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双重角色功能的体现与转换
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化和改变一、教师角色的含义比德尔认为,教师角色有三种不同的含义: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本文中的角色含义倾向于第三种解释——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指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双重作用。
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促进作用,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将决策者的意图和编制者的设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二是消极甚至抵制作用,即教师没有或者反对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实践中,从而使整个课程改革的目的难以得到实现。
作为课程改革本身来说,它希望教师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承担起比传递预定课程复杂得多的责任。
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与行为,找准并摆正自己所处的角色与位置。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定位是从师幼关系的角度来讲的,但实际上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与幼儿互动,还与课程专家、其他教师、教育管理者、家长互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讨论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必须把教师放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这个大环境中,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与教室,这样才能对幼儿教师角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情,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成为了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成为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共同的参与者与研究者。
1、教师开始履行课程设计者的职责传统的课程决策是由课程研究者、和行政人员做出的,教师的课程参与仅限于课程实施。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一、引言在高中教育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教师,还是学生的朋友、家长的代表、学校的管理者等等。
不同角色的转换使得班主任在高中教育中承担着更为重要和繁琐的任务,同时也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以及在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
二、班主任的角色及其意义1.教师角色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
他们负责制定学生的教学计划、教授知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等。
作为教师,班主任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辅导员角色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辅导员的作用。
他们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朋友角色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可以超出一般的师生范畴,成为学生的朋友。
作为朋友,班主任应该保持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班主任与学生的友情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更有助于班级的凝聚力和共同进步。
4.家长代表角色班主任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他们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协助家长有效地参与学生的教育。
同时,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要主持会议,与家长沟通并解决问题。
5.管理者角色班主任在班级内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和职责。
他们需要管理班内的纪律和秩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协调班级事务等。
班主任要确保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保持班级的稳定和和谐,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三、角色转换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时间管理班主任的多重角色使得他们面临时间管理的巨大挑战。
在教学中,他们需要准备课程、上课、批改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辅导员角色中,他们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开展班会、参与学生活动等。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双重角色反思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双重角色反思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游戏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幼儿的参与者和伙伴。
这种双重角色的扮演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反思。
第一,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需要反思自己的指导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过分干预幼儿的游戏,而是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和材料,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第二,教师在游戏中的参与者和伙伴的角色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与他们一起玩耍、探索和学习。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不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游戏,而是与他们合作和协商,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和目标。
教师还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和自主性。
最后,教师在游戏中的双重角色需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最新的游戏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教师还应该注重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总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双重角色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
只有通过
反思和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转变教师角色的措施与效果
转变教师角色的措施与效果一、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正面临着转变。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不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应成为学生智慧和品德的引领者。
那么,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内涵,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措施。
三、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结果,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转变角色的关键措施。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与学生建立互信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角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才能得到真正的转变。
七、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教师应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的角色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八、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教育平台、在线教育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高中班主任是学校中一种特殊的角色,他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学生的引领者、家长的交流者、心理辅导员以及组织者。
在这个多重角色的转变中,需要他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有效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接下来,我将浅谈关于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
一、教师角色首先,高中班主任是一名教师,他负责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他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备课、授课并对学生进行考试。
在这个角色中,他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教师角色中,高中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要充当学生的导师。
他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他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学习方法以及解决学习困难的指导。
二、引领者角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的引领者,他要带领学生走向成熟和独立。
他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眼界,培养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
同时,高中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角色中,他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家长交流者角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和联系者。
他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不仅要传递正面的信息,还要耐心倾听并解答家长的疑虑和问题。
他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要与家长建立互信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努力。
四、心理辅导员角色作为心理辅导员,高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他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家庭、友情等方面的压力。
高中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理解和应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情感问题,并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困惑。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发展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与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知识传授,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并发展出新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教师角色转变的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角色定位和发展要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传统教师角色的特点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权威的角色。
教师通过讲授知识,学生则以接受者的身份被动接收。
教师在这一角色中具有主导地位,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2. 现代教师角色的特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现代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二、教师角色的发展要求1. 知识更新和专业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
只有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保持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
2.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现代教育强调个性化教学,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3. 建立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4. 提供学生发展的支持与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和指导,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发挥教育作用的职责,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拥有“双重角色”。
第一重角色是思政课主讲教师。
良好的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他们需要有扎实的学术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能够清晰地传递思政课程所包含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从而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此外,思政课教师还要有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备课充分,上课专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第二重角色是思政教育工作者。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调节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思政课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信仰和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管理能力,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这两重角色中,思政课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路人。
同时,高职教育战略重在实践,思政教育工作要与学校各个领域有效结合,进而生动有趣地展现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的可贵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在人才培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自然,在完成“双重角色”的任务时,教师还需能够精准地把握班级、学生以及自身的特点,策划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案,做到针对性、实效性、综合性。
最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是在教育事业中担当重任的表现。
他们不仅要有宽广的学识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还要把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在思政教育方面,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文章阅读和座谈会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观点,同时加强了班级之间的交流,打造了学术氛围。
因此,教师只有在高水平教育和高质量教育的双重背景中,在不断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中才能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议题。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传统角色,而是扮演着更加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并分析这种转变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最初的角色是以知识传授者为主。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类知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渐被削弱。
二、教师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角色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师的角色逐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开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提问、辅导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教师的评估者和指导者角色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兼具评估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评估不再仅仅侧重于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通过评估和指导,教师能够更加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目标。
四、教师的创造者和创新者角色教育改革中,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备创造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自主探索教学方法和资源,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与社会资源和教育科技结合,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的协作者和领导者角色在教育改革中,协作和领导是教师必备的能力。
教师需要参与学校和教研团队的协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改革方案。
教师还需要引领团队共同成长,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与家长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协助者、评估者、创新者、协作者和领导者的多重角色。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是最常见的角色之一。
他们负责传授知识并指导学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扮演其他角色,例如,辅导员、课程设计者、评估者等。
这些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需要教师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支持。
本文将讨论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教师应该如何适应这些角色。
一、辅导员角色在课堂外,教师被要求扮演辅导员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个别支持。
这种支持可能是解决个人问题,例如,生活上的一些挑战,或者是解决学习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二、课程设计者角色教师还需要设计和制定适当的课程,以确保学生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教育。
在这个角色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
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教育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评估者角色教师还需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备准确的评估工具,包括测试、考试、作业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给出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角色教学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授课,还需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察、理念分享给师范生。
一名教学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渴望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给需要他的学生,对于未来老师们这种学术与思想共享非常重要,从而为年轻的老师提供指导和灵感。
总体而言,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具备多个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深入了解。
教师需要意识到不同的角色之间的差异,以便能够适应和引导学生。
教师角色的转换还需要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以确保学生获得最佳的教育体验。
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的角色和新的教育趋势。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思政课教师,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思想引导者,承担着双重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的含义和挑战,并就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角色提出一些建议。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是指他们既是学科专家,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
作为学科专家,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向学生传授有关思政课内容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双重角色”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具备专业性,又要有情感,既要是学科专家,又要是道德模范,这无疑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矛盾。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较强的专业素养来应对这些问题。
其次是学生心理的矛盾。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较大,思想观念较为复杂,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和新观念的接受度不高,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智慧来引导学生,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挑战。
再次是社会背景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潮和新风气,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有着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思想观念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这些挑战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履行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思政课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
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思想水平,为学生成长健康成才榜样。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高中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亲近的老师之一,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并在这些角色之间不断转换。
这些角色包括教育者、指导者、咨询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等。
在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中,这些角色的转换非常重要,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者,高中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他们要负责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们还负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他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竞赛和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作为一名指导者,高中班主任要关心并指导学生的个人发展。
他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烦恼,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他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发展方向和帮助。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督促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第三,作为一名咨询者,高中班主任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咨询和支持。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情感和心理困扰。
班主任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压力和挫折,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议和指导。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干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作为一名管理者,高中班主任需要组织和管理班级的各项工作。
他们需要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的纪律和秩序。
同时,他们还需要协调和指导班级内部的各项事务,包括课程安排、学生考勤、成绩管理等。
他们负责班级的整体运行,确保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作为一名协调者,高中班主任需要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他们需要定期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学校领导和其他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改进班级工作。
最后,作为一名监督者,高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传统的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监管者,而现代的教师则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合作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并阐述其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从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过去,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在课堂上扮演着知识的源泉和学生的唯一指导者。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大量的知识,而教师的角色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现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从监管者到合作者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严厉的监管者角色,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
然而,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的角色也由监管者转变为合作者。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从知识传授者到启发者教师不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启发者的角色。
他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的角色转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的角色转变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最后,教师的角色转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的核心课程之一。
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则扮演着教学者和引导者两个角色,需要在教学与育人中寻求平衡点。
作为教学者,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他们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需要时刻关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进展,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引导者,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格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帮助和引导。
同时,他们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需要在教学与育人中寻求平衡点。
他们需要既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专业优势,也注重对学生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的尊重和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学生性格及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学生辅导与管理中,思政课教师需要细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关注。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意愿、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认清自我、明确目标。
在今天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愈发凸显。
只有既作为教学者,又作为引导者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够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并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培养高职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一种“双重角色”,既要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要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他们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主要成果。
他们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最新的思想理论动态,以便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辅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要想在“双重角色”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扮演一种“双重角色”,既要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要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双重角色”探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他们是智育导师,负责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也是学科教师,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两重角色中,思政课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作为智育导师,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行为,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思政课教师还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学科教师,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准确传达学科知识和发展趋势,并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他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双重角色”,思政课教师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课、讨论、研究、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他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
思政课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事热点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
在教学中,可以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提高教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践研究,增加他们的实际经验和发展潜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教师可以设置创新项目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和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教授一些创新方法和实践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竞赛和实践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
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要求。
浅谈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双重角色
浅谈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双重角色摘要】: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授过程合二为一的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导演角色指挥学生;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担当着演员的角色,自己亲自上阵表演。
所以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双重角色。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担当好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呢?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着手,谈谈怎样当好这两个角色。
【关键词】:浅谈,课堂教学,教师,导演,演员教师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国新课改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随之调整,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位。
笔者认为教师既要当好导演角色,也要当好演员角色,灵活地驾驭课堂,切实做好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
下面主要从当好导演和演员两方面来浅析一下,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教师的导演角色(一)发挥课堂上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有建构主义的眼光,熟知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在社会生活影响下的变化与要求。
并根据社会对课程内容变革的要求改革教学方式,以全新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导演的角色作用。
首先教师是一个设计师,对于分组学习,学生自由组合不利于针对学情的搭配。
教师必须先进行设计。
给以指导,确定组长,然后培训组长,然后教师和组长共同分选组员,达到分组的最佳搭配。
对于分组活动要引指导、调控、评价。
这些就好比导演拍戏。
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还有下节课要做什么。
教师先给学生明确任务,指导其学会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预习,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并发展元认知能力。
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个人终身教育的社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发挥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教师为教好自己所教学科必须掌握学情,只有掌握学情才能有的放矢。
就像导演必须了解你手下的演员素质和功底一样。
首先对学习的内容,学生基础怎样,如何引导?自己采取怎样的做法才能有效?例如“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这一问题的设计,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可以肢解成小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减轻学生的思维压力,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同样方法分析其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双重功能——教书、育人
教师的双重功能——教书、育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是我教书两年来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我们,作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除了要培育“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外,更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单单的以“本”为本,单纯的“应试教育”已无法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得不从思想政治素质上去培养学生,换句话说,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说到“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是我们英语教师不得不考虑的范围。
人的素质高低,首先表现在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上。
在英语教学中,突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位英语教师的神圣职责。
语言教学本身是离不开思想教育的。
课文、寓言、对话等都可以让其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价值。
比如在英语对话中经常会出现“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你)”这样的句子。
于是,教师就可以及时的加以点拨,让他们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的交际用语的习惯。
(对于乡村的学生尤为需要)。
其次,在语法讲解或造句练习中要注意积极性的句子或词语。
如:They often help the old women carry water. (他们经常帮助老妇女提水)。
这样的句子要多加应用。
在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堂提问等环节上要向学生进行意志和耐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等优秀品质的教育。
如:在课堂上,我采用“竞赛”方式进行,让学生从小就在良好的竞争机制下养成良性的竞争习惯。
这对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接受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洗涤”起了个铺垫的作用。
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自始至终的受到良好的品质的熏陶,消除消极的思想的影响,养成积极的向上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无疑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起了重大的作用。
可是教师虽然在思想道德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引导者、教育者。
教案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案中的教师角色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通常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演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如今,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激励者。
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教师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过去,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主动地探索和理解知识。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二、教师角色从“评判者”转变为“支持者”过去,教师主要扮演着学生学习的“评判者”,通过考试和评分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而,现在的教师更多地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能力培养。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克服困难。
三、教师角色从“讲述者”转变为“激励者”过去,教师主要以讲述为主,通过讲解知识来传递信息。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展示实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愿。
四、教师角色从“专家”转变为“学习者”过去,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专家”,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掌控力。
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五、教师角色从“单打独斗者”转变为“合作者”过去,教师通常是独立教学,单打独斗的状态。
现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越来越注重与同行、学生和家长的合作。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
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多重角色。
他们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教育者、管理者和家长的代表。
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以确保学校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高中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和角色转换。
1.教育者。
作为高中班主任,他们必须具备教育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同时,他们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态。
2.管理者。
高中班主任除了担任教育者的角色外,还要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维护课堂纪律和学校秩序。
他们需要协调班级关系,保证学生们和谐相处,处理与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问题和纠纷。
3.家长的代表。
高中班主任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代表学校与家长沟通。
他们必须了解家长的心态和需求,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政策,以及学生的表现、成绩和特点等。
同时,他们还要向家长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建议和指导,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各种角色的需要不断变化,高中班主任需要不断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进行角色转换。
他们需要灵活转换角色,适应不同的学生和家长需求,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教育者与管理者。
在日常工作中,高中班主任需要从教育角色转换到管理角色。
例如,在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班主任会切换到管理者角色,制定与学生有关的制度和规定,监控学生行为并适时作出处理。
2.教育者与家长代表。
班主任需要在教育和家长代表之间不断转换角色。
在家长家访时,班主任需要以家长代表的身份进行沟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而在面对学生时,班主任会转换到教育者身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教育。
3.管理者与家长代表。
在处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纠纷时,班主任需要从管理者角色转换到家长代表的角色。
班主任需要平衡双方的立场,了解和理解各自的需求和意见,协调双方的关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双重角色功能的体现与转换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
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交际双方都是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其所“说”、所“听”都是站在自己担任的特定角色的立场上,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考、倾听、表达和应对。
教师与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参加的。
一是其自身的社会角色,即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二是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的交际角色(以教学活动所设置的交际情境中的交际角色进行对话、交流)。
如果教学活动所设置的情境是现实的(例如,一些非虚拟的讨论、辩论、访问、讲故事、即席讲话等),教师、学生自身的社会角色与“交际情境”中的交际角色是一致的(以教师、学生的角色讨论、辩论……);如果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是模拟的(如,打电话、问路、购物、采访社会人士等),师生在特定情境中,担任的交际角色与教师、学生自身的社会角色往往就不一致。
(教师、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利于让学生学习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对话、打交道。
)实践研究表明,不管是哪种情况,学生只有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真实地进入自己所担任的“交际角色”,思“角色”(指交际角色,下同)所思,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并做出应对,注意对方对自己所说的情感态度并调整自己的“说”,只有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才能有效地得到锻炼和发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为此,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不仅精心设置种种交际情境,也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着力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真实地进入“交际角色”,这是令人欣喜的。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当学生真情投入交际活动时,教师却常常忽略乃至忘却了自己在当下“口语交际”情境中的交际角色,总是通过提问对口语交际进行主观的干预、操控。
譬如,在一些“讨论”“辩论”“演讲”之类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当一个学生讲述结束之后,教师就会向全班学生提出:“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他?”有学生提问后,教师又转向讲述者:“你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教师成了学生之间进行交际的“中转站”;在一些模拟的交际情境中,当学生相互对话、交流时,教师也习惯于以“局外人”的身份,在一旁予以提示、纠正、补充,犹如“导演”等等。
这就将不同情境中的双向、多向口语交际活动都变成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提问、回答或“表演”。
这样的口语交际状态就丧失了应有的真实性和生活性,学生也难以真正进入特定情境中的“交际角色”,获得真切体验。
二当下,首先应予强调的是,教师必须要求自己以和学生平等的交际者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种种常规的或者特定情境的交际中,切不可片面地认为情境只是为学生而设置的,而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外。
须知,教师只有进入交际角色,充分地融入交际情境,才更有利于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角色意识,使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上“口语交际”课,也不是“小演员”在装模作样地“做秀”和“表演”,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为讨论某个问题,完成某件事情在进行平常的交往和沟通。
同时,在口语交际课的种种交际情境中,教师无论充当何种交际角色,都要时刻牢记并认真履行自身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指导者的所有职责。
当前,应予以特别重视的是:教师的着力点不应该放在学生做了什么事,不应该主要关注学生在对话、交流的内容方面获取了多少信息,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参与这件事的兴趣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学生口语方面或交际态度、策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密切关注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有了哪些发展,锻炼了哪些口语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从实践策略层面上说,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应是隐性的,即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以不同的交际角色,与学生沟通、对话,推进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模仿、表达,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掌握口语交际的要点,学会口语交际。
譬如,有位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风味小吃》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模拟的交际情境,自己扮演外地游客,到学校参观访问,请学生向她推荐“南京风味小吃”。
下面是其教学片段:师:你们一下子给我介绍了这么多小吃!谢谢!谢谢!请告诉我,你为什么推荐这种小吃呢?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师:真诱人!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些?譬如,它主要是由哪些食材做成的?它的主要特色是色、香吗?什么样子?闻起来是什么味道?有一种甜丝丝的清香,还是――;主要特色是口味吗?吃到嘴里感觉怎样?是酥酥的?脆脆的?酸酸的?还是――?……师:听人说,有的南京小吃,对怎么吃还很讲究,还有些注意事项呢!你介绍的这种,有吗?……师:与我同来的几位老乡中,有爷爷奶奶,有叔叔阿姨,也有小朋友,各人口味都不一样。
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咸的,有人爱吃酸的,还有人不怕辣!你能不能分别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一种小吃,把小吃的主要特色连起来具体地说说,我回到宾馆给每个人介绍介绍。
……师:谢谢!谢谢!同学们说得又清楚又具体,南京的风味小吃真是色香味美,各具特色!我都记住了,回到宾馆便向老乡们介绍,晚上就去夫子庙品尝。
哦,对了,你介绍的这种小吃,哪家小吃店做得最好?在什么地方?到那里去该怎么走呢?……师:从这里出发怎么走,你们都说得很清楚。
可是,我和老乡们住在太平南路上的“如家快捷酒店”呢!……这是一次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教师一方面以游客、来访者的身份(特定情境中的交际角色)求问、倾听、交流,很自然地推进交际活动。
学生应“游客”的要求,介绍南京的风味小吃――向“游客”介绍某种小吃的主要特色――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介绍某一种适合的小吃――从实际出发,介绍去小吃店的路线;另一方面,教师(指导者角色)把自身的职责(指导功能)蕴藏在对话、交流、沟通的全部过程中,通过“为什么推荐这种小吃?”“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点?譬如……”“把那种小吃的主要特色连起来具体地说说”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确定表达的重点和要点,从一两句话到一段话,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说具体,说完整;通过对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不同口味的人物角色的虚拟,对“我和老乡们住在太平南路上的‘如家快捷酒店’”的提示,引导学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交流表达的内容。
在上述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双重角色虽然一显(外地游客)一隐(语文教师),但两种角色的功能是有机统一的。
显然,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地进入交际情境和交际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口语交际实践――兴致勃勃地承担起南京小主人的责任,热情地向外地客人介绍家乡的风味小吃,同时,又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真切的、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从而切实地锻炼并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分析上述教例,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成功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当教师以某种身份(如,外地游客、来访者)进入特定模拟的交际情境,双重角色的不同功能之间的转换是渐变的。
这两种不同角色功能的相融与渐变,也体现在讲坛一些所设置的交际情境是现实的、成功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之中。
譬如,有位教师接手新班,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成功地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我认识你》。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们想不想尽快了解我?”“你们想知道我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纷纷发言。
教师针对学生的意见,介绍了自己以后,话题一转,说:“老师也想尽快了解并认识每一位同学。
特别想知道你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本领?”学生情绪高涨,一个个抢着向老师介绍自己。
在学生叙述的时候,教师注意倾听,用眼神、表情回应;当一位学生叙述后,教师站在听者的角度,针对学生口述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说清楚、说具体、说通顺。
在师生初次见面的特定情境中,这位教师首先实现了交际功能(问学生想了解老师哪些方面的情况,并应学生要求作了自我介绍,使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了解了老师);在教师向学生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又渐变为突出指导功能(以类乎于“独白”的自我介绍,给学生以示范,让他们从中感受并领悟到如何根据对方意见,抓住要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进而又渐变为突出交际功能(学生根据教师的希望,口述介绍自己,教师聆听并做出回应,通过口语交际初步了解学生);在一个个学生介绍以后,又渐变为突出指导功能(教师根据学生口语表达、口语交际中的不足,通过追问、提示予以点拨指导,使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得到了矫正、锻炼、发展)。
再如,口语交际课《学会讲故事》《学会演讲》。
口语交际学习理论指出,这是一种主体会话学习,即口语交际中“说”者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口头语言”传递给“听”的一方(个体或群体)的交际活动。
交流读后感、观后感、口头报道、致欢迎词、祝贺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对于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不但从“说”的角度提出了要求,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等;而且从“听”者的角度对学生作了基本的规范,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等。
显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这类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一个个上台讲述的学生,而且要关注台下众多倾听的学生。
因此,一方面,要使当众讲述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交际对象是全班同学,得面对大家独立讲述,而不是专门讲给老师听的,也不是只让老师来评判自己讲得好不好;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自己融入台下倾听的学生群体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认真倾听,尽量不干扰、不打断学生的讲述。
同时,根据学生(讲述者)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并自然地通过自己的表情、体态、动作(如微笑、点头、赞赏的目光等)来表达对听到的信息的理解、赞同或困惑等,这些无口头言语的回应,既达成交际的目的,又不知不觉地给学生(包括讲述者和倾听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了隐性指导的作用。
当一位学生讲述结束,可以让讲述者自己请台下的听众提出意见或问题。
这时,教师应该以一个普通听者的身份,从课堂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策略,或针对沉闷局面率先发言,推进口语交际活动;或针对讲述者出现的问题示范提问,予以隐性点拨指导……教师双重角色的组织、指导及交际功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既高度融合,又悄然渐变了。
口语交际教学,经常采用“现场表演”“视频演示”等方式,在课堂里再现种种特定的口语交际情境,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评价,实施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