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
台湾社区工作
社区一词,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从英文Community 翻译,可以理解为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从寓义出发,本身就讲究“在地扎根”。
在地化取向的社区建设,与大陆街道和居委会常说的“属地管理”都强调因地制宜。
台北芦荻社区大学,采取“在地扎根”发展模式,成功渡过公共危机,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台湾地区社区发展的主轴是社区发展协会,其网络关系大致是:县/市“政府”“社会局”———乡/ 镇/ 市公所“社会课”(“课”相当于“科”)———里/ 邻办公室———社区发展协会。
里或邻办公室是台湾地区基层社区自治组织,其职能类似于我们的社区居委会。
不同的是,里或邻办公室不直接参与社区建设,而是由社区发展协会具体推动。
以台北县三峡镇忠孝社区发展协会为例说明:经三峡镇公所考量,由三峡、秀川、永馆、鸢山四里组成忠孝社区,从面积而言,此社区接近于广州市一个中等的街道。
忠孝社区发展协会通过召开成立大会产生,经台北县“政府”核准成立,采用会员大会的组织架构,会长由选举产生。
社区发展协会不承担“政府”下派的职能,从事建构社区福利、关怀弱势族群及推广当地旅游等事务。
协会经费政府资助占78%,社福活动收入占6%,会费收入占11%。
袁德润,台湾社会工作发展与草根NGO1965年制定的“民生主义现阶段社会政策”,实施平均地权所征收的地价税,设立了社会福利基金,专供办理本项政策所列出的社会保险、国民就业、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教育以及社区发展等七大项社会福利措施。
1974年高雄也设立“家庭协谈中心”,专门“商谈”,调解家庭纠纷以及家庭生活教育、家庭社会环境改善的咨询服务。
70年代开始了社工员实验计划,业务重点在于社区工作和贫户辅导,1975年台湾省卫生处在全省成立5个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均配有社会工作员。
1998年开始选定实验地区示范办理,加强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施,激发了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结合潜在的福利服务供给者,并以团队方式共同开展福利和社会工作。
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研究——以台北市为例
告 ,提 出一套评估指标 及实施 方案。促进会 在2 0 年7 况进行评 估 ,事 实上对社 区大学课程 及办学 质量的提 04
外 ,其余 委 员都是 学者 ( 以社会教 育及成人教 育背景 大学 会有相互 比较排名 的竞争压 ;认证 则是 社 区大 学
为 主)。
( ) 社 区大 学促进会推 动 的社 区大学认证 四
自认 已具相 当办学专业 能力时 ,主动 向认 证机构 申请
认证 。此外促 进会所推 动的社 区大学认证 是采取 自愿 虽然社 区大学 发展迅速 ,但 是依然存 在 自我形 象 性认证制 ,并以指导各社区大学建立其 专业为 目标 。 和 定位模 糊 、招 生困难等现 象 。因此促进会从 2 0 年 01 台湾 社 区 大学 的 运 行发 展 ,除 了受 到 地方 主 管
他 山之 石
继继 挪
w ww.jbbc m jy j.o x
促进会 代表等具 专业学术 背景与 实务经验人 士组成 , 并 由社教司长担任召集人。 认证准备应 该属于 与其它评估 或审查实施 程序 中最 为相同的部 分 。辅导 认证准备是 指认证委 员会接受社
区大学认证 申请后 ,开 始对社 区大 学进行认 证辅导 工
“ 育部 ”补 助及奖 励社 区大学 申请 计划 审查 , 作。认证辅导 工作 内容包括 自我 评价 报告书 以及各式 教 是根 据 ( 教 育部 ”补 助及 奖励 社 区大 学及 其 相 关 表 格的说 明与填 写、认证指标 的调 整与沟通 、认证 资 (“ 团 体要 点 》 规定 办 理 ,其 目的在 于 健 全社 区大 学体 质准备以及 实地评价执 行方式等 。而认证评价 部分 包 制 ,推广 社 区大 学功能 ,提升 国民人文素 养与生活知 括 自我评价及委 员实地评价 两个阶段 : 能 ,以培养社 区人才及现 代化 公民 。补助 审查是针对 第 一阶 段 自我评价 :受评 社区大学根据 全促 会制 各社 区大学所提 出的年 度发展计 划进行审查 后决定 资 定的评价 指标进行 自我评价 ,并撰写 自我评价报告书 。 助额 ;奖励则是 针对社 区大学上 年度的发 展计划 的绩 第二阶段 委 员实地评价 :由访评委 员针对受评 社 效进行 审查后再 决定奖励 额 。事 实上 ,非 属教育部 对 区大学 申请认 证的项 目,就其 自我评价报告 书进 行书 社 区大 学的评估 ,正是 因为经 费资助及奖励 的审核 结 面审查 ,并 赴社 区大 学进行实 地评价 ,访 谈 、观察 及 果 ,涉及年度 经费分 配的多少 ,因此经 常被外界 解读 检查制 度的执行 与运 行 。根据 自我评价 报告书逐项 进
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大学的历史、特点与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大学的历史、特点与模式摘要: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运行模式,这些为大陆社区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社区大学;成人教育;委托经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接受以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职后教育、岗位培训为主要任务的成人教育将是人们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西方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与变化,作为成人教育重要拓展的社区教育迅速兴起并不断发展,成人教育从学校到社区,已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群体和个人。
并以非常贴近社会和生活的特点,为成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所接受,成为国际现代教育的一种现象和趋势。
而我国台湾地区的成人教育显然受到这种浪潮的影响,近年来,发展社区大学成为成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台湾社区大学的发展历史台湾的高等教育普及面虽然还算广,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人没有机会上大学。
更何况还有因为家境贫寒或者其他原因当年没有继续深造,如今已经人到中年的职场男女。
而社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知识,或者知识不及时更新,很难讲不会被淘汰。
即使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也还是需要一个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机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大学教育整体上的有限性,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为一种现实的需求,发展成人教育开始提上日程,而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也开始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许多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之下,社区大学应运而生。
1988年2月,台湾政府部门召开了第六次教育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建立成人教育体系,以达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目标”来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发展成人教育的基本方向和政策。
此后,教育部门于1991年4月24日制定了《发展与改进成人教育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发展成人教育的具体方案,并把发展社区大学作为实现终身教育和全面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台湾桃园新杨平社区大学的经营与发展
生活«命身肮育—I—/'_I FALEA Lifelong Education□文/台湾桃园市新杨平社区大学校长唐春荣摘要:本文探讨台湾桃园新杨平社区大学的发展与经营。
全文除前言与结语外,计分社区大学产生的因素与桃园市社区大学发展历程、新杨平社区大学发展的实务运作、办学特色与发展的问题与省思等四部分。
社区大学产生的因素有三:社区大学自1998年成立第一所,至2()18年已达86所。
有关桃园市社区大学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来说明探讨;新杨平社区大学的经营发展则从学校命名,设立的理念与目标、发展愿景及行政规划、课程规划与师资聘任、及志工管理等项分述之。
再次,提出新杨平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共八项及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新杨平社区大学发展的问题与省思,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规划、课程开设、师资、公共参与及办学特色等六项,期待透过反思检讨,使社大的发展更加成长与顺畅,促进社区与社会的改造与进步。
.......................J_、前言月會,“作伙学习,翻转地方”是台湾社区大事庆祝成立20周年的主标语,也代表着社区大学所持续扮演的角色及功能。
1998年台湾社会为打破知识学习的障碍,在众多有志之士的奔走倡导下,于教师节这一天正式成立了全台第一所社区大学,开启了无围墙的学习场域,希望能“用崭新的方法,重启心智,重建自我,重拾信心,重育爱的种籽,同时重新生活”,来建构人民自己心中想要的一所大学,开启美好的新生活(社大全促会,2018)o 经过20年的经营与努力,社区大学在台湾可谓之遍地开花,不管在学校、社区、社团、寺庙或是田野中,都可以看到民众参与学习成长的足迹,在社大的学习场域里,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鍊结关系,透过师生间的相互共学,融入了在地知识的学习活动,一起重新理解生活,创造生活,透过教与学的课程设计,不断的交织建构,让个人生命更加丰脾,让生活更加美好。
社大也由当初创立时的“解放知识、改造社会”的办学目标,逐渐转变到师生与社区间的共学共好,更加积极的在地实践态度,翻转地方以改造社会的实践精神。
台湾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征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以提供个性化、多 元化的服务为目标,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和多元化发展。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 、兴趣、特长和学业需求等信息,为学生提 供定制化的服务,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 文化交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案例分析
• *某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改革:这所大学在政治环境变化和高 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的改革,通 过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提高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效率和质 量。
03
近期阶段
背景介绍
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等 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学 生事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学生事务管 理的发展,将其作为高等教育
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方式通常 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不能满足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个性化 服务模式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更好 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 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对学校服 务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
信息化平台
数字化管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注重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事务的数字 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校地合作
*高校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社会服 务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国际合作
*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外高校和机构开 展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
07
管理目标的多元化
教育目标
学术导向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早期以学术表现和学术成就为重点,强调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和提升。
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挑战 。
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公众参与机制——以过沟农村社区为例
关
键
词 :农村社 区土地 重划 ; 农村居 民点整 理 ; 公众参 与; 台湾省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3 — 2 3 6 3 ( 2 0 1 3 ) 0 5 — 0 1 3 3 — 0 5
中图分类号 :F 3 0 1 . 2 4
我 国大 陆 地 区 现 阶 段 土 地 整 治 的 主 要 目的 在 于 增
以过 沟农 村社 区为 例
张 占录 , 胡 红梅 2 , 张远 索 , 3
( 1 . 中国人 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2 ; 2 . 上海市城市规划建 筑设计工程有 限公 司 国土规划设计分 院, 上海 2 0 0 0 5 0 ; 3 . 北京联合 大学 应 用文理学 院 , 北京 1 0 0 1 9 1 ) 摘要 :采 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 法 , 以过 沟农村社 区为例论 述农村社 区土地 重划的公众参 与过程 , 进 而对 台
总 土 地 面积 的 一 半 以上 , 即“ 重划意愿过半 ” , 则 可 以进 行 先 期规 划 , 否则需要继 续加强宣传 , 以 提 高 农 民 的 重
农 村 社 区 土地 重 划 的 主 要 项 目包 括 先 期 规 划 、 非 都 市 土
地开发许可 、 工程设计 、 重划建设 、 测量及地籍整理 。
进行社区整体规划 , 高效利用大村 火车站前 的空地 ; 对 社区内的交通条件 、 居住环境 、 公共设施进行 改善 , 通过
生 活 环境 的变化 来 提 升农 民 的 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品 质 ; 改 良社 区 的硬 件设施 , 促 进 观 光 旅 游业 发 展 以及 农 特 产 品 销 售 , 以繁
1 . 1 过沟 农村 社 区土 地重 划 简介
台湾养老社区的主要模式
养老机构当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高品质人力资源的供应,台湾的教育机 构专门根据社会需要,在大学内设立了相关专业(具体的专业内容和学科设 置后续提供),而且同卓达大学的理念非常接近,在学校期间就有大部分的 时间穿插实习,确保学生在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工作人员。 针对老人的养老医疗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专业化的机构,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敏盛医疗服务体系,通过网路终端的便利服务和医疗数据的巧妙嫁接, 做到老人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住院治疗的过程,其他的康复内容在社区家庭内 完成。通过网路来监控老人的身体状态,建立老人的健康档案(只需佩戴一 下电子环,血压、血糖、心跳等数据就可自动录入),随时提示老人该注意 什么并即使的采取措施。
二、台湾养老社区的主要模式
在今年六月份陪同武清区、河西务镇和我公司联合赴台就养老主题进行了 业务考察和学习。主要的考察机构包括:敏盛医疗机构、怡和养老机构、 康宁老年公寓、双莲社区和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等,其产业方向、项目功 能布局及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等对我公司养老社区项目的建设都具有非常 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五)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文化的需要,还是单一机构养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社区养老和 机构养老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在台湾已经非常明显,对老社区的升 级改造、新建社区的功能配置及大型社区机构养老功能的介入已经开始统 筹考虑了,这一点台湾也走在了前面,提前对全龄化部分的住宅产品预留 升级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的社区养老住宅和机构养老建筑要体现以老人为核心、为老年人服务 的思想。例如在长庚养生文化村内和双莲社区内的功能上,室内老人的空间 设置就非常的人性化,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在室内的空间设计 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同时为医疗设施的使用和升级留下充足的 空间。这方面建议总部工程和产品研究部门联合专门成立老年住宅规划设计 的研究机构,以支持全集团养老住宅的产品开发工作。 很多服务功能非我公司所能做好的,我们要以拿来主义去整合部分服务机 构,统一植入我们的大服务体系。 台湾方面在养老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恰好适度领先于大陆,这样我们应该 充分借鉴台湾的发展和管理经验,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建立一条顺畅沟通的管 道。基于此,建议以民政部和民政部养老示范区为平台,联合台湾方面的政 府或民间团体,成立养老行业的协会,这样方便两岸互派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必要时可聘请台湾方面的管理人员介入我方的管理(台方工资中层标准为 人民币2万元~3万元/每月 )
刊物信息资料简报-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
刊物信息资料简报第83期朝阳社区学院教务处(图书馆)2012年10月高等教育1.论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重构叶芃------《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1-----5页2.回归命脉: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黄书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16-----19页3.礼仪是不是道德——礼仪教育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袁征------《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21----26页4.分布式领导之中国意义冯大鸣------《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31-----35页5.教育领导勇气:教育领导者的另一种素质陈学军------《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36-----41页6.教育领导者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李斌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42-----47,57页7.表现主义中的“教师领导”卢乃桂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48-----52页8.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李学农------《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53-----57页9.教师成为研究者:急需澄清的三个问题刘涛------《教育发展研究》2012. 12. 58-----63页10.教育发展浪潮与中国教育政策的多层设计秦玉友------《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1-----7页11.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主体的现状与发展建议——基于权力来源与向度的分析框架胡伶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8-----13页12.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探析林建忠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20-----24页13.再论教育学的困境与出路:知识学的视角童想文------《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31-----38页14.高等教育中的两个“误识”辨析——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的视角骆徽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39-----43页15.组织特性编制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影响陈廷柱------《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44-----48页16.学术权力合法性危机与大学组织结构变革钱志刚------《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60-----64页17.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包容机制研究王务均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54-----59页18.大学治理结构改革中的软法问题宣绍龙------《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76-----79页19.论大学的文化自觉钱佩忠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93-----98页20.大学文化创新动力机制探析游家胜------《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99-----103页21.高校人才培养构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朱炎军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109-----113页22.论教育惩戒及其适用理性姜华------《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115-----118页23.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实践研究徐淀芳------《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5---16. 14--19页24.国际视域下构建“促进学习的评价”新体系祝新华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5---16. 1--6页25.我国教育元评价的实践缺失及对策思考霍国强------《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5---16. 21--25页26.责任分散应规避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创新李文莉------《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5---16. 26—28,39页27.学科能力表现:意义、要素与类型郭元祥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5---16. 29--34页28.发挥综合大学优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李元元------《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4----6页29.抓住关键全面提高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程艺------《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7----9页30.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苏志武------《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10----14页31.文化育人:大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张德江------《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14----16页32.以高度文化自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胡显章------《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17----19页33.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的点滴思考阮显忠------《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22----24页34.推进十个转变实现大学教学改革新突破李志义------《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25----29页35.“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胡相峰等------《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45----48页36.建立院校评估制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王红------《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49----51页37.影响高校办学特色的四个因素分析黄光扬------《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57----59页38.生态位理念下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之路曹福亮------《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 17----19页39.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张正国------《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 20----21,57页40.构建“三三三”培养体系推进本科教育迈向更高目标刘华东------《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 34----36页41.推动大学生创新计划引领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郑益慧等------《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 37----39页42.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的三个重要环节张丽娟------《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 62----63页43.高等学校实施管理育人的再思考胡荣山------《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22----24页44.我国终身学习认证的现状分析和制度问题宋孝忠------《继续教育》2012. 8. 15----18页45.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研究——以台北市为例王涛涛------《继续教育》2012. 8. 61----64页远程教育1. 我国与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研究综述杨婷婷------《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14----18页2.北京大学引领式网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候建军等------《继续教育》2012. 8. 3----5页3.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生源下降的原因与对策——以北京电大西城分校为例刘鸿雁------《继续教育》2012. 8. 22----25页4.远程教育的新视角:双主体学习论李兵------《继续教育》2012. 8. 34----37页社区1.为居民自治“疲软”找原因曹昊------《社区》2012.9上. 8-----9页2.社区现实与文件要求,有何差异曹传柳------《社区》2012. 9上. 10-----11页3. 动态考评:把“群众满意”定成制度------《社区》2012. 9上. 12-----13页4.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把设想的服务变成现实林振------《社区》2012. 9上. 18-----19页5.“管家”团队门道多赵辉普等------《社区》2012. 9上. 25----26页6.社区书记的五种角色王建军------《社区》2012. 9上. 27----28页7.澳住房合作社圆百姓住房梦傅云威------《社区》2012. 9上. 62----63页8.美国处处有“安全通道”戴玉------《社区》2012. 9上. 63页9.基于全民终身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对策研究周红兵等------《继续教育》2012. 7. 46----48页高等职业教育1 .以就业能力为新的使命——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变革的案例分析杨钋------《教育发展研究》2012. 13----14. 65-----75页2.高职教育应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协同发展张麦秋等------《中国高等教育》2012. 17. 55----56页3.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马树超等------《中国高等教育》2012. 18. 12----16页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研究李米蕊------《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5----10页5.主体间性视角下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模式探索陈瑶------《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20----22页6.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宋伟元------《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55----57页7.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启示郭雅娟------《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61----63页8.面向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评价赵晖------《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64----66页9.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新思路林洪------《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71----73页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与现实任务王道勋------《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158----160页11.高职院校“顶岗实践”的操作探索陆敏等------《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55----57页12.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宣传策略研究谭斌等------《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64----66页13.高职生学业自我妨碍及与调节定向、自尊的关系研究赵玉晶等------《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67----70页14.澳大利亚开放性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夏继梅------《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78----80页15.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张景雷等------《继续教育》2012. 7. 18----20页16.高职校企开展技能竞赛的实践探析汪东平------《继续教育》2012. 7. 21----23页成人教育1.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彭晓涛------《中国成人教育》2012. 16. 23----25页2.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成人教育学员需求实证研究左红武------《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8----11页3.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职能的定位与思考贾学利------《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32----33页4.成人高等教育中教书育人的路径选择——以脱产班学生为例吕明英等------《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51----52页5.高校成人教育任课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孟宪乐------《中国成人教育》2012. 17. 95----97页6.建设学习型城市打造中国学习之都邵和平------《继续教育》2012. 7. 3----6页。
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启示
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启示发表时间:2018-11-16T19:27:19.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杨婕妤[导读] 摘要: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历经40余年的发展之后,确立了包含“人、文、地、产、景”多个层面的策略体系,吸引了台湾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社会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 100000摘要: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历经40余年的发展之后,确立了包含“人、文、地、产、景”多个层面的策略体系,吸引了台湾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社会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
社区营造是应对全球化结构性冲击下的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和“参与式民主”的实践。
以自主实现社区价值为目的,政府、社区居民以及专业团队共同合作为基础,营造永续发展社区。
诚然,目前大陆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体量等等都与台湾存在一定差异,但面对城市化和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困境,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相关经验政策确实值得大陆学习借鉴。
关键词:社区营造;台湾;经验1 引言改革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突飞猛进。
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迅速演变为“市场经济”,取得了中国式经济的增长奇迹。
但高速经济发展之下所带来的弊端也日渐凸显,乡村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特色产业缺失,社区文化发展滞后等等问题迫在眉睫。
社区,不仅是一种地域单位,更是一种在地文化的体现,是进行自主自治、创新的最佳单元。
在台湾地区的政府政策、社区规划的推行方法和经验也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台湾学者普遍将1994年以前的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称为传统社区发展时期,1994年以后的称为多元社区发展时期。
传统社区发展最初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派驻专家到台湾协助当地开展社区发展工作,并先后制定“社区发展工作纲要”颁布“八年计划”、“二期五年计划”、“阶段性实施方案”等,由村长或其全权指定的“理社区事会”承办。
最初的社区发展工作主要针对能体现政绩的基础工程、生产福利、精神伦理等开展,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特点。
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看我国旧城更新
育也开始兴盛起来。地方文教基金会则
在当地举办各种活动,活跃于地方舞
台。例如1 9 86年成立的乐山基金会从
1 988年起即致力于老街保存运动;1 987
年成立的新港文教基金会则主办新港地
区的种种活动,培养了居民自主的能
力,成为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代表。在
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的实践过程
中.也逐渐形成了专业设计人员参与社
(1}从老街保存到社区总体营造。 1 994年前.台湾建筑系所所进行的社区 总体营造以及相关研究计划,多数为聚 落保存的案例。主要目的是从空间切 入,唤起居民的关心以图社区的活性 化,与社区建筑的概念相同。在只做建 筑及老街保护并不容易成功甚至引起居 民反对和破坏老街的情形下,转换为同 时注重“软体”(即居民生活)的社区总 体营造。
上述这些自发性组织使成员们在组 织活动及社区互动中凝聚了信任:同时 通过这些组织,让外界认识了五沟社 区。笔者认为.通过”重点培植自发性 组织“这样的方式,较能够可持续地营 造社区,因为其动机是自发、自愿的,而 不是因政策规定而成立的空壳组织。 3.2根据客家习俗与信仰拟定社区规 范
根据笔者的观察,跟邻近社区的族 群比较.五沟社区的居民较团结,较有 向心力.我们从五沟社区客家的习俗便
(2)从民间到政府。社区总体营造 的行动是由民间开始并逐渐发展开来 的。1 994年台湾地区政府下属“文建会” 正式提出社区总体营造的概念,同时一 改文化活动在都市举行的惯例,将文艺 季改在地方举行,并推动1 2项目地方文 化建设的计划。社区总体营造遂成为地 方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在地方政府提 倡之下,通过地方政府所属的各地文化 中心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社区总体营 造也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
从五沟社区营造发展的脉络检视. 一个社区若要打破因对立而产生的信任 危机与困境,“自发性组织”是不可或缺 凝聚信任的因素。
适应行为评估适应行为
● 精细动作——
● 书面语言——
II.日常生活技能领域
● 个人——
● 家庭——
● 社区——
III.社会化领域
● 人际关系——
5.量表构成与内容
VABS由三套表构成:第一套称为调查表,包含297 个条目,用于评估一般适应能力;第二套称为扩展 表,包含577个条目(其中277个条目与调查表中的 条目完成相同),用于评估更广泛、更具体的适应 行为;第三套称为课堂评定表,共有244个条目 (大约80%的条目与调查表相同),用于评估儿童 在课堂中的适应行为。每套表都涉及沟通、日常生 活技能、社会化和运动技能四个领域。另外,在调 查表和扩展表里,还把不良适应行为作为参考项目。 下面以课堂评定表为例,对VABS的内容作一具体的 介绍。
(七)量表构成
本量表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200题,分成 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20题;细分为37个 特定能力群,用以评量受试者于自然及社会情境 中的适应行为。第二部分有50题,分成两个分量 表:一为独处不良适应,有15题;二为人际不良 适应,有35题;用以评量一般儿童及青少年个人 独处或人际间的偏差行为或异常行为。(见下表)
ABAS包括三套表格:家长用表共有232道题,用于5至21岁 的受测者;教师用表共有193道题,用于5至21岁的受测者; 成人调查表主要由护理人员填写,共有239道题,用于16至 89岁的受测者。
(六)ABAS的说明
题目按技能领域来组织。每题按四级记分:0表示不具有某 种行为;1表示有某种行为,但从未在需要时表现出来;2表 示有时能在需要时表现出来;3表示总能在需要时表现出来。 把各领域的得分加起来即可得原始分数。再把原始分数转换 成标准分数(平均数=10,标准差=3)、一般适应技能总分 (平均数=100,标准差=15)、百分等级、年龄当量和一般 适应技能总分的置信区间。
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
,
。
,
“
”
,
。
,
(
一
) 社 区 大 学 成 为 社 区 学 习 中心
“
“
”
一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主要通过 : 其 社 区 大 学 成 为 社 区 学 习 中心 建 立 包 括 人 力 物 力 财 力 信 息 营销 公 共 关 系 绩效 评 估 数 字科技 软 硬 件 等资 源 的 社 区 学 习 资 源 网 络 并 加 以有效 的整 合 运 用 其 二 建 立 社 区 学 习 资 源 中心 即 建 立 社 区 终身 学 习 网 络支 持 系统 办 理 各 项 社 区 整 合 业 务 协调 伙 伴 组 织 的 工 作 和 建 立 社 区 数字 学 习 网络 的维 护 系统 其 三 建 立 社 区 数 字 学 习 网络 即 建构社 区 数 字 学 习 网 络 目标 应 用 相 关 网 络 科 技及 学 习 辅助 策 略 与伙 伴 组 织 共 同 发展 社 区 数 字 学 习 软件 与其 他 相 关 数 字 学 习 网 络 进 行 连 结 在 社 区 数 字学 习 网 络 在 线 展 示 社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数 据 库 提 供 研 究 引擎 和 搜 寻 引 擎 及 成 立 数 字 公 共 讨论 广场 等
,
一
”
,
、
、
、
、
、
、
、
,
。
,
台湾社区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点分析
虽然仅有7 却已发挥了不错的成效。 年, 本文叙述台湾社区大学成立的历史, 设立的宗旨, 以及社区大学课程安排
的整体原则。 关键词 :台湾社 区大学 ;发展历程 ;办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 :G 7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0( 0) -13 01 4 3 06 4 . 4 2 0 01 0 4
一
、
绪 论
地球村 的今 1时代 , 3 如何赋予成 人学 习者更大 的 自由空间 ,
注 意公 民人格 的引导与 培育 , 以广 阔的视野 观察 自己与别
人, 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
19 年 9月 2 98 81 3,台湾成立 了第 一所 社区大学 ——文
山社 区大学 , 在短短几年间开 出新局 , 不仅仅数量上快速成
J1 0 6 u. 0 2
No4 .
台湾社 区大学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点分析
舒 曼 丽
( 苏州 大学 教育学 院, 江苏 苏州 252 ) 10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19 年 ,台湾从 成立第 一所社 区大学—— 文 山社 区大 学, 98 开始 了台湾 成人教 育的另 一个 新纪元。社
区大 学的设 立,落实教育 改革运动 的基本理念 ,以 “ 解放知识,活化社 区” 目的与宗 旨。 区大学 的历 史性 发展 为 社
维普资讯
扩增 国家资源 重分配 , 增设公 立高 中大学 ;教育权 力下 放 破除 中央集 权 、 育松 绑 、 教 学校 社 区化 。 40 之后 , “ 1” 行政 院教育改革审议会成立 , 由李远哲 担任 召集人 , 官方 正式 启 动 教改列 车 ;之后 , 京就任 台湾教 育行政 管理 部 门负 责 吴 人, 积极推动教育改革 。 民间推动 的社 区大学有 其独特 性 , 无法 与现存 的各 国 和 地 区的成人教 育形态完 全等 同, 而与 欧洲成人 教育 相 然 比较 , 则有 其相 似之处 。 区成人 教育 的 目的是在 协助 个 社 人 , 过社 会来 强化个人与社会 的联结 。 透 另一 方面 , 区大 社 学 的理念 既是强 调地方社会 的 多元化 , 望藉 由学术课 程 期 培 养 民众批 判思考 的能力 , 以社 团活动课 程培养 民众参 与 社会 事务 的能力 ;此 外 , 生活 艺能 的课 程则 可使 民众具 备
台湾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台湾 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 启示
朱素 芬
( 华东 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 上海 ,0 0 2 20 6 )
摘要 :0世 纪9 2 0年代 , 台湾地 区在 引进和吸收欧美社 区学 院发展的理念和经验 的基础上 , 大力推进社 区
大学的创 建工作。经过十几年 的发展 , 的社 区大学形成 了 自己的办学特 色 , 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台湾 积累 并具
一
、
同。此外 , 9 1 7年, 9 台湾政府颁布了《 迈向终身学习 白皮书》 这一举措推动了终身学习运动的开展, , 也 促进 了社区大学的创办。 与大陆地区不 同, 台湾取名 为社区“ 大学” 而非 社区“ 学院” 。这其 中有两个原 因: 一是台湾“ 教育 部” 原来拟定了社 区“ 院” 学 的名称 , 但是 由于种种 原因, 原来规划的“ 社区学院” 没能实现。为了和它 相 区别 , 加上 “ 区大学 ” 社 的用 法 已经 在社会 广 泛采 用多年, 因此 , 使用 了社 区“ 大学 ” 的名称 ; 二是《 台 湾大学法》 规定 “ , 学院” 一般 只是包含一个或两个 领域 , 如文理学院。包含三个 以上领域就称为大学。 依照该法案, 社区大学课程涵盖了人文学、 社会科学 与自然科学三个领域 , 因此称为“ 社区大学” 98 。19 年, 第一所社区大学——文山社区大学在台北成立, 揭开了台湾社区大学开办 的序幕 。之后 , 各市县纷 纷效仿 。截至 2 1 年 , 0 0 台湾已成立了社区大学 10 0 多所 , 参与学习的学员人数达到了 2 3万 2千人次。 经费支出也从 19 年 的 1 98 千万元升至20 年 的9 08 . 1 亿元( 3 新台币) [ 可见 , o1 1 台湾社区大学已获得了 飞速的发展 , 并且越来越成 为台湾民众广泛接受的 种教育形式。 二、 台湾社 区大 学的 办学特 色
台湾社区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启示
1 — 3
21 0 2第 6期
废 人 教 育
ADU ED AT ON 1 UC I
No 6 2 2 . 01 T0a . 0 t1 No 3 5
( 总第 3 5期 ) 0
台湾 社 区大学 本土化发 展 的 启示
苏 慧
( 南大学 西 南 民族 教育 与心 理研究 中心 ,重 庆 40 1 ) 西 07 5
生, 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台湾社 区大 学 的课 程设 置 因其 特 殊 的办 学 理 念而灵 活 开放 , 具 一 格 , 别 为社 区 民众 提 供 适 合 的 教育环境和 内容。这些课程分为三大类 : 1 学术 () 课 程 (8学 分 ) 4 。知识 性 的学习补 充 , 重提 升 学员 侧 的学识 涵养 , 阔视 野 。并 考 虑 到学 员 基 础参 差 不 开 齐而设计 由浅 至深 的课 程 。 ( ) 团活 动 课 程 (O 2社 4 学分) 。任何公共议题都可以成为社 团活动课程 的 内容。通过对 当前社会 问题的关 心、 与、 习唤 参 学 醒社区民主意识 , 以善 于批判和反思的眼光参与公
【 摘 要】 在终身教育思潮与学 习型社会理念 的影 响下, 区大学 已成为 台湾 当前成人教 育的重要 主体。 台湾 社
社 区大学的蓬勃发展得益 于它的本土化发展特 色, 解放知识 , 以“ 活化社 区” 宗旨, 为 特殊 的学习需求。加强对 台湾社 区大 学的研 究, 于促 进 两岸成人 教 育的 交流、 对 借鉴 和发展 有 着积极 的
一
、
需求。
2 .健 全的 管理体 制和 灵活 的经 营方式
社区大学作为 台湾成人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其健康运作与繁荣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社 区教 育 管理体 制 。台 湾 在 教 育 行 政 部 门设 立 了 社 会 教 育 司 , 设 五 个 科 室 分 管 社 会 教 育 工 作 的 各 个 方 下 面, 分工 明确 。 台湾 各 县 、 , 、 也 相 应 设 立 了 市 乡 镇 社会教育管理机构 , 确保 社区大学融人社 区, 落到 实处 。台湾社区大学定位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 大 多以“ 公办民营” 模式开办, 由各地政府设立 , 即 实 际 经营则 委 托 大 学 院校 或 能 够 胜 任 的 民 间非 营 利 组织 。其 办学 经费 主 要来 自教 育 主管 部 门、 方 政 地 府 和学费 三方 面 。在 台湾 , 区大 学 相 当于 四年 制 社 大学 , 实行学分制 , 不规定修业年限 , 不同的是对学 员没有任何学习经历的限制 , 凡年满 1 岁者均可入 8 学并 选择 自己感 兴 趣 的课 程 。对 教 师 的选 拔 亦 无 严格 的条 件 限 制 , 是 根 据 实 际 教 学 需 要 遵 循 “ 而 能 者 为师 ” 的原则 , 他们 可 以是有 资 历 的优 秀 教 师 , 也 可 以是各 有 专 长 的 民间 艺 人 , 为兼 职 , 课 费用 皆 授 按课时给付 。这种开放 的教师聘用制度使得正规 教育体制之外 的社 区大学仍然能够拥有 丰厚 的师 资力量, 而多元的教师团体使得社区大学 的教学比 正规高等院校更加丰富灵活 , 并能够保持与社会 的 紧密 结合 。 ] [
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研究
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研究摘要: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分为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的校务评估、“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的业务评估、“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的社区大学审查和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四类,台北市的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运作与台湾众多地区的评估相比,其做法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示范性,对内地社区学院的评估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台湾地区;台北;社区大学;评估模式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71-04我国台湾地区有81所社区大学,为了监控这些社区大学的办学质量,其主管机构充分利用评估作为监控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台湾地区现行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基本上可分为四类:(1)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的校务评估。
(2)“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的业务评估。
(3)“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的社区大学审查。
(4)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具体如图1所示。
台湾地区现行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一)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的校务评估台湾地区的《终身学习法》第九条规定:“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为推展终身学习,提供国民生活知能及人文素养,培育现代社会公民,得依规定设置社区大学或委托办理之;其设置、组织、师资、课程、招生及其他相关事项,由各级政府自定之。
”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主管机关得会同目的事业主管机关监督及评估终身学习机构,其绩效优良者,应予以奖励。
”在此法律框架下,各地方政府在其制定的《社区大学设置及管理办法》、《社区大学设置暨奖助要点》、《办理社区大学实施要点》及《社区大学委托办理实施计划》中,均明确列出社区大学评估的规范,同时,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出了《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社区大学校务评估暨作业要点》及《社区大学评估要点》等相关规定。
地方对社区大学的评估方式,一般都采取自我评估及委员实地评估两个阶段。
台湾终身教育:嘉义县的社区实践
构小 区教育学 习网络平 台 ,定期发行 电
子报 , 0 年计 发行 四期 电子报 ;建立 2 6 0
小区课程 师资人才数据库 , 供参考 。 三是 在实施范 围之 乡镇 进行学 习需求评估 , 发放 10 0 0份学 习需求 问卷 , 回收 6 5份 5
的文化传 承 问题 、 教养 家庭 与单 亲 隔代
没有横 向联 系 与整合 的管 道 ,对课程 的 开设并 没有整体 的规划 , 易造 成资 源 容 的重迭与 浪 费, 因此推 动嘉 义县学 习机 构 、 习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有 其重要性 。 学
弱势族群学 习知能与资源亟待强化
嘉 义 县 面 临 小 区 内 老 年 人 口 比 例
小区现况分析与民众 需求 的数据 ,亟需
开展 数据库建 置及学 习需求 的评估 ; i
般小 区居 民 , 供终 身教育机会 。六 提
是举办小 区教育学 习体 系计划成果展活 动 , 检讨与评 估 , 进行 提出第二年计划 。 2 0 年持 续推进与 不断完善 07
强化 县府 “ 身教 育 委员会 ” 运 终 之
是小 区教育工作人员在方案 规划 、 区 小 营造方面 的专业知 能不 足 ,亟需 进行 各
门, 对象包括 高龄 、 外配 家庭 、 原住 民及
一
会行 政 体 系重视妇 女 、 老人 、 心障 碍 身
者 的福 利 ,也开 办 多项 成人 的学 习 活
以建立起 嘉义县 的小 区终身学 习体 系 , 方能有 效 的解决 ,其具 体对策包含 以下 六项( 张菀珍 , 0 ) 2 7: 0 一是小 区教育办理
年 的 主要 策 略 规 划 及 成 效 进 行 分 析 ( 张
社区终身学习体系建构:台湾地区现况评析与精进策略
组 讨论 、完 成 报告 等 方 法 的训 练 ,从 第 五 ,强 调 有 效 的学 习。终 身 学
习 体 系 比较 值 得 注 意 的是 非 正 规 与非 正 式 学 习 环境 的设 计 ,包 括 社 区 图 书
第 四 ,加 强 应 用 的 方法 。除 学 习
才 能 符应 社 会 需 要 。 因此 ,社 区终 身 可 以发 展 自我学 习 的能 力 ,发 现社 区 内容 外 ,方 法 的应 用 是 最 实 际 体 验 。 学 习 体 系 的建 构 乃 当 务之 急 ,必 须 有 生 活 问题 并 加 以解 决 与 创 新 ,就 能享 例如,透过搜集资料 、分析结果 、分 效 整 合 学 习 资源 、形 成 策 略 联 盟 、发 受和体验学习所带来 的成就与喜悦。
方 可达到其基本 需求与任 务。而社 区终 行 为 的指 导 ,正 确 的 观 念 才有 积 极 的
身学习体系的供给可以使全体社区居民 行动与做法。积极培养正确的资源整
让 社区人力得 以开发与运用 。可见 ,透 从现在 开始 。
充分参 与 , 引导其 投入社 区的发 展事务 , 合 观 念 ,是 社 区居 民 的责 任 ,而 且应 自由和多样的原则与策略,要分散学
泛重视。另一 方而,从初生到终老都 断 的 学 习过 程 ,经 由 自发 而 有 意识 地 作组 织 的协 助 和 群体 学 习的 气 氛 ,发
展终 身 学 习的 基 本 能 力 ,体验 学 习 的 需 要 在地 化 ,终 身 学 习 必须 落 实 于 社 安 排 学 习机 会 和 方 式 ,增 进 参 与学 习 区 日常生 活 场 域 ,无 论 个人 与组 织 都 活动 的热情 ,以达到学 习社会 的理想 。 乐趣 ,培养终 身学习 的兴 趣 。 在 社 区行 动 ,建构 社 区终 身学 习体 系 若 个人具 备学习 的意愿 、 动机 和习惯 ,
正荣:社区大学试验田
正荣:社区大学试验田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2年第1期文,胡晓静图,被访者提供74岁的朱金玉家住福建莆田,在她家隔壁的汀塘村社区大学,每天都有志愿者教习普通话。
这让一个说了一辈子客家话的老人对了解外界的语言有了接触的途径,也让她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每天她都会兴冲冲地去学习,回来后抱着教材让孙女陪自己练习。
2011年1月8日,正荣集团协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在位于福建龙岩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共同发起培田客家社区大学。
同年,汀塘社区大学成为正荣集团资助的第二所公益社区大学。
在福建,很多妇女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
汀塘社区大学便开办了针对成年人的普通话班。
在中国,社区大学还算是个陌生的概念,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但在已然发展成熟的美国,有48%的大学教育都在社区大学里完成。
社区大学在美国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台湾也有十多年的历史。
与我们当下大学“精英教育”不同,社区大学的大门向每个平民敞开。
社区大学不仅具备很强的教育功能,还承载了促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
与美国相比,中国台湾的社区大学经验更适合我们效仿。
目前,台湾有100多所社区大学,并以每年新建10所的速度稳定发展。
台湾社区大学的运营资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政府出资、社会募捐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低廉学费。
台湾社区大学的受众,大多是白领和知识分子阶层,业余时间修个感兴趣的学科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
大陆的社区大学还处在一个摸索试验阶段,所举办的活动并不是所有都能被受众所接受。
而研发拓展需要高端的人才资源,当下社会“趋利性”和这个行业仅靠理想来支撑,两者之间相比较矛盾分外突出。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无法给从业者有吸引力的薪水,也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为这个行业服务。
人才问题已成为社区大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
社区大学表面来看,像是个文化活动中心,实际上创建者在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也有比表面做的事情更高的理想。
理想和信心是必要的,这种等待被政府“招安”的过程却异常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研究摘要: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分为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校务评估、“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社区大学业务评估、“教育部”资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审查和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推动社区大学认证四类,台北市的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运作在台湾众多地区的评估中,其做法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与示范性,对内地的社区学院的评估具有良好的启示。
关键词:台湾;台北;社区大学;评估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已有81所社区大学,为了监控这些社区大学的办学质量,其主管机构充分利用评估作为监控其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台湾地区现行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基本上可分为四类:一是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校务评估;二是“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社区大学业务评估;三是“教育部”资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审查;四是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推动社区大学认证(见图1)。
图1 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系统运作模式一、台湾地区现社区大学评估制的运作模式(一)地方政府对所属社区大学的校务评估根据台湾《终身学习法》第9条规定:“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为推展终身学习,提供国民生活知能及人文素养,培育现代社会公民,得依规定设置社区大学或委托办理之;其设置、组织、师资、课程、招生及其它相关事项,由各级政府自定之”。
第21条规定:“各级主管机关得会同目的事业主管机关监督及评估终身学习机构,其绩效优良者,应予以奖励”。
在此法律框架下,各地方政府在其制定的《社区大学设置及管理办法》、《社区大学设置暨奖助要点》、《办理社区大学实施要点》或《社区大学委托办理实施计划》中,均明确列出社区大学评估的规范,同时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已制订《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社区大学校务评估暨作业要点》或《社区大学评估要点》等相关规定。
有关地方对社区大学的评估方式,一般都采取自我评估及委员实地评估两个阶段。
自我评估是由各社区大学根据所制定的评估标准的各项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实地评估则由评估委员实地进行检查评估。
(二)“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办理社区大学业务评估目前“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办理社区大学业务评估,是根据2008年9月15日所修订的《“教育部”评估直辖市县(市)政府办理社区大学业务实施要点》执行,其目的有了解地方政府推动社区大学状况与成效及其对所属社区大学指导与评估的情况,以此作为规划社区大学政策的参考;提升地方政府推动社区大学办学与运行发展绩效,健全各社区大学的体制;激励推动绩优的地方政府,并指导及协助地方政府健全社区大学的发展,以培养现代化公民并构建终身学习环境。
“教育部”对地方社区大学业务评估的实施方式包含自评与复评两个阶段。
自评是指当地政府预先完成对所属社区大学的评估(含社区大学自评)工作,按照“教育部”所规定的评估期限及项目,提交自评报告与自评表请评估小组审核;复评则是由评估小组按照社区大学数量,采用分区集中方式,进行书面评估,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抽访部分社区大学进行实地评估。
评估委员是由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总体营造、管理、行政、文化等领域的学者专家、主管机关代表、社区大学相关代表及社团法人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代表等具专业学术背景与实务经验人士组成,并由社教司长担任召集人。
(三)“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审查“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申请计划审查,是根据《“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及其相关团体要点》规定办理,其目的在于健全社区大学体制,推广社区大学功能,提升国民人文素养与生活知能,以培养社区人才及现代化公民。
补助审查是针对各社区大学所提出的年度发展计划进行审查后决定资助额;奖励则是针对社区大学上年度的发展计划的绩效进行审查后再决定奖励额。
事实上,非属教育部对社区大学的评估,正是因为经费资助及奖励的审核结果,涉及年度经费分配的多少,因此经常被外界解读为“教育部”对社区大学所进行的实质评估。
“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审查的实施方式,以2008年为分界线,前后有所不同。
2008年以前,是采用分区集中审查,各区审查委员组成都包含学者专家、地方政府或社区大学代表(或曾在社区大学教学、任职或顾问、咨询委员)。
从2008年起,补助及奖励社区大学审查虽然仍采用分区集中审查,只是各区都由同一组审查委员(8位)进行审查,审查委员的组成除一位按惯例聘请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以下简称全促会)理事长担任外,其余委员都是学者(以社会教育及成人教育背景为主)。
(四)社区大学促进会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虽然社区大学发展迅速,但是依然存在自我形象和定位模糊、招生困难等现象。
因此促进会从2001年起即着手进行有关社区大学全国性评估的研究规划;2002年9月完成《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规划》的研究报告,提出一套评估指标及实施方案。
促进会在2004年7月,分别在中、南及桃竹苗等四区召开社区大学评估会议,征集社区大学对于该项工作的见解与看法。
综合各社区大学意见后,促进会认为在社区大学发展初期,评估(或认证)的目的不只是评定同社区大学的优劣,而应将重点放在建立指导机制,让社区大学的运行发展迈向专业化。
因此决定于2005年起进行试办性质的认证工作,并以社区与社会参与作为试办阶段的认证项目;经过两年实践后,将原来三种认证项目整合为单一的社区大学认证,并将原有的社区与社会参与扩充为学校经营与公共参与,涵盖社区大学在行政、课程与教学等相关项目。
促进会所推动社区大学认证的实施方式,主要包含辅导认证准备、认证评价及核定等三大部分。
辅导认证准备应该属于与其它评估或审查实施程序中最为相同的部分。
辅导认证准备是指认证委员会接受社区大学认证申请后,开始对社区大学进行认证辅导工作。
认证辅导工作内容包括自我评价报告书以及各式表格的说明与填写、认证指标的调整与沟通、认证资质准备以及实地评价执行方式等。
而认证评价部分包括自我评价及委员实地评价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评价:受评社区大学根据全促会制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书。
第二阶段委员实地评价:由访评委员针对受评社区大学申请认证的项目,就其自我评价报告书进行书面审查,并赴社区大学进行实地评价,访谈、观察及检查制度的执行与运行。
根据自我评价报告书逐项进行评价,每一指标都需要检查并做记录,再汇整为委员评价报告书。
促进会所推动社区大学认证,访评委员的组成包含学者、npo(非营利组织)执长或负责人、以及社区大学代表(校长、主任、或主任秘书)等,除评价观点比较多样之外,并且较注重学理与实务经验的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促进会所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虽然在实施方式和作业程序上,与其它评估并无太大差异,只是二者在评价的目的上则有显著的不同。
评估着重在对各社区大学进行办学绩效的评比,对各社区大学会有相互比较排名的竞争压;认证则是社区大学自认已具相当办学专业能力时,主动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此外促进会所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是采取自愿性认证制,并以指导各社区大学建立其专业为目标。
台湾社区大学的运行发展,除了受到地方主管机关的监督,其评估结果事关社区大学能否继续运行之外,“教育部”对各地方政府办理社区大学业务情况进行评估,事实上对社区大学课程及办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连带性的影响;而“教育部”对于各社区大学的资助和奖励审查,其结果涉及社区大学年度补助及奖励款项的多少,而补助及奖励款又是多数社区大学年度经费的重要来源,因此受到所有社区大学的高度重视;此外促进会所办理的社区大学认证作业,则以指导的角度来帮助社区大学的运行。
二、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运作(一)评估机制建置目的与功能台北市政府以公办民营的方式委托办理社区大学,而社区大学接受政府补助,使用公有场地,为了提升其运行管理绩效,同时为了保障社区民众的学习质量,因此通过教育局定期办理绩效评估机制来对社区大学进行督导管理,其评估结果则关系各社区大学的办学声誉、财务经费以及政策执行效果。
根据台北市教育局于2000年公布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中,开始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建置目的最初只是为解社区大学的办学绩效,到2003年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指标要点中,逐渐转变成为了解社区大学办理绩效,作为规划社区大学政策的参考、通过社区大学自我评估及学者专家实地评估,发现问题,并指导改进,以帮助社区大学问题的解决、激励办学成绩优秀的社区大学,以全面提升社区大学的办学绩效;在2008年最新修订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中,更进一步将激励办学绩优的社区大学,以全面提升社区大学的办学成绩优秀调整为提升社区大学的质量,促进社区大学持续发展。
从这个转变中可以看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对于社区大学的政策与目标已趋于明确,同时也凸显了其评估目的不再局限于社区大学办学绩效和问题解决等消极性目的,而是关注社区大学未来发展的持续性理念。
(二)评估机制的运作现况关于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机制运作的现况,可以从社区大学的法规基础、社区大学评估的实施方式、评估项目、指标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内容进行研究。
1.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的法规基础台北市政府最初实施社区大学评估的法规基础,是在社区大学试办期间的《台北市政府试办社区大学实施要点》第9点规定:“教育局对于社区大学应每年办理评估,评估要点另订之。
”并据此在2000年6月制定《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以办理社区大学评估工作。
随后实施社区大学评估的法规基础则是根据《社区大学设置暂行要点》第13条规定:“教育局对于社区大学,得进行定期之评估与不定期之辅导,作为是否同意继续办理之参考根据。
前项作业要点,由教育局订之。
”并据此制定《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作业要点》。
目前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最新的法规根据是2007年8月所颁布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设置及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教育局对社区大学得进行评估,作为改进或委托办理续约之根据。
前项评估要点,由教育局订之。
”并于2008年10月公布现行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
2.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的实施方式就社区大学评估的方式来说,按照试办期间所实施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要点》第6点规定:“评估分为自评及受评两部分,本局于实施评估日十四日前通知受评单位,受评单位应于实施评估日七日前填妥社区大学概况表及社区大学自评表,送本局汇参。
受评实施方式以简报、参观、查阅资料与学员座谈等方式进行。
”其中2003年公布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作业要点》第4点规定:评估方式:采自我评估和委员评估,第5点规定:“评估对象分为:①自我评估:本市12所社区大学。
②委员评估:1.分为甲、乙两组。
2.公开抽选受评组别及顺序”。
根据目前2008年10月最新的《台北市社区大学评估及奖励作业要点》第5点规定:实施方法:(一)评估项目:行政、课程、教学、社区参与、财务、特色等,视当年度工作重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