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一、前言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初步掌握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总学时理论60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认识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关系,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问题和年龄特征的划分与研究。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学者、流派及其思想,了解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基本途径。
4.了解当前最新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方法和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研究理论的进展。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各种心理发展观点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其缘由。
教学内容: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内化学说。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儿童心理学的依据
智力发展:儿童的思维发展有何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1-3岁):幼儿借助动作所 进行的思维。孩子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和自 己的动作,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 外思考。 案例:“抓桌布”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儿童心理学的依据
启示: 1.婴幼儿时期的动作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智 力发展:运动有助于体内多巴胺、正肾上 腺素等的分泌。 2.儿童用嘴吮吸、爬行、玩耍、游戏对其大 脑发育、智力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
实验背景
实验介绍 实验应用Fra bibliotek实验背景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遗传与环境问题上,存在两种对立的 观点,一种是遗传决定论,另一种是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 儿童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决定了,心理发 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仅起 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 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霍尔——复演说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个体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 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 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 形态等。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个体认知发展的特点 1.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个体间的认知发展又表现出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儿童心理学的依据
教育学意义: 婴幼儿适合以游戏、动手操作的形式组织 学习活动。 儿童的“玩”就是“学习” ------你在干嘛啊? ------我在玩。
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儿童心理学的依据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包括智力、记忆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老 年人的认知特点。
老年期的社会发展
老年期是社会角色和关系的重塑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可能会面临退休、家庭变化、社交关系调整等 社会方面的挑战。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个人情感、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等方面。了解心理发 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 的发展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章将探讨老年期的各个方面,从生理、认 知、社会到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定义和划分
老年期是指人们逐渐步入晚年的阶段,并面临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变化。 本节将介绍老年期的描述和划分方式。
老年期正常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例如身体机能下降、视觉和听力衰退等。这些变化 是老年期的正常现象。
老年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
在老年期,人们常常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本节将探讨老年期家庭关系的变化, 以及如何维持和改善这些关系。
老年期的婚姻关系
老年期的婚姻关系是人们一生中最长久的关系之一。了解老年期婚姻关系的 特点和挑战,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
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2.停滞感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及晚期的发展new
智力结构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 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 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 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 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识别图形关系等。
发展特点
卡特尔与霍恩(Horn)一起收集了大量数 据来揭示这两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 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 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 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图10-3就是 该模式的具体图示。
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
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重现青春期的 “骚动感”。
心理危机的调适:及早发现出现危机 的征兆;亲友理解并帮助其调整心态。
“奋斗更年期”(职业衰竭)
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 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
常有疲乏感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或淡漠 力不从心 易激怒 抑郁
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
⒊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 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认知加工速度的老化 过程可以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而非速度认知能力的老化过程除了通过速度减 慢的中介作用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外, 还直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 为了延缓和改善认知老化过程,应该积极地倡 导和实施老年教育及认知训练。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历史因素 职业 身体健康水平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 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 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中年期的自我 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 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 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 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 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 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 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 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 朝向内部。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二、成熟及其作用三、环境及其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八章个别差异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四、超常儿童的诊断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一、什么是智力落后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三、智力落后的成因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第九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过程的模型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二、智慧技能的学习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元认知三、学习策略的分类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一、什么是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特征三、动作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二、品德的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二、品德不良的转化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二、学习动机的变化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二、育人的角色三、管理的角色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教育机智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学业成绩测量与评价的概述一、测量、测验与评价二、学习测量与评价三、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学习测验的类型一、教师自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测验的质量分析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二、测验整体的质量分析第四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学习评价二、形成性学习评价三、终结性学习评价四、三类学习评价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儿童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 三大方面。
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包括对男女不同行为、外貌、能力和职业等方面的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限制儿童的发展潜力,导致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促进儿童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应树立性别平等观念,避免传递性 别刻板印象。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应营造性别平等的氛围,消除性别 歧视和偏见。
学校教育的作用
04
忽视型亲子关系
父母对子女缺乏关注和照顾, 较少给予关爱和支持。这种关 系下,儿童可能表现出孤独、 自卑、攻击性行为和学业困难
。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励)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社会态
度和行为,而消极的家庭氛围(如冲突、冷漠、忽视)可能导致儿童出
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1 2
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
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
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过程
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和社会互动等方式逐渐形成 性别角色认同。
3
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阶段
包括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等阶段 。
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与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的定义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固定看法和预期。
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 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和自我中心 倾向;忽视型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孤独感和行为问题。
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1、人际交往: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2、人际交往的条件: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信息的转换有两个基本操作:编码和译码。
5、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者。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分为: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根据对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含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根据人们交往的相互关系,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根据人际关系的维系程度,人际反应方式分为:稳固型、松散型、偶发型。
6、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意义?答: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是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
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中等层次(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际关系)。
7、人际交往的意义: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8、论述人际认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认识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有人际交往,也不能建立人际关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求:第十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领会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便是拭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
3、从激活与提到来看,前者速度慢,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速度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比较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分类,可以看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吻合的。
因而是一个狭义的知识概念。
而与知识相对应的“技能”概念,则是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的。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技能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一种类型,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是广义的,不仅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还从他会做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
可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国流行的知识观已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智慧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
2、领会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广义知识分类1、言语信息1、陈述性知识2、智慧技能2、程序性知识(能相对自动化)3、认知策略3、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综合应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知识学习(程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经过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变化
记忆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 能力逐渐衰退,尤其是短期记忆
的衰退更为明显。
记忆策略
老年人可以通过使用记忆策略来弥 补记忆能力的衰退,例如使用组织、 分类、联想等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训练
通过特定的记忆训练,如记忆游戏、 背诵练习等,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 记忆能力,延缓记忆衰退。
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庭关系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发生变 化,如与子女、孙辈的关系,可
能更加亲近或疏远。
朋友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朋友圈 可能发生变化,一些老朋友可能 离世或疏远,新朋友可能加入。
社会关系
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 与社会的联系逐渐减少,可能导
致孤独感增加。
角色与地位的变化
职业角色
思维方式
思维创新
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更加注重经验和直觉,而相对较 少地依赖逻辑和理性思考。
虽然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可能较为传统 和保守,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能够保持 较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思维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思维速度 可能会减慢,这可能与神经传导速度 的下降有关。
03
老年期的社会心理发展
坚持适度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 健康,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 和抑郁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
老年人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兴 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 等,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 质量。
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
如有需要,老年人可以寻求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治 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解决
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应用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2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者。
1.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伦理考虑。
1.4 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介绍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咨询和临床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认知发展2.1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介绍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2.3 认知发展的测量:介绍认知发展的测量方法和评估工具。
2.4 认知发展的干预策略:介绍促进认知发展的干预策略和教育活动。
第三章:情绪和社会发展3.1 情绪发展的理论:介绍情绪发展的理论模型和情绪识别与表达的发展过程。
3.2 社会发展的理论:介绍社会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理论。
3.3 情绪和社会发展的测量:介绍情绪和社会发展的测量方法和评估工具。
3.4 情绪和社会发展的干预策略:介绍促进情绪和社会发展的干预策略和教育活动。
第四章:人格发展4.1 心理动力学理论:介绍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4.2 认知行为理论:介绍认知行为理论在人格发展中的应用。
4.3 人格测量的方法:介绍人格测量的问卷法和实验法。
4.4 人格发展的干预策略:介绍促进人格发展的心理治疗和自我提升策略。
第五章:青春期发展5.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发展,包括性成熟和身体变化。
5.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介绍青春期认知、情绪和自我认同的发展。
5.3 家庭和朋友关系的发展:介绍青春期家庭和朋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
5.4 青春期问题的干预:介绍应对青春期问题的心理治疗和教育策略。
第六章:成年早期发展6.1 教育与职业发展:探讨成年早期个体在教育和职业领域的选择与发展。
6.2 情感关系的发展:分析成年早期个体在情感关系中的发展,包括恋爱、婚姻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自发性的笑
哭
(一)
2. 诱发性的笑
(二)
笑
恐惧
(三)
1. 本能的恐惧
(四)
愤怒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二、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 成分不断增加 2.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 性动因不断增加 3. 表情的社会化
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 手段
(一) (三)
(二) 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四)
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 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四、 有关情绪发生的理论
1. 怕 2. 怒 3. 爱
1.泛化阶段( 0~1岁) 2. 分化阶段( 1~5岁) 3. 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 丰富化 2. 深刻化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思考练习题
1.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 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儿童有什么作用? 3.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实践练习题
1. 选择某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在活动中情绪的表现及教师的引导情况。 2. 选择某一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理智感的发展情况。 3. 设计一个促进学前儿童情绪调控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定义
(一)主 观体验
(二)生 理唤醒
(三)外 部行为
10心理学 第十章 社会性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一、概述1、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概念(1)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的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1)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
(2)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3、研究社会性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二、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1)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①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的阶段。
在此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
②3~ 6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
这时期婴儿对母亲和他门门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即”认生”的出现。
③0.5~ 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婴儿从六七个月开始,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2)依恋的类型:回避性;安全型;反抗型(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①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②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4)良好依恋的形成①注意“母性敏感期”的母子接触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儿童的长期分离③父母对儿童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反应,并与儿童之间要保持身体接触(5)亲子关系的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6)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①家庭结构②父母的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和自身素质③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7)亲子交往的引导:①家长必须了解亲子交往的重要性。
②父母应该了解亲子交往的技巧。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理学(期末复习)发展与教育⼼理学第⼀章发展理论1.发展:发展贯穿⼈的终⾝,指的是⼈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脑⽪层最⼤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乐等认知加⼯,还具备分析、应⽤、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5.⼼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然因素预先决定的,⼼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的或⽅向⽽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理发展的⽔平与形式。
(华⽣:给我⼀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个婴⼉,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种专家:医⽣、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亚杰认为个体⼼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理结构,从⽽产⽣⼼理的量变和质变⽽实现的。
(⼼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的过程中的⼀种建构过程。
)社会⽂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符号⽽进⾏⼈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致使其⼼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级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对自己肢体活动及自身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外部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小马过河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 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该不该过河去?小松 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 “河水很浅,水面才到我的膝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 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的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 笑了。它勇敢的过了河。 讨论: (1) 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 小马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3)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 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 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 特质表现为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 情感方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结构
•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能突出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灵活性
注意易转移,情绪多变化、思维灵活、 言语动作敏捷、坚持性差
不灵活性 与上述灵活型的表现相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平衡型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第一节 老年期的身体与认知发展
一、老年期的身体变化
(一)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 (二)老年人的感觉能力 (三)老年人的性
二、衰老的原因
(一)遗传预设理论 (二)可变速率理论
三、寿命及其相关因素
(一)中国老年人口状况 (二)寿命的相关因素
四、老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智力
智力在老年期会下降吗?这要看谈的是 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估。某些能 力,比如心理过程及抽象思维的速度,在老 年期可能会下降,但是,其他的能力在成人 期的大多数时候通常都会有提高。
3.老年期智力和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4.智慧的表现是什么?它由哪些因素决定? 5.老年期要解决“完善对失望”的冲突体现
在哪些方面?
复习思考题
6.面对年老化的过程,怎样才能有良好的适 应?
7.退休过程是怎样的?影响退休满意度的因 素有哪些?
8.人们对配偶去世的适应会经历怎样的过程? 9.友谊对老年人而言有何意义?
五、老年人的记忆
(一)短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
六、老年人与智慧
(一)智慧的特征 (二)智慧的形成
第二节 老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一、老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如第二章所述,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 分为八个阶段,老年期处于其中的第八阶段, 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完善对失望”。
二、年老化的过程
(一)成功年老化 (二)脱离理论 (三)活跃理论 (四)连续性理论 (五)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三、退休生活的适应
(一)退休的阶段 (二)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三)退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四、老年期的婚姻与家庭
(一)老年期的婚姻 (二)鳏寡之身 (三)老年人的祖孙关系
第十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认知发展能否加速 学前儿童能否表现出具体运算能力
B A D C
自我中心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 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 他人的立场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 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 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 不相干。
III 具体运算阶段
1、获得了守恒性 2、群集结构的形成
运算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守恒性 可逆性 系统性
1、获得了守恒性
研究轨迹
1920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化工 作,对儿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 程更有兴趣: 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 化。
研究轨迹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 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 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 过实验加以解决。
研究轨迹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 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 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 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二、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
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 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 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保持年轻还是保持成熟B.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C.男性化还是女性化D.与他人保持亲密还是保持距离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莱文森的观点,个体到成年中期的过渡要持续5年的时间(40~45岁),在这期间,成年男性要控制自青少年期以来就存在的四类重要冲突:①保持年轻还是保持成熟;②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③男性化还是女性化;④与他人保持亲密还是保持距离。
A.语义理解B.空间记忆C.推理能力D.知觉速度
【答案】BCD
【解析】中老年在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的流体智力方面的衰退比较明显,而在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影响的晶体智力方面的衰退则并不明显。因此,老年人在空间记忆、推理能力和知觉速度方面的衰退很明显,而在语义理解方面的衰退则不明显。
3.卡特尔认为“晶体能力”是( )。
【答案】C
【解析】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
9.( )属于理解婚姻问题的三个要点。
A.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B.生理、心理与社会C.生物属性、精神属性与社会属性D.个人、集体与社会
5.关于成人智力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流体智力缓慢上升,晶体智力缓慢下降B.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晶体智力继续上升C.流体智力继续上升,晶体智力保持稳定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均缓慢下降
【答案】B
【解析】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的变化。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的经验日益丰富和知识不断提高是晶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6.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是家庭的( )阶段。
A.解体B.空巢C.稳定D.收缩
【答案】A
7.“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勤勤恳恳地生活和工作”的夫妻属于( )的夫妻类型。
A.平等合作与分工型B.建设型C.爱情型D.一体型
【答案】B
8.更年期是指( )。
A.个体在中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B.个体在老年期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C.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D.仅指女性更年期
【答案】AD
5.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
A.内省日趋明显B.性别角色日趋整合C.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D.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答案】ABCD
6.根据哈威格斯特的观点,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有( )。
A.履行公民和社会责任B.帮助下一代发展C.与配偶保持和谐D.建立和维持经济
【答案】ABCD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成人中期的人格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统考2011研]
A.自我发展处于从众水平B.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C.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D.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关注
【答案】A
【解析】成年期自我发展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从众水平,只有少数成年人处于这个水平。公正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极少数人能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一水平。所以成人中期自我发展大部分处于公正和自主水平。
2.在成人中期,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能力是( )。[统考2007研]
A.逻辑推理B.知觉速度C.图形识别D.机械记忆
【答案】A
【解析】众多成人智力发展研究表明,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其中,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逻辑推理是与思维的基本形式紧密相关的智力技能,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组织,在中年期仍保持相对稳定。
A.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B.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教育和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C.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晶体能力的退化D.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
【答案】BD
【解析】A项指的是液体能力;C项,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液体能力的退化。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B.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准C.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D.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准
【答案】A
10.中年人在记忆加工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不重视简单的细节B.重视简单细节C.忽视有关事物本质的信息D.不关注有关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答案】A
【解析】中年人在记忆加工过程中,不重视简单的细节,更关注有关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年人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2010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认知机械成分可看成流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映的是神经生理结构的认知操作水平,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负责基本的信息加工活动以及对知觉信息的比较、分析与归类。该智力成分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状况紧密关联,认知机械成分的毕生发展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字形,成年早期为从升至降的转折点。
认知实用成分可看成晶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映的是文化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为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积累知识、信息或经验。由于受文化知识水平所决定,认知实用成分的毕生发展将随着知识经验的愈益丰智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3.中年人的工作满意度( )。[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达到一生中的最低谷B.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C.和青年期相比没有什么特点D.起伏变化较大
【答案】B
【解析】尽管多数中年人不再有升迁的机会,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却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许多人在中年期获得了职业成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理应感到满意。而对那些相对而言不太“成功”或社会地位不高的人而言,他们到了中年期,也不再抱着年轻时候的幻想,对自己的期望值进行了调整,因而对工作也感到了相当的满意。
4.中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相对稳定,按照荣格的说法,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社会性B.停滞性C.内倾性D.外倾性
【答案】C
【解析】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倾向性。
A.中年人朋友的数量要多于青年期B.中年人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C.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D.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低于青年期
【答案】BC
【解析】由于性格变化和家庭原因,中年人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但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
2.下列选项中,中老年人衰退比较明显的方面有( )。[统考2008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