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复习提纲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已整理)(DO
表面水力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表示,单位(量纲)是:m3/(m2•s)或m3/(m2•h),反映的是沉淀池的效率。
浅池理论:池长为L,池深为H,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的沉淀池中,在理想状态下,L/H=v/u0。
L与v值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沉淀去除的悬浮物颗粒u0也越小。
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为3等层,每层深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则只需L/3,就可将沉速为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小到1/3。
如果池长L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沉淀掉,也即处理能力可提高3倍。
把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
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沉淀理论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莫诺特方程: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之间的关系;μ=μmax.ρS/(KS+ρS)----ρS:底物浓度、μ: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度、μmax:最大比增长速率、KS:饱和常数表观产率系数:微生物的净增长速率比总底物利用速率。
PS:在活性污泥法中为:指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的污泥产量与基质降解量的比值。
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泥污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SVI)污泥负荷:基质的量(F)与微生物总量(M)的比,F/M污泥龄:在处理系统(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常用θc表示。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没有明显独立设置缺氧区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内总氮被大量去除的过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污水水质指标: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2.BOD和COD的概念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意义、可生化性的判断,对于B/C比小于0.2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如何处理?3.BOD,COD理论值的计算4.含氮化合物(凯氏氮、有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5.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及固定性固体的相互关系。
第2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1.微生物的代谢与呼吸;2.污水的生物处理原理: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缺氧生物处理3.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4.微生物的四个生长期及特点;5.污水处理系统中原生动物与水质的对应关系;6.了解米-门公式、劳-麦方程式及其推论、莫诺特(Monod)方程式及其推论、莫诺特(Monod)方程式在完全混合曝气池中的应用。
第3章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1.活性污泥的定义、组成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三要素3.评价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f=MLVSS/MLSS的意义;(2)污泥沉降比(SV或SV30);(3)污泥容积指数(SVI)及其意义,二沉池回流污泥浓度的计算;(4)污泥龄(SRT)。
4.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过程5.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其特点(1)传统活性污泥法(推流式);(2)渐减曝气;(3)分步(阶段)曝气;(4)完全混合法;(5)吸附再生法;(6)延时曝气;(7)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9)氧化沟;(10)膜生物反应器(MBR)6.氧转移系数K La的测定及氧转移的影响因素;7.污水生物处理主要的曝气方式及曝气设备8.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需氧量的计算(两种算法)及例题;9.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及原因;10.活性污泥工艺系统设计(包括:曝气池容积计算、剩余污泥量计算、需氧量与供气量的计算等)及例题;第4章污水的脱氮除磷1.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2.脱氮需氧量及碱度计算依据、反硝化所需碳源(或反硝化产氧)计算依据;3.生物脱氮工艺(活性污泥脱氮工艺、缺氧-好氧脱氮工艺(AO法)),特征及影响因素;4.生物除磷原理;AO除磷工艺5.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及其特征(巴颠甫脱氮除磷工艺、A2O脱氮除磷工艺);6.生物脱氮工艺设计(缺氧池容积计算、好氧池容积计算、需氧量计算、混合液内回流比计算)7.生物除磷工艺设计(厌氧区容积计算、好氧区容积计算)8.生物法脱氮除磷计算例题第5章生物膜法1.生物膜法概念及特征2.生物膜法处理污废水的基本原理3.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异同4.生物膜的组成特点5.生物膜法的优缺点6.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7.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计算第6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两阶段和三阶段理论2.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3.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4.污水的厌氧处理工艺(了解)第7章污水的稳定塘和土地处理1.稳定塘的概念及分类2.好氧塘、兼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3.好氧塘pH变化规律及原因4.污水土地处理概念、净化机理及工艺5.人工湿地类型,污水净化机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提纲共14页文档
水污染控制工程绪论(考查重点)1、水循环:自然循环、社会循环水污染:1)物理性污染(感官污染如色度、浊度、嗅和味,热污染,悬浮固体污染,油类污染)2)无机物污染(酸碱污染、无机毒物污染;无机毒物污染分为金属毒物污染和非金属毒物污染)3)有机物污染(有机型污染、有机毒物污染、有机污染物分类)4)营养盐污染与水体无营养化5)生物污染6)放射性污染有机污染物分类:1可生物转化的有机物2难生物转化的有机物3不能生物转化的有机物有机污染物指标:BOD、COD、TOC(总有机碳)、TOD(总需氧量)可生化比=BOD/COD,一般情况下,BOD5/COD<0.3,该废水不适合于生物处理,BOD5/COD>0.3即可考虑对其进行生物处理;BOD5/COD>0.5时,认为该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较好。
CO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量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表示。
TOC: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它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TOD:是指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S等被氧化后,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
2、水体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工业的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造成经济损失3、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目标:(1)确保地面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为向居民供应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提供保障,(2)恢复各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确保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水质,为经济建设提供合格的水资源。
(3)保持景观水体的水质,美化人类居住区的悦人景色。
4、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和任务:(1)制定区域、流域或城镇的水污染防治规划(2)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3)对各类废水进行妥善的收集和处理,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使污水排入水体前达到排放标准(4)开展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满足不同水质、不同水环境的处理要求(5)加强对水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使水资源和水环境免收污染。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第九章第一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包括物理类,化学类和生物类)•温度:氧在水中的饱和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较高水温加速耗氧,可导致水体缺氧。
•色度:将有色污水用蒸馏水稀释后与蒸馏水在比色管中对比,一直稀释直到两个水样没有色差,稀释倍数即色度。
•嗅和味: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固体物质: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主要是: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第二阶段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生化需氧量指的是第一阶段,以5天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记为BOD5。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化计量,需氧量越高说明有机污染物越多。
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油类污染物:油类污染物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油类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会改变海洋的反射率和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
大面积油膜可以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酚类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有毒有害。
•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软性洗涤剂。
•有机酸碱:短链脂肪酸、甲酸乙酸乳酸的;人造橡胶、树脂等有机碱•有机农药和苯类化合物。
•PH:天然水一般接近中性,污水处理后PH要在6~9之间.•植物营养素:氮和磷。
•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无机非金属化合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细菌总数:细菌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物来源。
•大肠菌群:可以直接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病毒:略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化学净化:氧化、分解、还原。
水污控复习提纲最终版
1 简述我国的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三是水资源与产业布局不匹配。
2 简述水体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水体污染分类:①生物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②化学性污染:无机污染物与有机污染物污染,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强;③物理性污染:如热能、放射性污染物、致浊物污染等。
水体污染的危害: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好氧有机污染物越多.COD(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越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TOC(总有机碳):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TOD(总需氧量): 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4 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①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②污水排放标准根据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5 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净化作用后,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
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氧垂曲线。
特点:污水未排入之前,河水中溶解氧DO很高,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降低。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
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天-100天完成。
实际中,常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C为测定的标准温度BOD测定注意事项:一般采用稀释法:降低有机物浓度,保证充足的溶解氧,蒸馏水、无机营养盐、确定的pH,工业废水往往需要接种和驯化,抑制硝化耗氧时,可加入硝化抑制剂,如亚甲基蓝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 称CODCr和高锰酸钾)称CODMn或OC 。
(KMnO酸性条件下,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氧化性最强;废水中无计的还原性物质同样被氧化;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活污水通常在0.4-0.5。
COD=COD B+COD NB3、BOD L= 1/3COD B+2/3COD B X(1-0.2) =0.87COD BBOD5= 0.68 BOD L =0.68X0.87COD B =0.59COD B4、无机性指标:植物营养元素、pH值和碱度、重金属pH值和碱度: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船舶。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第一、二章排水工程、废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的概念;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及营养型污染物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以及表征其含量的污染指标;废水调节与均和的作用及目的;废水可生化性的判断,固体污染物及需氧污染物各指标的大小关系,《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监测取样口的要求。
第三、四、五、六章格栅、筛网的作用。
重力沉降法的概念、适于去除的对象、表面负荷的意义,普通沉淀池的各功能区及其作用;平流式沉淀池入流区和出流区挡板的作用、链式刮泥机与桥式行车刮泥机的比较;浅层沉降原理中分层数n与总去除率E T、处理量Q之间的关系。
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吸附桥联、网罗卷带的机理,ψ电位和ζ电位的区别,混凝工艺不同阶段对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的要求,混凝工艺过程及各处理单元的作用。
气浮的概念,分别实现空气溶解、释放的设备,接触角与悬浮粒子亲、疏水性的关系,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气浮工艺三种供气方式如何选择。
第七章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的概念、污泥沉降比(SV)的概念及指示意义,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区别,活性污泥的特点及净化作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及各部分的作用;区别MLSS和MLVSS,活性污泥营养物质的供给比例,污泥负荷、容积负荷的概念。
活性污泥增长量的计算公式、曝气池需氧量的计算公式;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特点,吸附再生法的适用条件,具有脱氮功能的活性污泥法工艺。
曝气的作用,鼓风曝气、叶轮曝气和转刷曝气分别适用的池型。
污泥膨胀的概念,导致活性污泥膨胀及上浮的原因。
第八章生物膜法的特点,生物膜的组成,造成生物膜脱落的主要原因,生物膜中物质的迁移过程,生物滤池滤料和布水设备的作用,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及BOD 负荷,增大水力冲刷作用的途径,供氧方式;接触氧化法的优缺点。
第九章厌氧消化法、欠平衡现象的概念,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功能,厌氧消化的三个生化阶段及相关微生物群,发酵控制条件中营养物质的供给比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的构造及运行特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原理,厌氧系统发生欠平衡时的症状。
水污控下期末复习提纲
1.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3.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4.水体自净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①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③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5.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6.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氧垂曲线。
特点:污水未排入之前,河水中溶解氧DO很高,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降低。
从0点流经2.5d,降至最低点(临界点),该点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临界点后,耗氧速率因有机物浓度降低而小于复氧速率,DO又逐渐回升,最后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状态。
应用:根据BOD5与DO曲线,可以把河水划分为:清洁水区、排入污水后水质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恢复后的清洁水区。
7.格栅作用:截留污水中较为粗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等设备,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筛网的作用:用于废水处理或短小纤维的回收。
形式:振动筛网、水力筛网格栅的清渣:人工清除(与水平面倾角:30º~60º)机械清除(与水平面倾角:60º~90º)8.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9.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a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易沉降的无机颗粒物b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污水中悬浮固体,同时去除一部分呈悬浮状态的有机物,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c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第六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稳定塘 • 定义(好氧、厌氧、兼性)、优缺点、净化作用; 定义(好氧 厌氧 兼性) 优缺点 净化作用; • 兼性塘:图6-1。 土地处理系统 • 净化机理; 人 湿 。 • 人工湿地。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第七章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活性炭吸附; 生物脱氮原理; A/O法工艺原理与特征(流程图) ; 生物除磷原理; 弗斯特里普除磷工艺; An/O法工艺原理与特征(流程图) ; A2/O法工艺原理与特征(流程图)。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物 去除的对象与 备 物理去除的对象与设备 沉砂池 • 功能、位置、曝气沉沙池与旋流沉砂池的构造与特点。 沉淀池 • 初沉池和二沉池的位置,处理对象; • 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的构造与特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处 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 活性污泥、混合液。 活性污泥的形态 • 含水率、比重、四部分物质组成; 菌 真菌 原 动 后 动 用 性 ; •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作用、指示性生物; • 活性污泥增殖的四个阶段; • 净化过程的两个阶段。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活性污泥新工艺 • 氧化沟:原理与特 氧化沟 原理与特 点、曝气装置; • 卡罗塞氧化沟、奥 巴尔氧化沟的工艺 原理与特点。
SBR工艺 • 工艺原理与操作过 程; • CAST工艺。
水污染控制工程2——复习
曝气的理论基础 • 曝气的作用与方式; • 曝气系统的类型; •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污水水质、水温、氧分压。 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污水水质 水温 氧分压 污泥膨胀 • 污泥膨胀现象、起因、控制措施。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对水体中
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控制,以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
利用。
以下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复习内容:
1. 水污染的分类: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悬浮物、营养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2. 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
活污水、雨水径流等。
3. 水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包括水质指标、水质标准、水质
评价方法、水质监测技术等。
4. 水污染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
理等。
- 物理处理:包括筛选、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等。
- 化学处理: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
- 生物处理: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膜等。
5.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污染物去除效率、处理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工程布局等。
6.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运行与维护:包括设备的操作与调整、监测与检测、维护与修复等。
7.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包括环境影响
评价、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8.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包括膜技术、生物技术、先进氧化技术、资源化利用等。
以上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复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2、叙述生物膜法的优点
3、画出生物滤池的简图并叙述各部分的功能
4、叙述生物转盘的生物分级现象并说明其在生化操作中的优点
5、为什么生物转盘的处理能力比生物滤池高
6、高负荷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和气浮Βιβλιοθήκη 都采用回流,三者回流的作用及其异同
7、比较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及塔式生物滤池,有何优缺点
第七章 吸附
一、概念
吸附、吸附剂、吸附质、平衡吸附量
二、简答题或论述题
1、吸附机理及分类
2、单组分物理吸附等温线及吸附等温式
3、多组分体系的吸附等温式
4、吸附剂结构及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5、固定床吸附的穿透曲线
第八章 离子交换
一、概念
交联度、交联剂、树脂湿真密度、树脂湿视密度、交换容量
二、简答题或论述题
13、不同废水浓度时的生化好氧曲线,并说明酚类物及乙醇等都属于哪一类曲线
14、在测定生化线与呼吸线时,当生化线位于呼吸线上时,是否一定可以用生化法处理?
第十三章 活性污泥法
一、概念
活性污泥、污泥负荷、MLSS与MLVSS、SVI与SV、渐减曝气、逐步曝气、加速曝气、延时曝气、污泥培养与驯化
二、简答题或论述题
2、比较电渗析与反渗透的浓差极化现象
3、CA膜结构及特性
4、反渗透运行中,引起膜污染的原因及相应措施
第十章其它相转移分离法
一、概念
吹脱法、汽提法、结晶法
第十一章 循环冷却水处理
一、简答题或论述题
1、水垢控制三个途径
2、阻垢剂分类及其阻垢机理
3、腐蚀机理及影响腐蚀的去极化作用的因素
第十二章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总结提纲
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或半封闭性水域以及流动缓慢的河流中植物性营养物质氮、磷等含量过大,致使水体中藻类及水生植物异常繁殖的一种水环境现象。
沉淀原理: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比重<1,上浮.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 以上的颗粒胶体颗粒需混凝后才能沉淀。
分类: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絮凝沉淀: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互相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絮凝性颗粒,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拥挤沉淀(成层沉淀):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时,各颗粒在下沉过程中相互干扰;颗粒的相对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而成层下降;清水和浑水之间形成明显的界面压缩沉淀: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浓缩。
沉砂池功能: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沙、煤渣等)等。
保证措施:流速控制常用的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污水在池中以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被甩沉下,而使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并使砂粒互相摩擦,去除砂粒表面的有机污染物。
曝气沉砂池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对污水有预曝气作用,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斜板(管)沉淀池原理:E=ui/(θ/A) 在原体积不变时,减少H,加大A,可以提高沉淀效率或提高Q。
又因为T=H/u0 ,则在保持u0在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少,沉淀时间T就可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少了沉淀池的体积。
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按照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理论, 任何体系均存在力图使界面能减少为最小的趋势。
界面能W =σS S:界面面积;σ:界面张力附着前: W1 =σ水气+σ水粒(假设S 为1)附着后: W2=σ气粒气泡与颗粒的粘附形式:气-颗粒吸附,气泡顶托,气泡裹夹气浮分类电解气浮法:直流电的电解作用下: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微气泡。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第1 章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1.污水的分类生活污水:日常生活中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工业废水:工矿企业生产活动中用过的水,包括生产污水:污染重,生产中被原料污染的废水;生产废水:污染轻,未被直接污染的废水。
除降雨水:被空气、地面污染物污染的废水。
2.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感官性状指标:温度、色度、臭味。
存在状态指标:悬浮固体(SS)、胶体、溶解性固体。
3.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无机物)①酸碱——pH②氮:总氮(TN):有机氮+氨氮+亚硝氮+硝酸盐氮氨氮:NH3 + NH4+凯氏氮(KN):有机氮+氨氮(可被好氧利用)*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第一步氨化:有机氮——NH3(有氧或无氧)第二步硝化:NH3——NO2--‐——NO3--‐(有氧)第三步反硝化:NO3--‐——N2(缺氧)③磷:总磷④硫化物与硫酸盐、氯化物、重金属、氰化物、砷化物4.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有机物)①分类:a.易降解有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经好氧有机物得CO2、H2O 合成新细胞,经厌氧微生物得脂肪酸、醇、沼气。
COD、BOD、TOD、TOC。
b.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易降解,多害健康,COD,TOD,TOC。
②污染指标:BOD:在水温20 摄氏度,由于微生物的生化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来表示有机物的量。
COD: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 和H2O 所消耗的氧的量。
TOD:有机物中主要元素C、H、O、N、S 被氧化为CO2、H2O、NO2、SO2 所消耗的量。
ThOD:根据化学分子式计算。
TOC:酸化后,吹脱无机碳酸盐,在900 摄氏度下燃烧,测定CO2 的量折算为碳量。
第2 章水体污染与自净1.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将水体部分或全部恢复原状。
2. 物理净化作用:通过稀释、扩散、混合、沉淀等作用,降低浓度,不减少总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要(2)
⽔污染控制⼯程复习提要(2)第⼗五章污⽔的厌氧⽣物处理第⼀节:厌氧⽣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厌氧消化机理①废⽔厌氧⽣物处理是指在⽆分⼦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物(包括兼氧微⽣物)的作⽤,将废⽔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②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不以分⼦态氧作为受氢体,⽽以化合态氧、碳、硫、氮等作为受氢体。
③厌氧⽣物处理是⼀个复杂的微⽣物化学过程,依靠三⼤主要类群的细菌,即⽔解产酸细菌、产氢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完成。
④厌氧过程可分为四阶段:⼆、厌氧法的影响因素1.温度条件2.pH值产酸细菌对酸碱度不及甲烷细菌敏感,其适宜的pH值范围较⼴,在4.5-8.0之间。
产甲烷菌要求环境介质pH值在中性附近,最适宜pH值为7.0-7.2,pH6.6-7.4较为适宜。
在厌氧法处理废⽔的应⽤中,由于产酸和产甲烷⼤多在同⼀构筑物内进⾏,故为了维持平衡,避免过多的酸积累,常保持反应器内的pH值在6.5-7.5(最好在6.8-7.2)的范围内。
3.氧化还原电位厌氧环境主要以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反映。
就⼤多数⽣活污⽔的污泥及性质相近的⾼浓度有机废⽔⽽⾔,只要严密隔断于空⽓的接触,即可保证必要的值。
4.有机负荷在厌氧法中,有机负荷通常指容积有机负荷,简称容积负荷,即消化器单位有效容积每天接受的有机物量(kgCOD/m3·d5.污泥浓度各种反应器要求的污泥浓度不尽相同,⼀般介于10~30gVSS/L之间。
搅拌和混合通过搅拌:消除池内梯度,增加⾷料与微⽣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分层,促进沼⽓分离。
进料迅速与池中原有料液相混匀。
搅拌程度与强度要适当。
搅拌的⽅法:机械搅拌器搅拌法消化液循环搅拌法沼⽓循环搅拌法等6.废⽔的营养⽐厌氧法中碳:氮:磷控制为200-300:5:1为宜。
7.有毒物质第⼆节污⽔的厌氧⽣物处理⽅法1.化粪池2.厌氧⽣物滤池厌氧滤池⼜称厌氧固定膜反应器,滤池呈圆柱形,池内装放填料,池底和池顶密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了解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2. 了解饮用水水源及其水质特征、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掌握反应器的概念、种类及其特征,学会进行物料衡算。
概念:能引起水处理效应的容器或设备理想反应器的种类:完全混合间歇式反应器(CMB型)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型)推流式反应器(PF型)物料衡算:单位时间输入量(进)+单位时间反应量(产生)=单位时间输出量(出)+单位时间变化量(积累)即:单位时间变化量=单位时间输入量-单位时间输出量+单位时间反应量式当变化量为零时,称为稳态,即:单位时间输入量-单位时间输出量+单位时间反应量=04. 水中杂质的分类及相应去除方法。
分类:溶解物胶体悬浮物去除方法:直径大于0.1mm泥砂:在水中自然沉降、较小的悬浮物与胶体:混凝沉淀有机物:生物预处理、混凝沉淀(作用较弱)、活性炭、高级氧化无机物:混凝沉淀、离子交换、软化、树脂吸附、膜过滤等5.表征水中有机物的水质指标及各自的含义,熟悉各种常用的水质指标及其含义。
臭:感官性状指标,反映水中产生臭气的物质的量。
文字描述和记录臭强度法、臭阈值法、臭度法。
味:感官性状指标,反映水中产生味觉的物质的量。
品尝法。
色度:感官性状指标,反映水中产生颜色的物质的量。
铂钴标准比色法、铬钴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所测值为真色。
浊度:感官性状指标,指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通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目视比色法(JTU)、分光光度法(NTU)、散射浊度法(NTU或FTU)、积分球浊度法(NTU).pH:化学性能指标,表示水中酸、碱的强度。
比色法、电位法。
硬度:化学性能指标,表示水中钙、镁、铁、锰、铝等易形成难溶盐类的金属阳离子的量。
分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
EDTA滴定法。
碱度:化学性能指标,表示水中和强酸的能力,主要由氢氧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引起的。
容量法。
CODCr:化学需氧量,代表有机物的含量,指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水中有机物(绝大部分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CODMn:耗氧量,代表水中易氧化有机物的含量,指用高锰酸钾氧化水中有机物(易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TOC:总有机碳,表示水中有机化合物中碳的含量。
DOC:溶解性有机碳,表示水中溶解性有机化合物中碳的含量。
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表示水中溶解性易生物降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含量。
UV254:反应水中具有不饱和双键或芳香族化合物的量。
三卤甲烷(THM):水中三卤甲烷的量,包括氯仿、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氯仿。
6.水中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亲水胶体与憎水胶体的稳定有何不同胶体稳定分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动力学稳定指颗粒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性能。
聚集稳定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亲水胶体,水化作用是胶体聚集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憎水胶体的稳定性决定于胶体颗粒表面的动电位,即ζ电位,由双电层结构得到解释——DLVO理论(从胶粒之间相互作用能的角度阐述胶粒相互作用)。
7. DLVO理论8. 混凝的概念。
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颗粒的聚集过程9.胶体的凝聚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卷扫)亲水胶体脱稳沉降的机理?混凝剂投加过量,水中悬浮物再稳的原因?10.高分子混凝剂的混凝作用机理?吸附架桥:高分子物质不论带电与否,都与胶粒有吸附作用。
高分子物质分子链的一端吸附某一胶粒后,另一端会吸附另一胶粒,形成“胶粒—高分子—胶粒”的絮凝体11. 絮凝机理(异向絮凝、同向絮凝)、速度梯度G、GT的概念与意义。
G值和GT值的范围12. 生产中为什么采用多级絮凝?回转式絮凝池是如何在结构上保证达到絮凝控制指标值的?1. 根据反应器理论,其效率优于单级反应器;2. 每一级可采用不同的G值,从絮凝开始到絮凝结束,G值逐渐减小,以保护形成的絮体不被破坏。
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强度逐渐减小,采用水力絮凝池时,水流速度逐渐减小。
90°转折,由池中间进水,逐渐回流转向外侧,其最高水位在絮凝池中间,絮凝颗粒碰撞机会增加且减少了絮凝体破碎13. 低温低浊水不易混凝的原因?如何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低温时,絮体形成缓慢,絮体细小、松散,沉淀效果差。
悬浮物浓度低时,影响混凝效率,混凝效果差,絮体细小松散。
对低温水,增加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对低浊水,1、投加高分子助凝剂(活化硅酸或聚丙烯酰胺)—吸附架桥2、投加矿物质—增加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凝结中心,提高颗粒碰撞速率,增加絮凝体密度。
3、直接过滤14.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混凝剂的最佳剂量?1.水力条件的影响与控制此过程要求快速剧烈2.水温影响3.水的pH值和碱度的影响4.原水水质的影响的影响(颗粒浓度与有机污染物)15. 混凝剂的配制方法、投加方法、各种混合与絮凝设施的结构与适用场合及优缺点16. 自由沉淀、拥挤沉淀的过程分析自由沉淀:颗粒沉淀过程中,没有受到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
拥挤沉淀:颗粒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受到容器壁的干扰,沉淀速度较小。
17.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截留沉速的概念及推导。
(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
(即非凝聚性颗粒的自由沉淀)(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
(层流)(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截留速度u0:理想沉淀池中能100%被去除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18. 非凝聚性颗粒在理想沉淀池中的去除过程、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与机理19. 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20. 平流沉淀池的结构、组成;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方法前部为进水区,后部为出水区,下部为沉泥区,中部为沉淀区21. 影响平流沉淀池效果的因素,提高沉淀效果的方法(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不同于理想沉淀池:浑水异重流的影响、温度密度流、短流、风浪引起的环流、不规则水流、水流的紊动等。
降低Re数,提高Fr数。
(2)悬浮颗粒凝聚作用的影响长的沉淀时间有利于絮凝。
大的水深有利于絮凝。
沉淀池的继续凝聚通常有利于提高沉淀效果22.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的克服措施减小水力半径——平流沉淀池纵向分格;采用斜板、管沉淀池23.浅池理论。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原理、结构与沉淀效率影响因素。
浅池理论:理想沉淀池中某种颗粒的去除效率:E = ui/u0 = ui/(Q/A)●池容一定时,减小池深,可增大表面积A,则去除效率提高。
●若沉淀效率不变,可提高产水量,即斜管(斜板)沉淀池可用于老沉淀池增加水量时的改造。
●若沉淀效率不变,处理水量不变,则可减小沉淀池表面积。
原理:结构:由配水区、斜管区、出水区和积泥区四部分组成。
24.几种澄清池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点(1)泥渣悬浮(泥渣过滤)型加药后的原水自下而上通过悬浮状态的泥渣层时,使水中脱稳杂质与高浓度的泥渣颗粒碰撞凝聚并泥渣层拦截下来。
(2)泥渣循环型澄清池使泥渣在池内循环流动,充分发挥泥渣接触絮凝作用。
回流量为设计流量的3~5倍。
25. 滤料的筛分26. 简述过滤机理,过滤的作用27. 滤料层杂质分布规律与过滤工艺发展、快滤池的优化。
滤层含污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土壤的自净作用→慢滤池→快滤池1、改变水流方向:反粒度过滤技术,包括:上向流过滤、双向流过滤2、改变滤层结构:双层及多层滤料过滤、均质滤料过滤滤层含污能力: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中单位体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
悬浮颗粒量在滤层深度方向变化愈大,表明下层滤料截污作用愈小,整个滤层含污能力愈小。
28. 等速过滤、变速过滤及其特点,快滤池的工作周期滤速不变,水头损失增加,滤池中水位逐渐上升——等速过滤;水头损失不变,滤层孔隙率逐渐减小,滤速减小——变速过滤。
减速过滤与等速过滤相比,平均滤速相同时,滤后水质较好;相同过滤周期内,过滤水头损失也较小。
水质周期:滤池由开始进入有效过滤期到出水浊度达到泄漏值。
压力周期:滤池由开始进入有效过滤期到滤层的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值。
滤池的工作周期可根据水头损失限制或者出水最高浊度而确定29. 滤料粒径级配、有效粒径、不均匀系数、强制滤速滤料粒径级配:指滤料中各种粒径颗粒所占的重量比例。
有效粒径:10d不均匀系数:108080d d k 强制滤速:水厂中部分滤池因进行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它运行滤格的滤速。
30. 快滤池的工作过程,过滤的影响因素及过滤效果改善对策工作过程:滤料经反冲洗后,发生水力分级,即滤料粒径自上而下按由细到粗依次排列,滤层中孔隙尺寸也因此由上而下逐渐增大。
快滤池过滤是颗粒迁移和颗粒粘附的结果,和机械筛滤作用无关。
影响因素:滤料尺寸、形状、滤速、水温、水中颗粒尺寸、形状和密度等。
滤料与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改善对策:1、改变水流方向:反粒度过滤技术,包括:上向流过滤、双向流过滤2、改变滤层结构:双层及多层滤料过滤、均质滤料过滤31. 气、水反冲洗的特点反冲洗时,微小气泡加剧滤料之间的碰撞、摩擦,对颗粒进行擦洗,加速污泥脱落;反冲洗水主要起漂洗作用,并将脱落污泥带出滤层。
水洗强度小,滤层基本不膨胀或微膨胀。
优点:效果好;用水量小;冲洗后保持原来滤层结构,提高滤层含污能力;不需滤层流化,可选用较粗滤料。
缺点:需增加空气系统,设备、池子结构与操作均较复杂。
32. 滤池负水头及克服措施、负水头对过滤和冲洗的影响?滤池出水水位低于滤料层时,会出现负水头:某深度处滤料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静水头)。
克服措施:增加滤层上水深;使滤池出口位置等于或高于滤层表面。
负水头的危害:使溶解于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而形成气囊,破坏过滤。
33. 大阻力配水系统中干管与末端支管中的能量变化水流经孔口、承托层和滤料层的总水头损失34. 大(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原理及 的推导。
大阻力:减小孔口总面积,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削弱承托层、滤料层及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可使两孔口出流量尽量接近。
小阻力:增加配水系统的孔口面积(或开孔比α),阻力系数减小,流速减小,阻力减小35. 滤池冲洗水由水泵供给,水泵的扬程计算由哪几部分组成?36.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中设计流量Q 与截留沉速u 0关系的推导。
29.0n f f 2a 20≤⎪⎪⎭⎫ ⎝⎛+⎪⎪⎭⎫ ⎝⎛ωω37. V型滤池的主要特点。
38. 无阀滤池虹吸上升管中的水位变化是如何引起的?虹吸辅助管管口和出水堰口标高差表示什么?随着过滤时间的延续,滤层中截留下来的杂质愈来愈多,水流通过滤层的水头损失便逐渐增加,从而促使滤前水位不断上升39. 为什么无阀滤池通常采用2格或3格滤池合用1个冲洗水箱?合用冲洗水箱的滤池格数过多对反冲洗有何影响?40. 水处理中常用化学氧化剂的特点、功能氯、二氧化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盐、高铁酸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