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调节

合集下载

问答题

问答题

问答题2. 试述正常人看近物时眼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 当正常眼视近物时会发生调节作用,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仍可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眼的调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晶状体的调节:当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变凸(以前突较为明显),便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加,折光能力增大,从而使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

(2)瞳孔的调节: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就是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瞳孔缩小可减少入眼的光线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3)双眼球会聚:当眼注视近物时,发生两眼球内收及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

眼球会聚是由于两眼球内直肌反射性收缩所致,也称为辐辏反射。

这种反射可使双眼看近物时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复视而产生单一的清晰视觉。

3. 常见的屈光不正有哪几种?其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答案] 屈光不正(折光异常)常见有近视、远视、散光三种。

(1)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眼不城调节或只作较小程度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因此,近视眼的近点小于正视眼。

矫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2)远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故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眼在看远物时,也需经过眼的调节才能使入眼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看近物时,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方能看清物体。

由于晶状体的调节是有限度的。

因此远视眼的近点距离比正视眼大。

远视眼不论看近物还是远物都需要进行调节,故易发生疲劳。

纠正远视呆需配戴凸透镜。

(3)散光:由于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即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造成视物不清或物像变形。

第十三章知识点: 调节知识点:与集合的检测

第十三章知识点:  调节知识点:与集合的检测

第十三章 调节与集合的检测(accommodation convergegence test)通过对调节和集合的定量分析,了解屈光检查所获得的球柱镜处方能否支持舒适持久的近读,必要时对处方进行调整,以缓解眼镜源性的注视性劳累,注视性眼位异常,维持正常的双眼视觉功能。

一、眼的调节1.调节概述(1)定义眼的晶状体屈光焦力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调节。

调节时,晶状体前外表的曲率半径缩小,屈光焦值增加,呈双曲线状面改变;同时晶状体的厚度增加,直径缩小。

(2)调节的机制 注视近目标时,注视目标在视网膜之后成象,由于目标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尚未聚焦,故形成模糊影象,从而启动了中枢性视一动因素,诱使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放松其对晶状体前囊的牵拉张力,晶状体前外表借自身的弹性隆起,恢复其固有的球面形态。

同时因睫状肌收缩,使其前方的脉络膜牵拉紧张,迫使玻璃体向前推移,限制了品状体的向后隆起,故在调节时品状体前囊最薄的中央局部发生充分的隆起。

(3)调节的神经支配和联动注视近目标时,第三对脑神经,即动眼神经副交感支快乐,发生调节紧张,睫状肌环形纤维(M üller 肌)收缩。

而在注视远目标时,交感神经快乐,发生调节放松,睫状肌经线纤维(Br ücke 肌)收缩(图13-1)。

可知无论调节紧张抑或调节放松均为睫状肌纤维收缩所完成的。

由于相近的神经传导通路,近目标的刺激可引起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等反射,称为近反射三联运动。

在视远时,双眼调节放松,视轴平行,瞳孔放大;在视近时,近目标因素作为向心性冲动传入中枢,引起的视网膜影象模糊,离心性冲动诱发睫状肌收缩,导致调节反射;近目标因素引起双眼复视,离心性冲动诱发内直肌收缩,导致集合反射;近目标因素引起球面象差增加、目标反光亮度增加等,离心性冲动诱发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2.调节的定量分析(1)远点在调节静止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为眼的远点。

远点至眼的前主点之间的距离为远点距离,远点距离的倒数为眼的静态焦度。

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

生理学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双眼球汇聚
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双眼球汇聚
长时间看近物,眼易疲劳
1.晶状体的调节 眼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
双眼球汇聚 远点:眼不做任何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

近点:使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

1.晶状体的调节 眼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
双眼球汇聚 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对光反射
瞳孔的近反射
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双眼球汇聚
避免复视
知识要点
1.晶状体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双眼球汇聚。

眼科常识技术手册第二课:眼屈光与调节

眼科常识技术手册第二课:眼屈光与调节

第二章眼屈光与调节第一节正常眼的屈光、调节与辐辏一、眼的屈光系统人的视觉器官由两系统组成,即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

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起屈光成像的作用;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中枢,起物像传导作用。

小儿眼屈光与视力均有个发育过程,故具有不稳定性及可变性。

屈光沿着远视——正视——近视的方向变化,远视实质是眼发育不全,而近视则属一类眼过度发育。

二、调节与辐辏1、调节:当眼睛注视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因此屈光力加大,使近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

反之,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平,屈光力减弱,使远处物体落在视网膜上。

人的眼睛就是通过睫状肌和晶状体的一张一弛来适应物像变化的要求,这就是眼的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增强,即会产生调节痉挛或调节性近视,也叫假性近视。

调节功能减弱则表现看书吃力,也叫老花眼。

三、正视眼1、定义:眼在静止状态下(无调节作用时)来自外界5m远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恰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此屈光状态称为正视眼。

凡远、近视力均不小于1.0时,可看作是正视。

通俗的理解正视眼指“视力正常,屈光正常。

”2、正视眼的发展:人出生时为远视眼,日后均有一个向正视眼转化的过程。

资料显示:婴儿从6个月起,屈光不断正视化,1岁时为远视0 2;以此递增:2岁时为0 4;3岁时是0 6;4岁时是0 8;5岁基本是1 0;一般到7岁时停止。

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阶段性发育状况表年龄:2-3个月 4-5个月 6-8个月 9-12个月 1岁 2岁 3岁 4岁≥5岁 15岁视力:0.01-0.02 0.02-0.05 0.06-0.1 0.1-0.15 0.2 0.4 0.6 0.8 1.0 1.5 眼轴: 17.7mm 18.5mm ( 20.3mm ) 22.2mm第三章非正视眼之近视1、近视眼的定义眼在静止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称为近视眼。

我们眼睛的“调节与集合”知识!

我们眼睛的“调节与集合”知识!

我们眼睛的“调节与集合”知识!我们眼睛的“调节与集合”知识~一调节(一)定义正视眼是当调节静止时,从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因此看远清楚;而近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为散开光线,如果人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改变的话,势必结像于视网膜后,即看近不清,但对于正视眼的人来说,看近清楚,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视远和视近时的屈光力不同。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人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屈光力增加,这种人眼自动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以达到明视的作用称为眼的调节。

从上图可以看出,调节时眼屈光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晶状体屈光度的改变。

表2,1,表示的是眼在发生调节时,屈光系统的变化。

表2,1眼调节时屈光系统的变化参数(二)调节的机制关于调节机制的细微环节,至今仍存在着争论,但是Helmholtz学说被认为是最经典的调节机制。

Helmholtz在1885年描述了这一经典的调节机制:休息时,眼睛处于非调节状态并聚焦于远距离目标,赤道部悬韧带纤维休息时张力跨越了晶状体周围的空间,通过晶状体囊膜对晶状体的赤道部产生直接向外的力量,使得晶状体处于相对较平和非调节状态。

处于调节状态时,睫状肌收缩,睫状肌顶端向前并向内移动,使得睫状肌环直径减少。

睫状肌顶端的向前移动降低了悬韧带纤维的张力,因此对晶状体囊膜向外牵拉力减少,晶状体囊膜原有的弹性牵拉弹性的晶状体实质形成球形。

随着晶状体厚度增加,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变陡,晶状体屈光力因此增大,见图2,1,2a、b所示。

当调节停止时,脉络膜后部附着区牵拉睫状肌向后移动回复非调节状态时较扁平的形状,因此悬韧带纤维张力被拉紧,牵拉晶状体回复非调节状态时扁平的形状,从而降低晶状体的屈光力。

如图2-1-3a 图 2,1,2 b图2-1-3 调节示意图(三)调节的范围和程度调节远点:几何光学中相对应的物点与像点称为共扼焦点。

人眼清晰视物,成像必在视网膜黄斑部,调节静止时与之相共轭的视轴上物点即为其远点,换言之,即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网膜上;或为当人眼在调节静止时,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调节远点。

《医用物理学》眼的调节

《医用物理学》眼的调节

11.3 眼
(2)远视眼 定义: 眼不调节时,平行光进入眼内经折射后会聚在 视网膜后。 原因: 对光线偏折太弱,折射面曲率半径太大、眼 轴太短等。 矫正: 配凸透镜 光学原理:眼前近物(明视距离)经凸透镜会聚后成 一虚像在眼的近点处。
近点
பைடு நூலகம்
11.3 眼
近视眼 远点变近,使物成虚像在远点上 远视眼 近点变远,使物成虚像在近点上
明视距离(visual distance):正常人眼约为25cm
11.3 眼
三、 视力 屈光不正及其调节
1、视力
视角:从物两端入射到人眼中节点的光线所夹之角, 称视角。
分辨本领:眼睛能分辨两物点间最小视角称为眼 的分辨本领。
视力:用能分辨的最小视角的倒数来表示人眼 的分辨本领,称为视力
视力
1
能分辨的最小视角
对数视力 L 5 lg ,以分为单位
11.3 眼
2、眼的屈光不正及其调节
正常眼、 非正常眼(屈光不正)
11.3 眼
(1)近视眼 myopia 定义:眼不调节时,平行光进入眼内经折射后会聚在 视网膜前。 原因:对光线偏折太强,折射面曲率半径太小等。
矫正:配凹透镜
光学原理:无穷远处的物经凹透镜发散后成一虚像在 眼的远点处。
11.3 眼
2、眼的调节 accommodation 定义: 眼睛改变焦度的本领,称眼的调节 远点(far point): 眼睛不调节时能看清的物点 到眼的最大距离。理想状态正常人眼的远点为无 穷远处 近点(near point): 眼睛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物 到眼睛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眼的近点约为10~12cm。
11.3 眼
(3)散光眼astigmatism 定义:点物不能成一清晰的点像。 原因:角膜各方向子午面折射半径不对称引起。 矫正:配柱面透镜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眼的调节是指眼睛根据不同的视距要求,通过调整晶状体的曲度而改变其焦距,使得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实现清晰的视觉。

眼的调节是由多个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组成的复杂过程,包括晶状体、睫状肌和非视黄醇视黄酸(retinoic acid)等调节因素。

首先,晶状体是眼球的一部分,位置在虹膜和视网膜之间。

晶状体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弹性,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改变其曲度。

当眼睛需要远视时,睫状肌会松弛,使得晶状体的曲度减小,焦距变长,从而能够看清远距离的物体。

当眼睛需要近视时,睫状肌会收缩,使得晶状体的曲度增加,焦距变短,从而能够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其次,睫状肌是眼睛里面的一块肌肉组织,位于虹膜的后面。

睫状肌可以通过收缩和松弛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当眼睛需要远视时,睫状肌松弛,使得晶状体变得扁平,从而能够看清远距离的物体。

当眼睛需要近视时,睫状肌收缩,使得晶状体变得更加凸起,从而能够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除了晶状体和睫状肌,非视黄醇视黄酸也参与眼的调节过程。

非视黄醇视黄酸是一种维生素A的衍生物,是视黄醇的氧化产物。

研究表明,非视黄醇视黄酸在视觉过程中起着调节晶状体折射力的作用。

当眼睛需要远视时,非视黄醇视黄酸的浓度较高,使得晶状体的曲度减小,从而能够聚焦在远处的物体上。

当眼睛需要近视时,非视黄醇视黄酸的浓度较低,使得晶状体的曲度增加,从而能够聚焦在近处的物体上。

眼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多个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的协同作用。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以及非视黄醇视黄酸的调节,眼睛能够根据不同的视距要求实现清晰的视觉。

眼的调节异常会导致视力模糊、近视或远视等问题,因此保持良好的眼睛健康和正确的用眼习惯对于保护眼睛的调节能力非常重要。

调节

调节

调节机制
• 物理性调节 晶状体的可塑性 晶状体的物理性变形 用屈光度表示 老视时减弱,消失 生理性调节 睫状肌的收缩力 用肌度表示(1肌度 即晶状体屈光力量增 加1.D的肌肉收缩力 任何年龄的虚弱状态 减弱,消失
调节时的生理变化
• 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变小(10-5.33) • 晶体前表面改变呈双曲线形 • 厚度增加(约增加10%),静息状态为 3.6mm) • 前房中央略变浅 • 瞳孔缩小(增加景深) • 眼压上升(1-6mmHg)
调节的分类
• 3.近感知性调节 由于感知近物引起的调节(3米以内的物体)。在双眼视视 的情况下近感知性调节只占调节总量的很小一部分约4% 4.张力性调节(睫状肌的张力) 是指在没有模糊,双眼视网膜影像移开,视近感以及主观 意志刺激下存在的调节部分(不需要诱发),他被认为反 映的是脑干所发出的最基础的神经冲动,代表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调节部分。平均值1.00D(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 加晶体的生理变化,张力性调节逐渐减少。 张力性调节过强可以引发假性近视。(
调节的光学作用
• 调节远点 眼在调节放松(静止)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 远一点。(调节静止时与视网膜黄斑部相共 轭的一点) 正视眼 无穷远 近视眼 眼前有限距离(远点越近度数越高 远视眼 眼后有限距离(远点离眼越近度数 越高
调节的光学作用
• 远点距离:调节远点到眼物侧主点的距离 (角膜顶点后1.348) • 静态屈光力(屈光不正度)即调节远点距 离的倒数。 • 屈光不正度的强弱与远点至眼的距离成反 比。
近反射三联动
• 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视远 视近 放松调节 调节 使物象清晰 视轴平行 集合 使物象落在黄斑(双眼 单视) 瞳孔放大 瞳孔缩小 减少球面像差和光亮度
引发调节反射刺激因素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眼的调节是指眼睛在看远近物体时对光线的聚焦能力,以使物体的清晰图像落在视网膜上。

这一过程由眼睛的视觉系统控制,包括角膜、晶状体、睫状肌等结构的协同运作。

1. 角膜的作用角膜位于眼球前方,是一个透明的结构,主要负责光的折射。

角膜呈凸面状,弯曲度高于晶状体,因此在眼睛对远处物体进行观察时,角膜是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的主要力量来源。

通过改变眼球曲率,角膜能够调节对焦模式,使眼睛适应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

2. 晶状体的调节功能晶状体位于眼球的后部,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它是眼球中唯一可调节的结构,负责眼睛的近距离视觉调节。

晶状体由一系列纤维组织和肌肉构成,通过其周围的睫状肌的收缩和放松,使晶状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光线的聚焦点。

当眼睛需要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会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光线能够通过晶状体的凸面透镜效应,使视网膜上的图像清晰。

而当眼睛需要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会收缩,使晶状体变得更加圆润,增加了光的折射能力,使近处物体的图像能够在视网膜上聚焦。

3. 眼球肌肉的协同作用除了角膜和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外,眼球的肌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眼球周围有六条外眼肌和一条内眼肌,它们协同工作,使眼睛能够自由移动,并保持对物体的清晰视觉。

当眼睛需要聚焦在远处物体上时,外眼肌会收缩,使眼球向前转动,将视线对准目标。

同时,睫状肌会放松,使晶状体变扁平,以适应视觉调节的需要。

而当眼睛需要聚焦在近处物体上时,外眼肌会放松,使眼球向后转动,以使视线对准近处目标。

同时,睫状肌会收缩,使晶状体变得更加圆润,增加光的折射能力。

4. 眼的调节随着年龄的变化眼的调节能力的强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儿童和年轻人中,眼睛的调节能力通常较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距离的物体。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晶状体会逐渐变硬,导致调节功能减弱,也就是所谓的老花眼。

老花眼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表现为中老年人近距离视物变得困难,需要佩戴近视镜或老花镜来进行补充调节。

4.眼睛(应用光学第四次课)

4.眼睛(应用光学第四次课)

(1) 显微镜也是一个放大镜。它是两次放大。
f f1f2 f物 f目
Γ 250 f
Γ 250 f物 f目
(2) 物镜,目镜的放大率都刻在镜筒上。
(3) 物镜,目镜的连接部分也是相同的。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作用:用于观察无限远目标的。 望远镜是一个将无限远目标成象在无限远的无焦系统。
D
F物

D
F目
f物
y D 1 1 y D Γ
f目
Γ D D
(3) 采用正光焦度(会聚透镜)目镜的望远镜——开卜勒望远镜 视放大倍率为负,正立的物体成倒立的象。 所以要加转象棱镜。 其在物镜和目镜之间成实象,可以使用分划板。 经常用于军事。
(4) 采用负光焦度(发聚透镜)的目镜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 (5) 望远镜的最小视放大率(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
三.眼睛的分辨率
1. 分辨率
眼睛能分辨开两个很靠近物体的能力。
极限分辨率 刚刚能分辨开两点对眼睛的张角。
min
1.22
D
当 550nm 0.00055mm
眼睛瞳孔
1.22 0.00055 206265 140 (秒)
D
D
白天 D 2mm
70
在视网膜上对应的大小约为: L 0.006mm
1~ 1 6 10
(4) 人眼睛的瞄准精度与所选取的被瞄准图案有关。
瞄准方式 二实线叠合
二实线的 端部对准
双线对称 夹单线
叉线对准单线
示意图
人眼瞄准精度
60 10~ 60 5~ 10
10
三.空间深度感觉和双眼立体视觉
空间深度感觉 对物体产生远近感觉以及分辨不同物体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对物体远近的估计。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眼的屈光及调节课件
19
正视和屈光不正
屈光参差 • 双眼屈光状态不等 • 性质不同 • 度数不同 • 屈光参差大于2.50D可能会产生不适感 • 戴角膜接触镜, 或行屈光手术
20
老视
21
老视
• 老视: 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逐渐下降, 引起眼调节功能减弱,近视力减退。
• 临床表现 • 视近物困难 • 视疲劳 • 远视眼者老视出现较早,近视眼者出现较
眼的屈光及调节 斜视弱视
1
眼的屈光和调节
2
概述
屈光和光学系统
• 眼的屈光: 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后, 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的生理功能。
• 眼的光学系统 • 角膜 43D • 房水 • 晶状体 19D • 玻璃体 • 眼轴长度 24mm • 屈光状态由光学系统屈光力和眼轴长度决定
3
概述
• 分类 • 斜视性弱视 • 屈光参差性弱视 • 屈光不正性弱视 • 形觉剥夺性弱视
31
斜视
治疗 •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 • 视觉发育关键期0~3岁, 敏感期0~12岁 • 弱视多发年龄, 也是治疗弱视的适宜年龄 • 原则 • 消除病因 • 遮盖治疗 • 光学药物疗法(压抑疗法)
32
7
正视和屈光不正
• 正视眼: 调节放松,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 屈光不正: 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 • 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 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 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8
正视和屈光不正
正视眼示意图
9
正视和屈光不正
近视眼示意图
– 眼镜 – 角膜接触镜 – 屈光手术
• 角膜屈光手术 • 眼内屈光手术 • 后巩膜加固术

眼的调节需求公式

眼的调节需求公式

眼的调节需求公式眼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能够通过调节来适应不同的距离和光线条件。

眼睛的调节能力在不同的年龄段和视力状况下有所差异。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清晰视觉的需求,眼睛通过调节来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产生清晰的图像。

眼的调节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描述:1. 调节需求 = 近调节需求 + 远调节需求近调节需求是指眼睛在看近距离物体时所需的调节能力。

通常,在看近距离物体时,眼睛需要通过调节使光线的折射能力增加,以便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近调节需求的大小与观察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调节需求越大。

远调节需求是指眼睛在看远距离物体时所需的调节能力。

相比于近调节,远调节需求通常较小,因为光线在远距离物体上的折射较小,眼睛的调节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

2. 近调节需求 = 近距离物体的焦点距离 - 眼睛的近点近距离物体的焦点距离是指将近距离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所需的眼镜或适当的眼睛调节。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近距离物体的焦点距离可能会有所不同。

眼睛的近点是指眼睛能够清晰看到的最近距离。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近点会逐渐变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的原因。

3. 远调节需求 = 无穷远的物体的焦点距离 - 眼睛的远点无穷远的物体的焦点距离是指将远距离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所需的眼镜或适当的眼睛调节。

眼睛的远点是指眼睛能够清晰看到的最远距离。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眼睛的远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眼睛的调节需求是由近调节需求和远调节需求组成的。

根据不同的视力状况和年龄,眼睛的调节需求会有所变化。

为了保持良好的视力和眼睛健康,我们应该给眼睛提供适当的调节训练和保护。

例如,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近距离工作时,我们应该适时休息眼睛,眺望远方,帮助眼睛放松和调节。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避免暴露在过强的光线下,戒烟限酒等,以减少眼睛的疲劳和压力。

简述眼的视近调节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眼的视近调节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眼的视近调节及其生理意义。

眼的视近调节是指眼睛在观察近距离物体时,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弹性来改变眼球成像的焦距,使图像能够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以保证近距离物体能够清晰地显示在我们的视野中。

视近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我们能够看清近距离物体,例如读书、写字、使用电脑等,而不会因为近距离视觉过度疲劳而产生视觉疲劳、头痛等不适感受,并且能够保证我们的视野清晰度和舒适度。

视近调节也是我们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适应环境中物体的距离变化,提高我们的视觉适应能力。

视近调节的调节机制包括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通过晶状体的形态调节,另一种是通过瞳孔的变化调节。

当我们需要观看近距离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机制会对晶状体进行收缩,使其变厚,从而使近距离物体的光线能够被聚焦到视网膜上。

瞳孔的大小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适应光线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

视近调节的过程是一个自动和不可控制的过程,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和眼科问题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眼部肌肉的失去弹性,老年人在视近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难以看清近距离文字等。

近视患者在进行近距离活动时由于眼睛的水晶体过于强调和眼轴的过长,使得焦点无法聚焦于视网膜上,在这种情况下,视近调节会表现得比较困难,就像需要矫正近视度数的人在没有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时看近距离的东西会比较模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合理使用近距离物体,避免长时间疲劳,如阅读杂志、手机屏幕、玩电脑游戏等,并且可以参加一些适当的眼保健操和眼部康复训练,以提高眼睛的视近调节能力,保持良好的视力和眼健康。

视近调节在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些眼科问题,如角膜屈光不正、斜视、散光等,视近调节的正常性会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在进行验光、制定配镜方案时,需要对其进行视近调节测试,以了解其近观清晰度和眼睛的调节能力,并相应地选择合适的镜片或其他治疗方法。

简述人眼的调节功能

简述人眼的调节功能

简述人眼的调节功能我们观察某一物体时,物体通过眼睛(主要是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线的刺激引起了视觉,我们就看清了这一物体。

此时,物、像和眼睛光学系统之间应当满足共轭点方程式。

远近不同的其他物体,物距不同,则不成像在视网膜上,我们就看不清。

如要看清其他的物体,人眼就要自动地调节眼睛的焦距,使像落在视网膜上,眼睛自动改变焦距的这个过程称为眼睛的视度调节。

正常人眼在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无限远目标成像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像方焦点在视网膜上。

在观察近距离物体时,人眼晶状体周围肌肉收缩,使晶状体前表面半径变小,眼睛光学系统的焦距变短,后焦点前移,从而使该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为了表示人眼调节的程度,引入了视度的概念。

与视网膜共轭的物面到眼睛距离的倒数称为视度,用SD表示:距离l以米为单位,且有正有负。

例如观察眼睛前方2米处的目标时,l=-2,SD=1/(-2)=-0.5,即眼睛的视度为-0.5。

再如观察无限远目标,l=-∞,SD=1/(-∞)=0。

显然,视度绝对值越大,说明调节量越大。

正常人眼从无限远到250mm之内,可以毫不费力地调节。

一般人阅读或操作时常把被观察目标放在眼前250mm处,此距离称为明视距离,对应的视度为SD=1/(-0.25)=-4。

在明视距离之内人眼还能调节,但不是无限的。

人眼通过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短距离称为近点距离。

人眼能看清的最远距离叫远点距离,远点距离与近点距离之间就是人眼的最大调节范围,但它不是用距离表示,而是用二者视度之差表示。

人眼的调节能力受年龄限制,表1列出了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眼的调节能力。

表1: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眼的调节能力。

眼睛是怎样完成调节功能的

眼睛是怎样完成调节功能的

眼睛是怎样完成调节功能的
眼的调节能够理解为眼睛的自动对光过程。

当你看近距离东西时,眼睛就极其迅速而准确地自动调整物像焦点位置,使物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以使眼睛能看到清晰的物像。

那个过程是由睫状肌与晶状体在大脑的调整下于瞬间完成的,医学上称为“调节”作用。

40岁以后,由于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的伸缩力量逐步减退,看近东西的时候缺乏应有的调节能力。

因而看不清近物,这确实是“老花”。

调节与近视的发生、进展紧密相关,那个地方指的是青少年近视。

当我们从看远转为看近时就需要使用调节功能,即眼内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弯曲度增加,眼的屈光力增强。

青少年学生由于经常近距离看书学习,假如距离太近、光线暗,而且又不注意适当放松休息,就会使睫状肌处于持续而强烈的收缩状态,久之导致调节痉挛,以致看远时睫状肌也不能完全放松,引起远视力下降,这确实是调节紧张性近视,又称为假性近视。

从调节功能的角度看,假性近视是由眼睛看远时,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调节状态。

也确实是说假性近视是眼在由近转为看远时,眼调节仍未放松,它随同看近的时间延长和调节度的增强而增加,随着调节放松的程度而减轻或消逝。

假如睫状肌失去应有的调节作用,晶状体一直处于精度加大状态。

为了适应或代偿这种非正常的近反射,促使眼球变长成为真性近视。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名词解释
眼的调节是指眼睛通过调节其晶状体来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实现清晰视觉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与眼的调节相关的名词解释: 1. 晶状体:一种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的透明结构,位于眼球内部,负责调节眼睛的焦距。

2. 瞳孔:位于虹膜中心的黑色圆孔,控制眼睛进入的光线量。

3. 视轴:眼睛中心线与视网膜中央的直线,与光轴垂直。

4. 远视:一种视力问题,眼睛难以看清近处物体。

5. 近视:一种视力问题,眼睛难以看清远处物体。

6. 散光:一种视力问题,眼睛无法将光线聚焦在同一点上,导致图像模糊。

7. 调节能力:眼睛调节晶状体形态以实现不同距离物体的清晰视觉的能力。

8. 眼轴长度:眼球前后两端的距离,对眼睛的调节能力有影响。

9. 眼科医生:专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医生,可以为眼睛进行调节治疗或手术。

- 1 -。

眼睛调节功能训练项目

眼睛调节功能训练项目

眼睛调节功能训练项目
眼睛调节功能训练项目包括精细调节训练和视觉训练。

精细调节训练可以改善视网膜、视细胞或神经传导的发育问题,使进入眼内的图像聚集更加符合视网膜的成像需求,从而快速有效地改善视网膜的成像质量。

视觉训练则针对孩子双眼视功能障碍,增加眼睛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以及融像和眼球运动训练,从而消除视功能异常对近视增长的影响。

此外,视觉训练还可以缓解视疲劳,改善工作和生活状态,对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有一定的帮助。

眼睛调节功能训练项目还包括调节与集合,需要验光师做出多方面的检查。

眼睛调节功能

眼睛调节功能

眼睛调节功能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我们通常通过眼睛来感受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然而,眼睛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相机,它具有灵活的调节功能,可以让我们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眼睛的调节功能主要由晶状体完成。

晶状体是一个椭圆形的透明结构,位于眼球的正中央。

它通过收缩或舒展来改变自身的形状,从而调节眼睛的焦距,使近视物体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欣赏远处的景物时,晶状体会变得扁平,以增加焦距。

这样,远处的物体的光线就会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这就是晶状体的远视作用。

相反,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得更加圆形,以减小焦距。

这样,近处的物体的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近物。

这就是晶状体的近视作用。

晶状体在调节焦距时,需要借助睫状体的帮助。

睫状体位于晶状体的周围,通过收缩或松弛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眼睛调节焦距时,睫状体收缩,拉动晶状体凸起,增加了眼球内部的光线折射能力;当眼睛不再需要调节焦距时,睫状体松弛,晶状体恢复原状。

眼睛的调节功能是自动进行的,我们通常无需特意去感知或控制。

然而,当我们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比如看书或使用电子设备,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涩、模糊等症状。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远离屏幕,闭目休息,或进行眼部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眼睛的不适。

除了长时间用眼外,年龄也是影响眼睛调节功能的一个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调节功能也会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中年后会出现老花眼的原因。

总的来说,眼睛的调节功能是我们正常视觉的重要保障,它使我们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事物。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保持眼睛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的调节2011-09-09 15:32调节功能的测试正视眼是当调节静止时,从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因此看远清楚;而近处物体( A )所发出的光线为散开光线,如果人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改变的话,势必结像于视网膜后( A ' ),即看近不清,但对于正视眼的人来说,看近清楚,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视远和视近时的屈光力不同。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人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屈光力增加,这种人眼自动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以达到明视的作用称为眼的调节(图 3-1.1 )图 3-1.1 :眼的调节调节远点:当人眼在调节静止时,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调节远点;调节近点:当眼在动用最大的调节力时,所能看清楚的那一点称为调节近点;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近点间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这范围即称调节范围;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以屈光度( D )为单位来表示。

1调节力=────────调节距离( m )调节广度: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称作调节广度(绝对调节力,最大调节力)。

每个人的调节广度并不相同,大体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可动用调节力逐渐下降,这意味着调节范围的减小、调节近点远移,因此使视近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阅读需求。

所以调节功能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被检者的视觉质量,因此调节功能的测定是视功能检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调节功能测试内容:在双眼视检查中,调节功能测试应包括调节广度、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和正负相对调节的检查。

调节测试的内容调节广度移近法镜片法调节灵敏度+/-2.00 的翻转拍调节滞后MEM 检影FCC 实验正负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1 、调节广度(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的测试调节广度:测试方法有移近法和镜片法,另外还可以按照年龄从 DONDER ' S 表查出和根据 HOSTETTER 公式计算求得:1 )移近法 (Push up method)移近法是通过物体的逐渐移近使光线的发散度增加来刺激调节产生。

步骤:( 1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 )、遮盖左眼,测右眼的调节广度( 3 )、令患者注视近视力表上最佳视力(远视力)的上一行视标,缓慢向患者移近,直至视标持续模糊( 4 )、记录距离( 5 )、距离的倒数即为右眼的调节广度(例如,在眼前 10 厘米处开始模糊,调节广度为 0.1m 的倒数即 10D )( 6 )遮盖右眼,检查左眼,重复( 3 )-( 5 )步,检查左眼的调节广度( 7 )打开双眼,重复( 3 )-( 5 )步,检查双眼的调节广度记录: OD :() OS :() OU :()2 )、镜片法: (minus to blur and plus to blur)镜片法是通过眼前增加正或负镜来放松或刺激调节,获得调节广度的具体值。

具体步骤:( 1 )、完全矫正患者的屈光不正( 2 )、将近用视力表固定于 40cm ,打开近用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 3 )、遮盖左眼,检查右眼( 4 )、瞩患者注视近视力表中最佳视力(远视力)的上一行视标,患者有两种情况,一为看清,另一种为看不清( 5 )、如看清,说明患者的调节广度至少为 2.5D ,此时在患者眼前以- 0.25D 为一档缓慢增加负镜片(其间隔时间为 5 ″ ~10 ″以保证患者在每次增加镜片之后有充足的时间恢复视标的清晰)直到患者所看的视标变为持续模糊,记录最后清晰时增加的负镜度数。

调节广度等于增加的负镜度数绝对值加上 2.5D ( 40cm 处的视标产生的调节)。

例如:在患者眼前加 -2.50D 持续模糊,最后清晰的负镜度数为 -2.25D ,患者的调节广度为 2.25+2.5=4.75D 。

( 6 )、如果患者看不清 40cm 处的视标,说明患者的调节广度不足 2.5D ,此时在眼前增加正镜片,缓慢增加,直到刚刚能看清视标,记录所加正镜片的度数。

调节广度等于 2.5D ( 40cm 处的视标产生的调节)减去增加的正镜度数。

( 7 )、遮盖右眼,打开左眼,重复( 4 ) -(6) 步,测量左眼的调节广度。

( 8 )、打开双眼,重复( 4 ) - ( 6 )步,检查双眼的调节广度。

注意:由于采用移近法时,视标移近产生近感性调节和视标变大,因此结果较镜片法高大约 2D 。

3 ) .Donder's 表年龄近点( CM )调节广度( D )10 7 1420 10 1030 14 740 22 4.550 40 2.560 100 14 ) . 公式: Hofstetter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统计,提出年龄与调节幅度关系的经验公式:最小调节幅度 =15-0.25 ×年龄平均调节幅度 =18.5-0.30 ×年龄最大调节幅度 =25-0.40 ×年龄2、调节滞后的测定1 ) .FCC 试验( Fused Cross Cylinder )交叉十字视标试验:原理: FCC 试验是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观察近距离物体时患者的调节状态,调节超前亦或调节滞后,也经常应用在确定老视患者的试验性下加光。

所谓调节滞后是指调节反应量小于调节刺激量,调节超前指患者的调节反应量大于调节刺激量。

例如观看 40cm 处物体,调节刺激量即为 1/0.4=2.5D ,而如果患者动用的调节力为 2.0D ,此即为调节滞后 0.50D ;若患者动用调节力为3.0D ,则为调节超前 0.50D 。

测定步骤:( 1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 )、拉下近用视力表杆(此时瞳距自动调整为近用瞳距,如果综合验光仪的瞳距不能自动调整,则进行手动调节),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 40cm ,旋转近用视力表盘,使十字条栅视标位于眼前(如图示),(旋暗照明,防止焦深的影响)( 3 )、在两眼前放置力量为+ / - 0.50D 交叉圆柱镜,注意负柱轴位为 90 О ,正轴在180 О ,十字条栅通过这样放置的交叉柱镜形成前后两条焦线,横线在前,竖线在后,如图 2 )。

图 2 : FCC 的视标及在人眼的成像( 4 )、令患者报告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如横线清晰,继续第 5 步,如竖线清晰,继续第 6 步① 横竖线的清晰度相同:调节刺激等于调节反应,最小弥散圆落于视网膜上,使横焦线位于网膜前,竖焦线位于网膜后,距离相同,患者感觉横线竖线一样清晰;② 竖线较横线清楚:最小弥散圆落于视网膜之前,竖线距离视网膜比横线距离视网膜近,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调节超前;③横线较竖线清楚:最小弥散圆落于视网膜之后,竖线距离视网膜比横线距离视网膜远,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调节滞后。

( 5 )、在双眼前以+ 0.25D 为一档逐渐增加正镜片,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

例:增加+ 0.50D 的正镜片,横竖线一样清楚,说明患者调节力滞后 0.50D ,老视患者的试验性近附加 add = 0.50D( 6 )、翻转交叉圆柱镜,如患者报告横线清晰,则结束,如仍报告竖线清晰,则患者对竖线优先选择,该实验对这类人群不适合。

2 )动态视网膜检影( MEM 实验)目的:动态视网膜检影有助于估计调节反应。

步骤:( 1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 )、将合适的动态视网膜卡片固定于检影镜上( 3 )、调整照度为患者习惯使用的亮度( 4 )、沿水平方向进行视网膜检影( 5 )、记录结果注意:在被测眼前增加镜片时一定要快,因为长时间在眼前放置镜片会改变调节。

正常值: +0.25D-+0.50D3 、调节灵敏度 (Accommodation facility)目的:评估调节的灵敏度测试步骤:( 1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 )、患者配戴偏振眼镜看 Bernel#9 Vectogram 视标(偏振视标),视标放置在 40 厘米处( 3 )、确定双眼未被遮盖,令患者通过 + 2.00DS 的镜片,开始计时,一清楚时即翻转至— 2.00DS ,记录 60 秒内翻转的环数和有困难的镜片,一环包括 +2.00 和— 2.00 。

( 4 )、如果患者未达到标准值,则移走偏振镜和偏振视标,遮住患者的左眼,重复第三步,记录结果;然后遮盖右眼,重复第三步,记录( 5 )、标准值(双眼): 6 岁: 3.0cpm7 岁: 3.5cpm8-12 岁: 5.0cpm13-30 岁: 8.0cpm30-40 岁: 9.0cpm(单眼): 6 岁: 5.5cpm7 岁 6.5cpm8-12 岁 7.0cpm13-30 岁 11.0cpm( 6 )、结果分析:由于测试为双眼状态,因此调节和集合的异常都将对结果产生影响,临床上,如果双眼测试的结果正常,往往意味着在这两方面的功能都正常;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双眼测试则应进行单眼测试,如也不通过,可以肯定有调节问题,如果通过了单眼测试,则往往说明患者是双眼视功能异常。

4 、正相对调节( PRA )及负相对调节( NRA )的测定:定义:正负相对调节是指在双眼注视状态下,患者的集合保持不变时调节能增加或减小的能力。

NRA/PRA 的测定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分析,同时也是精确老视患者下加光的方法之一。

步骤:( 1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对老视患者附加试验性近用处方( 2 )、拉下近用视力杆并固定近用视力表于 40cm ,打开近用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3 )、调整为近用瞳距旋钮并确保双眼无遮盖( 4 )嘱患者注意观看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确保视标清晰( 5 )先测量 NRA ,于双眼前增加正镜片,每次增加+ 0.25D ,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因为负相对调节为放松实验而正相对调节为刺激实验)( 6 )记录增加的正镜片总量,即为负相对调节( NRA )的量( 7 )撤掉所加的正镜片,恢复到 NRA 检查前的双眼基础状态:( 8 )再一次确保患者所见视标清晰( 9 )测量 PRA ,于双眼前增加负镜片,每次增加- 0.25D ,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10 )记录增加的负镜片总量,即为患者的正相对调节( PRA )的量。

对于老视患者,如果 NRA 与 PRA 的绝对值相等,说明试验性下加光度数准确,如果不相等,则度数应该调整,方法为将正负相对调节相加除 2 ,加在试验性下加光上。

例:患者试验性下加光为 +1.75D , NRA=+2.00D ,PRA=-2.50D ,则患者最后处方为 +1.75+ ( -0.25 ) =+1.50D( 1 )、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对老视患者附加试验性近用处方( 2 )、拉下近用视力杆并固定近用视力表于 40cm ,打开近用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3 )、调整为近用瞳距旋钮并确保双眼无遮盖( 4 )嘱患者注意观看最佳视力上一行的视标,确保视标清晰( 5 )先测量 NRA ,于双眼前增加正镜片,每次增加+ 0.25D ,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因为负相对调节为放松实验而正相对调节为刺激实验)( 6 )记录增加的正镜片总量,即为负相对调节( NRA )的量( 7 )撤掉所加的正镜片,恢复到 NRA 检查前的双眼基础状态:( 8 )再一次确保患者所见视标清晰( 9 )测量 PRA ,于双眼前增加负镜片,每次增加- 0.25D ,直至患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 10 )记录增加的负镜片总量,即为患者的正相对调节( PRA )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