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原陕师大考题
马原复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识论是研究:()A.世界是什么的学说B.世界是怎样的学说C.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论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的是:()A.费尔巴哈哲学B.黑格尔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康德哲学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B.直观的反映论C.经验论D.先验论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涵义的是:()A.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最好地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直观与反思的关系C.实践与反映的关系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5、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A.目的性B.计划性C.创造性D.摹写性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7、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19、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原理与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是普遍联系的D、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实物3、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合乎逻辑的B、诡辩论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5、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可知性B、统一性C、客观实在性D、重量8、在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A、主张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B、主张存在着非物质的运动C、主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D、主张物质和运动毫无关系9、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先天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0、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12、与旧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去理解。
A、直观的形式B、自然物质C、实践D、社会13、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1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A、自在自然B、人类社会C、主观能动性D、实践活动15、在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B、自然进化C、语言D、脑量的增加16、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17、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8、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A、辩证法观点形B、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9、运动和静止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离开运动,物质照样可以存在多项选择题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的环节()A、由没有物质到有物质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D、由低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意识依赖()A、人的大脑B、思维的发展C、人的感觉器官D、客观存在E、社会存在4、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5、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C、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E、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提供了对于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哲学概括E、提供了批判“物质消灭论”的理论依据7、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有以下特点()A、仍然保持着天然的物质本性B、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C、具有客观实在性D、具有社会历史性E、是人化自然8、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是A、自在世界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B、自在世界是天然自然界,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盲目的,人类世界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的D、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没有规律的E、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前提,人类世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马原考试题库
马原考试题库【导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马原知识,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性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马原考试的准备,以下是马原考试题库,供学生们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 列宁主义关于意识和物质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 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要求之一,请谈谈你的理解。
4.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请简要解释其内涵。
3.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请你对此做简要阐述。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任务是什么?【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4. 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1.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农村革命和土地问题的历史地位是什么?4. 马克思主义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是实践中的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总结】通过对以上题目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陕西师大考研马克思哲学原理
701马原2011名词解释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形式,自由王国,群众史观,偶然性,否定之否定简答4.逻辑与历史思维方法内容3.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区别与联系5.列宁物质的定义及理论意义1.说明社会形态的发展史自然历史的过程2.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述1用唯物史观原理,评析我国政府实行招商引资的行为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问题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作为人类情感之花的爱情的矛盾本性。
2010简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宗教观;(1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观;(15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15分)4.忘了。
(15分)论述: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知观的特征;(2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评判历史人物的。
(25分)分析:《十一五计划》中全面发展,落实“五个统筹”,提高质量等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40分)中西哲学史,题目是:名词解释:1.化性起伪 2.越明教而法自然 3.一本万象 4.行易知难 5.始基 6.本体7.权利意志8.证实原则(一个5分)简答:1.孟子的义利观之评述(20分);2.柏拉图理念论之试述(20分)。
论述:1.宋元明时期中国哲学争论的主要问题之论述;(30分)2.黑格尔法哲学之评析。
(30分)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试题中哲史一名词解释1、三表2、孔子的仁3、老子的道4、天人感应5、顿悟6、十翼7、十三经义疏证8、民胞物与9、理一分殊10、格物致知二简答1、尽心知性知天2、闻见之知和德性所知3、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异同4、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异同5、谈谈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6、“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的认识论三标点,翻译并说明哲学意义初试:孟子的“大体”和“小体”四论述1、试述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含义和现代意义2、论述朱陆在学术思想上的主要论争复试:王阳明《传习录》中的“格物致知”西哲史1、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2、巴门尼德的“存在”3、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4、柏拉图的“理念”5、康德的“知性”6、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7、人文主义8、培根的“四假相说”9、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10、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观评述11、黑格尔的历史主? ?br>马哲1、马哲的基本特征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3、社会意识的作用4、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5、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内容(记不清了)6、用辨证的否定观论述如何看待中西文化7、历史和逻辑的统一8、有关科学发展的问题,与原理有关(记不清了)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考试试题(回忆版,不全面)西方哲学1,黑格尔的历史观2,柏拉图的回忆说3,亚里士多德与"中庸"思想4,洛克的"白板说"5,笛卡儿:"我思故我在"6,评价康德中国哲学1,王夫之的"知行观"2,孙中山"三民主义"及其哲学内涵3,中国哲学上关于"天"的概念和理解的演变4,阐述先秦诸家思想09年回忆版名词解释老子的道孔子的仁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内箍一切皆流,无物常驻洛克的白板说海德格尔的存在培根的四假象说始基亚里斯多德的四因论柏拉图的回忆说标点翻译题出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大题出的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还有一个是关于老子的道的,记不清了中哲主要复习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僧肇、慧能、神秀(还有明末清初和晚清的大家的思想,一般出一两道题)西哲复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重要哲学家的有关世界起源的观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大家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维特根斯坦马哲记得要看看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的主要观点,其他记得找些马哲的主观题多记703 政治学原理今年导论出的题很开放,尤其是后头的,1名词解释共六道,各五分,有权力政治与权利政治,公共选择理论,政治伦理,政治科学与政治规范(书上有,原题记得不大清楚),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合法性2简答共六道,各十分,有,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的关系,简析公民社会建设与政治发展的关系,试析中国式民主监督的困境,简要回答何为政治协商理论与对中国政治的借鉴意义,中国为啥会与西方有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试析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的联系3论述有试析制度正义,试析中国特色民主(原题大意如此)共两道,各三十分。
第二章-马原--陕师大考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5.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9.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
马原题库第二章
第二章真理的相对性。
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真理的绝对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一、单项选择题1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B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2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 C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31、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是( 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3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存在局限-相对性34、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3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3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38、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4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马原考试题库
马原考试题库(1)(总4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2C.唯物论 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考研马原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所有的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规律,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任何哲学都是A.人们自发的世界观 B.各门科学的总和c.可以代替其他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其关键就在于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矛盾运动的观点 D.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3.列宁给物质下的科学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4.各种物品的具体物质是不同的,如服装的物质是用布做的,玻璃杯是用玻璃的物质做的,桌子是用木头的物质做的。
而哲学的物质,不是指各种具体的物质,而是将各种不同物质的本质概括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A.运动的绝对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客观实在性 D.具体的物质5.人们常说“心想事成…‘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的说法。
这些观点在哲学上是A.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B.孤立、静止地看待物质意识关系的观点c.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是由上帝决定的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三国演义》中有一故事:有一年的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 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7.“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西安交大马原模拟题带答案
目录绪论 (1)第一章考试模拟题 (2)第二章考试模拟题 (3)第三章考试模拟题 (5)第四章考试模拟题 (6)第五章考试模拟题 (8)第六章考试模拟题 (9)第七章考试模拟题 (12)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a )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A.理论的实践的统一 B. 实践性 C. 真理性 D. 意识形态性2. 用( b )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A. 革命B. 科学C. 创新D. 分析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以( d )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A.批判 B. 继承 C. 吸收 D. 批判地继承4. 马克思主义是( c )的产物,( c )孕育了马克思主义A.革命 B. 实践 C. 时代 D. 科学(二)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E.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bc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辩证法E.机械的唯物主义思想3.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有( 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人本主义思想E.机械唯物主义思想(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观点(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五)分析论述题1.试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绪论考试模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2. B 3. D(二)不定项选择题1. A B 2. A B C 3. A B C (三)辨析题1.答:错误。
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与观点,还包括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发展变化,对新的实际进行总结所揭示的普遍真理。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请解释它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认识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认识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题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简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形态的更替。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社会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形态的更替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革命的爆发所引起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题3.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什么?简要阐述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一种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它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物质、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只有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 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7.“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考研政治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考研生来说,熟悉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整的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背景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4.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1.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物质生活观4.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和社会观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理论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3.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解释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其他历史理论的对比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观3.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问题的分析和解释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与其他国际理论的对比第七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与其他政治理论的对比第八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1.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人类学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观3.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与其他文化理论的对比第九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1.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观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观3.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与其他科学理论的对比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1.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人类学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创作和鉴赏观3.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与其他文艺理论的对比这份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等多个章节。
陕西师范大学马原考试材料
• 2、下面是关于经济危机的一组材料。 • [材料1]儿子: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 炉? • 妈妈:家里没有煤。 • 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 • 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钱买煤。 •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 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 [材料2]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期就要爆发一次,主要先后经 历了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 1882年、1890年、1900年、1929年、1973年、1990年、 2000年、2008年等多次危机。
第二章
• 三、材料分析题: • 1.下面是一个有关调查研究的材料。 • 一家在不同城市拥有几十家连锁超市的大型销售企业,欲在N市某小 区附近设立新店,于是决定公开招聘销售部主任。招聘启事一公布, 应者如云。通过几轮选拔,候选人只剩下10人。最后一轮考试,公司 的考题是: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况,时间段、信息 准确者受聘。求职者的调查方法五花八门,有的采取抽样调查法,有 待采取电话调查法,有的采取直接询问进出小区住户的方法,而最早 完成调查(仅用4小时)并最后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的应聘者,虽然 用时短但结论与其他人基本一致。这位应聘成功者在阐述自己的方法 时说: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人,只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 行了查看,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种,从而得出这个小区总体消 费水平的大致数字。(摘编自2007年3月12日《扬子晚报》)
• 4、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主义。 • 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 (1)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可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 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兴企业,部分克服社 会化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 (2)资产阶级国家代表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与活 动,在一定范围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 (3)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与提高。 • (4)在国家垄断主义的干预下,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过程。
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整理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激化以及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德国古典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9.从()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马原--陕师大考题————————————————————————————————作者:————————————————————————————————日期:ﻩ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D.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5.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9.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1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2.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4.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16.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19.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2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2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23.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24.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实践——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26.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27.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28.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在于( )A.真理是否有用B.真理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C.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D.真理的形式是不是主观的2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0.认识的客体是( )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C.整个客观物质世界D.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31.“公说公有理气”、“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32.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33.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A.社会实践的需要B.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34.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3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C.改造世界D.创立新理论36.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A.完全自发的过程B.积极能动的过程C.消极被动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3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38.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3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40.在真理观上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C.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D.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4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答案:1.C;2.B;3.D;4.D;5.C;6.C;.7.A;8.D;9.D;10.C;11.B;12.B;13.A;14.B;15.B;16.A;17.C;18.C;19.D;20.A;21.D;22.A;23.C;24.C;25.A;26.A;27.D;28.C;29.C;30.A;31.A;32.B;33.A;34.A;35.C;36.B;37.C;38.C;39.D;40.B;41.D。
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D.反映论 E.先验论2.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A.抽象性B.间接性C.直接性D.内在规定性E.形象性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表明()A.感性认识不可靠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4.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A.天资聪慧B.抓住灵感C.社会生产实践D.科学实验实践E.改造社会的实践5.下列现象中属于理性认识的有()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是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7.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8.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9.下列各项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识课题C.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1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2.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为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