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详解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22
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D )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 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3
3、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外资企业职工获得的收入 C、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收入 D、某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20
知识体系

劳 分
基本内容和要求
配 为 主
1、按劳分配 为主体

必然性 意义
-是什么 -为什么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种类
分 配 方
2、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其它非按劳分配方式

21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 C )范围内
进行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4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 有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
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收入C属于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C、资本收入
D、经营收入
25
3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3)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4)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5)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4
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实行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为什么只能实行按劳分 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1. 引言个人收入与分配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话题,关乎着个人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的经济公平。

本文将探讨个人收入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个人收入来源个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2.1 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是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它是个人在从事工作时所取得的报酬。

工资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2.2 资本收入资本收入是指个人通过投资、股票、房地产等资本运作取得的收入。

这种收入通常不依赖于个人的劳动,而是通过资本的增值获得。

2.3 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是个人通过自己经营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所获得的收入。

这种收入与个人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效果密切相关,但也受到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2.4 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是指个人通过租金、特许权、知识产权等方式所获得的收入。

这种收入通常与个人的财产状况和资产配置有关。

2.5 其他收入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收入来源外,个人的收入还可能来自于政府补贴、福利、奖金等。

这些收入通常是临时性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对个人的经济状况有重要影响。

3. 收入分配原则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公平和和谐发展,收入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3.1 公平原则收入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即按照个人的付出和贡献进行合理的分配。

这意味着工资收入应当与个人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成正比,资本收入应当与个人的投资额度、投资风险等成正比,经营收入应当与个人的经营成果等相关。

3.2 程度原则收入分配应当体现程度原则,即不同收入来源之间应当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一原则体现了对个人不同努力和付出的不同回报,同时也鼓励个人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收入,增加收入来源的多样性。

3.3 市场原则收入分配应当遵循市场原则,即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个人的收入水平。

市场经济中,个人的收入取决于市场对其劳动、资本或经营的需求和价值,也体现了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7个人收入的分配详解

7个人收入的分配详解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
实现居民收入增 长和经济发展同 步
实现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同步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收入分配公平
1、是什么: ※差距悬殊和平均主义都是不公平 公平≠避免收入差距的出现 2、为什么: (1)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看: (2)意义:
生产力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
人与人关系 决定 分配方式
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直接原因: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58页第一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 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次分配。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 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个税调整、支农 补贴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员在此环 节获得收入。
初次分配与再配
个人所得税等 经济建设
国 民 初次分配 企业 收 (物质生产部门) 入
个人
国家 科教文卫 (全社会范围)
(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以什么为尺度分配?
按劳分配,分配的是什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1、是什么(基本内容和要求) 2、为什么
(1)地位:基本原则 (2)必然性: 主体地位
(二)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收入差距扩大
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可能会导致 平均主义,抑制个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效率低下
如果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忽略 公平,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影响 社会稳定。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要保障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提高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按需分配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贡献进 行分配,通常在共产主义 社会中实现。
分配方式的演 变
计划经济时期
实行按劳分配,强调公平 优先,但忽略了效率。
改革开放初期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注 重效率,但导致了收入差 距扩大。
当前阶段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兼顾公平和效率。
分配方式的改革
高三政治一复第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contents
目录
•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分配方式的种 类
01
02
03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 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 分配,包括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 率直接相关,体现效 率与公平的统一。
按劳分配的意义
促进效率
按劳分配能够激励劳动者提高劳 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保障公平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获得与其 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报酬,实现公平 原则。
稳定社会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 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失衡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引言《个人收入的分配》是新课标必修1中的第七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个人收入的概念、个人收入的来源、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以及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人收入的现状和问题,为实现个人财务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个人收入的概念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报酬。

它包括工资、奖金、提成、分红、利息、红利、房屋出租收入等。

个人收入是个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个人收入的来源个人收入的来源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个人收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1.工作收入:通过工作获得的报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提成、奖金等;2.财产收入:通过个人拥有的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房屋出租收入、股票红利、利息收入等;3.经营收入:通过经营个体户、个人创业等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4.转移收入: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福利以及亲友间的互助等方式获得的收入;5.其它收入:包括中奖、赔偿、赞助等各种非常规的收入来源。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收益分配和按经济表现分配。

1.按劳分配:按照个人的劳动力或劳动成果分配收入。

这种方式强调按照个人的付出来获得相应的报酬,体现了公平和正义。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参与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来分配收入。

这种方式将收入与个人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的贡献程度挂钩,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考虑。

3.按收益分配:按照个人参与收益分配的程度来分配收入。

这种方式重点考虑个人对收益的贡献,适用于股东、股东、合伙人等个人。

4.按经济表现分配:按照个人的经济表现来分配收入。

这种方式注重个人的业绩和成绩,比如销售额、绩效评价等,体现了激励和竞争的原则。

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个人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教育水平:教育水平越高,通常可以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高三一轮经济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高三一轮经济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02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将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
平,推动经济发展。
03
创新和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
个人收入分配的优化将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推动经济创新发展

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社会公正与稳定的基石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能够保障社会公正和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 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居民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地区差距
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导致地
区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贫困问题
绝对贫困
指个人或家庭因缺乏基本生活资 源和收入来源而陷入贫困状态,
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相对贫困
相对于一定社会其他成员或平均生 活水平而言,个人或家庭处于贫困 状态,无法享受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机会。
税收政策调节
美国通过税收政策调节个 人收入分配,如实行累进 税制和遗产税等。
欧洲的个人收入分配
相对公平
欧洲国家相对注重社会公平,个人收入分配较为 平均。
福利制度
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为低收入者提供基 本生活保障。
税收政策
欧洲国家通过税收政策进行个人收入调节,如实 行累进税和财产税等。
日本的个人收入分配
机会不平等
不同社会群体在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机会不平等,导致他们 在收入水平和发展机会上存在较大差异。
04
个人收入分配的改革与完善
Chapter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 2 3
改革工资制度
建立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pptx
促进社会公正、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
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途径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
建立健全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鼓励资本、技术、 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强化税收调节作用
通过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 的分配pptx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个人收入概述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个人所得税 • 个人收入的保障 • 个人收入的规划 • 个人收入的未来趋势
01
个人收入概述
个人收入的概念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来源获得的 货币收入总和。
劳动收入是指个人通过就业、兼职、创业等劳动方式 获得的收入。
指个人从政府、社会组织、家庭等获得的离 退休金、社会救济金、保险赔款等收入。
个人收入的增长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 来源日益多样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 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 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减 去税法规定的允许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允许扣除项目包括 基本扣除、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等。税率根据个人所 得的不同类型和数额分为不同的档次,从3%到45%不等 。
04
个人收入的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未来个人收入的结构变化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②具体内容包括: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分配。 ③意义和优越性: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 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 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 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 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典型例题
(2010·常州模拟)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关系是与我国的所 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公有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 ()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B(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主体知识
1.公平 (1)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
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
体现。
主体知识
•(2)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 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 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 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扩展知识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取得收入的比 较 (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 各

第七课第一框、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第七课第一框、个人收入的分配PPT课件
从海尔集团的薪酬制度当中,体现了按劳分配的 哪些积极意义?
9
意义
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 进生产力发展。 (体现了效率) B.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公平)
10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 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做 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 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 收入也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收 入也不错;三叔和他人合办了一家服装厂,去年 的税后收入比小吴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一倍。
12
①生产要素内容: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 津贴。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 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个人收入多元化
15
(3).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的根本区别
所有 制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 的劳动成果分 配
个体经济
按劳动要 素分配
私营经济、外 资经济等

对社会总产品作 个体劳动者的 凭借劳动要素而

了各种必要的扣 分配 除后,以劳动者
收入扣除成本 和上缴国家的
取得个人收入的 分配方式
方式 向社会提供的劳 税收后的剩余
动为基础分配个
人消费品
相同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B.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 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为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而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②具体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是否属于 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考点一 分配制度
3.关于“收入分配”的几个误区
(1)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存在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
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 (2)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技术工人的 劳动所得属于劳动收入。
出售、转让发明、专利(技术)所得为非劳动收入;按资 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 素分配均是非劳动收入。 (3)区分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
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 行业内部差距较大,劳动报 制,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 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得比重过 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3.准确理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4.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关系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 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矛盾。二者分别 强调不同的方面。
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决定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 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 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8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平、实现共同富裕:①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②发展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⑤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 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 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反之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⑥完善社会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⑦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 劳动者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 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是什么)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 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分配的结 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为什么)
7.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现 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公 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 和谐。

【教材经典解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教材经典解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教材经典解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即主要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内部进行的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三大收入,即劳动所得(工资)、政府所得(税收)和资本所得(利润)。

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就要理顺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适度、同时降低政府所得和资本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劳动所得的比重。

但是,降低政府所得必然会增加财政收支压力。

降低资本所得则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政府所得及其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单位:亿元)■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发生于初次分配之后,是政府把在初次分配中获得的收入,形成财政收入,再依据法律和政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其主要手段为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方面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

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按劳分配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⑶按劳分配的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解读新课标必修1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解与把握本课内容,务必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懂得该内容应注意:(1)前提与范围──在公有制范围内,非公有制下采取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是按劳分配;(2)表达公平──分配的尺度,任何公民都采取同一尺度;(3)承认差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另外,要注意:A.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B.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按劳分配的必定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

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根据进行分配。

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该点须注意:1、推断一种分配方式是否是按劳分配,首先要看它是否在公有制范围内,在公有制范围内则可能是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下,存在着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类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分配的产品数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的进展还不可能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可能按照劳动者的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因此,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劳分配
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按劳动 要素分配
[特别提醒]
正确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合法的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 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等。
• 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列属 于按劳分配的是( )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
管理等要素
(3)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 分配 、社会保障性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具体形式(非公有制范围:私营,外资,股份)
(1)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 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2)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 润,包括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 等投资收入。
【易混易错提示】
1.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平均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工资、奖金和津贴 福利 技术、资本入股所得
2.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注:个体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 的按劳动要素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3、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 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 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生产决 定分配


物质基础
生产力 发展水平
不高, 不平衡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 存在差
和特点
别,谋
生手段
3、意义(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 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 收入分配方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 社会公平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 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 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 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产、 分配、消费的关系,考查收入分 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 影响及其措施。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原因
•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生产
决 定 分配
(根本原因)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 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4、地位:基本原则、主体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知识联系
第二单元: 生产创造出财富---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三单元: 财富的分配---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关键词: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关键词:财政与税收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 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 关系
(1)积极作用(意义)
(2)消极作用 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 出现分配不公。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 消极影响。
财产性收入:
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存款、有价证券等)、 不动产(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 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 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 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 ①农民承包土地所得的收入 • ②个体劳动所得 • ③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 ④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010高考安徽卷)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 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 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 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 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 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 津贴 ;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P59)
(3)按土地要素分配: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的租金收入(土 地、房屋租金等)。 (4)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 转让的收入。
(5)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 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6)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2.辩证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决定
决定
(直接原因)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生产关系)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按劳分配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 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存在性质
【注意点】 适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