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2.1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本节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内容,且学生容易出错,常把知识点混淆,所以把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酸、碱、盐等全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形成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胶体是以学生初中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为基础,提倡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介绍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上引入胶体的概念。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了初中所学的内容,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2、学会对酸、碱、盐、氧化物的进一步分类;3、掌握分散系的分类,胶体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2、学会审题,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提高按照化学学科特点,思考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2、培养学以致用,练习实际的学习习惯;3、培养严谨求实的学科态度。
【教学重点】 1、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2、分散系的分类;3、胶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氧化物间的区别和练习;2、酸、碱、盐的性质;3、理解胶体性质用及用途的练习。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视频、电泳实验视频、生活中胶体的相关图片。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图书馆中的数目繁多,如何从书海中找到你要的那本书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图书馆里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
【提问】元素周期表有110多种元素,却组成了4000多万中物质,如何又快有准确的掌握物质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对空气、N 2、Cl 2、CO 2、CuSO 4.5H 2O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讲解】所以我们要把物质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位于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对于化学要研究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散系及其分类”,实际上是物质分类的延续。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物质固有性质,而是因聚集状态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领域。
这就以物质分类的思想为切入点来认识这部分内容。
对于胶体,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胶体的介稳性,至于渗析并未涉及,布朗运动,电泳及聚沉也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点到为止,但是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所以,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及溶液、胶体、浊液之间的比较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二、学情分析分类方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已经了解分类方法的应用,也知道分类方法的重要意义。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材只是从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的角度引出,教学中还要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制备,知道溶液、胶体、浊液的物理性质的区别及其本质区别3.理解丁达尔效应和胶体的提纯。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设计思路①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练结合,理论与实际现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优质课教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学习胶体的相关性质;2通过实验演示,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学习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以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解]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 分散系及其分类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胶体[板书]一、胶体1胶体的分类[投影](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①粒子胶体②分子胶体[讲解]如:F(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m~100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m~100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影] (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①气溶胶②液溶胶③固溶胶[讲解]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OH)3溶胶、A(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1《分散系及其分类》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湖北省荆州中学林思俭核心素养:从粒子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的素养。
一、课标要求1.化学1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第4点: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第2点: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材分析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安排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之后进行,其功能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学习本课题内容时,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要充分认识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同时由于胶体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本课题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活实际、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胶体性质的介绍,教科书虽然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但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在“科学视野”栏目中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对胶体的性质进行必要的介绍。
三、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3.经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4.本班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自学能力比较强,喜欢探究和合作。
四、教学目标1.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化学概念(分散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们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
【课堂生成】 2. (自学、讨论)什么是碱?碱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课堂生成】 【课堂研讨】 1. (自学、思考)分类对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有什么意义?你能对你学 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
【巩 固练习】 1. 已知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均为胶体。现应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半透膜袋内装有一
定量的淀粉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将盛有混合物的半透膜浸入蒸馏 水中,反复换水多次。最终在半透膜 袋含有的分散质是什么? 最终半 透膜袋内的分散质只有唾液淀粉酶 酶是蛋白质,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后变成了溶液。
⑷水在电解时,阴极能生成氢气。因为水中含有氢单质。×
⑸因为硫酸(H2SO4)中含有氢分子,所以硫酸属于混合物。×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 2.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 2 课时)
【温故知新】 3. (自学、讨论))什么是胶体?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分散质粒子介于 1nm~100nm 之间的分 散系为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⑵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 趣。
【学法指导】 课前实地观察,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师 生互动,教师在学习过程 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类比、自主探究学会分类的科 学方法。 §2-1 物质的分类(第 1 课时)
碱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氧化钙,洁净的雨水
B.氢氧化钾,含铜 80%的氧化铜样品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前言《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中的一课,通常用1个课时完成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的教学内容。
高考对胶体的考察要求并不高,同学也不简单在这个内容上失分。
这就导致了在此知识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同学学习技能的培育,缺乏足够的思维引导,只是通过简约的问答、分析过程就得出结论,将考点生硬地灌输给同学,以致于同学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做对题,却依旧对胶体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认识。
胶体与生活的联系比较亲密,很简单引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欲望,假如能够深度引导同学思索,就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培育同学的化学科学素养,加强学科思维,试验探究技能以及在后续学习中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技能。
以下为笔者从以上目标出发尝试整理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中学学习过的溶液、浊液知识的拓展,内容难度要求不高,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类观,微粒观,改变观等学科思想,对于后续的离子反应等知识的学习起到一个启示的作用。
同学通过中学的学习已经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但还不会主动从微观的视角去分析物质。
同学知道溶液和浊液在外观上的区分,但不会主动去思索本质的差别。
本节内容要学习的胶体,更是一个生疏的领域。
胶体的性质不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是由于聚集状态而表现出的特有性质,因而可以在理性分析中引领同学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本质,从而认识胶体。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能够对常见的混合物进行分类。
能够从粒子大小的角度来理解胶体。
掌控丁达尔效应,知道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图形,试验探究等方法来猎取信息和知识。
通过学习物质不同分散状态下的性质,明白从分散质粒子大小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更为本质的一种思想。
情感立场及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出发,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化学之美。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粒因阴离子而带负电。如H2SiO3、As2S3胶粒。
c.有些胶粒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一般不吸附各种离子,故不带电。
【强调】而正是因为胶粒带电,所以胶体还存在一个性质,就是能发生电泳现象。带有电荷的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
【过渡】从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考虑,可以组成几种分散系?
【讲解】物质的状态有三种,固、液、气。分散剂和分散剂的状态都可以为固、液、气,
那么也就是说,当分散剂为气体时,它的分散剂可以为固、液、气,组成的分散系共三种。同理,当分散剂为液体或固体时,根据分散剂状态,也可以分别组成三种分散系。那么,也就是说,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依据时,分散系一共有九种。
【板书】活动二、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1~2mL。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描述】实验现象: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澄清透明。
【实验结论】原理: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讨论】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能否直接用饱和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3胶体。
【交流】(1)饱和FeCl3溶液 (2)沸水 (3)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和长时间煮沸 (4)不能用NaOH溶液
【典例1】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1
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归纳与整理]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思考与交流]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实验与探究]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 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高中化学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
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书籍)等方法自学。
三、教学构思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除了讲述课本的内容之外,也先把分散质的概念提出来。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什么是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将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各组代表一种分散体系,完成三份任务:第一:自己组代表的分散体系,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少提出两例。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2.1.2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黄陂七中余晓涵一、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千千万,一个个去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将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然后一类类的研究。
相对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混合物实在太多太多了,因此选取常见的混合物——分散系来进行分类研究。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对分类方法的一个重要应用,同时它可引出胶体等内容。
分散系的相关概念较为简单,结合溶液中的名称即可领会。
生活中很多混合物属于分散系,因此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而分散系的分类对学生而言是个较为新奇的内容,其中涉及两种或者多种物质,与前面纯净物的分类是不一样的。
另外,胶体的内容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很可能会产生误解,最好能以实物来说明。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对分类法有更深的理解,并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不用具体研究哪个物质或反应就能从其他同类中找到其性质和特点。
为后面学习金属和非金属垫下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意识到学习分类法的重要性,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混合物的分类部分,在知识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胶体更是他们从没接触过的新内容。
在能力上,他们具备一定地分析能力,能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归类,也能从课本上找出所需的内容。
但是对于胶体部分的内容,由于缺乏知识基础,所以很容易产生误解。
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识事物本质,学会去粗存精。
在上一节,学生回顾了初中所学的对于化合物的分类,所以他们对本节混合物的分类内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相较于前一章的内容,本节同上节一样,内容也较为简单,通过类比分析,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分类法在分散系分类中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2、初步认识胶体,知道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分散系的分类,进一步掌握分类法的运用;2、通过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对比学习,学会去粗存精,找出事物的本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分散系、胶体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分类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通过对纳米材料的认识,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分类法的应用及认识胶体教学难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对比四、教学过程设计五、 板书设计§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 副板书一、概念 三、对比 二、分类① 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 ② 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还能不能进行其他分类呢?思考其他分类方法,寻找分类标准 运用交叉分类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新课20min通过对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分类,得到新的类别【板书】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溶液、胶体、浊液实物展示CuSO4溶液,蛋白质溶液和豆浆胶体【板书】常见的胶体PPT 展示胶体的进一步分类【板书】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从粒子大小、外观、稳定性等方面比较)PPT 展示 介绍半透膜 结合课本,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观察,对比了解气溶胶、固溶胶,知道果冻是胶体中的固溶胶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求答案,锻炼他们从阅读中寻求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数轴将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粒子大小关系表示出来,能更好地将对比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印象深刻学生很容易误以为胶体就是果冻,实物展示能让他们了解胶体的样子 通过溶液与胶体的对比,让他们感受其外观的相似性,为丁达尔效应埋下伏笔;通过胶体与胶体的对比,认识到胶体并不是都为透明的对比学习,加深对胶体的认识结合生活常识,使学生意识到半透膜孔径小,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结课5minPPT 展示 介绍纳米材料了解今年诺贝尔奖,纳米科技前沿等信息体会学习胶体的重要性及意义1nm 100nm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较为圆满地完成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分类》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分类》课程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物质的分类初中已讲过,但只是涉及了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的系统化。
对于本节,新课标的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用分类法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
(二)教材内容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
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如下: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物质的共性,以及一些学生初中化学基础差,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反应的本质不理解。
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能准确的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对于基本概念的分类、基本反应的分类,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教案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三种分散系的区别,从而掌握胶体、渗析等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物质的分类是新教材中变化比较大的一节,本节课的核心是化学研究思想,化学学习方法的课。
教学难点: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二、预习导学1.分散系概念2.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3.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4.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特别是胶体的特性。
三、问题引领,导学探究问题1: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师生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2: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寻找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设计意图: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散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
师生活动: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例子。
2、对分散剂是水的部分分散系研究问题3:以分散剂为液体为例再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注:1nm=10-9m)设计意图:体会同一事物又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
问题4:这种分类方法很明确,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却不方便衡量。
如果两份外观几乎一样的液体,该如何鉴别?三种分散系的比较:问题5:为什么一束光射向胶体和溶液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并归纳。
问题6:为什么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颜色为什么逐渐加深?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并归纳。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PPT演示】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胶体的布朗运动
【视频播放】
胶体的介稳性和电泳现象
【讲解】
胶体的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们不容易凝聚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胶体还有一个性质,就是电泳。刚才我们说胶体具有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胶体不易聚沉。那么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这两个性质只做了解就可以。
【PPT演示】
烧杯中的体系为分散系,小黑点为分散质,蓝色液体为分散剂
【PPT演示】
分散系的组合方式及其应用的例子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且认真思考并回答: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并在课本上把概念记上标志,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散系的组合方式
分散质有三种状态,分散剂也有三种状态,所以分散系共有9种
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设计理念上以学为主体,注重学生活动,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和联系,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注重从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注重实验设计和应用。
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和练习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可以应用上节课学习的简单分类法,去认识分散系的分类,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溶液和浊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对于胶体并没有接触过。学生已将分类形成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分类方法的运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第2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學習目標: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類,瞭解膠體是一種分散系,學習膠體的相關性質;2.通過實驗演示,能區分溶液、膠體、濁液,知道其本質區別,瞭解丁達爾效應;3.通過對膠體的本質特徵和性質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學習重點:膠體的性質與製備,以及溶液、膠體、濁液的本質區別。
學習難點:膠體的製備與性質。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方法,並且簡單瞭解了分散系的相關知識,那麼我們最學見的分散系溶液、膠體、濁液又是按什麼分的呢?分散質離子的直徑大小。
溶液:分散質直徑<1 納米(即10-9m)膠體:1 納米≤分散質直徑≤100納米濁液:分散質直徑>100納米[講解]如果將溶液、膠體、濁液這三類物質長期存放,我們會發現溶液是最穩定的。
不論存放的時間有多長,在一般情況下溶質都不會自動與溶劑分離;而濁液很不穩定,分散質將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來,如河水中夾帶泥沙會逐漸沉降;膠體則介於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於介穩體系。
[過渡]生活中,我們將澱粉溶解在熱水中,然後加熱煮沸,就熬成了湯,可以較長時間穩定地存在;而向豆漿裏加入石膏,就變成了豆腐,是什麼原因呢?黃河裏的水奔騰不息,為什麼泥水就不變清呢?在燈光下,有霧的夜晚,為何顯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們重點先來研究膠體的性質。
[板書] 分散系及其分類二、推進新課教學環節一:膠體[板書]一、膠體1.膠體的分類[投影](1)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的狀況分類:①粒子膠體②分子膠體[講解]如:F e(O H)3膠體膠粒是由許多F 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
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投影] (2)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劃分:①氣溶膠②液溶膠③固溶膠[講解]如:煙、雲、霧等的分散劑為氣體,這樣的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F e(O H)3溶膠、A l(OH)3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的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的膠體叫做固溶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5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胶体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在是在高一阶段初学时就应掌握的思想。
根据胶体具有的特殊丁达尔效应,学生在了让学生回顾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
但是作为高考和以后想向这方面从事的学生,必须在进行教学时,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对象长白县实验中学高二(四)班全体学生,本班学生作为平行班理科生,基础较差。
对于知识掌握程度不扎实,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复习分散系的概念,以及从不同的标准来将分散系进行分类;掌握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本质区别。
(2)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掌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步骤、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1)充分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进行复习。
(2)以小组交流形式让学生举出胶体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性质及应用;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起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第一课时已经以纯净物的分类为例,介绍了简单分类法,本课时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以混合物的分类为例继续深人学习分类的方法。
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仍然体现的是分类的思想。
本节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并不做具体的展开。
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实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流程
由三位同学配制食盐、泥沙、植物油的溶液分析其共性从而进入今天的课题—分散系,根据分散系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列举相应实例。
根据粒子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通过同学举例生活中的胶体,加深对胶体的认识。
利用“科学探究”环节使同学更加深入体会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
探究2、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最后,总结本节所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讲解讲演法、演示观察法。
学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主动积极参与进来,课堂也为满足学生,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可以参与进来的环节,但可能时间会比较紧凑。
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设置情景同学们!上课了,请三位同学分别完成食盐、泥沙、
植物油溶于水的实验。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思考:
三者之间有什么共性?
完成实验,
认真观察,
学生思考并
作答。
激发学习兴
趣,培养学
生观察、归
纳总结的能
力。
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共性: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分散系。
讲授新知【板书】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前者是分散质,后者是
分散剂。
【设疑】根据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来分,有多少
种呢?
【讲解】9种,分别是气-气、气-液、气-固、液-气、
液-液、液-固、固-气、固-液、固-固。
做笔记,回
答:9种。
引导学生思
考生活现
象。
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是与这些组合对应的呢?请同
学们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表格。
结合生活思
考、讨论
同学讨论好后,请各组同学发言,教师补充纠正,
填完表格。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
气气爆鸣气、空气、排气法收集的
气体
液气云、雾
固气烟、灰尘
气液泡沫、汽水、自来水
液液牛奶、白酒、醋、豆浆、石油
固液油漆、食盐水、糖水
气固泡沫塑料、馒头、木炭、砖头
液固珍珠、受潮的固体物质、干燥
剂吸潮
固固有色玻璃、合金、蓝绿宝石
回答、倾听
八、板书设计
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前者是分散质,后者是分散剂。
分散剂是溶剂,根据粒子大小分:
溶液<1nm
胶体1-100nm(本质特征)
浊液>100nm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