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储层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 储层(定义、类型)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依据储层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储层和碎屑岩储层,2. 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储层描述的任务是从沉积和储层条件出发,结合有关地质因素对研究区域内主要勘探目的层按油气勘探有利与不利程度进行区分,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查明沉积相带及重要沉积界线、储集体类型,储集体规模及形态,储集物性、储集体埋藏深度与成岩阶段、储集体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储集体盖层条件及油气显示等。
3.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是指储油气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其与油、气、水相互作用关系。
4. 页岩(储集性能)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与常规气藏不同,它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是生物成因、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的连续型聚集,运移距离较短,基本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
因此,页岩气藏有不同于常规气藏的特殊性。
首先,页岩气藏有独特的天然气存储特征。
主要表现为: ①在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
由于页岩一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同时,其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在基质孔隙表面吸附大量的天然气,因此,除游离气外,吸附气也成为页岩气藏重要的天然气存在形式。
②在存储空间上基质孔隙和次生裂缝并存。
因此,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由三部分组成:裂缝中的游离气、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吸附气。
二、对比分析1. 辫状河和曲流河的对比划分及对储层的贡献曲流河与辫状河河流相在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流相是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古河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的储集岩。
由于河流砂体岩性变化快,其内部储集物性的非均值物性较为明显。
垂相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和心滩砂质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相两侧变差。
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岩性圈闭油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P271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早升盘。
P2723、地温级:以℃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P224、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
P22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
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
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成叠层构造。
P207地堑地垒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
P1857、造岩矿物:矿物的化学成分中以含氧盐类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
P35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
可分一二三组。
在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即为解理面。
P335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
P209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属种和生态、生物遗迹等)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是我们进行沉积相分析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标志。
P2091、岩石定名原则P198碎屑岩多是由几个或多个粒级碎屑所组成。
分类命名是以含量≥50%的粒级定岩石类型。
最新储层地质学总复习
《储层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请回答以下概念1、储层地质学2、孔隙结构3、残余油饱和度4、储层评价5、储层地质模型6、储层7、原始含油饱和度8、渗透率突进系数9、区域储层评价10、喉道11、成岩阶段12、层间非均质性13、相渗透率14、渗透率变异系数二、简答题1、请指出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2、分别简述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3、请指出油气砂岩储层潜在敏感性的主要类型及其储层伤害机理。
4、简述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5、如何利用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油气储层潜在水敏性特征。
6、简述油气储层地质模型的概念及类型。
三、论述题1、请指出砂岩和生物礁油气储层在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储集空间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2、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储层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储层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2、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及其相互连通和配置关系。
3、残余油饱和度: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所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4、储层评价:储层评价是将勘探与开发、宏观与微观、基础研究与工程工艺相结合,并协同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工程等各专业,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对油气储层进行研究,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单井储层评价、区域储层评价、开发储层评价、储层敏感性评价等。
5、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系指能定量表示地下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的三维数据体。
6、储层:是地层的一部分,是能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7、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8、渗透率突进系数:是指单一油层内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层段的最大渗透率与该油层内相对均质层段的平均渗透率值的比值。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概述1、地质学是关于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
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发展历史、演变规律和服务与生产实践的科学。
2、利用重力异常研究地质情况,必须对实测重力值进行校正,即必须清除各种因素对实测值的影响。
这种校正称为布格校正,布格校正后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差称为布格异常。
在年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此增温规律可以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地热增温级——是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3、地热流所带出的热能是很分散的,目前只有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起来的地热能,才能当作资源看待。
在这样的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4、地球内部结构第二章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1、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组成地球的物质不断在变化和重新组合,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也不断在改造和演变。
地球的这种不断的变化,是和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密切相关的。
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2、地质年代的建立:为了反映地球发展的历史和阶段及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需有一世界统一的时间系统——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分为两类:相对地质年代(先后顺序)和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测年)。
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age): 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化,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先后关系。
相对地质年代只表示新老顺序, 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也不表示绝对的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isotopic age): 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计算岩石形成的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可以表示岩石的绝对的年龄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①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②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不可逆;生物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年代越老的地层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所含生物越进步、越高级。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通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储层地质学
第一章储层的一般特征第一节储集岩的特性一、储集岩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reservoir rock)。
储集岩必备的两个特性为孔隙性及渗透性。
孔隙性即岩石具备由各种孔隙、孔洞、裂隙及各种成岩缝所形成的储集空间,其中能储存流体。
同时,储集岩还必须具有渗透性,即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在其中流动。
广义地说,所有具连通孔隙的岩石都能成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储集层的孔隙性控制储能大小,当其中储存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时,则分别称之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储集层的渗透性控制油气层的产能。
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其储集性优劣相差甚大。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一般按岩类将储层分为三大类,即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及特殊岩类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火山岩等)。
另外,尚有按储集空间类型或岩石物性的储层分类方案。
如按照储集空间类型可将储层分为孔隙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孔缝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孔洞型储层、孔缝洞复合型储层等;按照渗透率可将储层分为高渗储层、中渗储层和低渗储层。
目前,国内外对渗透率低于100×10-3μm2的低渗储层给予了关注,因为其中赋存有1/3的石油资源量及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其中的油气资源由不可动用到可动用。
由于低渗储层从成因到特性均有其特殊性,因而本章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之。
二、储集岩的孔隙性广义的孔隙是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即储集空间,有人亦称其为空隙,包括各种类型的孔隙(狭义的)、裂缝和溶洞,其中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
严格地讲,地壳上所有的岩石或多或少都具有孔隙。
而只有那些具一定数量的连通孔隙的岩石才能成为储集岩。
其储集性的优劣取决于孔隙大小、孔隙连通性及孔隙含量的多少。
1.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大小对流体的渗流有较大的影响。
地质复习提纲
1.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2.重力的变化-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
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温度的变化:(地热增温规律只适用于地壳或岩石圈)地热增温级: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
地热梯度:是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 /100m。
平均值是3 ℃ /100m密度变化特征:地球密度∝深度,并且在地下若干深度处呈跳越式变化压力的变化:静岩压力,即压强随深度增加压力不断增加。
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
3.地磁:由于地球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相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仅仅是近似的。
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跟实际南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用表示。
地磁场的磁感线一般不与地面平行,而与水平面交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叫磁倾角,用θ表示,它可以用磁倾测量仪测出来。
各地磁倾角不同,在地磁极处,θ=90°。
磁偏角和磁倾角只能确定地磁场的方向,而不能表明地磁场强弱。
磁场的强弱是用地磁强度表示的,它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切给方向。
某一点处地磁强度的水平分量很容易测量,通常就用水平强度来表示某处地磁场的强弱。
知道了某地的磁偏角、磁倾角和地磁强度,该点的地磁场就完全了解了。
所以这三个量叫做地磁场的三要素。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及内三圈划分的两个一级不连续界面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包括地壳与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部分。
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宇宙地质、地质学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一级不连续面: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或莫氏面):P波、S波均能穿过,且波速急增。
地质学复习大纲
半深海
岩浆作用 (及其所形成的宝玉石矿床)
• 概念 • 岩浆作用
• • • • 火山作用(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
– 结晶分异作用 – 鲍文反应系列
第十二章
– 地磁 古地磁
观点 证据(地理学 古冰川 古气候 )
• 海底扩张理论 主要观点 海底磁异常条带 转 换断层 • 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 板块边界的类型 全球板块划分 板块运 动方式 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第十六章 地球的起源及其演化
• 宇宙的构成 起源假说 • 太阳系 太阳 行星(类地 类木)-卫 星 小行星 彗星 陨星 • 地球起源的假说 • 地球的演化 地球圈层的演化 大陆的演 化
•
观赏石
• 所谓观赏石是指天然产出的、 有观赏价值和商品价格的石 质艺术品。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赋予了观赏石变幻莫测 的艺术效果,人们从中得到 意想不尽的审美享受。
• 中国唐代大诗人,著名奇石鉴赏家白居易 第一次直接提出了奇石的审美标准, “丑”、“形”、“质”、“色”、 “老”、“势”、“气”、“灵”、 “禅”; • 宋代著名“石颠”书画家米芾又提出了 “瘦、皱、漏、透”四原则。 • 历代赏石家又有“清、丑、顽、拙、怪、 神、巧、文、雄、宁”等之说,都是对美溶作用 影响因素 • 常见的岩溶地形(地表 地下) •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石钟乳 石笋
石柱 )
第八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 • • • 冰川冰 冰川 冰川的形成条件 类型 运动特点 冰川的刨蚀作用 刨蚀地形 冰川沉积物(冰碛物)的特点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储层地质学总复习
《储层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请回答以下概念1、储层地质学2、孔隙结构3、残余油饱和度4、储层评价5、储层地质模型6、储层7、原始含油饱和度8、渗透率突进系数9、区域储层评价10、喉道11、成岩阶段12、层间非均质性13、相渗透率14、渗透率变异系数二、简答题1、请指出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2、分别简述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3、请指出油气砂岩储层潜在敏感性的主要类型及其储层伤害机理。
4、简述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5、如何利用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油气储层潜在水敏性特征。
6、简述油气储层地质模型的概念及类型。
三、论述题1、请指出砂岩和生物礁油气储层在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储集空间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2、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储层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储层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2、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及其相互连通和配置关系。
3、残余油饱和度: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所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4、储层评价:储层评价是将勘探与开发、宏观与微观、基础研究与工程工艺相结合,并协同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工程等各专业,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对油气储层进行研究,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单井储层评价、区域储层评价、开发储层评价、储层敏感性评价等。
5、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系指能定量表示地下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的三维数据体。
6、储层:是地层的一部分,是能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7、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8、渗透率突进系数:是指单一油层内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层段的最大渗透率与该油层内相对均质层段的平均渗透率值的比值。
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1、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研究对象--地球-岩石圈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2、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区、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
重力异常——由于地球各部分的物质组成和地壳构造不同,因而实际测量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称为重力异常。
正异常——实测重力值大于理论值,一般为金属矿区,由于物质密度大,对地面物质的引力较大。
负异常——实测重力值小于理论值,一般为石油,炔,石膏等非金属矿区,物质密度小,引力小。
地热增温率:向下每加深100米温度增高的数值。
地热异常: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地磁异常:实测数值与正常值不一致的现象。
剩余磁性:岩石在形成过程中获得的磁性。
3、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一、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一)大气圈——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气和尘埃组成,对地表气候分带和生命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
其底界为海、陆表面,没有明显的上界,为自然过渡到星际空间。
1.对流层——大气圈的下部,底界为海、陆表面~18KM高空。
由于温度、湿度分布不均匀,大气产生对流。
是地球上风云,雨雪、冰川等气候现象以及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发源地,对改变地表形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薄,在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体分子被电离,故统称为电离层,2.平流层空空气稀薄,在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体分子被电离,故统称为电离层,是无是无线电波的传播层3.中间层4.热成层5.扩散层——大气圈的最外层,地球引力极小,一部分大气分子可逃逸到星际空间去。
(二)水圈——通常人们把地球表面上的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看成是一个包围地球的连续水层,称为水圈。
(三)生物圈——是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莫霍面: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定量储层地质学讲稿chp5-1N定量储层勘探地质
当R出1·sinq1<R出2 ·sinq2时,油气往R出2运移。
当R出1·sinq1=R出2 ·sinq2时,油气同时往R出1 和R出2运移。
图5-2 油气运移微观模式图
第一节 储层意义上的油气聚集
二、油气聚集的微观机理
1.油气聚集过程
油
图5-3 油气聚集微观模式图
第一节 储层意义上的油气聚集
二、油气聚集的微观机理
一、单一圈闭中油气分布模型
1.均质储层中的分布模型
油藏顶部
含油饱和度
油藏中部
油藏底部 油藏剖面位置
油 柱 高 度
H
100
含油饱和度So
0
第三节 油气聚集的选优性及非均质性
一、单一圈闭中油气分布模型
2.正韵律储层中的分布模型
各类储层 毛管压力
曲线
油藏剖 面含油 饱和度
油藏顶部
油藏中部
油藏底部 油藏剖面位置
油藏
盖层
夹层阻止油 气往上运移
夹层 夹层形成的小油藏
第三节 油气聚集的选优性及非均质性
二、不同组合圈闭中油气分布模型
2.正韵律排列模型
油藏
油藏 油藏
Ⅲ类差储层
Ⅱ类中等储层
Ⅰ类好储层
油
第三节 油气聚集的选优性及非均质性
二、不同组合圈闭中油气分布模型
2.正韵律排列模型
油藏
油藏 油藏
Ⅲ类差储层
Ⅱ类中等储层
《定量储层地质学》第五章
定量储层勘探地质
第一节 储层意义上的油气聚集
一、油气二次运移的微观机理
– 基本作用力 油气在地下运移的基本作用力为毛管力和浮力及水动力,毛管 力为阻力
– 运移条件 只有当与毛管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浮力、水动力)克服了毛管 力之后,油气才能进入由喉道连接的孔隙系统,这是油气运移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储层地质学的形成、发展与趋势一、储层地质学1、储层地质学(又称油藏地质学),是指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和解释油气储集地质体的成因、演化及分布,描述并表征储层的主要特征(几何特性和物理特征)与信息,应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储层不同层次的非均质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影响,采用先进的建模技术预测其空间展布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油藏描述是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维空间中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3、储层表征: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不确定过程。
其中储层地质信息包括:物理特性——Φ、Κ和S O的非均质性空间特性——储层建模过程中的各异向性第二章油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碎屑岩储层与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储层相比具有四个优点:①孔隙以粒间孔为主,而碳酸盐岩多为粒内孔;②沉积作用控制强;③粒度的粗细对孔、渗的影响通常具有较好的规律性;④压实过程比较清楚,并易进行定量分析。
第一节储层的物理特性——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一、孔隙性: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属原生孔———属次生孔(二)孔隙度1、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2、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度的影响因素:1、岩石的矿物成分2、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选性3、埋藏深度4、成岩作用二渗透率储集岩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
1、分类: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A、绝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1)岩石特征的影响2)孔隙结构的影响3)压力和温度的影响B、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1)润湿性的影响2)孔隙结构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优势流体相饱和度的影响三饱和度:所饱和油、气、水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四、储层(一)储层的概念:凡是能够储存油气并在其中渗滤流体的岩石称为储集岩。
两个基本要素:孔隙度和渗透率。
(二)储层分类一、砂体的剖面几何特征第二节储层的几何特性二、砂体平面的几何形态席状——陆棚砂、海滩砂扇状———冲积扇、海底扇、扇三角扇状朵状洲砂体、陡坡三角洲洲砂体、朵叶状断陷湖盆长轴河控三角洲鸟足状长形状树枝状沿岸砂坝、障壁岛、河流、三角洲、潮汐水道透镜状——浊积透镜体、废弃河道第三节储层的岩石学特征一、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一)、岩石类型砾岩(>2mm)巨砾、粗砾、中砾、细砾砂岩(0.0625~2mm)——储油物性较好。
极粗砂、粗砂、中砂、细砂、极细砂粉砂岩(0.0039~0.0625mm)粗粉砂岩(良好的油气储层)、细粉砂岩泥岩(<0.0039mm)(二)支撑形式: ①颗粒支撑②杂基支撑。
(三)组构特征——碎屑岩的基本组成包括:碎屑颗粒(石英Q、长石F、岩屑R)、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孔隙:(四)沉积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或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形迹。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形成环境:温暖、水浅和水清(一)岩石类型:石灰岩、白云岩(原生白云岩和次生白云岩)及其过渡类型(二)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包括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孔隙等。
泥则包括灰泥、云泥、粘土泥等;★★★的颗粒类型有内碎屑、鲕粒、生物颗粒、球粒、藻粒等;生物格架主要是由造礁生物胶结的结构组分。
晶粒是组成白云岩的主要结构组分(三)碳酸盐岩沉积构造叠层石构造——潮间及潮下带示顶底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鸟眼构造——潮上带缝合线构造——成岩过程中压溶作用的产物虫孔及虫迹构造——生物生活活动造成第三章油气储层地质研究方法第一节沉积相的地质研究方法一、储层的岩石学研究方法三、沉积相的地质研究方法(一)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颜色:红色—氧化环境;绿色—弱氧化环境;灰色—弱还原环境;黑色—还原环境岩性标志岩石类型:自生矿物:锰结核—海洋底;海绿石—浅海陆棚;自生长石和自生沸石:湖相标志;碎屑颗粒结构与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利用有孔虫,介形虫、软体动物、藻类,海绿石划分海相、陆相或过渡相微量元素:利用微量元素硼,Sr/Ba、Sr/Ca、Th/U、Mn/Fe划分海相、陆相或过渡相地球化学标志稳定元素;13C/12C比值区分海相、陆相、过渡相地层;18O/16O恢复古海洋温度和古气候变化(二)单井剖面相分析(三)连井剖面相/砂体对比(四)平面相分析第二节储层的测井研究方法曲线形态:组合形态:箱形——河床沉积、分流河道箱形指形组合——分流河道、漫溢砂钟形——点砂坝、分流河道箱形钟形组合——分流河道指形——漫溢砂,天然堤和席状砂箱形漏斗形组合——分流河道、决口扇、砂坝漏斗形——决口扇、河口坝和远砂坝钟形漏斗形组合——决口扇、天然堤、席状砂第四章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节储层形成的沉积作用一、碎屑岩储层的沉积作用及储集特征(一)沉积作用(方式)可归纳为八个字:垂、前、侧、漫;筛、选、填、浊;垂向加积——指沉积物底负载方式搬运,当沉积物的重量超过流水所能携带的能力时,开始发生沉积并形成垂向增长。
——形成于辫状河砂体—心滩沉积前积或进积作用——指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在遇到地形突然开阔、坡度变陡时所形成的顺流向沉积。
——多见于三角洲,及辫状河心滩前段部位。
侧向加积——由于河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
——河流点砂坝漫积——冲积扇环境的漫流沉积作用形成。
——形成各类扇端沉积,河道两侧天然堤岸和决口扇沉积体筛积——已有大量砾石堆积的前提下,细粒物质在搬运过程中向下渗透并选择性沉积的过程。
选积填积浊积(二)碎屑岩储层特征1、河流相储集砂体搬运方式沉积砂体顺直河砂体辫状河砂体底负载以心滩(坝)为主,废弃河道充填砂砂体曲流河砂体推移质/悬移质比低典型发育点砂坝(边滩),天然堤、决口扇和牛轭湖沉积网状河砂体悬浮负载以河道砂体为主要沉积,呈窄而厚条带状分布,伴生小型决口扇和天然堤河道稳定,这是网状河与辫状河的主要区别2、湖相滩坝储集体——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和深湖亚相1)砂质滩坝形成机理:波浪作用所形成的沿岸流与离岸流的再搬运和再沉积滩坝砂体的砂岩成熟度较高,具波状层理、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等2)碳酸盐滩坝碳酸盐滩坝多分布于邻近物源区是碳酸盐岩,附近无河流注入的比较安静的湖湾地区。
主要岩性为泥灰岩、石灰岩、白云岩,在岸边和水中隆起的高处往往发育鲕粒滩坝、生物贝壳滩坝,以迎风一侧的碳酸盐滩坝发育较好。
3、三角洲相储集砂体1)三角洲分类三分法: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按水动力条件: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按形态特征:鸟足状三角洲、鸟咀状三角洲、港湾三角洲。
2)储集砂体特征4、滨(海)岸相储集砂体1)、无障壁海岸——以波浪作用为主,潮汐作用较弱可以划分为:海岸(风成)沙丘、后滨、前滨、近滨(或临滨)和远滨2)、有障壁海岸——以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弱,,水动力能量不高,其沉积组合主要是潮坪、潮汐通道、泻湖、障壁岛和潮汐三角洲还有冲溢扇二、碳酸盐储层的沉积作用及储集特征——独特的沉积特点,碳酸盐岩主要是在清澈、温暖和浅水的条件(一)碳酸盐储集层的沉积作用(二)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岩性主要沉积构造与储层关系碳酸盐潮坪相超咸型潮坪潮上带浅灰-褐灰色的泥-粉晶白云岩干裂、鸟眼状、帐篷构造、藻纹层和近垂直生物潜穴等;差储层潮间带泥-粉晶白云岩为主,夹有透镜状颗粒白云岩除干裂、鸟眼和波状-穹隆状藻叠层外,冲刷与充填构造,透镜状、波状、脉状、羽状等潮汐层理和浅水波痕也常见中—好储层潮下带高能各中颗粒灰岩、柱状叠层石灰岩和礁灰岩羽状和粒序层理非储层低能以泥晶灰岩和颗粒质泥晶灰岩为主水平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正常海潮坪主要分布在潮湿气候带,沉积环境和沉积物间水体盐度低,较少有蒸发矿物的沉淀碳酸盐颗粒滩沉台地边缘滩主要由厚层块状浅灰-灰白色砂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组成大中型双向交错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中等—好储层台内点滩主要由中-薄层状粉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物屑灰岩少量中小型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浪成改造波痕、冲刷侵蚀面和粒序递变层理常见储层规模较小、质量较差缓坡滩主要由中-厚层状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物灰岩构成波状交错层理、潮汐层理、风暴层理和生物潜穴发育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沉积礁礁坪细—中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块状层理好储层礁核骨架灰岩、障积灰岩块状层理差储层颗粒滩含燧石生屑泥晶灰岩冲刷侵蚀面、丘状层理非储层泻湖含燧石泥晶灰岩水平层理非储层局限台地泥—粉晶云岩、膏质云岩块状石膏结核中等储层湖泊礁、滩碳酸盐岩沉积湖泊生物礁具有良好的原始储集性能湖泊碳酸盐颗粒滩形成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储层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第一节储集岩的孔隙和吼道一、孔隙和喉道的概念储层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吼道配置关系等。
孔隙:被骨架颗粒包围着并对流体储存起较大作用的相对膨大部分。
喉道:另一些在扩大孔隙容积中所起作用不大,但在沟通孔隙形成通道中却起着关键作用的相对狭窄部分.二、储集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孔隙类型吼道类型按成因分类原生孔隙按成因及形态孔隙缩小型吼道缩颈型吼道次生孔隙片状吼道混合孔隙弯片状吼道按孔隙产状及溶蚀作用粒间孔隙并不都是原生孔隙其中的自生粘土矿物填隙物内管束状吼道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裂缝孔隙溶蚀粒间空隙后四种类型孔隙是在前四类孔隙受到溶蚀改造,并保留有溶蚀痕迹溶蚀粒内孔隙溶蚀填隙物内孔隙溶蚀裂缝孔隙孔隙直径大小超毛细管孔隙d>500μm毛细管孔隙0.2< d < 500μm 微毛细管d<0.2μm孔隙对渗流情况有效毛细管无效毛细管第二节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
间接测定法,如毛细管压力法,包括压汞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动力驱替法、蒸气压力法等。
直接观测法,包括铸体薄片法、图像分析法、各种荧光显示剂注入法、扫描电镜法等。
数字岩芯法,包括铸体模型法、数字岩心孔隙结构三维模型重构技术压汞法包括: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法、压汞法第六章储层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碎屑沉积物在沉积后到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漫长阶段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变化或反应。
决定性的要素有:岩性特征、流体性质、温度大小及压力条件。
第一节成岩作用分析测试方法与内容实验测试方法(一)毛细管压力法分析测定岩石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通常应用三个指标:镜煤反射率(Ro)、孢粉颜色及热变指数(TAI)、热解烃峰峰温(Tmax)第二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一、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岩性、流体、温度和压力是发生各种种成岩作用的四个基本要素,也称基本成岩参数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