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遥感复习重点
遥感RS复习整理 1
第一章绪论§1.1 遥感的概念1.1.1 遥感的基本概念(Remote Sensing)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首先提出了“遥感”这个名词.广义: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测水深的过程)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1.1.2 遥感的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征是不同的,人们根据电磁波的差异来辨析物体的不同,遥感技术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遥感技术主要是建立在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基础之上。
遥感可以说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研究电磁波特性,达到识别物体及其环境的技术。
1.1.2 遥感的原理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
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
1.1.3 传感器的结构组成遥感信息获取---传感器。
传感器是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器、探测器、信息处理器和信息输出器4部分组成。
§1.2 遥感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1、目标的电磁波特征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接收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整个系统中,要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地物对不同波段,不单指可见光的反射情况;由此引申出不同波段成像的图像其特性是如何的;最终通过影像来分析,应用;§1.3 遥感的类型1.3.1 按遥感平台分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测试要点一: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解析】 GIS在灾害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地理 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为分析灾害影 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线路以及受灾人员、财 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 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遥感技术重在信息的获取, 地理信息系统重在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复习
测试要点一: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概念:
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飞船)上利用光 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 2.工作过程: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功能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信息获取、传 输信息处理分析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
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信息获取、传输/信息处理分 析\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3.应用领域: 资源普查、 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
• 测试要点二: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 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1.概念: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 及其高程,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 2.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 户设备系统
• 【答案】 (1)光谱 植被类型
• (2)D •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
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
• (4)垂直分异 光、热(温度)和水分随地势高 低的变化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3.应用领域: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 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产出、解决 政治经济危机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 完善的计算机配送体系,从计算机开出订单到商品上柜,比竞争对手 快三天,成本节约2.5%。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 对全球范围内的4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 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保证任 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使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 至零库存,但可以保证正常销售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 完成1~2题。
遥感(RS)考研总结
遥感科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 遥感技术以摄影方式或非摄影方式获得被探测目标的图像或数据的技术。
3.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传播的过程就是电磁波。
4.电磁波普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者递减顺序的排列。
5.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6.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7.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9.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10.光谱反射率是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ρ=Eρ/E,这个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的情况下,整个电磁波长的反射率。
11.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卫星轨道参数 :用来描述在空间中的卫星轨道的具体形状位置,并可以用这些常数递推出卫星在过去或将来的位置。
最常用的是开普勒轨道常数,即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卫星轨道的偏心率e、近地点角距w。
12.升交点赤经含地轴和春分点的子午面与含地轴和升交点的子午面之间的交角。
13.卫星姿态角定义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沿轨道前进的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Y轴,垂直XY平面为Z轴,则可以定义姿态角的三种: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滚动,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基础第一、二章概念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
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步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5.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7.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8.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9.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11.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12.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3.发射率(比辐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εM014、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15、光谱反射波普曲线: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
填空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组成。
4、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5、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和波长成正比关系。
6、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乘绝对温度是常数2897.8。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
遥感概论复习重点遥感概论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以下是遥感概论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遥感基础知识1.遥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2.遥感数据的分类、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3.遥感的数据源、传感器和平台;4.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和光谱反射率;5.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
二、遥感图像解译1.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3.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和常用分类算法;4.遥感图像解译中的误差源和误差评价方法;5.遥感图像的应用领域和典型应用案例。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进展;2.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3.遥感技术在气象、地质灾害监测、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应用;4.遥感技术在国土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四、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1.遥感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技术;2.遥感图像的增强和滤波处理方法;3.遥感数据的特征提取和信息提取方法;4.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和解析技术;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处理方法。
五、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应用1.遥感与GIS的概念、关系和集成模式;2.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应用和分析方法;3.遥感数据与GIS数据的转换和交互;4.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的集成方法;5.遥感与GIS的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
六、遥感应用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1.遥感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2.遥感数据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遥感数据的使用和共享政策问题;4.遥感数据在社会冲突和隐患管理中的道德问题;5.遥感数据的技术限制和社会影响问题。
以上内容是遥感概论复习的重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遥感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遥感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地理复习 考点精析 遥感(RS)
考点 遥感(RS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图4为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7~8题。
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图4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带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问题,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河口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 错误。
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应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
而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
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选项C错误。
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选项D错误。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3.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解析】考查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和风蚀现象。
【答案】A4.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考查3S技术运用.RS和GPS动态监测。
【答案】C5.(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答案】C【解析】根据地面物体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在图像胶片记录下来就形成遥感影像图,所以可以根据森林着火区和未着火区反射电磁波信息不同、干旱程度不同的土地反射电磁波信息不同、病虫害程度不同的植物反射电磁波信息不同,可以得到森林火灾面积,土地干旱程度,植物病虫害程度,而洪峰流量的大小从遥感影像图中判断不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遥感(RS)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遥感(RS)一、知识讲解1.遥感(RS)读遥感的工作过程图,回答问题。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目标物――→―→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4)优势: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1.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解析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影像就越亮。
公路在晴天的正午,太阳辐射最强时,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和其他相比温度最高,影像最亮,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菜园和D项中的果园,由于植被的保护,温度不是最高,应该不最亮,B、D 都不正确;鱼塘的比热大,白天增温慢温度不会最高,应该不最亮,C项不正确。
答案A2.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远的感知,获取卫星云图,利用的是遥感技术,故A正确;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故B、C错误;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利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故D错误。
答案A三、跟踪训练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地理信息技术复习详解课件
同的反 射率.
X光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波长(微米)
0.005
0.4
0.76
1.5
8、根据下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双项)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04广东
健康植物 轻度病害 重度病害
答案:CD
0.45 0.55 0.65 0.75 0.85 波长(微米) 植物的反射波率
任何地点任何
时刻,地平面 上空至少有4 颗GPS卫星
功能:提供三维座标、速度和时间。
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 实时性。
11.卫、G星IS技S术TA的RT简A 要程序(ST地AR理TB信息系统的工STA作R流TC程)
星座
STARTD
GPS接收天线
基准站电台发送信号
2.地面 监控站
3.用户 设备 GPS接收信号
5.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
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
播种
答案:A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6.该卫星图像拍摄地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答案:B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二、GPS:全球定位系统
• 考点: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共24颗卫星, 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平面 内
B森林普查
C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D交通定位导航
4.遥感技术不大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是 ( )
A.水旱灾害监测
B.劳动力资源的普查
C.地物变化的分析 D.环境污染的监测
(09安徽文综第23~24题)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
遥感rs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地物波谱特征: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反射、发射、吸收、透射)。
2、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3、波谱分辨率: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4、瑞利散射: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5、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6、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7、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几何位置变化8、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
9、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10、电磁辐射: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
11、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
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12、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
13、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与地面垂直;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
1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16、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遥感复习总结
遥感复习总结遥感复习总结1 当前遥感(RS 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 Informa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并称为“3S”技术。
1.遥感技术:是从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即地表以下各类地物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2.遥感技术依赖的两大硬件是:遥感平台,传感器。
依赖的传播媒介是电磁波(全波段的电磁波),遥感的目的则是从接收的各类地物的各种电磁波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4.遥感过程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不接触性:即遥感器(传感器)不与被遥感的物体相接触。
瞬时性: 即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
5.遥感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
6.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部分:a.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即信息的获取)b.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即信息的接收)c.地面实况调查系统(信息的处理)d信息分析应用系统(地面用户系统即信息的应用)7.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工作平台(运载工具)分类:按遥感工作平台(即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航宇遥感。
其中航天遥感又称为狭义遥感,它是一种高空和外层空间的遥感方式,其遥感平台有卫星,航天飞机,对应的传感器就有航天摄影仪,雷达等。
(2)按遥感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及多波段遥感。
可见光遥感影像是一种真彩色的遥感影像,红外遥感影像是一种假彩色的遥感影像,而我们熟悉的雷达则是一种典型的微波遥感。
(3)按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分类: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成像方式(图像方式或影像方式)将所探测到的强弱不同的地物电磁波辐射(反射或发射),转换成深浅不同的色调构成直观图像的遥感资料形式,如航空像片、卫星图像等。
遥感RS复习整理 3
● 选择的原则:易分辨、易定位的特征点:道路的交叉口,水库坝址,河流弯曲点等。
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些。
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姿态、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大气折射、以及传感器自身性能所引起的几何位置偏差。
二是指图像上像元的坐标与地图坐标系统中相应坐标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一、彩色变换把数字图像组合转换成彩色图形,或者把各种增强或分类图像组合叠加,以彩色图像显示出来。
(彩色的视觉分辨能力比黑白高)方法:假彩色密度分割;彩色合成● 1、单波段彩色变换(假彩色密度分割)① 概念: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
这种方法又叫密度分割。
② 分层方案的确定:分层方案与地物光谱差异对应合适,可以较好地区分地物类别。
处理过程:输入图像→显示直方图→确定分割的等级数,并计算分割的间距→像元亮度值转换→为像元新值赋色效果分析 :以不同的色彩表示图像的色调变化,增强了图像的显示能力。
同一地物或现象可能被分割成两种不同密度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或同一色彩却表示两种以上不同的地物,造成判读错误。
2、多波段色彩变换● 概念:利用计算机将同一地区不同波段的图像存放在不同通道的存储器中,并依照彩色合成原理,分别对各通道的图像进行单基色变换,在彩色屏幕上进行叠置,从而构成彩色合成图像。
● 合成方案:彩色合成图像分为真彩色图像和假彩色图像。
二、对比度变换● 直方图与图像的质量● 概念: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
将图像中过于集中的像元分布区域(亮度值分布范围)拉开扩展,扩大图像反差的对比度,增强图像表现的层次性。
又叫辐射增强。
● 方法:对比度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 线性变换:在改善图像对比度时,如果采用线性或分段线性的函数关系,那么这种变换就是线性变换。
遥感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遥感定义?遥感分类?(遥感平台、电磁波段、辐射源(工作方式)?)1. RS-Remote sensing is the science(and to some extent, art)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Earth's surface without actually being in contact with it. This is done by sensing and recordingreflected or emitted energy and processing, analyzing, and applying that information.遥感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 工作平台层面: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辐射源:被动遥感,主动遥感● 遥感波段分类:紫外遥感ultraviolet (0.05-0.38um ),可见光遥感visible (0.38-0.76),红外遥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0.76-1000),微波遥 infrared remote sensing(1mm-1m ),多光谱Multi-spectral (高光谱Hyperspectral )遥感● 记录方式分类:成像遥感(航空相片,卫星影像),非成像遥感(激光雷达测量,微波辐射计遥感)● 应用领域分类:城市遥感,环境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2、遥感基本特点有哪些?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时相特性(周期短);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经济特性;数字处理特性;3、描述遥感过程及遥感系统组成?(1)能源-大气传播-地表反射或发射-大气传播-平台,传感器-接收-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应用(2)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第二章 遥感物理基础1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公式、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普朗克公式: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公式见P6: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维恩位移定律:公式见P7:它表明:黑体的最大辐射强度多对应的波长max 与黑体的 绝对温度成反比2什么是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的特点有哪些? 112),(M /52-∙=kT hc e hc T λλλπλ025/04()211hc kT M M d hc M d e M T λλλλπλλσ∞∞==∙-=⎰⎰bT =·m ax λ3什么是发射率?4光谱反射率8遥感辐射传输方程概念?(与辐射校正一起看)(1)地物反射太阳辐射(2)地物本身辐射练习一一、名词解释:遥感2、电磁波3、电磁波谱4、绝对黑体5、绝对白体6、灰体7、绝对温度8、光谱辐射通量密度9、大气窗口10、发射率11、光谱反射率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二、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 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段、微波、无线电等组成。
遥感科学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遥感科学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一、遥感科学基础知识
1. 遥感的定义和概念
2. 遥感的分类和原理
3.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传感器类型
4. 遥感数据的解译与分析方法
二、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
1. 遥感数据预处理
- 图像预处理方法和步骤
- 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
-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
2. 遥感数据分类与识别
-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
- 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
- 遥感数据的对象识别与提取
3. 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与分析
- 光谱信息提取方法
- 空间信息提取方法
- 时间信息提取方法
三、遥感应用领域
1. 农业遥感应用
- 农作物遥感监测与估产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2. 环境遥感应用
- 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监测
- 空气质量与气候遥感监测
3. 城市与区域遥感应用
-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
- 城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四、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
- 高光谱遥感
- 雷达遥感
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融合-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应用
- GIS数据在遥感中的应用
以上为《遥感科学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的大纲,希望能够帮助您复习遥感科学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我将竭诚为您解答。
遥感(rs)复习整理
遥感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系统组成: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应用。
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遥感数据的类型: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等。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遥感的特性:(1)空间特性:视域范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范围。
(3)时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传感器组成: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
描述电磁波特性的指标:波长、频率、振幅、位相等。
电磁波波谱从内到外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反射率(ρ):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 P 0)×100%。
特点:不同波段反射率是不同的;可以测定;与地物的表面颜色、粗糙度和湿度等有关。
地物的热辐射:地物的发射率与地表的粗糙度、颜色和温度有关;表面粗糙、颜色暗,发射率高,反之发射率低。
地物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热、热惯性大的地物,发射率大。
微波(1mm~1m)遥感特性: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
大气结构:对流层(7~12 km),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天气变化频繁,航空遥感主要在该层内;平流层(12~50 km),底部为同温层(航空遥感活动层),同温层以上,温度由于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强吸收而逐渐升高;电离层(50~1 000 km),大气中的O2、N2受紫外线照射而电离,对遥感波段是透明的,是陆地卫星活动空间;大气外层(800~35 000 km ),空气极稀薄,对卫星基本上没有影响。
RS遥感基础知识集锦
RS遥感基础知识集锦一. 遥感的基本概念1. 遥感的基本知识“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遥远的感知”之意。
顾名思义,遥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受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物体的属性。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机械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理探测(物探)的范畴,因此,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这五大部分。
1.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 信息的获取接受、记录目标物体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者“遥感器”。
如:雷达、扫描仪、摄影机、辐射计等。
3. 信息的接收传感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者胶片上。
胶片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输送到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4. 信息的处理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以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者转换为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5. 信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涉及到航空、航天、光电、物理、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诸多应用领域,它的发展与这些科学紧密相关。
2. 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上,如:车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飞机、气球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等。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遥感技术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目标的信息特性目标信息的传输空间信息采集地面接收与预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与应用
2.什么是遥感反演?
根据地物电磁波特征产生的遥感影像特征,反推其形成过程中的电磁波状况的技术。
遥感影像特征是由地面反射率,大气作用等过程形成的,如果以遥感影像为已知量,去推算大气中某个影响遥感成像的未知参数,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
这个过程就是遥感反演。
遥感反演本质上是一个病态反演问题
3.什么是航天遥感?
航天遥感是以卫星、飞船、空间站或火箭等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
4.什么是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次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吸收
<0.2um 的电磁波几乎被氮气或氧气吸收)。
对小于0.3 um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中,已不存在小于0.3 um 的短波辐射。
甲烷和水汽。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散射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折射、反射
,反射现象出要出现在云顶(云造成的噪声)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大气窗口
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对地遥感要用的部分)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
6.什么是地物光谱曲线?
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反射波谱曲线
律。
7.从光谱机理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尺度要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这种尺度的微粒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散射强度。
其散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红光的波长较长,被散射的红光强度就很弱,而蓝、紫光的波长较短,散射强度就强。
所以,大气分子就好比一张滤网,把太阳光中长波的成分过滤掉,将剩下的蓝、紫光洒向大地。
而我们人类的眼睛对紫色光非常不敏感,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8.什么是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Black Body Radiation):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9.什么是大气窗口?
在地球表面有一层浓厚的大气,由于地球大气中各种粒子与天体辐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大部分波段范围内的天体辐射无法到达地面。
人们把能到达地面的波形形象的称为大气窗口。
10.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11.陆地轨道的四个特点:与太阳同步,近极地,近圆形,可重复观测,分别有什么作用?
1、近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近90度,轨道倾角越大,覆盖地球表面的面积越大。
2、卫星轨道近圆形作用:获取图像有相近的比例尺;成像扫描仪具有固定的扫描频率。
3太阳同步轨道作用:1)可使卫星通过同一纬度的平均地方时不变(2)有利于在最佳光照条件下获取高质量影像和多时相影像色调对比4、可重复观测地球资源卫星的按一定的周期运行,一个重复周期对地球扫描一次;然后,接着进行下一个重复周期。
实现可重复观测。
12.什么是主动式遥感?
亦称“有源遥感”,是指由遥感器向目标物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然后接收从目标物返回的辐射信息进行的遥感技术。
13.什么是多光谱扫描仪?
扫描仪安装在飞行器上。
扫描仪的扫描镜旋转,使接收的瞬时视场作垂直于飞行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行扫描。
由于飞行器的向前运动,扫描仪遂完成二维扫描。
地物景像被逐点扫过,并逐点分波段测量,从而
获得多光谱的遥感图像信息。
14.成像光谱仪有何优缺点?
成像波(光)谱仪是一种兼具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波谱分辨率、谱像合一的新型超多波段扫描成像遥感器成像光谱仪数据具有光谱分辨率极高的优点,同时由于数据量巨大,难以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而且不能沿用常规少量波段遥感图像的二维结构表达方法。
图像立方体就是适应成像光谱数据的表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格式,它是类似扑克牌式的各光谱段图像的叠合。
立方体正面的图像是一幅自己选择的三个波段图像合成,它是表示空间信息的二维图像,在其下面则是单波段图像叠合;位于立方体边缘的信息表达了各单波段图像最边缘各像元的地物辐射亮度的编码值或反射率,这种图像表示形式亦称为影像立方体。
从几何角度来说,成像光谱仪的成像方式与多光谱扫描仪相同,或与CCD线阵列传感器相似,因此,在几何处理时,可采用与多光谱扫描仪和CCD线阵列传感器数据类似的方法。
但目前,成像光谱仪只注重提高光谱分辨率,其空间分辨率却较低(几十甚至几百米)。
正是因为成像光谱仪可以得到波段宽度很窄的多波段图像数据,所以它多用于地物的光谱分析与识别上。
特别是,由于目前成像光谱仪的工作波段为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因此对于特殊的矿产探测及海色调查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矿化蚀变岩在短波段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
15.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包括?分别指什么?
①空间分辨率,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②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③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用的波段数、波长及波段宽度,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波长及带宽④辐射分辨率,指遥感传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或区分能力,也可理解为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⑤温度分辨率,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辐射最小差异的能力,它与探测器的响应率和传感器系统内的噪声有直接关系,一般为等效噪声的温度的2~6倍
16.什么是几何校正?什么是有理函数模型?
几何校正一般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来改正和消除遥感影像成像时因摄影材料变形、物镜畸变、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地球自转、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的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有理函数模型(RFM)是将像点坐标(r,c)表示为以相应地面点空间坐标(X,Y,Z)为自变量的多项式的比值17.什么是重采样?
在遥感中,重采样是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出低分辨率影像的过程。
常用的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内插法)、双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法内插法
18.什么是双线性内插法?
双线性内插法是使用邻近4 个点的像元值,按照其距内插点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线性内插。
该方法具有平均化的低通滤波效果,边缘受到平滑作用,而产生一个比较连贯的输出图像,其缺点是破坏了原来的像元值,在后来的波谱识别分类分析中,会引起一些问题。
19.辐射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消除或改正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
20.为什么要进行辐射定标?
消除传感器本身的误差,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21.影像融合有哪些作用?
(1)消除元余数据,突出有用的专题数据。
(2)利用多源数据间的信息互补性,对各种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以弥补单一数据的不足,提高分析的精度,并扩大数据的使用范围。
(3)提高信息的协调能力,融合并非是几种数据的简单叠加,它可以得到原来儿种单个数据不能提供的新数据,满足地学分析及各种专题研究的需求。
22.什么是目视判读?判读标志有哪些?
目视判读是根据像片上的影像特征及判读标志在影像上蒙绘判读并区划。
利用TM影像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及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判读标志直接判读标志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特征。
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目标地物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型和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等。
间接标志: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
23.影响景物特征及其判读的因素有哪些?
1 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地物种类的繁多; 同一大的类别中有许多亚类、子亚类;各种内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同物异谱与同谱异物
2 传感器特性的影响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
3、目视能力的影响人眼目视能力包括空间分辨能力灰阶分辨能力色别与色阶分辨能力
24.什么是监督分析?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有哪些区别?
监督分析是在影像上抽取已知地面类型的区域,对采样像元进行分析,得到一些判别规则,从而可以对整幅影像进行分类识别,重复抽取信息—判别—修改抽取信息—判别的过程,直到分类完成。
监督分类1)确定每个类别的样区2)学习或训练3)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4)计算未知类别的样本观测值函数值5)按规则进行像元的所属判别
非监督分类: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