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民族主义
跨文化交际民族中心主义案例
![跨文化交际民族中心主义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a61e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1.png)
跨文化交际民族中心主义案例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中心主义案例有很多,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王兰在美国留学时所遇到的情况。
王兰在中国接受教育时,习惯了老师严肃、庄重、言谈举止中带有教师的尊严的形象。
然而,在美国,她的老师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
老师上课时也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作报告。
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
王兰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非常不适应,她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对老师的尊重,而且过于放任学生的自由讨论,可能会导致课堂纪律的失控。
同时,她也感到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这个案例中,王兰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导致了她的误解和困惑。
她把中国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因此她无法理解和接受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文化。
这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案例是关于一位在中国教书的美国教师。
这位教师因为在课堂上使用了一种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语言而被学生投诉。
具体来说,这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被学生认为是冒犯性的词汇,这导致了学生对她的不满和投诉。
这个案例涉及到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由于这位美国教师使用的语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能是不熟悉的,这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误解或不安。
同时,学生可能将这种语言使用视为冒犯或不尊重,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规范的差异。
这个案例也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高度的敏感性和尊重。
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所教授的内容。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中心主义案例表明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并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0c323578f242336c1eb95e20.png)
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摘要: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跨文化沟通时遇到很大障碍,其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且,这一思维模式的无意识性使其负面影响更难消除。
然而,通过接触多种不同文化、对其他文化持包容态度等手段,能够达到成功地进行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沟通缓解途径1.引言当今社会,“全球化”这一概念为大多数人所熟悉,人们总是在谈论这一项趋势带来的便利。
我们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们在交流时都会带着各自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其中,民族中心主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民族中心主义2.1概念民族中心主义这一概念首见于summer(1940)的著作。
在群体关系和文化研究中,民族中心主义是指将自己的群体看做万事万物的中心,并以自己的群体为标准,衡量和评判其他群体的现象。
由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人们理解和评价其他文化的方法就是将之与自己的文化进行比较。
如果该文化与自身文化相近,那么这种文化就会被认可;反之,该文化中的风俗或信仰就会被认为是荒诞的、不理智的。
民族中心主义几乎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当中,其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
例如,不同国家绘制世界地图时,会选用不同的角度,以便达到将自己国家在世界地图中凸显出来的目的。
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在地理意义上的呈现,在文化研究中其影响同样深远。
2.2起因民族中心主义并非人们有意为之,或是人们选择的结果。
就像文化本身一样,民族中心主义大多是在无意识的层面形成的(samvor,& porter,2007)。
在人们的文化习得与传承过程中,民族中心主义就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之后,当人们开始对其他文化的宗教和风俗进行评价时,民族中心主义就会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正是民族中心主义的这种“潜伏性”,使其危害更大。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d19d63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2.png)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f334b180-7164-11ec-82d6-7cb59b590d7d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的进步和交际手段的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的人们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l、哈姆斯认为,世界上的交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出现;用词;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交流的特点是跨文化交流。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1.首先,它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习俗,并逐渐形成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美国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
2.edwarhall《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今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传播是传播的核心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一、沟通与沟通三、传播的种类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可以分为社会交往和非社会交往。
非社交沟通指的是内向沟通(自我沟通)。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
古人有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按血缘远近区别亲疏,家族里又有内外嫡庶之别。
《跨文化交际》课件
![《跨文化交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1410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2.png)
尊重他人
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观点 和做法。
发展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 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结论和总结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领域,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全球化的时 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自由民主
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
摇滚音乐
西方音乐文化的代表,让人们释放情感和表达自我。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1 提高理解力
通过跨文化交际,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
2 促进合作
跨文化交际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
跨文化交际是研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
长城
茶道
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物,象征着 中国的辉煌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
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展示了对 礼仪和和谐的追求。
书法
中国的艺术形式,以笔刷和墨水 书写汉字,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
西方文化
圣诞节
西方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庆祝和分享快乐。
3 推动创新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能够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1
语言障碍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交流困难。
2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可能造成误解和冲突。
3
沟通风格
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可能不同,需要灵活适应。
跨文化助于更好 地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e5931d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0.png)
一、跨文化交际概论1.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个层面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另一个层面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是什么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绪上的强烈反响;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3.国际汉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学国际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表达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建立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适应能力;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提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水平;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方法和策略.4.跨文化交际主要学习内容有哪些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交际练习.二、交际与文化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定论.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文化定义最全面、最精确,而是哪个文化定义与跨文化交际最相关,最能表达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教材推荐跨文化交际学者Brislin(2000)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2.什么是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罗万象.其中与跨文化交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理解这些文化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和作用.3.G. Hofstede与G.J.Hofstede(2004) 提出的文化要素包括几个层次包括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4个层次.4.在跨文化交际领域,常用的文化分类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有两种文化分类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最为常用.一种是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另二种是主导文化与亚文化.5.文化有什么特点呢〔1〕文化是后天习得的.〔2〕文化是共享的,并世代相传.〔3〕大局部文化是无意识的.〔4〕文化是象征的.〔5〕文化是动态的.6.什么是交际与文化的定义相似,关于交际的定义也非常丰富和复杂.教材仅推荐与跨文化交际语用领域相关的定义.即Gudykunst& Kim〔2003〕提出的关于交际的定义:交际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但是这种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并非单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包含着意义的协商和共建.7.交际的要素是什么交际是互相交往的过程,交际的全部过程包含以下要素:传送者、信息、编码、解码、媒介、反响、噪音.8.交际有什么特点〔1〕交际是象征的〔2〕交际是动态的过程〔3〕交际涉及意义的协商和共建〔4〕交际发生在意识的各个层面.〔5〕交际是特定语境中发生的.9.文化对交际有什么影响文化从两个层面影响交际:一是从文化标准的层面,二是从个人层面.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感知.首先, 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选择.其次,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分类.第三,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意义联想.最后,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解释.文化的特征值是它为行为提供指南.文化影响人们的饮食行为.文化还影响人们的衣着打扮.文化影响居住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文化也影响了人与人交往的方式.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不是实际的行为, 而是关于行为的规那么;价值观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这些规那么和标准是用来判断和指导人们的行为的;价值观不是个人的爱好或倾向,而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2.价值观如何分类一类是终极性价值观, 它是关于生命、生存等终极目标的价值观,另一类是工具性价值观,它是关于道德和水平的价值观.3.价值观有什么特点〔1〕价值观属于深层文化.〔2〕价值观是人们的行为指南. 〔3〕价值观既是稳定的,也是变化的.〔4〕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成分.〔5〕价值观被违背时会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响.4.关于价值观模式的研究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哪些1.价值取向理论〔由kluckhohn与Strodtbeck提出〕2.文化尺度〔由Hofstede提出〕3.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由Hall提出〕.5.中国文化模式有什么特点〔 1〕集体主义〔2〕以家庭为中央〔3〕尊重传统〔4〕等级观念〔5〕面子观念〔6〕重视人情6.美国文化模式有什么特点〔 1〕个体主义〔2〕平等观念〔3〕强调变化和进步〔4〕物质享受〔5〕科学与技术〔6〕工作与娱乐〔7〕竞争意识四、跨文化的语言交际1概念提要: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含义萨丕尔-沃尔有三层含义.〔1〕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划分世界.〔2〕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影响他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3〕讲不同语言的人感知世界是不同的.2.语言与价值观之间是什么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最直接的表达是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态度和价值取向.每种语言都拥有丰富的格言、警句和俗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价值观的表达.3.词义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也最为突出.语言的含义不具有普遍性,它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可能会由于对词语含义的误解而产生交流的障碍.4.什么叫委婉语学习它有什么意义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人们对诸如生老病死、隐私等许多方面多有避讳,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委婉语.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和相应的委婉语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可以防止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四、跨文化的语言交际2概念提要:1.礼貌原那么包括哪些准那么〔1〕得体准那么〔2〕慷慨准那么〔3〕赞扬准那么〔4〕谦虚准那么〔5〕一致准那么〔6〕同情准那么.2.中国人的礼貌特征包括哪些〔1〕贬己尊人〔2〕称呼准那么〔3〕文雅准那么〔4〕求同准那么〔5〕德、言、行准那么.3.礼貌策略的使用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1〕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力距离〔2〕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3〕言语行为的强加程度4.什么是交际风格交际风格是指说话的特点.5.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常见的交际风格包括哪些〔1〕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2〕谦虚与自信的交际风格〔3〕归纳与演绎的交际风格五、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概念提要:1.什么是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不包括语言,而是包括了各种非语言的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具有互动性,涉及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非言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与语境有密切关系;非语言交际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有哪些〔 1〕传达真实的内在感情〔2〕营造交际印象〔3〕进行会话治理3.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是什么关系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信息起着重复、补充、代替、标准和否认等作用.4.体态语包括哪些人们的外貌服饰、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姿势以及身体接触都是体态语,都参与了交际,是非语言交际的一局部.5.时间观念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时间观念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维度, 也是价值观的表达.6.什么是单时制文化其特点是什么单时制文化中的时间是线性的,可以向前延伸到未来,向后延伸到过去.单时制文化的人们通过方案和预约来限制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强调准时、预约和最后期限.7.什么是多时制文化其特点是什么多时制文化并不把时间看做是线性的.多时制文化中的人认为时间围绕着生活,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做多件事情.工作常常被打断,方案也常改变.身处多时制文化中的人,维系人际关系和谐远比遵守时间重要.8.人们对于空间的利用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空间利用也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内容.空间利用方式表达了特定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六、文化适应概念提要:1.文化适应策略有哪些同化、别离、融合以及边缘化.2.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开展过程.短期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恢复期和适应期.3.焦虑处理理论认为什么因素影响跨文化适应个体性格因素、社会支持、性别、民族、处理文化适问题的策略等.4.什么是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一种因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而产生的心理焦虑.5.应对文化休克可采取什么策略应对呢广交朋友,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习目的国的语言;了解目的文化的知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参加社会文化活动;改变自己的思维.6.什么是文化适应假说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学者很早注意到了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Schuman(1986跟出了文化适应假说〞.他认为, 学习者只有适应了第二文化以后才能习得第二语言,文化适应的程度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程度.7.Schuman(198觎出的社会距离的概念是什么社会距离指的是学习者的原有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七、跨文化的人际交往概念提要:1.人际关系与文化的联系表达在哪几方面不同文化间的朋友关系、人情关系、工作关系、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受到文化的影响.2.交往习俗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需要遵循社交礼仪和规那么,而这些规那么会因文化而异.一种文化中得体、礼貌的规那么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是不得体的,甚至还造成了冒犯.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交习俗和礼仪,对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是非常有必要的.3.公共礼仪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遵守公共秩序和礼仪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达. 在跨文化交往中,了解和遵守不同文化的公共礼仪非常重要.不遵守公共礼仪会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甚至引起跨文化交往中的冲突.八、跨文化人际交际的心理与态度概念提要:1.什么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作成见〞与谊型观念〞,是指一个群体成员特征的概括性看法.2.刻板印象有什么特点〔1〕刻板印象是人们正常思维的一局部.〔2〕刻板印象是文化的一局部.〔3〕刻板印象的最大局限是以偏概全,无视个体差异.3.如何克服刻板印象〔1〕意识到刻板印象的存在.〔2〕改变懒惰和简化的思维习惯.〔3〕扩大与不同文化的人的接触范围.〔4〕试图寻找充分的证据和例外的情况.〔5〕对于来自其他文化的个人的行为的描述,应采用表达性语言,而不是对这一文化群体进行评价和简单概括.4.什么是偏见偏见是对一个群体的成员建立在错误而僵化的概括根底上的负面感情5.如何克服偏见〔1〕坦诚面对自己的偏见.〔2〕扩大与不同文化的人的接触范围.〔3〕参加课程学习和培训.〔4〕在交际中防止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色彩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注意使用委婉而礼貌的称呼.6.什么是种族中央种族中央指的是在思考和评价别的文化时,把自己的文化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央位置,并且以自己文化的框架作为衡量的标准.7.什么是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与种族中央主义相对的概念.它最早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所倡导.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 其形态并无上下之分;第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它民族的文化.。
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c131ee172ded630b1cb609.png)
220页矛盾冲突中国不动产投资商向远东进军,斥巨资在圣彼得堡兴建大型综合社区,建成后将有利于改善当地部分市民居住条件并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因此受到了圣彼得堡官方的欢迎和政策支持。
但是该工程暨“波罗的海明珠”却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如随意殴打中国留学生。
原因分析产生这种较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政治、历史和现实、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下将着重从中俄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来分析。
一方是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另一方则是曾经的超级大国,倾向于排斥外来文化。
首先是定型观念或刻板印象,这是一个群体成员对另一群体成员的简化看法,不加鉴别并具有顽固性。
上世纪末中国劣质商品充斥俄国市场,令俄国人心有余悸。
同时大量西方媒体在俄传统媒体市场化过程中涌入并控制了“话语权”,从事涉华报道的记者受到“亲西方”思潮的影响,散布“中国威胁论”,使俄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过分简单化,因此对“中国城的兴建”心存敌意。
其二使圣彼得堡市民对境内少数民族和中国投资存在偏见。
据说,俄罗斯70%以上的投资是用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城市的建设上,相对来说,这两个地方的人民普遍具有优越感。
听说中国人要投巨资在圣彼得堡修建中国城,便觉得忧虑、恐惧,认为“外来投资是外来入侵,随着中国城的建造,大量中国人会涌入圣彼得堡,威胁当地的社会治安。
”其三是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心理作祟。
民族主义心理既认为本民族比其他民族都优越、高等。
几百年的中俄交往中,中国一直处于劣势,而如今中国人也到俄境内投资,俄罗斯人无法接受中国比他们强大。
俄记者库斯塔列夫曾说过:“真希望中国永远比俄落后一步。
”(世界新闻报2005年10月20日)俄罗斯人强烈的民主主义心理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觉得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投资者身上也体现着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企业家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对商机有着敏锐的触觉,对目标投资国的文化有着较强的容忍性,但是也容易忽视对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巨大差异,比如一味遵循以往在其他国家开发建设中国城的利益方面来考虑问题,认为该项目能成为圣彼得堡市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而忽视当地人民特殊的社会心理的话,遭到当地人民的抵触也就不足为奇。
跨文化交际概念
![跨文化交际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fe0d08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1.png)
跨文化交际概念“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内部亚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过立足对外汉语专业,文化差异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
因为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交际失误,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人际交往。
中国同亚洲地区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际交往,虽然也有文化差异的一面,但要顺利的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彼此之间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1]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这是显而易见的,假如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
但是,既然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种语言,那么用来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语”)。
比如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环节。
这样界定的着眼点也是由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多种多样。
可以是语言符号的交际,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交际,如商品、画报、实物、影像、演出到其他物化形式符号的交际;可以是现场的双向交际,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的单向交际,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的交际;可以是口语交际,也可以是书面交际,如信函、公文等的来往。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8d6c3033186bceb19e8bbed.png)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令狐采学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 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48d7dd01f69e31433294fe.png)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https://img.taocdn.com/s3/m/84dad6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2.png)
名词解释1.跨文化交际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说,所谓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这个概念界定是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而定的,于是与普通的跨文化交际概念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时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者社团,这些群体或者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整体文化形象。
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
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者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为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为了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而价值观是它的核心。
③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舆论宣传,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体态语体态语( body language )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272a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1.png)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跨文化交际笔记
![跨文化交际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05f6b21a32d7375a4178093.png)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跨文化交际介绍
![跨文化交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46c82ecfc789eb172dc84e.png)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学科,人们对它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等,在理论上,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摸索边总结,而不必急于寻求某种定论。
概括说来,专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问题,并探索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科就是跨文化交际学。
鉴于“跨文化交际学”是“舶来品”,有必要先对本学科的名称由来做些说明。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交际学”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偶尔还见有Tr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说法。
Kato(1985:8)对intercultural与cross-cultural先有如下解释:In many cases,IC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re understood as being the same.However,Gudykunst and Kim(1984)differentiated between them in their preface,maintaining that the former was a comparison of some phenomena across cultures and the latter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The study of IC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20 includ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里Gudykunst和Kim认为,Intercultural强调“文化比较”,而cross-cultural只是指“交往”(interaction),也就是说,前者相当于“跨文化交际研究”,而后者相当于“跨文化交际活动”。
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
![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726461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2.png)
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是国际社会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以及不同民族群体间的利益纠葛等原因,民族主义也经常导致民族冲突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国际中的民族主义与民族冲突问题,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途径。
首先,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崛起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民族主义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对于自身文化、历史和利益的认同,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追求。
然而,与民族主义紧密相关的民族冲突问题也开始出现。
民族冲突一方面来源于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
不同民族群体在宗教、语言、传统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民族冲突的产生。
另一方面,民族冲突也来源于权力、资源和地缘政治的争夺。
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实力对比和地缘政治的竞争,这些因素也给民族冲突带来了新的矛盾与压力。
那么,如何解决国际中的民族冲突呢?首先,应大力倡导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应加强民族教育,提高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同时,为保护和弘扬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可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外,加强相互交流与理解也是解决民族冲突的必经之路。
各国之间应加强文化交流,通过教育、旅游等渠道,促进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误解和偏见的产生。
其次,政治解决是解决民族冲突的重要途径。
国际社会应推动各国政府以对话和谈判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
通过政治手段解决民族冲突,可以减少暴力行为和对无辜群众的伤害,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各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通过多边对话和合作,寻求解决民族冲突的共同点和可行方案。
最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也是解决民族冲突的重要手段。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1ebed0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f.png)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1. 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 Macroculture :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 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 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6. 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跨文化交际英语(民族主义)Ethnocentrism__VS__Ethnorelativism
![跨文化交际英语(民族主义)Ethnocentrism__VS__Ethnorelativism](https://img.taocdn.com/s3/m/0ca28fe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f.png)
Americentrism is the term for cultural and personal disposition in favor of united states, be its culture, its politics, or its ideology. The americentrists’ point of view, as with any point of view normal for Americans to have. However the term “americentrism” points to issues where a predominance of American point of view exists, to the detriment of a
精品PPT
※European cultures strongly condemn other societies that practice polygamy and the eating of dogs---practices that Europeans generally consider to be immoral and offensive.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精品PPT
Ethnocentrism, coined by William Graham Sumner, is the viewpoint that one’s ethnic group is the center of everything, against which all other groups are judged. Within culture, language, behavior, customs can be a basis for ethnic distinctions, and sub-divisions.
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交流
![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4017761a90c69ec3d5bb75cf.png)
国名与种族称谓
• 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为“America”, 这一词本意指美洲。美国人将整个美 洲大陆作为自己的名字,这是很傲慢 的做法。 • 英国也曾自称“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日不落帝国), 暗示其国力强大;直到现在英国还自 称“Great Britain”。
• 中国人马拉松式的宴会,菜是上了一道又一道, 似乎人的胃口成了无底洞。这使在席的外国人感 到可怕而绝望,而与中国人那句伤感的名言“天 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形成及大的反差。最使西方 人感到厌烦的还有,就是中国人在进行纯粹的社 交性拜访时,毫无时间概念。在西方,这种拜访 是有时间局限的,长活短说,待得时间太长会不 受欢迎。但在中国,是没有时间限制,客人不停 地聊天,尽管他们自己也被毫无意义的谈话弄得 疲惫不堪,也没有主动离开的打算。
• 一般来说,美国人请客吃饭,属公务交往性质多 安排在饭店、俱乐部进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费用; 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才邀请到家中赴宴。在家中 他们的待客之道主张经济实惠、不摆阔气、不拘 泥形式。宾主围桌而坐,主人说一声“请”,每 个人端起一个盘子,取食自己所喜欢的菜饭,吃 完后随意添加,边吃边谈,无拘无束。并且美国 人将请客人吃顿饭、并不一定要求对方做出报答, 如有机会请对方到自家吃饭就可以了。但是在吃 完饭后,客人千万不要忘记对主人尤其是女主人 盛情款待表示特别感谢。
歧视性短语
• Indian hand——干涉,插手 • Spanish athlete——吹牛大王 • Iris Bull——荒谬的说法 • French post-card——色情照片 • Mexican breakfast——持续饥 饿
• 当谈到荷兰,英国人就有一大堆故 事可讲。英国英语中有太多提及荷 兰的短语,却极少是正面的、积极 的含义。尽管现在人们对"Go Dutch"(AA 制)的说法很熟悉, 但是"Dutch treat" 等说法本来是讽 刺荷兰人的吝啬,请客吃饭的时候, 客人要自己付钱。
跨文化交际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67eaf2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6.png)
跨文化交际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
广义上说就是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
其实,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
一切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各民族文化在价值上是相等的。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思想观念。
美国社会学家孙墨楠(William Graham Sumner)给它下的定义是,"以其个人所属群体为一切事物的中心为出发点来看待事物,对其他所有群体则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分成等级,每个群体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社会习俗是恰当的,看到别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就会嘲笑。
"总之,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偏爱本群体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标准,用否定的态度,否定或贬低其他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
所有文化及其成员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族中心主义,人类学被认为是一门民族中心主义最少的社会科学。
博厄斯认为,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民族情感是一种纽带。
这种纽带通过扩展个人活动领域,使权力有可能加强,并通过设立明确的理想来扩大合作的群众数量。
这种情感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面。
但是,这种情感无论在各处都表现出对外有一种攻击性的偏执,极其强调和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
由此,民族中心主义产生。
也就是说,对它族的歧视没有任何理性原因,只是一种情感,赞扬本族的优越,以激起成员的团结。
这种情感如果过度,就可能引起群体间的冲突。
其实,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
一切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各民族文化在价值上是相等的。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思想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1789年至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 欧洲的1848年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20世纪持续至今的阿以冲突。 爱尔兰独立战争,以及爱尔兰共和国与北 爱尔兰的分离运动。 •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导火索。
Cultural identity
Nationalism
• Nationalism is a political ideology that involves a strong identification of a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a nation. There are two main perspectives on the origins and basis of nationalism, one is the primordialist perspective that describes nationalism as a reflection of the ancient and perceived evolutionary tendency of humans to organize into distinct grouping based on an affinity of birth; the other is the modernist perspective that describes nationalism as a recent phenomenon that requires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s of modern society.
• 种族主义亦称人种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 认为人种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这 种观点直到现在还经常引起争论,很难消除。一 些概念,例如国民性格、精神、性情等都是这种 观点的产物。 • 另一个种族主义者经常提到的观点是不同的种族 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科学家认为,既然不同种 族间存在着遗传体质上的差异,例如肤色、发色 等,因此不同种族的智力也可能由于基因的不同 而不同。更多的研究表明,智力确实受到基因的 影响,例如DAB1是其中一组负责控制智力的基因 之一,其显性等位基因只存在于东亚人体内。而 研究证明,东亚人的确有着最高的平均智商,然 而若指其他种族智商较低时却会被人标签为种族 歧视,这反而是逆向歧视的一种,因为不同种族 确实存在包括智力在内的差异,等同肤色、体质 上的差异。
Racism
• Racism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actions, practices, or beliefs that reflect the racial worldview: the ideology that humans are divided into separate and exclusive biological entities called “races". This ideology entails the belief that members of a race share a set of characteristic traits, abilities, or qualities, that traits of personality, intellect, morality, and other cultur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re inherited, and that this inheritance means that races can be ranked as innately superior or inferior to others.
案例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夏令营组织者赖特7月9日 说,她组织的夏令营在费城郊外一个私人俱乐部 游泳池戏水时,遭到种族歧视,一些俱乐部会员 将自己的孩子带离游泳池,并说,“这些黑人来 这里干嘛?”不让他们和少数族裔共游一池水。 俱乐部随后通知这个以少数族裔儿童为主的夏令 营,不得再使用它的设施。赖特说,这件事让夏 令营的孩子们十分沮丧,有人甚至问她,他们是 不是因为“肤族主义,为包含民族、 人种、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主张以 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以作为形 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具体的说, 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 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民族主义与爱 国主义经常(并非总是)无从区分。开化的社会 过去大多强调民族共同体,而最近则着重于由国 家或政府陈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体。
• 当次文化遇到主流文化通常会产生两种结果: • 一、被消灭,力量较小的少数文化遇到强大的主流文化, 通常不被包容。例如中国古代皇帝为使儒家思想占统治地 位而消灭其他学派思想。 • 二、被同化。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 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 西方式制度凌驾与人之上,东方更侧重于人利用制度领导 人,其实制度是死的,他一方面帮助了人,另一方面也限 制了人,导致了很多投机的罪犯,东方的制度更像是以人 为本,不过坏处就是太过依赖于人,所谓贼子乱世,一个 人能够影响全局,相反如果领导者是正义并且具备才能的, 将会出现制度领导下出现不了的大治。
这是一个种族歧视的笑话: 某天,一位白人小朋友上了天堂。 上帝看了他,便说道:小朋友,你好可 爱,来,我送你一对翅膀,你当天使去 吧! 第二天,又一有位黄皮肤的小孩也 上了天堂,上帝见了也说道:小朋友, 你很可爱,来,我送你一对翅膀,你也 当天使去吧! 到了第三天,有一位非洲小孩也上 了天堂,上帝看了又说:小朋友,你也 是非常可爱的,来,我也给你一对翅膀, 你去当蝙蝠去吧!
Minority culture
• 非主流文化即指次文化,又称亚文化,是指从主 流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新兴文化,也就是不为主流 文化接受的小众文化。次文化的展现多半会显现 在于面对事物的思想、态度、习惯、信仰和生活 方式,可以说是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价值、信 念,它也是伴随着主流文化而产生的另一种特殊 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像是在职业、宗教、教育、 国家、社会阶级、性别和年龄等不同性质的层面 当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次文化。每个社会都会有主 流文化在面对次文化时所产生的冲击和变化,这 些次文化可能是对于主流文化积极的改进,或是 作为对于主流文化消极的反抗。
案例
• “民族优越感”是美国盎格鲁一撤克逊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起源 上讲,它与15世纪以后欧洲人对有色人种形成的刻板之见存在着密切 的联系,但随着北美大陆的开拓,这种优越感明显地带有了本地区的特 征。美国白人宣称的“使命观”已经包含着白人优越论的价值取向。 对印第安人的驱逐和杀戮就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这大概也是北美大 陆上最早的种族主义的表现形式。这种视不同种族为低劣种族的观念 所造成的结果,成为困扰美利坚民族的一个“恶疾”。 北美大陆的种 族主义无疑根源于美国白人自视为上帝选民的观念,同时,也与美国独 特的地理环境和独立之后形成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他们自认为生活 在一个与旧大陆完全相异的新世界,这里地大物博,富饶无比,人们的 民主自由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体给予保障,所以他们确信美国是世 界上最好的国家。就连对美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的欧洲,美国白人也 已不屑一顾。美国人对同种的欧洲文化尚且如此,对其他种族的优越 感就更不加掩饰了。这种视自己为“天下第一”的观念必然成为种族 主义产生与泛滥的“温床”。 当美国处理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时,固存于决策者思想中的种族优越观念必然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9.11以后美国的民族优越感逐步加强。
• 2009年1月1日凌晨,刚刚结束新年狂欢的人在奥 克兰“海湾地区快速交通”地铁站等车回家。车 站警方接到报警说,两伙年轻人在一辆列车内斗 殴。警方随后赶往出事车厢,把包括22岁黑人男 子奥斯卡· 格兰特在内的数名年轻人带下列车。站 台上目击者用手机拍摄的画面显示,警察把手无 寸铁的格兰特摁倒在地,强迫他面冲下趴在地上。 突然,一名警察掏出手枪,向格兰特开了一枪。 子弹打在地面后弹回,射穿格兰特肺部,导致他 死亡。
Lecture 6
Group 6
• • • • •
Ethno-centrism Nationalism Mainstream culture vs. Minority culture Cultural identity Racism
Ethno-centrism
Ethnocentrism is judging another culture solely by the values and standards of one's own culture. The ethnocentric individual will judge other groups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articular ethnic group or culture, especially with concern to language, behavior, customs, and religion. These ethnic distinctions and subdivisions serve to define each ethnicity's unique cultural identity. Ethnocentrism may be overt or subtle, and while it is considered a natural proclivity of human psychology, it has developed a generally negative conno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