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其次,劳动中由于需要相互协作与交流,于是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这师德教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再次,劳动使人获得了物质生活资料,生活的改善,营养丰富,人的体质得到发展,也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得到发展,这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条件。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脱离。
(4)、学校教育形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三、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
主要特征:(1)、工业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2.教育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4.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5.通用性、全面性的教育目标。
“认识发展理论”: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识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时期(0-2)2.前运算时期(2-7)3.具体运算时期(7-12)4.形式运算时期(12-15)最后一个阶段儿童思维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既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整体互补性。整体互补性反映个体的身心发展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的生命整体。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1.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影响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逆性2.批判“遗传决定论”
教育学课后习题解答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四个教育阶段:a) 萌芽阶段:《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以学论教b) 独立形态阶段: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作;夸美纽斯还第一次认证了班级授课制;英国的洛克的《教育漫谈》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法国的卢梭的小说体《爱弥儿》提出“教育要遵从人的自认本性”;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写了小说体《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奇也是第一个将心理学融入教育学的人;德国的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幼儿教育学》;德国的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c) 发展多样化阶段:美国的杜威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 理论深化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中》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活动的这种目的性规定了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它是事关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对教育目的进行学科分类的最根本依据,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1995年《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方针;2003年十六大报告规定了我国教育方针。
2001年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颁布《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直沿用至今。
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11 泰勒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八条现代教学原则分别为: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国内最早提出的是孔子;国外最早提出的是苏格拉底。
d) 启发诱导原则:《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产婆术”;“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育学发展史简述
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1623年, “教育学”术语。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创立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Comenius,1592-1670,捷克人, 基督教兄弟会成员
(1)“泛智教育” (2)提出普及教育思想 (3)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发 展的秩序推及到人; (4) 班级授课制; (5) 4个受教育阶段: <6,6-12,12-18,18-24 (6)学期,学年和假期制, (7)确定只在秋季招生一次。 (8)强调教师的作用。
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1958年。 基本观点: 第一,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采用精神或文化科学方法(理解与解释);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其途径是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经验与教育》(1938)、《设计教学法》。
“杜威如此忠实于自己的哲学信念,因而他成为了 美国人民的领路人、导师和良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整整一代人都是因杜威而得以启蒙.”
——历史学家亨利· 科马格《美国精神》
胡克在回忆杜威时说:
“因为他的存在,数百万美国儿童的生活才更加丰 富、更加幸福。而对每一个成年人来说,他则提供 了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合理的生活信仰。”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学校即社会;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
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约翰·杜 威 (1859-1952)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出现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教育著作,包括柏拉图、卢梭、、赫尔巴特、夸美纽斯、杜威、洛克、《学记》、赞科夫、布鲁纳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在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
《学记》全书一共有1229个字。
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3)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因之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1693年,英国的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3)1762年,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一1787 ),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4)1806年,德国的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下是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 1前学科阶段: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
早期的教文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菩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
2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起来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
3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绪论第一节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还提出“不陵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三、四、独立性态阶段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他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点.五、六、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斯宾塞的教育论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实际上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主张“做中学”;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着作.七、八、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第一章第二章教育概述第一节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保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一、二、教育的基本概念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一词.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内容和手段三、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P18—19四、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最根本的源泉首先是劳动五、六、教育的发展(一)(二)原始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2(三)(四)奴隶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4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在中国历史上,夏朝就已有名曰“庠”和“序”的学校.学校教育的生产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简答1、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3、4、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5、6、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7、8、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三)(四)、封建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5(五)(六)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5(七)(八)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它是全民性教育第二节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一、二、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她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四)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简答,多选1、2、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3、4、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5、6、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三、四、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一)(二)建国前的学制发展我国的学制,产生于商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始于清朝末年;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22年又颁布了“壬戌学制”也叫“新学制”即所谓的“六三三制”.(三)(四)、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六、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主要类型: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成育的学校教育四、五、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简答1、2、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3、4、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5、6、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7、8、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9、10、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11、12、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第三节、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概述一、义务教育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二、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二、义务教育的意义简答1、2、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3、4、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5、6、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三、四、从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到新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实施,我国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五、六、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三章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一)(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教育对劳动力的再生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2、教育能使潜在的生产力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4、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5、6、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7、8、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9、10、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多选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四政治制约着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简答一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多选1、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3、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4、社会文化影响学生文化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多选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二教育能偶选择文化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五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和融合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第四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一)(二)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二科学技术影响学生(三)(四)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四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简答一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的转化四教育能够姜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一、二、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指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方面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大脑及其神经系统发展情况制约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并刺激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影响人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二、人的发展的动力观一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威尔逊把“基因机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二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代表人物:洛克的白板说.华生三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p68-75(一)(二)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简答/填空1、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4、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5、6、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二)(三)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简答1、2、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4、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四)(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72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有活动的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这表明了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简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1)(2)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3)(4)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5)(6)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7)(8)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9)(10)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四)(五)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简答1、2、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以及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3、4、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5、6、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个体活动能够使个体发展由潜在的可能变为现实,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简答(1)(2)人是通过活动而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并获得发展的(3)(4)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由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所决定(5)(6)通过活动人可以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的发展(五)(六)在遗传、环境、教育问题上的不同观点1、2、遗传决定论内发论桑代克认为:人的智力也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乃是自然赋予的3、4、环境决定性外铄论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5、6、二因素论第二节第三节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做到认知与非认知,科学与艺术等方面的统一,教育者在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统一和谐发展,不能片面强调心理或身体的超前发展,注重早教三、四、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教育者在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表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五、六、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社您发展总体特征,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能力的主要特点是易于形成与事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儿童时期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表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七、八、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平衡性.例如,身体体重,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之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后,情感成熟更后,发展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九、十、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十一、十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性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儿童的某些年龄特征的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和存在差异.十三、十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儿童的身高是早长,有的则是晚长;有的儿童在8岁时,抽象思维已有很好的发展,能够接受中等教育,有的儿童的抽象思维到14、15岁时,才有显着的发展;“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第三节第四节初、高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特点: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型、闭锁性、社会性第四章教育目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念95: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二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简一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简答1、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作了明确规定2、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3、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4、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二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1、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2、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3、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1、2、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凭借3、4、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三教育目的的类型从教育目的制定的主体上看,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从实现与否上看,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1、2、国家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3、4、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5、6、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7、8、教学目标:即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或细化.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一)(二)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三)(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五)(六)人们的教育思想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 101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3、。
教育学
汕职院《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一、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也就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学问。
二、教育学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包括他们的观点)答:有四个阶段,分别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多样化发展阶段;理论深化阶段;代表人物和重要著作:萌芽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西方: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德国赫尔巴特: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多样化发展阶段:杜威l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
理论深化阶段: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德国根舍恩的范例教学论;苏联赞科夫的“新教学体系”。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原理一、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
本质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学
绪论一、教育学(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⑵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都可以称为教育现象。
2、教育学的研究范围⑴教育组织者角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⑵教育对象角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⑶研究的核心内容——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⑴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该书对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等都做了比较精辟的阐述。
提出“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尊师重教”等观点。
⑵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教育学的形成阶段⑴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学的正式诞生。
教育学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⑵出现的教育学专著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爱弥儿》、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英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瑞士佩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等。
⑶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划分了儿童的年龄阶段,确立了各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重要理论“自然适应性”的原则。
⑷佩斯泰洛奇首先提出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这个思想由赫尔巴特进一步奠定。
赫尔巴特提出了观念和统觉的理论,试图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阐明教学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提出教育性教学和教学阶段论的学说。
《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科学教育学阶段⑴科学教育学建筑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之下。
⑵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教育学作了可贵的尝试。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简述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各阶段
近代学前教育学的起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开始逐步重视学前教育。
•爱德华·塞凡特斯诞生于19世纪初,被誉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1.传统认知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学前教育初步形成,但仍以托儿所为主要形式。
–以照顾和看管儿童为主要目标,缺乏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
2.理论探索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
–学前教育理论逐渐完善,出现了多种教育思想。
–包括蒙特梭利教育、伊米尔兰教育、皮亚杰教育等。
3.科学研究阶段(21世纪初至今)
–学前教育开始注重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学科研机构。
–从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研究。
各阶段的特点
传统认知阶段特点
•学前教育重视儿童的基本照料和看管。
•缺乏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支持。
理论探索阶段特点
•出现了多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如蒙特梭利、伊米尔兰、皮亚杰等。
•学前教育开始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发展潜能。
科学研究阶段特点
•学前教育开始注重科学研究,成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学前教育学科。
•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简述。
通过不同阶
段的发展,学前教育从最初的看管为主逐渐演变为注重儿童自主发展
的科学系统。
这些发展过程反映了社会对儿童教育的不断关注,并为
学前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没有独立的形态。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对教育的专门研究。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阶段,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开始对教育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并撰写了一些独立的教育学著作。
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概念,卢梭则主张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学的科学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个阶段,一些教育家开始关注教育实验和实证研究,试图将教育学的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例如,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4.教育学的多元化和综合化阶段:在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理解。
在这个阶段,教育学的学科交叉和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和流派。
例如,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布鲁纳则倡导结构主义的教育改革。
5.教育学的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教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脑科学研究的发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教育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科学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等多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教育学
1.教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教育主张,历史地位(1)萌芽阶段:①《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
③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亦名《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理论著作。
(2)形成阶段:①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第一次把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
②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大教育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因此是一部系统的教育论著。
③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的人,“科学教育之父。
”(3)成熟阶段:①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是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②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
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更新过程。
④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提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⑤德国瓦根舍因,倡导“范例教学”。
2.关于教育起源的3种主张(代表人,观点)(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他们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世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从心理学出发,批判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虽然较生物起源论有所进步,同样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3)生产劳动起源论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和人类起源同步产生和发展的,教育起源于人类劳动经验、劳动技能、技巧的传递。
我国教育界基本认同。
3.简述生产劳动起源论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其要点为:①人类在创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一定的经验。
教育学知识点
一,绪论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就有所不同。
5,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6,教育学产生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1762年,法国卢梭《爱弥儿》促进了近代教育学思想的变革;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的斯宾塞出版《教育论》;1916年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他的“儿童中心”区别于以往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1939年凯洛夫出版《教育学》。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1975苏联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二,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3,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教育一词含有引出的意思。
4,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5,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的经验很简单,没有科学,也没有教育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教育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主要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初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并不存在独立的教育学。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一些总结和概括。
这些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多是和其他方面的思想,如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性善恶、治学态度等交织在一起的,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
古代的所谓教育家,其实也是政治家和思想家。
像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这种情况表明,当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一样,还处在一种笼统的整体认识阶段,教育学当然也不可能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仍然处于一种零散的、不系统的状态,多属于对教育经验的描述、总结,尚未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学记》最具代表性,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成书于春秋末年,全书不过1200多字,篇幅短小,但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课内外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有的论述可以说已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如“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相对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提法,至今对我们仍有所启迪。
《学记》可以说是集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一、理论萌芽阶段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等教学主张;《学记》是战国晚期孟子的学生著作,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教学相长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二、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学。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泛智论”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四步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三、多样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
1897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设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思想和方法上,为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东西。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1907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阐释了实验教育思想。
拉伊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等。
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一样,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的。
教育学
教育学绪论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阶段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我国先秦时期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180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赫尔巴特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代表—德国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第一章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活起源论(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现象,教育的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
受教育者:教学活动中以学为职责的人。
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
)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学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2,教育影响是教育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3,受教育这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第二章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P36)教育目的的特点: 1宏观性 2预期性 3强制性 4时代性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等。
教育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国家的人才培养目的第二层次:学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教育的具体化第三层次:课程目标上述各层次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教育目的的等级性教育目的的功能性: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分类外在教育目的和内在教育目的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依据进行的分类个人本位论:代表 ---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德国康德美国马斯洛法国萨特社会本位论: 1生活本位论 <1>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 <2>教育即生活说----杜威( P46)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我的教育信条》中“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第三章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教育学
绪论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理想国》——柏拉图《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专著)。
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
在这本著作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爱弥儿》——卢梭。
一部小说体教育名著,系统阐述了卢梭的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论》——斯宾塞。
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20世纪初,出现了“实验教育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1916年出版。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只是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从他的经验论原则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新的教育思想,借以实现其民主思想。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通常指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这一阶段教育学理论出现了多种流派和思想,教育实践也更加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
以下是这一时期教育学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
1. 新教育运动: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出现了新教育运动,强调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自由教育和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
2. 进步教育运动: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提倡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3. 教育学理论的多样化:这一时期,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变得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多种教育学派。
4. 重要教育家的贡献:多位教育家对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强调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提倡“学习通过做”;玛丽亚·蒙特梭利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自主学习和感官教育。
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显著发展,心理学家如桑代克和皮亚杰的研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6. 教育制度的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教育制度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公立学校系统、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新的教育形式。
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发展标志着教育学从单一的学科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更加注重适应社会变化和满足个体需求。
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开始更加关注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和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 二 阶段 结束 以 后
乃 至 今 后 还 在 发展 着 的 资产 阶 级 教 育 学理 论 正 因为如此
我
们 又 把 它 摆 在 什 么 位置
怎 样对 待 它 呢
分段 者 未 能 确 切地 回 答如 下 几 个
问题 是什么
同影 响 阶段
,
教 育 学理 论 的 发 展 有 无 自身 的 内在 规 律 性 它 的 发展 仅 仅 只 受政 治 制 度 和 哲 学 思 想 的 支配 还 是 处 于 同一 阶 段 的 两 种 不 同理 论 体 系 弄 清 这 些 问题
、
我 认 为在 分 段 的 标 准
划 分的 时
以 及如 何对 待 资 产 阶 级 教 育 学 等 间题 上 的 观 点 是 值 得商榷 的
首先
,
从分 段 的 标 准 来说
。
,
第一
,
二 两 个 阶 段 以 教 育 学 理 论 发展 的 自身特 点作 为 分
,
第 三 阶段 却 转而 以 教育 学 运 用 的 哲 学 基 础 作 标 准来 分 段
孤 立 地 从任 何 一 个 方 面 来看
,
要 从 四 者 结合起来 所 能 提 供 的 条
。
都是 站不 脚 的
旧 的 分 段 明 显 地 表 现 为孤 立 强
,
调 政权 性 质 对 教 育 理 论 的 决 定 作 用 内部 动 因 要时间
,
忽视 生产水 平的 影 响
更看不 到科学 和 技术 的 影 响
。
,
还 直 接 由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水 平 所 决
生 产 中所 需 要 的 劳 动 力 有 三 种
。
一 种 是 只 能 从 事简 单 劳 动 的 粗 犷 劳 动 力
,
另一 种是
。
能 够 从 事 较 为复 杂 劳动 的 熟 练 技 术 劳 动 力
还 有 一 种 是能 够 从 事 更 为 复 杂 劳 动 的 知 识 劳
从 其 阶 级 利 益 出发确 定 所 需 人 才 的 标 准
。
所 需 人 才 有 两 大类
。
一 类 是 善 于 掌管 政 权 的 统 这 两 类人 才 的 数 量 比例 和
,
治人 才
定
。
,
一 类是 创 造 经 济 利益 的 生 产 管 理 人 才 和 直 接 劳动 力
,
素质 标 准
并 不 完 全 由统 治 阶 级 的 主 观 愿 望 来 确 定
,
外部动 因
。
是 社会 发展 的 实 际 需 要 外部 动 因 权性 质
、
内部动 因是 教育 学 理 论 自身 体 系 结 构 完善 化 的 必 然 趋 势
。
教育
、
本文 都 指 学校 教育
,
的 根 本 任 务 是 根 据 社 会 的 需 要 培 养 人才 及 其 相 互 关系 的 变化 而 变 化 的
,
,
许 多 间题 不 易捉 摸
,
教育 家 又 各 有不 同的 阶 级 立 场 和 不 同的 教育 实践 经 历
。
因而 形
,
成不 同 的 学术 观 点 和 不 同 的 学 派 是 很 自然 的
不 同学 术 观 点 和 不 同学派 之 间的 争鸣 因此
,
使
又
真 理 和 谬误 愈辩 愈 明
导 致 教育 理 论 的 研究 也 就愈 加 深 广
,
,
对推 动 我 国的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
是 有 实 际意 义 的
。
二
要 科学 地 划 分 教 育 学 发 展 的 阶 段
·
,
就 要 首先 弄 清 楚 教 育 科 学 理 论 发 展 的 动 因
。
。
用辩
证 唯物 主 义 观 点看
,
推 动 教育 科 学 理 论 发 展 的 因 素 有外 部 和 内部 的 两 个 方 面
论教 育学发展 阶段 的划 分
甘 治湘
’
截 至 目前为 止
萌 芽 阶段
的科学
”
,
,
我 国 高师教 育学 教材 都 把 教育 学 理 论 的 发展 划 分 为 如 下 三 个 阶段
。
独 立 形 态 阶段 以 及 科 学 教 育 阶段
。
持 此 分段 者 的 意 见 资 产 阶级 教育 学
,
,
认 为 社会 主 义 国 家 的
, ,
教 育 学 发 展 的 动 因 究竟
还 是 也要 受 其 他 诸 种 因 素 的 共
资 本 主 义 教 育 学 理 论 与社 会 主 义 教 育 学 理 论 究 竟 是 处 于 前 后 不 同 的 两 个
或 者 干 脆 说 是 同一 阶 段 内 的 不 同 教育 理
,
论流派
对 当前 以
“
面 向现 代 化
面 向世 界
,
面 向未来 ” 为 指 针
,
迅速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建 立 起 具 有 中 国 民 族特 色 的 社会 主 义 教 育 科 学理 论 体 系 使其建 立 在 现 代 科 学 的 基 础 上
又 是 随着 科 学 和 技术 的 发 展而 变 化 的
,
动力
三 种 劳动 力 在 生 产 中 的 作 用 和 比 重
,
。
,
请看
引起
,
奴隶 社 会 和 封 建 社会
虽 然 是 两 种 不 同 性 质 的 社会 制度
,
学 校 教育 的 主 要 任 务 却 都 是 培
,
。
养生 产劳 动 力
到 了 资本 主 义 社会
从时 间上说
,
都不 能 纳 入 第 三 阶 段 呢
,
马 克思 主 义 学 说 是十九 世 纪 四 十 年 代产 生 的
,
思 主 义 哲 学 为理 论 基 础 的 凯 洛夫 《 教 育 学 》 则是 在 二 十 纪 世 三 十 年 代 才 有 的
那 么 第三
阶段 究 竟 是 从 十 九 世 纪 四 十 年 代 算 起
,
方 针 和 政策
运用法律的
,
组 织的手
,
,
赋 予 教 育理 论 以 阶 级 色 彩
,
生 产发 展 水 平 为教 育科 研
提供 物质 条件
件 来 判断 作用
。
,
教 育 科 研 的 认 识 手 段 则 取 决 于 当 时 的 科 学 技 术 整 体能力
,
由此 可 见
分
析 一 个 国 家 或 一 个 时 代 教育 理 论 水 平 所 能 达 到 的 高度
但是
论
。
,
哲 学著 作所 提供 的 是 一 般 认 识 论原 理 和 思 维劣 法
。
,
并不 直接 产 生 教育 科 学 理
同时 从 表述 的 逻 辑 上 看
,
前 后 标 准不 一
,
,
使人
莫衷 一 是
教 材 肯 定 地 作 出论断
“
,
只 有 社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教育 学
”
才 是 真 正 科学 的 教育 学
其次
,
并 且 是 教育 科 学 发 展 的
,
最 高阶段
,
那么
资本 主 义 国 家 的
而第一 部以马克
。
教 育 学 是 不 是 都是 非 科 学 的 教 育 学
、
决 定 了教 育 学 理 论 的 研 究 内容 一 一 教 育 思 想
同时
、
社 会 为 教育 科 学 研 究 提供 的 条 件 也 是 由 四 者 共 同提 供 的
、
掌 管 国 家 政权 的 阶
经 济的
。 、
级
段
‘ 户
,
通 过 政 权 力 量 制 定 教育科 研 的 路 线 主 导 教育科 研 的 政 治 方 向性
,
学 校 教 育 的 主 要 任 务 转 移 到 了 培 养劳动 力 上
,
这 次教 育 任 务 重 点 转移 的 主 要 原 因是 生 产 形 式 变 化 的 要 求
在 资本 主 义 制度 的 前 期
教
、
育 的 重 点 是 培 养熟 练技 术 劳 动 力
生产
、
后 期 将 把 重 点 转移 到 知 识 劳 动 力 的 培 养 上
。
,
教
育 学理 论 是 研 究 如 何 培 养 人 才 的 一 门 科 学
生产
社会 对 人 才 结构 和 人 才 素质 的 需 求 是 随 着 政
,
科学 和 技术 的 发 展 水平
。
教 育 学理 论 的
,
研 究 必 须 适 应 这 种 需要 的 变 化
我 们 知 道 政权 是 阶 级 统 治 的 最 高 表 现 形 式 掌 握 国 家 政权 的 阶 级 占有 教育 领 导 权 便
。
理 论 的 研 究总是 运
用 一 定 理 性 的 思 维 方法 定哲 学思 想 的 指 导
可
。
才 能 对 实 践 结果 作规 律 性 的 结论
, ,
因此
,
,
教育 学 理 论 离不 开 一
特 别 是 那 种不 蹈 前 人 巢 臼
真 正 有所 建 树
在 教 育 史上 能 产生 划 时
代影 响 的 教育 学理 论 著 述
,
,
分析
、
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