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种,礼俗歌,也叫风俗歌。这是人们在男婚女嫁、贺 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场合所传唱的歌。
蒙古族《劝嫁歌》:
铜镜的波纹像湖水,
波里滴进姑娘的泪,
梳头的姑娘唱着悲嫁歌,
额莫(母亲)低头把泪垂。
把妹妹和弟弟呵,
搂在了姐姐怀里, 临别的嘱托哟,出自悲恸的心底。
第四种 祀典歌。 这是一种在各种重大祭祀和庆典时所唱的祈祷性
(6)少数民族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十分丰富,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歌体
式,如壮族的欢、藏族的谐与鲁、白族的白族调、苗族
民歌等等。大家熟悉的《金瓶似的小山》就是根据藏族
的鲁体民歌改编创作的。
4、歌谣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出版歌谣选集 716种,已收集 的歌谣 302 万首,全国 3000 个县,三套集成县卷本有 4000种。
第五节 民间歌谣:美妙的天籁
主要内容: 一、歌谣
二、谚语和谜语
三、歇后语
一、民间歌谣 1、民间歌谣的概念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有广
广义概念:是指民间文学中以歌唱或念诵为主的韵
文体作品,包括民歌、民谣、谚语、谜语。
狭义概念: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短小韵文
歌谣的特点如下: (1)创作的即兴性 歌谣是人民心声的表露,是人民直接的口头即兴创 以来,人们习惯于即兴地自我抒情。无论是在田野劳动
在节日集会上,或赛歌会上,人们常常即兴歌唱,或即
兴改编歌谣。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山曲儿本是没梁斗, 多会儿想唱多会有。
唱不完的山曲儿说不完的话, 哪儿想起那儿唱。
作品,包括民歌和民谣两部分。
古代,歌与谣是有区别的。 《毛诗故训传》中说;“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歌与谣从内容上有不同特点: 民歌多是抒发主观感情的,并通过乐曲来表现。民 歌因可唱,多用衬字调整节奏,句法较齐整,
民谣则带有客观描述性质,民谣只说不唱,节奏鲜 明,韵律自由。民歌多抒情成分,民谣多讽刺意味。
(4)生活歌 生活歌主要是指反映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 谣。从内容上看,这类歌谣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真实生活,表现了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不同遭遇、痛苦和欢乐。如农民生活歌、工
人生活歌和妇女生活歌:。 《妇女苦歌》:小媳妇,不是人,
起了五更摸黄昏, 俺婆还说俺是个懒妖精。 吃的饭冷冰冰, 穿的衣,破袄襟, 黑了睡觉还没得狗安身。
第一种 诀术歌。 决通沟渎!土返其宅, 水归其壑,昆虫勿作, 草木归其泽。
《周礼·郊特牲》:神北行,先除水道,
拍拍胸,三年不伤风; 拍拍背,十年不生瘰 摩摩头,保养脑子想理由。
第二种,节令歌。这是一种用在某一民族或地区 与节令有关的各种民间节日庆祝和祭祀仪式中的歌。它
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
5、歌谣的类型
我国歌遥种类繁多:
分类有按地区分类,如 《诗经》;
有的按民族分类:汉族民歌、藏族民族、苗歌等等。 有的合乐分类,如《乐府诗集》。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分为: 劳动生产、社会斗争、爱情婚姻、世情 风物、传说故事、儿童生活六类。
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从内容出发,结 合歌谣的某些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 6类:劳动歌、仪 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
地的汉、回、东乡、撒拉、保安、藏和土等会说汉语的 民族中。
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又称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 两大系统。
花儿分为长短句,其体式与古典词曲相似,其曲
调称为“令”,如河州令、撒拉令、互助令、土族令、
白牡丹令、大眼睛令等,都是以地名或衬词命名的。
河湟花儿主要流传在黄河上游与湟水交汇的临夏地区与青海 东部;
不要割,
就让它绿绿地长着: 尕妹是清水阿哥是泉, 不要断, 就叫它清清地淌着。
洮岷花儿流传在甘肃的洮河、岷山地区,以莲花山 为中心,故又称“莲花山花儿”。
洮岷花儿曲调比较单一,一般为每首三句,每句
七言,叫“单套子”,也有由两首单套子组成一个“双 套子”。
你像园里大丽花, 折到我的柜上插, 看见花儿忘不了。 再加一段:
《诗经》的问世是歌谣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汉代出现了大量乐府民歌,是一种合乐并富有音乐特点的民 歌。乐府民歌种类繁多。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就分为十二大类。 汉乐府民歌从反映内容上看也是相当广泛的,形式多样。有 叙事体的长诗《孔雀东南飞》,说明民歌的叙事性在汉代已大大 加强。
南北朝民歌除了抒情短歌外,叙事体的民歌也有发展,出现 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木兰辞》。南北朝的民歌形式更加稳定与成 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后世民歌的发展形态。隋唐五代是中国
我的山歌牛毛多,
唱了三年三个月, 还没有唱完一只牛耳朵。”
(2) 爬山歌,又称爬山调、山曲。 流传在今内蒙西部、山西北部(山曲)的汉族群 众中,两句一组,每句字数不定,变化自由,有的句字 六、七字一行,也有的长句多达十六个字。歌中大量的
运用当地的口语的叠词,句中还常常加有那个、亲亲、
( 5)情歌
情歌是反映民众爱情生活的歌谣。俗话说“山歌无本句句 真”,绝大部分是指男女私情的真实流露。如壮族情歌
男唱:妹是高山一枝梅,
蜜蜂寻花满山飞, 蜜蜂落在梅花树, 两翅摇摇不舍回。 女唱:妹是杨梅鲜花开, 打开园门等哥来, 情哥若是有心意,
有情有意把花栽。
(6)儿歌
哎嗨、吆嗬等衬字、衬句,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白格生生脸蛋碎纷纷牙, 毛葫芦芦花眼眼该叫哥哥咋?”
一(嘞)对对(那)花(嘞)蝴蝶花(嘞)蝴 蝶牡(那)丹花上(哎咳)落,
一(嘞)对对(那)毛(嘞)眼毛(嘞)眼眼朝 着哥哥(嘞哎咳)瞭。
(3)信天游 流行陕北、宁夏一带。
形式与爬山调相近,也是两句一组,每句字数变化 较少,多用叠音词和比兴的手法。
河湟花儿曲调较多,句式多样,一般每首四句,分成两个乐 段,句式长短不一。一般要求单句为单字句,双字为双字句:
花儿本是心里话,(七言 单数)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八言 双数) 刀刀拿来头割下,(七言 单数) 不死了还这个唱法。(八言 双数)
“折断腰”型花儿 园子里长的绿菜,
月亮白光光,贼来偷酱缸。
聋子听见忙起床,哑巴高声叫出房, 瘸子追上去,瞎子也帮忙,
(4)地方性和民族性 歌谣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各地区的歌谣一般都受
方言的限制,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创作是歌谣一个重要
特点。从地区上看,广东歌谣与陕西歌谣不同,陕西歌
谣与吉林歌谣也不同。从民族上看,壮族歌谣与藏族歌
活着一回连你离不开,
死了装进一个棺材, 变成一对蝴蝶来。
(5)民间小调 ,是民歌中的一个大类,它形式多 种多样,南北各地都有,一般曲调优美,唱词生动,富 有诗意。如凤阳花鼓、小放牛、绣荷包、沂蒙小调、秧 歌调、四季歌、孟姜女、杨柳青和刮地风(甘肃小调)
等等。
民间小调多为五、七言句式,曲式比较自由多样。 《东方红》、《绣金匾》、《绣荷包》等著名歌曲都是 在传统的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创作的。
以反映儿童生活为内容,以筒洁生动的韵语创作,符合儿
童心理特征,欣赏趣味,并在儿童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口头短歌。
一般分为三种:
游戏儿歌。这是一种伴随着儿童的游戏动作,边唱边作动
作的,一般在跳皮筋,捉谜藏、踢毽子、拍球等游戏是吟唱的。
第二种,教诲儿歌。这是一种以丰富儿童知识,启发儿童智 慧和想象力,培养儿童的高尚品德和陶冶性情为内容的歌谣。
歌谣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无论是歌谣,还是民歌和山歌都表现出其题材 的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唐代民歌主要形式是七 言四句体山歌,也有五言体式,这两种形式对后世歌谣 有较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最突出的是谣体形式较多,而且以政治歌 谣为主,如农民起义歌谣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
明代民间歌谣最为繁荣,尤其是明中叶后时调小曲 兴盛起来,并开始形成一歌一调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明 代民歌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儿歌和童谣。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仿巴渝一带的乡土歌谣创 作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清。
明代冯梦龙收集江南民歌二百多首,十卷《山 歌》,山歌有对唱、和唱、独唱形式,多为即兴演唱。 句式多为七言四句,也有五句的。
歌舞剧《刘三姐》中刘三姐与秀才对歌:
“你的山歌没有我的多,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好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信天游多唱恋歌、苦歌。信天游曲调高亢,音乐节 奏强。
著名的诗人李季成功的运用信天游的形式传作了著 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何其芳等编著《陕北民歌选》 严辰编写《信天游选》。
(4)花儿,又称少年,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等
(2)强烈的抒情性
歌谣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广西民歌:娇妹
口讲分离心不分, 要离等到马生角,
大马生角也不离。
白族民歌:心悠(嘛)悠, 妹是鱼儿海底游, 哥是海上打渔人, 一心把妹求。 任你东西南北走, 网网撒在你前头, ( 我)两手轻轻来收网, (姑娘啊)鱼在网里头。
如“杨柳青,放风筝, 杨柳黄,踢毽忙”。
第三种,绕口令,又叫“急口令”、“拗口令”。 这是一种带韵语的短歌,它是将若干双声、叠韵 的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一组简单有趣 又有一定内容的儿歌。
一个孩子,拿双鞋子。 看见茄子,放下鞋子,
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歌谣的艺术性 (1)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抒情性是歌谣的重要特征,而且抒情常常融在叙事
谣有明显区别,而藏族歌谣与蒙古族歌谣又不同。
诗人柯仲平说:“民歌中使用的语言,是人民活生 生的言语,是经过他们歌喉而被锤炼了的言语。这些语
言能够代表当时人民的某些思想、感情的,而且是很具
体很形象的。这种用语在表现一定的主题而组织成歌时, 它就通过人民的感觉,直接唤起人民思想、情绪上的反 应,也是能使人民容易背诵的。”
现在人们提到的民歌,大都包含民谣在内,成为歌
谣的总称。
2、歌谣的发展历程
1899 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卜辞就具有了朴素
的诗歌形式:
今日雨,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吴越春秋》的《弹歌》近于原始歌谣的面貌。“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陕北流传的信天游; 信天游, 不断头, 断了头, 穷人就没法解忧愁。
(3)政治讽谕性 政治讽谕性是歌谣的本质特点。早在先秦时代人们 已经重视歌谣这种观风知政的特点了。孔子曾提出“诗 可以观”的观点,后来文艺理论家又在此基础上提出诗
有“美刺”和“补察时政”的作用。
颠倒歌:
之中。如流行在各地的《十二月长工》、《十月长工》、 《长工四季歌》等:
的歌。
如《请神歌》、《吉祥神歌》、《显神歌》, 祈
求神灵保佑,向人们祝福的内容。
(3)时政歌
时政歌是各个时代劳动者对某些政治事变、政治
措施、政治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形势的摹本认识和
态度,表现出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斗争精神。
时政歌以民谣为多,一般篇幅较短,句式也比较自 由,语言精炼,爱憎分明,为避免招致政治迫害,有时 还用隐语和谐音。
清代歌谣流行的地区比明代还广泛:如粤歌、吴歌、
台湾民歌等都相当活跃。还有时唱山歌、采茶歌、摇船
歌、采菱歌等。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受到群众的
喜爱。
3、民歌体裁类型 我国民歌名目繁多,类型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 种体裁:
(1)山歌,流传在西南、中南、江南等广大地区。 山歌的名称始于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岂无 山歌与村笛”。
(1)劳动歌 劳动歌是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直接配合劳动所唱的 歌谣。这种劳动歌大体上又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呼喊号令式的劳动歌。
第二种描述抒情式的劳动歌。
第三种传播劳动知识的歌。
山东县的《纺棉花》:“小小坊车八根棂,转遭都是稻
草绳,要问棉花怎么纺?左手拉线右手拧。”
(2)仪式歌 仪式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配 合宗教、节日和婚丧礼仪所唱的歌。仪式歌又分为诀术 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