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

大关县人民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一. 加强管理,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良1.履行对住院患者的根底护理职责(1)、医院要负责住院患者的根底护理效劳。

要为护士提供根底护理效劳创造工作条件,包括人力设备等。

医院要向社会和患者公开根底护理效劳工程、工作内容和收费标准。

要标准效劳语言和效劳礼仪。

(2)、履行护士义务和护理职责。

护士要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效劳,确保根底护理落到实处。

优先保障对危重患者、大手术后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顾。

(3)、医院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当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2.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积极探究护理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1)、扁平化护理管理机制。

护士长协同护理部工作,落实行政查房制度,缩短管理半径,进步工作效率。

(2)、优先临床的鼓励机制。

根据科室护理岗位的专业工作内涵、技术含金量、风险程度和工作量,以及责权利统一的原那么,科室合理制定划分全院护理工作的专业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确保高技术含金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岗位获得相对高的报酬,稳定科室护士队伍,促进护士合理流动。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效劳理念,完善临床支持中心建立科室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根据病人需求及优质护理效劳需求,适时购置添置新型的护理用具和设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进步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

4.充实临床护士队伍,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形式(1)、科室要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护士装备到达“优质护理效劳示范工程检查标准〞的要求,满足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2)、护士队伍的数量和构造合理,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安排护士,控制辅助科室护士数量,最大限度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置。

(3)、护士人数配置与科室病床使用率、病人周转率相符,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可以保证患者晨晚间护理及其他生活照顾、病情观察/巡视、治疗护理和安康教育的需要。

(4)、护士排班形式以连续、平衡、层级、责任为原那么。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二)、质控的方式
1、主要是检查科室的工作质量 2、质控流于形式,浮在面上 3、体现不了护理专业和专科质量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三)、从护理记录、护理查房看护理质量存在的问 题
把护理常规当护理记录:如
1、鼓励患者表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告知患者及家属起床时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避免体 位性低血压
注病人结局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六)、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根本原因分析 2、缺乏应用科学方法(PDCA、FMEA、RCA) 3、缺乏循证依据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一)、护理的定义
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高级护理实践
是基于证据的和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实践活动。关注 和改善影响患者临床成效(全部症状/体征/指标)和 健康结局,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 医疗护理服务。
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 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 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 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前区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产前区收治的175例患者为观察组,均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并选择前一年度收治的175例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跌倒、药品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运送至产房时机不当以及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前区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可积极避免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产前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49-02产前区是医院妇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所面对患者人数众多,并且急诊病例数量较大,使得其医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产前区意外事件及医疗纠纷等发生率相对较高[2]。

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产前区采用了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前区接收前瞻性护理管理的175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前一年度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175例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20~38岁,平均(27.6±2.8)岁,孕周34~41周,平均(36.4±1.5)周;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27.9±2.5)岁,孕周33~41周,平均(36.7±1.3)。

两组孕妇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产前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均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方案,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配置情况相同,观察组患者的管理实施方法如下。

①建立双线分层管理模式:首先根据岗位配备情况将12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3层,均包括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与责任护士各1名。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我们将介绍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并对其与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析。

我们将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以及在急诊科中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调查和研究结果,我们将支持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我们将讨论该模式实施和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概述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护理质量的预测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质量。

该模式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护理管理理念,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其次,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和分析护理数据,从而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改进措施。

此外,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与急诊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急诊患者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救治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通过120急救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加强急诊救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优化使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因此,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一)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急诊科护理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急诊科病患情况复杂多样,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对护理水平要求较高。

《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

《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
9.4指导责任护士做好高危评估,及时米取前瞻性的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
发生,并将患者的意外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高危、高风险因素制定清晰 的护理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9.5运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监控临床护理质量。
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
项目
评价标准
衡量要素
结果
改进措施
追溯效果
{续L二、改善评价体系,调整护理质量管理 模式
9.2正确认识质控的概念、内涵和方法。规范并控制护理行为遵循医嘱、诊疗护 理常规和技术规范;控制高危因素;控制临床治疗护理成效和患者结局,增进 良好结局,减少不良结局;慎独,确保护士自身护理行为的准确、安全、及时、 有效。
9.3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种护理工作标准操作规程(SOP)。有覆盖临床医疗护理
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有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质量管 理标准。有专科专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诊疗护理指南等。对 制度、常规、规范的管理规范,有制定、审核、批准、发布、修订、作废等有 统一流程。
8.4改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①以医院及护理目标战略,建立并动态调整护
理工作/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②选择有护理敏感度的成效指标,建立临床护
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③以患者结局为导向,追踪患者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质量;
④建立护理服务效率和效益指标评价护理质量。
8.5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护理方向设置各类护理质量指标的权重。
12.改革临床护士 工作模式
12.1落实管床责任制。原则上每个护士分管患者(床)数不超过8人。
丿东 省医 院临 床护 理服 务评 价指 南项目
评价标准
衡量要素
结果
改进措施
追溯效果
一、强化医院责任,完善保障措施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目的:研究和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50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B组(50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

结果: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标签: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效果护理质量管理是以事后控制、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寻求满足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专家、护理学界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

本研究讨论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组两组,A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2±4.3岁,体重50~62kg,平均体重52.4±3.6kg;B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4±4.1岁,体重51~63kg,平均体重53.7±3.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B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接诊后,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的准备[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11-30T00:50:38.51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1期作者:陈丹[导读] 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陈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内科上海 202150【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要十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针对急诊内科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使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引言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诊内科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护理工作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或者安全隐患等等,急诊内科本身也是护理任务比较重的科室,涉及多种类型的疾病种类和抢救患者,因此要高度重视护理质量护理有效性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其抢救成功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到前瞻性护理管理,进一步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心得,着重工作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管理,切实解决各类风险因素或者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而充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为患者疾病进程的有效加快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所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模式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现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涉及9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急诊内科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41例,女性49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4.35±1.38)岁,其中38例为中风,22例为心梗,20例为急腹症,有10例其他疾病患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护理质量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疗机构的需求。

因此,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1. 转变管理理念的必要性1.1 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吸引患者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医疗机构的需求,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迫在眉睫。

1.2 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现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服务。

他们希望得到更加人性化、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 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1 提高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注重预防,通过对护理过程的全面评估和规范化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标准,可以减少医疗差错和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2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命令与执行的管理方式,强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信息共享。

通过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2.3 增加持续改进的机会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通过对护理流程的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可以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需求。

3. 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策略3.1 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标准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护理流程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和病情特点进行定制,确保护理程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5例各类急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55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两组各自的抢救成功率与分诊准确度。

结果:经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护理抢救成功率与分诊准确度数据发现,研究组护理抢救成功率与分诊准确度均较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研究发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93-01急诊科大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复杂、疾病分类众多、抢救时间短等患者,因此为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临床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指一种新的护理工作模式,能够优化护理工作与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

前瞻性护理主要运用科学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在后果没有发生之前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为了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我院2018年2月~2018年7月进行治疗的55例各类急诊患者进行研究,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5例各类急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55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8例)。

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99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70.49±5.88)岁;其中,5例心力衰竭患者,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例呼吸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休克患者,3例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例急性腹痛患者。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戴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戴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戴茜发布时间:2023-07-05T04:40:17.35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戴茜[导读]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

方法:以急诊患者为样本,样本量为108例,参与调查的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各样本通过数表法完成组别划分,即前瞻组、基础组,均有54例样本,前者方案是前瞻性护理质量模式,后者方案是基础护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统计安全事件。

结果:经各方面完成急诊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有差异,前瞻组均高于基础组,(P<0.05)。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21000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

方法:以急诊患者为样本,样本量为108例,参与调查的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各样本通过数表法完成组别划分,即前瞻组、基础组,均有54例样本,前者方案是前瞻性护理质量模式,后者方案是基础护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统计安全事件。

结果:经各方面完成急诊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有差异,前瞻组均高于基础组,(P<0.05)。

安全事件统计后结果有差异,前瞻组低于基础组,数值为3.70%、18.52%,(P<0.05)。

急救时间统计后有差异,前瞻组短于基础组,(P<0.05)。

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落实后可规避安全事件,保证急诊护理安全性,且能提高急诊效率,改善急诊科患者预后,建议急诊科使用该方案。

关键词:急诊科;反应时间;安全事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急诊科承担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此类工作专业性强,各危急重症患者在体征稳定后仍有较多并发症,部分并发症有可预防的特点,这就对急诊护理提出较高要求[1]。

基础护理主导角色为护士,各护理内容落实后由护士自主完成检查,有事后护理的特点,无法预防各并发症,仍使急诊科患者面临较大风险[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则属于事前护理内容,此方案以急诊科护理为聚焦点,能优化护理流程,保证急诊科患者得到安全护理,可规避安全事件,保证急诊科患者就诊安全性[3]。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各科室抽取160例于2018年~2019年时间段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纳入80例护士。

对照组护士沿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则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

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等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能够使护理管理质量的得到提升,从而改善护理质量水平,实践意义较大。

目前绝大多数的医院所沿用的护理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即由护理管理者主导,在护士临床护理工作结束后,对其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护理问题后进行纠正与指导,属于一种事后管理模式[1]。

该护理管理模式虽然在改善护理质量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控制护理问题发生率中的作用微乎其微[2]。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积极地探寻一种事前护理管理模式,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3]。

本文以下就主要对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各科室抽取160例于2018年~2019年时间段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纳入80例护士。

通过对两个研究组对象的各项基础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下:观察组80例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为(34.7±2.6)岁;包括主管护师6名、护师26名、护士48名;包括本科学历35名、大专学历45名。

对照组80例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2~47岁,平均年龄为(35.8±2.5)岁;包括主管护师7名、护师29名、护士44名;包括本科学历32名、大专学历48名。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鼓励护理、医疗、管理等多部门共同 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意见, 将其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的考虑范畴。
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训措施,提高护理 人员的参与意愿和能力。
持续改进
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反馈和调整,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
护理人员短缺
全球范围内,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在保证日常护理工 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开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采取的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前瞻性思维能力,使 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统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 方法,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明 确的指导和依据。
实施并持续改进优化方案
将优化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持续跟进实施效 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确保优化措 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患者参与度和满意度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健康指导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参与度和满 意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机制
促进医院发展
适应医疗改革需求
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医院建立良 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患者信任度,进而促 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护理质量的要 求越来越高,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帮 助医院适应改革需求,提升竞争力。
0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原 则
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注重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 信息、护理过程和结果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不良事 件的发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17)
等安全管理类;发药时间种类错误、无菌物品污染、 检查延误、标本采集延误等规章落实类以及丢失文 件、患者财务、环境卫生不合格等其他类不良事件的 监督和记录,总结并分析原因,改善以减少类似事件 发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应急反应时间。 指患者进 入急诊科到得到完善相关检查,完成分诊,转入专业 科室进行专业救治的时间。 (2)护理不良事件[4]发生 率。 包括患者跌倒、扭伤、烫伤、误吸等安全管理类; 发药时间种类错误、无菌物品污染、检查延误、标本 采集延误等规章落实类以及丢失文件、患者财务、环 境卫生不合格等其他类。 (3)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 前,采取问卷的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满 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 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 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行 t 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行 χ2 检验,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应 急 反 应 时 间 比 较 观 察 组 应 急 反 应时间小于 30min 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长于 60min 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患者 应 急 反 应 时 间 明 显 高 于观察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年 1 月~2018 年1 月于我院急诊科抢救的 100 例患者为 研 究 对 象 ,其中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患者设
为常规组,2017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前瞻性护理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其基本思路是前瞻为本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一、概念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从系统上、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上建立一个不容易出错的系统。

前瞻性是基础,前瞻性质量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制度、思维、操作层面建立和创造条件及环境,使管理者终末式的监控行为转变为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及为临床护士提供指导、指引、培训的服务行为;同时,通过对医疗护理风险和高危因素的正确评估、预测和前瞻性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理论基础1、前瞻就是提前看到、想到、预知预测到,就是在工作、行动开始前周密安排或计划工作、行动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提前思考可能会存在什么风险,有什么人会支持或反对,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来自人为的、外部的阻力和客观的困难等。

2、凡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去争取各方面的资源,达成工作目标。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是PDCA的开始,就是计划,就是预知、预测。

有预,才有策划和策略。

因此前瞻性管理的整体思路就是通过分析人力、环境、条件和形势,把工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减低到最低程度的科学决策过程,是保证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开创性、创新性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4、前瞻性质量管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

其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加,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是质控员;全过程质量管理;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强调和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5、前瞻性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文化是避免和预防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受到任何意外伤害。

影响患者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领导重视患者安全,采取积极的行动;(2)建立非处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信息交流;(4)重视护士的教育训练。

三、理念和文化前瞻性护理管理的理念和文化基础是预防为主,防范在先,为护士创造不容易出错的、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并确保严格执行等。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3T06:07:08.21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6期作者:尤彩霞[导读] 分析评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尤彩霞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300【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篇文章研究对象选取我医院急诊科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0例,将纳入的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进行护理治疗研究,组别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分别有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急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开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将两种不同管理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管理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经对比显示,观察组急诊急救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以及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升,患者急诊等待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护理管理期间不良事件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开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急诊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价值分析急诊科是各大医院接收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所接受的患者具有疾病类型复杂、病情危急、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等特征,所以需要急诊医护人员的全程良好配合,通过全程紧密配合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及安全性,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2]。

为此,本篇文章中将我院急诊科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0例患者开展了分组护理研究,将常规急诊护理管理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做了详细对比分析,具体分析详情见下文叙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来我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9例、女性6例,入选患者年龄为20岁~8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0.00±2.2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8例、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9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0±2.30)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挑选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68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将68例急诊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一组患者在就诊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接受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护理,称为研究组,记录研究组患者及常规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死亡率,并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短,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对急诊内科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护理管理;急救反应时间;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181-02急诊内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疾病种类多、抢救及管理任务较重的科室[1]。

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一般较危及,要想挽救患者的生命,急诊的工作人员需要有很强的反应能力及很高的工作效率,所以护理管理极为重要。

前瞻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及心得,对疾病的护理进行预见性的管理[2]。

笔者就对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挑选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68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2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将68例急诊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一组患者在就诊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接受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护理,称为研究组。

常规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1:13,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4.35±1.38)岁,其中18例为中风,8例为心梗,8例为急腹症;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14,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4.67±1.12)岁,其中19例中风,9例心梗,6例急腹症。

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

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

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是指将护理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质量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和终末质量管理。

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前期质量管理
1. 制定质量标准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护理服务的各个质量环节,确定质量标准,并将其规范化。

这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参与,共同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质量标准。

2. 培训和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质量标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3. 风险评估:对可能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评估,包括人员、设备、环境、技术、服务流程等,提前预防和规避风险。

二、过程质量管理
1. 监控和反馈: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持续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将质量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促进其改进。

2. 质量控制小组: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和评估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实施。

3. 患者反馈:重视患者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服务。

三、终末质量管理
1. 质量检查:在服务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护理服务达到预期质量标准。

2. 总结和改进: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总之,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不断优化质量标准、加强培训和教育、完善监控和反馈机制、重视患者反馈等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 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一)、质控文化
1、把质量管理简单理解成质控
2、质控人员的眼睛看着护理部的检查标准,而不是病人
3、标准里更多的是护士的工作,缺乏对病人结局的关注
4、重视护理操作技术,注重操作的考核,忽略护理效果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3、质量持续改进:
循证护理:如泌尿道感染的预防 有效的方法:
除非有强烈的指征,否则应尽量避免插导尿管 如果必须插导尿管,应尽量减少插管时间 保持引流系统处于密闭状态 蓄尿袋2/3满时转运前及时倾倒尿液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尽可能避免留置导尿管, 可以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 。。。。。。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3、质量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 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改进活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开展项目管理 开展QC小组活动 质量专案改善活动 成组计划 6S管理 。。。。。。
持续改进项目来源于质量指标分析结果,来源于管理需求,来源 于临床需要,来源于病人需要 改变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素质/能力建设
素质和能力是质量建设的基本保证 培养护士把规范变成习惯,把“指引”“常规”“职责”转化为对每一 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训练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思考、反思、自学 建立以岗位晋级相适宜的护士培训系统(分层培训) 要坚持以满足病人需要为核心(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技术用到 病人身上的实际效果) 培训讲求科学合理的方法(护理查房、医护一体化查房是提高护 士能力的有效方法)
2、JCIA认为:医疗护理质量是增加良好结局的可行性及降 低不良结局的可行性
3、改善患者生命指标(指标/体征/症状)的可测量和或衡量 性(用数据提供改善的证据)
患者满意度调查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概念
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 者安全的文化;通过管理者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 前瞻性干预临床护士的服务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 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模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 2、质量检查/评价 3、质量持续改进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三、护理的作用:
南丁格尔战场救护
1、死亡率44% →2 % -- 安全
2、残疾率95%
3、伤员亲吻身影
→15%
--
--
疗效
感受
---《唤醒护理》作者张中南---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四)、所谓“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包含三层意思:
1、临床护理的方向是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三步曲的第二步 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PDCA、RCA 质量评价是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 有标准才有质量评价 评价标准: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完善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2、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内容):
结构质量评价 过程质量评价 结果质量评价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资源和环境建设
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立正能量的工作环境 用“6S”管理环境 各种标识清晰规范 药品/物品/设备/用物的供应和质量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2、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定位):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国家制定的护理敏感指标(13项)
结构指标:床护比、护患比、住院患者24H平均护理 时数、不同级别护士配比、护士的离职率、护士执业 环境(6) 过程指标: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结果指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 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ICU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ICU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感染发生率(6)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二)、质控的方式
1、主要是检查科室的工作质量 2、质控流于形式,浮在面上 3、体现不了护理专业和专科质量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三)、从护理记录、护理查房看护理质量存在的问 题 把护理常规当护理记录:如
1、鼓励患者表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告知患者及家属起床时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避免体 位性低血压 3、予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骨突处受压 4、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输液速度
① 取消职能小组,用项目管理小组替代 ② 职能小组的工作分流:日常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根据医院工作需求 成项目管理小组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3、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部根据医院存在的质量问题成立项目管理 小组,自上而下 科室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开展QC活动或质量专 案改善,自下而上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四)、标准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1、工作标准和专业标准建设欠缺
2、通常用检查标准或质控标准替代工作标准或专业标准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五)、质量评价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科学和基于数据的质量评价 2、检查护理工作标准,不能体现临床护理质量,缺乏关 注病人结局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结束语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 2、护理质量是护士做出来的 3、没有“有质量的护士”就没有“护理工作的质量” 4、护士要对质量负责,对护理行为负责 5、护士是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 6、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要从质控护士到持续性教育护士/帮 助护士/指导护士 7、护理质量管理根据PDCA开展工作 8、开展项目管理/QC活动/质量专案改善等活动持续改进质量
投诉纠纷/事故处理制度/压疮跌倒坠床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等)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意外事件(烫伤/走失、擅离院/自杀)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操作程序(SOP)
定义:SOP即标准操作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 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 规范日常的工作。 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 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 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 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2、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内容):结果质量
评价(终末质量评价) --是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
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 (安全、疗效、感受)
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 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改善 患者满意度 再入院率 平均住院天数 医院感染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2、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内容):结构质量
备充足资源,以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照顾
评价--是对构成服务结构质量的基本内容的评价,评价组织是否具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临床科室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施/设备/环境 人力配备 政策/方针/程序/工作模式 标准的建立 技术规范/流程/指引/制度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的区别,十 大安全目标) 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前瞻性,质控前移,强调责任护士一级质控 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体 报告/分享文化 信任与被信任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制度建设
核心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建立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工作指引/应急预案 患者管理制度(入院/出院、探视/陪伴、随访/膳食、临终) 临床科室风险管理制度(安全转运/药品/安全用药/手术安全核查/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2、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是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 执行诊疗常规/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技术常规/规范/指引的执行 管理制度/流程的执行 用药/处置的适当性 医疗护理记录及管理 健康教育/出院追踪 无菌技术/医院感染控制 执行的同质性
(六)、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根本原因分析 2、缺乏应用科学方法(PDCA、FMEA、RCA) 3、缺乏循证依据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一)、护理的定义
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高级护理实践
是基于证据的和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实践活动。关注 和改善影响患者临床成效(全部症状/体征/指标)和 健康结局,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 医疗护理服务。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组织建设
护理部-科护长-病区护长三级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顶层设计、前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