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景别分析范例教程文件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 镜头画面分类 镜头景距 景别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教学课题】第四章画面特性第一节镜头画面的分类——镜头景距的变化【课程类型】理论课【课时】1学时(45min)【教学目的】1.掌握镜头画面中以景距变化形成的分类及区别。
2.理解景别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五种景别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将五种景别的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在能够实际拍摄当中应用的实践性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提问:画面的构成部分(1.主体;2.陪体;3.前景;4.后景;5.留白)二、新课导入情境设置(拍摄同学聚会时的照片)——讨论(不同照片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设置悬念(镜头画面有哪些分类)三、讲授新课(一)镜头景距的变化——景别1.含义:根据镜头景距变化对镜头画面的分类即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外形上:画框包容景物的大小与范围,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
创作角度:是一种表现手段。
拍摄者角度:是拍摄者主观决定受众的接受内容、接受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
表达效果:①观看景物的视距的变化;②代表人眼视线分散和集中的反映;③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④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⑤参与和解说功能。
2.景别的划分的方法:(1)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2)是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
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二)、景别的划分1、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1)远景的特点①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②人物视觉形象弱化。
(2)远景的作用①表现环境和气氛;②将人物与环境结合产生特殊情绪效果;③获得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联系周围环境得出新的信息;④远景的景别特征会在受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电影特景镜头举例分析
电影特景镜头举例分析景别电影由多个镜头、序列、幕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属于自己的景别划分,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作用。
1.电影的景别参与描绘电影的空间,大景别提供氛围,小景别描绘细节。
2.在电影中采用不同的景别和数量可以决定电影的节奏、风格。
如现实主义电影常采用长镜头、大景别以保持客观性。
而形式主义的电影常采用多种景别、快节奏来增加戏剧性。
如《山河故人》、《大象席地而坐》用长镜头、大景别,宝莱坞的歌舞电影常用快节奏、切换不同的镜头强化色彩氛围,提升电影的观感。
3.不同的景别还能帮助观众理解电影角色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角色常用小景别时,也会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拉近观众与角色的关系,令角色更加讨喜、让观众同情角色。
电影景别的差异通常由镜头内所容纳的素材而定。
一个镜头的时长与动态越多,镜头就越难区分。
如拉镜头可以从特写拉到大远景,推镜头又可以贯彻大远景到特写。
电影景别界定不是通过摄影机与所摄物体的距离来界定,通常界定不同景别的方式是看在2D的平面的一个镜头选框里可以看到人物多少部分。
如在体育赛事中通常用长焦的摄像机镜头,在赛道外拍摄运动员的表情、上半身、全身。
镜头通常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中近景、特写、大特写。
一、大远景大远景又称“建立镜头”,多用于史诗电影,在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场景起大作用的电影中最为常见。
1.除非是拍空间巨大的宫殿、洞穴,大远景镜头多半是外景。
2.大远景可以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时代背景、天气等等信息。
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次对霍格沃兹魔法城堡的介绍就用了大远景镜头,带领观众进入魔法世界。
3.大远景为接下来较近的镜头提供空间参考框架。
4.大远景为人物的行动建立空间。
如《极地特快》里列车在山尖行驶的轨道、《霍比特人》里先用大远景展示了河水村复杂的村庄布局、村庄与龙穴的关系,为后期角色在村庄的打斗场面做了铺垫。
5.大远景里一般看不见人物,观众的注意力会放在场景上。
场景为接下来的故事营造气氛。
影视景别分析范例PPT课件
特写镜头在电影中经常被用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惊悚片中,特写镜头可以用来突出角色的 紧张和恐惧;在爱情片中,特写镜头可以用来表现角色之间的深情和爱意。此外,特写镜头也可以用来介绍重 要的物品或细节,例如一个神秘的物品或一个关键的证据等。
特写在电影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 《泰坦尼克号》:在电影中,有许多特写镜头用于表现角色之间的情 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船沉没时,男女主角在甲板上的对话,通过 特写镜头突出了他们的情感和内心状态。此外,电影中还有许多特写 镜头用于表现珠宝、艺术品和其他细节,以增强观众对电影中场景和 物品的印象。
远景在电影中的实际案例分析
《阿凡达》
电影中潘多拉星球的原始生态景观以及与人类入侵者的对抗等场景,运用了 大量的远景镜头,展现了潘多拉星球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宏大场面。
《泰坦尼克号》
电影中运用远景镜头展现了泰坦尼克号邮轮的巨大规模和豪华设施,以及与 周围环境的对比,突显了邮轮的壮观和海上生活的美好。
03
VS
特点
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让 观众更加深入地观察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 世界。它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可 以用来传递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心理状态 。特写镜头还可以用来强调重要的细节或 信息,例如角色的眼神、手势或物品的特 殊细节等。
特写的拍摄技巧与运用
技巧
特写的拍摄需要非常精确的聚焦和曝光,以确保清晰度和细节的呈现。通常使用软光和柔和的色调来营造柔和 和温馨的氛围。特写镜头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来创造出更加动态和有趣的效果。
纪录片
02
纪录片更注重对现实场景的呈现,因此景别的运用要更加自然
和真实,以展现出被摄体的原始状态。
战争片
《影片分析》课程简介电影影像的景别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思考题:①、如何划分景别?②、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③、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④、举三个好的、和三个不好的“特写”的例子,谈如何用好“特写”镜头?⑤、如何认识和评价景别元素?一、景别的划分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
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如果有人,那么,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
┌─────────┐ ┌─────────┐│ │ │ ││ │ │ │└─────────┘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二、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
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作用:1、介绍环境。
2、抒情。
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我认为作用如下:1、常规电影:电影的开头起始于远景。
电影的结尾收结于远景。
2、远景的契机:例子:《鸟人》第二次飞翔3、远景的“魂儿”与张力:好的远景不应为介绍而介绍,显得单调而呆板;同时,好的远景也不应为抒情而抒情,象个嗲声嗲气的造作的女孩。
好的远景应该是浑然的,它既有介绍又有抒情;好的远景应该是有“魂儿”的。
例子:《阿拉伯的劳伦斯》:作用:①、表现沙漠的美②、沙漠的灵魂辽阔的大沙漠是有生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里酋长就是沙漠的灵魂。
《黄土地》:第一主角是──“黄土地”。
(大地母亲)。
写“黄土地”,只能用大量的远景。
《黄土地》的开头:1、远景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
15尺(尺)2、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
影视鉴赏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影视艺术概述2. 电影史发展3. 影视作品鉴赏4. 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三、教学过程1. 导入2. 课堂讲解3. 视频赏析4. 学生讨论5. 总结与反思四、教学资源1. 影视作品视频2. 影视艺术相关书籍和资料3. 课堂讨论小组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2. 学生鉴赏能力3. 学生对影视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以一个有趣的影视片段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看哪些电影?为什么?2. 课堂讲解(15分钟)- 简要介绍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讲解电影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
3. 视频赏析(20分钟)- 播放一部经典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
- 提问: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谁?他运用了哪些手法?这部电影的风格是什么?4. 学生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刚刚观看的电影片段。
-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学习影视鉴赏,你们有哪些收获?八、教学案例范文:影视鉴赏课——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电影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概述2. 电影主题和人物分析3. 电影艺术手法赏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 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经典片段开场,引发学生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这部电影吗?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 课堂讲解- 简要介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 讲解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视频赏析- 播放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
影视策划之分镜头稿本编写(认识分镜头与景别)ppt课件
使用远景时要注意: 1、拍摄时要注意整体结构;
2、注意表现空间深度;
3、由于电视屏幕所限,一般应少用远景。
认识全景:
人物全景
场面全景
认识全景:
主体 全部出现在画面上,并包含一定的环境。
全景视野 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 能 展示比较完整的场景,可以展示人物动作、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镜 机 景技 时 画 解 音 音 备 号 号 别巧 间 面 说 响 乐 注
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同 对应一组镜头的 在相应的镜头标 时拍摄技巧也在本栏中与具体画面 音乐的内容 解说词,它必须 明使用的效果声 方便导演作记事用,导演 结合在一起加以说明,有时也包括 及起止位置 与画面密切配合 有时把拍摄外景地点和一 画面的组合技巧。 些特别要求写在此栏 。
作业
请根据画面表现需要,合理安排主体,拍摄5 张不同景别的照片。
对中景的处理要求:
1.场面调度富于变化; 2.构图新颖优美。 3.场面调度——人物调度、镜头调度
近景
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出现的画面(表示 成年人胸部以上的电视画面) 又称:胸景、胸镜
近景的适用场所
近景用于细致地描写人物精神和物体的主 要特征。 表现人物时,以突出人物面部神情或质感 为目的,着重于细腻地描写人的表情和细 微动作,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观众仿 佛置身于事件中,容易产生交流。 近景常用于表现人物容貌、神态、衣着、 仪表,清晰地展示操作过程。 表现物体时,着重其外部的纹理结构—— 质感;
能力目标:
1.能合理地应用景别 2.能合理地运用拍摄技巧与组接技巧 3.能合理地进行画面构图 4.能对画面进行合理地解说。 5.能适当运用音乐与音响烘托气氛。
影视视听语言(镜头、景别)PPT精选文档
分类:表达视角和描写方法
1.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相对,模拟剧中某一 个角色的眼睛,是角色视点所拍摄的镜头,是电影中极 富有感染力的镜头。《Hardcore》《让子弹飞》00:31:21
A、让摄影机镜头直接代替剧中角色的眼睛, 来拍摄角色所看到的场面和情境,使镜头连接顺畅,适 应观众的视觉接受习惯。
B、演员、被采访对象等在表演、和他人甲流 等,被拍摄者的视线不面对镜头;
C、摄像机纯粹作为第三者进行拍摄。
6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1.关系镜头:用来给被摄主体定位,交代其 所处地点、运动方向的镜头。一般都是用远景或全景镜 头从较大的范围来表现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又称 场景镜头、交代镜头、空间定位镜头或整体镜头。
A、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主体引向环境,并交代 主体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用在影片的结尾,表示故事的结束。
12
镜头的运动
3.摇镜头 :指摄影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借助 三脚架或者拍摄者的身体做上下左右摇动的拍摄方法。
常用来模拟人物转动的主观视线,以表示所看 到内容的变化,同时也可用来介绍故事发生地周围(《黄土地》
中开始交待时空背景为黄土高原)。
B、时空转换手段(《琅琊榜》最后一集用梁国的繁华表
示三个月已经过去)。
C、为作品增添诗情画意,表达深远意境,使
影片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的效果
D、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
发展。
9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4.主镜头:又称贯穿镜头。为了记录动作的 连续性和便于后期剪辑,在拍摄过程中唱吧一个动作或 段落完整拍摄下来,这个长镜头就是主镜头。
《我要去蓝山》开头
7
分类:内容和在片中的作用
影视术语景别的作用片例【私家编导课件】
《砂器》
年代:1974
国家:日本
类别:惊悚片
语言:日语
片长:143分钟
编剧:乔本忍 山田洋次
导演:野村芳太郎
主演:丹波哲郎、加藤刚
影片介绍
初夏,晨雾中,国铁蒲田停车场发现一具被扼杀的男尸。今西和吉村警士开始搜查。蒲田站前小酒店服务员提供线索。曾有一男子与被害者在此饮酒。两警士立刻展开调查,原来,被害人是岛根为县的三木巡警,他曾收和贺英良为养子,因为和贺的父亲本蒲千代吉得了麻疯病就要死了。和贺英良成为作曲家后。怕暴露了他和麻疯病父亲的关系,会毁掉他的名誉前程,于是杀死了养父三木。
远景
: 远景是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景别,如自然风光、大规模的群众场面等
全景: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全景中一般包括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交代,因此对于影片的一个场景来说,一般由全景确立其空间关系和其他影像元素的总体基调。
中景: 表现成年人身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景别。中景可以使观众清楚地看到人物的造型、动作、运动或者一部分场景的设置,从而交代人物之间、人物和场景的关系
景别的作用及意义(二): 第四,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景别的变化是影响作品节奏的因素之一。不同景别的镜头进行切换,使观众在视距的变化中产生一种节奏的变化。景别跨度大(比如远切特)视距跨度大,节奏就快,反之则显得节奏慢。不同景别对应不同的时间长度,也是影响节奏的重要因素。 第五,参与和解脱功能对摄像来讲,景别是由摄距离决定的。不同景别意味着观众在不同位置上观看。从生活经验得知,在不同距离上看,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
近景: 表现成年人身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其面积占画幅一半以上的景别。由于观众和被拍摄人和物的距离感近,容易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所以在情绪的高潮段落,经常用近景来打动观众
经典的影视片分析范文及讲解
影片分析考察要点第一,考察学生对于影片某些特殊的处理手法的理解,如艺谋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黑白、彩色两种色调的运用;再如《秋菊打官司》中纪实手法的运用等。
第二,考察考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性。
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所讨论的主题是:在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时期,雷锋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却并未过时。
影片分析的写作方法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要问题是确定写作的角度。
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比如主题思想,剧作结构,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等。
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就是抓住其中两三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一、主题分析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
如《秋菊打官司》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二、叙事分析就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剧作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人物形象地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故事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分析——人物性格、人物动作、人物语言、人物关系等。
三、视听语言分析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
视听语言包括视觉和听觉部分。
视觉分析:画面语言——构图、色彩、光影等。
镜头语言——景别、方向、角度、运动镜头、焦距等。
镜头剪辑——画面组接、蒙太奇、长镜头。
听觉分析:声音语言——人声、音乐、音效、无声声画关系——同步、对位、分立如侯孝贤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那么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怎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
景别分析 材料
电影《后窗》序幕部分长镜头景别分析(2011-08-25 01:30:43)标签:文化在惊悚电影界,导演希区柯克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
在长达6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希区柯克一共拍摄过50多部电影,而真正奠定他在电影界大师地位的,是他进入好莱坞后拍摄的一系列惊悚电影,这其中,《后窗》是其代表作。
影片的第一个场景时长3分32秒中,在这一场景中,导演希区柯克只用了三个(严格来说是两个)比较长的运动镜头,就把影片所涉及的环境,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个性及他们之间的空间关系都交代的很清楚:一位体态迷人的舞蹈女演员每天身穿胸罩短裤、迈着优美的舞步干家务;一位独居的作曲家经常坐在钢琴前创作,干家务时也不例外;一对无子女的夫妇热得躺在三楼阳台上消暑,每天把小狗放下去玩耍;二楼推销商苏先生的妻子久病卧床,不时可以看见两人口角;一楼的单身女子似乎总也找不到伴侣,被杰弗瑞称为“寂寞芳心”;一对新婚夫妇,同时,这一组镜头还交代清楚了主人公的职业身份和受伤的原因。
这些都为下一步展开叙事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准备,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诸多内容都是导演用三个镜头交代清楚的。
在影视作品中,利用长镜头来交代场景是导演惯用的创作手法,通过精心安排的镜头连续运动和景别的连续变化所购建的镜内蒙太奇句子,来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场景,《后窗》也不例外。
开篇的三个镜头中,除第一个镜头外,其余的两个镜头的景别变化都是非常复杂但却是很有规律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借助于场景分析及一些简单的统计学方法来探究这一规律。
一、景别构成分析倘若我们以影片的推进时间为横轴,以景别为纵轴,然后把影片第一场景中所有的景别变化点都取值(值x=景别变化时间点,y=景别),就可以得出其景别变化的曲线图,在这一图中,y轴上1表示特写,2表示近景,3表示中景,4表示全景,5表示远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下图所示:1.景别分布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短短的三分多种的镜头中,景别变化多达19次,这其中,在同一场景中的镜头景别变化不是特别大的,第二个镜头景别变化四次共两中不同景别:2个全景,2个特写;第三个镜头镜头变化多达11次,,共三种景别:2个全景,1个近景,9个特写。
影视视听语言中的景别分析PPT53页
影Hale Waihona Puke 视听语言中的景别分析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优秀微电影镜头语言赏析
2021/10/10
3
一、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 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 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2021/10/10
10
情感冲突篇1 发散点:制造情感矛盾,故事跌宕起伏, 切忌平铺直叙
2021/10/10
11
情感冲突篇2 发散点:制造情感矛盾,故事跌宕起伏, 切忌平铺直叙
2021/10/10
12
个人成长自传篇 发散点:老汽车人的自白,表现坚守信念的力量
2021/10/10
13
兴趣爱好篇 发散点:爱公益、爱岗敬业,比如以“技能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
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跟:指跟踪拍摄。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
人体、物体上。
2021/10/10
6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 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 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
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 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 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全 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 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景别分析范文
高考摄影图片分析范文你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作品:用光、构图、影调、景别、主题内涵构图:根据作品构图具体分析,一般不用说的太深,明白把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的那个位置上大致能有什么作用就行影调:也就是整张照片的色调,冷色还是暖色,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气氛主题内涵:这是最重要的,这张照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或是艺术理念,甚至它的社会意义高考摄影图片分析范文艺考的时候,影片分析怎么写呢?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
(蓝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教育网的老师告诉我们角度错误,大的方向就错了,所以刚开始一定要有所把握)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首先,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
再次,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
如侯孝贤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长镜头的运用,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怎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
再如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来烘托影片的主题,考生也可就视听中的“听”来进行分析。
当然,对于参加本可入学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转而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该片讲述了一位印度少年Pi遭遇了海难与一只名叫 Richard•Pack的孟加拉虎历经磨难终得生还的故事。它包含 了宗教信仰、神性人性、理性感性的冲突思考和自我检索。
一个是导演费尽笔墨渲染的励志少年求生记,一个是少 年Pi平淡叙述的残酷无情的食人记,哪一个故事才是真相,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大远景
大远景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一个辽阔区域,取景范围极大。构图时, 人物只占据画面中的极小部分,与其所处环境相比,往往微不足道,场 景成为表现主体。
如图,微小的人物和船只与广阔的海天形成巨大的对比,正是 这种反差,增加了画面空旷的感觉。
大远景通常从高角度拍摄,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 空间,它能创作深邃的意境,以景抒情,强调画面的整体气氛的营 造。
如图,将老虎看做被摄主体,该景别充分展示了被摄体所处的环 境空间,渲染了怅惘孤独的气息。
三、全景
全景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被摄 主体可能占满整个银幕。全景又叫做全身镜头,相对远景视野小些, 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大致等于画面的高度,往往成为每一场戏的主镜 头。
如图,隐 的茫然和无助。
如图,与幽蓝深邃、磷光点点的海面相比,白色的船只显得非 常渺小,而一旁的人物更是几乎完全不能看清,由此营造出一种静 谧深远的气氛。
二、远景
远景是指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由于镜头与拍摄对象之 间的距离比较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它同大远景之间并无明确 的界限,只是人物主体在面中所占有的比例相对增大,但是仍然以环 境和气氛的塑造为主。 如下图,船只和人物虽小却明显。
如图,表现了具体的场景全貌,人物和船只的位置安排恰 到好处,使画面充实而富有层次感。
如图,全景将人物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在一个画面中同时表 现,四周荧蓝的海面对人物起了烘托、陪衬作用,创造了如梦如 幻的优美意境。
如图,将鲸鱼作为被摄主体,鲸鱼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 是一个标准的全景。
四、中景
中景从人物的膝盖以上来拍摄,人物占有空间比例增大,观众 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中 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能够表现一定程度的主体活动范围。
景别分析就此结束 感谢观看
五、中近景
中近景通常是指表现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如图。
六、近景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的画面,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作 品中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神态、衣着服饰的 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动作。
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腻的质感,人 物近景,面部表情是画面的主要内容,眼睛成了画面的中心部 分,所以近景要处理好眼神光,以眼传神。
如图,人物处于画面的主导位置,脸上表情的变化尽显无疑。
如图,使用 近景拍摄,容易 产生一种交流感。
七、特写
特写镜头用来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从细微处来揭示内部特 征。特写既可以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提示其特定含义, 更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把人物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 传达给观众。
特写常富有 寓意性和抒情性, 较为含蓄,它们 往往蕴含着很多 的思想内容,能 启发人们的想象 力。
而该片的最大卖点,除了对人性兽性的深层思索外,就 是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了,很难想象Richard•Pack只是只 CGI模拟的数字老虎,片中多数恢弘壮美的景色都是搭在摄 影棚中进行拍摄再加上后期特效合成的。可以说,该片将3D 技术、视觉特效和影像叙事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这里,仅截取该片三个片段,对其拍摄景别进行浅显 分析。
如图,人物 的面无表情,眼 神木讷呆滞,显 示了他内心的疲 惫空茫。
八、大特写
大特写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 强调突出出来,使观众去注意某某关键性细节,诸如惊愕的眼睛、 颤抖的睫毛、抽搐的手指等等,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
如图,粗糙的手指捏着一小节短得不能再用的笔芯,费力地 在求救信上写下最后一个单词,望之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