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普通化学讲义第三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第九节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核电荷数增加,虽然总电子数增加,但是新增加的电子是排入最外层轨道或次外层轨道,它们对外层电子有屏蔽作用,但并没有将增加的核电荷完全屏蔽掉,因而随着原子序数增加,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还是逐步增大的,故使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中自左至右呈现缩小的趋势
第三节
共价键的理论
价键理论(VB法电子配对法):若两个原子各具有未成对的价层电子,当它们彼此靠近时,双方的独电子就可能彼此自旋配对,成为一对共用电子对,这对共用电子对被限定在两个原子间的一个局部小区域内运动,在两个原子间形成了一个较密的电子云区域,借此把两个原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共价键。
能量最低原理: 在基态时,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在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总是优先排入能量尽可能低的轨道,在低能量的轨道占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中排布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通的等价轨道而保持自旋方向相同,这种排布方式避免了同一轨道中两个电子的排斥,无需消耗电子配对能,使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第二节
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原子中只有少数的价电子能用于成键,价电子的数量不足以使金属晶体中原子间形成正常的离子键或者共价键。由于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电离能也较小,外层价电子很容易脱离氢原子的束缚,形成"自由电子"或"离域电子",在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原子紧密的堆积在一起,它们的价电子并非固定在个别金属原子的附近,而是为整个晶体中的全部原子所共有,这些共用电子起到把许多原子或者离子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共价键。这种键可以看成是改性的共价键,即是由多个原子共用在整个金属晶体内流动的自由电子所形成的共价键。
第十节

大学普通化学---第三章PPT课件

大学普通化学---第三章PPT课件

粒子数 蒸气压 沸点 凝固点 渗透压
BaCl2 →HCl → HAc → 蔗糖 蔗糖 → HAc → HCl → BaCl2 BaCl2 → HCl → HAc → 蔗糖 蔗糖→ HAc → HCl → BaCl2 BaCl2 → HCl → HAc → 蔗糖
-
22
第三章
从部分电解质的0.1mol·kg-1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数值与理论 值的比较可以得到电解质溶液的偏差 i 值
-
2
第三章
3.1 溶液的通性 3.2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 胶体与界面化学 3.5 水污染及其危害
-
3
第三章
3.1 溶液的通性
溶液有两大类性质:
1)与溶液中溶质的本性有关:溶液的颜色、密度、酸 碱性和导电性等;
2)与溶液中溶质的独立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身 性质无关————溶液的依数性,如溶液的蒸气压、 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等。
-
10
第三章
蒸气压下降的应用
测定溶质分子的相对摩尔质量
设质量为WB的溶质溶于质量为WA的溶剂中,则有: ppAW A/M W A B/M W B B/MB
干燥剂工作原理
CaCl2、NaOH、P2O5等易潮解的固态物质,常用作干 燥剂。因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该 溶液蒸气压较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小,使空气中的水蒸 气不断凝结进入溶液而达到消除空气中水蒸气的目的。
为酸碱共轭关系。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被称为该
酸的共轭碱;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被称为该碱的
共轭酸。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轭酸碱对。
例如:
共轭酸碱对
HAc + H2O H3O+ +NH3 H2O+ CNH2O+ CO3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讲义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重点及难点:1.掌握钠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及性质2.掌握“铁三角”、“铝三角”的相互转化及定量关系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或“游离”)态形式存在;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是,其次是;金属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是: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金属具有的化学性质有:与非金属反应(举例写出反应式,下同);与酸反应;与盐反应。

注意: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较(“多”或“少”),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或“失去”),所以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或“还原”,下同)性,作为剂。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①钠的物理性质:钠是色,很(“软”或“硬”),密度比水(“大”或“小”,下同)比煤油,熔点较(“高”或“低”)。

②与氧气反应: Na + O2 = ; Na + O2(火焰呈色)③钠的保存:钠保存在中;原因是;取用钠的方法是。

(2)其它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铁在空气中会在其表面生成疏松的氧化物,而镁和铝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因而镁和铝具有性。

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位于氢前的金属遇酸时,能置换酸中的氢。

(2)钠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注意:①钠着火燃烧时,不得用水和CO2灭火,应用扑灭。

②钠遇水溶液,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溶质反应。

(3)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思考:等质量的铝与足量酸或强碱反应,产生的H2(“前者多”、“后者多”或“一样多”)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3)焰色反应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因而焰色反应是(“元素”、“化合物”或“单质”)性质,是(“物理”或“化学”)变化。

焰色反应的操作为:洗涤(用盐酸洗铂丝)、灼烧(同原色)、蘸取、灼烧、观察。

普通化学 课件 第三章-水化学

普通化学 课件 第三章-水化学

各种溶液的通性可定性比较,分三种情况: (1)同浓度不同种物质 其沸点高低或渗透压大小的顺序为: A2B型或AB2型强电解质溶液 AB型强电解质溶液 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而蒸气压或凝固点的顺序则相反。 (2)同种物质不同浓度 浓度大的影响大。 (3)不同种物质不同浓度,考虑物质浓度和离解 程度---粒子数量。
T fp k fp m m T fp 2 0 .0 K
1
k fp 1 .8 6 K K g m o l
1
1 0 .7 5 m o l K g 989 g
1
1 0 .7 5 m o l K g
92 g m ol
1
3.1.2 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 电解质溶液也具有: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溶液渗透压的通 性 • 拉乌尔定律不适用于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 在溶剂中发生离解,溶液中溶质粒子的实 际数量应为溶质浓度的i倍。 • 可用依数性定律进行估算。
eq


eq
( Ac , aq ) / C }



( H Ac, aq ) / C
Ka越大,平衡时CH+越大,即该酸的酸性越强
3.2.1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由于C=1 mol· -3,一般在不考虑Ka的单 dm 位时,可将上式简化为:
K a (HAC ) C
eq
(H ) C C
蒸发是吸热过程。 • 凝聚:蒸气分子撞到液面,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 重新进入液体中,这个过程叫做凝聚。 凝聚是放热过程。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蒸气压:当凝聚的速率和蒸发的速率达到相等时,液 体和它的蒸气就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蒸气所具有的压 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以水为例,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如下相平衡时: H2O(l)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共28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共28张PPT)
世日
—•
不取一
庄 竭其尺
子 半之
天 下 篇
,锤 万,
构 成 物 质第 的一 基节 本 微 粒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太湖石 钻 石
硫酸铜晶体
生活中的经历
➢小珺的妈妈很好学,一天她在厨房一边看 书一边烧水,看书入了迷,一不小心把一 壶水烧干了。水到那里去了?
➢小明把一勺糖放到一杯水里,发现放在水 里的糖慢慢变少,最后消失了,尝一下发 现水变甜了。这是为什么呢?
你会运用吗?
1、物质为什么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 呢?
➢构成物质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 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
解 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 释 ➢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
就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 成为液体;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 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现象与结论
➢ 由实验1可知: ①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②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 由实验2可知: 浓氨水中的氨自动运动到了蒸馏水和酚酞中去了
➢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问题:
为什么酚酞不会运动到浓氨水 中去而使浓氨水溶液变红呢?
➢由此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 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 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 些物质容易挥发,而有些物质却不 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 些物质却不易溶解。
问题与讨论
➢ 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 方法。会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 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 说明什么问题?
➢ 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 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运动速率越大。
一、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普通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General ChemistryⅠ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学会物质的存在形态、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反应速率方程、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等相关知识。

— 1 —(二)能力目标通过普通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会运用化学原理解决一些初步的化学问题、为后续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其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

(三)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全面了解,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物质世界。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溶液的浓度及相互换算;分散系和表面能的概念,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稳定性和溶胶聚沉的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基本知识;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离子键理论和晶格能的基本概念;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阿伦尼乌斯公式;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离子键理论;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能熟练写出原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及原电池符号;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及螯合物的概念。

(二)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定容热与热力学能变、定压热与焓变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的概念、含义及特征,平衡常数的意义;质子酸碱、共轭酸碱、酸碱反应、酸碱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基本概念;弱酸弱碱解离平衡的特点;酸效应、盐效应、同离子效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极电势的有关概念;运用电极电势大小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三)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分压定律及应用,稀溶液的通性、有关计算及应用;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吸附规律和胶团结构;热力学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U、焓H、熵S、吉布斯自由能G、状态函数的性质;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应用,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焓、反应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运用吉布斯-亥姆赫兹方程进行有关计算;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书写速率方程;平衡常数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定量关系;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方法,温度、压力浓度— 2 —— 3 —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元弱酸解离平衡的有关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的基本概念,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和溶度积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计算,沉淀生成与溶解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及相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标准电池电动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定量关系,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原则,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概念。

同济大学 普通化学课件1

同济大学 普通化学课件1
于所有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减去所有反应物的标 准生成焓。 ∆rHm θ = ∑νi ∆fHmθ(生成物)- ∑νj ∆fHmθ(反应物) 例题: p 15 例1-2
25
5
2、恒压热效应与焓变 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中,很多的化学反应都是 在大气层中(一个大气压,103kpa)条件下进行 的,这是一个体积有变化,但压力恒定的过程 (恒压过程)。为了方便地研究恒压过程中的问 题,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重要的热力学状态函 数——焓。
6
焓变——化学反应的恒压热效应
现设体系的变化是在恒压、只做膨胀功(不做其 他功,如电功等)的条件下进行的 状态 1
(在化学反应中,可把反应物看作始态,而把生成物看作终态)
∆H>0为吸热反应,∆H<0为放热反应。 由于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其∆H=Qp,即为 恒压反应热。所以焓变比热力学能变更具有实用价值,用得更广 泛、更普遍。
10
3.恒压反应热与恒容反应热的关系
由焓的定义: H = U+pV 则:∆H = ∆U+∆(pV) i) 对于恒压、只作体积功的化学反应,有: ∆H = ∆U+ p∆V 即: 故有: 则有: Qp = Qv+ p∆V Qp≈ Qv Qp= Qv +∆n(RT) ii) 对于固相和液相反应,由于反应前后体积变化不大, iii)对于气相反应,如果将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式中∆n为生成物的量与反应物的量之差。
吸收热量Q
状态2 (T2, V2, U2, p)
(T1, V1, U1, p) 对外做功W
在此恒压过程中: *体系吸收的热量记作 Qp
*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 p (∆V) = p (V2-V1) 因此,环境对体系所做的功: W = -p (∆V) = - p (V2-V1)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第三章电化学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 第三章电化学
22
亚历山德罗· 朱塞佩· 安东尼奥· 安纳塔西欧· 伏 特 伯 爵 ( 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 年3月5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明伏达电堆而著名。后 来他受封为伯爵。
为了纪念伏打的功绩,1881 年,在国际电力学代表大会上决定将电动势\
数比较大,配平这类方程式需按一定的步骤。
8
氧化数法
遵循原则: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总数等于还原剂中氧化数升高的总数。 步骤: 0-(-2) = 2 ×5
1) KMnO4 + H2S + H2SO4
+7
-2
MnSO4 + S + K2SO4 + H2O
+2
0
2-7 = -5
×2
2) 2KMnO4 + 5H2S + H2SO4
§3-4 溶液中的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转换及其转化规律的学科
化学能 电能
电能:原电池 化学能:电解池
主要应用有电池、电解、金属的电化学加工及金属防护等。
1
本节内容
原电池----化学电源:干电池、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 随着火箭、宇宙飞船、导弹、人造卫星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高
铜-锌原电池 Daniell Cell 英国科学家 ,1836年发明
20
化学史-原电池的发明
放电之争与伏打电池的发明
人物1:伽伐尼博士,著名的意大利生理学家,解剖学教授 人物2:伏打教授,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伐尼的好友
伽伐尼即伽尔瓦尼。
21
生物电与化学电之争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共34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共34张PPT)
分18秒下午1时37分13:37:1821.11.9
Au 自 然 界 中 的 金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复习回忆】
1、地壳中含量由多到少的元素是(前三位): 氧、硅、铝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是 铝 元素。
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 合态存在的,很少以游离 态存在。为什么呢?
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生活实践和实验了解钠、铝、铁、镁在常温和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反应:在空气中的氧化 速度侧面的说明了金属活泼性的顺 序。学习了钠和铝分别跟氧气反应。
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现象解释:
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保护了铝。即
使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会很快生成新 的氧化膜。构有薄膜的Al2O3的熔点(2050℃) 高于Al(660 ℃ ),没有熔化,包在铝的外 面使熔化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科学探究2 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的是( D ) A、Na B、Mg C、Al D、Au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C )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3、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2NaNO2+6Na=4Na2O+N2,试说明为什么不采 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Na2O的原因: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37分21.11.913:37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说课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说课课件

自主探究环节三,先质疑:一加一 一定等于二吗?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和 药品,先将长玻璃管里注入半管滴有红 墨水的水,再注入半管酒精,堵住开口 一端,颠倒数次,观察到液体的总体积 变少,从而验证出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 空隙。
表达交流,总结归纳环节,各组分
别从三个方面交流实验感受。(1)探 究的问题是什么?(2)如何验证的? (3)结论是什么?
导入目标环节,建立 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是 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让学 生观看视频《从夸克到整 个宇宙》,导入物质是由 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构成 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化 抽象为形象,用视频动画 来演示微粒是如何聚集成 物质的,从而突破难点。
自主探究环节一,利用教师提供的 器材和药品,先将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 解少量水里,再加入大量水中观察其颜 色变浅,结合推理,若把这半烧杯高锰 酸钾溶液倒入大海里,构成高锰酸钾的 微粒还有吗?从而验证出物质是由极小 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教师提示: 实验时要注意控制高锰酸钾的用量,在 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
返回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 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 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培养学生 运用有关物质的微粒知识进行想像 和推理,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 探究实验,培养同学间交流合作、 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是本节课的情 感目标 .
返回
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我设计这节课的重点。 利用探究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 ,使每 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引导学 生对提出的猜想加以总结 ,分别进行 探究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究中掌 握本节课重点。
象,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动手实验, 交流论证,归纳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上式进行变换:
对于弱碱,同样有: MOH
M+ + OH -
2、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含有多个可电离的质子的酸——多元酸
多元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以H2S为例说明如下:
一级电离:
H2S
H+ + HS-
二级电离:
HS- H+ + S2-
总电离:
H2S Ka =
2H+ + S2-
[H+]2 [ S2-] [H2S]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关系,他们之间有如下的联系: [H+][OH-] = Kw = 1.00 10-14 pH + pOH = p Kw = 14
对于纯水,或中性的水溶液(如NaCl等): pH = pOH = 7.0 对于酸性溶液(如HCl等): [H+] > 10-7, [OH-] < 10-7, pH < 7.0 对于碱性溶液(如NaOH等): [OH-] > 10-7, [H+] < 10-7, pH >7.0
= Ka1 Ka2
从电离常数可知,二级电离较一级电离要小得多。因此溶液中 的H+离子主要来自于一级电离。在计算[H+]时可忽略二级电离:
对于H2S这样的弱酸,尤其要注意,在平衡过程中有关物种的计算。 • p74 例题3-2 • 对于n级弱酸,或n级弱碱,也按上例同样处理。
3、水的电离平衡和pH值
NH4+ + OHH+ + Ac-
其平衡常数,即弱碱的电离常数:
注意要点
* Ka、Kb 表示了弱酸、弱碱在电离方面的本质特性。只 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 常见 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有表可查。 * 水的浓度不包括在平衡常数表达式内。
(2)电离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电离度——即电离的百分数。它与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 关系,分析如下: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三章第一节
精品
引言——电解质的概念
* 溶液中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叫电解质。 * 常见的电解质有: 酸、碱、盐。 * 它们在溶液中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 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正、负离子。在溶液中能 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是电流的载体。
M+A- = M+ + A-
根据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可将电解质分类:
H+ + A-


左边的HA称为碱A的“共轭酸”;右边的A称为酸HA的“共轭碱”。 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就变成了酸。
举例说明:
HCl
H+ + Cl-
HSO4-
H+ + SO4-
NH4+
H+ + NH3
[Al(H2O)6]3+
H+ + [Al(H2O)5(OH)]2+
NH3
H+ + NH2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酸和碱都可以是分子、正离子、负离子。
有些物质,既可以接受质子,也可以给出质子,这类物质叫两性物质。
例如: H2O + HCl
H3O + + Cl -
NH3
OH- + NH4 +
类似的还有:HSO4 -、 NH3等,都可作为两性物质。
* 质子酸、质子碱有强弱之分:
酸和碱的强度,就是它们给出或接受质子的倾向的衡量尺度。 凡是容易给出质子的是强酸,它的共轭碱就是弱碱。凡是容易接受 质子的碱就是强碱,它的共轭酸就是弱酸。
设有弱电解质(弱酸)的电离平衡:
HA
H+ + A-
未- )[HA]0
00 [HA]0 [HA]0
上式中如果 Ka << 10-4 , 且 [HA] > 0.1, 则电离百分数很小,1- 1,则:
此式说明: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与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即浓度越稀电离 度越大,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比例越多——稀释定律。
它只于温度有关。虽然是通过纯水的实验计算得来的,但对于水溶 液,不论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溶液的[H+] 值或[OH-] 值可以变 化,但它们的乘积总是等于常数Kw 。
人们为了使用的方便,常采用pH值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性。即定义: pH = - lg [H+] pOH = - lg [OH-] pKw = - lg Kw
例如: HCl是强酸,Cl-就是弱碱; HAc是弱酸,Ac-就是强碱; OH-是强碱,H2O就是弱酸。
酸与碱的强弱,还与溶剂有关。例如:HCl和HAc在水溶液中, 前者是强酸,后者是弱酸。但如果用碱性比水强的液氨做溶剂,则 两种酸的质子都完全传给了溶剂氨分子,它们在液氨中将完全电离 都是强酸——拉平效应。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为了说明物质的一些反映性质,1923年两位科学家(丹麦的 Bronsted和英国的Lowry)各自独立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其内容是: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酸是质子的给予体。
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和碱之间有如下的“共轭关系”:
H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主要有:
强酸:HClO4 HCl 强碱:KOH NaOH 盐类:NaCl KCl
HNO3 Ba(OH)2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部分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部分
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主要有:
弱酸:H2S H2CO3 HCN 弱减:NH3 Al(OH)3 Ca(OH)2 少数几种金属盐: ZnCl2 CdCl2 HgCl2 (卤化物)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实验说明水也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常 温下,将有很少的一部分水分子发生了电离:
H2O
H+ + OH-
所以: [H+][OH-] = 55.56 K = Kw 298K精确的实验测得纯水中的离子的浓度为:
[H+] = 1.00410-7, [OH-] = 1.00410-7
则: Kw = 1.00410-7 1.00410-7 = 1.00 10-14 Kw 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实质上它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个可逆的过程。 这个可逆过程的终点(电离的限度)是建 立电离平衡,这就是我们下面要重点讨论 的酸碱平衡问题。
第三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第一节: 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一、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与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 与未电离的分子间建立如下的化学平衡:
弱酸:
HAc + H2O
简写为: HAc
H3O+ + AcH+ + Ac-
其平衡常数,即弱酸的电离常数:
其中: C—实际浓度 mol / L, [ ]—相对浓度 (纯数)。
弱碱:
NH3 + H2O
简写为: H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