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上课)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一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8c2e877168884868762d6ef.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 课时总第58课时主备人:曾先进(天王)课题:19天火之谜教学内容:19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
教学难点: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由“谜”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根据这个题目,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板书。
指读课文的第一节。
(1)相机板书“暴”、“劈”,注意正音,强调字形。
(“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2)注意断句。
①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②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师生交流:什么是天火?天火之谜指的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4.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这篇文章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标出小节,划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节。
注意断句: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节,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相机理解“不足为奇”、“欣喜若狂”等成语的意思,并用这两个成语造句。
相机板书“炸”、“毙”、“讽”、“揭”,指读、正音、指导记住字形。
19、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19、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ef2a06eddccda38376bafe5.png)
富兰克林是怎样面对人们冷嘲热讽的?
他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富兰克林并没有被人们的冷嘲热讽所吓 倒,他不畏困难、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请同学说 说富兰克林做的是一个怎样的实验 ?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把一只风筝放到高空,风筝上拴一根细铁丝 放风筝的线是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
想象一下:此时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为后世 做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避 雷 针
你见过避雷针吗?它有什么作用?
你有什么谜想解吗?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 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安格尔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 久. ——约翰生
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 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 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 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 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 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 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 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 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 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 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 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 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欣喜若狂”怎么理解?你能用 它说一句话吗?怎样读才能读出富 兰克林的心情?
“风筝实验”震惊了全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 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 不过是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是什么意思?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稽:考察 说雷暴是“上帝的怒火” 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1、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cee5ac4eff9aef8951e069e.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天火之谜》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
接着,是自由交流:A当学生交流到知道其天气情况,就顺带当文中三处写到实验天气的句子找出来品读。
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随后抓住“欣喜若狂”体会富兰克林当时兴奋及高兴到极点的心情。
学完课文拓展“当你看到高层建筑上的避雷针时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学生们也能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在以上教学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个性飞扬,使阅读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让学生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迷信、敢于实验的崇高精神。
遗憾的是由于多媒体电脑的原因没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风筝实验”,因此对于带电时麻绳“怒发冲冠”缺少表象认识,从而对于这一成语的引用理解的不够到位。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天火之谜》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a96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d.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天火之谜》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准确地描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2.理解小说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3.发扬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天火之谜》所涉及到的生产、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2.掌握主人公探寻天火之谜的过程和解决天火危机的方法。
难点1.理解复杂词汇和句式,如“研究出”的运用及其背后的科学意义。
2.故事情节变化的把握和推理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环节(30分钟)(1)故事导读让学生阅读《天火之谜》的前言,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背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小组分工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故事阅读,各自总结出该段落的关键词,展开小组合作分享,然后由组长进行复述和总结。
(3)个别差异化指导与教师点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拔教学。
3. 梳理探究环节(20分钟)(1)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集思广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各种灭火器具的分类,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2)解决问题教师抛出问题——该怎样避免火灾?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展开讨论,学生在小组中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并获得其他同伴的反馈。
4. 拓展延伸环节(10分钟)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拓展延伸。
四、实施效果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个性化的评价。
2.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要根据课堂表现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接受教师的评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c2d6c2046137ee06eef9189e.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天火之谜》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中进行“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本课时立足1—3自然段着重研究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和观察体验、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且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篇写人叙事类文章,对于学习本文,通过事情,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如何渐进升华对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主动对生字正音、悟形,理解生词的意思。
2、知道“天火”是“雷暴”,“雷暴”是普通的放电现象,这个科学结论是由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证明的。
过程与方法:从富兰克林观察→推测→探究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崇敬伟人,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质疑的勇气与执着。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文本品读中感受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文本解读中,渐进升华学生对富兰克林的情感,培植学生崇敬伟人、科学研究的精神。
五、主要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最新2017年秋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天火之谜》ppt课件4公开优质课教学课件
![最新2017年秋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天火之谜》ppt课件4公开优质课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1590e30242a8956bece456.png)
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 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 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 《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 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 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 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帝 爆炸 炸 揭开 雷暴 暴 上帝
19.天火之谜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 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 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 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 种可怕的东西。
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1706-1790)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
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
冷嘲热讽 嘲 讽 拴住
zhè n chá o fěng shuān
yà o shì
bà o
dì
zhà jiē
钥匙
震惊 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
zuà n
yà ng
攥住 安然无恙 恙
19.天火之谜
风 筝 实 验
风筝 细铁丝 麻绳 丝带 铜钥匙
拴 结 系
让我们穿 越时空隧道, 来到1752年7 月的那个雷电 交加的一天, 跟富兰克林一 起把风筝放上 去……
这时,富 兰克林用手 指靠近铜钥 匙…… 如果你是 富兰克林的 儿子,此时 此刻,你会 对他的爸爸 说什么?
“啪”的一声, 骤然闪现一道蓝色 的火花,他的手臂 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 喜若狂地喊道: “成功了!成 功了!我捉住 ‘天电’了!”
避雷针
五上第19课《天火之谜》课堂实录
![五上第19课《天火之谜》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d70ca7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0.png)
五上第19课《天火之谜》课堂实录苏教版五上第19课《天火之谜》课堂实录一、了解预习情况。
1、知道我们今天上哪一课吗?(齐读)师评:非常好,干脆利落。
2、事先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有没有没预习的?你们都做了哪些预习工作?生1:我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
师:不认识的字呢?生1:也这样做,在书上标注出来了。
生2: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生3:我通过自学,知道了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师小结:实小的学生很会预习,解决了生字新词。
读了课文,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把预习工作做的很充分。
(一)检查读课文。
1、你读了几遍书?3~5遍的举下手?5遍以上有没有?2、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通顺?我们来检查一下。
哪几个自告奋勇?1~2段谁来?第三段,第四段呢?要求:读的好的记下来,读的不好也记下来,给他“品头论足”。
(生读,师相机板书混为一谈颠簸风筝纤维系着)(二)评价。
1、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留心了几个字词,(指“混”)这个字怎么读?(hùn)这个“筝”念第一声,连起来怎么读?“系”可以读jì,也可以读xì,文中读?表示把什么拴在什么上。
“簸”这个字念什么?“纤”这个字是多音字,怎么读呢?师:刚才朗读有没有明显的错误?个别字有错误。
师评:读书的时候容易把字看错,要注意。
2、谁读的好呢?哪方面读的好呢?生:省略号处恰到好处的停顿。
师:给人很期待的感觉。
在流利的基础上能读出感情,希望大家努力。
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二、词串教学,深入课文。
(一)出示第一组字词: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1、女生读,男生读。
师: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几个词放在一起?生:其中三个词语是对雷暴的错误认识。
师:哪几个?“上帝的怒火”是哪些人的认识呢?“雷神”呢?2、哪个同学能用这四个词说一段话?(二)出示第二组词语:击倒劈开毙伤1、(一生读)师评:非常准确、流利。
这里有三个生字(点红“爆”、“劈”、“毙”)怎么记住这三个字呢?(形声字)师板书:形声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 天火之谜|苏教版(共17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 天火之谜|苏教版(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db46d383d049649a665824.png)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 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 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 了避雷针。
理清文章脉络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 可怕的东西。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这个谜团直到 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感知单元主题
《天火之谜》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诺贝尔》 《滴水穿石的启示》
感知单元主题
《天火之谜》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诺贝尔》 《滴水穿石的启示》
感知单元主题
科学家富兰克林
史学家谈迁
《天火之谜》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诺贝尔》 《滴水穿石的启示》
化学家、发明家 诺贝尔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 避雷针。
理清文章脉络
雷暴 雷电交加 爆炸声 劈成两半 毙伤动物 风筝实验 拴铁丝 系钥匙 颠簸 揭开秘密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感悟精神品质
1.默读1-3自然段,再浏览网络平台资
料,想:
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为什么在当
时令人难以置信呢?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感悟精神品质
本课,富兰克林给予我们的启示:
——× × × ☆☆☆
(书写工整、行款整齐加☆)
推荐阅读
持一卷书 聆听成功背后的故事 感悟流芳千古的精神品质 ——高亚勤
圈画 批注
感悟精神品质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 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 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 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 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 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天火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b06aeb15a32d7375a417806b.png)
这是一只
________细铁丝
的风筝。
________麻绳
________铜钥匙
________丝带
这是一只
的风筝。
拴了细铁丝 系着铜钥匙 结了丝带
细铁丝是用来吸收天电; 麻绳是淋湿后导电; 铜钥匙是用来传电放电的 ; 丝带?
1.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
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 的信号! 2.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 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 用手指靠近 “啪” 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 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 欣喜若狂 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富 兰 克 林
可怕的天火 观察推测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发明避雷针
友情提示:
实验危险 切勿模仿!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 听。 2.分别用“欣喜若狂”“不足 为奇”说一句话。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e2f1246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a.png)
学生交谈自己学后的感悟。
2、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天火之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赞扬了他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1、选汉字填空:
升华学生情感,拓宽学生知识面。
巩固新知,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勇于探索
富兰克林 → 天火之谜
通过复习,加深印象,从而引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让学生反复朗读品读,激发学生的内在感受,在朗读中感受富兰克林的精神。
四、
拓展延伸
五、
检测反馈
1、师: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解谜的过程后,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
交流展示
1.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3.提出质疑;(预设)
4.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课文给我们做出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看看是谁解开了这个谜,他又是怎样解开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
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天火之谜》|苏教版 (共11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天火之谜》|苏教版 (共1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7803a1fe4733687f21aa53.png)
这是一只
的风筝。
栓了
结了 系着
细铁丝 麻绳 丝带 铜钥匙
吸收天电 导电
?
传电放电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 起 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 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 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 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 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 我捉住‘天电’了!”
友情提示: 别在雷雨天放风筝,危险!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12:07:30 PM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3日星期 二2021/8/32021/8/32021/8/3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32021/8/3August 3,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32021/8/32021/8/32021/8/3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 向
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
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 稽
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 天火之谜|苏教版 (共21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 天火之谜|苏教版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d87b2f31b765ce0408141a.png)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 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 阵发麻。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 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 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 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 冠”般地竖了起来。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 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 人宣告,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 象,“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 谈。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 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 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g)了。
实验原因:
———————————————————— ———————————————————— 实验材料、作用:
————————————————————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意义:
————————————————————
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根据学习单尝试复述课文。
2.推荐阅读《富兰克林传》。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 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 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 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 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 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 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 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 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19.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先生,您好!您为什么想通过实验来解开天 火之谜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你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收集资料,了解避雷针的作用 及其可以避雷的原理。
2、练习复述课文。
3、读书: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 学家,读读他的传记,对自己会有 不小的帮助。找找有关的书,读一 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可怕的天火—— 观察推测——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发明避雷针
谢谢!
实验危险 切勿模仿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 起
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 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 起
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
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 绳带电的信号。
这是一只
栓 了 细铁丝 麻 结 了 丝 绳 带
的风筝。
吸收天电 导 电
?
传电放电
系 着
铜钥匙
细铁 丝
铜钥匙
丝带
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 “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突然,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 “之” 字, 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 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 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 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 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想象一下:此时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为后世 做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避 雷 针
你见过避雷针吗?它有什么作用?
你有什么谜想解吗?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 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安格尔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 久. ——约翰生
你相信真的有雷公吗?
19.天火之谜
读一读:
bào
pī
zhà
bì
fěng
暴 劈 炸 毙 讽
(雷暴( )劈开) (炸弹) (枪毙( )讽刺)
19、天火之谜
读一读:
jiē
shuān yào
shi
diān
揭 拴 钥 匙 颠
(揭开( )拴住) (钥匙) (钥匙( )颠倒)
雷暴 (bào) 劈(pī)开 毙(bì )伤 风筝 (zhēng) 攥(zuàn)住 颠簸(bǒ) 钥匙(yàoshi) 揭开(jiē) 爆炸(zhà) 拴着(shuān)骤然 系着(jì ) 颠倒 混为一谈 (hùn) 冷嘲热讽(fěng) 无稽(jī)之谈 安然无恙(yàng)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难以置信
自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用文中的话 来概括已分好的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 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 “风筝实验”解开雷暴之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Leabharlann 兰克林根据放电 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 “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 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 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不足为奇”和“难以置信”各是 什么意思?你能用“不足为奇”说一句 话吗?
富兰克林在研究雷暴的过程中遇 到了那些困难?
冷嘲热讽
齐读这一段,你从中读出来什么味道?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 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 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 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 他冷嘲热讽。 想象说话 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 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 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 伟大领袖。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三、四自然 段,想想富兰克林是怎么做 的?先划出有关词语,再用 几句简单的话来说说,并想 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注 意观察、大胆推测?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 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 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 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 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 象。 “相同”能够和“相似交换吗?为什么? 从“早就”和“大胆地推测”你读出了什 么?
有一妇女,家有婆婆,年事已高。一天,家中包饺子吃,儿子像往常 一般,打发媳妇给母亲送饺子,媳妇一出门,雷声炸响,震得屋顶灰土飘扬, 墙壁炸开一个洞来,只见一火球从洞口蹿进屋内,沿着媳妇送饭的方向追踪 而去,儿子顿觉不祥,直憋得他呼吸困难。但很快媳妇回来了,儿子问: “这么快你就送到了?”她面不改色,一本正经地说:“当然送到了呀。婆 婆吃得很开心,还夸咱们孝顺呢?”儿子盯着她的眼睛,脑子里闪过几幕她 素日对公婆不敬的种种迹象,也怀疑母亲挨饿。又联想到刚才奇迹的一幕, 便疾步出门,转过屋后,眼前情景令他血气直冲脑门,差点昏厥倒地。媳妇 刚刚送饭的碗盘扣在猪槽内,旁边还有几个被猪咬碎的饺子,他什么都明白 了,正准备回家教训媳妇一番,望她改邪归正,免遭天遣。谁知刚一转身, 就听见惊雷山崩地裂般在屋顶爆响一声,等跑到院子里一看,媳妇跪在地上 眼睛惊恐地瞪着婆婆住的方向,肠肚五脏被炸飞,挂在树上,焦黑似碳。 人们都说那妇女不孝敬婆婆,触怒雷公,遭到天火,一时附近数村人家, 老幼男女无不倍加孝顺父母公婆.
富兰克林是怎样面对人们冷嘲热讽的?
他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富兰克林并没有被人们的冷嘲热讽所吓 倒,他不畏困难、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请同学说 说富兰克林做的是一个怎样的实验 ?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把一只风筝放到高空,风筝上拴一根细铁丝 放风筝的线是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
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 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欣喜若狂”怎么理解?你能用 它说一句话吗?怎样读才能读出富兰 克林的心情?
“风筝实验”震惊了全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 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 不过是无稽之谈。
“无稽之谈”是什么意思?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稽:考察 说雷暴是“上帝的怒火” 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哪些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雷暴的害怕? 为什么说雷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 劈成两半。
这个谜团直到 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 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
1、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本杰明· 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 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 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 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 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 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 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这些电 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 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 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 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 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 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 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 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 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 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 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 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富兰克林攥住丝带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怎么 做呢?他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选择你们认为 最合适的词语填空,并结合课文第4自然段 的相关词句,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这是一次 的实验。 (精心准备、危险、成功)
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实验。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 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 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 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 着一把铜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