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笔记之雷达方程推导
雷达方程中部分参数数学推导
中� 国 民 航 学 院 学 报 � � � � � � � � = K
&’() *+ , ’- ./0/, +0� /+ � � 1/’* (*/02) 3/14 ’- . 5/*+ * "L F
雷达方程中部分参数数学推导
文冰梅 �徐肖豪
� �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天津 7>>7>>
所示 式中 ( > (3 )为脉冲积累时的检测因子 5 3 为等效的积累脉冲数 @� � � 当 给定 一个类 型的 雷达 时 雷 达用 户将给 出雷 达方 程中 � # 为包络检 波器的渐 进效率 ’ 2 为 雷达发 现回波 信号的 检测概 率 ’ & / 为雷达虚警概率 � 的 1$ 1% & 0 ’$ " � - . ! 等参 数 而 可见 度 因子 ( > 大 气 损耗 在最普通的均匀加权检 波器﹑ 恒定信号 当使用线性检 在 > <@ &’ 2 & ><; � 需 通过 查阅 � 相 � 关的 参 考文 献的 功率电平和平方率检波器情况下 取 53 : 3 # :@ * / 和 天空 噪声 温度 + /! 的 值则 图表得 � 出相应的 估算值 � 为此 文中提出 这些因子相 � 应的数学 波器时 则取 # :><; @5 其他情况可参考文献 87 9 推导模型
� � � 检测因 子的计算比较复杂 它与 ’ 2 ’ & / 3 和目标起伏特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 这些不确定因子的精确计算方法 并通过 � � 之间有着复杂的函数关系 这里采用 A" B%C D<2 ’"/ ( 给出的近 算 例计算值与图表中查找的值进行对比 其精确度都在满意范 � � 似 公式 见文献 879 下式可适 用于任何 类型的包络 检波器 也适 围内 � 用于非均匀加权和均匀加权积累器 其公式为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重点)1、雷达的基本概念雷达概念(Radar):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感器、探测工具,能主动、实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获取目标信息。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方位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2、目标距离的测量测量原理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距离测量分辨率两个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最小可区分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3、目标角度的测量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4、雷达的基本组成雷达由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同步设备: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 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
天线: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
接收机: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天线控制(伺服)装置:控制天线波束在空间扫描。
电源第二章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工作频率或波段、输出功率、总效率、信号形式、信号稳定度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4、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产生信号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单级振荡式: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τ的脉冲信号。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公式
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公式多普勒雷达,这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啊,它的工作原理公式虽然有点复杂,但咱慢慢捋,还是能搞明白的。
先来说说多普勒效应。
想象一下,你站在路边,一辆救护车拉着警笛呼啸而过。
当车向你驶来时,警笛声尖锐刺耳;车远离你时,警笛声又变得低沉。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声音的频率因为声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而发生了改变。
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跟这个有点像。
它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如果目标在移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就会发生变化。
咱们来具体看看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公式:$f_{d} =\frac{2v}{\lambda} \times f_{0}$ 。
这里的$f_{d}$ 表示多普勒频移,就是反射波频率和发射波频率的差值;$v$ 是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lambda$ 是发射电磁波的波长;$f_{0}$ 是发射波的频率。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给大家讲一件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开车在路上,突然遇到了一场暴雨。
雨大得视线都模糊了,这时候我就特别希望能知道前方的路况。
正好路边有个气象站,里面就有多普勒雷达在工作。
它不断地发射电磁波,监测着周围大气中的雨滴和气流的运动。
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变化,就能判断出风雨的速度和方向,提前给我们发出预警。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多普勒雷达,在那种恶劣的天气里,我们开车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完全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危险。
但有了它,我们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减速慢行或者选择其他更安全的路线。
再回到这个公式,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f_{d}$ ,以及已知的发射波频率$f_{0}$ 和波长$\lambda$ ,我们就能算出目标的速度$v$ 。
这在气象预报、航空航天、交通管理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在气象领域,多普勒雷达可以帮助预测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移动方向和速度,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在航空领域,它能让飞行员清楚地了解周围飞机的速度和位置,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雷达方程原理
一. 雷达方程简单形式的雷达方程:min 2e t 4max )4(S GA P R πσ=(2.1) σ∝4max R (1) 接收机噪声除系统热噪声引起的噪声功率之外,接收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输出,要引入噪声系数outout in in N S N S BG kT N F //a 0out n ==,噪声系数也反映了信号通过接收机时的信噪比衰减情况。
重新整理雷达方程:minn 02e t 4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2.8) min 4max SNR R σ∝ 可用于进行理想自由空间中的目标探测,分析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对目标探测产生的影响。
(2) 雷达脉冲积累多脉冲积累用于提高信噪比,改善雷达的检测能力,降低虚警漏警概率。
n个相同信噪比的脉冲进行理想情况下的积累后,总信噪比为单个脉冲信噪比的n 倍。
但实际情况下,第二检波器会引入效率损耗,使信号能量变为噪声能量,积累效率n1i )/()/()(N S n N S n E =。
将脉冲积累的信噪比代入原雷达方程得到:nn 02e t 4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2.33),也可以由积累效率和单个脉冲信噪比表示为:1n 02e t 4max )/()4()(N S BF kT n nE GA P R i πσ=(2.34)。
(3) R CS 起伏观测复杂目标(如飞机)时,小的观察角变化将引起雷达到目标散射中心的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回波信号的相对相位发生变化,导致RCS 起伏。
引入起伏损耗f L ,用f L N S 1)/(代替1)/(N S 。
当e n 个独立采样积累时,e n f e f L n L /1)()(=。
此时的雷达方程为:e n f i L N S BF kT n nE GA P R /11n 02e t 4max )()/()4()(πσ=(2.45)。
04(雷达方程)
十一, 十一,体目标和杂波的雷达方程
S / CV =
2π Bσ Deff ( AZ ) Deff ( EL ) ∑σ cλ 2 R 2
S / CV =
2π Bσ Deff ( AZ ) Deff ( EL ) ( MTI IV ) 4 ∑σ cλ 2 R 2
�
二,雷达方程概述
PT G λ σ S/N = 3 4 (4π ) R LS LA KT0 BF
2 2
PT = 发射的峰值功率 σ = 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 λ= 波长 Ls = 系统损耗 B = 带宽
G = 天线增益
R = 雷达到目标的单程距离 LA = 传播损耗 T0 = 290K F = 接收机噪声系数
PGσ AE t (4π R 2 ) 2
三,噪声中的点目标
PR PT Gσ AE S/I = = PI (4π ) 2 R 4 PI
PI = 系统接收功率处的干扰功率
λ2 AE = G 4π
PT G λ σ S/I = 3 4 (4π ) R PI
2 2
噪声中的点目标 考虑损耗
PT G 2 λ 2σ S/I = (4π )3 R 4 PI LS LA LGP
GP ( N ) NL = Li
积累损失
噪声中的点目标
观测能量和平均功率
B ≈ 1/ τ
PTτ N LG 2 λ 2σ S/N = (4π )3 R 4 KT0 FLS LA LGP Li W L G 2 λ 2σ S/N = (4π ) 3 R 4 KT0 FLS L A LGP Li
PAVGTD G 2 λ 2σ S/N = (4π )3 R 4 KT0 FLS LA LGP Li
积累时间由信号处理机或伺服带宽决定
现代雷达的雷达方程
现代雷达的雷达方程一、引言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测量、定位和跟踪目标的电子设备。
现代雷达在军事、民用航空、气象观测、地质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系统的核心是雷达方程,它描述了雷达系统的性能和特性。
雷达方程是雷达技术的基础,对于理解雷达系统的原理和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二、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雷达系统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器产生无线电波,经过天线发射到空间中,当波束与目标相交时,一部分波被目标散射、反射回来,再通过接收器接收到回波信号,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处理获得目标信息。
雷达系统利用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功率和频率信息来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方向和特性。
三、雷达方程的基本概念雷达方程描述了雷达系统发射的脉冲波束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
雷达方程通常包括传输损耗、接收损耗、目标回波、信号处理等因素。
雷达方程的基本形式如下:P_r = P_t * A_e * \frac{G^2 * \lambda^2 * \sigma * \tau}{(4\pi)^3 * R^4 * L}其中,P_r表示接收到的回波功率,P_t表示发射功率,A_e表示等效孔径面积,G表示天线增益,\lambda表示波长,\sigma表示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tau表示脉冲宽度,R表示目标距离,L表示系统损耗。
四、雷达方程的推导1、传输损耗雷达系统在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会产生传输损耗,主要由传输线、连接器、耦合器等元件引起。
传输损耗由系统参数决定,一般用L_t表示。
2、接收损耗雷达系统在接收过程中也会产生接收损耗,主要由接收器、天线、前置放大器等元件引起。
接收损耗由系统参数决定,一般用L_r表示。
3、天线增益天线是雷达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决定了雷达系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天线增益是指天线在某个方向上辐射功率与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之比,一般用G表示。
4、目标回波目标回波是指目标接收到雷达发射的波束后发出的回波信号,它包含了目标的特性信息。
雷达原理与系统-雷达系统组成与雷达方程
2.2 基本雷达方程
如果雷达接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为Ar,天线增益Gr和有效面积Ar之间的关
系为 Ar
Gr 2
4π
,则接收回波的功率Pr为
Pr
Ar S2
PtGt Ar
(4π)2 R12 R22
PtGtGr 2
(4π)3R12 R22
W
单基地脉冲雷达通常采用收发共用天线,
(6)信号处理机。接收机输出信号经A/D采样、中频数字正交检 波后,完成脉冲压缩、MTI/MTD、检测、点迹凝聚等处理,提高目 标回波的信噪比,同时抑制杂波和干扰。为了抑制干扰,通常需要 进行副瓣对消、副瓣匿影等处理。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处理的差 异也较大,例如,阵列雷达需要进行DBF或ADBF等处理。
SNR
F
i
Si Ni
No
SNR o
SiGa No
NiGa
Ni kT0B 输入端信号功率为
No : 实际接收机的输出噪声功率
Ni : 接收机的输入噪声功率
Ga : 接收机的增益
Si
kT0
BF
SNR
o
若雷达的检测门限设置为最小输出信噪比(SNR)omin=D0,则最小可检测信号 功率可表示为
雷达原理与系统
雷达系统组成与雷达方程
1
本章教学目的与内容
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 掌握雷达方程的作用、计算方法 了解目标的散射截面积(RCS) 了解电波传播对雷达的影响 了解雷达的系统损耗 了解终端设备及其信息处理
了解不同体制雷达的作用距离计算方法
2
2.1 雷达系统基本组成
天线
高功率发射部分 (100W到1MW的量级)
雷达fft原理测距公式推导
雷达fft原理测距公式推导雷达FFT原理测距公式推导如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
雷达测距是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再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的距离。
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中,我们将雷达信号的频谱进行快速变换,从而得到信号的频率信息。
而这个变换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了频域,从而可以更好地分析信号的特性。
具体推导过程如下:假设雷达发射的信号为x(t),那么反射回来的信号则为x_r(t)=x(t)-x_t(t),其中x_t(t)是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经过反射、传输等过程后与原始信号之间的时间延迟δt所对应的回波信号。
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可以通过下式表示:δt = (ct/2) + τ_r + τ_n + τ_d + τ_i (1)其中c是光速,τ_r是信号与目标之间的传播时间,τ_n是噪声引起的延迟,τ_d是雷达设备的延迟,τ_i是干扰引起的延迟。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FFT算法对回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其频谱X(f)。
由于回波信号是由原始信号和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组成,因此其频谱可以表示为:X(f) = X_0(f) + X_t(f) (2)其中X_0(f)是原始信号的频谱,X_t(f)是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的频谱。
由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是目标物体的反射特性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频谱来推算出目标的反射特性。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相位和幅度,结合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就可以推算出目标的距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相位差Δφ和频率差Δf来推算出距离Δr:Δr = cΔφ/2π (3)其中c是光速。
因此,通过FFT算法对雷达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结合雷达测距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推算出目标的距离。
总之,通过FFT算法对雷达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更好地分析信号的特性,并且可以推算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雷达测距的功能。
雷达方程公式
雷达方程公式雷达是一个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够使用无线电波来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物体。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天气预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核心是雷达方程公式,它是雷达技术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方程公式的含义、推导过程和应用。
一、雷达方程公式的含义雷达方程公式是描述雷达探测能力的数学公式,它可以计算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最小探测目标尺寸等参数。
雷达方程公式的一般形式为:P_r=frac{P_tG_tG_rlambda^2sigma}{(4pi)^3R^4L} 其中,P_r是接收功率,P_t是发射功率,G_t是发射天线增益,G_r是接收天线增益,λ是雷达的工作波长,σ是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L是系统的损耗因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雷达方程公式包含了雷达探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发射功率、天线增益、波长、目标雷达截面积、距离和系统的损耗因子。
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雷达的探测能力。
因此,通过雷达方程公式的计算,可以评估雷达的探测性能,对雷达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雷达方程公式的推导过程雷达方程公式是基于电磁学原理推导出来的。
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目标的,因此,雷达方程公式的推导需要考虑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反射。
首先,考虑雷达发射天线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情况。
发射天线的功率可以表示为:P_t=frac{E^2}{2Z_0}其中,E是电场强度,Z_0是自由空间的特征阻抗。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原理,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E=frac{E_0}{R}其中,E_0是发射天线上的电场强度,R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将上式代入发射功率公式中,得到:P_t=frac{E_0^2}{2Z_0R^2}接下来,考虑雷达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根据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当电磁波照射到目标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信号功率可以表示为:P_r=frac{E_r^2}{2Z_0}其中,E_r是接收天线上的电场强度。
雷达发射能量公式
雷达发射能量公式
1、概述:
雷达是一种电磁传感器,用来对目标的检测和定位。
从雷达回波中可获取到目标的信息包括:距离、径向速度、角方向、尺寸及形状等(后面文章将一一论述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但若不探测到目标,目标信息也没有意义。
以距离作为雷达特性的目标函数,雷达方程则非常适合用于评估是否能探测到目标。
2、雷达方程推导:
雷达辐射的常用波形是一串一定脉宽的矩形脉冲,下面的推导以脉冲雷达为例,其中脉冲个数N,脉宽为Γ,脉冲周期为T。
其工作过程可归纳为:
(1)雷达通过天线辐射电磁能量,使其在空中传播。
其中发射天线功率为Pt,发射天线增益为Gt,传播距离为R
(2)部分辐射的能量被一定距离的目标截获,目标截获的能量重新辐射到许多方向。
其中目标RCS为
(3)一部分重新辐射的能量返回至雷达天线,被雷达天线接收。
其中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为Ae。
雷达原理笔记之雷达方程推导
雷达原理笔记之雷达方程推导参数符号雷达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P t 目标距离R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发射天线增益G t 接收天线增益G r 天线的有效接受面积A e 电磁波波长接收机最小可检测功率S imin 雷达原理笔记之雷达方程的推导H1雷达作用距离跟雷达方程的各个参数关系紧密。
雷达作用距离的改善往往需要利用雷达方程的各项影响参数进行改善。
1,基本方程H2参数列表:公式推导:首先假设,发射天线为无方向性天线,即各向同性。
那么空间中任何一点的电磁波功率密度为:然后加上天线增益系数G t :空间中,被目标截获并产生二次辐射的电磁波功率:被目标二次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功率密度:目标二次辐射的电磁波功率,被雷达接收天线截获得到的功率:雷达接收机能检测的回波信号最小功率为S min ,因此应满足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到:进而,最大作用距离R max :参数符号玻尔兹曼常数k 接收机噪声带宽B n /B s 环境温度(噪声温度)T 0接收机噪声系数F 0检测因子(未相参积累)D 0信号处理增益G sp 损耗衰减因子L 相参积累脉冲个数N脉冲宽度脉冲雷达发射期间的平均功率P t 信号积累有效总时宽T s 对于脉冲体制雷达,常用收发共用天线,则G t =R r ,可得R max 的其他两种形式:2,雷达方程的其他形式H22.1考虑相参积累增益H3将S imin =kT 0B n F 0D 0代入雷达基本方程,得到:s信号处理后:D 0=D 0/G sp ,信号处理后:2.2考虑各种损耗H32.3用信号能量表示的形式H3根据,得到:,式14可化简为:,最终得到能量形式的R max表达式:2.4脉冲体制雷达的雷达方程H33,雷达方程对设计的指导意义H2根据不同情况下对应的雷达方程的具体形式,可以对雷达的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方案。
1. 提高接收机灵敏度2. 降低损耗3. 增大信号能量4. 降低噪声系数5. 提高天线增益6. …………。
雷达——雷达基本方程
雷达——雷达基本⽅程1、基本雷达⽅程设雷达发射机功率为Pt,当雷达为全向辐射雷达时,与雷达的距离为R处任⼀点的功率密度St为雷达反射功率Pt与球表⾯积4ΠR2之⽐为了增加在某⽅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雷达通常采⽤⽅向性天线,其中天线增益G和有效⾯积A之间的关系。
(2)其中G为天线增益,A为有效⾯积,为所⽤波长。
除此之外增益和天线的⽅位以及仰⾓波束宽度的关系式为:式中K≤1,且取决于天线的物理孔径形状,θa、θe分别为天线的⽅位和仰⾓波束宽度(单位:rad)。
因此在⾃由空间,在雷达天线增益为Gt的辐射⽅向上,距离雷达天线为R的⽬标的功率密度为:⽬标受到电磁波的照射,因其散射特性将产⽣散射回波。
散射功率的⼤⼩和⽬标所在点的发射功率密度S1和⽬标的散射截⾯积σ有关。
若假定⽬标可将接收到的回拨能量⽆损耗地辐射出,就得到了⽬标的散射功率为:假设⽬标将散射回波全向辐射,同时为收发共⽤天线,那么接收天线的回波功率密度为:如果雷达接收天线的有效接受⾯积为Ar,则天线增益和有效⾯积之间的关系满⾜公式2,接收回波的功率:其中为⽬标雷达截⾯积,Pt为发射功率,R为距离。
从上述接收功率公式可以看出,接收的回波功率反⽐于⽬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的四次⽅。
接收的功率必须超过最⼩可检测信号功率Simin,雷达才能够可靠的发现⽬标,当等于Simin时,就可得到雷达检测该⽬标的最⼤作⽤距离Rmax。
当为单极地脉冲雷达时,它的关系式为。
将其化为距离的公式为:上述两个⽅程表明了作⽤距离Rmax和雷达参数以及⽬标特性间的关系。
第⼀个式⼦中Rmax与成反⽐,第⼆个式⼦Rmax与成正⽐。
这是因为,对于第⼀个式⼦,由于当天线⾯积不变时、波长增加时,天线增益下降,导致距离减⼩。
对于第⼆个式⼦,当天线增益不变,波长增⼤时,要求的天线⾯积增⼤,有效⾯积增加,其结果是作⽤距离变⼤。
2、实际情况下雷达⽅程上述雷达⽅程虽然给出了作⽤距离和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但因未考虑设备的实际损耗和环境因素,⽽且⽅程中还有⽬标发射⾯积和最⼩可检测信号两个不可能准确预定的量。
雷达原理读书笔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11-1一、雷达的简介雷达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1,由雷达发射机产生的电磁能,经收发开关后传输给天线,再定向辐射于大气中,如果目标位于定向天线波束内,截取一部分电磁能,再将这些截取能量向各方向散射,部分能量进入到雷达接收机。
接收机将散射回波信号经信号处理送终端显示图1-1 雷达的原理及基本组成基本雷达方程1、距离R 处任一点处的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密度:21222444tPG S S R R Rσσπππ==⋅,t P 雷达发射功率。
2、对于定向天线,考虑到天线增益G ,表示相对于各向同性天线,则'124tPG S R π= 3、以目标为圆心,雷达处散射的功率密度:21222444tPG S S R R Rσσπππ==⋅, σ 雷达散射截面积。
4、雷达天线接收面积e A ,收到功率224(4)t e r e PGA P A S R σπ==. 5、最大测量距离:当雷达接收功率为接收机最小检测功率(即临界灵敏度)时min r P S =时,1/4max 2min[](4)t e PGA R S σπ= 雷达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脉冲雷达基本组成框图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
(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判决之前完成(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才有)。
激光雷达方程推导
激光雷达方程推导1. 引言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通过测量激光脉冲的传播时间和反射强度来获取目标物体位置和形状信息的主动光学遥感技术。
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雷达方程是描述激光雷达测距原理的数学模型,本文将对激光雷达方程进行推导。
2.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激光雷达发射器发出一个短脉冲的激光束,该束经过大气层并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后被接收器接收。
通过测量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以及反射回来时的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3. 推导过程为了推导激光雷达方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激光束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衰减;•目标物体会反射一部分入射到其表面的激光束;•接收器只能接收到反射激光束的一部分。
3.1 衰减因素激光束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衰减,主要有两个原因:吸收和散射。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激光束的衰减:I=I0e−αd其中,I是接收到的激光强度,I0是初始激光强度,α是吸收系数,d是激光传播距离。
3.2 反射因素目标物体会反射一部分入射到其表面的激光束。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反射激光强度:I r=ρI其中,I r是反射激光强度,ρ是反射系数。
3.3 接收因素接收器只能接收到反射激光束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接收到的激光强度:I recv=A⋅I r其中,A是接收器探测效率。
3.4 测距原理根据测距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d=c⋅t 2其中,d是目标物体与激光雷达之间的距离,c是光速,t是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
3.5 激光雷达方程推导将上述公式整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激光雷达方程:I recv=A⋅ρI0e−αd将测距公式代入上式中,可以得到:I recv=A⋅ρI0e−αct 24. 总结本文对激光雷达方程进行了推导。
通过考虑衰减因素、反射因素和接收因素,并结合测距原理,我们得到了描述激光雷达测距原理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雷达方程原理
一. 雷达方程 简单形式的雷达方程:min2e t 4max )4(S GA P R πσ=(2.1)⇨ σ∝4max R (1) 接收机噪声 除系统热噪声引起的噪声功率之外,接收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输出,要引入噪声系数outout in in N S N S BG kT N F //a 0out n ==,噪声系数也反映了信号通过接收机时的信噪比衰减情况. 重新整理雷达方程:minn 02e t 4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2.8)⇨ min 4max SNR R σ∝ 可用于进行理想自由空间中的目标探测,分析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对目标探测产生的影响。
(2) 雷达脉冲积累多脉冲积累用于提高信噪比,改善雷达的检测能力,降低虚警漏警概率。
n 个相同信噪比的脉冲进行理想情况下的积累后,总信噪比为单个脉冲信噪比的n 倍.但实际情况下,第二检波器会引入效率损耗,使信号能量变为噪声能量,积累效率n1i )/()/()(N S n N S n E =。
将脉冲积累的信噪比代入原雷达方程得到:nn 02e t 4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2。
33),也可以由积累效率和单个脉冲信噪比表示为:1n 02e t 4max )/()4()(N S BF kT n nE GA P R i πσ=(2。
34). (3) RCS 起伏观测复杂目标(如飞机)时,小的观察角变化将引起雷达到目标散射中心的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回波信号的相对相位发生变化,导致RCS 起伏。
引入起伏损耗f L ,用f L N S 1)/(代替1)/(N S 。
当e n 个独立采样积累时,e n f e f L n L /1)()(=。
此时的雷达方程为:e n f i L N S BF kT n nE GA P R /11n 02e t 4max )()/()4()(πσ=(2.45)。
雷达距离方程
雷达距离方程
雷达距离方程是用来计算距离的重要数学方程式,它的原理是,当向太空某点发射信号时,信号会延迟一定的时间,然后又会发出一个反射波。
通过测量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就可以计算信号放射点到接收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雷达距离。
1. 雷达距离方程的原理
当向太空某点发射信号时,信号会延迟一定的时间,然后又会发出一个反射波。
通过测量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即可计算信号放射点到接收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雷达距离
2. 雷达距离方程的公式
雷达距离的计算公式为:d=c*t/2,其中,d为发射点和接收点之间的距离,c为光速(约299,800Km/s),t为发射信号到反射信号的时间差。
3. 雷达距离方程的应用
雷达距离方程可以广泛应用于太空探测、海上交通管理、定位导航等多个领域,是许多关键应用技术的支撑。
例如,在导航领域,通过测量雷达距离与位置关系,可以更准确的确定目标位置;同样在航海领域,通过测量雷达距离,可以更有效地实施船舶控制和管理。
4. 雷达距离方程的优势
雷达距离方程非常精确,它比其他测量海拔距离方法更准确。
此外,
雷达距离方程不受天气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可以用于太空探测、海上交通管理、定位导航等各种领域中。
雷达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雷达方程及其推导过程雷达方程是雷达工程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雷达系统中的回波信号强度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通过雷达方程,可以计算出目标的反射截面积、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以及目标的速度等重要信息。
雷达方程的推导过程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利用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目标的散射特性,最终得到雷达方程。
下面我们来逐步推导雷达方程。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得到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方程:∇²E - με∂²E/∂t² = 0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μ和ε分别表示自由空间的磁导率和电容率。
这个方程描述了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行为。
接下来,考虑雷达系统中的目标,假设目标是一个小球体,其直径远小于入射波的波长。
目标的散射特性可以用散射截面积σ描述,σ表示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
当电磁波照射到目标上时,一部分能量将被目标散射,形成回波信号。
假设入射波的电场强度为Ei,目标产生的散射场为Es,回波场为Er。
根据叠加原理,总场强可以表示为:E = Ei + Es + Er其中,入射场和散射场可以看作是波源,它们的传播方程可以写为:∇²Ei - με∂²Ei/∂t² = 0∇²Es - με∂²Es/∂t² = 0而回波场是由目标散射场产生的,可以表示为:Er = αEs其中,α为雷达截面积的比例因子。
将上述三个场强代入电磁波的传播方程中,可以得到:∇²E - με∂²E/∂t² = 0将总场强E展开,可以得到:∇²(Ei + Es + Er) - με∂²(Ei + Es + Er)/∂t² = 0进一步展开并整理,可以得到:∇²Es - με∂²Es/∂t² - αμε∂²Es/∂t² = -(∇²Ei + με∂²Ei/∂t²)根据散射场的传播方程,可以得到:∇²Es - με∂²Es/∂t² - αμε∂²Es/∂t² = 0将上述方程进一步化简,可以得到:(1 + α)∇²Es - (1 + α)με∂²Es/∂t² = 0继续化简,可以得到雷达方程:∇²Es - με∂²Es/∂t² = 0其中,Es表示目标产生的散射场,也就是回波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数
符号雷达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
P t 目标距离R
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发射天线增益G t 接收天线增益G r 天线的有效接受面积
A e 电磁波波长接收机最小可检测功率
S imin 雷达原理笔记之雷达方程的推导
H1
雷达作用距离跟雷达方程的各个参数关系紧密。
雷达作用距离的改善往往需要利用雷达方程的各项影响参数进行改善。
1,基本方程
H2
参数列表:
公式推导:
首先假设,发射天线为无方向性天线,即各向同性。
那么空间中任何一点的电磁波功率密度为:
然后加上天线增益系数G t :
空间中,被目标截获并产生二次辐射的电磁波功率:
被目标二次辐射到空间的电磁波功率密度:
目标二次辐射的电磁波功率,被雷达接收天线截获得到的功率:
雷达接收机能检测的回波信号最小功率为S min ,因此应满足的不等式:
解不等式得到:
进而,最大作用距离R max :
参数符号玻尔兹曼常数k 接收机噪声带宽B n /B s 环境温度(噪声温度)
T 0接收机噪声系数F 0检测因子(未相参积累)
D 0信号处理增益G sp 损耗衰减因子L 相参积累脉冲个数
N
脉冲宽度
脉冲雷达发射期间的平均功率
P t 信号积累有效总时宽
T s 对于脉冲体制雷达,常用收发共用天线,则G t =R r ,可得R max 的其他两种形式:
2,雷达方程的其他形式
H2
2.1考虑相参积累增益
H3
将S imin =kT 0B n F 0D 0代入雷达基本方程,得到:s
信号处理后:D 0=D 0/G sp ,信号处理后:
2.2考虑各种损耗H3
2.3用信号能量表示的形式H3
根据,得到:
,式14可化简为:
,最终得到能量形式的R max表达式:
2.4脉冲体制雷达的雷达方程
H3
3,雷达方程对设计的指导意义
H2
根据不同情况下对应的雷达方程的具体形式,可以对雷达的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方案。
1. 提高接收机灵敏度
2. 降低损耗
3. 增大信号能量
4. 降低噪声系数
5. 提高天线增益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