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分子运动实验改进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氨分子的运动

氨分子的运动

滤纸肌饮料鼯中取出、晃动;待字迹趟去后,将滤纸再次放入饮料瓶中.现锋f到滤纸上报 快j己出现了红色“分子”二字。取出滤纸,打开饮柯瓶盖,用嚣化嚣向饮}4瓶中喷水吸收 残留的氯气得到少量稀氨水,把稀氨水刮到花盆中是极好的目E辩。 五、创新的意义 绿色环保、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效粜搬佳。 这一实验改进,如变魔术般神奇,迎合学生好奇心.增添实验神秘感.激艇7}屯求知 欲.在实验过程中适时提、放饮料瓶.瓶内外试纸位簧的变化.更能说刚氯分r运动是兑 规则的.而《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实验容易谋导学生认为分了运动是有方向性

氨分子的运动
作者: 作者单位: 郑志刚 华北油田沧州学校,沧州市,06100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714301.aspx
147自制多功能测电装置
许文慧 <河北省张家u市第五中学,张家口,075000) 。’,实验目的
传统的物质导电性实靶所需仪器繁弃‘药品片}量多,鹰i镬有污染,不使于学生进行实
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利用嗟汩笔管、废塑料管、废塑料盘.忤乐贺卡中的乐盒、导 线、租铜丝等村料制成多功能微型铡屯笔.可啦目0试多种物质的导电性。它不倪适合教师 演示,而且也适合学生实验,此装置简单、便携.易1。操作,戍用J“泛。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的。学生通过鼻子嗅——气味的有无.眼睛看——试纸上字迹的隐现:变无形为有形,变
抽象为直观;1E学生多种感胄感知分予运动的特性,层崖叠加印象。在解释和说明分子是 不停无规Ⅲ0运动的基础E,4;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j=E发展了学‘p的 分析推理自E力而且盟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鞭趣;同时卫 捉川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也发展了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村》实验均凶卒气污染太严重.必须在通风橱中由救师演 示宴验过辑。这一虫骑故进.一、环保节约、安仝健康。龇节约药晶、仪器,又节约水资 源(仪器免冲漶、水资源霉污染),同时把空气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有利]。师生身心健康. 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自己改制使用仪器;改变原实 验使用人小烧丰1=过多.使用药品量过太,操作繁琐,埘时较长,趣味性弱,尤其宅气污船 严重。兰、但导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从而使宴验更具灵活性、普遍性,推广性。四、存 增添趣味性的同时.不失其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无、在滤纸I.写“分子“一字业加 紧扣和突出主题.做到润物细无声,匠心独运。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

P49:教材方案缺点:
1.操作较为复杂,仪器较多(大小4-5个烧杯)
2.所需烧杯大,实验所需时间较长(3-5分钟) 3.氨水刺激性强,教室内空气污染严重。 4.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无培养。
改进试验中用到的器材
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方案
改进优点:
1.操作简单,所需仪器少而且小(任意大小2个烧杯) 。 2.对比明显,时间短(1-2分钟),学生易懂。 3.无污染。 4.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感谢专家 老师的指 导!
有关“分子运动”的 实验改进
天祝县新华中学:苏铭泉
2016年6月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改进
P49:教材方案:
1.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 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2.向烧杯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
3.另取两个烧杯A、B,在A中加入20ml蒸馏水 的酚酞溶液,在B中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 烧杯罩住A、B两小烧杯,过几分钟观察现象 (如下图所示)。 现象: 4分钟左右 后,A中溶 液变为红 色

氨分子运动实验改进

氨分子运动实验改进

“氨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改进一、实验课题:氨分子运动现象二、实验目的:1、学生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探究得出分子具有运动的性质。

2、对该实验改进后,新设计的“氨分子运动”实验污染性小,现象明显,趣味性强。

3、让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体验实验探究的独特方法和乐趣。

三、教材中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装置图如下:1. 实验中需要一只容积至少为1000mL的大烧杯才能将2只50mL的小烧杯罩在一起,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几乎没有其它实验需要用到这么大容积的烧杯,成本较高,利用率却很低。

2. 将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教室中会弥漫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空气污染,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3. 实验所用浓氨水、酚酞的用量大,用完后难以重复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处理不当还会污染环境。

4. 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较长,静置2~3分钟后仅在酚酞溶液表面出现变红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不易察觉到这一现象。

5. 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限制了能观察到现象的学生范围。

.四、改进方法1. 使用代用品完成了实验探究,实现了废物利用。

实验材料既易得、廉价又可反复使用。

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很少,节省了实验用品,节约了经费,适于农村学校实际。

2. 把敞口实验改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减少了空气污染。

3. 实验时仪器可以拿在手上移动,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减少药品用量,缩短实验时间。

避免药品浪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实验设计1、实验名称:氨分子运动现象2、实验器材和药品:医用小塑料瓶、注射器、玻璃棒、滤纸条、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透明胶、小刀等。

3、实验过程:(1)先将小塑料瓶上口接头处用小刀切开,再用玻璃棒沾取无色酚酞溶液在滤纸条上涂几个小圆点,把滤纸条用透明胶贴入小塑料瓶内,然后用透明胶将接头处封闭起来。

(2)再用玻璃棒沾取无色酚酞溶液在另一滤纸条上涂几个小圆点,把滤纸条用透明胶贴在小塑料瓶外。

(3)用注射器抽取1~2毫升浓氨水,把注射器插入橡皮盖上,快速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浓氨水流到小塑料瓶底部(不要接触到内壁滤纸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氨分子运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氨分子运动
• • • • • 1、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氨水放置在敞口的烧杯中,使教室中弥漫 一股难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造成人身 的伤害和空气污染。 2、浓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很 长,静置2—3分钟后一般仅在酚酞溶液表面 出现变红的现象,。 3、所需浓氨水用量比较大(5mL)。 4、原装置只能在讲台上演示,不能移动, 教室后面的学生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5、两只小烧杯A、B完全相同,所装药品浓 氨水、滴有酚酞的蒸馏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液 体,罩在一起很难区分,学生不容易分辨出 变色主体。
五、创新之处
• 1、与教材实验相比,本实验是在相对封闭 的环境下进行,能减少氨水向空气中挥发, 从而减少污染,减小课堂实验对学生的危害 。 • 2、节约药品,本实验只须几滴浓氨水。 • 3、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用品易得,可反复使 用,切合农村学校实际。操作简便,所需时 间短。实验现象明显,可以移动,增大了可 见度。
三、改进实验
•实验用品: •矿泉水瓶(550ml,事先剪成 上下两部分)一个、滴管、细 线、棉花、浓氨水、酚酞溶液。 •用矿泉水瓶上半部分替代半封 闭的大烧杯,用喷有酚酞的棉 花替代盛装酚酞的小烧杯A,用 矿泉水瓶下半部分替代装浓氨 水的敞口小烧杯B。
四、实验步骤
• 1在棉花上喷上酚酞溶液,将细线上的棉花 从矿泉水瓶口放入瓶内中下部,盖上瓶盖 ; • 2在矿泉水瓶下半部里滴入几滴浓氨水; • 3将矿泉水瓶上下部分连接好,观察现象( 系在线上的棉花团由下往上依次变红)。
谢谢大家!
氨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
零陵区水口山镇中学 蒋海明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 材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通过本实 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抽 象思维意识,想象到氨分子的存在和运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改进实验《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改进实验《分子运动现象》说课稿课件
改进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 题一《分子和原子》的内容,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素养.而本节课是学生从化 学角度认识微观世界的开始,更是科学认识化学变化的基 础. 本节课承接了前面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内容,同时衔 接后面的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本实验对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
仪器:脱脂棉、细线、塑料瓶(饮料瓶)、注射器,铁丝, 胶棒 试剂:酚酞、浓氨水
实验原理: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溶于水后 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于氨分 子的扩散,所以用注射器向塑料瓶内注入的浓氨水扩散出的 氨分子,能使铁丝上湿润的棉花(喷有酚酞)变红,以此证明分 子运动状态的存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不足之处: 1、由于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环境中会弥 漫着难闻的气味,不仅污染空气也不利于师生 健康。 2、原实验药品用烧杯盛放,氨水的用量偏多 。 违背了实验室的节约原则。 3、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长。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教室后 排的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拓展延伸
布置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看看还可以利用什 么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有影响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改进实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改进实验

对氨分子扩散实验装置的改进一、实验名称:氨分子的扩散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试管、玻璃片、镊子、滤纸、剪刀、浓氨水、酚酞溶液。

三、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操作过程1.将滤纸剪成稍宽于试管直径的滤纸条(防止滤纸条从试管中掉下来与玻璃片上的浓氨水接触),在滤纸条上均匀的滴加4-5个酚酞溶液的小圆点,然后用镊子把滤纸条放入试管的中部。

2.在玻璃片上滴1-2滴浓氨水。

3.将试管倒放在滴有浓氨水的玻璃片上,稍静片刻,会观察到滤纸条由下到上依次、逐渐出现红色圆点。

4.用镊子取出滤纸条,在空气中放置片刻,会看到滤纸条上的红色圆点逐渐消失。

五、实验改进的意义1.此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用时短。

2.增加了对比实验,充分体现了分子运动的性质。

3.实验药品用量小。

“氨分子扩散”探究实验的绿色化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生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探究得出分子具有运动的性质。

2、对该实验改进后,新设计的“氨分子扩散”实验污染性小,现象明显,趣味性强。

让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体验实验探究的独特方法和乐趣。

二、实验用品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青霉素钠针剂瓶(带塞),白棉布和细铁丝做的“小树”,眼药水瓶,浓氨水,酚酞试液。

三、实验说明教材中有关“氨分子扩散”的探究实验存在一下不足:1、要把浓氨水倒入小烧杯中,致使在实验时较多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师生的健康。

2、农村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最小烧杯为50ml的小烧杯,且要用1000ml大烧杯才能罩住两个小烧杯,空间较大。

由于大烧杯的数量有限,购买的代价较大。

3、实验耗时较长、试剂用量较大。

为了改进不足,笔者在教学中对此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

四、实验操作1、先在一棵“小树”上滴蒸馏水,再滴上酚酞试液,观察。

此时“小树”不变色(说明酚酞与蒸馏水不变色)。

然后用眼药水瓶对着“小树”喷浓氨水,此时,“小树”开“红花”(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体现学习中类比的化学研究方法。

2、移走第一棵红色的“小树”,拿出两棵“小树”,分别滴上酚酞试液,用塑料水杯罩住其中的一棵和装浓氨水试剂瓶(瓶塞已取下),观察现象。

化学创新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装置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装置的改进

化学创新实验:
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装置的改进
一、实验名称: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装置的改进
二、实验目的:九年级化学人教版课本上册50页探究分子的运动,按照
该图
3—8进行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时,不但时间长,浪
费课堂时间,而且还会闻到刺激性的氨味,污染了空
气,所以我将该实验装置进行了创新,不但实验现象
明显,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闻不到刺激性的氨
味,也能得到与课本同样的结论。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试管支只管的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橡胶塞固体
氢氧化钠浓氨水酚酞溶液滤纸条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操作:
1、取一支带支管的大试管,内装湿润的酚酞的滤纸条,支管口系一个气球。

2、在带支管的大试管内放一支管壁上有小孔的小试管,向小试管内装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试管口用橡胶塞塞住,防止氨气散出。

3、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内滴入少量的浓氨水。

解释:由于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加速了浓氨水的分解,分解为氨气和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促进了氨分子的运动,氨分子从小试管口运动到大试管下部的湿润的酚酞的滤纸条上,于是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小试管壁上的小孔,主要是让多的氨气进入大试管口上的小气球内,防止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塞子喷出。

六、创新的意义:
1、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药品用量少,节约药品。

3、不会闻到刺激性的氨味,环保无污染。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氨的一体化实验》【教学PPT课件 高中化学优质课】

《氨的一体化实验》【教学PPT课件 高中化学优质课】

反思归纳总结
小组合作探究
质疑启发引导
C 实验过程
环节一
确定实验改进方向
环节二装置初步设计源自环节三装置优化设计
环节四
装置拓展
C实验过程——确定改进方向
一体化
绿色化
微型化
质疑激发创新 确定改进方向
C 实验过程——设计方案
人教版氨气实验图
C 实验过程——设计方案
氨的一体化实验初步设计
C实验过程——初步设计方案问题 & 反思
C 学情分析
储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常见物质的制备和性 质的检验方法。
拓展方向:
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 中的创新意识,及学生善 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具备能力:
学生已具有物质鉴别实验方 案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能力。
C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学习,获取氨
气制备原理及性质检验
的方法,训练实验设计 及操作技能。
课题
氨的一体化实验
说课内容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6、效果评价
氨的一体 化实验
3、教学目标
5、实验过程
4、教学方法
C 教材分析 1、氨的性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高考热点。 2、氨的制备、性质实验涉及到有毒物质,处理不好则不便于走 进课堂。 3、人教版教材上只有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图片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图片,缺乏具体实验展示,不利 于学生科学认知的发展。
C实验过程——装置拓展
教师点评拓展装置
C效果评价
1、这个装置实现了哪几个反应?分别体现了氨的什么性质? 2、它是如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的? 3、该系列装置还可以用于哪些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4、评价该系列装置有哪些优点?

氨分子运动

氨分子运动

实验目的
1、学生通过对氨分子扩散实验探究得出分
子具有运动的性质。 2、对该实验改进后,新设计的“氨分子 运动”实验污染性小,现象明显,趣味性强。 让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体验实验探究的 独特方法和乐趣。
实验仪器及药品
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 青霉素钠针剂瓶(带塞) 白棉布和细铁丝做的“小花”, 喷水瓶 浓氨水,酚酞试液。
原实验不足之处
(1)要把浓氨水倒入小烧杯中,致使在实验时较
多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环境,损害 了师生的健康。 (2)农村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最小烧杯为50ml 的小烧杯,且要用1000ml大烧杯才能罩住两个小 烧杯,空间较大,烧杯嘴也要逸失一部分氨气。 (3)实验耗时较长、试剂用量较大。 (4)清洗小烧杯效果如不好,影响下一个班级实 验效果。
实验改进的意义
(1)实验过程中避免了氨气对学生的刺激,将污
染降到更低,进一步体现了“绿色化学”新课程 理念。 (2)用代用品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材料易得,既 廉价又可反复使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很 少,节省了实验用品,适于农村学校实际。 (3)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观赏性强、实验用时短,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用代用品实验可用于学生的“活动与探究”, 也可用于教师的演示实验。
3盖上盛浓氨水的试剂瓶塞让小花自然干燥红色消失进一步说明氨分子在不断的运1实验过程中避免了氨气对学生的刺激将污染降到更低进一步体现了绿色化学新课程理念
“氨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 绿色化设计
灵宝市大王一中 刘红玲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将从认识分
子、原子的真实客观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 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 微观认识的开始。此实验使“分子不断运 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 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同 时又为学习原子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活动与探究改进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活动与探究改进实验

实验创新成果表一、实验名称分子和原子活动与探究-氨分子的运动化学实验设计管清侨(平泉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承德市 067500)二、实验目的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生将微观知识形象化的重要事实。

但是在进行该实验时,氨水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实验时,实验室中充斥氨气的刺激性气味,令人无法忍受;另外,在操作中,教材实验(如图)选用三支小烧杯盛放浓氨水和酚酞溶液,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需要较多药品;实验中,观察现象时需要打开大烧杯,震荡内部的小烧杯A才能明显看到现象,否则需要约4-5分钟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学生操作中,很容易使两支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都变红,造成实验失败。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浓氨水、酚酞溶液、滤纸条、底部破损的试管(2支)、Y形玻璃管、锥形瓶、注射器、橡胶塞、橡胶管、导管、气球四、实验仪器装置图Array五、实验操作部分按图连接装置,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套上气球;关闭弹簧夹AB,用注射器吸取约六毫升的浓氨水,注入锥形瓶中,打开弹簧夹A,观察现象;约1-2分钟,学生就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逐渐变红,形象的说明了分子不断运动;打开弹簧夹B,观察现象,看到另一支试管中的滤纸条也逐渐变红,与前者进行对比试验。

为了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可以在锥形瓶中先加入一钥匙的氢氧化钠固体,利用其吸水性、放热,加快分子运动;或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改进后的装置,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实验始终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注射器注入浓氨水,可以控制浓氨水的用量、能供几组同学完成实验,便于学生实验,既节约了药品,符合实验室规程,又可以有效地减少浓氨水在向空气中扩撒,减少空气污染,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

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溶液来代替小烧杯,学生能明显的观察到滤纸上滴加的酚酞溶液逐渐变红,现象非常明显,又可节约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B
2、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长;实验所需药品用 量较大,且所需氨水难重复使用。
3、由于学生多,仪器不足,让每组学生都完成该实验比 较困难;
4、原装置只能在讲台上演示,不能移动,教室后面的学生 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一、实验器材:
橡皮塞、塑料吸管、透明胶带、饮料瓶、医用输 液管(带开关)、医用注射器、棉花、浓氨水、 酚酞溶液、蒸馏水。
• 我认为该改进实 验,充分体现了 绿色环保、减少 环境污染的科学 理念,就地取材, 节约药品,增强 了实验的直观性 和趣味性。刘国锋
遥 知 不 是 雪 , 为 有 暗 香 来
酒 香 不 怕 巷 子 深
为什么
当人漫步在 花园里,能
陶醉在沁人
肺腑的花香 之中呢?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浓氨水
酚酞溶液
1、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放置在敞口的烧 杯中,使教室中弥漫一股难 闻的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实验过程
1、在塑料吸管A的一侧棉团上各注入些许蒸 馏水,润湿棉团,塑料吸管B的棉团上不 注蒸馏水,再将橡皮塞塞紧饮料瓶,观察 现象。 • 2、用注射器从浓氨水中抽取1--2ml,然后 从自制分液漏斗中直接加入到饮料瓶的底 部,关上开关,然后再观察棉团的变色及 变色顺序。
实验效果
• 1、固定在塑料吸管上的湿润的酚酞棉花团变 红,而干燥的酚酞棉花团不变红。 • 2、氨水几乎没有扩散到空气中,教室中几乎 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减少了污染 。 • 3、氨水可以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酚酞溶液, 节约了药品。 • 4、该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 5、该实验装置便于移动,可以让教室全体学 生都观察到实验现象。
1、实验取材容易,结合生活实际,所用部件多为生活中常见 用品和废弃物,低成本,少污染。如:塑料吸管、透明胶带、 饮料瓶、医用输液管(带开关)、医用注射器、棉花等作为实 验器材进行实验,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更简便,安全性 好,易于自制推广,并且节约经费。 2、实验微型化,药品用量较少,氨分子又在密闭的体系中扩 散,这样做既节约了药品又环保,将污染降到很小程度,符合 绿色化学理念。 3、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更加形象直观的演示了分 子运动的动态过程,操作简单。
4、这种分子运动演示器通过节节开花的对比实验表演,能使 我们充分认识到分子运动的真实存在;并通过A、B两管的变 色与否来引发我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思考:
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晾干?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 容易晾干。
自 我 评 价
•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后设计制定出具体的、合适的实验方案 。
二、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分子的扩散,所以用注射器从医用输液管中加 入到饮料瓶底部的浓氨水中扩散出的氨分子,能使 固定在塑料吸管上的湿润的酚酞棉花团变红,而干 燥的酚酞棉花团不变红。
实验装置图:
制作实验装置:
1、制备棉团:把一些小棉花团先浸入酚酞溶液, 晾干备用(老师已提前制作好)。 2、制备吸管:在吸管A、B的一侧每隔 2cm剪个 小孔,把晾干的酚酞棉团塞在小孔上。 3、制备分液漏斗:将医用输液管剪好,并套上开 关,作分液漏斗用。 4、在橡皮塞上并排打上三个合适的小孔(老师已 提前打好小孔),将分液漏斗的长颈插入中间打 穿的小孔,两边不打穿的小孔各插入一根塞好棉 团的吸管,并用透明胶带将吸管固定,用橡皮塞 塞紧饮料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