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同步检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下面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
对上图解读全面的是()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2.1917年12月,苏俄宣布取消沙俄与英国签订的瓜分波斯和土耳其的秘密条约,并呼吁:“立即起来打倒你们国土上百年来的占领者吧!”“在革新世界的道路上,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同情和支持。
”该举措()
A.使中东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
B.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涨
C.着眼于改善苏俄的国际环境
D.瓦解了英国的殖民主义体系
3.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该规定( )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巩固十月革命成果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苏俄社会公平
4.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该政策属于() A.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
”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取新经济政策
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
6.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
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
”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7.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8.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9.“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起义”()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C.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
D.“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
11.有观点认为,虽然冷战格局的形成是在二战后,但造成这种格局的分裂与对抗的原因则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
可见,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造成了世界政治制度的分裂 B.预示着美苏冷战对峙的开始
C.埋下了意识形态之争的因子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
12.下面是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比较项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25.11831.7330.08
煤炭/万吨 3 55116 592.3367.25
棉织物/亿平方米18.2127.1549.09
谷物/万吨7 3309 56430.48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3.“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它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俄国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1月颁布《工人监督条例》,对一切企业实行工人
监督。
不久,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这些做法()
A.开创了经济国有化的先例
B.继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
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
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
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苏]列宁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
……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
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列宁的指
导思想有何变化。
(培育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实质。
这个
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社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 000法郎;等等。
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有哪些主要进步。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
2.C 解析:材料表明,苏俄宣布废除沙俄与英国签订的瓜分波斯和土耳其的秘密条约,并呼吁当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其着眼点是争取当地人民的支持,改善苏俄的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3.B 解析:材料“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反映了苏俄加强对社会物资的控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
4.D 解析:根据材料“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可以判断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D项。
5.B 解析:从材料“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应该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鉴于此认识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主要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落后,为此,斯大林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 项符合题意。
7.D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8.D
9.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迫使沙皇退位”,可知A项正确。
10.D11.C
12.C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钢、煤炭等重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很大,棉织物、谷物等农产品产量增幅较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这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故C项正确。
13.B14.D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1)变化: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
(2)变化: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质:俄国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影响: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16.答案:
(1)相同点: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2)主要进步: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