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新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知识要求更丰富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化学素养,对化学知识的要求更加深入和全面。
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更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实践应用知识等方面。
教师还需要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化学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二、教学方法要求更多样化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实践探究,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评价方式要求更科学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考察,还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教师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态度要求更积极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具备积极的教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五、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除了化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师德师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和引领者。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更积极的教学态度以及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

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进行自我革新。
其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化学教育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其变革对于整个化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通过对比旧版标准,揭示新版标准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内容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我国普通高中化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更新,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化学教育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思考和重新定位。
通过本文的解析,我们将看到新版标准如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更加注重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如何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为化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我们也将对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普通高中化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背景与制定过程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化学作为连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认识到,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前瞻性。
教育部组织了一支由化学教育专家、课程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团队,对国内外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但 能 通 过 课 堂 的 学 习 掌 握 和 积 累 一 定 的 化 学 知 识 .而 且 能 逐 渐 培 养 化 学 学科 的思 维 方 式 , 学生 的长 远 发 展 奠 定基 础 。 为 2丰 富 自身化 学 学 科 专 业 知 识 . 目前 化 学 学科 在新 能 源 、新 材 料 发 展 浪 潮 中得 到 迅 猛 发 展 , 去那 种 从 师 范 院校 毕 业 以后 , 熟 于 高 中 化 学 教 材 后 便 过 烂 劳 永 逸 的 思 想 将 无 法 适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对 高 中 化 学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知 识 体 系 的 要 求 。要 更 好 地 完 成 高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的 教 学 任 务 , 大教 师 需 要 构 建 一 个 终 身学 习 的 知识 体 系 . 时 对 自 广 随 身 的化 学 学 科 的 专 业 知 识 进 行 丰 富 和 更 新 ,不 断 提 高 自 己的 专业素质。 通 常 认 为 化 学 学 科 的 专 业 知 识 一 般 包 含 五 方 面 的 内容 :
目前 我 国的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正 在 进 行 新 一 轮 的改 革 .从 高 中 化学 新 教 材 的 内容 来 看 呈 现 出知 识 的深 度 下 降 而 广 度 加 宽 的 特点 ,传 统 的只 掌 握 化 学 本 学 科 的知 识 化 学 教 师 在 新 课 程 全 面实 施 的背 景 下 将 越 来 越 难 以适 应 高 中化 学 的教 育 教 学 工 作 。 此 , 何 尽 快 适 应 高 中化 学 新 课 程 改 革 是对 高 中化 学 教 因 如 师 提 出 的新 的挑 战 … 历 次 教 学 改 革 实 践 证 明 新 课 程 改 革 成 败 关 键 在 于 教 师 专 业 素 质 的高 低 , 为 本 轮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具 体 实 施 者 的 高 中 作 化 学 教 师 , 须 树 立 以 科 学 素 养 为 本 、 生 发 展 为 主 的 教 育 必 学 目标 ; 眼 于 学 生 未 来 长 远 的 发 展 , 面 提 高 学 生 的 科 学 素 着 全 养, 同时 兼 顾 学 生 志 趣 、 能 的 差 异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的 基 本 理 潜 念 。本 文 将 对 如 何 在 新 课 程 中提 升 高 中化 学 教 师 专 业 素 质 进 行探究。 1 新 化 学 学 科 的 教 育理 念 . 更 只 有树 立 了正 确 的全 新 的教 育 理 念 。才 能 摆 脱 传 统 的应 试 教 育 的桎 梏 , 能 保证 高 中 化 学 新课 程 实 施 的 成 功 . 才 因此 高 中 化 学 教师 专 业 素 质 中最 重 要 最 核 心 的组 成 部 分 是 化 学 学 科 的 教 育 理念 。 传 统 的 应 试 教 育 的 化 学 学 科 教 育 理 念 是 “ 给 学 生 一 要 杯 水 , 己应 有 一 桶 水 ” E重 点 强 调 的 是 老 师 要 比学 生 懂 自 。 2 ] 得 更 多 的 化 学 知 识 , 主 要 依 靠 传 统 的 教 育 方 法 向 学 生 机 械 地 灌 注 , 记 硬 背 , 以 应 付 考 试 之 所 需 。 而 现 代 化 学 学 科 死 用 的 教 育 理 论 则 强 调 的是 教 师 所 拥 有 的 化 学 学 科 知 识 必 须 是 条 小 河 而 不 能 局 限 于 “ 桶 水 ” 这 是 一 条 敢 于 不 断 否 定 一 , 自 己 和 更 新 自己 ,密 切 追 踪 化 学 前 沿 知 识 的 动 态 发 展 的 小 河。 只有 这 样 才 利 于 高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的教 学 , 有 利 于 自身 也 的 专 业 发 展 。 本 轮 新 课程 将 以人 为 本 的教 育 理 念 提 升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 高 度 , 终 目标 是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得 到 全 面 发 展 , 中化 学 新 课 最 高 程 的课 程 目标 不 能 狭 隘地 以单 纯 升 学 考 试 为 目标 .而 是 必 须 全 面 提 高学 生 的科 学 素 养 。这 就 要 求 高 中化 学 教 师 必 须 同时 具 备 学 生 身 心发 展 和 化 学 学 科 教 育 的 相 关 理 论 与 实 践 知 识 , 建 立 以 知 识 技 能 为 主 要 取 向 的 目标 观 。构 建 起 以 知 识 与 技 能、 过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三 维 目标 的教 学 目标 体 情 系 , 面培育学生 创造性思 维与才 干 , 全 以适 应 未 来 社 会 的 需 要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既 要 重 视 认 知 化 学 知 识 。 要 重 视 知 识 探 更 究 , 立 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合 作 探 索 和 发 现 的 学 习 过 程 . 视 建 重 学 生 的 亲 身 体 验 及 探 究 过 程 , 学 生 学 会 思 考 与 交 流 。 探 让 在 究 中学 会 合 作 , 养 正 确 的情 感 态 度 , 升 思 维 品 质 . 受 到 培 提 享 合 作 学 习 的快 乐 。 本 次 高 中化 学 新 教 材 体 现 了其 鲜 明 的时 代 性 .体 现 出 了 化 学科 学 与 生产 、 活 和 科技 的 发 展 之 间 的 紧 密 联 系 : 教 材 生 新 尊 重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规 律 ,在 内容 中新 增 了科 学 视 野 和 科 学 史 话 等栏 目介 绍 化 学 学 科 的发 展 历 史 的知 识 ,力 求 反 映 化 学 学 科研 究 的最 新 成 果 和发 展 趋 势 ,在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的 多样 化需 求 的基 础 上 , 在课 程结 构 的设 计 上安 排 了 必修 、 选 修 等若 干个 模 块 , 足 学 生对 化学 学科 知识 的需 要 . 学 生 不 满 让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作者:侯礼赖寒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51期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在更新化学学科的教育理念、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化学学科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进行了阐述,以迎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战。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师专业素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从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内容来看呈现出知识的深度下降而广度加宽的特点,传统的只掌握化学本学科的知识化学教师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将越来越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如何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是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
[1]历次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作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的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的基本理念。
本文将对如何在新课程中提升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质进行探究。
1.更新化学学科的教育理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成功,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化学学科教育理念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
[2]重点强调的是老师要比学生懂得更多的化学知识,主要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向学生机械地灌注,死记硬背,用以应付考试之所需。
而现代化学学科的教育理论则强调的是教师所拥有的化学学科知识必须是一条小河而不能局限于“一桶水”,这是一条敢于不断否定自己和更新自己,密切追踪化学前沿知识的动态发展的小河。
只有这样才利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也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3]。
本轮新课程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不能狭隘地以单纯升学考试为目标,而是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转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还要学生进行具体的生活实践,促进高效化学教学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希望教师能通过改善教学观念并进行多样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让他们的创新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巨大魅力。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就有动力去克服学习上的阻力,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动力才会更加持久,学生才会积极地去学习。
因此引入新课时,要创造一种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与自己的兴趣相联系时,学生对新知的认同感就越强,他们接纳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让情境创设的恰到好处,就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的创设下更快的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中。
首先,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知识的获取总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重新构建自己的化学认知,并获得有意义的化学知识,从教师层面上来说,高中化学教师要把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突出哪些重点,突破哪些难点都一定要认真的揣摩。
要想成为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就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无论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都要通过实践才能够掌握。
其次,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比如在上高中原电池教学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分别将铁丝和铜丝放在了稀硫酸溶液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不同的实验结果,然后根据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与能力

生 实 际 的 问题 。 3 教学方法方面 。 . 在 学生同意满堂灌 的只有 1.%, 26
要求 边看书边讲解 的有5 . %, 25 教师设 置问题 、 6 学生 自 己看 书的有 1. %, 生提出 问题教 师解 答有 1. %。 59 学 5 95 2 统计 结果表明学生有一定 的 自学能力 ;在 看书过程 中 找到 自己要 了解 的内容 , 大多数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 。
二 、 论 结
统计结果表 明白河的学生对教 师在学科 知识 的传 授 、 教学方 法的使用 、 新 三维 目标 的达成 、 驾驭课 堂 的
能 力 、 养 学 生 的 自学 能 力 、 究 能 力 、 考 问 题 的 能 培 探 思
力以及教师 的学 习能力等 的基本状 况是不错 的 ,这可 能也 是 白河教育一 直不错的原 因。但从 调查 中也 存在 余 下问题 , 部分教师 对教学资源 的挖 掘 、 教学课 堂的设
到 了很 好 的 帮 助 。 , ・
关键词 : 高中化学 ; 文素养 ; 人 能力
陕西省 白河县是 处于陕南边 陲小 县城 ,经济欠发 达, 但教学质量在安康地 区一直处于前列 。为了使教学 质量能稳 步提升 ,0 9 月 白河一 中化学教 研组制定 20 年4 了《 新课程标 准化学学 习及实 践情况问卷调查 表》 对全 县部分 高一 、 高二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 , 发放 问卷调查 表50 , 2 份 收回5 0 , 0 份 统计分析后 , 分析结果 中可知新 从 课程对高 中化 学教师应具备 的人 文素养与能力 提 出了
【 素质提升】
新课程下高 中化学教 师应具备 的人文素养 与能力
朱 学 明 ( 陕西省 白河县第一 中学 , 陕西 白河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一、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我们特制定本教学建议,以指导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教学应重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涵盖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模块,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联系。
同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3. 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又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考试、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八、教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氛围和实验条件,确保学生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要求马静临江市第一中学DOI:10.32629/er.v2i9.2032[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重大变化是新教科书难度较小,但相关知识不断扩大。
这对高中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同时,新课程倡导自我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这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传统教师只需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就可以胜任教育,但他们并没有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
教师必须迅速改变角色,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可以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化学专业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然而,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效果差,学生参与度差,自我思维能力差等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也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水平。
1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与以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这一标准的引入是基于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中化学教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呈现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建议表明,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重点和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为高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新方向,要求高中化学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1通过化学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自由精神,自我意识,超越精神和人文价值。
其核心思想是充分尊重人民和人民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科学作为自然界的改造和人类物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工具,精神必须与人类精神统一,也就是说,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
这些问题的根源必然归咎于人类精神的丧失。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这个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这个重大问题,提出高中化学教育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会做之前学会表现的东西。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研究

[ 章 编 号 ] 08 6 7 (0 0 O — 0 3 —O 文 10 - 0 2 2 1 ) 6 1O 3
由 国家 教 育 部 基 础 教 育 司 组 织 编 写 的《 进 新 课 程 : 走 与课 程 实 施 者 对 话 》 书 中提 到 : 一 在新 课 程 改革 中 , 师 要 教
化 学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需 要 教 师 具 备 雄 厚 的科 学 文 化 知 识 . 学 文 化 知 识 是 指 具 有 当 代 科 学 和 人 文 发展 的 基 本 知 科 识. 当代 科 学 的基 本 知 识 指 对 信 息 科 学 、 命 科 学 、 材 料 生 新
科 学 、 能源 科 学 、 境 科 学 和 海 洋 科 学 等 方 面 的知 识 有 新 环
处 理 好 师 生 关 系 , 师 应 做 学 生 学 习 的 促 进 者 , 重 培 养 教 注 学 生 能力 , 学生 人 生 的 引 路 人 , 尊 重 学 生 、 赏 学 生 、 做 应 赞
备 的先 决 条 件 之 一 . 中学 化 学 教 师 应 具 备 的 学科 知 识 包 括 化 学 学 科 的 体 系 框 架 、 学 学 科 中各 逻 辑 知 识 点 的 内 容 以 化 及 化 学 学 科 所 需 要 的技 能 知 识 等 ] 面 对 新 课 程 , 学 化 . 中 学 教 师 对 化 学 学 科 知识 的掌 握 应 达 到 以下 三 个 不 同层 面 :
质 , 能 适 应化 学新 课 程 的教 学. 才
[ 关键 词] 业 知 识 ; 专 专业 能力 ; 业情 意 专 [ o]0 36 /.sn 10 —6 7 .0 0 0 . 4 di1 . 9 9jis. 0 8 0 2 2 1 . 60 3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做到的几点

个 选 修 模 块 :化 学 与 生 活 》《 学 与 技 术 》 《 机 化 学 基 础 》 《 、化 、有 、 《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 《 学 反 应 原理 》 《 验 化 学 》 前 两 个 选 物 、化 和 实 。 修 模 块 的 特 点 是 十 分 重视 运 用 化 学 基 本 原 理 解 决 生 产 和 生 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位和作用 , 自觉 实 现 角 色 的 转 变 , 即从 单 纯 的传 授 者 转 变 为 引导 者 和 合 作 者 。 其 次 , 师 还 要 注 意 转 变 教 学 观 点 . 常 反 思 自 己 的教 学 教 经 活动 。在 课 改 实 施 中 , 师 要 以现 代 教 学 观 为 指 导 , 快 实 现 教 尽 教学 上 的几 个 转 变 , 偏 重 知 识 传 授 向重 视 能 力 的 转 变 , 偏 从 从 重 教 法 研 究 向 学 法研 究转 变 ,从 重 视 单一 认 知 向重 视 全 面 发 展转 变 , 重 视 学 习结 果 向重 视 学 习 过 程 转 变 . 重 视 成 果 继 从 从 承 向重 视 发 展 创 新转 变 。 只有 这 样 , 能 使 每 个 受 教 育 者 的个 才 性 和 潜 能 都 得 到 充分 的发 展 。
二、 教师 要进 行 学 法 指 导
因 此 新 教材 中 的 必 修 《 学 1 和 《 学 2 是 面 向全 体 学 生 的 , 化 》 化 》
是 高 校 招 生 化学 考 试 内容 的基 本 组 成 部 分 。三 是 课 程 的 选 择 性 。 中化 学 学 习 目的 不再 仅 仅 是 培 养化 学 方 面 的 “ 长 ” 为 高 专 , 进 一 步 学 习 高深 的学 科 理 论 和从 事 化 学 事 业 做 准 备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通 过 化学 教 学 全 面 提 高 学生 的化 学 学 科 素养 。 置 了6 设
2024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要求,我们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化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大学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化学科学观念,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的变化与制备;化学实验与探究。
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原理探究;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化学与创新;化学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
五、附录1. 课程标准解读对课程标准的概念、原理、目标、内容等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理解课程要求。
2. 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案例,指导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3. 评价方案与实施建议制定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并提供实施建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评价。
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国际化学教育的最新发展,我们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中阶段化学教育,以下是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能源等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五个模块。
2.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分析、现代化学技术等五个模块。
2.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史、化学与社会、环境保护、化学教育研究等四个模块。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评价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3 教学资源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保障4.1 教师培训加强化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2 教学设施保障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教材等教学设施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
4.3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化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修订本课程标准每四年修订一次,以适应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以上是2023年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详细内容,希望各学校和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为提高我国化学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维普资讯
第 l卷第3 8 期
2 0 O 6年 8月
宁德 师专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f i d e ce o ee N tr c ne o mM o n eT ah m C r g ( aua Si c ) N g t l e
科学素养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 , 不同国家 、 同学者观点不一 , 不 但有一点似乎是共 同认
定的, 科学素养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 , 更重要的是人们对 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 在实践 中运用
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 的学习,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 , 认为新课程下高 中化 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设、 观察 、 实验 、 比较 、 推理 、 归纳等科学学 习的方法.
3 广博 的科学 知识
科学知识包括概念 、 定律 、 理论等. 新课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 的成果 以及化学在社 会各个领域 的广泛应用 , 加之信息技术在科学探究 中的重要作用。 不少教师深感科学知识 的贫乏, 这就 要求教师应努力改善 自己的知识结构 , 除了要精通本专业化学基础知识 (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 、 物质结构
20 0 6年 8月
2 先进 的 科学 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的总称. 它包括思维方式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建议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孙功建新的课程改革今年就要在我省高一全面实施,这对我们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
新课程不但知识的安排变了,更重要的是教授知识的方法、教学的理念要改变。
下面就有关新课改的实施谈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摸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志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摘要:化学教师素养是指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化学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素养,才能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素养;素质教育;高中化学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作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力争站在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和最前列。
探讨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师需要有春风化雨的个人心理素质春风化雨的个人心理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热爱、信赖和尊重学生。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努力克服传统教育领域里过于成人化和理想化的倾向,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富有童心。
一些名人名言也说明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如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俄国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根源都在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
”二、教师需要有点石成金的教育创新素质教师已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学习者、建设者、开发者等,学生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发展性的人。
因此,针对新课程必修模块基础性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就知识而教知识。
比如“金属及其化合物”中代表金属na、al、fe、cu的学习,学完以后,学生可能觉得金属之间关系不大,感到知识凌乱难记。
但是此时教师若趁热引导学生意识到na代表了活泼金属;al代表了两性金属;fe代表了变价金属;cu代表了不活泼金属,同时通过na、al、fe 分别与o2、h2o反应的差异,总结出不同金属跟o2、h2o反应的情况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用金属活动性来统摄na、al、fe、cu的性质,教师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和教材中的重要思想——分类思想。
高中化学老师岗位职责(专业13篇)

高中化学老师岗位职责(专业13篇)高中老师岗位职责任职要求:1.本科学历以上,具有教学经验或家教辅导经验;2.熟悉初高中理科知识框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4.热爱教育行业,工作认真负责、有耐心,擅长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和学习心理疏导;3、普通话标准,富有亲和力,有耐心,有责任心,有师德,擅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岗位职责:1)针对学生情况,对其进行小班化和一对一个性化的课程讲授;2)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3)与学生及家长保持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4)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水平,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案。
5)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
高中老师岗位职责6、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1、本科及以上学习,师范类院校毕业;2、有相关(包括学校、校外辅导机构)教学经验者和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者优先;4、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较强的授课能力;5、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
1、带薪年假、年度旅游计划;2、缴纳五险,骨干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3、节日福利和多样的员工团建活动;4、完善的培训、培养和晋升机制;5、股权激励;高中老师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
2.负责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堂内容,关注并掌控学生学习状态及课堂活跃度,认真完成学习下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4.认真做好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做到家校合一。
5.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等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岗位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无违法违纪行为。
2.本科生及以上学历。
3.具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4.所应聘的专业必须与所学专业一致。
高中老师岗位职责岗位职责:1、针对学生情况,为其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和一对一辅导方案(优秀老师可排班课);2、负责授课、答疑,组织测试、批改作业,评估学习成果;3、为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学习成绩;4、与本学科组内教师进行教研交流,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岗位职责

高中化学岗位职责
高中化学教师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学生情况,迅速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安排,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讲授。
2. 在授课期间适当组织测验活动,检验学生接受辅导的成效。
3. 做好所授课的课后记录。
4. 平常与本学科组内教师进行教研交流,进行教学研究,集中备课。
此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应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1. 品行端正,善良德馨,形象气质佳。
2. 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
3. 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富有感染力。
4. 对该科目中、高考内容有精准的把握。
5. 有朝气和活力,有创新意识,有责任心,有毅力和韧性。
6. 热爱教师工作,熟识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有三年以上相关授课、教学经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地区有所差异。
高中化学新教师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新教师工作计划一、教学工作1.1 教学目标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新教师,我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为重点,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同时,我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将全面理解并掌握国家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科特点,科学安排化学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验课教学。
并且结合实际生活、行业应用等方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1.3 教学方法我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我还会鼓励学生参加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4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难点,我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网络资源、实验教学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1.5 教学资料准备我将认真准备教学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操作指导书、复习资料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准备和使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及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学科建设2.1 学科规划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将积极参与学科规划和建设,以提高学科发展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学科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2.2 教材选用在教材选用方面,我将结合学科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3 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将积极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2.4 学科竞赛我将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水平。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摘要】随着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重点、教学方法的变革、师生互动关系的调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继续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素养培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实践探究;要求教师调整师生互动关系,提升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保持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持续学习,跟进教育领域最新发展。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不断发展和进步,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师的未来发展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师要求,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变革,师生互动关系,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继续学习,教师重要性,教师发展,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随着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化学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化学思维能力、化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点,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整师生互动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重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引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要点展开论述,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重要性、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变革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重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重点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与时俱进,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邵东十中谭慎之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是可知,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于是,新课程化学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认真钻研新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新教材重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的关系,所以它比原教材的化学知识量虽然减少了,但课本的“厚度”却反而增加了。
鉴于教学计划给予《化学》教学课时的限制,为了不加重课堂教学课业的负担,而且为使教学内容更具弹性,所以新教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绝大部分知识,都以“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出现,不作为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
教材内容包括五个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及方法层次。
从教材的结构上,应突破重点,以重点带全面。
比如对重点知识,结合科学发现的过程及化学史,讲清来源和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学习思路和方法,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
事实上,新课程标准中有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教材中不是首次出现时一下子达到的,而是通过内容的延续逐步完成。
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在必修2中只做一般常识性的了解,能用来解释一些粗浅的化学问题;系统的学习则要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从而完成课标的教学要求。
二、更新教育观念,重建教学方式
新课程的化学教育应该完成三个任务:①教给学生基础的、系统的化学知识;
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③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这就要求教师将过去的让学生大量背诵,靠死记硬背记下公式,会套公式算题,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
因为背诵一些定理定律不是学习,能背诵记住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理解,而不理解的东西是学不会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不要把中学生当作“缩小了的成年人”,要注意中学生的思维习惯、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切忌一切教学活动都按教师的思路进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完美结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
同时在教学中要做到错误让学生析,是非曲直让学生辨,方法优劣让学生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重塑师生关系,改变课堂结构
以前我们过分地强调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情绪受到压抑,现代心理学证明,紧张的情绪是妨碍学习,抑制智力的。
所以,我们要重塑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从而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精心设计游戏、实验、情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
在每节课的45分钟内,教师不能全部用于讲课,教师不能“承包”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再以讲为主,而是要以导为主,变“讲师”为“导师”,学生不能再以听、抄、记为主,而是要以练、思为主,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阅读、思考、质疑,使课堂真正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合作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主体地位。
从而让我们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向性,即同学--教师,同学--同学,同学--社会,由课堂转向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一体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
四、积累生活与社会经验,让新课程的课堂生活化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注意在做、在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想象、直接观察和操作演练将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为此,教师自身应当不断地积累生活、社会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在今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心应手。
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化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课堂内容都是学生的经历体验过的,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可以处于主动的地位,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高中化学课堂完全是生活化的课堂,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人格,为将来创造性地建设自己和人类的生活作充分准备,达到人类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不断创造人类社会文明的辉煌。
让新课程的课堂生活化,是对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生长。
是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是对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的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这些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以及活化。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除应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应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去寻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愉快地、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