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科学探究》PPT课件

《科学探究》PPT课件
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观察变化
制订探究方案
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
获取事实与证据
牛痘接种到人的身上,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
交流
与同学交流,看自己的结论是否与其他人的结论相同,若不同,找出原因
续表
2.盒子里面有什么
(1)给你一个密封的装有一个小物体的盒子,在不打开盒子的前提下,你会用什么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小物体是什么?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来验证:①摇动盒子,感觉盒内物体的大小;②掂掂盒子的质量,估计盒内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③尝试从盒内物体移动时发出的声音来估计其形状;④将磁铁放在盒子的一侧,通过磁铁受到力的情况来判断盒内是否放有铁制的物体。
体现的探究步骤
10世纪时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导致人死亡。已经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
提出问题提出的科学问题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验探究的方向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故事中的内容
体现的探究步骤
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提出猜想和假设
C
[解析]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获取相关的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
题型2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典例4 [温州中考]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A
题型1 生活中的科学探究★★★
典例3 [台州期中]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 病C.获取相关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地交流

科学探究知识点总结

科学探究知识点总结

一、科学探究概述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利用科学知识、科学工具和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过程。

科学探究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合作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科学探究通过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探究的要素1.问题: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问题,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科学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探究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2.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初步猜想或预测,能够指导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3.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观察和记录:观察是指通过实验观察现象的变化,记录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记录。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提供依据。

5.分析和结论:在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6.沟通和合作:科学探究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互相促进,共同解决问题。

三、科学探究的技能1.提出问题和假设:学生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和假设,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合理的假设。

2.设计实验:学生能够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3.进行实验: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4.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科学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生物中考 专题六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生物中考 专题六 科学探究-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六科学探究【考点梳理】考点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常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法、、、、等。

在实际开展探究活动时,有时只采用一种方法,有时是一种方法为主,兼顾采用多种方法。

典例1(2017·某某)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答案及解析】C。

此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C选项中的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

故选C。

考点2.探究某种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需要设置和两种环境,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形成实验。

在实验中还要进行重复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出。

典例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曲线是【答案及解析】D。

此题考查的核心知识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考查的核心能力是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

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而A是减少,B是减少或趋于稳定,C先稳定后减少为0,因此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

考点3.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需要设置不同植被覆盖率的地区(如裸地、灌丛和森林等)为对照。

1米左右的位置,(“能”或“不能”)放在其他因素引起湿度变化大的地方(如水洼处)。

典例3 某同学实测了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 B .表中数据表明,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 C .表中数据表明,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都有早高达空气湿度的作用D .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放在地上【答案及解析】D 。

专题六 实验探究

专题六 实验探究
2 3
10
20 30
40
30 20
5
5 _______
200
100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B (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MnO2 2H O+O ↑ 2H2O2===== 2 2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5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1.(2015,荆门)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 为可行的是( B )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
丝)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 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 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 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的减 弱 验证方案 将褪色后的溶液 加热 ,如果 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 确
8.(2015,雅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
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 质量(g) 加入的水的体 积(mL) 二氧化锰质量 收集时间 ( g) ( s)
1
加热和不加热两种实验对比,表明了升温能加快液体的蒸发;C.探究

科学中考复习——物理专题六 压力和压强

科学中考复习——物理专题六 压力和压强

科学中考复习——物理专题六压力与压强题型一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例1】在学习压强的知识时,几位同学想利用老师准备的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1)实验时,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你选择图中实验器材是__ _(填序号);通过观察__ 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小明与小华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小明认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小华认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他们选择图中①③⑥三个器材进行相关实验。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

第一:__ _;第二;_ __.通过比较观察的实验现象小华认为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

跟踪训练1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刚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运用于以下___ (选填“A“、“B”或“C”)实验中。

A. 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 当电压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C. 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__ 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小刚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

你认为他的观点_ __(选填“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___ 。

题型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例2】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

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

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人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型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中《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原则、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与记录、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实验设计原则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演示与操作(20分钟)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原则4. 观察与记录方法5. 数据分析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示例: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案: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专题六_催化剂的探究

专题六_催化剂的探究

专题六 催化剂的探究
知识归纳梳理
1. 催化剂:能 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 ,化学性质 。(一变两 不变) (1)较低温度(或常温)下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最大的改变,经常通过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慢来判断。 (2)质量不变:经常通过把反应后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 来判断。 (3)化学性质不变:经常通过把反应后的物质回收后重复做实验来判断。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1) 溶液的浓度;(2) 外界的温度;(3) 催化剂种类等。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 率越
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化 学反应速度越 固体表面积越大,化学反 应速率越 。
【结论】温度、固体表面积、浓度、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思】 (1) 该实验中充分运用了常用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是 。 (2) 人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与O2缓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供机体需要。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酶起到了 作用。 (3)实验室用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出气泡会逐渐 变慢,原因是 。
猜想3: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猜想4:固体表面积的大小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 ① ② ③ ④ 温度 常温 常温 常温 热水中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5%H2O2 5%H2O2 5%H2O2 5%H2O2 5%H2O2 10%H2O2 大理石(粉末) 大理石(颗粒) 药品 ﹨ MnO2 MnO2 MnO2 MnO2 MnO2 5%盐酸 5%盐酸 气泡产生快慢 几乎无气泡 较快 较快 非常快 较快 非常快 较快 较慢 实验结论 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例2 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常用MnO2 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其他物质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 【猜想】甲同学认为CuO或Fe2O3可以代替MnO2,因为按物质的简单分类,MnO2、CuO、 Fe2O3都属于。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②用精密的天平准确称量0.5 g Fe2O3红色粉末,并将其加入一试管中; ③在步骤②的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④待步骤③的试管中没有气泡后,进行“某一操作”将固体洗净、干燥、称量,得红色固体 的质量仍为0.5 g。 【现象】甲同学观察到步骤①中的现象为 ,步骤③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步骤④中进行的“某一操作”是 。乙同学认为在步骤④后还需增加一个实验, 请你写出该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 。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得出的结论是 。 请你举一生活中应用催化剂的事例 。 【解析】要探究一种物质能否可作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必须根据催化剂概念中的“一变、两不 变”来设计实验。首先要证明该物质是否能改变这一反应速率;其次再证明该物质的质量 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因此,甲同学设计了实验①②③④。可是甲同学 设计的实验只能证明Fe2O3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以及Fe2O3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 变化,却没有证明Fe2O3在反应后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故乙同学认为在步骤④后还 应增加一个实验。 【答案】氧化物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过滤 把步骤④中的0.5 g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木条复燃 Fe2O3可作这个 反应的催化剂 人们消化吸收食物要靠酶的催化作用来完成。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学习PPT课件

例题:2008宁波卷
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 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 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 两栖 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 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 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 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 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_____ 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 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_______等。
①农药污染 ②水池减少 ③天敌 捕食 ④人为因素等
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圆 圆 (第
五、检验与评价
检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找出数据所反映出的共同规律(求同), 或者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差别(求异),分 析数据时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算或画 出图象来分析,使结论更加直观地显现出 来。 评价:1、探究的过程是否恰当; 2、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 3、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科学探究专题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获取事实与证据 5、检验与评价 6、合作与交流
一、提出问题例题:
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 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 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 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 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 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 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里属 于提出问题的是:

四下科学复习专题六实验探究题

四下科学复习专题六实验探究题

四下科学复习专题六实验探究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1.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请分别筛选出来,填写在表格上橡皮、小刀、纸板、塑料、钥匙、水、回形针、直尺、人体、干木块、梳子、湿毛巾2.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原因?你将准备怎样去检测?你又是如何去解决?3.我昨天吃的食物(1)按餐别记录:昨天我吃的食物早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的发现:昨天我吃的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糖类丰富的食物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含脂肪丰富的食物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回忆平时的饮食习惯中的缺点(平时你的偏食和挑食、吃不健康食品)4、我们知道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水、温度、阳光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设计探究实验。

6岩石和矿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用的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请你写出几种你熟悉的岩石和矿物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7、写出四种较长时间保存猪肉的方法:10、写出各种传播种子方式的特点及代表种子11、下面是某小组研究“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的实验方法: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方一些霉菌。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放在桌上。

第二组:在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幼儿园课程各学习领域(专题六)

幼儿园课程各学习领域(专题六)

一、如何理解课程中的各领域 (二)什么是主题? “主题”是对彼此密切关联的一系列活动 或经验的概括,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 一种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一个主题可以横 向关涉或辐射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经验,并 同幼儿的整体认知和感性体验的身心特点相契 合。
一、如何理解课程中的各领域 (三)主题与领域的关系
艺术领域的主要指标
艺术
感受与欣赏
表现与创造
艺术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自然界的美
感受与欣 赏
生活中的美
艺术作品中的 美
艺术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音乐的表现与 创造
表现与 创造
美术的表现与 创造
小结:领域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 ——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 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
语言
听与说
阅读和书写准备
语言领域各指标所涉及的核心经验
口头语言经验 (交流谈话/叙 事性描述/说 明性讲述)
书面语言准 备经验 (前阅读/前 书写/前识 字)
二、如何理解领域和领域核心经验 (三)社会领域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 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阶段 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 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 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与成人 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 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 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真实的东西
叙事性评价
能提供一系列累积性的儿童发展的快照,能用来记录和 交流儿童学习的复杂性
关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的行动和与他人的关系,使得教 师能在较宽泛的情境中理解儿童和他们的学习 能在肯定儿童的进步和成就的同时认识到这一过程是以 社会为中介和共同建构的(Morre,2008)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
Sz-lwh
主干知识 归纳整合
(必1 P50)
(必1 P9) (必1 P64)
(必2 P24)
(必1 P116) (必2 P89)
(选必2 P5) (必2 P6) (必2 P93)
(必1 P51) (必1 P102)
(必2 P44)
(必2 P54)
(必1 P18)
(必1 P98) (必1 P30)
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③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_成___熟__的___具__有__颜___色__的___植__物__细___胞,
如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其细胞内含有紫色的大液泡)。
SzLwh
一、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5、教材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SzLwh
新鲜洋葱也可用于DNA粗提取
根尖细胞的DNA复制。
(×)
(4)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 )
SzLwh
一 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二 生物科学史和科学实验方法
SzLwh
CONTENT S


“ 天 下 无 难 事

只 怕 有 心 人 ”
一、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一)观察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跟踪训练
高三二轮复习
1.(2021·浙江1月选考,6)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
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

A
A.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初中生物 科学探究专题

初中生物 科学探究专题

专题生物科学与探究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科学探究六大环节(1)提出问题: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等,经过思考做出尝试性的假设。

(3)制定计划: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和要求,制定相应计划。

(4)实施计划: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安全地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分析并处理观察、测量等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和材料,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6)表达交流:书写探究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3.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则说明做出的假设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重新实验。

4对照实验(1)变量:科学探究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

实验应保持实验变量单一的原则,即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3 (2015 新疆)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解析: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2017广东中考总复习化学第五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 科学探究第六节 化学探究实验

2017广东中考总复习化学第五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 科学探究第六节 化学探究实验

化碳。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猜想Ⅱ、Ⅲ都会出现相同的
现象,所以还需通过实验进一步确认CO的存在,由于一氧化碳
具有还原性,可以采用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
是否变红的方法来检验CO。 【拓展】由于下水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若需要工人进入下 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通风。 答案:【收集气体】瓶内水倒完 【进行实验】(1)氢氧化钠 溶液 (2)H2O (3)变蓝 CO2 【作出判断】Ⅱ CO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
解题点拨:
推断题一般会给出其中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特征、性质或用
途,要求考生根据转化关系推出各未知物。所以在做推断题 时必须认真审题、找突破口,然后依据转化关系,用逆推法 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熟练掌握和了解常见物质 的特征、性质、用途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 目的关键。
_______。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 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
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水倒完,将
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这样就收集了一瓶下水道中的
气体。 【进行实验】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可用氢氧 化钠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
2.(2016广州)皮蛋是我国传统的蛋制品,深受人们喜爱,由少
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混合得到的粉末状混合物A是腌制皮
蛋的配方之一。
(1)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市场获取少量混合物A于烧杯中,缓慢加 入足量的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 ①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Ca(OH)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OH) 2+Na2CO3====CaCO3↓+2NaOH CO32- 。 ②滤液中除含有Cl-、OH-外,还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

中考化学 实验与探究试题

中考化学 实验与探究试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初中化学实验专题(2)——实验与探究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①发现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证据;⑤解释与结论。

2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勾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3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进行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安全等等。

实验评价的考查范围包括对课本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为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考点剖析:考点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考点点评※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

对于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称量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了然于胸。

考点2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蒸发;⑥过滤;⑦搅拌;⑧量取,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由食盐制得食盐晶体的操作;取用6.8毫升某溶液的操作。

※考点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知常用仪器的用途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考点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智远中学中考专题六: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智远中学中考专题六: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

智远中学中考专题六: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大家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比较有效的物理思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是模型法B.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科学家却能利用噪声来除草,这是缺点利用法C.根据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这是逆向思维法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这是换元法2.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下列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 )A.研究真空不能传声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C.用小磁针研究磁场方向D.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下列研究中运用了理想模型的是()A.用“水流”类比“电流”B.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C.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D.保持电阻不变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5.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②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③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④用并联的总电阻来代替两个并联的电阻.这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某同学在物理综合复习中,对质量、速度、密度、热值、比热容、电流、电阻和电功率等概念按一定特征作了分类(见下表) .他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 )A.分析和归纳B.调查和假说C.实验和演绎D.数学方法和实验7.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二、填空题8.以下三项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的直径:先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②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③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上述三项实验中:________两项实验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这两项实验遇到问题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是.9.物理学是一门充满着探索的科学,物理学家们在科学之路上披荆斩棘,勇于探索,为人类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自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以来,大家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进行了许多探究活动.你肯定参与过以下几项活动:A 探究琴弦的音调跟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B 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积、温度、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C 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D 用三棱镜探究太阳光的组成.其中有两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它们是______和__ ,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10.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在测量电功率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三、综合题11.初中阶段,同学们做过许多物理实验,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下列题目中的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1)如图所示是部分同学对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2)下列实验中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C.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D.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绘制图象是对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其中正确的是 ( )12.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原理如图所示: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_.(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挂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乙:问问老师.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丁:直接打电话问问节目主持人.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微专题之科学探究6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验证、探究实验)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微专题之科学探究6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验证、探究实验)

(2)长期的不良情绪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各类T细胞在基础培养液中既不分裂,也不能长期存活,但有研究表明在 基础培养液中添加适宜浓度的IL-2后能促使活化的T细胞分裂增殖,而对未活化 的T细胞则不起作用。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上述结论: 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图中CRH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激素;当血浆中的糖皮质激素(GC)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活动,从而使相关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2)由图可知: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刺激下丘脑,进而会引起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 增加,糖皮质激素(GC)分泌后,会抑制T细胞等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释 放,所以,据图推测,长期的不良情绪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的原因是长期不良情 绪刺激导致体内GC含量升高,持续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降 低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能力。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微专题之科学探究
六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验证、探究实验)
【名师授法·答题要点】 1.“三步”解决实验步骤的书写:
2.实验步骤书写注意事项: (1)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而是分段叙述,并加以编号。 (2)为使叙述更简洁,对试管、烧杯等一般要加以分组、编号,如A、B或甲、乙等。 (3)叙述中尽量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等量”不宜说成“一样多” 等。 (4)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表达,尽可能用“相同”“适 宜”或“适量”等“定性”的语言表达。 (5)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或“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 好的得分点。 (6)题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 选取实验材料和试剂。

浙教版科学优质课件《科学探究》

浙教版科学优质课件《科学探究》

浙教版科学优质课件《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特点及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能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意义。

3. 例题讲解:以探究种子发芽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探究实验。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意义。

2. 科学探究的步骤。

3. 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分析。

4. 科学报告的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科学探究实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实验设计及实施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 例题讲解:以探究种子发芽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探究实验。

6. 作业设计:关于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科学探究实验。

一、科学探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分析1.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制定实验计划。

需强调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数据收集分析:学生进行实验时,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数据分析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图表、计算等方法,分析数据规律,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专题课堂ppt课件-PPT课件

科学探究专题课堂ppt课件-PPT课件

1、完成后面相关问题:沙士病毒(SARS)从哪来? 沙士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新型”的意思 只是指以前没有被发现过,并非一定是新出现的。它有 可能是真正的新病毒,即从已有的冠状病毒突变而来, 但是许多专家相信,这种病毒在自然界种早已存在,原 先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近来才转移到了人体。 至于沙士病毒的原来宿主是哪种动物,则有各种各 样的猜测,有认为是猫,有认为是猪,有认为是某种野 生动物。最近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将沙士病毒的序列与 感染人、鸡、猪、猫、狗等动物的几种已知冠状病毒做 比较,推断沙士病毒可能是由鸡的冠状病毒变异而来。 问题1:以上科学探究的研究问题是 问题2:专家提出了哪些假设?你能再提一些假设吗? 问题3:专家们收集了哪些证据?得出了什么结论?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验证与质量的关系,应选 2、4 两组实验进行分析。 B、验证与绳长的关系,应选 1、3 两组实验进行分析。 C、验证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的关系,应选 用 4、5 两组实验进行分析。 D、实验结论: 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 有关, 与 小球质量及摆动距中心线最大的距离 无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 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的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 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 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该观察和比 较 。 布料种类 杯中所剩水量 布块所含水量 涤纶 最多 最少 麻 较少 较多 棉 最少 最多
摆动次数 注意: 时间/S 20次 10次 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变量 球种类
法的使用,如何设置对照试验 金属球
塑料球
注意:
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千万不要忘了把 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 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科学探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科学探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常被用于解释现象和探索未知领域。

在六年级下册的科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方法及其应用。

1.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科学探究方法,它在许多不同的科学领域中都有应用。

观察法的基本原理是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通过统计和比较数据来提取信息。

在生物学领域中,观察法被用于研究动物和植物行为。

例如,在研究蚂蚁行为时,科学家会观察蚂蚁的移动和交流方式。

观察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天文学、气象学和地质学等领域。

2. 实验法实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法可以确定因果关系并测试假设。

实验法也被用于许多不同的科学领域,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

在生物学中,实验法可以被用于测试药物疗效或基因表达变化。

在化学中,实验法可以被用于测试反应速率或探索新的分子。

在物理学中,实验法可以被用于测量物理量和探索量子力学。

3. 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调查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收集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在社会学中,调查法被用于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结构。

在经济学中,调查法被用于研究市场和消费者行为。

在心理学中,调查法被用于测试假设和了解人类思维过程。

4. 模拟法模拟法是通过模拟现实情况来研究和测试假设的方法。

模拟方法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天文学、生物学和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模拟法可以被用于研究行星和星系的运动。

在生物学中,模拟法可以被用于模拟动物行为和植物生长。

在工程学中,模拟法可以被用于测试新产品和技术的可行性。

结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行为。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模拟法都是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在特定领域产生有意义的结果。

六年级下册的科学课本为我们介绍了这些不同的方法,并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科学生物部分思维导图

科学生物部分思维导图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
2
3
茎根发育
结构
功能
芽的结构
芽的发育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形成层年轮
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结构
功能
根尖以上部位
根尖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1
2
3、
4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界环境
1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专题八生物的多样性Array
1、生物的分类
2
3
专题九生物技术
专题十健康的生活
流行感冒、肝炎、肺结核、结膜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科学探究必胜题·测易类型一物质变质的探究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猜想二成立[来源:学&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科&网]【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新制的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样品中的成分是什么?[问题猜想]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CO3和等五种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实验步骤过程或现象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试管壁发热样品中CaO、NaOH至少含一种①.向上述试管中继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并过滤得到溶液A和固体B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①.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并过滤得到溶液C和固体DA溶液中含有C O32-①.向溶液C中滴加无色溶液变红C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思考分析](1)有同学认为步骤①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2)判断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方法是。

(3)写出步骤①中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溶液C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碱石灰样品中能确定肯定含有的成分是。

类型二未知物质的探究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让各实验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来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药品柜里。

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溶液。

(2)乙同学提出,也不可能是硫酸钠的溶液,他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的溶液,他们使用了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请你简要写出实验操作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注:硝酸钠、硫酸钠的溶液显中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结论】(3)在以上两个实验中均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则反应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4.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

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下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经改进实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

利用下图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数据记录]4.02 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 g, E装置增重8.36 g。

(产物被完全吸收)[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 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类型三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5.同学们在学习中和反应时,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解该反应中各种离子的变化情况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1)实验进行至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提示:不考虑酚酞溶液对下列实验的影响。

Na+检验:在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下,他们取①中的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得知Na+在反应前后不变。

Cl-检验:(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得知Cl-在反应前后不变。

【分析】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中和反应都没有现象吗?请写出一组反应物表达你的观点:。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猜想三成立加入【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进行改良。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①①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没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①Mg2+①Mg2+、Fe2+①Mg2+、Fe3+①Cu2+、Fe2+①Mg2+、Fe2+、Cu2+7.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向A中注入一定量氯化铁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硫酸钠溶液,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组同学对无色溶液B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B中含的离子有什么?【实验探究】(资料:氢氧化镁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评价交流】甲同学结论(填“正确”或“错误”);乙同学的探究过程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结论】结合上述实验最终确定B中含有(填离子符号),不含(填离子符号)。

【归纳总结】由甲、乙、丙同学的实验对比得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是:可根据待测离子与所加试剂反应,确定出存在的离子,同时推测出。

类型四创新性实验探究8.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定性研究】(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

【深入研究】(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猜想2:起催化作用;猜想3:起催化作用;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9.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发生了反应。

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B.NaOHC.CaO(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原因是。

答案精解精析必胜题·测易1.答案(1)白色沉淀(或白色浑浊)2NaOH+CO2Na2CO3+H2O(2)【作出猜想】Na2CO3和NaOH【进行讨论】猜想二中也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盐酸也能产生气泡【设计实验】过量的氯化钙(或足量的氯化钙;过量或足量的氯化钡,过量或足量的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或钡盐)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溶液变红2.答案[问题猜想] Ca(OH)2[思考分析](1)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2)取少量溶液C,再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BaCl2溶液已过量(3)BaCl2+Na2CO3BaCO3↓+2NaCl(4)Na+、Ba2+[实验结论]Na2CO3解析[问题猜想]氧化钙变质后会生成Ca(OH)2、CaCO3,NaOH变质后会生成Na2CO3,因此碱石灰样品中还可能含有Ca(OH)2。

[思考分析](1)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过滤后,得到固体B,虽然猜想的物质中只有CaCO3不溶,但CaCO3不一定是原物中存在的,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

(2)取少量溶液C,再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BaCl2溶液已过量。

(4)根据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NaCl和过量的BaCl2,所以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Na+、Ba2+。

[实验结论]综合分析该实验只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3.答案【理论分析】(1)氯化钠(或NaCl)(2)硫酸钠的化学式中氧原子的个数为4,而标签中氧原子个数为3【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