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
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
1. 多极化:随着世界各地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格局的转变,世界已经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 互联网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高速传递,互联网已经成为连接全球的主要方式之一,为全球各国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3. 环保可持续性:环保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他们的崛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5. 地缘政治变化: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形势变化,例如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加强了文化多样性的趋势。
7.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世界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加速了世界的发展。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2.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新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 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归纳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 3.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
第二,大战爆发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快进入全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一系列局
部战争后才爆发全面战争。 第三,大战的责任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战争双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
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
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
1.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1)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
划);军事上——1945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冷战政策的直接结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①两极是指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 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 社会主义阵营 );②两极 格局的形成的标志: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③两极 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丧失原因:a、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P48 )阶段特征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P52)欧盟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P54)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P56)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原因:2、表现:3、影响: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
专题十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含义: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这就是雅尔体系。
实质:美苏在实力均衡基础上,对世界两分天下的划分。
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两极的雅尔塔体系最终崩溃。(另一说是1989年12月,美苏首脑之间的马耳他会晤)
(2)、肯定方面:它开创了以开会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客观上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含义: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确立的世界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持机构:国际联盟。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体现。
瓦解: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评价;(1)、肯定方面:使国际关系趋于暂时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2)、否定方面: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4、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开始被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所取代。
5、评价:(1)、否定方面:体现和发展了大国强权政治,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而且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使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第二讲 国际格局的演变
西欧各国普遍衰 落,美国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头号 强国,苏联成为 唯一能与美国抗 衡的政治军事大 国 形成标 巴黎和会和华盛 雅尔塔会议 志 顿会议
体系/ 项目
凡尔赛—华盛顿 雅尔塔体系 体系 (1).一战改变了 帝国主义国家的 力量对比
(1).二战后,国际力量 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欧洲在战争中受到 严重削弱,美国经济 军事力量空前膨胀,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 号强国 (3).苏联政治军事力量 壮大,成为世界上唯 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 国家 (4).美苏在实力均势的 基础上,按照雅尔塔 会议等国际会议的基 本原则,重新瓜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形成雅尔塔体系
解析:判断材料中“1992年9月”与“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等信息,可以分析到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随之发生了剧变,人们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能力提升
10.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 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 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 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 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这种变化 反映在政治领域,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以恢复,逐渐走向联合的 欧洲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经济强大的日本对自身的国际地位产生 不满。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种目标和追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 无法取得与大国平等的地位的。故选C。 答案:C
能力提升
第二讲
国际格局的演变
探究一:现代国际格局三次演变
体系/ 项目 时间 凡尔赛—华盛顿 雅尔塔体系 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 20世纪40年代 二战前 到1991年 多极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苏联解体 美国地位实力 削弱 西欧、日本崛 起 第三世界国家 崛起 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多极化趋势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多极化趋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霸权:∙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崛起,成为世界殖民强国。
但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霸权的扩张,后来优势逐渐被后起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强国超越。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征服西班牙,西、葡两国进一步衰落。
∙1810—1826年玻利瓦尔领导拉美独立运动成功,拉丁美洲摆脱殖民统治,西班牙和葡萄牙失去世界强国地位。
∙英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进过早期的争霸斗争英国拥有最多的海外殖民地,初步确立起海上殖民霸权。
∙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参加了反法同盟,最终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终结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完全确立起世界霸主地位,1840年对中国挑起鸦片战争。
∙18 53—1856年,联合法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打败俄国,遏制了俄国扩张;随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3 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对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德两国后来居上,尤其是德国,与英国的霸权矛盾加剧,最终形成德、奥、意同盟国和英、法、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
∙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而爆发的世界性帝国主义战争。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线,战场主要在欧洲。
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此役使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到协约国一方。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1918年11月,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在亚洲,日本趁一战之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出兵山东,强占青岛,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4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严惩德国,商讨国联问题。
英国、法国主导西方世界∙(1919年)1920年1月,建立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六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4.影响 (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 (2)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冷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 的大战的爆发。 三、当今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等。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 (1)“一超”:美国。 (2)“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六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6.局限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 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但 是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 去。 7.瓦解 (1)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 军扩展到60万。 (2)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3)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 顿体系的束缚。 (4)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 溃。 (5)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 系彻底崩溃。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六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历史感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 瓜分世界,调整它们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华 盛顿体系中,中国被宰割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 20世纪90年代初) 1.建立:二战以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 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格局。
国际格局变迁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格局变迁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1.1 古代国际格局变迁古代国际格局变迁受到各种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古代的罗马帝国曾一度统治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其国际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也造成了国际格局的变迁。
1.2 近现代国际格局变迁近现代国际格局的变迁主要受到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冷战等事件的影响。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列强在世界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国际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世界大战和冷战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更是深远,这些事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巨大变化。
二、政治格局变迁2.1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不同国家之间关系的理论体系。
从古典现实主义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后现实主义等理论的发展,反映了全球国际格局的变迁。
例如,自由主义理论倡导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平衡格局的变迁。
2.2 国际组织的崛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崛起,改变着国际政治格局,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2.3 大国崛起和衰落国际政治格局变迁与大国的崛起和衰落密切相关。
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的崛起也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三、经济格局变迁3.1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深刻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国际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高度互联的国际经济格局。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在国际经济格局变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变迁与发展。
3.3 产业结构的演变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演变也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近现代以来的几百年中,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大的变动,格局越变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
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标志: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3、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4、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一、世界主要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的。
每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美国;1、门罗主义:时间:19世纪中后期内容:美国不干涉欧洲内部事务,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实质:独霸美洲2、门户开放政策:时间:1899年内容: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实质: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列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3、大棒政策:时间: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表现:获得巴拿马运河地区4、中立政策:时间:一战前期实质:大发战争横财5、金元外交:时间:一战结束后实质:利用经济实力,力图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支配作用6、领导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时间:二战期间7、冷战政策:时间:1947年——1991年内容: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实质: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8、单边主义政策:时间:今天实质:依靠其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企图达到支配世界的目的英国:1、打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海上霸权:16世纪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2、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3、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19世纪中后期表现:发动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4、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光荣孤立)时间:一战前5、参加协约国:时间:一战期间实质:阻止德国实现灾民欧洲大陆以及世界霸权6、重新回到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阻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肢解德国7、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8、追随美国;时间:二战以后实质:因为自身实力下降,所以利用美国的力量和影响达到自己的目标法国:1、称霸欧洲:时间:19世纪初期表现: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的对外战争2、阻止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时间:19世纪中后期到一战期间表现:发动普法战争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3、企图称霸欧洲大陆:时间:一战结束后表现: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甚至肢解德国4、推行绥靖政策: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实质:避战反苏,“祸水东引”5、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德国:1、推行大陆政策:时间:19世纪中后期2、推行世界政策: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建立同盟国发动一战3、建立统治世界的法西斯帝国:时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建立法西斯轴心同盟发动二战4、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时间:二战以后表现:主张由欧洲联盟取代北约的地位二、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1、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存在时间:17世纪——一战前夕主要特征:欧洲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欧洲成为国际舞台的中心欧洲列强围绕欧洲霸权和世界海上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争夺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时间:一战结束后到二战爆发前主要特征: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体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固性欧洲列强仍然主宰世界美、日、苏等国国际地位大大增强3、美苏两极体制下的雅尔塔格局:存在时间:1945年——1991年主要特征:二战后德意惨败,英法削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格局不复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4、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格局——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时间:40年代——70年代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关贸总协定5、新旧世界格局的过渡时期:存在时间:1991年——今天主要特征: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三、大国外交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18世纪在法国、荷兰、西班牙的支持下,美国打败了英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发动连年对外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3、19世纪初欧洲反法联盟多次干涉法国大革命,并最终打败了拿破仑4、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最终导致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爆发了一战6、一战结束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就是英、法、美、日外交斗争的结果7、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德、意、日建立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发动了二战8、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并加速了二战的爆发9、20世纪四十年代:美、英、苏、中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1943年苏、美、英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灭亡11、1945年,苏、美、英雅尔塔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和联合国问题12、1945年,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13、1945年,在各国的努力下,联合国建立14、20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了两极体制出现和长期的冷战15、20世纪七十年代: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出现了美、苏、中大三角格局四、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大国外交政策:美国:1、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门罗主义2、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20世纪初期的美国的大棒政策:4、一战以后美国的金元外交:5、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和美苏军备竞赛:6、今天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英国:1、19世纪中后期通过疯狂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2、二战以后追随美国;法国:1、19世纪初期称霸欧洲的政策2、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德国:1、19世纪后期推行大陆政策: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行世界政策:3、今天摆脱美国控制,企图领导欧洲。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
名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多极化趋势
时间
20世纪20年代—二战前
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
形成背景
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标志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主要内容
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总趋势走向缓和,但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形成:
①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②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正式形成。③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过程:a、二战爆发后,美国改变中立态度,对英国等进行援助。b、1941年8月,罗斯福、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c、同时,美英开始援助苏联。d、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世界近现代史(下)第四单元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四单元世界格局的变化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结构】形成时间过程实质和平方式方式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东欧剧变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原因苏联外部原因西方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利内容:后果过程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原因:内容:结果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重点难点】1.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巨变及苏联解体是这些国家内部原因和国际背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从内容上看,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加之全力发展军事工业、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错误得不到纠正,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以至积重难返。
因此,关键在于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也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从而造成消极后果。
经济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唯一可以奉行的模式,虽然各国曾进行过改革,但大多数未能突破这种模式,以致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滑坡,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失去群众的信任,其结果是反对派得到支持并通过大选等方式获取政权。
(2)从外因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西方反苏、反共势力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诱压苏联和东欧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扶植、支持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势力,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近几十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世界格局也随之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探讨世界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迁。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出现,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每一次变迁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代文明时期:埃及、中东和东亚等地区的古代文明兴起,形成了多个独立而发达的文明体系。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竞争为后来的世界格局演变奠定了基础。
2. 封建时代: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封建制度,各个封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
但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各国格局相对封闭固化。
3. 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18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崛起,通过科技发展和殖民扩张逐渐形成现代国家体系。
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方国家成为全球主导力量。
二、政治演变1. 冷战格局:二战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东方阵营的对峙局面。
这种格局持续了数十年,并对全球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出现了剧烈的地缘政治调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南亚经济崛起等事件使得世界更加多极化、复杂化。
3. 新兴力量崛起:近年来,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
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更加多元化。
三、经济演变1. 战后经济重建:二战后,废墟之上的欧洲迅速崛起,战后经济重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欧洲经济社会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2. 全球化进程:20世纪末,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信息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十看大国博弈谁主沉浮——近现代世界格局演变史
十、看大国博弈谁主沉浮——近现代世界格局演变史【热点追踪】1、“《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2、“《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3、“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遭遇同样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外长4、“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1945年5月8日5、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热点解读】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之间霸权争夺,战后形成帝国主义世界统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两极对峙的冷战割据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考点链接】一、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专题七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知识重组
(4)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 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5)实质:国家垄断资本的联合。
(6)影响:①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②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 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 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
二、一些国家重要的外交政策 1.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史实:①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 仑称霸欧洲的局面。②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 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③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 败了对其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 ④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容德国侵略扩 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
知识重组
(2)活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 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 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 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 投降。1940年秋德国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 与此同时,德意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5.世界大国在维系国际关系的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应该承担起大国责任。
解题点悟
【例1】(2010〃全国卷2)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 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 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 信息时
知识重组
3.美国的冷战政策 (1)含义: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答案:世界格局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整体状况。
它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世界格局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起源,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首先,古代世界格局在主要由大型王国和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所主导。
例如,古埃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都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国和帝国逐渐衰落,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其次,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由欧洲的国家竞争和殖民主义运动所推动。
15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控制了许多地区,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规模的帝国体系。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欧洲国家的衰落和殖民主义的结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权力重新分配。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冷战格局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世界再次迎来了新的变革。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贸易和资本流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世界中,世界格局的演变依然在继续。
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富分化等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因此,世界格局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意愿、经济实力和国际合作的态度。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5)结 果: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题)、《四国
公约》《五国公约》等
2、体系构成:《九国公约》、《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3、影 响: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 均等”的原则。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 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美
苏
两极
格局
主干知识整合
一、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国形家态利不益同的造冲成突的,矛美盾苏意识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6、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 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解析】本题重在考察对三次政治格局形成背景的考察。 前两次都是与世界大战有关,而多极化格局是苏联解体 后形成,是冷战的产物,与世界大战无关。本题重在考 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中考试题回眸
右图反映的情景与《凡尔赛和 约》中哪一项规定有关?
A.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 和洛林
B.不许德国拥有空军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 利的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 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正式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 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 国公约》签订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 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半殖民 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下列条约中,能反映旧中国‚弱国无 外交‛状况的是: 【09 溧水中考】
①《辛丑条约》 ②《凡尔赛和约》
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启 示: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 1919年1月 (1)时 间: 英、法、美三国操纵,三巨头—美国威尔逊、 (2)操纵国: 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蒙梭 (3)目 的: 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签订《凡尔赛和约》(协约国 德国) (4)主要条约: (5)实 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2、体系构成: 协约国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
相对稳定时期
1924—1928年
第二次世界 大战
世界大战的欧洲 德国建立法西斯 专政制造国会 策源地形成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 纵火案
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英法等国 的纵容侵略 (绥靖政策)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时间—1945年2月 三巨头-美英苏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 二、雅尔塔会议 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许诺在德国投降后 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影响—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失败
B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纲一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知识整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战胜的协约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组成:(1)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等,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维系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控)
4、性质:这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5、评价: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秩序,但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发展过程:(1)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安排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2)二战结束后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3)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积极与美国争霸,组建华约,两极格局形成。
(4)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2、维系工具:联合国
3、重要事件:(1)雅尔塔会议(2)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3)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4)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
4、实质: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5、影响:(1)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动荡;(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大战爆发;(3)苏联经济负担加重,逐渐走向衰亡;(4)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
2、表现:“一超多强”。
3、主流:和平与发展
4、趋势: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5、主要事件:(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科索沃战争
6、影响:(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时有发生,美国霸权主义利用这些矛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知识清单】
1、巴黎和会
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被、、三国操纵,会议上签订了《》,极大地削弱了德国力量,条约中的一条规定
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性质是。
这次会议形成了,会议的作用是。
2、华盛顿会议
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的原则,这实际上。
这一会议的作用是。
3、冷战政策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美国实力的增强,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2)目的:
(3)含义:
(4)表现: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5)影响:两极格局形成
4、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
(1)欧洲经济的发展:战后欧洲国家利用本国优势和美国的扶助,经济迅速恢复并于1993年成立的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日本的崛起:日本战后在美国的扶助下,调整政策,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5、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美苏争霸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
启示:1、争霸政策给世界和本国都带来不利影响,应该引以为戒。
2、综合国力的轻若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原因:斯大林模式严重限制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经多次改革效果不明显;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
(2)过程: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解体:苏联历经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政局更加动荡,1991年底苏联解体
(3)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世界两极格局终结。
【同步训练】
()1、在《凡尔赛和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归还所占法国领土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瓜分D德国必须支付战争赔款
()2、九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探讨有关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问题时,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经济组织B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他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作为“一超”的美国,不愿与“多强”进行合作,不需要大多数国家的支持D“一超多强”指美国及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根据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充分满足法国等战胜国的要求B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新秩序
C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4、华盛顿会议上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①欧洲②西亚③非洲④东亚⑤太平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④⑤()5、一战后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奴役和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
A维也纳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布雷顿森林体系()6、“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其中缔约国成立的组织是
A三国同盟B三国协约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治’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8、杜鲁门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这表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B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C干涉世界各国内政D维护世界和平
()9、小聂在学完有关“冷战”的内容后,整理出如下笔记,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B范围: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10、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庆祝活动陆续拉开帷幕。
20世纪60年代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的“柏林墙”,它是东德和西德人难以逾越的障碍。
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历史状况
A美苏冷战B欧洲一体化C世界多极化D经济全球化
()11、二战后,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与中国的关系B第三世界的兴起
C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D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12、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
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3、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下列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始末》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14、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2月1日发表全国讲话,宣布阿富汗战略的调整方案,其中包括明年夏季之前向阿富汗增兵3万人,反战人士在美国各地组织示威活动,呼吁美国政府尽快将美国驻军从阿富汗撤出。
这一事实说明①冷战掩饰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的国情咨文报告中,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事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摘自1947年杜鲁门提交国会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材料三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以所谓的谋杀和反人类罪被美国操纵的伊拉克政府处以绞刑,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材料四
图一联合国总部的雕像:铸剑为犁图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执行护航、打击海盗任务(1)材料一、二属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社会主义推行的一种霸权主义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什么表现?
(2)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协助欧洲走向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什么?欧洲在二战结束60多年来,统一过程中有何明显特征?
(3)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下并不太平”,那么,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有利因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