所欲言和相互激发,从而 大大提高活跃的沟通氛围,让员工的积极性 也得以提高。
管理学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1,你是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食用后死亡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
也揭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以及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
同时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
2,如果你是董事长,总经理你会怎么做首先要重源头,抓质量,自己企业不但要管好,还要从奶站入手,出问题是在奶站,一旦奶生产企业放松的验查关,就会造成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的流入。
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
减少散户奶源比例,加强对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
加强企业内部反舞弊监管。
严格管理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杜绝形成行业“潜规则”。
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决不能醉心于规模扩张,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作为企业领导人,做到良心经营。
从采集奶源到加工生产,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质问,及时将真实情况公布。
立即撤出销毁有问题的所有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其消费信心。
3,如何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从法律、道德、政府监管体制、舆论监督、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依靠法律打击违法侵害消费者的行为。
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并加大惩罚措施,同时对食品检验的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
企业本身要做到良心经营诚信经营,绝对不能在采集和生产之中为了利益而欺骗消费者。
政府不能违法行政,政府要从目前全能政府、全责政府的定位中退出来,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要同社会组织一起来维护。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
什么是内部控制?
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 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
五个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 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5
三鹿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具体问题所在:
1、内部环境: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
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 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本身的
2、风险评估:食品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 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 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 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r
2021/5/9
4
2021/5/9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三鹿奶粉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 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 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 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 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 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 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三鹿集团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三鹿集团遭遇的危机,凸显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1. 组织架构不够清晰。
三鹿集团的组织架构虽然庞大,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决策执行效率低下。
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鹿集团在面对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不力。
三鹿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具体原因如下:1. 企业文化缺失。
三鹿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
2.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鹿集团的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
随着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监管的加强,三鹿集团在适应新政策、新法规的过程中,出现了内部控制不适应的情况。
四、改进建议针对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组织架构。
三鹿集团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高效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三鹿集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以应对各种内外风险。
3.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三鹿集团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效果。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部控制案例分析摘要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震〞,其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部控制根本规"表达了国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展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部控制相关理论1.部控制的定义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提醒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部控制中承当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部控制由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部监视五大根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展监视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展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部控制可以对企业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展有效的监视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到达生存开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防止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防止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平安完整健全,完善的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视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平安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三鹿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透视引言:三鹿事件折射出三鹿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文中,作者从COSO的理论框架角度,即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对三鹿事件做了剖析。
就我个人的看法,虽然五个层面对内部控制都很重要,可是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内部控制比作企业的地基的话,那么控制环境则是这个地基的钢筋。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有效控制环境(比如没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缺乏来自董事会的监督)的管理层怎么可能有效执行即使是完美的控制制度呢?希望那些致力于长治久安的企业对控制环境尤其要下大力气建设。
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分析一些并不完全的见诸媒体的材料,即可以看到其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端倪。
三鹿集团让我们警醒,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企业的盛衰荣辱、生死存亡。
一、内部环境:内部人控制、责任作秀和信用缺失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 900多名老职工拥有。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1987年田文华开始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到2008年9月 17日被警方刑拘长达21年。
很明显,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
因而,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就可能失效。
卫生部最早确认“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是在9月9日,这种确认来源于外交部的信息,外交部的信息来源于新西兰驻华使馆,新西兰驻华使馆则是得到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报告[1][1]。
这种“出口转内销”式的确认,令人猜想无限,为什么第二大股东不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反映情况?或者是反映了而无法向政府或社会披露?或者是另有其他难言之隐?这一事件足以印证三鹿集团内部存在着较强的内部人控制。
从内部管理控制看三鹿奶粉事件
从内部管理控制看三鹿奶粉事件作者:杨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从内部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出其在公司治理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事件的重要原因。
并且在适应性分析之后,针对三鹿集团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制度控制体系模式的基础上,从控制制度目标的确定到考核的奖惩,提出了看法和解决方案,并根据中国国情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三鹿;食品污染;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控制体系一、引言三鹿奶粉掺入三聚氰胺导致婴儿结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似乎尘埃落定,这起丑闻不仅沉重打击了中国的食品工业,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企业管理问题的反思。
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为什么三鹿会从中国奶制品行业领头羊转而几乎成为整个行业的掘墓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在三鹿发生的管理控制失效。
二、三鹿毒奶粉事件内部控制分析三鹿事件的始末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其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上层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自1987年起便长期兼任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最高职务,甚至公司第二大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了解奶粉问题以后都投诉无门,其内部人控制可见一斑。
第二,下层奶源管理极度混乱,三鹿以“牌子和奶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控股、合资、合作迅速壮大企业规模,而旗下的子公司、合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
从上层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混乱到基层的管理松垮,三鹿集团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忽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而一味追求向外扩张,即便如三鹿那样成为同行业的老大,也只是撑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目前中国存在着无数这样的泡沫,差别只不过是大小而已。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年-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年,相较之下,日本企业平均寿命则为30年。
显然,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使我们的企业脱离这种过山车式发展的怪圈。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一、中国乳业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
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
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
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日,广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从化试点,从化40所乡村中小学22067名学生将可在课间吃上免费的牛奶和糕点。
以每生每天3元补助标准计算,两级财政投入了1600多万,以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
【本地奶全线上涨学生奶也扛不住了】1.7元/支的平价学生奶或将成为历史。
广州市物价局昨天发布通知称,从本月起取消学生奶政府指导价管理,由相关生产企业自行制定销售价格。
据悉,部分生产企业已经酝酿涨价。
而从1日起,风行、香满楼和燕塘等奶企全线涨价,很多涨幅超过一成。
乳品加工现状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
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
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
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内控案例
案例之一:歧“鹿”亡羊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
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2008年9月11日,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更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在这场事件中,三鹿集团的企业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以下将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五目标分析1.合法合规性——底线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或者说是底线。
三鹿集团身处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行业,不仅没有信守承诺——向社会提供优质乳制品,为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作出贡献,反而在市场和利润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置合法合规性于不顾,在三鹿婴幼儿奶粉里掺入大量的有毒化学原料“三聚氰胺”,致使数名婴儿死亡。
这种见利忘义、逆道而行的做法,是酿成三鹿集团悲剧的罪魁祸首。
2.资产安全性——警戒线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传统目标,或者说是警戒线。
三鹿集团是曾经的行业龙头和银行的优质客户,2007年底净资产为12.2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4%。
但随着毒奶粉事件曝光,三鹿集团近150亿元无形资产瞬间灰飞烟灭。
三鹿所有的奶粉在全国下架,接受顾客的退赔要求,全国所有的加工厂停产整顿。
三鹿集团的总负债保守估算接近20亿元,最终破产。
这表明违背合法合规底线的资产安全,是极其脆弱的,更是靠不住的。
3.信息真实完整性——主线信息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永恒目标,或者说是主线。
田文华曾强调,“诚信对企业而言,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只可惜三鹿集团言行不一,其信息披露没能遵循诚信原则。
2008年6月,三鹿集团检验发现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但三鹿集团的管理层对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要求采取的应对措施置若罔闻,意图瞒天过海。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
一、实例选择统计表实例名称三鹿集团破产实例表述自2008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后被证实是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毒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三鹿集团首当其冲,“三聚氰胺”家喻户晓,国民一时谈奶色变。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严重)10月27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
12月2日,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
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选学和重温的有关资料《管理学》《危机管理学》二、案例分析从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我们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五要素分析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最新)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摘要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 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
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
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
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
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
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
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
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
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
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丑闻之一,发生在2024年。
三鹿集团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是婴儿奶粉和成人奶粉。
然而,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导致其产品中出现了有害物质悲剧性的污染。
在三鹿内部控制案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
作为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是三鹿集团最基本的职责之一、然而,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定。
其生产线未能有效监控和控制乳制品的质量,导致产品中出现了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信息披露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三鹿集团没有向消费者充分披露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情况。
该公司未向公众和监管机构提供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真实信息,这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此外,三鹿集团还存在监管问题。
在该案发生之前,检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和通报三鹿奶粉中的有害物质。
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和审查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处罚和约束措施。
最后,三鹿内部控制问题还涉及内部管理体系。
三鹿集团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企业高层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不够严格,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三鹿集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员工在各种利益驱使下,放任了质量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三鹿内部控制案例揭示了企业在质量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个案例教会我们,企业不仅应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应该重视信息的透明度和揭示,同时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内部管理。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保护自身的利益。
从内部五要素分析三鹿集团的失败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三鹿集团的失败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
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2008年9月11日,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分析一些并不完全的见诸媒体的材料,即可以看到其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端倪。
三鹿集团让我们警醒,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企业的盛衰荣辱、生死存亡。
以下运用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
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
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地是通过其提供给社会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
三鹿集团产品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已经大白于天下,它给婴幼儿及食用者造成的身心伤害、给中国奶业造成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都让其所取得的荣誉一文不值,更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2,风险评估企业识别内部风险,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关注下列因素: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在人力资源方面,对于三鹿集团内部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难以作出有无风险的准确识别。
但田文华在问题奶粉逐渐暴露过程中的应对方式,足以让我们怀疑她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 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 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 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 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 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 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 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 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我国乳制品行业主要采用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 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 这种模式固然有不需要建立自有牧场、迅速扩大奶源的优点,但缺 点是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且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而我国的奶站建设基本没 有门槛,也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监督部门。
3、控制活动。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
什么是内部控制?
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 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五个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 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 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五大要素之间的关联:
1、会计控制是各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 2、内部环境的建设是基础 3、风险要素的管理是关键 4、事前事中的控制是切入点 5、信息的沟通交流是保障
r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三鹿奶粉
三鹿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具体问题所在:
1、内部环境: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
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 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本身的
2、风险评估:食品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
3、危机管理 三鹿事件虽然说发生的很突然,但是其发生是有其原因的,从
危机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其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又一项重要原 因,导致从危机的源头奶源事业到中间的客服部,再到高层,各个部分都没有 起到应有的作用,危机来源于奶源,奶源事业部有雨缺乏危机意识,放松了警 惕没有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客服部有雨没有危机意识,对消费者的投诉推 迟上报,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企业高层同样对危机的认识不足,做出 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最终是企业误入歧途。
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活动。三鹿集团没有直接控制的奶源购对应的是质量检验的放松。
4、信息与沟通。早在2008年3月三鹿集团就已经接到消费者的投诉,6月份反映的人越来越
多,但直到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团才将相关信息上报给石家庄市政府。这中间已存在信息与 沟通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5、内部监督。包括常规、持续的日常监督和针对性的专项监督两方面。从三鹿奶粉事件的表
面看,主要的风险因素来自原料采购控制环节,但从事件的产生、发展来分析,则无疑牵涉到 监管环境、行业特征、内部控制等多个层面。
解决措施:
1、监督、管理部门 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并制定一系列规范条例,
严格按其条例执行,确保发挥其职能,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使公司高速 正常运转。
2、预警线机制 建立重大风险的预警线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
处理,是控制活动的特殊措施。毒奶粉事件中,预警机制的失灵,是三鹿事件 暴露出来的重大问题之一。三鹿集团在明知自己的产品中含有可能致人伤害的 三聚氰胺的情况下,非但不采取积极补救措施,相反仍存在侥幸心理,继续生 产和对外销售,导致事态扩大。
谢谢观赏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08年,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
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 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 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 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 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 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