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计算机主机:型号为XXX,配置了XXX处理器、XXX内存、XXX硬盘等。
2. 显示器:型号为XXX,分辨率为XXX。
3. 键盘和鼠标:标准配置。
4. 实验板:包括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模块。
5. 逻辑分析仪:用于分析和调试电路信号。
6.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CPU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CPU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CPU插槽中。
b. 连接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用于观测和分析CPU的工作信号和波形。
c.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d. 运行一段简单的程序,观察CPU的工作状态和指令执行过程。
e.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了解CPU的时钟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工作原理。
2. 实验二:内存的存储和读写a. 将实验板上的内存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内存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将数据存储到内存中。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内存的写入和读取过程,了解内存的存储原理和读写速度。
3. 实验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存储器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存储器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存储器的读取过程,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速度。
4. 实验四: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a. 将实验板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插入计算机主机的扩展插槽中。
b. 打开计算机主机,启动操作系统。
c.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d. 通过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的数据分析,观察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过程,了解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原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一:通过观察CPU的工作状态和指令执行过程,可以验证CPU的时钟信号、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等工作原理是否正确。
湖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3-bomblab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项目名称:bomblab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6 年 4 月20 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从键盘输入一个值,放到(新)ebp+8进行调用,把他传到esp中,接着,函数再从$0x804a15c这个地址取值,放到中,接着,程序对这两个参数进行函数调用,调用判断字符串是否相等的程序equal进行判断,如果二者相等,则返回值为0,不引爆炸弹,反之,只要二者不相等,则炸弹爆炸。
分析结论:此处的密码存在地址$0x804a15c中,我们只要查看该地址的值,即可完成该题。
打开gdb调试,运行x/s 0x804a15c,查看该处的值故第一题的答案为We have to stand with our North Korean allies.Phase_5内容如下:0x08048db8 <+0>: push %ebp0x08048db9 <+1>: mov %esp,%ebp0x08048dbb <+3>: push %esi0x08048dbc <+4>: push %ebx这是两个调用者保存寄存器,因为接下来的循环中使用到了这两个寄存器的值,所以要进行压栈保存。
0x08048dbd <+5>: sub $0x20,%esp esp-320x08048dc0 <+8>: lea -0x10(%ebp),%eax0x08048dc3 <+11>: mov %eax,0xc(%esp)ebp-160x08048dc7 <+15>: lea -0xc(%ebp),%eaxPhase_6内容如下:0x08048c89 <+0>: push %ebp0x08048c8a <+1>: mov %esp,%ebp 0x08048c8c <+3>: push %edi这<phase_6+93>之前的都表达了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输入的这1到6的,且相邻两数不相等,且相差值不为好,接下来看<phase_6+93>之后的内容<phase_6+93>~<phase_6+145>,又是一个类似的功能块,操作,不妨仍仿照以上述方法做一次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三 移位器
实验报告成绩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指导教师实验日期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班级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移位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掌握移位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掌握层次化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1.使用层次化设计方法(见1.3),将移位器生成部件。
2.生成部件时,注意引脚不要锁定,直接编译,引脚命名不要重名。
3.注意保存好该实验生成的移位器部件,实验五将调用它。
4.完成详细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4位二进制数的移位电路,可以实现左移1位、右移1位和直接传送功能。
在LM(左移)的控制下可实现左移1位,空位补0。
在RM(右移)的控制下可实现右移1位,空位补0。
在DM(直送)的控制下可实现直接传送。
三、主要仪器设备1. 操作系统为WINDOWS的计算机一台;2. 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3. 两输入与门7408、三输入或门74hc32。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图形输入法完成移位器逻辑电路输入。
2.管脚锁定:将四位二进制数a3-a0定义在K3-K0上;将4位输出q3-q0定义在LD3-LD0上;将LM定义在K8上,高电位有效;将DM定义在K9上,高电位有效;将RM定义在K10上,高电位有效,完毕后下载。
3.设置K3-K0为任意4位数,在LM、DM、RM的作用下分别观察LD3-LD0的显示,并分析其正确性。
4.生成元件符号。
五、实验结果分析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移位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掌握了层次化设计方法。
对后续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三运算器
实验三:八位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原理、工作原理;2:了解总线数据传输结构;3:熟悉简单的运算器的数据通路与控制信号的关系;4:完成给定数据的算术操作、逻辑操作;二:实验条件:1:PC机一台;2:MAX+PLUSⅡ软件;三:实验内容(一)1:所用到的芯片74181:四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244:收发器(双向的三态缓冲器)74273:八位D触发器;74374:八位D锁存器;74163:八进制计数器;7449:七段译码器2:实验电路图(1)运算器电路图(A)数据输入电路由两个十六进制计数器连接成16*16=256进制的计数器,可以实现八位的输入。
(B)运算功能选择电路由一个十六进制计数器组成,可以实现16种不同运算的选择。
再加上逻辑运算器上的M位和Cn位的选择,一共可以实现16*3=48种运算功能。
内部由一个74163构成。
内部结构:(C)数码管扫描显示电路由一个扫描电路scan和一个七段译码器7449组成,scan 内部是一个二选一的多路复用器。
scan内部结构:(D)运算器电路图(2)波形仿真图(A)输入两个数A=05H,B=0AH,O5H DR1,0AH DR2,并通过经由74181在总线上显示。
(B )对两个数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加法运算:输出控制:s4s3s2s1=0001,M=0,CN=0 输出使能:ALU_BUS=0 计算结果:05H+0AH=10H四:实验内容(二)给定A,B两个数,设A=05H,B=0AH,完成几种常见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画出运算的波形和仿真图(1)逻辑运算:A and B,A or B,取反/A,A⊙B,A⊕B;(2)算术运算:A加B,A加B(带进位),A减B;(3)复合运算:A加B 减((/A)〃B)加B;(/(A⊙B)减(A⊕B)))加1计算(A加B)减((/A)〃B)后需要重新送入数据B,存入R5并且装载到LDDR2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A0922学号:10914030230姓名:李斌目录实验准备------------------------------------------------------------------------3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7 实验二数据通路实验-------------------------------------------------------13 实验三微控制器实验--------------------------------------------------------18 实验四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22实验准备一、DVCC实验机系统硬件设备1、运算器模块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
它是运算器的核心。
可以实现两个8位的二进制数进行多种算术或逻辑运算,具体由74181的功能控制条件M、CN、S3、S2、S1、S0来决定,见下表。
两个参与运算的数分别来自于暂存器U29和U30(采用8位锁存器),运算结果直接输出到输出缓冲器U33(采用74LS245,由ALUB信号控制,ALUB=0,表示U33开通,ALUB=1,表示U33不通,其输出呈高阻),由输出缓冲器发送到系统的数据总线上,以便进行移位操作或参加下一次运算。
进位输入信号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对运算器74LS181的进位输出/CN+4进位倒相所得CN4;其二由移位寄存器74LS299的选择参数S0、S1、AQ0、AQ7决定所得。
触发器的输出QCY就是ALU结果的进位标志位。
QCY为“0”,表示ALU结果没有进位,相应的指示灯CY灭;QCY为“1”,表示ALU结果有进位,相应的指示灯CY点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三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
(2)掌握为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CM3+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的硬件逻辑部件的为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个汇总处理操作,他的执行方法是将控制各部件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及其指令一眼,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陈伟微指令。
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为指令序列称作为程序。
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成为控制储存器四、实验步骤1.对为控制器进行读写操作:(1)手动读写:①按图连线:②将MC单元编程开关置为“编程”档,时序单元状态开关置为“单步”档,ADDR 单元状态开关置为“置数”档③使用ADDR单元的低六位SA5…SA0给出微地址MA5…MA0,微地址可以通过MC 单元的MA5…MA0微地址灯显示④CON单元SD27…SD20,SD17…SD10,SD07…SD00开关上置24位微代码,待写入值由MC单元的M23…M024位LED灯显示⑤启动时序电路(按动一次TS按钮),即将微代码写入到E2PROM2816的相应地址对应单元中⑥重复③④⑤三步,将下图微代码写入2816芯片中二进制代码表(2)联机读写:①将微程序写入文件,联机软件提供了微程序下载功能,以代替手动读写微控制器,但微程序得以指定的格式写入本次试验的微程序如下:://************************************************************// :// // :// 微控器实验指令文件 // :// // ://************************************************************// ://***************Start Of MicroController Data****************//$M 00 000001;NOP$M 01 007070;CON(INS)->IR,P<1>$M 04 002405;R0->A$M 05 04B201;R0->B$M 30 001404;A加B->RO$M 32 183001;IN->R0$M 33 280401;R0->OUT$M 35 000035;NOP;//***************End Of MicroController Data*******************// ②写入微程序用联机软件的“【转存】-【装载数据】”功能将改格式文件装载入试验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姓名:周孙彬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2级学号:3126010050指导教师:张旭玲职称:讲师2014年06 月22日实验项目列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张旭玲2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张旭玲3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张旭玲4 指令部件模块实验张旭玲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级姓名:周孙彬学号: 3126010050 实验课程:实验室号: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2、掌握74LS181的功能和应用实验要求完成不带进位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实验说明1、ALU单元实验构成(如图2-1-1)1、运算器由2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单元。
2、2片74LS374作为2个数据锁存器(DR1、DR2),8芯插座ALU-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运算器的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8芯插座ALU-OUT 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图2-1-1图2-1-22、ALU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2-1-2)数据输入锁存器DR1的EDR1为低电平,并且D1CK有上升沿时,把来自数据总线的数据打入锁存器DR1。
同样使EDR2为低电平、D2CK有上升沿时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数据锁存器DR2。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核心是由2片74LS181组成,它可以进行2个8位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74LS181的各种工作方式可通过设置其控制信号来实现(S0、S1、S2、S3、M、CN)。
当实验者正确设置了74LS181的各个控制信号,74LS181会运算数据锁存器DR1、DR2内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3
实验3通用寄存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通用寄存器的数据通路。
2.掌握通用寄存器的构成和运用。
二、实验要求在掌握了AX、BX运算寄存器的读写操作后,继续完成CX、DX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写入与读出。
三、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通用寄存器数据通路如下图所示。
由四片8位字长的74LS574组成CX(R1 R0)、DX(R3 R2)通用寄存器组。
图中X2 X1 X0定义输出选通使能,SI、XP控制位为源选通选择。
RXW为寄存器数据写入使能,OP、DI为目的寄存器选择。
DRCK信号为寄存器写脉冲,下降沿有效。
准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用于置数操作,经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2-3-3通用寄存器数据通路四、实验内容五、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1.寄存器组写操作(1)(2)寄存器组的字写入通过“I/O单元”把CX的地址00打入IR,然后向CX写入2211h,操作步骤如下:按【单拍】按钮通过“I/O单元”把DX的地址02打入IR,然后向DX写入4433h,操作步按【单拍】按钮(3)寄存器组的字节写入通过“I/O单元”把CX的地址00打入IR,然后向CL写入55h,操作步骤按【单拍】按钮按【单拍】按钮K21 K16 K2=000 K21 K6 K2=111在IR保持为“XX00”的条件下,可省略打地址环节,按下流程向CH写入AAh2.寄存器读操作(1)(2)寄存器组字读(3)寄存器组字节读CH。
K7=1K10~K6=00101准双向I/O口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与了解准双向I/O口的构成原理。
二、实验要求掌握准双向I/O口的输入/输出特性的运用。
三、实验原理Dais-CMX16+向用户提供的是按准双向原理设计的十六位输入/输出I/O口,当该位为“1”时才能用作输入源,上电或复位(手动态按【返回】键),该十六位I/O口被置位(即为“0FFFFh”)。
通常情况下,在用作输入的时候就不能再有输出定义。
电路结构如图2-3-4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总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班级:0411202学号:2012211xxx姓名: kelory_lee2014年12月7日目录1.实验一Hamming码2.实验二乘法器3.实验三时序部件4.实验四CPU_算术逻辑单元5.实验五CPU_指令译码器6.实验六CPU_微程序控制器7.实验七-八CPU_无流水无cache实验1 Hamming码一.实验目的(1)对容错技术有初步了解,理解掌握海明码的原理(2)掌握海明码的编码以及校验方法二.实验内容(1)先连接JTAG线和USB线(CPU实验时才用接此线),然后接实验箱电源线,最后才可以打开电源。
(切记:不能带电插拔Jtag口,否则会损坏实验设备)(2)安装ByteBlaster:Quartus→tools→>programmer→HardwareSetup(在打开programmer窗口的左上角或从Edit菜单—> HardwareSetup 亦可打开)→选Hardware Settings→点击Add Hardware→Hardware type →Altera ByteBlaster→ok即可;Mode选Jtag。
(3)打开Quartus→tools→programmer→AddFile,将hamming.sof(在C盘的相应目录下)下载到FPGA中。
注意进行programmer时,应在program/configure下的方框中打勾,然后下载。
(4)在实验台上通过模式开关选择FPGA独立调试模式010。
首先输入的8位操作数对应开关SD15~SD8,编码后的hamming码在灯A0~A12上体现。
其次开关SA0是控制位,待校验的13位数据对应SD7~SD0与SA5~SA1。
最后比较的结果在灯R4~R0上体现。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应数据如对8位数据10101100进行hamming编码和校验。
第一,先手工计算校验位P5~P1=_10111__,编码后的hamming码为__11010011010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3_不恢复余数阵列除法器
河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实验项目不恢复余数阵列除法器成绩一、实验目的:理解除法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这次实验实现原码不恢复余数法的阵列除法器算法(余数左移除数固定),详细计算过程如下。
例题:X=0.10110,y=0.111,求[x/y]原。
则[x]补=0.10110,[y*]补=0.111,[-y*]补=1.001由于除数被除数都为正,因此最后结果为正,直接在最后的结果加上“+”,商为+0.110,但是由于除数在计算的过程中被逻辑左移了3次,所以要乘以2^-5进行恢复,故余数为0.000 010 000。
原码不恢复余数法原理说明:①符号位单独处理,参加运算的是除数和被除数的绝对值的补码,除数的绝对值用y*表示;②合法的除法运算中,被除数必须小于除数,因此第一次上商肯定是r6=0,否则溢出,停止运算;③原码恢复余数法来源于手算的竖式除法。
若余数为正,表示够减,商上1,左移一位,减去[y*]补,也就是加上[-y*]补;若余数为负,表示不够减,商上0,恢复余数(加上除数),变成减去除数之前的结果,继续左移一位,加上[-y*]补。
④原码不恢复余数法建立在原码恢复余数法的基础之上,假设当前的余数为R。
当余数大于0时,下一步余数是先左移一位再减去除数,即下一步余数应该为R’=2R-y*;当余数小于0时先恢复余数,然后再左移一位再减去除数,假设当前余数为R,那么下一步余数应该为R’=2(R+y*)-y*=2R+y*。
以上两个式子将恢复余数法的步骤定量化了,也就是说,要么左移一位加上y*,要么左移一位减去y*,这就是加减交替的含义。
⑤除数和被除数具有3位尾数的合法的除法,需要逻辑移位3次,上商3+1=4次。
可以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来控制循环次数,达到3次就停止。
⑥若最后一步为负,表示不够减,商上0,需要恢复余数,即加上除数,否则不需要。
接下来介绍原码不恢复余数阵列除法器①可控加法/减法(CAS)单元原理是利用一个可控加法/减法 CAS 单元所组成的流水阵列来实现的它有四个输出端和四个输入端。
实验三:脱机运算器实验报告
Y 的输出 通用寄存 器接收 运算功
能选择 Q 寄存器 接收
数据组合 寄存器 A 端口 选择状态 接收 地址
B 端口 地址
最低 位进
移位 控制
功能
按 START 之前
按 START 之后
Y15-Y C Z
V
S
Y15-Y0 C
Z
VS
0
R0←1234 1234
随机
1234
0
000R9←89F 789F 0 0预期功能
控制信号 I8-6 I5-3 I2-0 SST A 地址 B 地址 SCI SSH
R0←1234
011 000 111 001 不用 0000 00 00
R9←789F
011 000 111 001 不用 1001 00 00
R9←R9-R0 011 001 001 001 0000 1001 01 00
0
0
789F
0
0
0
0
R9←R9-R0 666B 0 0
0
0
5437
0
0
0
0
R0←R0+1 1235 0 0
0
0
1236
0
0
0
0
R10←R0 1235 0 0
0
0
1235
0
0
0
0
R9←R9^R0 0221 0 0
0
0
0221
1
0
1
0
Q←R9
0442 1 0
1
0
0882
0
0
0
0
4. 体会、意见、建议 实验体会,除写个人实验课程理解之外,还应对实验课时数实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3-数据输出实验移位门实验
2.3 数据输出实验/移位门实验一.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的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实验仪的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指定寄存器的内容读到数据总线将指定寄存器的内容读到数据总线DBUS 上。
上。
二.实验目的:1、了解模型机中多寄存器接数据总线的实现原理。
、了解模型机中多寄存器接数据总线的实现原理。
2、 了解运算器中移位功能的实现方法。
了解运算器中移位功能的实现方法。
三.实验电路:CPTH 中有7 个寄存器可以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个寄存器可以向数据总线输出数据,但在某一特定时刻只能有但在某一特定时刻只能有一个寄存器输出数据,由X2,X1,X0决定那一个寄存器输出数据。
决定那一个寄存器输出数据。
数据输出选择器原理图数据输出选择器原理图连接线表连接线表四.实验数据及步骤:实验1:数据输出实验置下表的控制信号,检验输出结果置下表的控制信号,检验输出结果实验2:移位实验ALU 直接输出和零标志位产生原理图直接输出和零标志位产生原理图ALU 左移输出原理图左移输出原理图ALU 右移输出原理图右移输出原理图直通门将运算器的结果不移位送总线。
当X2X1X0=100 时运算器结果通过直通门送到数据总线。
同时,直通门上还有判0 电路,当运算器的结果为全0 时,Z=1,右移门将运算器的结果右移一位送总线。
当X2X1X0=101 时运算器结果通过右通门送到数据总线。
时运算器结果通过右通门送到数据总线。
具体内部连接具体内部连接是:是: Cy 与 CN →DBUS7ALU7→DBUS6ALU6→DBUS5ALU5→DBUS4ALU4 → DBUS3ALU3 →DBUS2 ALU2 →DBUS1 ALU1 →DBUS0 Cy 与 CN → DBUS7当不带进位移位时(CN=0):0 →DBUS7 当带进位移位时(CN=1):Cy →DBUS7左移门将运算器的结果左移一位送总线。
当X2X1X0=110 时运算器结果通过左通门送到数据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三 硬布线控制器实验
实验三硬布线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多种方式,查看教学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步骤、运行结果、各组控制信号在每一个执行步骤中的状态、指令之间的衔接等有关内容。
2. 熟悉教学计算机的指令格式、指令编码、寻址方式和指令功能等内容。
3. 熟悉教学计算机的总体组成和各部件的运行原理,理解控制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中的关键作用。
4. 理解和熟悉指令执行步骤的划分方案。
5. 熟悉教学计算机的硬布线控制器各控制命令的控制功能。
二、实验要求1.实验之前要认真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包括操作步骤,实验过程所用数据和运行结果等。
2.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进行,防止损坏设备,分析可能的各种现象,判断结果是否正确,记录运行结果。
3. 实验之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对遇到的各种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实验心得体会与收获。
三、实验内容1. 将5个拨动开关置为11101(单节拍、指令来自开关、组合逻辑、16位、联机工作方式),按一下RESET。
在单节拍方式下,每按一次START键,执行一个节拍的功能。
此时教学机反复执行这一条指令,对照指令执行流程图,看节拍发生器的状态输出,能够最方便的查看不同类型的指令的执行步骤的变化与连接关系。
此时无须关心指令的执行功能,因为此时指令得不到正确的操作数据和地址。
2. 使用手拨开关SWH和SWL输入16位指令操作码。
注意:如果是双字指令,则只能拨入高16位,此时运算结果不正确,可忽略。
拍。
例如:使用手拨开关SWH和SWL输入MVRD指令的操作码88H(为B组指令),先按RESET键,再依次按START键,看到节拍发生器的状态输出为:0000-0010-0110-0100。
操作序列1:请把ADD、PUSH、LDRA、CALA指令通过开关送给控制器,利用教学机把各自节拍流程找出来,并写在下表中。
操作序列2:请自行从A、B、C、D四组中各选择若干条指令通过开关送给控制器,利用教学机把各自节拍流程找出来,并写在下表中,表格行数可自行增加。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3上海⼤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三姓名:学号:座位号:上课时间:教师:报告成绩:⼀.实验⽬的1. 读出系统已有的微指令,并理解其含义。
2. 设计并实现微指令系统。
⼆.实验原理1.微指令构造①译码器:前两次实验的每⼀项操作都是通过⼈⼯设置电键ki的位置——Ki编码,然后给出⼀个CK脉冲来完成。
如果有⼀个器件能给出对应与每个操作的ki编码,这个器件就可以代替我们来为操作译码——产⽣控制信号,这个器件就是指令译码器,也叫控制器。
常见的控制器有两种:⽤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结构和⽤存储器实现控制信号的微程序结构。
前者将在《在系统编程技术及应⽤》课程中学习。
这⾥学习后者。
②微指令:把⼀个操作的控制总线编码放在⼀个存储单元中,同时给出调⽤这个单元的⽅法(例如:这个单元的地址),则对使⽤者⽽⾔,这个调⽤⽅法等价于控制总线编码本⾝,⼆者都称为微指令(不同场合具体指向不同或没有区别)。
对于操作:“ACH送⼊寄存器A”有ki编码:1111 11110,假定将其存⼊⼀个地址为F3H的随意选取的存储器单元中,且可以⽤“读F3”的⽅式取出这个内容并送上控制总线,则“读F3”和1111 11110是这个操作的微指令,这两个表达形式等价。
③操作序列的形式化表述:同理:把操作“BDH送⼊寄存器W”的ki编码1111 11101存⼊随意选取的FDH地址单元;操作“A-W”的ki编码1111 00111存⼊随意选取的B2H地址单元;操作“直通门D的内容送OUT寄存器”的编码0100 111111存⼊DCH地址单元。
④实验箱的微指令系统:制造⼚的⼯程师根据这个实验箱的功能、部件数量、必须的基本操作等要求,给它安排了24条控制线——控制总线宽度为24。
相应地,每条微指令有24位、微程序存储器的每个地址也必须是24位的存储单元。
于是⼚家把3⽚8位存储器的对应地址并接在⼀起,构成⼀个24位的存储器。
具体连接见下图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三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三姓名:学号:教师:时间:机位:报告成绩:实验名称:微指令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 读出系统已有的微指令,并理解其含义。
2. 设计并实现微指令系统。
二、实验原理:系统用了8条地址线,故最多可以放256条微指令。
这个计算机实际上只有36条微指令。
3个6116的“写使能”端由两种控制方式,在手动方式下,它们都接Vcc,所以不能写入,这意味着不能在手动方式下编写微指令;在程序(自动)方式下,由程序控制,可以写入数据——编制微指令。
三、实验内容:1. 观察微指令寄存器地址为11H单元的内容;分析其控制功能;验证该功能是否实现。
2. 编制一条微指令实现“A非”运算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把这条微指令放入微程序寄存器的12H单元;验证它的功能是否实现。
(假设A=11H,W=22H)四、实验步骤:1. 观察微指令寄存器地址为11H单元的内容;分析其控制功能;验证该功能是否实现。
①初始化系统(Reset),进入微程序存储器模式(μEM状态),用NX键观察10H和11H地址中原有的微指令。
②因为这条指令要放入11单元,为避免10地址中的指令影响验证11中的指令,把这三个地址都送入FF FF FF指令。
用LS键返回10H地址。
给10H地址打入FF FF FFH。
③按NX进入11H,上面显示FF FE 90,表示A+W直通在输入到A。
④在μpc模式下验证功能,赋初值:μpc (11) pc(00) A(11) W(22) 。
按STEP观察微指令执行的过程。
2. 编制一条微指令实现“A非”运算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把这条微指令放入微程序寄存器的12H单元;验证它的功能是否实现。
①该操作对应的微指令编码:由原理图知:“A非”运算对应的控制总线编码为:c2 c1 c0=110;“右移一位的值送数据总线”对应的控制总线编码为:c7 c6 c5=110;“数据总线值打入送OUT寄存器”对应的控制总线编码为:c13=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3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计算机1102班 姓 名:
机器号: 54
学 号: 20113174 E-mail: 指导教师: 总成绩: 分步成绩: 出勤: 实验表现
实验报告:
实验六 模型机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实验目的
(1) 掌握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组成的模型机的工作原理 (3) 通过运行各种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 2 实验要求
(1) 做好实验预习和准备工作,掌握本次实验所用指令系统功能 (2) 将实验用汇编语言源文件编译成机器语言的目标文件 (3) 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4) 故障分析与排除
(5) 实验结束时完成实验报告,并将报告提交服务器。
二 实验原理
模型机的逻辑框图如图所示。
其指令系统和微指令系统可参看资料。
在本实验中,模型机作为一个整体工作。
所有微程序的控制信号由微程序存储器uM 输出。
而各寄存器,运算器的控制端口与uM 联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
机
A W T D L R
ST R3R2R1
R0
MAR keyin portout
PC mem_a mem_d
IR Control 24
ALU DBUS
ABUS
IA
IBUS INT_CODE Display Input SRAM。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3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三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得与要求:实验目得:1.理解时序产生器得原理,了解时钟与时序信号得波形;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得功能,组成知识;3.掌握微指令格式与各字段功能;4.掌握微程序得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得运行,学习基本指令得执行流程.实验要求:1.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并复习已经学过得控制信号得作用;2.按练习一要求完成测量波形得操作,画出TS1,TS2,TS3,TS4得波形,并测出所用得脉冲Ф周期。
按练习二得要求输入微指令得二进制代码表,并单步运行五条机器指令. 二.实验方案:按实验图在实验仪上接好线后,仔细检查无误后可接通电源.1.练习一:用联机软件得逻辑示波器观测时序信号,测量Ф,TS1,TS2,TS3,TS4信号得方法如下:(1)TATEUNIT 中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向上拨),STEP开关置为“EX EC”状态(向上拨)。
(2) 将SWITCH UNIT中右下角CLR开关置为“1”(向上拨)。
(3)按动“START"按钮,即可产生连续脉冲。
(4)调试"菜单下得“显示逻辑示波器窗口,即可出现测量波形得画面。
(5)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得CH1,另一端接STATE UNIT中得Ф插座,即可测出时钟Ф得波形。
(6)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得CH2,另一端接STATE UNIT中得TS1插座,即可测出TS1得波形;(7)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得CH1,另一端接STA TE UNIT中得TS2插座,即可测出TS2得波形.(8)将红色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得CH1,另一端接STATE UNIT中得TS3插座,即可测出TS3得波形。
(9)将红色探头一端接实验仪左上角得CH1,另一端接STATE UNIT中得TS4插座,即可测出TS4得波形。
2.观察微程序控制器得工作原理:①关掉实验仪电源,拔掉前面测时序信号得接线;②编程写入E2PROM 2816A.将编程开关(MJ20)置为PROM(编程)状态;B.将实验板上STA TE UNIT 中得STEP置为STEP状态,STOP置为RUN状态,SWITCHUNIT中CLR开关置为1状态;C.在右上角得SWITCHUNIT中UA5—UA0开关上置表3、2中某个要写得微地址;D.在MK24-MK1开关上置表3、2中要写得微地址后面得24位微代码,24位开关对应24位显示灯,开关置为1时灯亮,为0时灯灭;E.启动时序电路,即将微代码写入到E2PROM 2816得相应地址对应得单元中;F.重复C—E步骤,将表3、2得每一行写入E2PROM 28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计算机1102班 姓 名:
机器号: 54
学 号: 20113174 E-mail: 指导教师: 总成绩: 分步成绩: 出勤: 实验表现
实验报告:
实验六 模型机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实验目的
(1) 掌握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组成的模型机的工作原理 (3) 通过运行各种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 2 实验要求
(1) 做好实验预习和准备工作,掌握本次实验所用指令系统功能 (2) 将实验用汇编语言源文件编译成机器语言的目标文件 (3) 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4) 故障分析与排除
(5) 实验结束时完成实验报告,并将报告提交服务器。
二 实验原理
模型机的逻辑框图如图所示。
其指令系统和微指令系统可参看资料。
在本实验中,模型机作为一个整体工作。
所有微程序的控制信号由微程序存储器uM 输出。
而各寄存器,运算器的控制端口与uM 联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
机
A W T D L R
ST R3R2R1
R0
MAR keyin portout
PC mem_a mem_d
IR Control 24
ALU DBUS
ABUS
IA
IBUS INT_CODE Display Input S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