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文化

合集下载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湖北武汉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湖北武汉

一座城就是一部文化史——湖北武汉湖北武汉,这座镶嵌在中国版图中心的城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与现代的光辉。

作为中国内陆的交通枢纽,武汉不仅是长江与汉水的交汇之地,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

漫步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你会感受到它悠久的历史积淀与蓬勃的现代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城市画卷。

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从古代的楚文化中心到近代的革命策源地,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便在武昌打响,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也拉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序幕。

今天的武昌起义纪念馆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历史风貌,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在武汉的三镇中,汉口曾是中国近代的商业中心,繁华的街市和林立的洋行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外商人汇聚之地。

漫步在汉口的老街区,你依然能感受到那股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的年代。

与此同时,汉阳以其悠久的冶铁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而著称,古老的汉阳铁厂见证了中国工业的萌芽与崛起,而气势恢宏的龟山电视塔,则是现代武汉的标志之一。

武汉不仅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还是一座充满自然美景的城市。

黄鹤楼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屹立在长江之畔,这座古老的名楼以其壮丽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驻足与赞叹。

站在黄鹤楼上,俯瞰滚滚长江与繁华都市,仿佛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感受到古今交替的壮丽景象。

东湖风景区则是武汉的“城市绿肺”,这里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无论是划船泛舟,还是漫步在环湖的步道上,都能让你暂时远离都市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谈到武汉,不能不提这里的美食。

武汉的热干面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每当清晨,街头巷尾飘散出的那股麻酱香味,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将热腾腾的面条拌上浓郁的芝麻酱,配以葱花、萝卜丁,再来一碗豆浆,简单却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豆皮、糊汤粉、面窝等地方小吃,也同样让人垂涎三尺。

城市文化篇之武汉2PPT课件

城市文化篇之武汉2PPT课件

经济结构转型:由面向内陆的“船码头”向通江达海的 国际贸易大港转变。
每年进出汉口港的货轮总吨位达500万吨,货船年均
5000艘左右。在当时许多外国观察家眼里,武汉不仅是清
“帝国极为重要的商业都会”,并且被誉为“东方芝加
.
32
哥”。
英商和记蛋厂
西门子洋行
.
33
德国美最时洋行
鼎盛时期,年贸易额
高达800万两。
江湖我为大
南 京 玄 武 湖


京 莲

.
46
湖光波影
烟雨东湖
.
47
高山流水

汉音
.

48
江河毓秀
.
49
(二)中西合璧的都市景观


雨 汉

.
50
中山大道
.
51
武昌老城
.
52
.
53
租界洋房
.
54
百年江汉路
.
55


化武

消昌

解、 了汉



的 风





汉 口







.
武 汉 小 吃 米 当 家
.
60
武汉做鱼的花样也很多,清蒸、红烧、干煸、油炸。
“武昌鱼”早已名声在外,宋代范成大过鄂州,作“谁

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却笑鲈乡垂钓叟, 武昌鱼好便淹留。”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
.



地 位 确 立

武汉市大城市文化名片

武汉市大城市文化名片

武汉市十大城市文化名片2013年12月20日,“大美武汉——城市文化名片评选活动”名单公布,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红楼、东湖、琴台、汉阳造、武汉大学、汉口江滩、汉剧、盘龙城遗址入选。

“大美武汉——城市文化名片评选活动”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历经征集提名、组织评选和综合评定等环节。

评选阶段共收到各类投票23万份,长江网点击量超过230万人次。

1.黄鹤楼在中国近2000年历史中,没有哪座楼阁像黄鹤楼这样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绵延不绝。

白云千载,鹤影幢幢,公元223年那位普普通通的辛氏女子在此初开酒肆,三国名将孙权改为军事要塞,还有那位乘鹤归醉的仙界道士,都没想到,这将是一座比岁月坚固、与日月共存的千古名楼。

江城梅花落,楼中玉笛吹,能够同时留得崔颢、李白传世绝唱的黄鹤楼,堪称天下江山最有诗意的历史建筑。

2.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在大桥兴建的那几年,武汉三镇的多数人家都将新生婴儿指桥为名。

毛泽东先生当年激情拍岸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不是一位诗人的情怀,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的倚天大梦。

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到民国大总统孙中山,百年呼唤,这座大桥终于在1957年10月建成通车,成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推进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征程。

3.红楼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共和之声赢得全国响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终结。

红墙红瓦铸就历史里程碑,金戈铁马“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成为武汉城市精神内涵。

4.东湖东湖因位于武昌古城之东而得名,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

湖以山曲,城以湖幽。

12个大小湖泊衣带相隔,12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112公里湖岸线九曲回肠,34座山峰古雅奇巧。

湖畔四周有梅花、樱花、牡丹、荷花四园领衔全国。

而屈原泽畔行吟、李白吟诗放鹰等史记,让东湖承载许多中国记忆,现代浪漫与古典神韵交融,尽显大美武汉气韵。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武汉这座城市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武汉的城市特色: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武汉的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知识

武汉的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知识

武汉的传统文化习俗礼仪知识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

武汉文化蕴含着盘龙文化、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优秀文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艺术文化音乐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

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之一,因此武汉也成了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武汉主要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武汉琴台音乐厅、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工艺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糅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此外,武汉还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

戏剧汉剧旧名楚调、汉调,约有300多年历史,有“京剧之母”的美誉。

武汉地区其他剧种还有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

另外,武汉还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的故乡。

饮食文化武汉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兼具南北风格。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

过早食品有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等。

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食神”蔡澜在微博上如此写道。

第一次在武汉街头“过早”,蔡澜“贪心”地吃了不少东西。

热干面、蛋酒、糊米酒、生煎包、豆皮、鸡冠饺、蒸饺、面窝、重油烧麦。

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

热干面也是武汉一大特色。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即吃早餐)小吃。

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

武昌鱼便是因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

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武汉是中国著名的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遗产是武汉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本文旨在探讨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通过了解武汉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座美丽的城市。

一、武汉历史文化的传承武汉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6000多年文明史的化身。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武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经济中心。

汉朝时期,武汉地区成为了著名的商贸城市,这里的商人走向世界,将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带到了世界各地。

唐朝时期,武汉成为了一个军事重镇,作为“江陵戍卫州”,守卫长江,成为唐军南下的起点。

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武汉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商业和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这段时间里,武汉的建筑、文化和艺术都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武汉文化。

例如,武汉名楼古刹云峰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代表之一,至今依旧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武汉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近代以来,武汉的历史一直承受着大环境中的变化和动荡,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武汉经历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到了21世纪,人们重视起了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

目前,武汉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状况比较良好,在出发点上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如今,武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向全球范围内散发着它的光辉。

二、武汉历史文化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武汉历史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武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和城市建设相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汉阳造”工艺文化。

武汉市中区汉口常青花园就是汉阳造客家风情园,采用传统的工艺,呈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民智慧的精髓,令人为之叹服。

此外,武汉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短短几年,武汉就承办了多个国家级文化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文化、艺术、历史等多领域的国际交流。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是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6大中心城市之一。

武汉也称为“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

“大江大河大武汉”、“中部交通枢纽,九省通衢”…这些都是不少人对武汉最为直接的认识,然而,武汉除了面积辽阔,交通发达外,它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的城市,一文化起来不虚全国任何一个准一线城市!1、水文化世界之大,无非城市,城市之名,莫过于象征。

无论哪个城市,它都有自己的象征:巴黎的时装,维也纳的音乐,洛杉矶的好莱坞……而武汉的象征,便是水。

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抛去长江汉江不谈,光城市里的湖泊数量就能让有些城市羡慕不已,如果要给武汉制作一张城市名片,阿编觉得必须要写上这些数字:境内河流165条,湖泊166个,水库272个,水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湖泊面积77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湖泊40个,水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而拥有如此多湖泊的城市,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钢文化提起武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想起武钢因为在早些时候,“钢”就是武汉人心中最值得骄傲的东西!作为新中国诞生后成立的首家钢铁企业,武钢一直都在武汉这块土壤上蓬勃发展,在去年它更是用57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年产3亿吨,位居世界前十的答卷。

如果说水代表着武汉人的柔性,那么钢,则赋予了武汉人坚韧不屈的硬脾气。

红色文化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一个城市,那么北京就是黄色,上海是蓝色,而武汉便是红色。

武汉是革命的起源地。

辛亥革命在武汉打响了第一枪,新民主主义精神也从这里开始传播。

这里有民主、拼搏和创新的精神,这里有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这里更有武汉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品格。

小龙虾文化有武汉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小龙虾,而武汉人到底有多爱吃虾呢?据统计武汉人一年要吃掉1500吨小龙虾,如果按照158元每锅(2.5斤)计算,武汉人一年要花1.89亿元吃虾子,这么多钱可以买到:把武汉人一年吃过的虾子一锅一锅连起来,可以围着二环线摆6圈!桥文化武汉除了是一座江城还是一座“桥城”光跨越长江、汉江的大桥就高达21座!武汉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黄家湖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

武汉的民俗文化有哪些特色

武汉的民俗文化有哪些特色

武汉的民俗文化有哪些特色武汉,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孕育出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武汉的城市画卷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过早文化是武汉民俗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每天清晨,街头巷尾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

热干面,当属过早的首选。

筋道的面条,淋上香浓的芝麻酱,再佐以葱花、萝卜丁等调料,搅拌均匀后,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芝麻香。

还有三鲜豆皮,糯米被油煎得金黄酥脆的豆皮包裹着,里面有香软的糯米、鲜美的肉丁、香菇丁和笋丁,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这些,糊汤粉、面窝、烧麦等也是武汉人过早餐桌上的常客。

人们在街头的小吃摊前,或站着、或坐着,匆匆吃完这美味的一餐,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过早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成为了武汉人一天生活的开场白。

武汉的方言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

武汉话有着独特的韵味和节奏,语调上扬,语速较快,听起来热情豪爽。

比如“么斯”(什么)、“克哪里”(去哪里)、“冇得”(没有)等词汇,生动形象地表达着武汉人的情感和想法。

武汉方言中的俗语和歇后语更是充满了生活智慧和幽默,“腰里别个死老鼠——冒充打猎的”,形象地讽刺了那些喜欢装模作样的人。

这些方言词汇和俗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武汉人性格和文化的一种体现。

武汉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其中汉绣尤为引人注目。

汉绣以其色彩鲜艳、构图饱满、针法独特而闻名。

它常常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展现出浓郁的荆楚风格。

汉绣的题材广泛,既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也有吉祥图案,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此外,武汉的木雕船模也是一绝。

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木材雕琢成精美的船模,船身的纹理、船舱的布局,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真的船只缩小了一般。

在武汉的民俗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别具一格。

春节期间,舞龙舞狮是常见的表演。

龙和狮在人们的舞动下活灵活现,翻腾跳跃,寓意着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元宵节时,人们除了赏花灯,还会吃汤圆。

武汉的环境与文化

武汉的环境与文化

南北分界线。东部与西部。 南方最大河是长江。 长江中段在武汉。 在南方的重要大城市之中。 《读史方舆纪要》说天下有两个中
心,地理中心在襄阳,经济重心 在武昌。这两个中心锁定了湖北 的中心位置。 中国腹地,全国交通重要枢纽。 区位优势的价值绝不亚于地下资源 优势的价值。 最中心的省会城市。 北京是大脑,武汉是丹田 。
另一条从金口到纸坊,都是东西向。马龙山、大 军山、神山、铁锦山、以子山、鱼尾山
山不高,洪山112米,喻家山150米,吴家山70米。
(2)大水
淡水资源。 长江在鄂流1061公里。 汉水在鄂800多公里。 《尚书》“江汉朝宗”。 千湖之省。洞庭湖。“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百湖之市。梁子湖、汤逊湖、东湖。 一面面镜子;“水乡泽国”。
2.以三镇文化为板块 (1)武昌 东湖放鹰台遗址,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前9世纪,楚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武昌属其封
地,前538年,楚国“以繁阳之师会于夏内。” 以武治国而昌。 三国时,蛇山一带称为夏口,有夏口城。 孙权在今武昌的蛇山(黄鹄山)上孙权建有城堡。 蛇山沿线是宗教胜地。
唐代的武昌有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 树,芳草萋萋鹦鹉州”。鱼玄机《江行》:“大江 横抱武昌斜,鹦鹉州前万户家。”
3.多元:三镇鼎立 周边富庶
(1)三镇鼎立
长江汉水把武汉分为三镇,形成三个文化板块。
“武汉”,本是武昌、汉阳的合称。
明万历元年(1573)姚宏谟《重修晴川阁记》有 “武汉”二字。清代以江北、江南二城合称武 汉。
三镇合一的行政市是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时开 始的。
现在的武汉“三镇”是指的自然空间,从行政区 划上,武汉分为有武昌、汉阳、桥口、江岸、 江汉、洪山、东西湖区、江夏、新州等,面积 远远大于历史上的三镇。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总结汇报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总结汇报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总结汇报武汉是我国中部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总结武汉地方文化的特点,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武汉有着丰富的美食,其中代表性的有三大汉口名菜:热干面、豆皮和热干豌豆。

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一道汉族面食,它的特点是口感Q弹、香辣可口。

豆皮则是一种用黄豆制成的薄片,做成的豆皮卷里面可以填入各种蔬菜和肉类,味道鲜美。

热干豌豆则是以豌豆为原料制成的小吃,它的特点是甜香酥脆,非常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这些美食代表了武汉人特有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其次,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武汉有着众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古琴台、黄鹤楼、古琴台等。

这些文化遗产既是武汉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传承的见证。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武汉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发展历程,还培养了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此外,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其悠久的民间文化。

在武汉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表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舞龙、舞狮、腰鼓等传统表演艺术受到本地居民的喜爱,并成为了武汉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能够展现武汉人独特的艺术才华,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在武汉的地方文化中,我们还能看到其活力四溢的现代文化。

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武汉拥有众多的音乐、电影、艺术等现代文化活动。

例如,武汉的音乐产业非常发达,每年都有大量的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众。

此外,武汉还拥有多个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给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总的来说,武汉是一个充满独特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

在这个汇报中,我总结了武汉地方文化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民间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武汉这座城市,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城市介绍
3. 经济发展: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城市之一。武汉的经
武汉城市介绍
济以制造业、汽车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 科技创新中心。
4. 教育资源:武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生前来学习。
5. 交通便利:作为中国的交通枢纽,武汉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水 路。此外,武汉还拥有国内第三大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
6. 自然环境: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武汉市
武汉城市介绍
内有东湖、武汉植物园等自然景区,同时也是游客前往三峡旅游的重要出发点。
总的来说,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和发展潜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武汉城市介绍
武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以下是对 武汉城市的介绍:
1. 地理位置: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三镇(汉阳、汉口、武昌)之间,处于中国 的中心位置。
2. 历史文化: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重要的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武汉拥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如黄鹤楼、古琴台、古琴台等。

湖北武汉简介

湖北武汉简介

湖北武汉简介湖北省是中国中部省份之一,而武汉则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的汉水河畔,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武汉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资源等方面。

历史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在秦朝时期,武汉地区是汉水流域的重要军事要塞,因此被称为“武昌”。

明朝时期,武昌成为了湖广总督的驻地,随着清朝的建立,武昌逐渐发展成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成为了湖北省的省会城市。

文化武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春秋时期,楚国的文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楚文化。

这种文化在后来的汉朝和唐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现代武汉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为武汉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为人们了解和传承武汉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资源。

经济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武汉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

武汉拥有许多知名企业,如东风汽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钢铁集团等。

旅游资源武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历史文化古迹,也有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建筑。

武汉著名的景点包括黄鹤楼、东湖、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博物馆等。

此外,武汉还有著名的美食,如热干面、豆皮、黄鹤楼蟹黄包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结语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经济和旅游资源。

在未来的发展中,武汉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的风土人情介绍

武汉的风土人情介绍

武汉的风土人情介绍武汉是中国中部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之一,武汉具有丰富的风土人情。

下面我将以武汉的风土人情为题,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城市的特色。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武汉有许多古迹和文化景点。

比如,东湖风景区是武汉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由东湖、沙湖和鸭蛋湖组成,风景优美。

另外,武汉还有黄鹤楼、古琴台、武汉博物馆等文化名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武汉的美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风土人情之一。

武汉被誉为中国的“美食之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比如,武汉热干面是武汉最有特色的面食之一,它的面条细而有弹性,配上麻辣的调料,味道独特。

另外,武汉还有豆皮、黄鳝、鸭脖子等许多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而且,武汉的夜市文化也非常发达,夜晚的武汉街头巷尾都可以找到各种小吃摊位,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美食,武汉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武汉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汉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武汉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腰鼓、龙舞、武术等,这些都是武汉人民热爱的传统艺术形式。

此外,武汉还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比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武汉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武汉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在武汉,你会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

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商场酒店,你都能感受到武汉人民的热情款待。

即使是一个陌生人,只要你有困难,武汉人民总会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是武汉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其风土人情独特而丰富。

无论是历史文化、美食、民俗文化还是人文关怀,武汉都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信只要亲身来到武汉,你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体验到武汉的风土人情。

最新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最新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文化是城市地形象和灵魂,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地基本要素,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地重要特征,加强城市文化地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化、提升城市经济地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地定义是,人类在推进人类文明地进程中,所发生地各种行为地成果总和。

广义上讲,发明、研究、语言、建筑等等都属于文化范畴。

城市形成衍生出建筑地构造———对宗教地需求产生了教堂,对集会地需求产生了广场,对居住地需求产生了住宅,对交换地需求产生了市场,对艺术行为地需求产生了剧院,这些都是文化地体现。

以武汉为例,滨江滨湖地水域文化、龟蛇二山地自然文化、黄鹤楼等建筑文化、文人墨客遗留地诗词文化、包括老城区地街道文化、辛亥革命等纪念性文化等等综合起来,才是城市文化地全部意义,才是城市文脉之所在。

武汉市地处华中,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具有3500年文明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古镇,汉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在承接“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地背景下,武汉市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地答卷。

武汉是著名地历史文化名城。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商文化和楚文化 , 为全市文化艺术事业地发展提供了深厚地底蕴和殷实地资源。

专业艺术呈现新地繁荣(一)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全市现有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8 个,包括京剧、汉剧、楚剧、音乐(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舞蹈、话剧、儿童剧、木偶剧、杂技、说唱等 10 余个艺术品种。

近年来,市直文艺院团按照“一团一戏”地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新创作演出京剧《三寸金莲》、《生活秀》,汉剧《王昭君》,楚剧《三月茶香》,舞剧《山水谣》、《筑城记》、话剧《同船过渡》、《母亲》,儿童剧《春雨沙沙》、《柠檬黄地味道》、《古丢丢》,杂技《英雄天地间》等一批优秀剧(节)目。

武汉最值得一去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武汉最值得一去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武汉最值得一去的文化遗产有哪些武汉,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武汉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武汉最值得一去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呢?黄鹤楼,无疑是武汉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它矗立在长江之滨,蛇山之巅,俯瞰着武汉三镇的繁华与变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如今的黄鹤楼已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旅游景点。

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长江奔腾东去,武汉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内部装饰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

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古琴台也是武汉不可错过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传,古琴台是俞伯牙抚琴遇知音钟子期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传说,让人感受到那份真挚的友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古琴台的建筑古朴典雅,周围环境清幽宁静,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千古佳话。

在这里,游客可以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想象着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体会知音难觅的感慨。

晴川阁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句。

晴川阁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特色,朱栏碧瓦,飞檐斗拱,显得庄重而典雅。

阁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人了解到武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除了以上著名的建筑遗产,武汉的盘龙城遗址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遗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内保存着宫殿基址、墓葬、作坊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产生活状况。

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亲身感受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明。

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如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

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编钟,其音质优美,音域宽广,能够演奏出多种乐曲。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研究报告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研究报告

武汉地方文化特色研究报告武汉地方文化特色研究报告一、引言武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武汉地方文化兼具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本报告旨在研究武汉地方文化的特色,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武汉的历史背景武汉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区域。

该地区在秦朝时成为楚国的一部分,后来又成为吴、越、楚等多个国家的领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文化。

三、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融合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武汉地方文化融合了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特点。

在语言、饮食、建筑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例如,武汉人的口音带有一定的南方特色,但又不像南方其他地区的方言那样口音浓重。

在饮食方面,武汉有许多南方与北方的特色菜肴共存,如热干面、豆皮等。

在建筑方面,武汉的古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四、武汉地方文化的特色1.水乡文化: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水系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

武汉的古建筑多以水为背景,如黄鹤楼、东湖樱园等。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融合了水乡文化的节日和传统活动,如武汉国际龙舟节等。

2.文教之地: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心。

武汉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湖北博物馆、长江大桥等,展示了武汉作为文教之地的独特魅力。

3.工业城市的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武汉的地方文化受到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武汉的地方文化特色中既有传统的文化元素,又有现代的工业文化元素。

这种融合和变革使得武汉地方文化更具现代化和时代性。

五、传承与保护对于武汉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网络等,加强对武汉地方文化的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武汉地方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2.培养后继者:培养年轻一代对武汉地方文化的兴趣,并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成为武汉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及文化概述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及文化概述

武汉市宏观经济分析及文化概述1.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大陆的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2.武汉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

3.武汉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

4.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拥有“九省通衢”的美称,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5.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交汇于武汉,它更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6.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便利对外交通,给予了以武汉为中心建立“8+1”武汉城市圈的必要条件。

7.市场对接,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

与以往的“地方割据”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锁、建立彼此开放市场方面,使商品在城市圈内货畅其流。

8.城市圈对产权、科技、人才市场也实行对接。

圈内部分城市已按监管机构、信息发布、交易规则、审核鉴证、收费标准“五统一”的原则,整合了产权交易市场。

另外,圈内各市已建立武汉人才市场分市场,正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9.以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等八个周边城市。

总面积约2.45万公里,人口3050.87万人。

10.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框架,利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2022年)指标GDP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人均GDP金额11859.60亿元4643.01亿元5054.01亿元145.17亿美元39043.00元全省占比60.5%54.2%63.5%74.3%高出全省人均14.4%武汉城市圈规划1.近期规划:做大做强武汉,是实现城市圈经济起飞的关键;全面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充分的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内生型”和“外向型”齐头并进,探索各自最优发展路径;2.远期规划: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武汉市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武汉城市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二、行政区划分及人口概况武汉行政区划分: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鼎立;现辖江岸、江口、硚口、汉阳、武昌、汉南等13个区;是我国特大城市和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九省通衢,区位优势显著;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上海6340.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275平方公里(上海670平方公里);武汉人口总概况: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市区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规划1002.00万人827.24万人115.00万人947人/平方公里77%1.人口年龄结构:0-14岁的人口为976947人,占总人口的9.98%;15-64岁的人口为8013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128人,占总人口的8.13%;2.人口受教育程度: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6506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296972人;三、武汉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5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武汉文化心得体会

武汉文化心得体会

武汉文化心得体会武汉,这座位于中国中部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有幸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学习,深深感受到了武汉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1000字的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创新项目。

在武汉,我见证了许多创业公司的崛起和发展,这些公司涉及高科技、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等领域。

这些企业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氛围。

其次,武汉的文化充满多样性和包容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武汉容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每年的农历新年,武汉的街头巷尾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氛围,人们在欢聚的同时也传承了自己的传统习俗。

我曾参加过一次汉江音乐节,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盛会,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和舞蹈互相交融,展现了武汉的包容性和文化多样性。

文艺是武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有着丰富的文艺资源和活动。

这座城市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和音乐家。

我曾经参观过黄鹤楼,这是一座享有盛名的文学名胜,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咏史之情。

此外,武汉还有众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了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当代艺术。

每年的武汉大学文化艺术节也是一个精彩的文艺盛宴,各种艺术表演和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和文艺相关的还有武汉的饮食文化。

武汉被誉为中国美食之都,闻名遐迩的汉口热干面、武昌鱼和黄鹤楼三镇豆皮等传统小吃,吸引了众多食客的品尝。

这些美食融合了武汉的地方特色和传统口味,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为之赞不绝口。

再者,武汉的节日庆典也是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每年的汉口江滩花灯展、火山湖的桃夭岛灯光节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

这些节日庆典不仅是欢庆活动,也是传承和弘扬武汉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这些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武汉的文化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和付出。

在这座城市里,我见证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他们默默奉献、努力创造,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关于武汉的文章。

关于武汉的文章。

关于武汉的文章。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内陆城市,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本文将从武汉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等方面介绍这座城市。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武汉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楚国的重要都城。

楚文化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者。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成为了革命的中心,黄麻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爆发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

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黄鹤楼、古琴台等,展示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美丽和独特。

此外,武汉还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馆,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美术馆等,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绝佳机会。

武汉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中国内陆城市,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国内地城市向海洋开放的重要窗口。

武汉的经济以制造业、汽车制造、钢铁、化工等行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产业,如光电子、生物医药等。

近年来,武汉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除了经济发展,武汉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东湖、户部巷、黄鹤楼等。

东湖是武汉最大的湖泊,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植物,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户部巷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街,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商铺,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除了以上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旅游方面,武汉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和亮点。

比如,武汉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有着许多独特的湖北菜和武汉小吃,如热干面、豆皮、莲藕糕等,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武汉还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球性的“城市时代”,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的共同选择。

在不久前举办的武汉发展战略规划论坛上,武汉市长阮成发一口气列举了10余个国外城市的特色文化:“巴黎有时装,威尼斯有水,维也纳有音乐,罗马有建筑,洛杉矶有电影,里约热内卢有狂欢节,日内瓦有会议,达沃斯有论坛,汉诺威有会展,海德堡有大学城,硅谷有创意……”继而,向与会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拥有着丰富历史资源和人文积淀的武汉,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到底是什么?以什么为载体向世人展现武汉独特的城市魅力?应当怎样塑造武汉的主题城市文化,使我市能够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生命力?在城市竞争已从经济领域上升到文化领域的当下,文化作为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标志,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因此,阮市长提出的关于城市文化的疑问,确然是武汉在“崛起”时必须深入思考和慎重回答的重大命题。

如果说,政府作为城市规划者的使命是探索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维护城市文化多样性和彰显武汉独特文化魅力的建设途径和模式,那么开发商作为土地建设者的责任则在于,避免“破坏性的开发”和“开发性的破坏”,把握城市的文化脉搏,让城市的居民找到最本质的文化归属。

永恒的母题:水文化武汉地处中部腹地,接南转北,承东启西,历来在城市文化上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伴随着近千年商品、人口、信息的流动,武汉几乎将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江右文化及齐鲁文化等共冶于一炉。

而近代汉口开埠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教会的到来、外国租界的开辟、现代工商业的兴办以及新式教育体系的创立,尤其是当代改革开放和境外资本的进入,使武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更凸现出武汉文化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品质。

武汉江汉交汇,百湖连珠,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文化和壮丽的水景观。

作为自然资源和文化景观,水对人类的影响不止在生产、生活和交通上,而且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水的流动性和容变性使得水文化成为武汉城市文化永恒的母题和多元文化的根基。

长河巨泽孕育了植根于“水”的“高山流水”知音文化、“江水蛇山”黄鹤文化、大禹文化、码头文化、桥文化乃至渡江文化、抗洪文化、江滩休闲文化等多元文化。

近年来,武汉致力于构筑现代化滨水的城市,以南岸嘴为中心,建设两江四岸城市中心景观带,集中展示“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龟蛇对峙、楼阁相望、长桥飞架、山水相映”的总体城市形象。

同时加强市区内湖泊公园建设,形成滨湖绿化特色和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绿心”格局。

一批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在建设滨江滨湖地块时,也极为注重对水景观、水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和传承。

如瑞安集团、世茂集团、盛唐集团、万科地产、金地地产、华润置业等。

世茂?锦绣长江定位于把鹦鹉洲打造成集亲水住宅、滨江旅游、滨江商业、大型公共服务配套于一体的旅游商业带。

而瑞安集团开发的武汉天地延续“上海新天地”的开发模式,保留区域内9栋历史建筑,配以不超过3层的砖砌筑低矮建筑,在美丽的江滩边营造出开阔、舒适的商业空间。

源于武昌的学院文化武汉三镇中,武昌是公认的政治文化中心。

秀美的珞珈山、桂子山、喻家山下,一缕书香氤氲着整个大武汉的人文气质。

武昌学院文化的历史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这也是武汉地区高等学校之始。

1902年,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武备学堂改为武高等学堂。

翌年,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

此后,高等学堂渐兴。

至宣统二年(1910年),武昌设有高等学堂11所,其中官立8所,私立3所。

另有教会举办的大学部2个。

不论是在张之洞的时代还是在建国之后,武汉的教育优势一直令其他城市艳羡不已。

武汉也一直努力发展教育产业,致力于将武汉打造成国内乃至世界上知名的教育之城、真正的文化之城,甚至于学府之都。

当前武汉市科技竞争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全国第三,拥有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学52所,重点学科65个,在校学生有76万人,居全国第一。

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105个,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两院院士49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

对于每3.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教育人口的武汉,学院文化已然烙印在城市文脉深处。

这不是具象的校园府第院落,而是抽象的精神脉络。

无论学院里走出的知识精英还是不曾进入学院的普通人,“红木楹梁琉璃屋顶”下面潜藏着的文化精神品质都时刻影响着他们。

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中讲道:“这圣地绵延着不朽的火种。

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

它不是一种物质的繁衍,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空间如何重组,生活怎样更新,学院之于我们的记忆始终如一。

”华润置地·橡树湾正是从每个人的学院记忆和居住梦想中,发掘更多学院住宅应有的元素,将它们融入土地,以期成就中国学院住宅典范。

源于汉口的码头文化汉口地处华夏大地之中、两江交汇之口,自明代中期兴起时即为全国各地商贾和货物集散转运的重要中转站。

到清代康雍乾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汉口的商贸转运更加繁荣,不仅成了“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的闹市,还是“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不夜之港。

武汉因水而兴,依水而盛,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造就了武汉码头文化的精神与风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袁北星在其主持的《武汉大码头文化的现代转型研究》课题中指出,传统码头文化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彼此融合的产物,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荆楚文化的特质,又烙印着近代西洋文化的痕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武汉大码头文化体系。

传统码头文化面临向现代转型的时代契机。

“我们所说的武汉大码头文化与传统的武汉码头文化,既相承袭,又具全新理念。

”课题督办人、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赵凌云教授介绍,传统的武汉码头文化建立在小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不发达的市场经济之上,“规模小”,最大辐射范围仅为“九省通衢”;而现代大码头文化则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具备“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让武汉成为一座具备现代大物流、大通关、大交通、大服务、大产业功能的现代国际“大码头”。

当前,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第四代批发市场可谓是“货到汉口活”的码头文化现代版本。

作为新生代集群市场,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除具备批发、零售功能外,还拥有强大的交通物流网络、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齐备的产品种类、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属功能,为现代化市场交易提供最佳途径。

源于汉阳的工业文化对于工业重镇武汉来说,工业文化是血液中无法磨灭的基因。

百余年前张之洞在龟山脚下斥巨资建立的湖北枪炮厂和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被视为中国工业文明发祥的标志。

“汉阳造”让汉阳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早的重工业要地。

汉阳铁厂作为湖北和武汉工业基地的主干,除汉阳兵工厂以外,还带动了武汉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

形成了湖北工业的基础。

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造”迄今为止仍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工业遗产。

此外,张之洞还创办了一批与重工业相拱卫的种类繁多的中小型企业,除了白沙洲造纸厂、湖北造纸厂,在沿今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先后创办了汉阳针钉厂、汉阳火药厂、汉阳官砖厂等,蜿蜒十里,蔚为壮观,后人形象地称之为“武汉(汉阳)工业制造长廊”。

建国后,武汉把汉阳定位为工业城区,国棉一厂、汉钢等数百家大中型国字号企业相继落地。

汉阳再次延续了重工要镇的风光。

源于汉阳的工业文化使武汉成为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后来发展更成为工业重镇,拥有汉阳兵工厂、江岸机务段、武昌车辆厂以及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武字号企业。

省作家协会主席汪芳委员说:“这些工业基地见证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几代人的创业历程,弥足珍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工业项目逐步从市区搬迁至郊区,既改善了市区的生活环境,也为城市房地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令武汉欣喜的是,得到这一契机的开发企业自觉地成为了工业文化的保护者和继承者。

烟囱、火车头、红砖墙……当武汉重型机床厂迁入距老厂区26公里的东湖开发区,复地?东湖国际将50年前的工业时代标志融入现代人居住宅中;水塔、防空洞、香樟林、水泥廊架……当517工厂逐渐淡出市区人民的视野中时,万科·茂园以创造性的重构,为这篇“由混凝土骨骼破题的篇章”提炼出新的意向。

工业消退,美学上升。

秉持对城市人文环境的“敬畏之心”,开发企业记忆工业历史、传播工业文化的努力,将使他们与城市文化共成长。

(张瑞茹)链接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07年6月9日至11日,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市长、规划师、建筑师、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以及其他各界关注城市文化的人士,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邀请,相聚在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北京,讨论了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文化转型、历史文化保护、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等议题。

与会代表认为,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回顾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不仅是一定地域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这一地域的文化中心。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雅典宪章(1933)》、《马丘比丘宪章(1977)》、《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2005)》等对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同时注意到,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当代人带来巨大的挑战。

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形象低俗、环境恶化等问题,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威胁依然存在,城市文化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

与会代表反思城市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并以北京宣言的形式公布于世。

《宣言》指出,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强化城市特色。

城市文化建设担当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重任。

城市文化建设要依托历史,坚守、继承和传播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减少商业化开发和不恰当利用对文化遗产和文化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成功的城市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城市。

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积极发展创意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升级转型和城市功能的完善,顺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借鉴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外延,更好地弘扬本土文化。

我们不仅需要商贸城市、工业城市,我们更需要文化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