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泥沙基本特性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沙子的检验报告

沙子的检验报告

沙子的检验报告1. 引言本文是针对沙子进行的检验报告,旨在对沙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本次检验,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有关沙子的重要信息,以便于决策是否适用于特定的工程项目等。

2. 检验目的本次沙子的检验主要目的如下:1.确定沙子的物理性质,包括粒径分布、颗粒形状等;2.分析沙子的化学成分,包括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3.评估沙子与土壤、混凝土等材料的相容性;4.提供沙子的检验结果,以供使用者参考。

3. 检验方法为了对沙子进行全面的检验,本次使用了以下的检验方法:3.1 粒径分布分析•首先,采集一定量的沙子样本。

•使用湿筛法进行粒径分布分析。

通过经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筛选出不同粒径范围的沙子颗粒。

•称量和记录不同粒径范围的沙子颗粒的质量。

•统计不同粒径范围的沙子颗粒的质量,并计算出其所占比例。

3.2 颗粒形状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沙子颗粒的形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沙子颗粒的形状参数进行测量,如圆度、偏心率等。

3.3 化学成分分析•首先,将沙子样本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

•将沙子样本与相应的溶剂进行提取,将提取液置于测定仪器中。

•使用仪器如AA光度计或ICP-MS进行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3.4 相容性评估•将沙子与土壤、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混合试验。

•观察混合试验后的结果,如颜色的变化、材料的强度等。

4. 检验结果与分析4.1 物理性质分析结果根据粒径分布分析,沙子样本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1mm至2.0mm之间,其中以0.2mm至0.5mm的沙粒比例最高,占总质量的约35%。

颗粒形状分析显示沙子颗粒呈均匀颗粒状,圆度为0.8左右。

4.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沙子主要含有二氧化硅(SiO2)、氧化铁(Fe2O3)和氧化铝(Al2O3)等成分。

其中,SiO2的含量约为85%,Fe2O3的含量约为5%,Al2O3的含量约为3%。

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总结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总结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总结
水泥细度实验是评估水泥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水泥细度实验报告的总结:
1. 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目的是检测水泥的细度,确定水泥颗粒的大小范围,从而了解水泥的制备方法和水泥的性能。

2. 实验材料:
水泥、细砂、标准液。

3. 实验步骤:
(1)将水泥、细砂和标准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水泥混合材;
(2)将制成的水泥混合材倒入烧杯中;
(3)通过漏勺将水倒入烧杯中,并观察水泥浆泥浆的透明度和粘度;
(4)通过细度计测量水泥颗粒的大小。

4. 实验结果:
(1)细度指标:在一般情况下,水泥的细度范围在0.2-2.5微米之间。

不同厂家生产水泥的细度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2)水泥浆泥浆的透明度和粘度:水泥浆泥浆的透明度越高,表示混合材的细度越细,粘度越高,表示水泥颗粒越小。

(3)水泥颗粒大小:通过细度计测量得到的水泥颗粒大小范围在0.02-0.4微米之间。

5. 实验结论: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的细度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水泥的细度在0.2-2.5微米之间。

此外,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水泥浆泥浆的透明度和粘度与水泥颗粒大小有关。

6. 实验意义:
水泥细度实验可以评估水泥产品的质量,如水泥的颗粒大小、均匀性等。

还可以确定水泥的制备方法和水泥的性能。

因此,对于水泥生产、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沙子检验报告

沙子检验报告

沙子检验报告
检验单位:XXX检测有限公司
检验对象:沙子
一、检验目的
为了保障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更好地保护环境,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对该沙子的物理、化学等性质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二、检验依据
1. GB/T 14684-2011 建筑用砂
2. GB/T 50112-2012 建筑工程检测规范
三、检验项目及方法
1. 外观检验
根据沙子颜色的深浅程度、花晶状体的数量和大小、石粉和泥土的含量、硬度等,判断沙子颗粒的大小、均匀度和质量等。

2. 现场密度与含水率检测
测量沙子表面积、重量等数据,采用计算机处理方法得出其密度系数及含水率等数据。

3. 细度和粗度检验
分别将沙子通过筛子进行分选,根据筛孔直径计算其粒径分布情况及符合该颗粒级别的要求,判断沙子的粗细程度。

4. 化学成分检验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试沙子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微量元素和离子含量,分析其对环境污染及人体的影响等。

根据以上检测项目及方法,检验结果如下:
1. 外观合格。

2. 现场密度系数为1.8g/cm³,含水率为4.5%,均属于标准范围
之内。

3. 沙子的粒径分布良好,满足建筑工程需要。

4. 化学成分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沙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不影响人体健康。

五、检验结论
该沙子的各项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可以投入使用。

检验员:XXX
报告审核:XXXX
报告编写: XXXX
检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砂的试验报告范文

砂的试验报告范文

砂的试验报告范文试验报告:砂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砂的性质,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究其特点。

实验包括砂的粒度分析、压实试验、含水率试验以及砂的抗压强度试验。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砂的物理性质以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目录:1.引言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及分析5.实验结论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颗粒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研究砂的性质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砂的质量属性通常与其粒度分布、压实程度以及含水率有关,这些性质在土力学和地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目的1.了解砂的粒度分布特点;2.研究砂的压实特性;3.探究砂的含水率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砂的粒度分析:a.确定砂样,观察砂质;b.进行筛分试验,记录各级筛分下的砂质量;c.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2.砂的压实特性:a.取一定数量的砂样,进行不同压实度的压实试验;b.记录每次压实时样品的体积变化;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压实度,并绘制压实曲线。

3.砂的含水率与力学性质:a.将一份砂样在不同含水率下进行压实试验,并测量每种含水率下的抗压强度;b.分析不同含水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砂的粒度分析:经过筛分试验,我们得到了砂在不同筛孔下的粒度分布数据并绘制了粒度分布曲线。

结果显示,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中等到粗砂之间。

2.砂的压实特性:在压实试验中,我们记录了每次压实时砂样的体积变化,并计算了对应的压实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压实度的增加,砂样的体积逐渐减小,压实度与体积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砂的含水率与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实度相同的情况下,砂的含水率对其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砂样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中等到粗砂之间;2.随着压实度的增加,砂样的体积逐渐减小;3.砂的含水率对其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含水率增加会导致抗压强度降低。

(完整word版)颗粒分析实验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颗粒分析实验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实验报告实验二颗粒分析实验实验人:学号:一、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就是测定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的试验方法。

(二)试验方法:筛析法。

(三)试验原理: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筛析法是测定土的颗粒组成最简单的一种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四)试验仪器:1.分析筛;(1) 圆孔粗筛,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和2mm。

(2) 圆孔细筛,孔径为2mm,1mm,0.5mm,0.25mm,0.075mm。

2.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1g的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3.振筛机;4.烘箱、量筒、漏斗、研钵、瓷盘、不锈钢勺等。

(五)操作步骤:先用风干法制样(无粘性土),然后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按表5-1称取代表性的试样,称量准确至0.1g,当试样质量超过500g时,称量应准确至1g。

(1)将按表5-1称取的试样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

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细筛分析;当筛上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2)取2mm 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然后再取2mm 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

细筛宜置于振筛机上进行震筛,振筛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 。

(4)筛后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六)数据整理:1.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可按式(5-1)计算:x BAd m m X =(5-1)式中 X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A m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B m —当细筛分析时为所取的试样质量;当粗筛分析时为试样总质量(g );xd —粒径小于2mm 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

水泥细度检验实验报告

水泥细度检验实验报告

水泥细度检验实验报告第一篇:水泥细度检验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组号:试验日期:组长:组员:实验名称:水泥细度测定实验目的: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以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

负压筛法实验仪器:(1)负压筛负压筛由筛网、筛框和透明盖组成。

筛网为方孔丝,筛孔边长为80mm;筛网紧绷在筛网上,网框接触防水胶密封。

(2)负压筛析仪负压筛析仪由筛座负压筛、负压筛、负压源及收尘器组成。

其中筛座由转速为(30±2)r∕min的喷气嘴、负压表、控制板、微电机及壳体组成检测方法1、筛析试验前,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80µm筛析称取试样25g(45µm筛析称取试样10g),称取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检仪连续筛析 2min,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质量m1(g)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第二篇:有关粉煤灰细度要求粉煤灰作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主要原材料,其原料质量直接影响了加气块制品的最终产品质量,要想保证生产合格的加气块成品,必须从原材料入场就控制原材料粉煤灰的质量,国家行业标准《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粉煤灰》直接规定的I级灰和Ⅱ级粉煤灰原则上都可以应用与生产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试机生产中规定粉煤灰要有必要的细度,4900孔筛筛余小于20%,二氧化硅含量要大于百分之四十,三氧化二铝含量要大于15%并且不能超过35%,氧化钙要低于百分之十,三氧化二铁要小于15%,氧化硫含量必须低于4个点,烧失量小于10%。

先来说说粉煤灰细度对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质量的影响。

规定要求粉煤灰4900孔筛筛余小于20%。

粉煤灰月石灰的反应主要靠其表面可溶解物质与氢氧化钙水化反应生产碳酸钙,从而将还没有参加到水化反应的粉煤灰残核聚合成一团粘结起来,并产生一定的结构力。

细度越细,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就越大,这样在反应中与石灰的接触面增多才能更充分的进行水合反应,并产生更多的水化产物,快速的提高加气块制品的强度。

细粒土渗透实验报告

细粒土渗透实验报告

细粒土渗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细粒土的渗透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了解细粒土在不同条件下的渗透性能,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原理渗透性实验是通过模拟水在土体中的渗透过程,测量渗透液的流量和水头下降以评估土体的渗透性能。

本实验采用恒水头法进行研究,即固定水头并测量渗透液的流量。

实验装置和材料实验装置包括水桶、细粒土样、渗透仪、水头计和计时器等。

实验使用细粒土样,其颗粒直径小于0.075mm,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取样和筛分。

实验步骤1. 准备细粒土样:将细粒土样收集后进行筛分,选择表观密度较大的细粒土样进行实验。

2. 准备土样:将细粒土样压实到规定的密度,并保持土样充分湿润。

3. 安装渗透仪:将已湿润的细粒土样装入渗透仪,并固定好。

4. 调整水头:通过调整水桶或水头计的高度,使得水头保持恒定。

(注:水头的选择根据所需的实验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5. 测量水头和流量:开始实验后,方便测量水头和记录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6.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渗透速度、渗透系数等参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时间(分钟)渗透液流量(mL)- -0 05 1010 2015 3020 3525 3830 40根据计算,我们得到了以下参数:- 渗透速度:渗透液流量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 渗透系数:标志土体渗透性能的参数。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细粒土在不同条件下的渗透性能数据,并计算了相应的渗透速度和渗透系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时间的增加,渗透液流量逐渐增加,说明细粒土的渗透性能较好。

2. 渗透速度和渗透系数能够客观地反映细粒土的渗透性能,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望本实验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细粒土的渗透性能提供了基础。

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改变细粒土的颗粒大小、湿润度等条件,并结合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细粒土的渗透性能进行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1. [《岩土工程学》第三版](2. [《土工试验方法规程》](。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泥沙的特性

泥沙的特性

泥沙(Sediment)的特性泥沙几何特性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特性电化学性质悬浮在水中的细颗粒泥沙表面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与颗粒比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比表面积: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间接反映了颗粒受到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的相对大小。

双电层颗粒表面离子层及其周围的反离子层(吸附层及扩散层)构成颗粒的双电层,双电层外属中性水。

絮凝和分散现象分散的颗粒互相吸引,聚合成结构疏松、类似棉花团的较大团粒或团块(中间有很大的孔隙,包围密封了大量水分),称为絮团。

细颗粒泥沙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聚合的过程叫做絮凝。

泥沙的重力特性泥沙的容重与密度泥沙颗粒实有重量(或质量)与实有体积之比称为泥沙的容重(或密度)平均值平均值有效容重系数(有效密度系数)泥沙的干容重与干密度泥沙的干容重(或干密度)是指除水分后的沙样重量(或质量)与沙样体积之比。

泥沙的干容重与泥沙的容重不同,它的变化幅度较大,这是由于泥沙颗粒间空隙变化较大的缘故泥沙淤积深度愈深,其干容重愈大,变化范围愈小;反之,淤积深度愈浅,其干容重愈小,且变化幅度愈大。

泥沙的水下休止角在静水中的泥沙,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可以形成一定的倾斜面而不致塌落,此倾斜面的角度φ称为泥沙的水下远休止角,其正切函数即为泥沙的水下摩擦系数f。

泥沙的水力特性泥沙沉降的不同形式单颗粒泥沙在无限大静止清水水体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称为泥沙的沉降速度,简称沉速(cm/s)沙粒雷诺数泥沙颗粒基本上沿铅垂线下沉,附近的水体几乎不发生紊乱现象,这时的绕流状态属于层流。

泥沙沿摆动的轨迹下沉;颗粒首部为层流,尾部为紊流,绕流属于过渡状态。

泥沙颗粒脱离铅垂线,沿螺旋形轨迹下沉,其周围的水体布满漩涡,这时的绕流状态属于紊流。

其他因素对沉速的影响泥沙的形状对沉速的影响对于几何平均粒径D相同的不同石块,形状越扁平,其阻力系数越大,沉速越小水质对沉速的影响含沙量对沉速的影响粗颗粒泥沙颗粒下沉时引起的向上水流。

混凝土砂石实验报告

混凝土砂石实验报告

混凝土砂石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在建筑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材料,其主要由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组成。

其中,砂石是混凝土中的骨料,其物理性质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砂石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进一步了解砂石的特性,并为混凝土配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目的1. 测定砂石的粒度分布;2. 测定砂石的质量密度;3. 测定砂石的吸水性。

实验方法1. 砂石的粒度分布测试方法采用筛分法。

取一定质量的砂石样品,逐级经过一系列筛网进行筛分,然后通过称重的方法确定每个筛分级别上的砂石质量。

2. 砂石的质量密度测试方法采用水密度法。

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砂石样品,然后将其放入已知重量的水中,通过比较前后水的重量差异计算出砂石的质量密度。

3. 砂石的吸水性测试方法采用饱和吸水法。

将一定质量的干燥砂石样品放入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并记录下浸泡前后砂石的质量差异,根据差值计算出砂石的吸水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砂石的粒度分布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砂石的粒度分布曲线如下:![粒度分布曲线](粒度分布曲线.png)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砂石的颗粒主要集中在0.1mm至5mm之间,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

在该范围内,颗粒较细的砂石占总质量的比例相对较大,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一定影响。

砂石的质量密度测得砂石的质量为500g,测得水的质量为2000g,将砂石放入水中后,水的质量增加到2350g。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砂石的质量密度为:质量密度= 砂石质量/ (水的质量增量- 砂石质量) = 500g / (2350g - 2000g) = 2500kg/m³砂石的吸水性取一定质量的砂石样品进行浸泡,得到浸泡前质量为500g,浸泡后质量为510g。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砂石的吸水率为:吸水率= (浸泡后质量- 浸泡前质量) / 浸泡前质量×100% = (510g - 500g) / 500g ×100% = 2%结论通过对砂石的粒度分布、质量密度和吸水性的测试,得到以下结论:1. 砂石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主要颗粒集中在0.1mm至5mm之间;2. 砂石的质量密度为2500kg/m³,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耐久性;3. 砂石的吸水率为2%,表明其具有较低的吸水性能,适用于混凝土工程。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水泥细度实验报告引言: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而水泥的细度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影响到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流动性和强度发展等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水泥的细度,了解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为水泥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有:水泥细度测定仪、筛分仪、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试剂为:水泥样品。

2. 实验步骤(1)将水泥样品取出,用筛分仪将其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颗粒。

(2)将筛分后的水泥样品分别放入水泥细度测定仪中,加入适量的水,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测定水泥的细度。

(3)重复上述步骤,取不同的水泥样品进行测定,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不同水泥样品的细度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粒径分布曲线。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水泥的细度与颗粒粒径呈反比关系。

细度越高,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越小,颗粒分布越均匀。

2. 细度较高的水泥在水化反应中能更快地与水发生反应,释放出更多的水化热,从而提高了水泥的早期强度。

3. 细度对水泥的流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细度较高的水泥粉末颗粒更容易与水形成胶凝体,使水泥糊浆的流动性增加。

讨论与分析:水泥的细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水泥磨矿的工艺参数,如磨矿时间、磨矿介质等来调节水泥的细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细度调节剂来改变水泥的细度,以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此外,水泥的细度还与水泥的品种有关。

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细度要求,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要求较高,而耐火水泥的细度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和分析,我们了解到水泥的细度对水泥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控制水泥的细度可以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试验研究

长江口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试验研究

长江 口每年从 上 游带来 大量 泥沙人 海 , 粘性泥 沙约 占总量的 9 % 以上. 0 由于 粘 性泥 沙 颗粒 细 有 较 大 的 表 面 积 , 有特 有 的电化学 性质 , 具 表面带 有 负电荷并 形成 双 电层产 生 }电位 . 图 1 见 .

由 于细颗粒 泥沙 的双 电层特 性 , 长江 水 中所带 的大量粘 性 泥 沙 , 长江 口遇强 电解 质海 水 , 在 在海 水 中 阳离子 作 用下 ,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3 期 2O O 2年 5胃
河 海
大 学 学 报
Ma O 2 y2 0
J  ̄' L F HOHA NI E毪 rY Ob dA O q IU V I r
长 江 口粘 - 颗 粒 泥 沙 絮凝 试 验研 究 陛细
中和 颗粒表 面 的负 电荷使 电位 下 降扩散层 变 薄 , 粘性 细 颗粒
泥沙之 间 吸力增 强 , 而 产 生 絮凝 现 象 形 成 絮 团 , 从 土粒 凝 结
加 快 泥沙沉 降速 度 , 长 江 口造成 淤 积 , 成 拦 门 沙堵 塞 了 在 形
航道. 粘性 细颗 粒 泥沙 絮凝 机理 及影 响絮 凝 的因素是 一 个较
维普资讯






20 02年 5月
式中: F和
分 别为 絮团 和泥沙 基本粒径 大小成 反 比. 粒径 越细 , 絮凝 量 越 大 , 是 由于 混沙 越 细 , 表 面积 越 大 , 电位 也 这 其 越 大 , 阳离 子 中和其 表面 负电荷 后 , 遇 电位 下降 , 撞增 多 , 易形 成 絮 团 , 降量 也 就增 加 , 碰 更 沉 这也 说 明 , 电 其 位 越大 , 不易 絮凝 , 就 反之 , 电位减 小易 生成 絮 团 , 絮凝量 就增 加 .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

砂子检测试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针对砂子的检测进行全面的测试报告,通过对砂子样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分析,评估砂子的质量和性能。

该报告主要分为五个大点:砂子的基本特性分析、化学成分检测、颗粒分布试验、水分含量测定和矿物成分鉴定。

正文内容:1. 砂子的基本特性分析- 结晶类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光谱分析,确认砂子的结晶类型,包括石英、长石等。

- 颜色和形态:对砂子样品进行目视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描述其颜色和形态特征,如颗粒大小、形状和表面质地等。

- 比重和密度:利用比重管和密度计,测量砂子的比重和密度,以评估其重量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2. 化学成分检测- 硅含量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砂子中硅的含量,以评估砂子的纯度和质量。

- 杂质检测: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检测和鉴定砂子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氧化物、金属离子等。

3. 颗粒分布试验- 粒径分析:采用激光粒度仪或筛分方法,测定砂子样品中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分布情况。

- 粒度系数计算:根据粒径分布数据,计算砂子的粒度系数以及分级指标,以评估砂子的均匀性和质量。

4. 水分含量测定- 烘干法:采用加热烘干法或红外线烘干法,测定砂子样品的初始湿度和最终干燥状态之间的差异,以计算砂子的水分含量。

- 含水率分析:根据水分含量计算出的数据,评估砂子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5. 矿物成分鉴定- X射线衍射: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析砂子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鉴定其中的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 热分析法:利用差热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砂子样品进行热分析,以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水化产物等。

总结:通过对砂子样品的一系列试验和分析,我们评估了砂子的基本特性、化学成分、颗粒分布、水分含量和矿物成分。

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砂子的质量和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为进一步研究砂子性质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测试方法的参考。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总结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总结

水泥细度实验报告总结水泥细度实验是对水泥颗粒大小的测量,通常用于评估水泥的质量和性能。

下面是水泥细度实验报告的总结:1. 实验设备:水泥细度实验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仪器,如微米计、计数器和天平等。

这些设备应该按照实验规则和标准进行操作。

2. 实验步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按照严格的实验步骤进行。

例如,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原料,然后进行称量、混合和编号,最后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水泥样品的细度、颗粒组成、颗粒直径、颗粒形状等信息。

这些记录应该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水泥样品的性能参数。

4.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泥样品的细度、颗粒组成和性能参数的结论。

例如,如果水泥样品的细度小于200目,那么它可能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强度。

如果水泥样品的颗粒组成主要是团聚物,那么它可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5. 实验结果解释: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以确定水泥样品的性能特征和用途。

例如,如果水泥样品的细度小于200目,那么它可能适用于制备细颗粒混凝土。

如果水泥样品的颗粒组成主要是团聚物,那么它可能适用于制备高性能混凝土。

6.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

例如,应该使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并且不应该随意改变实验条件或仪器参数。

此外,实验结果应该以清晰、准确的形式记录和分析,以便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水泥细度实验是评估水泥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实验,其实验结果和结论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细致地操作,并严格地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数据。

混凝土砂的实验报告

混凝土砂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砂的基本性质,包括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等。

2. 掌握混凝土砂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含水量试验等。

3. 分析混凝土砂的适用性,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砂是混凝土中的细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测试混凝土砂的物理性能,分析其适用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混凝土砂、水、标准筛(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烘干箱、天平、筛分漏斗、容器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台、实验桌、实验灯、实验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筛分试验(1)将混凝土砂烘干,冷却至室温。

(2)按照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使用标准筛进行筛分试验。

(3)记录各级筛孔的累计筛余量,计算细度模数。

2. 含泥量试验(1)按照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标准,取一定量的混凝土砂样品。

(2)将样品用水冲洗,去除表面泥浆。

(3)将冲洗后的样品烘干,冷却至室温。

(4)称量烘干后的样品质量,计算含泥量。

3. 含水量试验(1)按照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标准,取一定量的混凝土砂样品。

(2)将样品放入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

(3)记录烘干后的样品质量,计算含水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筛分试验结果细度模数:3.02. 含泥量试验结果含泥量:1.2%3. 含水量试验结果含水量:0.8%根据实验结果,该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为 3.0,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要求。

含泥量为 1.2%,略高于标准要求,但可通过筛选去除。

含水量为0.8%,符合标准要求。

六、结论1. 该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等物理性能指标符合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标准要求。

2. 该混凝土砂适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用于配制混凝土。

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报告

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报告

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沙粒粒度分析实验,了解沙粒粒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沙土性质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沙粒的组成和特征。

二、实验原理根据沙粒在不同孔隙中的沉降速度与沙粒粒度的关系,可以通过试验研究沙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实验中采用水洗分离法,通过不同颗粒大小的沙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差异,将其分为粗沙、中沙和细沙等几个不同的粒度级别。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筛网、容器、水等。

2. 取一定量的沙土样品,并用筛网进行筛分,分为5个不同的粒度级别,如粗砂(1-2mm)、中砂(0.5-1mm)、细砂(0.25-0.5mm)、粉砂(0.125-0.25mm)和粉砂(0.0625-0.125mm)。

3. 将筛分好的沙粒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轻轻搅拌均匀。

4. 等待一段时间,让沙粒沉降,形成不同颗粒大小的层次。

5. 通过目测或使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不同粒度级别的沙粒层的厚度。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出每个粒度级别的沙粒所占的百分比。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粒度级别的沙粒所占的百分比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绘制出沙粒的粒度分布曲线,进一步分析不同尺寸沙粒的比例。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尺寸的沙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沙土的粒度分布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对于海滩沙土等自然环境中的沙粒,粒度分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洋水流、河流冲刷等。

而在建筑工程中,沙土的粒度分布对工程的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沙粒粒度分析,并获得了沙粒的粒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沙粒在沙土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沙粒的粒度分布是多样化的。

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沙土的性质和沙粒的组成提供了依据。

七、实验心得通过参与沙粒粒度分析实验,我对沙土的粒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沙土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学会了运用水洗分离法进行沙粒粒度分析,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细粒物颗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粒物粒度组成筛分分析.年级: 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10/25 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 同组人:向泽灵一、预习部分(一)振动筛的筛分法:1.1、重叠筛分法:在由粗到细的筛分中,直线筛的筛面重叠起来,上层筛面的筛较大,以下各层逐渐减小,因为直线筛筛框两侧有间隙,会造成筛分精度的降低,这种筛分法适合量大的物料的处理;1.2、分层序列筛分法:一般来说,多层设备的筛分是由粗到细的,最上面是最粗的筛网,往下递减,其设备检修便,容易观察设备各层筛面的工作情况;而由细到粗的筛分中,筛面顺次是相反的,单轴设备,旋振筛各筛能沿整个筛面长度分别排出,其筛分效果很明显,每个层面互不影响的;1.3、联合筛分法,又称混合筛分法:在联合流程中,一部分筛面由粗到细排列,另一部分由细到粗排列;在实际生产中,圆振动筛通常用由粗到细或联合的筛分流程;圆振筛是根据筛分物料的特殊要求制定的,筛分精度和轨迹都很理想,最适用于筛分粗矿。

(二)筛分的定义及作用2.1、定义一、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法。

二、用带的筛面把粒度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度级别的作业叫做筛分。

2.2、作用用筛尺寸不同的筛子将固体物料按所要求的颗粒大小分开的操作。

常与粉碎相配合,使粉碎后的物料的颗粒大小可以近于相等,以保证合乎一定的要求或避免过分的粉碎。

一、筛分是利用筛子把粒度围较宽的物料按粒度分为若于个级别的作业。

分级是根据物料在介质(水或空气)中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粒级的作业。

筛分一般用于较粗的物料,即大于0。

25毫米的物料。

较细的物料,即小于0。

2毫米的物料多用分级。

但是近几年来,国外正在应用细筛对磨矿产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效率一般都比较高。

二、根据筛分的目的不同,筛分作业可以分为五类:(1)独立分筛其目的是得到适合于用户要求的最终产品。

特细砂分析报告

特细砂分析报告

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特细砂分析报告重庆三峡水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土建试验室二O一一年八月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特细砂分析报告一、砂的分类根据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3.1.1条规定;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砂,其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二、特细砂的特点特细砂的特点是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吸水量大,含泥量较中砂略高。

在配制特细砂混凝土时宜采用低砂率和低稠度,宜配制低流动性及干硬性混凝土。

三、特细砂的应用重庆市地方标准DB 50/5028-2004《特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规定;C60及以上混凝土,细度模数不应低于1.1;C40及以上混凝土,细度模数不应低于1.0;C35混凝土,细度模数不应低于0.90; C30混凝土,细度模数不应低于0.80。

配制特细砂混凝土时,为减少水泥用量且不降低混凝土性能,宜采用低砂率。

其合理砂率,当采用碎石时,应为14%~35%,当采用卵石时应为14%~25%。

因特细砂颗粒细,大量水分吸附于砂粒表面,使得混凝土拌合物较为干稠,与相同配合比的中、粗砂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坍落度较小。

若在振动条件下,两种混凝土的密实成型性能相近。

施工过程中,特细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由中、粗砂配制的混凝土延长1~2min。

因拌合物干稠,宜用机械振捣。

成型后因表面砂浆较多,硬化过程中易产生裂缝,故而应加强早期养护,保持表面润湿,并适当延长养护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以防止起砂和减少收缩。

四、天然砂技术要求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规定砂的表观密度必须大于2500㎏/m3。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对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作了如下规定:天然砂中的含泥量天然砂中的泥块含量五、用于本工程的特细砂情况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土建部分)主厂房标段拌制水泥混凝土的细骨料采用渠江天然河砂,其检测情况汇总如下:上表中各个检测项目实测值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如下表:六、大足县天然河砂检测情况如下:七、荣昌县天然河砂检测情况如下:八、双桥区天然河砂检测情况如下:九、永川区天然河砂检测情况如下:十、重庆市主城区天然河砂检测情况如下:十一、北碚区天然河砂检测情况如下:十二渠江天然河砂配合比配制情况十三、成果分析通过把渠江天然河砂和主城区以及周边区县的天然河砂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表观密度:通过对比以上所列出的所有表观密度检测成果,各地区天然河砂的表观密度均符合规范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相关规定。

沙子实验报告查询

沙子实验报告查询

沙子实验报告查询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沙子的物理性质对其流动性的影响,以及通过不同沙子粒径的比较来进一步了解沙子的特性。

2. 实验原理沙子是由大量细小的矿物、岩石颗粒经历长期风化和冲刷形成的颗粒状物质。

沙子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流动性,但其流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物理性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实验通过分析不同粒径的沙子的流动性能,进一步了解其物理性质。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不同粒径的沙子样本- 量杯- 实验槽- 水4.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粒径的沙子样本2. 在实验槽中倒入一定量的水3. 将沙子样本逐一按照粒径大小加入实验槽4. 观察并记录每一种粒径的沙子在水中的流动性表现5. 对不同粒径的沙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粒径较大的沙子较难在水中流动,多数沙子颗粒都在水表面滞留,没有形成流动形态。

而粒径较小的沙子在水中流动性较好,沙子颗粒能够很好地悬浮在水中,并随着水流形成流动状态。

此外,还观察到粒径较小的沙子在流动时会形成黏稠的沉积物,而粒径较大的沙子则不会产生此现象。

6.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沙子的流动性与其粒径大小有关,粒径越小,流动性越好。

- 较大的沙子颗粒在水中流动困难,多数呈现滞留状态。

- 较小的沙子颗粒在流动时会形成沉积物。

7.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沙子的流动性与其粒径大小密切相关。

较小的沙子颗粒在水中流动性好,能够形成流动状态,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形成沉积物。

而较大的沙子颗粒则在水中较难流动,多数为滞留状态。

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沙子的物理性质,对沙土工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8.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不同粒径沙子的流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了沙子物理性质对其流动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对我们深入了解沙子的特性、优化工程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实验中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数据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颗粒泥沙基本特性试验报告姓名:陶安学号:21409112日期:2012-11-13联系方式:antao1990@一、实验内容1、环形水槽操作演示2、分析泥沙粒径特性3、粒径计管絮凝现象观察二、基本特性测定的实验方法1、环形水槽环形水槽(结构如图1所示)由上、下盘及驱动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下盘为一外径D=150cm、内径D= lO8cm、槽宽21cm、槽深45cm的有机玻璃环槽,上盘为一有机玻璃环片覆盖在下槽水面上,高度可任意调节以控制水深。

上、下盘各由一台无级调速电机带动,上下盘相向转动,在切力作用下产生水流。

由于水槽的曲率,会出现横向副流,但通过对上下盘转速比的合理调配,可使横向副流降低非常小的程度,从而达到较均匀稳定的流场。

另外,在下盘槽壁设有多个取样孔,以便在需要时在不同水深处取得浑水样品,用来测定随时间与水探不同,含沙浓度的变化情况。

与常见的循环水槽相比,环形水槽具有几方面的特点:①、无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影响,水槽内所有断面的水流状态是一样的,并相当于一个无限长的水槽,满足细颗粒泥沙在盐水条件下絮凝过程所需时间和漫长沉降距离的要求,水槽运动所形成的水流运动既可以是恒定均匀流,也可以随时间而改变,从而可以模拟相应的潮汐水流运动。

②、无回水装置和消能设施,不破坏泥沙的絮凝状态,亦即泥沙能在与现场条件相似的絮凝状态下沉降、起动和输移。

③、实验水槽体积小,操作方便,适用性广,试验水深、水体含沙量、含盐度、水流速度可方便地进行调节。

对于某一流速,占初始悬沙总量一定比值的泥沙总处于悬浮状态,也就是说悬沙浓度和初始浓度的比值是底部切力的函数。

根据这一特性,就可通过环形水槽试验得到不同初始含沙量,不同水流条件下泥沙平衡浓度,不淤流速,起动流速,以及泥沙沉速等泥沙水力特性。

利用环形水槽,用各种不同条件的泥沙,水介质等就可分析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泥沙的水力特性,分析各种条件下泥沙和淤积量关系。

图1 环形水槽结构示意图2、泥沙粒径特性a、颗粒分析:直接法、间接法颗粒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测定样品的颗粒大小;二是测量样品中不同粒径组的沙量(常用质量占沙样总质量的百分数表达)。

直接法ⅰ尺量法:卡尺或直尺测量,适用于大于100mm的颗粒。

ⅱ容积法:根据颗粒排开水的体积计算颗粒的等容粒径。

盛水容器直径不宜大于颗粒直径的一倍。

ⅲ摄影测量法:用摄影机自河床表面以上1~2m拍摄河床表层的床沙(并放一参考尺作比较)照片,在室内投影放大,测量其粒径。

ⅳ筛析法:用于分析历经为0.1~100mm的沙、砾石和卵石样品。

间接法ⅰ清水沉降法:适用于粒径为0.05~2.0mm的沙样。

常用的有粒径计(0.05~0.5mm)和累积沉降管法(0.062~2.0mm)。

实验室主要研究细颗粒泥沙的性质,采用粒径计法。

ⅱ混匀沉降法:适用粒径为0.002~0.05mm的泥沙颗粒分析。

有吸管法(假定沙洋中有粗、中、细三种颗粒,并均匀分布于沉降筒各处,此时从任何位置吸取一定容积的悬液,并通过烘干称重,则可求含沙量)、比重计法(方法同吸管法,只是比重计不是采用烘干称重,而是将比重计置于试样悬液中,根据比重计上的刻度读数以测定试样浓度)、消光法(光线通过有泥沙的浑水时,光线强度将被消弱,消弱的光强,与泥沙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光强的变化,可以得出泥沙浓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泥沙级配)等。

ⅲ离心沉降法:用于粒径小于0.005mm的胶粒分析。

3、细颗粒泥沙絮凝特性观察研究手段主要包括、现场测量、物理模型(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和数学模型,多采用各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絮凝是细颗粒泥沙的重要特性之一,由于特殊的电化学特性,在含有电解质的水中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表面有带负电荷的离子。

同时,离解出来的阳离子,则被吸引在颗粒周围,组成离子圈。

因为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O2-和两个氢原子H+所组成,所以土粒表面,又吸着水分子,构成了“水膜”。

这部分水又叫“分子水”,分子水可分内外两层,内层叫“胶结水”,外层叫“胶滞水”见图2。

至于水膜以外的分子水,就再不受土粒吸力的约束,可以自由活动,称为“自由水”。

土粒表面与胶结水的相互吸力非常强大,可达1万个大气压;土粒与胶结水结合在一起不能分离,使胶结水的性质类似固体。

胶滞水在胶结水的外面,仍保持液体状态,但由于受巨大的吸力作用有较高的粘滞性,另外从分子水的电离特征来看,也可以分成内外两层,内层叫“吸附层”外层叫“扩散层”;总称为“双电层”。

图2 分子水双电层示意图细颗粒泥沙发生絮凝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颗粒必须发生碰撞;其二颗粒碰撞要有部分泥沙粘结在一起。

要满足上述条件颗粒之间需存在布朗运动、不等速沉降以及紊动作用。

影响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盐度、粒径、含沙量、有机质、矿物成分、紊动强度等方面。

①紊动的影响:絮团大小与紊动强度的关系不是单向的,紊动对絮团的影响影响有两个相反的趋势:(1)水体紊动增加了颗粒之间的碰撞机会,从而可以形成较大的絮团,使颗粒沉速增大;(2)水体紊动引起的剪切力使絮团直径和沉速受到制约,在紊动强度足够大时,大絮团受到紊动剪切作用而破裂,水体中絮团大小和沉速将随紊动增强而减小。

②矿物组成对絮凝的影响不同的泥沙自然矿物成分不同,并且它们的结构体系、粒径等等物理性质都不相似,因此造成絮凝程度的不同。

细颗粒泥沙(粘土矿物)属于层状硅酸盐,主要构造单元是二维排列的硅-氧四面体和二维排列的铝或镁-氧-氢氧八面体。

在大多数粘土矿物中,这样的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以不同方式叠合着。

从细颗粒泥沙的结构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泥沙本身对絮凝有着很大的影响。

③含盐量的影响在含盐量较小时,随着盐度的增大,絮凝作用增强,但当盐度增大到一定值后,盐度的增加不会进一步促进絮凝,反而有可能起到微小的絮散作用。

阳离子类型对细颗粒泥沙絮凝强度也有一定影响,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的絮凝作用强。

海水中对絮凝作用的影响顺序为:Al3+>Ca2+>Mg2+>Na+,由于胶体颗粒表面带负电,阳离子价数越高,对胶体粒子表面的静电吸附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故2价离子的絮凝能力大于1价离子。

Ca2+的絮凝能力大于Mg2+的原因是Ca2+ 的水合半径比Mg2+小,再是Ca2+容易与水体中腐殖酸结合生成腐殖酸钙沉淀。

④有机物的影响在河口地区,相当多的泥沙颗粒上吸附了有机物,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长江口悬浮颗粒进行的研究表明,长江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由此可见,研究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应充分考虑有机物的影响。

关于有机物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存在不同意见。

近来更多的研究表明,有机物的作用增加了絮凝体的稳定性,对有机和无机物的吸附起着重要作用。

⑤从理论上讲,温度对于絮凝的影响是双重:温度升高使颗粒双电层厚度增加,俩颗粒间的排斥力增大,不利于俩颗粒的碰撞絮凝;温度升高加剧了颗粒的布朗运动,增加颗粒碰撞概率,对絮凝有利。

⑥含沙量的影响絮凝的直接原因在于泥沙颗粒的碰撞,碰撞导致泥沙颗粒粘结.悬浮体系泥沙浓度越大,颗粒平均距离越小,单位时间内颗粒自由无碰撞运动距离就越小,碰撞的概率也就越大,随着泥沙浓度增大,絮凝作用越强烈,但存在着一个极限浓度.当泥沙含量超过这个极限浓度后,对絮凝的影响反而变得不明显。

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颗粒泥沙发生絮凝作用时,形成的絮凝颗粒大小是基本稳定的,这些絮凝颗粒将逐渐沉降到底部,但当这些颗粒全部沉降后,由于水流的紊动和剪切破坏作用,细颗粒泥沙形成的絮凝颗粒不再增大,不能克服紊动上举力的作用,因此也将不再发生沉降,沉降强度趋近于0 mg/(L·s)。

⑧粒度的影响泥沙粒径是影响絮凝的一个重要因素。

淤泥的中值粒径越小,絮凝作用越强,这是由于泥沙越细,其表面积越大,ζ电位也越大,遇阳离子中和其表面负电荷后,电位下降,碰撞增多,更易形成絮团,沉降量也就增加,这也说明,其电位越大,就不易絮凝,反之,电位减小易生成絮团,絮凝量就增加。

通过粒径计管的沉降距离和沉降时间来研究粘性泥沙絮凝影响因素和沉速的关系,是比较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粒径计管中,水体受外界以及絮团的形成及其沉降的影响较小。

因此本文对粘性细颗粒泥沙的静水絮凝沉降特性实验是在粒径计管中进行的。

主要仪器设备为一内径4.5cm、长约104cm、底端逐渐收缩至0.8cm的玻璃管,一带柄的玻璃管及一橡皮塞组成的加沙器。

实验中将搅拌均匀搁置数天的粘土混合液倒入加沙器,然后倒嵌入玻璃管中。

玻璃管中装有三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是蒸馏水、海水和MgSO4溶液。

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是在蒸馏水中,絮凝现象极其微弱,粘土混合液很快扩散至全管;在海水中,可以看到絮凝现象,在混合液交界面出现絮状体;在MgSO4溶液溶液中,絮凝现象明显,絮状体突出,上层清浑水交界面明显。

三、实验结果通过粒径分析仪,得出泥沙粒径分布如下表1,粒径累积频率曲线见图3。

由图3可求出D50=0.062mm。

表1 粒径分布表粒径(mm)0.4 0.25 0.15 0.125 0.1 0.062 0.031 0.016 0.008 0.004 小于某粒径(mm)94.6 90.6 86.5 83.4 75.7 49.9 23.6 13.8 9.8 6.8 百分数(%)图 3 泥沙粒径累积频率曲线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试验,我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它也加强了我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还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新方法,环形水槽给我印象很深。

运用一些新技术手段来测定传统仪器所达不到的泥沙粒径级也告诉我交叉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