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研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规范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
选用优质药材, 严格控制原料
质量
加强质量检验, 确保药品质量
采用先进的提 取工艺,提高
药物纯度
制定严格的操 作规程,规范
生产过程
严格控制生产 环境,避免污
染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生产质量
意识
完善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 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量。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 致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 分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 分解等反应,从而引发不
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中药 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杂质、 重金属等含量超标,从而引发
不良反应。
制备工艺不规范还可能导致中 药注射剂中的杂质、重金属等 含量超标,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成分复杂且难以控制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包括 多种中药成分和辅料
中药注射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 要求严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 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复杂, 难以保证成分的稳定性和均匀 性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多样, 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使用不当
剂量过大:超过规定的剂 量范围,导致不良反应发
生
给药速度过快:短时间内 大量药物进入体内,引发
浓缩:通过蒸发、冷冻干 燥等方法将提取液浓缩至 一定浓度
过滤:采用滤布、滤纸等 过滤介质将浓缩液中的杂 质过滤掉
灌装:将过滤后的浓缩液 灌装到注射剂瓶中,并密 封保存
灭菌:采用高温、高压、 辐射等方法对灌装好的注 射剂进行灭菌处理
质检:对制备好的中药注 射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加强药品质量管 理:严格控制药 品生产过程,确 保药品质量
202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近来呈上升趋势,生产者、使用者、讨论者无不对其绷紧了弦。
有人说,中药注射剂是刚开头成长的新剂型,随着使用量的大量增加,不良反应当然会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被夸大了;也有人说,中药注射剂连有效成分是什么都不清晰,当然会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消失的不良反应,毕竟该如何评价和应对?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他们从其不良反应的表现、成因和乐观应对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现状:患者质疑医院停用病例增多胡女士躺在病床上看着那瓶中药输液瓶发呆,瓶子里几个清楚可见的黑色颗粒让胡女士不由得担起心来。
这种黑颗粒若是输进自己的血液里,会不会出问题?迟疑一再她还是让护士拔掉了输液管。
胡女士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讨论员周超凡在今年两会期间,正式提案呼吁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0期)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该中心频繁接到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其中某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就有1006例,其严峻不良反应报告共计30例,死亡11例;严峻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有18例,其中8例死亡。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依据近3年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约占中药不良反应的3/4。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北京几家大型医院的有关负责人都表示,中药注射剂在他们医院已经暂停使用了。
据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卢燕介绍说,北京儿童医院原则上已经不购进中药注射剂了。
缘由有许多,双黄连粉针剂是由于颗粒大、工艺粗糙而放弃使用;穿琥宁注射剂是由于发生不良反应造成血小板削减而停用;莪术油注射液是由于导致肺炎、过敏反应严峻而停用。
解放军306医院药剂科主任吴九鸿说,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繁消失的时候,医院能做的是更加慎重对待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措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以便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收集临床诊疗过程中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防治措施。
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药物的质量问题、临床使用不合理和患者自身因素等。
结论临床用药中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可能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物的管理,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做好应对措施,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水溶液、乳状液或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灭菌制剂[1];并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进展,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
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有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为控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临床安全用药,本文笔者就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的、安全的用药提供参考,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1.1 药物因素1.1.1 中药材质量:直接影响到注射剂的质量,因其受产地、采收季节及生产环境的影响,其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毒性也有所不同,加之生产工艺不规范,提纯度不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不同厂家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含量也有所不同。
因此,中药材的质量和生产工艺直接影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1.1.2 药物成分: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是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由于中药材本身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在提取制备过程中受到生产工艺及提纯水平的多方面的限制,一些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物质会与有效成分同时保留在注射剂中,用药后会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93例报告分析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93例报告分析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收集的9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资料。
结果:中老年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多见。
结论:需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相关使用规则或标准,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标签: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或复方中药制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制成的一类注射剂,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价格较低、适应证广等特点[1]。
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尤其在某些疑难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上有着其他剂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方法的改进,由该制剂引起的相关ADR越来越多,其用药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
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收集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旨在为日后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的93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收集的来自各门诊输液室、各科室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资料。
1.2 方法参照我国卫生部关于ADR监测中心指定的判断标准,采用Excel软件,对入选的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类型等结果,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性别与年龄分布本组9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中,男54例,女3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5岁,平均(45.3±7.2)岁,其中<18岁8例(占8.6%),18~30岁5例(占5.4%),30~40岁10例(占10.8%),41~50岁18例(占19.4%),51~60岁20例(占21.5%),60岁以上32例(占34.4%)。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
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
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液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中药注射剂通过血管给药方式大大提高了中药对人体药物的有效供给和生物利用率,提高了功效。
目前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有明显长处[1]。
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但也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而且死亡案例也常见报道。
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我们在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临床上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过敏反应:局部红肿,皮疹,丘疹,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水泡,水肿,多形性红斑狼疮,过敏性休克等。
②神经系统反应:手足麻木,抽搐,头晕头痛等。
③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早搏,心律不齐,心前区不适等。
④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⑤其他:静脉炎,壁浅静脉炎,肝功能异常等[2]。
【推荐下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研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研究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它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精制等步骤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灭菌制剂[1]。
一直以来,中药制剂给人的印象是比西药安全,ADR(不良反应)小,但近几年有关中药注射剂ADR报道增多,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逐渐受到质疑,随着鱼腥草类、刺五加等中药注射剂的暂停使用,中药注射剂信任危机在逐渐蔓延,发展也陷入了低谷,社会上一度议论纷纷,出现许多不同见解,甚至提出封杀中药注射剂等较为极端的意见。
笔者认为,中药注射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临床疗效也毋庸置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ADR属正常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能因出现一点问题,就因噎废食。
1 中药注射剂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1年,八路军129师制药所研制出了柴胡注射剂,并小量制备用于临床。
1954年,武汉制药厂开始批量生产柴胡注射剂,成为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1],柴胡注射液自问世以来,为防治流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药注射液自诞生以来,在我国医疗保健工作中,在危急重症的抢救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冶疗和抗肿瘤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脉络宁、丹参、生脉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鱼腥草注射液是常用的抗病毒品种等,清开灵注射液等列入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要中成药目录,参脉、醒脑静、清开灵注射液在抗击非典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毒毛旋花子苷K注射液,洋地黄毒苷注射剂早已以西药收载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并在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注射用 12种复合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实际数据探索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提升用药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临床中科学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收集我市各大医院近5年上报我中心的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不良反应报告53例,分析5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来源、临床表现等。
结果:5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从21岁至92岁,平均年龄57岁,30岁以下6例,30至49岁12例,50至69岁21例,70至89岁13例,90岁以上1例,符合统计学要求。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斑丘疹、面部潮红、头晕恶心、胸闷、寒战、呕吐、胃不适、四肢抖动、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全身过敏反应等症状。
采取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口服依巴斯汀片和吸氧等紧急处理措施,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结论: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侵害患者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临床中应科学制定用药方案,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对老年患者用药要给予格外关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刻停药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复合维生素;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合理用药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近5年来我市各大医院上报的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不良反应53例,且具有明确病例,用药历史可查。
1.2 方法:调出53例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过敏患者详细病例,对其信息进行整理,将患者年龄、性别、维生素来源、用药时间、药物用量、过敏表现、处理办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归纳出本文研究所需的数据。
1.3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形式为(%)百分率,并通过χ2检验,所有样本差异均符合概率学分布,P<0.05,具有完全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不良反应:在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53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中,有男性20例,女性33例,其差异性分布符合统计学要求,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从21岁至92岁,平均年龄57岁,30岁以下6例,30至49岁12例,50至69岁21例,70至89岁13例,90岁以上1例,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要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随着中药注射剂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事件屡有发生,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起了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以有效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1.1 药物因素1.1.1 药材本身因素由于受药材产地、气候、采摘季节及炮制的影响,同种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其稳定性受运输条件及光照和温湿度等存储条件的影响,如存储和运输过程不当,药材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药材本身含有的某些成分如挥发油、蛋白质、鞣酸、淀粉、树脂等大分子物质,极易诱发变态反应。
1.1.2 制备和工艺因素中药注射剂大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提取工艺繁琐,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药物制备过程中混入的微量杂质、加入的助溶剂及药物辅料,在输液过程中如与其他药物配伍易导致难溶性微粒增加从而导致发热反应[2]。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尚无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各企业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不同,药物成分中的大分子杂质难以除净,在制备或存放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大大增加了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概率。
1.2 个体差异对中药注射剂的代谢存在个体差异,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肝肾功能障碍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体质虚弱或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胃肠调节机制减弱,易发生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1.3 临床因素(1)临床医生未能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症下药,或随意加大剂量和浓度,导致不溶性颗粒增多,以至于阻塞毛细血管,从而引起头晕、血管疼痛及刺激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2)中药注射剂含有的某些成分稳定性差,如果溶媒选择不当可降低其溶解度,产生微粒、气泡聚合物,出现沉淀,变色。
中药注射剂与多种药物不能同瓶使用,甚至不能相邻使用,否则易出现浑浊及絮状沉淀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分析
径、 不 良反应 临床表现及 其累及 系统 等相关信息 。
1 . 2 统 计 学方 法 采 用 E x c e l 表 对 本 研 究 数 据 进 行
射剂 不 良反应 的临床 表 现 主 要 有 : 皮肤瘙痒、 皮疹、 过 敏、 发热 、 寒颤、 头晕 、 头痛 、 恶 心 呕 吐 等 。具 体 不 良 反 应 的临床 表现 及其 累及 系统详 见 表 2 。
年8 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病历 1 5 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患者年龄、 性别、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及其累及系 统等,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1 5 0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以6 0 — 8 0岁的患者居多, 共6 6 例, 所占比例为
作者单位 : 1 .山西 省 中医 院 药 剂 科 ( 太原 0 3 0 0 1 2 ) ; 2 .山 西 省 中 医 院 病理科 ( 太原 0 3 0 0 1 2 ); 3 .山 西 省 儿 童 医 院 省 妇 幼 保 健 院 药剂科 ( 太原 0 3 0 0 1 2 )
安全评价及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 完善不良反应监测, 量减少或避免不 良 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8 9 1 4 . 2 0 1 7 . 0 2 . 0 0 4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 0 2 01 - 6 5 — 0 2
光明中医 2 0 1 7年 1月 第 3 2卷 第 2期
C J G MC M J a n u a r y 2 0 1 7 . V o l 3 2 . 2
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中事件报告分析
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中事件报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某中医院门诊使用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应用注射剂发生了ADRs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引起ADRs的病例共251例,9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9例,占47.41%。
ADRs类型以临床呼吸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其次是皮肤。
结论:医院应关注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注射剂;监测随着药物结构优化研究和药物临床治疗的快速发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因此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解某中医院门诊使用注射剂发生的ADRs基本情况,笔者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 资料来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提交上报到医院药剂科的门诊注射液ADRs报告为251例,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ADRs临床表现、合并用药等进行统计。
2结果2.1 基本情况ADRs共251例,男性124例,女性127例;年龄最小的1岁3个月,最大的95岁;ADRs出现最快者为给药后2min,最迟的为给药后5d(连续给药);静脉点滴248例,肌注2例,皮下注射1例;报告中单一用药179例,静脉点滴合并用药72例,占输液总数的28.68%,其中2种药物合用42例,18例3种药物合用,12例4种药物合用。
大部分ADRs症状在停药后0.5~6h经适当的对症治疗后逐渐消失,2例严重的ADRs需转院或住院治疗。
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有者5例,无者105例,不详141者;患者有药品过敏史者11例,不详96例,144例无药品过敏史。
按ADRs类别分类:一般183例,严重6例;新的一般54例,新的严重的8例。
2.2 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数ADRs病例涉及药品4大类、65个品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Logistic 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Logistic 分析郭洪云【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adverse reaction patient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ingle factor analysis was made on factors inducing adverse reaction, according to which multiple Logis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fi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ducing adverse reaction, and increase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Results According to single factor analysi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composition structures, administrations, drug efficacy, adjuvants and generations of med icine (χ2=4.170, 11.061, 13.910, 26.500, 23.223, P<0.05 or 0.0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meditation time (χ2=0.005, P>0.05). Multipl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meditation, drug efficacy and adjuvant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ssisted adverse reaction (P<0.05). Conclusion Meditation, drug efficacy and adjuvant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ssisted adverse reaction,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yed to those factors in clinical meditation.%目的:分析引发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的探讨
过敏反应的一般规律
• 人体首次用药多不发生(也有 例外),因为其从接受抗原到 抗体充分形成,需要一定的时 间,称为潜伏期
• 人体抗体充分形成后,再次用 药就会迅速发病。致敏性会终 身存在,当重复用药时会再次 发病
• 过敏反应对相同或类似结构物 质可能出现交叉或不完全交叉 过敏。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诱发的过 敏反应类型
鱼腥草注射液
• 截止到06年5月31日,共收到鱼腥草注 射液等7个品种注射的不良反应报告 5488例
• 严重不良反应病例258例。其中过敏性 休克132例,死亡44例
• 特别是2006年1-6月收到死亡病例报 告25例
原因1
药材质量不稳定导致不同厂、不同批 间差异。 药材,由于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 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影响成份
• 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仍有ADR问题
3.现有的临床前过敏试验方法不够敏感, 造成较高的假阴性
• 这种临床的阳性与动物试验的阴性的 情况说明现行的过敏试验对于评价中 药注射剂的致敏性存在方法的缺陷
• 中药注射剂过敏试验方法要改进
探索并建立过敏反应的临床试验观察模式。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手段。为中药注 射剂研发过程中GCP的安全保障提供新的 方法
• 如何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性用药已经引起国家及公众 的高度关注
鱼腥草注射液ADR问题
•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 淋的作用。
• 1978年首次批准肌肉注射液;1994年初次 批准静注剂型。
• 剂型变化:2ml/支——10ml/支,50ml/瓶, 100ml/瓶——20ml/支;
• 发展到鱼腥草素钠、合成鱼腥草素钠、新 鱼腥草素钠等多个制剂品种
原因7
肌注与静注给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 同
注射剂附加剂潜在的不良反应_敬松
分类号:BJ624中国医药报/2001年/05月/29日/第007版/科教纵横注射剂附加剂潜在的不良反应敬松为了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少注射剂除主药以外还需添加一种或几种附加剂。
例如为增加主药溶解度的增溶剂或助溶剂,为预防主药被氧化的抗氧剂,为抑制微生物增殖的抑菌剂,以及为减轻注射疼痛的局部止痛剂等。
对附加剂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所用的有效浓度内对机体应无毒性,与主药无配伍禁忌,不得影响主药的疗效及含量测定等。
但是,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资料表明,一些附加剂亦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毒性,有的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亦与其所加的附加剂有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亚硫酸盐如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是注射剂中最常用的抗氧化剂。
据报道,微量的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均能显著延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的时间,浓度极低的亚硫酸氢纳就能完全阻碍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
国外曾发现,当静脉注射含亚硫酸盐的注射液时,有的病人在几分钟内即发生过敏反应,引起哮喘、荨麻疹、血管水肿、呼吸急迫和衰竭,若不及时处理,甚至可导致死亡。
如1例哮喘患者因注射含焦亚硫酸钠的地塞米松后,病情迅速恶化,经抢救好转后,因静注含焦亚硫酸钠的甲氧氯普胺,几分钟后哮喘又加剧,导致死亡。
因此,对过敏体质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含亚硫酸盐的静脉注射剂。
苯甲醇本品常用作局部止痛剂。
经试验,凡注射含苯甲醇的青霉素溶液的仔兔臀肌均有不可逆的病理损害──肌纤维化。
华西医科大学对1.3万多名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青霉素中添加2%苯甲醇溶液注射后,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患病率比注射不加苯甲醇的青霉素者要高48倍。
苯甲醇还有一定的溶血作用,人红细胞在1.2%的苯甲醇溶液(含0. 9%氯化钠)中,37℃45分钟后产生溶血。
此外,国外还有鞘内注射含苯甲醇的药物后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报道。
聚山梨酯80(吐温80)为注射剂中常用的增溶剂。
近年来研究发现,聚山梨酯80对人的心脏有抑制作用,并引起血压的轻度下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预防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预防对策发表时间:2019-04-01T10:52:45.6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作者:贾俊国[导读]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贾俊国(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山东阳信251806)【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分析所有患者年龄、使用中药注射剂种类、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系统以及不同患者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1)本组296例患者中,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127例(42.91%),发生率较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最高为注射用血栓通(18.11%),其次为丹参川芎注射液(14.73%),不良反应最低为注射用灯盏花素和生脉注射液,均为2.36%;(2)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9.92%),其次为10岁以下(18.90%),41~50岁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3)而无指征用药为其主要原因(22.90%),其次为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18.90%);(4)在127例不良反应中,其中皮肤及附件组织损害最为常见(47.24%),其次为循环系统(15.75%),呼吸系统最为少见(5.55%)。
结论:目前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无指征用药、配伍不当、滴注速度过快以及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等有关,故对待需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并加强对患者用药前的常规检查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80-01随着现在药理学和高科技的发展,以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物为主制成的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发展的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中药注射剂的现状我国政府及药品监管部门对于中药注射剂带来的安全隐患相当重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曾先后通报了清开灵、双黄连、葛根素、穿琥宁、参麦、鱼腥草、莲必治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并对葛根素注射液的说明书作了修订。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上存在许多问题,一些中药注射剂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疗效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以前多为口服的丸散膏丹或片剂、胶囊等),尤其是在缺乏科学与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手段,制剂工艺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制成针剂,应用时常出现过敏反应。
中药制剂上市之前都需要经过I、II、II期长期的临床试验,应该说药物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良反应都应该得以发现,但是一些研究机构急功近利的思想左右了临床试验的公正性,一些中药制剂经过短期验证,仓促上市,一些单位一窝蜂开发中药注射剂。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注射剂像中药注射剂那样直接将天然原料药经过简单工艺制成,并经困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 也未见到有效物质含量不低于总固体物70%(静脉用不低于80%)就能认可的注射剂; 更未见有10多个由不同天然药制成、功能主治有别,而含量测定指标一样(如都测总黄酮)的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的缺点中药制剂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1.中药本身的特殊性:与化学药品相比,中药存在品种来源复杂多样,产地、采集、炮制和贮藏有差别,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质量控制困难等特殊性。
2.中药饮片质量难以确认:自古以来,中药基原具多原性,《中国药典》记载的药材,多原品种都接近30%,即使是一原性药材,也可因生长环境、年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产地加工、炮制加工、贮藏条件等不同影响质量,而这些因素往往凭感官无法确认。
3.中成药质量难以确认。
俗语说: 丸散膏丹,神仙难认,何况有时患者讲不清服用药品的外观性状、厂牌、批号,以致无法查质量。
目前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即使同一厂牌,同一班组生产的药品质量也未必一致。
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研究【最新】
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研究赵祎镭* 宋永熙(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药学部,哈尔滨市150010)摘要目的:综述注射剂中常用添加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原因寻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途径。
方法:根据添加剂的结构性质,对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综述,并从合理用药、配伍禁忌和制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结果:多数注射剂中添加剂在临床使用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结论:注射剂中的添加剂是一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根源。
关键词:注射剂;添加剂;不良反应Research 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 additives in the injectable preparationLi Lihua, Song Y ongx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1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common used additives in the injectable prepar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way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ve properties of these additiv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s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some reasonable progressive opinions were proposed, such as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compatibility an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RESULTS: It was likely that the additives in the majority injection happened with some adverse react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CONCLUTIOND: The additives in the injectable preparation maybe the sourc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injectable preparation; additive; adverse reactions注射剂是速效剂之首,但是,在快速治疗疾病的同时,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具有发病迅速、难以控制等特点。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发表时间:2018-11-27T14:25:54.7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潘德佳[导读] 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质量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以及临床药物使用因素三个方面。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重庆市 405400【摘要】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以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引言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治疗药物,该类药物是利用中医药理学和现代药理学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通过一系列工艺后制成的一种剂型。
中药注射剂以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受到了较多的欢迎。
然而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比较高。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1.1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皮肤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在呼吸系统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喉头水肿等;在循环系统上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心动过速以及寒战、发热、大汗等,在消化系统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黄疸以及腹痛、便秘等;在注射部位还可能出现静脉疼痛、脉管炎、静脉炎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肌肉骨骼疼痛、感冒等不良反应。
1.2发生原因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药物质量、患者机体因素以及药物使用三个方面,其中药物质量因素主要包括药材质量、生产工艺、药物成分、渗透压、pH等;患者机体因素主要包括过敏体质、年龄等方面;药物使用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辨证不当、配伍不当、溶媒不当以及治疗操作不当等。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2.1药物质量因素(1)由于中药药材的质量会受到种植地的气候、土质、采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产地、批次药材质量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也就导致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不稳定,部分质量较差批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类型均较高。
综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综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提高了许多危重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但是中药注射剂因为化学成分多、生理作用很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产品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较为普遍。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201-01近10年来,中药注射剂ADR 的报告呈几何级数增加,且涉及的中药品种广泛,如:丹参、红花、莲必治、双黄连等注射剂ADR发生率均居高不下。
如何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治疗作用并预防ADR的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就此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及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求合理有效的预防对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临床表现中药注射液所致ADR累及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皮肤损害。
多为皮疹和瘙痒,表现为荨麻疹、风疹块、全身瘙痒、大疱型多形性红斑药疹、红色丘疹、粟粒样红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落性皮炎等。
(2)过敏反应。
表现为高热、寒战、大汗、发抖,严重者可致血压低、四肢冰凉、皮肤湿热、心率快和药物热。
(3)消化系统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腹胀、肝损害、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4)心血管系统损害。
表现为紫绀、胸闷、心悸、心律紊乱、心衰等。
(5)神经系统损害。
表现为意识障碍、晕厥、下肢活动障碍。
(6)泌尿系统损害。
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肾功能异常、少尿、血尿。
(7)血液系统损害。
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引起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8)肝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肝酶升高。
(9)呼吸系统损害。
常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甚至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
2 原因2.1 中药材质量中药材的质量受产地因产地,生产环境,采摘时间不同,存放时间长短等,其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和毒性也不同,直接影响到注射剂的质量.如膜荚,黄芪以内蒙产地的质优,而黑龙江移栽的则植株高大,质量低劣.同一药物在同一产地也因采摘时间不同其药性和毒性也不同,一般认为,花类宜在花初放时采集,果实类宜在秋季成熟时采集_.因此,不同的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炮制加工是否按规范操作,将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问题研究赵祎镭* 宋永熙(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药学部,哈尔滨市150010)摘要目的:综述注射剂中常用添加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通过分析原因寻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途径。
方法:根据添加剂的结构性质,对注射剂中添加剂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综述,并从合理用药、配伍禁忌和制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结果:多数注射剂中添加剂在临床使用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结论:注射剂中的添加剂是一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根源。
关键词:注射剂;添加剂;不良反应Research 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 additives in the injectable preparationLi Lihua, Song Yongx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1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common used additives in the injectable prepar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way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ve properties of these additiv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s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some reasonable progressive opinions were proposed, such as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compatibility an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RESULTS: It was likely that the additives in the majority injection happened with some adverse react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CONCLUTIOND: The additives in the injectable preparation maybe the sourc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injectable preparation; additive; adverse reactions注射剂是速效剂之首,但是,在快速治疗疾病的同时,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具有发病迅速、难以控制等特点。
随着新药品不断地研发,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加入一些助溶剂、增溶剂、潜溶剂等附加剂。
虽然多数附加剂为惰性物质,但是经过长期临床实验证明,此类物质也可能是不良反应的源头。
2006年我国曾发生鱼腥草注射液中毒事件,经调查造成过敏的原因是作为助溶剂的聚山梨酯。
由此证明,药品中应用的特殊附加剂或制备过程中残留的溶剂都可能是造成严重危害的祸根。
本文从注射药物直接进入静脉的特点和用药安全两方面考虑,对注射剂中常用添加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分析,并尝试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为临床药物疗效的发挥、不良反应的降低等方面提供参考。
1 注射剂中常用添加剂的不良反应随着疾病研究的日益深入,逐渐研发了新靶点及副作用低的新药。
面对上述疗效良好,但是溶解度较低的药物,我们选择加入适宜的添加剂,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包括:乙醇、甘油、丙二醇、苯甲醇、聚山梨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等。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上述注射剂中常用的添加剂都已收入FDA《非活性组分指南》,均可用于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
1.1 乙醇(alcohol)、甘油(glycerin)和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乙醇、甘油、丙二醇作为注射剂的常用溶剂,能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合,而磺胺类药、局部麻醉药、维生素A/D、性激素、氯霉素及很多挥发油均能用丙二醇溶解。
研究表明,注射剂中丙二醇的比例在10%~60%之间,一定比例的混合液能延缓某些药物的水解,增加其稳定性,当其浓度选用适宜时,作为注射剂溶媒,有速效或延效作用。
适当浓度的乙醇可以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是乙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摄人高浓度的乙醇可以导致脊髓反应降低,嗜唾,健忘,体温降低,低血糖,昏迷,麻木,呼吸抑制,心血管衰竭。
此外,乙醇易透过人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性或溶血。
以乙醇作为溶剂的注射液包括:前列腺素E2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洋地黄毒甙、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注射剂)等。
据报导尼莫地平注射液中含有25%的乙醇,如此高浓度的乙醇直接静脉滴注入血,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2]。
经典的中药扩血管注射剂(血塞通),其配制方法为先用专用30%~45%乙醇溶解,再用5%~10%的葡萄糖溶解。
吴晓凤[3]指出在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中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全身潮红、散在丘疹、发痒、面色苍白、四肢冰凉。
经分析助溶剂或工艺残留剂乙醇是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
研究指明甘油的不良反应来源于其脱水性。
而且高浓度甘油对中枢神经有直接作用和渗透障碍,可引起溶血或其它毒副作用。
具有抗菌作用的氯霉素注射液,即选择55%甘油与25%乙醇的混合液作为溶媒,鉴于不良反应较多,现在临床应改用琥珀酸氯霉素,其在体内分解成氯霉素而发挥药效[4]。
丙二醇在肝中代谢成乳酸和正丙酮酸,也可在尿中以原形排泄,长期大量输注可蓄积而产生肾毒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高浓度下注射给药可引起疼痛或刺激,78%丙二醇导致组织坏死[5]。
体外试验发现各种浓度丙二醇会使红细胞全溶血,氯化钠、氯化钙、葡萄糖、甘露醇、枸橼酸钠、苯甲酸钠等对其溶血作用有一定程度阻抑性。
以丙二醇为溶剂的注射液包括: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硝酸甘油注射剂和劳拉西泮、苯妥英、地西泮等注射液。
1.2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聚乙二醇能溶解许多水溶性的无机盐和水不溶性的有机物。
其药用安全性似丙二醇,PEG对四环素、肾上腺素、咖啡因、毒毛旋花素、吗啡等均有延效作用。
注射产品中,最大PEG300的浓度为30%(V/V),当浓度大于40%,可观察到溶血现象。
洋地黄毒甙注射液和毒毛旋花子甙G注射液均以PEG -300为附加剂。
1.3 苯甲醇(Benzyl alcohol)苯甲醇在体内代谢生成苯甲醛和苯甲酸,苯甲酸在肝脏中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经尿排出。
据报道苯甲醇作为辅料的不良反应,包括静脉注射毒性;鞘内注射的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相对少见);还有婴儿的毒性综合征。
新生儿应用苯甲醇稀释或配置药物,可引起中毒死亡,死亡的原因是代谢性酸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低血压、血小板减少、肝肾衰竭和颅内出血等。
美国FDA建议新生儿不应使用含苯甲醇的药物。
有报道12岁女性患者因注射2%苯甲醇溶解的青霉素而产生急性溶血性贫血。
替代方法:成人用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婴幼儿使用0.2%~0.25%盐酸利多卡因作为溶媒,供肌肉注射。
目前盐酸大观霉素仍用苯甲醇水溶液(0.945%)作为稀释剂,婴儿不宜使用。
含有苯甲醇的依托泊苷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时,出现呼吸抑制、快速溶血等不良反应[6];同时胺碘酮注射剂也因为溶剂中苯甲醇的存在而具有血管活性,进而产生低血压[7]。
- -21.4 聚山梨酯(Tween-80)聚山梨酯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作难溶性药物的溶剂或乳化剂。
例如: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福尔利)、抗肿瘤药依托泊苷(足叶乙甙)和多西他赛(艾素/泰素帝)、维生素K1注射剂中均含有聚山梨醇。
上述药品有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5%~40%,主要表现为低血压、支气管痉挛、面部潮红、皮疹、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发烧、寒战。
上述不良反应常见于快速静脉输注(2 mg·min-1~5mg·min-1),可通过服用抗组胺药、甾体激素类药得到缓解[8]。
据报道,在低体重新生儿身上静脉注射含有Tween-20和Tween-80混合物的维生素E制剂时,可能导致死亡。
鉴于中药有效成分水溶性差的特性,其注射剂中普遍加入了Tween-80作为澄清剂或增溶剂,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使用,患者接触Tween-80的机会增多,随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据研究,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Tween-80,均可引发豚鼠和犬的阳性反应,而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1.5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CrEL)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作为一些难溶药物的增溶剂,静脉给药时常发生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如:感觉和运动障碍,腱反应消失等。
作用机理是抗胆固醇抗体与CrEL胶团表面的大量羟基结合,激活补体C3,可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产生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皮疹、胸痛、心动过速、低血压、荨麻疹。
由于CrEL过敏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所以减慢输注速率或适当稀释后输注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5]。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中,例如:克兰氟脲、替尼泊胺(卫萌)、紫杉醇(安素泰/特素)等。
作为免疫抑制剂的环孢素A,因为注射液中含有聚乙二醇乙基化蓖麻油附加剂,所以规定不能耐受的患者禁止使用。
2 如何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合理用药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在注射剂的使用方面。
良好的用药方案不仅能避免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附加剂的不良反应。
2.1 降低溶剂比例与给药速度以及开展合理监控乙醇比例高到50%时,注射后会引起肌内注射的疼痛,继而是麻醉感,静滴时可产生类似醉酒症状的过敏反应。
而且在靠近神经处注射,会引起神经炎和神经抑制现象,最终导致神经性损伤,所以建议最好使用5%~10%(V/V)的低浓度乙醇。
有报道含有聚山梨酯的维生素K1注射液,当输注速度过快可以引发面部潮红、出汗、胸痛、心动过速,甚至死亡。
因此规定要缓慢静注,首剂量0.1 mg·min-1(前10min),之后为1 mg·min-1 [8]。
除此之外,对含有特殊附加剂的注射剂进行给药监控也是很必要的。
Kevin C[9]等人通过密切监控注射地西泮的患者,从而降低溶剂中PEG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