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与法国南运河管理体系对比研究
世界十大运河赏析
世界十大运河赏析一、京杭大运河 1764千米中国公元前5世纪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二、伊利运河 Erie Canal 581千米美国 1817—1925年伊利运河的全长为584公里(363 英里),整条运河的为12米(39 英尺)宽、1.2米(4 英尺)深。
整条运河总共有83个水闸,每个水闸有27米乘4.5米(90英尺乘15英尺),最高可以行驶排水量68公吨(75吨)的平底驳船。
伊利运河是第一条提供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快速运输工具,这比当时最常用的以动物拉动的拖车还快许多。
伊利运河不只加快运输的速度,也将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
快捷的运河交通使得纽约州西部更便于到达,因此也造成中西部的人口快速成长。
三、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 172千米埃及 1859—1869年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
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
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运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长195公里(105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苏伊士的南面。
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al-Suways)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
四、阿尔贝特运河 Albert Canal 130千米比利时 1930—1939年阿尔贝特运河在比利时东北部,连接着安特卫普和列日两个重要工业区。
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
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
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
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
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
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
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
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
七年级地理京杭大运河
促进旅游发展
京杭大运河沿岸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以结合当地特色, 发展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京杭大运河的沿岸地区可以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发 展模式,推动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个人行动计划和实践建议
深入了解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 背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增强对大 运河的认识。
参与实践活动
可以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 志愿服务等,亲身体验大运河的风貌,了解其保护现状。
倡导保护意识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倡导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向 身边的人宣传大运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京杭大运河的黄金时期
南北贸易的繁荣
政治地位的提升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之间的贸 易往来变得更加便捷,沿岸城市因此 得到了繁荣发展。
作为重要的漕运通道,京杭大运河在明 清时期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对当时的 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化交流的促进
京杭大运河的航运也促进了不同地区 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内涵。
慧和创造力,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历史见证价值
02
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
教育价值
03
京杭大运河作为历史文的认识和了解。
05
京杭大运河的环境保护和未来发展
当前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01
近现代的发展和影响
水利工程的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 水利工程不断得到完善和改造,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通州、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十八个城市.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不仅便利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
在兖州、济宁、枣庄、滕州市、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全长约130多千米,济宁段主航道将由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达到3米。
届时,千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
京杭大运河
历史
背景
建设
运用
京杭大运河风光(27张)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 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 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 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 获得迅猛发展。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 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 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 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 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 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无名氏《隋炀帝挽舟者歌》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 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翻译:我哥哥被征去辽东打仗,最终饿死在大青山下。而我又被抓来为龙舟拉纤,在运 河堤上吃苦受罪。如今正是一个饥荒年头,给我们的干粮少而又少。此去前面要拉三千里路,这条命哪里还保得 住?难免落得个抛尸荒野、魂归无处的下场。想起家中的妻儿和父母,不禁悲从中来。但愿哪位好心人能把我的 尸骨送回故乡,使我在那里得到安息。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了北京(当时的京城)和杭州,贯穿了多个省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成为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带。
大运河全长约1,794千米,纵贯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六个省市。
它分为京杭段和济南段,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河段和水域:
1. 北京段:大运河的北端起点是北京的永定门,沿途经过了许多古老的运河码头和建筑。
在北京段,大运河自南向北流入通州区,然后向东流入天津市。
2. 天津段:天津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沿途有多处古老的码头和建筑,如南运河街和古文化街。
大运河穿越天津市区,继续向南流入河北省。
3. 河北段:在河北省,大运河通过了广宗、邢台、宁晋等地,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水道系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展做出了贡献。
4. 山东段:在山东省,大运河流经济旺盛的地区,如济南、泰安、德州等。
泰山景区附近的大运河段,曾是古代重要的运输通道。
5. 江苏段:江苏省境内的大运河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经过徐州、连云港等地,南段则是重要的江苏沿海水运通道,连接扬州、南京等城市。
6. 浙江段:大运河最终进入浙江省,经过绍兴、杭州等地,最终与钱塘江交汇,终点是美丽的杭州市。
大运河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角色,连接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城市,促进了商品、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在现代,大运河逐渐失去了主要的交通功能,但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风景名胜,成为了游客观光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点。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省域管理体制探略
收稿日期:2021-03-29 作者简介:刘晓峰(1981-),男,山东济宁人,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大运河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运河国家文化公 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体制改革与治理现代化。 ①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基层政府制度执行力的生成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20BZZ058);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18ZD007);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江苏构建简约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9ZZB00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创新 :公园、社区与人——基于大运河吴越文化高地苏 州市的调查”(SZDG2020044)。 ② 2016 年以来,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先后审议通过了三江源(2016 年 3 月)、大熊猫(2016 年 12 月)、东北虎豹(2016 年 12 月)、 祁连山(2017 年 3 月)、海南热带雨林(2019 年 1 月)等 10 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大运河文化 带建设的重要抓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 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加速推进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抓手。两者既有在指导思想、 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一致性,也有在建设侧重点、功能 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性。[3] 其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大运河文化带是具有整 体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综合性工程。横向上涉及大 运河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丰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河道水系的治理管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以及文化 产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纵向上涉及文旅融合、城乡 协调发展、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等相互关联的多个 层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 点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作将始终围绕“文 化公园”这一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而展 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均少于大运河文化带,因而其 建设规划应服从服务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规划 这一整体。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大地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2006-7-9,17:53:48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
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
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
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今天,著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
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
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
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
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
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京杭大运河概述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三、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与作用四、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五、京杭大运河对沿岸城市的影响六、京杭大运河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正文一、京杭大运河概述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 1797 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隋朝。
隋炀帝杨广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了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 多公里。
元朝时,运河延伸至北京,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三、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与作用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
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作用,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 1442 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 877 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四、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
每个河段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历史价值。
五、京杭大运河对沿岸城市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如杭州、苏州、扬州等。
这些城市因运河而繁荣,也因运河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六、京杭大运河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虽然京杭大运河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漕运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南北漕运航线的演变为中心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漕运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南北漕运航线的演变为中心摘要:漕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措施,是南粮北调的主要手段。
因此造就了运河的诞生和运河文化的衍生。
大运河(镇江段)是江南运河的北端起点和入江口门,地理位置优越,漕运文化自然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该文将就六朝、隋唐、元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大运河南北漕运航线的变化,探究不同时期的运河漕运对镇江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推演新时代下镇江对运河文化和漕运文化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于城市建设中展现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漕运;大运河;镇江城市的发展与大的水系、海洋密不可分,水系发达的地方总是能形成贸易和区域中心。
镇江是沿江的重要港口,且山与城市密不可分,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而大运河的开凿,为镇江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契机。
隋唐时期,随着南北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长江与运河达成了交汇,由此确立了镇江作为入江主口门的地位。
这一特殊意义也使得镇江水运的畅滞与南北的经济交流密切相关,具有典范意义。
而处于江河交汇处的镇江,不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融合传承出自己独特的“京口文化”。
一、京杭大运河(镇江段)的漕运功能实证概括(一)宋元粮仓遗址——运河漕运的枢纽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运河漕运的枢纽。
近年来通过考古发现多达11座宋元粮仓,宋元粮仓遗址是目前大运河沿线经考古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一处仓储基址遗迹。
宋元粮仓是用于分段转般运输的转搬仓。
南宋《嘉定镇江志》对其兴建情况有明确的记载:“绍兴七年(1137年),每上江粮运至镇江,冬则候潮闸,占舟而防,折运纲兵,亦复侵耗,运使向子諲乞置仓以转般为名……开禧初(1205~1207年)守臣待制李大异增为五十四敖,逮今约储米六十余万石,外续纳米,餫敖少不足以容……嘉定甲戌(1214年),守臣待制史弥坚念滨江积贮最为利济,要须储蓄百万,以便转输……”这反映出仓储规模之大和转运能力之强。
《志顺镇江志》则对其地理位置有着更为详细的记录:“大军仓,在程公下坝北,前临漕河,后枕大江,即旧转般仓也。
京杭大运河
安 定 门 吊 桥
城 隍 庙
钟 楼
瓮 城
真 武 庵
儿 童 公 园
梁 家 牌 楼
城 墙
莲 湖 公 园
二、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②通济渠的建设
《开封府志》卷五《汴河》记载:“隋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历荥
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达于淮。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 以柳,名曰隋堤,一曰汴堤。”由此看来,通济渠段渠广达到四十步,两岸筑御 道,并种了柳树,既可护岸,又可给牵船人遮荫。
二、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沿途所过,支分渠水,分注于按察司(在今西大街市公安局处)、永寿王府(在今
竹笆市东永寿巷),布政司(在今钟楼西南粮道巷西)、保安王府(在今钟楼东北隅)
及秦王府城;一派从西大街广济街北流,过迎祥观(今北广济街南口东)而西,过 永丰仓(在今庙后街西仓)前,西入贡院(在今西大街西段北侧儿童公园);一派从 广济街直北而上,过麻家什字,汇入莲花池(今莲湖公园)。成化时开凿的通济渠, 入城后渠道用砖砌一千五百五十丈,合4960米。弘治(1488—1505)间,陕西巡抚 周季鳞与西安知府马炳然对通济渠城内尚未砌而有损坏的渠道,以砖砌七百二十 丈,合2304米,并对城外土渠亦加疏浚修筑二十五里。为了城内居民饮水卫生, 周季鳞令沿通济、龙首两渠所过每十家作一井口,以砖为栏,以瓷为口,以板为 盖,启闭以时。
二、京杭大运河开凿过程
隋朝定都洛阳后,当时长江三角洲已经开发为经济中心。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
和把长江三角洲大量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首先于公元605年,迫使千百万劳动
人民,从洛阳到江苏省的清江(淮阴)开凿了约1000公里的“通济渠”。公元 610年,从江苏省镇江至浙江杭州,疏通并开凿了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 同时对原来的“邗沟”进行改造。这样,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首尾相接,共 长1700多公里,从洛阳可直达杭州。隋炀帝为了巩固东北部的边防,又于公元 608年,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开凿了长约1000公里的 “永济渠”。隋代仅用6年时间,开挖了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总 长达2700公里,水面宽30~70米。据历史记载,当时从天津经洛阳至杭州,可通 行长200尺、高45尺的4层楼的龙舟和最大载重量达100~200吨的木帆船。这样巨 大规模的运河,全凭着劳动人民的双手开凿而成,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论京杭大运河各段水体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京杭大运河各段水体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京杭大运河各段水体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京杭大运河各段水体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社会实践准备材料[摘要]: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这条河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很大的份量,然而,近年来,随着苏、浙两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大运河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这条黄金水道正在成为沿岸污染点源的排污管道,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局部河段水体呈现恶化趋势,水体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降至最低点,断面水质检测达标率不容乐观。
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京杭大运河水体的污染,促进运河污染防治模式的根本转变,成为真正卸去大运河污染的沉重包袱。
关键词:杭州段,山东段,河北段,北京段,工农业污水,富营养化"从前的大运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桃花水涨满岸绿。
"著名作家刘绍棠生前曾这样怀念昔日的京杭大运河,念念不忘大运河水何时变清。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曾发挥着航运、灌溉、养殖和饮用等多种功能。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大运河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体发黑发臭,鱼虾几近绝迹,运河形式岌岌可危。
水中含有氰、汞、铬、铅、酚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首先来自沿河的工业污染,如某钢铁厂每天有240多立方米废水直接排入运河;某酒精厂每天有450多立方米有机废水排入河道。
其次是两岸的城市生活污水,一条中型下水道,每天排入的污水高达4万立方米,此外,还有船只污染,除油污染外,客轮平均每天客流量以1万人次计,加上船员,仅排入运河的粪便每天就达2万升。
运河水体的严重污染,不仅污染饮用水,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导致部分河段水产绝迹。
仅沿河一个县段,1986年死鱼33万千克,死鱼苗300万条。
用运河里放养的水草喂猪、羊,也会引起牲畜慢性中毒。
京杭运河
运河最南端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即北三里 桥),并在桥边立碑,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初 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的历史。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 宽6.6米。石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 王靠,气势雄伟,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防止运 输船只撞到桥墩。该桥位于杭州市的上塘路,它 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横跨于古运河之上, 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
微山湖湖中运河
• 微山湖内航道是京航大运河的主要交通线,历史上即分为湖东、湖 中、湖西三条航线贯穿南北,被称为“黄金水道”。20世纪90年代末, 京杭运河济宁至韩庄段续建工程完成后,确定了新的主航道。 • 明清时期的老运河航线,自济宁南门闸经顺河门至小闸口入湖, 在湖中经南阳镇、五里闸、七里闸、赵庄、建闸、马闸、店子、石口、 马口出湖,沿湖东再经张口、王口、常口、夏镇、郗山、朱姬闸等地 至韩庄,全长119公里。该航线20世纪50年代末期,多数仍通航,部 分区段废弃。 • 湖西航线,1958年3月动工修筑湖西大堤,结合开挖湖西航道, 全长131公里,湖西航道底宽45米,边坡1:3,河底高程29.8米。 1960年工程竣工。这时船舶可自济宁经石佛转向龙公河口,经洙水河 口、洙赵新河、新万福河口、摆渡口、南田、刘香庄、杨官屯河口、 微山船闸、沿河头至五段向东穿过微山湖,经韩庄进入伊家河,过台 儿庄进入苏北运河。另一航线为,出微山船闸沿湖西航道南行,过蔺 家坝船闸入不牢河航道
通惠河
•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 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 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 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 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 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从物流的价值角度谈一谈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从物流的价值角度谈一谈京杭大运河的意义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的物流价值。
通过对物流的理解和探讨,以下将从物流的角度探讨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首先,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水运通道,对于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它连接了中国北方的京城以及中国南方的杭州,串联起了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两个经济繁荣地区。
通过京杭大运河,商品和物资可以轻松地从北方运到南方,实现了地理上的畅通和一体化。
这样的交通网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商品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货物的交换和贸易活动。
其次,京杭大运河为当时的物流运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
运河的通行费用相对较低,航道较为平整,无需担心地面交通的阻塞和交通事故。
相较于陆地运输,水运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大量运输多种货物。
通过船舶运输,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供应链的畅通,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
运河两岸的城市在运河的带动下得以发展,沿途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镇。
商贾云集的城镇为商品的买卖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这些城镇成为了当时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为物资流通和商业交往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和环境。
同时,运河的存在也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还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理解。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通过运河,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各地商品和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运河沿途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也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物流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其物流价值不可忽视。
它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商品和物资的流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
有关“中国大运河”两个问题的思考
有关“中国大运河”两个问题的思考作者:***来源:《寻根》2020年第03期“中国大运河”由“隋代运河”和“京杭运河”两部分组成运河—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是一组质地相同、但内涵外延差别很大的语词。
“运河”就是人工开挖的河道,与自然河道及其他河流相连,除航运外,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大运河”是就其体量、长度、宽度比一般运河要长要宽而言。
每一条运河都有自己的地理名称,按理,“大运河”这个名称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所指地理环境不清晰。
用“大”来修饰,是因为与国外只有190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西侧“苏伊士运河”相比,与全长只有82公里的中美洲“巴拿马运河”相比,与全长只有98.26公里的德国“基尔运河”相比,与全长只有6.3公里的希腊“科林斯运河”相比。
正是在与外国的对比中,加之中国的运河置身于泱泱大国的怀抱,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显得绵长而又阔大,纵贯五大水系,故可毫不夸张地称为“大运河”。
我们之前都约定俗成地称自己的运河为“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因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需要,最后统一用“中国大运河”作为固定名称呈现在世人面前。
所以,“中国大运河”成了运河文化中又一个重要概念。
国人对大运河“历史价值”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褒贬不一的过程,其差别可以用“天壤”来形容。
在唐代人眼中,“隋代运河”除被唐代人继续使用并不断疏浚拓展外,歌颂赞许之声通过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可见一斑。
该组诗第二首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现代人对大运河的重视,也是从其“文化遗产”价值引发开来的,并且还是逐步升温。
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大运河被列入其中,用的名称是“京杭大运河”。
从2006年开始,江苏就着手省内运河沿线8市的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009年,国家决定在2014年将大运河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开始“吃香”起来。
江苏扬州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笔者参与了前期大量筹备工作。
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_王文淑
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综述王文淑(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的大动脉,对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明代的京杭大运河在历代王朝中治理得最好,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近年来,关于明代运河的研究也是成果颇多,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总结和评论,以求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明代;京杭大运河;综述中图分类号:K928.4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14)04-0085-04Review on the Grande Canale Between Beijing and HangzhouWANG Wenshu(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ourism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Abstract:The Grande Canale Between Beijing and Hangzhoul is the main artery of waterborne transport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China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n different dynasties.The well-management of the Grande Canale in Ming Dynasty saw its great contribution at that time.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study about the Canal in Ming Dynasty and this paper is to dig out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study by summarizing and discuss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Key Words:Ming Dynasty ;The Grande Canale水路运输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隋代统一中国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的军事力量,开凿和疏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浙江余杭的大运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与法国南运河管理体系对比研究大运河是全世界遗产类型中的稀缺,是多种遗产类型叠加的有机体。
京航大运河是世界上开挖最早、延伸最长的一条古运河。
它开凿于春秋时代。
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94千米,纵贯京、津两市及冀、鲁、苏、浙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
但目前,纳入世界遗产的遗产运河只有法国的南运河(canal du midi).与法国南运河相比,虽然京航大运河历史悠久、最富智慧但是在法制建设、管理制度和基金构建等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一.南运河与京航大运河现状对比
(一)法律地位
南运河受到《国家江河公产和航海法规》(code du domaine public fluvial et de la navigation interieure)的保护,这项法规管理着法国境内所有的水系。
1913年法律将南运河很多河段列为历史遗迹,此后,1930年法律又将南运河沿岸的遗址和景观列为法律保护的范围。
法律规定:任何形式的开发都必须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在权威机构的监督下开展。
(1)作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珍品,大运河无疑值得我们珍藏。
然而,根据以往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只涉及到三个层面: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保护体系无法将运河文化长廊完整地纳入到保护的范畴中。
直至前不久,京杭大
运河才正式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获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
(二)管理制度
法国南运河的整体管理由1991年创制的国家公共制度-《法国航海线路》(voies navigable de france,vnf)负责。
而这项制度是受到法国交通设施及疆域管理内阁(ministere de l’amenagement du territoire,de l’equipement et des transports)的保护。
而南运河沿岸城市建筑风格和选址、遗址以及景观的确立及保护均由法国文化内阁(ministere de la culture)负责。
在各省市,基本上由各地的相对应部门管理。
因此出现了各管各,缺乏统一规章、总体协调和全局规划的散乱状态,各地保护现状和管理方式不一,缺乏保护的整体性和统一规划,从而使大运河在整体名义上说是大运河,实际上都是各段各地各自为政的“小运河”。
(三)管理及保护基金
目前为止,虽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计划的实施。
但是,1996年6月发行的由相关地区权威机构的代表共同签署的《白皮书》(white book)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皮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运河未来管理和持续发展的基金来源。
此外,对法国南运河的长度、河床以及沿岸的建筑都给予了法律保护。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流经北
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的京杭大运河到目前为止尚无跨省市的联合保护基金。
二.京航大运河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地位不明确,法律体系不健全
并不象南运河受到《国家江河公产和航海法规》(code du domaine public fluvial et de la navigation interieure)这部专项法规的保护,目前涉及到大运河的法律主要有《文物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缺乏专项法律、法规的保护,而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名称也只有某些省市有地方性的保护条例,而没有国家法规。
事实上,运河本身及其沿岸的名城、名镇和历史遗迹基本上出于无“法”保护的状态,而对于运河及其沿岸的旅游开发更是缺乏权威法律和机构的约束和监督。
从而使开发商在遗产地内进行旅游开发,造成严重的商业化、人工化,使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直接的破坏。
(二)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
中国的世界遗产地依据其资源的状况,可能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地址、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
世界遗产本应属于国家所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管理。
大运河亦是如此,各省市各自为政导致缺乏统一规章、总体协调和全局规划的散乱状态。
此外,由于地方、部门、单位、个人利益地驱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保护不当、开发过度的现象屡见不鲜。
而同为大运河河段,山东济宁段垃圾成堆,河段干涸;杭州段漕运依旧,旅游兴旺的强烈对比便是实证。
(三)缺乏专项基金、财政支持有限
与法国南运河有《白皮书》保障经费来源不同,目前,国家对大运河保护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国际援助和社会赞助也是凤毛菱角。
管理经费员工工薪部分也是靠财政拨款甚至自筹经费。
此中管理体制必然导致运河部分河段的闲置与浪费,甚至为了筹集经费不惜以破坏运河为代价,大兴土木。
这种开发和经营的无序与低效甚至破坏,严重干扰了大运河的保护以及沿河旅游业的发展。
三.京航大运河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分工、加强部门管理功能化
作为公共资源的运河遗产,必须施行强有力的公共管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部门实施功能性管理。
目前,一些部门还是因袭部门统属的观念实施管理,智能交叉,互争地盘,因此出现了各管各,缺乏统一规章、总体协调和全局规划的散乱状态,各地保护现状和管理方式不一,缺乏保护的整体性和统一规划。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明确和逐步强化功能性管理,各在其位,各司其职。
如建设部是规划管理功能,环保部门是环境管理功能,旅游部门是旅游市场秩序和质量管理功能。
此外,应该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以确保运河及运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拓宽集资渠道
京航大运河纵贯众多不同的区域,如果没有沿线各市县的合作,很难将运河之旅推向市场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而对运河的保护和管理也应该打破区域界限,采取各省市跨区域联合筹集资金的方式,成立运河保护与管理基金。
此外,除了政府拨款外,也可以采取公共管理,多渠道筹集民间资金的方法。
如希腊、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古堡都允许出售,甚至外国人也可购买。
只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对购买者的身份进行认证以及权威监督,就可以保障遗产的维护,保证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展示,从而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不同性质资金的注入,既可以缓解国家保护运河的经济压力,更可以通过集资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大运河的保护之中。
注释: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笔者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