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思想方法汇总(80页)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解题涉及到多种基本思想和方法,以下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1. 分析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理清问题的主要要求和关键点。

通过理性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和解题的具体思路。

2. 归纳思想:在解题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系列具体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普遍规律和定理。

通过推理和归纳,用普遍的结论解决具体的问题。

3. 定义思想:利用定义和性质,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简单的问题,从而得到解题的线索和方法。

通过准确的定义和原理,避免解题过程中的模糊和混乱。

4. 逆向思维:通过逆向思考,将问题的推理过程倒转,从后往前寻找解题的线索和方法。

当直接求解困难时,可以通过反向思考,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倒推出问题的可能解。

5. 近似思想:在实际解题中,可能遇到问题过于复杂或计算困难的情况。

可以通过近似思想,将问题简化成近似问题,从而得到解题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适当的近似和简化,可以减少计算量和复杂度。

6. 映射思维:通过建立不同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原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或同类问题。

通过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7. 模型思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式来求解问题。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建模,可以将问题转化成更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些思想方法在解决高考数学问题中都很有用,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七大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七大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七大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他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

(2)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运算能力的基础。

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七种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

第二:数形结合思想(1)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即数与形两个方面(2)在一维空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二维空间,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形结合中,选择、填空侧重突出考查数到形的转化,在解答题中,考虑推理论证严密性,突出形到数的转化。

第三:分类与整合思想(1)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

(2)从具体出发,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

(3)划分只是手段,分类研究才是目的。

(4)有分有合,先分后合,是分类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

(5)含字母参数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的研究,重点考查学生思维严谨性与周密性。

第四:化归与转化思想(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

(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

(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

第五:特殊与一般思想(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

(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

(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

(5)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

第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1)把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是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

(2)积累的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是解决的方向。

(3)立体几何中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上是进行有限次分割,再求和求极限,是典型的有限与无限数学思想的应用。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汇总(80页)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汇总(80页)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前言 (2)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一、配方法 (3)二、换元法 (7)三、待定系数法 (14)四、定义法 (19)五、数学归纳法 (23)六、参数法 (28)七、反证法 (32)八、消去法………………………………………九、分析与综合法………………………………十、特殊与一般法………………………………十一、类比与归纳法…………………………十二、观察与实验法…………………………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一、数形结合思想 (35)二、分类讨论思想 (41)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四、转化(化归)思想 (54)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一、应用问题 (59)二、探索性问题 (65)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附录………………………………………………………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前言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一、配方法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a2+b2=(a+b)2-2ab=(a-b)2+2ab;a2+ab+b2=(a+b)2-ab=(a-b)2+3ab=(a+b2)2+(32b)2;a2+b2+c2+ab+bc+ca=12[(a+b)2+(b+c)2+(c+a)2]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c-ca)=…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2;x2+12x=(x+1x)2-2=(x-1x)2+2 ;……等等.Ⅰ、再现性题组:1. 在正项等比数列{an }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2. 方程x2+y2-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A. 14<k<1B. k<14或k>1C. k∈RD. k=14或k=13. 已知sin4α+cos4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A. 1B. -1C. 1或-1D. 04. 函数y=log12(-2x2+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A. (-∞, 54]B. [54,+∞)C. (-12,54]D. [54,3)5. 已知方程x2+(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2+y2=4上,则实数a=_____.【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m p-am p+=am2,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2易求.答案是:5.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2+(y-b)2=r2,解r2>0即可,选B.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2α+cos2α)2-2sin2αcos2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5小题:答案3-11.Ⅱ、示范性题组: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A. 23B. 14C. 5D. 6【分析】 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11424()()xy yz xz x y z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解】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由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而得:211424()()xy yz xz x y z ++=++=⎧⎨⎩.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x y z 222++=()()x y z xy yz xz ++-++22=6112-=5所以选B.【注】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容易发现使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从而求解.这也是我们使用配方法的一种解题模式.例2. 设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为p 、q,若(p q )2+(q p)2≤7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为p 、q,由韦达定理得:p +q =-k,pq =2 ,(p q )2+(q p )2=p q pq 442+()=()()p q p q pq 2222222+-=[()]()p q pq p q pq +--2222222=()k 22484--≤7, 解得k ≤-10或k ≥10 .又 ∵p 、q 为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 ∴ △=k 2-8≥0即k ≥22或k ≤-22综合起来,k 的取值范围是:-10≤k ≤-22 或者 22≤k ≤10.【注】 关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总是先考虑根的判别式“Δ”;已知方程有两根时,可以恰当运用韦达定理.本题由韦达定理得到p +q 、pq 后,观察已知不等式,从其结构特征联想到先通分后配方,表示成p +q 与pq 的组合式.假如本题不对“△”讨论,结果将出错,即使有些题目可能结果相同,去掉对“△”的讨论,但解答是不严密、不完整的,这一点我们要尤为注意和重视.例3. 设非零复数a 、b 满足a 2+ab +b 2=0,求(a ab +)1998+(b a b+)1998. 【分析】 对已知式可以联想:变形为(a b )2+(a b )+1=0,则ab=ω (ω为1的立方虚根);或配方为(a +b)2=ab .则代入所求式即得.【解】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 )2+(ab)+1=0 , 设ω=a b ,则ω2+ω+1=0,可知ω为1的立方虚根,所以:1ω=b a,ω3=ω3=1. 又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2=ab ,所以 (a a b +)1998+(b a b+)1998=(a ab 2)999+(b ab 2)999=(a b )999+(b a )999=ω999+ω999=2 .【注】 本题通过配方,简化了所求的表达式;巧用1的立方虚根,活用ω的性质,计算表达式中的高次幂.一系列的变换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善于联想和展开.【另解】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 )2+(a b )+1=0 ,解出b a=-±132i 后,化成三角形式,代入所求表达式的变形式(a b )999+(ba)999后,完成后面的运算.此方法用于只是未-±132i 联想到ω时进行解题.假如本题没有想到以上一系列变换过程时,还可由a 2+ab +b 2=0解出:a =-±132i b,直接代入所求表达式,进行分式化简后,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利用棣莫佛定理完成最后的计算.Ⅲ、巩固性题组:1. 函数y =(x -a)2+(x -b)2(a 、b 为常数)的最小值为_____.A. 8B. ()a b -22 C. a b 222+ D.最小值不存在2. α、β是方程x 2-2ax +a +6=0的两实根,则(α-1)2 +(β-1)2的最小值是_____.A. -494B. 8C. 18D.不存在3. 已知x 、y ∈R +,且满足x +3y -1=0,则函数t =2x +8y 有_____.A.最大值22B.最大值22C.最小值22 B.最小值224. 椭圆x 2-2ax +3y 2+a 2-6=0的一个焦点在直线x +y +4=0上,则a =_____.A. 2B. -6C. -2或-6D. 2或6 5. 化简:218-sin +228+cos 的结果是_____.A. 2sin4B. 2sin4-4cos4C. -2sin4D. 4cos4-2sin46. 设F 1和F 2为双曲线x 24-y 2=1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 1PF 2=90°,则△F 1PF 2的面积是_________.7. 若x>-1,则f(x)=x 2+2x +11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8. 已知π2〈β<α〈34π,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92年高考题)9. 设二次函数f(x)=Ax 2+Bx +C,给定m 、n (m<n ),且满足A 2[(m+n)2+ m 2n 2]+2A[B(m+n)-Cmn]+B 2+C 2=0 . ① 解不等式f(x)>0;②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使当t ∈(m+t,n-t)时,f(x)<0 ?若不存在,说出理由;若存在,指出t 的取值范围.10. 设s>1,t>1,m∈R,x=logs t+logts,y=logs4t+logt4s+m(logs2t+logt2s),①将y表示为x的函数y=f(x),并求出f(x)的定义域;②若关于x的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m的取值范围.二、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 =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均值换元,如遇到x +y =S 形式时,设x =S 2+t,y =S2-t 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π2]. Ⅰ、再现性题组:1.y =sinx ·cosx +sinx+cosx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2.设f(x 2+1)=log a (4-x 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a n ,则数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设实数x 、y 满足x 2+2xy -1=0,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5.方程1313++-xx=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6.不等式log 2(2x-1) ·log 2(2x +1-2)〈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简解】1小题:设sinx+cosx =t ∈[-2,2],则y =t 22+t -12,对称轴t =-1,当t =2,y max =12+2;2小题:设x 2+1=t (t ≥1),则f(t)=log a [-(t-1)2+4],所以值域为(-∞,log a 4]; 3小题:已知变形为11a n +-1a n =-1,设b n =1a n,则b 1=-1,b n =-1+(n -1)(-1)=-n,所以a n =-1n;4小题:设x +y =k,则x 2-2kx +1=0, △=4k 2-4≥0,所以k ≥1或k ≤-1; 5小题:设3x =y,则3y 2+2y -1=0,解得y =13,所以x =-1; 6小题:设log 2(2x -1)=y,则y(y +1)<2,解得-2<y<1,所以x ∈(log 254,log 23). Ⅱ、示范性题组:例1. 实数x 、y 满足4x 2-5xy +4y 2=5 ( ①式) ,设S =x 2+y 2,求1S max+1S min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分析】 由S =x 2+y 2联想到cos 2α+sin 2α=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x S y S ==⎧⎨⎪⎩⎪cos sin αα代入①式求S max 和S min 的值. 【解】设x S y S ==⎧⎨⎪⎩⎪cos sin αα代入①式得: 4S -5S ·sin αcos α=5解得 S =10852-sin α;∵ -1≤sin2α≤1 ∴ 3≤8-5sin2α≤13 ∴ 1013≤1085-sin α≤103∴ 1S max +1S min =310+1310=1610=85此种解法后面求S 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sin2α=810S S-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式:|810S S-|≤1.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另解】 由S =x 2+y 2,设x 2=S 2+t,y 2=S 2-t,t ∈[-S 2,S 2],则xy =±S t 224-代入①式得:4S ±5S t 224-=5, 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 2+39S 2-160S +100=0 .∴ 39S 2-160S +100≤0 解得:1013≤S ≤103∴ 1S max +1S min =310+1310=1610=85【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 =x 2+y 2与三角公式cos 2α+sin 2α=1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 =x 2+y 2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x 2=S 2+t 、y 2=S 2-t,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到了求值域的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x 、y 时,可以设x =a +b,y =a -b,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x =a +b,y =a -b,代入①式整理得3a 2+13b 2=5 ,求得a 2∈[0,53],所以S =(a -b)2+(a +b)2=2(a 2+b 2)=1013+2013a 2∈[1013,103],再求1S max +1S min 的值.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1cos A +1cos C=-2cos B ,求cosA C-2的值.(96年全国理) 【分析】 由已知“A +C =2B ”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可得A CB +=⎧⎨⎩12060°=°;由“A +C =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A C =°α=°-α6060+⎧⎨⎩ ,再代入可求cos α即cos A C-2.【解】由△ABC 中已知A +C =2B,可得 A C B +=⎧⎨⎩12060°=°,由A +C =120°,设A C =°α=°-α6060+⎧⎨⎩,代入已知等式得:1cos A +1cos C =160cos()︒+α+160cos()︒-α=11232cos sin αα-+11232cos sin αα+=cos cos sin ααα143422-=cos cos αα234-=-22, 解得:cos α=22, 即:cos A C-2=22.【另解】由A +C =2B,得A +C =120°,B =60°.所以1cos A +1cos C=-2cos B=-22,设1cos A =-2+m,1cos C =-2-m ,所以cosA =12-+m ,cosC =12--m,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cosA+cosC=2cos A C+2cosA C-2=cosA C-2=2222m-,cosA-cosC=-2sin A C+2sinA C-2=-3sinA C-2=222mm-,即:sin A C-2=-2322mm()-,=-2222m-,代入sin2A C-2+cos2A C-2=1整理得:3m4-16m-12=0,解出m2=6,代入cos A C-2=2222m-=22.【注】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1cos A+1cos C=-22”分别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C=2B,得A+C=120°,B=60°.所以1cos A+1cos C=-2cos B=-22,即cosA+cosC=-22cosAcosC,和积互化得:2cos A C+2cosA C-2=-2[cos(A+C)+cos(A-C),即cosA C-2=22-2cos(A-C)=22-2(2cos2A C-2-1),整理得:42cos2A C-2+2cosA C-2-32=0,解得:cos A C-2=22例3. 设a>0,求f(x)=2a(sinx+cosx)-sinx·cosx-2a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设sinx+cosx=t,则t∈[-2,2],由(sinx+cosx)2=1+2sinx·cosx得:sinx·cosx=t21 2-∴ f(x)=g(t)=-12(t-2a)2+12(a>0),t∈[-2,2]t=-2时,取最小值:-2a2-22a-1 2当2a≥2时,t=2,取最大值:-2a2+22a-12;当0<2a≤2时,t=2a,取最大值:12.∴ f(x)的最小值为-2a2-22a-12,最大值为122222212222()()<<-+-≥⎧⎨⎪⎪⎩⎪⎪aa a a.【注】 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 +cosx =t 后,抓住sinx +cosx 与sinx ·cosx 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 ∈[-2,2])与sinx +cosx 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 与cosx 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 ±cosx,sinxcsox),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研究.例4. 设对所于有实数x,不等式x 2log 241()a a ++2x log 221a a ++log 2()a a +1422>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87年全国理)【分析】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a a +、log 2()a a +1422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解】 设log 221a a +=t,则log 241()a a +=log 2812()a a +=3+log 2a a+12=3-log 221a a +=3-t,log 2()a a +1422=2log 2a a +12=-2t,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 )x 2+2tx -2t>0,它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所以: 3048302->=+-<⎧⎨⎩t t t t ∆(),解得t t t <<>⎧⎨⎩306或 ∴ t<0即log 221a a +<0 0<21a a +<1,解得0<a<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关键是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a a +、log 2()a a +1422三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另外,本题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练.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的一点.例5. 已知sin θx =cos θy ,且cos 22θx +sin 22θy =10322()x y + (②式),求x y 的值. 【解】 设sin θx =cos θy =k,则sin θ=kx,cos θ=ky,且sin 2θ+cos 2θ=k 2(x 2+y 2)=1,代入②式得: k y x 222+k x y 222=10322()x y +=1032k 即:y x 22+x y 22=103设x y 22=t,则t +1t =103, 解得:t =3或13 ∴x y =±3或±33 【另解】 由x y =sin cos θθ=tg θ,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cos 22θx ,再表示成含tg θ的式子:1+tg 4θ=()()11031122+⨯+tg tg θθ=103tg 2θ,设tg 2θ=t,则3t 2—10t +3=0, ∴t =3或13, 解得x y =±3或±33. 【注】 第一种解法由sin θx =cos θy 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x y =sin cos θθ,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 θ,再进行换元和变形.两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熟练.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例6. 实数x 、y 满足()x -192+()y +1162=1,若x +y -k>0恒成立,求k 的范围. 【分析】由已知条件()x -192+()y +1162=1,可以发现它与a 2+b 2=1有相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换元. 【解】由()x -192+()y +1162=1,设x -13=cos θ,y +14=sin θ, 即:x y =+=-+⎧⎨⎩1314cos sin θθ代入不等式x +y -k>0得:3cos θ+4sin θ-k>0,即k<3cos θ+4sin θ=5sin(θ+ψ)所以k<-5时不等式恒成立.【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运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by +c>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 +by +c =0.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点始终位于平面上x +y -k>0的区域.即当直线x +y -k =0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下时.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方程组16191144022()()x y x y k -++=+-=⎧⎨⎩有相等的一组实数解,消元后由△=0可求得k =-3,所以k<-3时原不等式恒成立.x +y -k>0 k 平面区域Ⅲ、巩固性题组:1. 已知f(x 3)=lgx (x>0),则f(4)的值为_____. A. 2lg2 B. 13lg2 C. 23lg2 D. 23lg4 2. 函数y =(x +1)4+2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A. [-2,+∞)B. [-1,+∞) D. (-∞,+∞)C. (-∞,-1]3.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12,且S 100=145,则a 1+a 3+a 5+……+a 99的值为_____.A. 85B. 72.5C. 60D. 52.54. 已知x 2+4y 2=4x,则x +y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5. 已知a ≥0,b ≥0,a +b =1,则a +12+b +12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6. 不等式x >ax +32的解集是(4,b),则a =________,b =_______. 7. 函数y =2x +x +1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8.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10=2,a 11+a 12+…+a 30=12,求a 31+a 32+…+a 60.9. 实数m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sin 2x +2mcosx +4m -1<0恒成立.10. 已知矩形ABCD,顶点C(4,4),A 点在曲线x 2+y 2=2 (x>0,y>0)上移动,且AB 、AD 始终平行x 轴、y 轴,求矩形ABCD 的最小面积.三、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 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 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 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 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 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Ⅰ、再现性题组:1. 设f(x)=x 2+m,f(x)的反函数f -1(x)=nx -5,那么m 、n 的值依次为_____. A. 52 , -2 B. -52 , 2 C. 52 , 2 D. -52,-2 2. 二次不等式ax 2+bx +2>0的解集是(-12,13),则a +b 的值是_____. A. 10 B. -10 C. 14 D. -143. 在(1-x 3)(1+x )10的展开式中,x 5的系数是_____.A. -297B.-252C. 297D. 2074. 函数y =a -bcos3x (b<0)的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12,则y =-4asin3b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5. 与直线L :2x +3y +5=0平行且过点A(1,-4)的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6. 与双曲线x 2-y 24=1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2,2)的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简解】1小题:由f(x)=x 2+m 求出f -1(x)=2x -2m,比较系数易求,选C ; 2小题:由不等式解集(-12,13),可知-12、13是方程ax 2+bx +2=0的两根,代入两根,列出关于系数a 、b 的方程组,易求得a +b,选D ;3小题:分析x 5的系数由C 105与(-1)C 102两项组成,相加后得x 5的系数,选D ;4小题:由已知最大值和最小值列出a 、b 的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得答案23π; 5小题:设直线L ’方程2x +3y +c =0,点A(1,-4)代入求得C =10,即得2x +3y +10=0;6小题:设双曲线方程x2-y24=λ,点(2,2)代入求得λ=3,即得方程x23-y212=1.Ⅱ、示范性题组:例1. 已知函数y=mx x nx22431+++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求此函数式.【分析】求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确定系数m、n的值;已知最大值、最小值实际是就是已知函数的值域,对分子或分母为二次函数的分式函数的值域易联想到“判别式法”.【解】函数式变形为: (y-m)x2-43x+(y-n)=0, x∈R, 由已知得y-m≠0 ∴△=(-43)2-4(y-m)(y-n)≥0 即: y2-(m+n)y+(mn-12)≤0 ①不等式①的解集为(-1,7),则-1、7是方程y2-(m+n)y+(mn-12)=0的两根,代入两根得:1120497120+++-=-++-=⎧⎨⎩()()m n mnm n mn解得:mn==⎧⎨⎩51或mn==⎧⎨⎩15∴ y=5431122x xx+++或者y=x xx224351+++此题也可由解集(-1,7)而设(y+1)(y-7)≤0,即y2-6y-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系数而得:m nmn+=-=-⎧⎨⎩6127,解出m、n而求得函数式y.【注】在所求函数式中有两个系数m、n需要确定,首先用“判别式法”处理函数值域问题,得到了含参数m、n的关于y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且知道了它的解集,求参数m、n.两种方法可以求解,一是视为方程两根,代入后列出m、n的方程求解;二是由已知解集写出不等式,比较含参数的不等式而列出m、n的方程组求解.本题要求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理解透彻,也要求理解求函数值域的“判别式法”:将y视为参数,函数式化成含参数y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可知其有解,利用△≥0,建立了关于参数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就是值域,使用“判别式法”的关键是否可以将函数化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例 2. 设椭圆中心在(2,-1),它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较近的端点距离是10-5,求椭圆的方程.【分析】求椭圆方程,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几何数据a、b、c之值,问题就全部解决了.设a、b、c后,由已知垂直关系而联想到勾股定理建立一个方程,再将焦点与长轴较近端点的距离转化为a-c的值后列出第二个方程.【解】设椭圆长轴2a、短轴2b、焦距2c,则|BF’|=a∴a b ca a ba c2222222105=++=-=-⎧⎨⎪⎩⎪()解得:ab==⎧⎨⎪⎩⎪105∴所求椭圆方程是:x210+y25=1F’B也可有垂直关系推证出等腰Rt △BB ’F ’后,由其性质推证出等腰Rt △B ’O ’F ’,再进行如下列式: b c a c a b c =-=-=+⎧⎨⎪⎩⎪105222 ,更容易求出a 、b 的值.【注】 圆锥曲线中,参数(a 、b 、c 、e 、p )的确定,是待定系数法的生动体现;如何确定,要抓住已知条件,将其转换成表达式.在曲线的平移中,几何数据(a 、b 、c 、e )不变,本题就利用了这一特征,列出关于a -c 的等式.一般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大部分用待定系数法,基本步骤是:设方程(或几何数据)→几何条件转换成方程→求解→已知系数代入.例3. 是否存在常数a 、b 、c,使得等式1·22+2·32+…+n(n +1)2=n n ()+112(an 2+bn +c)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89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是否存在,不妨假设存在.由已知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取特殊值n =1、2、3列出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对所有自然数n 都成立.【解】假设存在a 、b 、c 使得等式成立,令:n =1,得4=16(a +b +c);n =2,得22=12(4a +2b +c);n =3,得70=9a +3b +c.整理得: a b c a b c a b C ++=++=++=⎧⎨⎪⎩⎪2442449370,解得a b c ===⎧⎨⎪⎩⎪31110,于是对n =1、2、3,等式1·22+2·32+…+n(n +1)2=n n ()+112(3n 2+11n +10)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该等式都成立: 假设对n =k 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k +1)2=k k ()+112(3k 2+11k +10); 当n =k +1时,1·22+2·32+…+k(k +1)2+(k +1)(k +2)2=k k ()+112(3k 2+11k +10) +(k +1)(k +2)2=k k ()+112(k +2)(3k +5)+(k +1)(k +2)2=()()k k ++1212(3k 2+5k +12k +24)=()()k k ++1212[3(k +1)2+11(k +1)+10], 也就是说,等式对n =k +1也成立.综上所述,当a =8、b =11、c =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注】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在于由几个特殊值代入而得到.此种解法中,也体现了方程思想和特殊值法.对于是否存在性问题待定系数时,可以按照先试值、再猜想、最后归纳证明的步骤进行.本题如果记得两个特殊数列13+23+…+n 3、12+22+…+n 2求和的公式,也可以抓住通项的拆开,运用数列求和公式而直接求解:由n(n +1)2=n 3+2n 2+n 得S n =1·22+2·32+…+n(n +1)2=(13+23+…+n 3)+2(12+22+…+n 2)+(1+2+…+n)=n n 2214()++2×n n n ()()++1216+n n ()+12=n n ()+112(3n 2+11n +10),综上所述,当a =8、b =11、c =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例4. 有矩形的铁皮,其长为30cm,宽为14cm,要从四角上剪掉边长为xcm 的四个小正方形,将剩余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矩形盒子,问x 为何值时,矩形盒子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分析】实际问题中,最大值、最小值的研究,先由已知条件选取合适的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研究.【解】 依题意,矩形盒子底边边长为(30-2x)cm,底边宽为(14-2x)cm,高为xcm. ∴ 盒子容积 V =(30-2x)(14-2x)x =4(15-x)(7-x)x ,显然:15-x>0,7-x>0,x>0.设V =4ab(15a -ax)(7b -bx)x (a>0,b>0) 要使用均值不等式,则--+=-=-=⎧⎨⎩a b a ax b bx x 10157 解得:a =14, b =34, x =3 . 从而V =643(154-x 4)(214-34x)x ≤643(1542143+)3=643×27=576. 所以当x =3时,矩形盒子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576cm 3.【注】均值不等式应用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要凑配系数,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本题解答中也可以令V =4ab (15a -ax)(7-x)bx 或 4ab(15-x)(7a -ax)bx,再由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最佳条件而列出方程组,求出三项该进行凑配的系数,本题也体现了“凑配法”和“函数思想”.Ⅲ、巩固性题组:1. 函数y =log a x 的x ∈[2,+∞)上恒有|y|>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A. 2>a>12且a ≠1B. 0<a<12或1<a<2C. 1<a<2D. a>2或0<a<122. 方程x 2+px +q =0与x 2+qx +p =0只有一个公共根,则其余两个不同根之和为_____.A. 1B. -1C. p +qD. 无法确定3. 如果函数y =sin2x +a ·cos2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π8对称,那么a =_____. A. 2 B. -2 C. 1 D. -14. 满足C n 0+1·C n 1+2·C n 2+…+n ·C n n <500的最大正整数是_____.A. 4B. 5C. 6D. 75. 无穷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2n , 则所有项的和等于_____. A. -12 B. 1 C. 12D.与a 有关。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doc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doc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为您准备“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网站高考栏目。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数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要以数学的基本方法去考虑,这样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答对题目。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他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2)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运算能力的基础注:高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七种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第二:数形结合思想(1)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即数与形两个方面(2)在一维空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二维空间,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中,选择、填空侧重突出考查数到形的转化,在解答题中,考虑推理论证严密性,突出形到数的转化第三:分类与整合思想(1)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2)从具体出发,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3)划分只是手段,分类研究才是目的(4)有分有合,先分后合,是分类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5)含字母参数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的研究,重点考查学生思维严谨性与周密性第四:化归与转化思想(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第五:特殊与一般思想(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5)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第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1)把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是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2)积累的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是解决的方向(3)立体几何中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上是先进行有限次分割,再求和求极限,是典型的有限与无限数学思想的应用(4)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增内容考查深入,必将加强对有限与无限的考查第七:或然与必然的思想(1)随机现象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结果的随机性,二是频率的稳定性(2)偶然中找必然,再用必然规律解决偶然(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随机事件的分布列、数学期望是考查的重点。

高中数学高考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高考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高考思想方法总结在高中数学高考中,思想方法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种有效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成绩。

下面将对高中数学高考思想方法进行总结。

首先,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应该首先明确问题的要求,分析问题的特点和难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这样可以避免盲目瞎猜和浪费时间。

在选择方法时,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条件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如设方程、画图、利用性质等。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思维方法要符合数学思维的特点。

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思维、推理思维、逻辑思维等。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应该善于抽象问题,将具体问题抽象为一般问题,从而能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普遍规律。

此外,推理思维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推理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得出未知结论。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逻辑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应该善于运用逻辑关系,如充分必要条件、逆否命题等,推导解决问题。

再次,思维方法还要考虑问题的整体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把握问题的整体性,不只是片面地从某个角度进行思考。

要善于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法,将问题看成一个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全面准确的解决方案。

同时,要善于运用联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借鉴类似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高中数学高考中,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不断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中数学高考思想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成绩。

正确的思维方法应该符合数学思维的特点,考虑问题的整体性,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高考数学最常见、最热门的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最常见、最热门的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最常见、最热门的思想方法高考数学最常见、最热门的思想方法数学研究对象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两个方面,通俗的说,数学就是做关于数与形两者之间的事情。

下文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数常见的思维方式,供参考!数形结合的高考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形结合变得简单,最终得到解决。

我们把数形结合思想进行细致化,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理解:1、数形结合思想中的数主要是指数和数量关系;2、形主要是指图形,有点、线、面、体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二次函数f(x)=x2+2x+b(x∈R)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经过这三个交点的圆记为C.1) 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2) 求圆C的方程;3) 问圆C是否经过某定点(其坐标与b无关)?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令x=0,得抛物线与y轴交点是(0,b);令f(x)=x2+2x+b=0,由题意b=?0 且&Delta;>0,解得b0).∴ f(x)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f(-1)=6a.由已知,得6a=12,∴ a=2,∴ f(x)=2x(x-5)=2x2-10x(x∈R).2) 方程f(x)+37/x=0等价于方程2x3-10x2+37=0.设h(x)=2x3-10x2+37,则h’(x)=6x2-20x=2x(3x-10).当x∈(0,10/3)时,h’(x)0,h(x)是增函数.∵ h(3)=1>0,h(10/3)=-1/270,∴ 方程h(x)=0在区间(3,10/3),(10/3,4)内分别有唯一实数根,而在区间(0,3),(4,+∞)内没有实数根,所以存在唯一的自然数m=3,使得方程f(x)+37/x=0在区间(m,m+1)内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数学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有怎样的特征在小学时期,虽然数学教育没有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但在很多数学内容里都蕴含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考解题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解题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中数学思想的应用例析1、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就是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问题,从而可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或解方程来获得问题的解的一种思维策略。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许多问题一旦转化为函数或方程来研究,思考的方向就会非常明确,从而有效解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各分支“交叉渗透,学科整合”,无不体现着数形结合长盛不衰的魅力。

数形结合是推动数学向前发展的一种比较重要手段,数学一大部分知识都是围绕其演变、发展而展开的。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例子来共同学习一下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或函数零点的范围.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不等式或参数范围中的应用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解不等式.3、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完整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一、知识要点概述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高考数学题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占较大的比例,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难度有大有小,且试题中的大部分压轴题都与函数方程有关。

函数的思想,就是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去分析和研究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或构造函数关系,再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方程的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获得解决。

二、解题方法指导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方程与函数的密切关系,可将二元方程转化为函数来解决;二是根据不等式与函数的密切关系,常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处理;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涉及到最值问题,通常是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加以解决;四是中学数学中的某些数学模型(如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含有一个未知量的二项式定理等)可转化为函数问题,利用函数相关知识或借助处理函数问题的方法进行解决。

运用方程观点解决问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把问题中对立的已知与未知通过建立相等关系统一在方程中,通过解方程解决;二是从分析问题的结构入手,找出主要矛盾,抓住某一个关键变量,将等式看成关于这个主变元(常称为主元)的方程,利用方程的特征解决;三是根据几个变量间的关系,判断符合哪些方程的性质和特征(如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等),通过研究方程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解决;四是在中学数学中常见数学模型(如函数、曲线等),经常转化为方程问题去解决。

三、范例剖析例1已知f(t)=log2t,t[ ,8],对于f(t)值域内的所有实数m,不等式2x2+mx+4>2m+4x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常见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常见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数学常见思想方法总结目录一、基本概念与思想 (2)1.1 数学思维方式 (3)1.1.1 几何直观 (4)1.1.2 逻辑推理 (6)1.1.3 形数结合 (7)1.2 高中数学常见解题思想 (8)1.2.1 分类讨论思想 (9)1.2.2 数形结合思想 (10)1.2.3 参数思想 (11)1.2.4 类比思想 (13)二、高级思想方法与应用 (14)2.1 模型思想 (15)2.1.1 实际问题模型化 (17)2.1.3 方程模型 (19)2.2 抽象思想 (20)2.2.1 数学抽象 (21)2.2.2 逻辑抽象 (22)2.2.3 方法抽象 (24)2.3 综合思想 (25)2.3.1 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7)2.3.2 不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28)2.3.3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运用 (29)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31)3.1 题型分析 (33)3.1.1 函数题型 (33)3.1.2 不等式题型 (35)3.1.3 数列题型 (36)3.1.5 概率题型 (38)3.2 解题策略 (40)3.2.1 已知条件分析 (41)3.2.2 数形结合策略 (42)3.2.3 构造法策略 (44)3.2.4 特殊值法策略 (45)3.2.5 分类讨论策略 (46)一、基本概念与思想代数思想: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数与数的运算以及代数式、方程、函数等代数对象的性质。

代数思想强调符号表示等量关系和函数关系,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工具。

几何思想: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图形和性质的学科。

高中数学中的几何思想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涉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空间想象等。

函数与变量思想:函数描述了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变量思想强调在变化中寻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中的数与形相结合,通过图形的直观性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汇总

高考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汇总

高考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汇总数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要以数学的基本方法去考虑,这样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答对题目。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他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2)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运算能力的基础注:高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七种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第二:数形结合思想:(1)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即数与形两个方面(2)在一维空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二维空间,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中,选择、填空侧重突出考查数到形的转化,在解答题中,考虑推理论证严密性,突出形到数的转化第三:分类与整合思想(1)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2)从具体出发,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3)划分只是手段,分类研究才是目的(4)有分有合,先分后合,是分类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5)含字母参数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的研究,重点考查学生思维严谨性与周密性第四:化归与转化思想(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第五:特殊与一般思想(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5)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第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1)把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是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2)积累的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是解决的方向(3)立体几何中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上是先进行有限次分割,再求和求极限,是典型的有限与无限数学思想的应用(4)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增内容考查深入,必将加强对有限与无限的考查第七:或然与必然的思想:(1)随机现象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结果的随机性,二是频率的稳定性(2)偶然中找必然,再用必然规律解决偶然(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随机事件的分布列、数学期望是考查的重点。

高中数学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汇总

高中数学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汇总

高中数学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汇总数学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它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精确的推导能力。

而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指导着我们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下面我将对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汇总。

第一,抽象与具象思维。

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出其特有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它是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抽象思维,我们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简化问题,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具象思维则是从一般规律中归纳特殊情况的思维方法,通过具象思维,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具体化,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第二,演绎与归纳思维。

演绎是根据已有的前提和规则,从已知的事实中推导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方法。

通过演绎思维,我们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将已知的数学定理和命题应用到新的问题中,进而推出新的结论。

归纳则是通过观察特殊情况,总结规律,进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通过归纳思维,我们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从而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

第三,直观与符号思维。

直观思维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感知,理解和表达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以图形、图像和物理模型等形式进行思考,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符号思维则是通过符号、公式、等式等数学符号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它能够把问题转化为符号形式,进行精确地推导和计算。

第四,分析与综合思维。

分析思维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部分,分别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思维方法。

通过分析思维,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内部结构和关系,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脉络和解决途径。

综合思维则是将各个部分的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得出整体性的结论或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通过综合思维,我们能够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得到更全面和完整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第五,直觉与严谨思维。

直觉思维是通过内在的直觉和洞察力,快速而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和解决办法的思维方式。

直觉的好坏往往与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有关。

严谨思维则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要求严谨的论证和推导过程的思维方法。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

第1讲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高考定位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一般通过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进行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2)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3.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①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②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4.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热点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微题型1] 不等式问题中的函数(方程)法【例1-1】 (1)f (x )=ax 3-3x +1对于x ∈[-1,1],总有f (x )≥0成立,则a =________.(2)设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 <0时,f ′(x )g (x )+f (x )g ′(x )>0,且g (-3)=0,则不等式f (x )g (x )<0的解集是________. 解析 (1)若x =0,则不论a 取何值,f (x )≥0显然成立;当x >0即x ∈(0,1]时,f (x )=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 3.设g (x )=3x 2-1x 3,则g ′(x )=3(1-2x )x 4, 所以g (x )在区间⎝ ⎛⎦⎥⎤0,12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12,1上单调递减, 因此g (x )max =g ⎝ ⎛⎭⎪⎫12=4,从而a ≥4. 当x <0即x ∈[-1,0)时,f (x )=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 3,设g (x )=3x 2-1x 3,且g (x )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因此g (x )min =g (-1)=4, 从而a ≤4,综上a =4.(2)设F (x )=f (x )g (x ),由于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得F (-x )=f (-x )·g (-x )=-f (x )g (x )=-F (x ),即F (x )在R 上为奇函数.又当x <0时,F ′(x )=f ′(x )·g (x )+f (x )g ′(x )>0,所以x <0时,F (x )为增函数.因为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所以x >0时,F (x )也是增函数.因为F (-3)=f (-3)g (-3)=0=-F (3).所以,由图可知F (x )<0的解集是(-∞,-3)∪(0,3).答案 (1)4 (2)(-∞,-3)∪(0,3)探究提高 (1)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2)函数f (x )>0或f (x )<0恒成立,一般可转化为f (x )min >0或f (x )max <0;已知恒成立求参数范围可先分离参数,然后利用函数值域求解.[微题型2] 数列问题的函数(方程)法【例1-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 +p ·3n (n ∈N *,p 为常数),a 1,a 2+6,a 3成等差数列.(1)求p 的值及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b n }满足b n =n 2a n,证明:b n ≤49. (1)解 由a 1=3,a n +1=a n +p ·3n ,得a 2=3+3p ,a 3=a 2+9p =3+12p .因为a 1,a 2+6,a 3成等差数列,所以a 1+a 3=2(a 2+6),即3+3+12p =2(3+3p +6),得p =2,依题意知,a n +1=a n +2×3n .当n ≥2时,a 2-a 1=2×31,a 3-a 2=2×32,…,a n -a n -1=2×3n -1.将以上式子相加得a n -a 1=2(31+32+…+3n -1),所以a n -a 1=2×3×(1-3n -1)1-3=3n -3, 所以a n =3n (n ≥2).又a 1=3符合上式,故a n =3n .(2)证明 因为a n =3n ,所以b n =n 23n .所以b n +1-b n =(n +1)23n +1-n 23n =-2n 2+2n +13n +1(n ∈N *), 若-2n 2+2n +1<0,则n >1+32, 即当n ≥2时,有b n +1<b n ,又因为b 1=13,b 2=49,故b n ≤49.探究提高 数列最值问题中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常见类型:(1)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或不等式求解.(2)数列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问题,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或不等式组⎩⎪⎨⎪⎧a n -1≤a n ,a n ≥a n +1,⎩⎪⎨⎪⎧a n -1≥a n ,a n ≤a n +1求解.(3)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值:转化为二次函数,借助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或求使a n ≥0(a n ≤0)成立时最大的n 值即可求解.[微题型3] 解析几何问题的方程(函数)法【例1-3】 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 (2,0),B (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 =kx (k >0)与AB 相交于点D ,与椭圆相交于E 、F 两点.(1)若ED→=6DF →,求k 的值; (2)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解 (1)依题意得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直线AB ,EF 的方程分别为x +2y =2,y =kx (k >0).如图,设D (x 0,kx 0),E (x 1,kx 1),F (x 2,kx 2),其中x 1<x 2,且x 1,x 2满足方程(1+4k 2)x 2=4,故x 2=-x 1=21+4k2.① 由ED →=6DF →知x 0-x 1=6(x 2-x 0), 得x 0=17(6x 2+x 1)=57x 2=1071+4k 2; 由D 在AB 上知x 0+2kx 0=2,得x 0=21+2k .所以21+2k =1071+4k 2, 化简得24k 2-25k +6=0,解得k =23或k =38.(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①式知,点E ,F 到AB 的距离分别为h 1=|x 1+2kx 1-2|5=2(1+2k +1+4k 2)5(1+4k 2), h 2=|x 2+2kx 2-2|5=2(1+2k -1+4k 2)5(1+4k 2).又|AB |=22+12=5,所以四边形AEBF 的面积为S =12|AB |(h 1+h 2)=12·5·4(1+2k )5(1+4k 2)=2(1+2k )1+4k 2 =21+4k 2+4k 1+4k 2≤22, 当4k 2=1(k >0),即当k =12时,上式取等号.所以S 的最大值为2 2.即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为2 2.探究提高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热点二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微题型1]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讨论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例2-1】 (1)若函数f (x )=|2x -2|-b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设函数f (x )(x ∈R )满足f (-x )=f (x ),f (x )=f (2-x ),且当x ∈[0,1]时,f (x )=x 3.又函数g (x )=|x cos(πx )|,则函数h (x )=g (x )-f (x )在⎣⎢⎡⎦⎥⎤-12,32上的零点个数为( )A.5B.6C.7D.8解析 (1)由f (x )=|2x -2|-b 有两个零点,可得|2x -2|=b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可得函数y =|2x -2|的图象与函数y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结合函数的图象,可得0<b <2,故填(0,2).(2)根据题意,函数y =f (x )是周期为2的偶函数且0≤x ≤1时,f (x )=x 3,则当-1≤x ≤0时,f (x )=-x 3,且g (x )=|x cos(πx )|,所以当x =0时,f (x )=g (x ).当x ≠0时,若0<x ≤12,则x 3=x cos(πx ),即x 2=cos πx .再根据函数性质画出⎣⎢⎡⎦⎥⎤-12,32上的图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所得关系式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有5个根.所以总共有6个.答案 (1)(0,2) (2)B探究提高 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的解(或函数零点)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或函数零点)的个数.[微题型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例2-2】 (1)若不等式9-x 2≤k (x +2)-2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b -a =2,则k =________.(2)若不等式|x -2a |≥12x +a -1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1)如图,分别作出直线y =k (x +2)-2与半圆y =9-x 2.由题意,知直线在半圆的上方,由b -a=2,可知b =3,a =1,所以直线y =k (x +2)-2过点(1,22),则k = 2.(2)作出y =|x -2a |和y =12x +a -1的简图,依题意知应有2a ≤2-2a ,故a ≤12.答案 (1)2 (2)⎝ ⎛⎦⎥⎤-∞,12 探究提高 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微题型3]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最值【例2-3】 (1)已知P 是直线l :3x +4y +8=0上的动点,P 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则四边形P AC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2)(2015·全国Ⅰ卷)已知F 是双曲线C :x 2-y 28=1的右焦点,P 是C 的左支上一点,A (0,66),当△APF 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 (1)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 沿直线3x+4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 AC 的面积S Rt △P AC =12|P A |·|AC |=12|P 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 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 四边形P ACB 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直线l 时,S 四边形P ACB 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 从而|P A |=|PC |2-|AC |2=2 2.所以(S 四边形P ACB )min =2×12×|P A |×|AC |=2 2.(2)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 1,连接PF 1,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 |=2+|PF 1|,则△APF 的周长为|P A |+|PF |+|AF |=|P A |+2+|PF 1|+|AF |=|P A |+|PF 1|+|AF |+2,由于|AF |+2是定值,要使△APF 的周长最小,则|P A |+|PF 1|最小,即P ,A ,F 1三点共线,如图所示.由于A (0,66),F 1(-3,0),直线AF 1的方程为:x -3+y 66=1, 即x =y 26-3, 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可得y 2+66y -96=0,解得y =26或y =-86(舍去),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 6.所以S △APF =S △AFF 1-S △PFF 1=12×6×66-12×6×26=12 6.答案 (1)22 (2)126探究提高 破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关键是画出相应的图形,注意数形结合的相互渗透,并从相关的图形中挖掘对应的信息加以分析与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转化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数形结合建立相应的关系式,另一种是通过代数形式转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进行讨论.1.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2.借助有关函数的性质,一是用来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来求解.3.许多数学问题中,一般都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这些参变量中必有一个处于突出的主导地位,把这个参变量称为主元,构造出关于主元的方程,主元思想有利于回避多元的困扰,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分离参变量.4.在数学中函数的图象、方程的曲线、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向量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等都实现以形助数的途径,当试题中涉及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分析这些数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5.有些图形问题,单纯从图形上无法看出问题的结论,这就要对图形进行数量上的分析,通过数的帮助达到解题的目的.6.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有时只需把图象大致形状画出即可,不需要精确图象.一、选择题1.直线3x -y +m =0与圆x 2+y 2-2x -2=0相切,则实数m 等于( ) A.3或- 3 B.-3或33 C.-33或 3D.-33或33解析 圆的方程(x -1)2+y 2=3,圆心(1,0)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3+m |3+1=3⇒|3+m |=23⇒m =3或m =-3 3.答案 C2.已知函数f (x )满足下面关系:①f (x +1)=f (x -1);②当x ∈[-1,1]时,f (x )=x 2,则方程f (x )=lg x 解的个数是( ) A.5 B.7 C.9D.10解析 由题意可知,f (x )是以2为周期,值域为[0,1]的函数. 又f (x )=lg x ,则x ∈(0,10],画出两函数图象, 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 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答案 C3.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f (-1)=2,对任意x ∈R ,f ′(x )>2,则f (x )>2x +4的解集为( ) A.(-1,1) B.(-1,+∞) C.(-∞,-1)D.(-∞,+∞)解析 f ′(x )>2转化为f ′(x )-2>0,构造函数F (x )=f (x )-2x , 得F (x )在R 上是增函数.又F (-1)=f (-1)-2×(-1)=4,f (x )>2x +4, 即F (x )>4=F (-1),所以x >-1. 答案 B4.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a -c )·(b -c )=0,则|c |的最大值是( ) A. 2 B.2 2 C. 3D.2解析 如图,设OA →=a ,OB →=b ,OC →=c ,则CA →=a -c ,CB →=b -c .由题意知CA →⊥CB →, ∴O ,A ,C ,B 四点共圆.∴当OC 为圆的直径时,|c |最大,此时,|OC →|= 2. 答案 A5.当0<x ≤12时,4x <log a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22B.⎝ ⎛⎭⎪⎫22,1 C.(1,2) D.(2,2)解析 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象求解. ∵0<x ≤12,∴1<4x ≤2,∴log a x >4x >1, ∴0<a <1,排除答案C ,D ;取a =12,x =12,则有412=2,log 1212=1, 显然4x <log a x 不成立,排除答案A ;故选B. 答案 B二、填空题6.(2015·全国Ⅱ卷改编)已知A,B为双曲线E的左,右顶点,点M在E上,△ABM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E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如图,设双曲线E的方程为x2a2-y2b2=1(a>0,b>0),则|AB|=2a,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设点M(x1,y1)在第一象限内,过M作MN⊥x轴于点N(x1,0),∵△ABM为等腰三角形,且∠ABM=120°,∴|BM|=|AB|=2a,∠MBN=60°,∴y1=|MN|=|BM|sin∠MBN=2a sin 60°=3a,x1=|OB|+|BN|=a+2a cos 60°=2a.将点M(x1,y1)的坐标代入x2a2-y2b2=1,可得a2=b2,∴e=ca=a2+b2a2= 2.答案27.已知e1,e2是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b满足|b|=2,b·e1=1,b·e2=1,则对于任意x,y∈R,|b-(x e1+y e2)|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b-(x e1+y e2)|2=b2+x2e21+y2e22-2x b·e1-2y b·e2+2xy e1·e2=4+x2+y2-2x-2y=(x-1)2+(y-1)2+2≥2,当且仅当x=1,y=1时,|b-(x e1+y e2)|2取得最小值2,此时|b-(x e1+y e2)|取得最小值 2.答案28.设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与圆C:(x-5)2+y2=r2(r>0)相切于点M,且M为线段AB的中点.若这样的直线l恰有4条,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m,A(x1,y1),B(x2,y2),把直线l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2=4x并整理得y2-4ty-4m=0,则Δ=16t2+16m>0,y1+y2=4t,y1y2=-4m,那么x1+x2=(ty1+m)+(ty2+m)=4t2+2m,则线段AB的中点M(2t2+m,2t).由题意可得直线AB与直线MC垂直,且C(5,0).当t≠0时,有k MC·k AB=-1,即2t-02t2+m-5·1t=-1,整理得m=3-2t2,把m=3-2t2代入Δ=16t2+16m>0,可得3-t2>0,即0<t2<3.由于圆心C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5-m|1+t2=2+2t21+t2=21+t2=r,所以2<r<4,此时满足题意且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有两条.当t=0时,这样的直线l恰有2条,即x=5±r,所以0<r<5.综上,可得若这样的直线恰有4条,则2<r<4.答案(2,4)三、解答题9.已知数列{a n}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2=1,a5=-5.(1)求{a n}的通项a n;(2)求{a n}前n项和S n的最大值.解(1)设{a n}的公差为d,由已知条件,⎩⎪⎨⎪⎧a 1+d =1,a 1+4d =-5,解得a 1=3,d =-2. 所以a n =a 1+(n -1)d =-2n +5.(2)S n =na 1+n (n -1)2d =-n 2+4n =4-(n -2)2. 所以n =2时,S n 取到最大值4.10.椭圆C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22,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P (0,m ),与椭圆C 交于相异两点A ,B ,且AP→=3PB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m 的取值范围.解 (1)设椭圆C 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设c >0,c 2=a 2-b 2,由题意,知2b =2,c a =22, 所以a =1,b =c =22.故椭圆C 的方程为y 2+x212=1.即y 2+2x 2=1.(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由题意求得m =±12;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k ≠0),l 与椭圆C 的交点坐标为A (x 1,y 1),B (x 2,y 2),由⎩⎪⎨⎪⎧y =kx +m ,2x 2+y 2=1,得(k 2+2)x 2+2kmx +m 2-1=0, Δ=(2km )2-4(k 2+2)(m 2-1)=4(k 2-2m 2+2)>0,(*) x 1+x 2=-2km k 2+2,x 1x 2=m 2-1k 2+2.因为AP →=3 PB →,所以-x 1=3x 2. 所以⎩⎪⎨⎪⎧x 1+x 2=-2x 2,x 1x 2=-3x 22.所以3(x 1+x 2)2+4x 1x 2=0. 所以3·⎝ ⎛⎭⎪⎫-2km k 2+22+4·m 2-1k 2+2=0. 整理得4k 2m 2+2m 2-k 2-2=0, 即k 2(4m 2-1)+(2m 2-2)=0.当m 2=14时,上式不成立;当m 2≠14时,k 2=2-2m 24m 2-1,由(*)式,得k 2>2m 2-2,又k ≠0,所以k 2=2-2m24m 2-1>0.解得-1<m <-12或12<m <1.综上,所求m 的取值范围为⎝ ⎛⎦⎥⎤-1,-12∪⎣⎢⎡⎭⎪⎫12,1. 11.设函数f (x )=ax 3-3ax ,g (x )=bx 2-ln x (a ,b ∈R ),已知它们在x =1处的切线互相平行. (1)求b 的值;(2)若函数F (x )=⎩⎪⎨⎪⎧f (x ),x ≤0,g (x ),x >0,且方程F (x )=a 2有且仅有四个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函数g (x )=bx 2-ln x 的定义域为(0,+∞), (1)f ′(x )=3ax 2-3a ⇒f ′(1)=0,g ′(x )=2bx -1x ⇒g ′(1)=2b -1, 依题意得2b -1=0,所以b =12. (2)x ∈(0,1)时,g ′(x )=x -1x <0, 即g (x )在(0,1)上单调递减,x ∈(1,+∞)时,g ′(x )=x -1x >0,即g (x )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 =1时,g (x )取得极小值g (1)=12; 当a =0时,方程F (x )=a 2不可能有四个解;当a <0,x ∈(-∞,-1)时,f ′(x )<0,即f (x )在(-∞,-1)上单调递减,x ∈(-1,0)时,f ′(x )>0, 即f (x )在(-1,0)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 =-1时,f (x )取得极小值f (-1)=2a , 又f (0)=0,所以F (x )的图象如图(1)所示, 从图象可以看出F (x )=a 2不可能有四个解. 当a >0,x ∈(-∞,-1)时,f ′(x )>0, 即f (x )在(-∞,-1)上单调递增, x ∈(-1,0)时,f ′(x )<0, 即f (x )在(-1,0)上单调递减,所以当x =-1时,f (x )取得极大值f (-1)=2a . 又f (0)=0,所以F (x )的图象如图(2)所求,从图(2)看出,若方程F (x )=a 2有四个解,则12<a 2<2a ,得22<a <2,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2,2.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高考定位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近几年高考每年必考,一般体现在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解答题中,难度较大.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等.(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常见的转化与化归的方法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常见的转化方法有:(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结论适合原问题.(6)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7)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8)类比法:运用类比推理,猜测问题的结论,易于确定.(9)参数法:引进参数,使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形式进行解决.(10)补集法:如果正面解决原问题有困难,可把原问题的结果看做集合A,而把包含该问题的整体问题的结果类比为全集U,通过解决全集U及补集∁U A获得原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正难则反的原则.热点一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微题型1]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例1-1】(1)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2S n=3n+3,求数列{a n}的通项a n=________.(2)已知实数a ≠0,函数f (x )=⎩⎪⎨⎪⎧2x +a ,x <1,-x -2a ,x ≥1.若f (1-a )=f (1+a ),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1)由2S n =3n +3得:当n =1时,2S 1=31+3=2a 1,解得a 1=3;当n ≥2时,a n =S n -S n -1=12[(3n +3)-(3n -1+3)]=3n -1,由于n =1时,a 1=3不适合上式.∴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3n -1,n ≥2.(2)当a >0时,1-a <1,1+a >1, 这时f (1-a )=2(1-a )+a =2-a , f (1+a )=-(1+a )-2a =-1-3a .由f (1-a )=f (1+a )得2-a =-1-3a ,解得a =-32,不合题意,舍去; 当a <0时,1-a >1,1+a <1, 这时f (1-a )=-(1-a )-2a =-1-a , f (1+a )=2(1+a )+a =2+3a .由f (1-a )=f (1+a )得-1-a =2+3a , 解得a =-34.综上可知,a 的值为-34.答案 (1)⎩⎪⎨⎪⎧3,n =1,3n -1,n ≥2(2)-34探究提高 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整合法往往是因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用,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微题型2] 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例1-2】 (1)不等式|x |+|2x +3|≥2的解集是( )A.(-∞,-53)∪(1,+∞)B.(-∞,-1)∪⎝ ⎛⎭⎪⎫53,+∞ C.⎝ ⎛⎦⎥⎤-∞,-53∪[-1,+∞) D.(-∞,1)∪⎝ ⎛⎭⎪⎫53,+∞ (2)已知m ∈R ,求函数f (x )=(4-3m )x 2-2x +m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1)原不等式可转化为⎩⎨⎧x <-32,-x -(2x +3)≥2,或⎩⎨⎧-32≤x ≤0,-x +(2x +3)≥2或⎩⎪⎨⎪⎧x >0,x +(2x +3)≥2.解得x ≤-53或-1≤x ≤0或x >0,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3∪[-1,+∞). (2)①当4-3m =0,即m =43时,函数y =-2x +43,它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y max =f (0)=43.②当4-3m ≠0, 即m ≠43时,y 是二次函数.当4-3m >0,即m <43时,二次函数y 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方程x =14-3m>0,它在[0,1]上的最大值只能在区间端点取得(由于此处不涉及最小值,故不需讨论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f (0)=m ,f (1)=2-2m ,当m ≥2-2m ,又m <43,即23≤m <43时,y max =m .当m <2-2m ,又m <43,即m <23时,y max =2(1-m ).当4-3m <0,即m >43时,二次函数y 的图象开口向下,又它的对称轴方程x =14-3m<0,所以函数y 在[0,1]上是减函数,于是y max =f (0)=m .由①、②可知,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为y max =⎩⎪⎨⎪⎧2-2m ,m <23,m ,m ≥23.答案 (1)C(2)y max =⎩⎪⎨⎪⎧2-2m ,m <23,m ,m ≥23 探究提高 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整合法,常见的类型有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问题,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求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根据相应问题中的条件对相应的参数、关系式等加以分类分析,进而分类求解与综合.[微题型3] 由参数变化引起的分类【例1-3】 (2015·全国Ⅱ卷)已知函数f (x )=ln x +a (1-x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当f (x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大于2a -2时,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的定义域为(0,+∞),f ′(x )=1x -a .若a ≤0,则f ′(x )>0,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若a >0,则当x ∈⎝ ⎛⎭⎪⎫0,1a 时,f ′(x )>0;当x ∈⎝ ⎛⎭⎪⎫1a ,+∞时,f ′(x )<0,所以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1a ,+∞上单调递减. 综上,知当a ≤0时,f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a >0时,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1a ,+∞上单调递减. (2)由(1)知,当a ≤0时,f (x )在(0,+∞)上无最大值;当a >0时,f (x )在x =1a 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f ⎝ ⎛⎭⎪⎫1a =ln 1a +a ⎝ ⎛⎭⎪⎫1-1a =-ln a +a -1.因此f ⎝ ⎛⎭⎪⎫1a >2a -2等价于ln a +a -1<0. 令g (a )=ln a +a -1,则g (a )在(0,+∞)上单调递增,g (1)=0.于是,当0<a <1时,g (a )<0;当a >1时,g (a )>0. 因此,a 的取值范围是(0,1).探究提高 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整合法经常用于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热点二 转化与化归思想[微题型1] 换元法【例2-1】 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0,a 2+b 2+c 2=1,则a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令b =x ,c =y ,则x +y =-a ,x 2+y 2=1-a 2.此时直线x +y =-a 与圆x 2+y 2=1-a 2有交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a |2≤1-a 2,解得a 2≤23, 所以a 的最大值为63.答案 63探究提高 换元法是一种变量代换,也是一种特殊的转化与化归方法,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去取代另一种变数形式,是将生疏(或复杂)的式子(或数),用熟悉(或简单)的式子(或字母)进行替换;化生疏为熟悉、复杂为简单、抽象为具体,使运算或推理可以顺利进行.[微题型2] 特殊与一般的转化【例2-2】 过抛物线y =ax 2(a >0)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度分别为p ,q ,则1p +1q 等于( )A.2aB.12aC.4aD.4a 解析 抛物线y =ax 2(a >0)的标准方程为x 2=1a y (a >0).焦点F ⎝ ⎛⎭⎪⎫0,14a ,取过焦点F 的直线垂直于y 轴, 则|PF |=|QF |=12a ,所以1p +1q =4a .答案 C探究提高 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得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可以使我们从宏观整体的高度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微题型3] 常量与变量的转化【例2-3】 对任意的|m |≤2,函数f (x )=mx 2-2x +1-m 恒为负,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对任意的|m |≤2,有mx 2-2x +1-m <0恒成立,即|m |≤2时,(x 2-1)m -2x +1<0恒成立.设g (m )=(x 2-1)m -2x +1,则原问题转化为g (m )<0恒成立(m ∈[-2,2]).所以⎩⎪⎨⎪⎧g (-2)<0,g (2)<0,即⎩⎪⎨⎪⎧2x 2+2x -3>0,2x 2-2x -1<0. 解得7-12<x <3+12,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7-12,3+12. 答案 ⎝ ⎛⎭⎪⎫7-12,3+12探究提高 在处理多变元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参数,将其看做是“主元”,而把其它变元看做是常量,从而达到减少变元简化运算的目的.[微题型4] 正与反的相互转化【例2-4】 若对于任意t ∈[1,2],函数g (x )=x 3+⎝ ⎛⎭⎪⎫m 2+2x 2-2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g ′(x )=3x 2+(m +4)x -2,若g (x )在区间(t ,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①g ′(x )≥0在(t ,3)上恒成立,或②g ′(x )≤0在(t ,3)上恒成立.由①得3x 2+(m +4)x -2≥0,即m +4≥2x -3x 在x ∈(t ,3)上恒成立,∴m +4≥2t -3t 恒成立,则m +4≥-1,即m ≥-5;由②得m +4≤2x -3x 在x ∈(t ,3)上恒成立, 则m +4≤23-9,即m ≤-373.∴函数g (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 的取值范围为-373<m<-5.答案 ⎝ ⎛⎭⎪⎫-373,-5 探究提高 否定性命题,常要利用正反的相互转化,先从正面求解,再取正面答案的补集即可,一般地,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从反面考虑较简单,因此,间接法多用于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性命题情形的问题中.1.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用分类讨论的思维策略解数学问题的操作过程: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论→归纳综合结论→检验分类是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为空集,并集为全集).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有:(1)集合:注意集合中空集∅讨论.(2)函数: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 ,一般应分a >1和0<a <1的讨论;函数y =ax 2+bx +c 有时候分a =0和a ≠0的讨论;对称轴位置的讨论;判别式的讨论.(3)数列:由S n 求a n 分n =1和n >1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分公比q =1和q ≠1的讨论.(4)三角函数:角的象限及函数值范围的讨论.(5)不等式:解不等式时含参数的讨论,基本不等式相等条件是否满足的讨论.(6)立体几何:点线面及图形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7)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点斜式中k 分存在和不存在,直线截距式中分b =0和b ≠0的讨论;轨迹方程中含参数时曲线类型及形状的讨论.(8)排列、组合、概率中的分类计数问题.(9)去绝对值时的讨论及分段函数的讨论等.2.转化与化归思想遵循的原则:(1)熟悉已知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以便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3)和谐统一原则:转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统一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4)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应想到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讨,使问题获得解决.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a n }中,a 3=7,前3项之和S 3=21,则公比q 的值是( )A.1B.-12C.1或-12D.-1或12解析 当公比q =1时,a 1=a 2=a 3=7,S 3=3a 1=21,符合要求.当q ≠1时,a 1q 2=7,a 1(1-q 3)1-q=21,解之得,q =-12或q =1(舍去).综上可知,q =1或-12.答案 C2.过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上任意一点P ,引与实轴平行的直线,交两渐近线于R ,Q 两点,则PR→·PQ →的值为( ) A.a 2B.b 2C.2abD.a 2+b 2解析 当直线PQ 与x 轴重合时,|PR→|=|PQ →|=a ,故选A. 答案 A3.函数f (x )=2x +x 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是( )A.0B.1C.2D.3解析 法一 函数f (x )=2x +x 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即函数y 1=2x -2与y 2=-x 3的图象在区间(0,1)内的交点个数.作图,可知在(0,+∞)内最多有一个交点,故排除C ,D 项;当x =0时,y 1=-1<y 2=0,当x =1时,y 1=0>y 2=-1,因此在区间(0,1)内一定会有一个交点,所以A 项错误.选B. 法二 因为f (0)=1+0-2=-1,f (1)=2+13-2=1,所以f (0)·f (1)<0.又函数f (x )在(0,1)内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0,1)内的零点个数是1.答案 B4.已知函数f (x )=ln x -14x +34x -1,g (x )=-x 2+2bx -4,若对任意的x 1∈(0,2),任意的x 2∈[1,2],不等式f (x 1)≥g (x 2)恒成立,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A.⎝ ⎛⎦⎥⎤-∞,142B.(1,+∞)C.⎝ ⎛⎭⎪⎫1,142D.⎣⎢⎡⎦⎥⎤1,142 解析 依题意,问题等价于f (x 1)min ≥g (x 2)max ,f (x )=ln x -14x +34x -1(x >0), 所以f ′(x )=1x -14-34x 2=4x -x 2-34x 2.由f ′(x )>0,解得1<x <3,故函数f (x )单调递增区间是(1,3),同理得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1)和(3,+∞),故在区间(0,2)上,x =1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这个极小值点是唯一的,所以f (x 1)min =f (1)=-12.函数g (x 2)=-x 22+2bx 2-4,x 2∈[1,2].当b <1时,g (x 2)max =g (1)=2b -5;当1≤b ≤2时,g (x 2)max =g (b )=b 2-4;当b >2时,g (x 2)max =g (2)=4b -8.故问题等价于⎩⎨⎧b <1,-12≥2b -5或⎩⎨⎧1≤b ≤2,-12≥b 2-4或⎩⎨⎧b >2,-12≥4b -8.解第一个不等式组得b <1,解第二个不等式组得1≤b ≤142,第三个不等式组无解.综上所述,b 的取值范围是⎝ ⎛⎦⎥⎤-∞,142.故选A. 答案 A。

高考数学十大思想方法总结

高考数学十大思想方法总结

高考数学十大思想方法总结高考数学是极富挑战性的科目,其复杂性和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方法。

下面是高考数学的十大思想方法的总结。

首先,归纳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题目的特点,把握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其次,抽象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问题。

学生需要将具体问题通用化,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从而解决问题。

再次,逻辑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运用合理的逻辑推理,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

第四,辅助构思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用图形或表格来辅助构思。

学生需要善于运用这些辅助工具,从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第五,推理证明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证明,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证明方法和技巧,从而能够灵活运用。

第六,类比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其他相关的问题上。

第七,质疑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陷阱或迷惑性的信息,学生需要具备质疑和排除错误答案的能力,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八,分解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往往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个解决,最后得到整体解答。

第九,递推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递推法解决,学生需要善于发现问题的递推规律,从而得到通用解答。

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试题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综上所述,高考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归纳、抽象、逻辑、辅助构思、推理证明、类比、质疑、分解、递推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高考数学:数学解题七大基本思想方法数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要以数学的基本方法去考虑,这样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答对题目。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他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2)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运算能力的基础注:高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七种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第二:数形结合思想(1)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即数与形两个方面(2)在一维空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二维空间,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中,选择、填空侧重突出考查数到形的转化,在解答题中,考虑推理论证严密性,突出形到数的转化第三:分类与整合思想(1)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2)从具体出发,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3)划分只是手段,分类研究才是目的(4)有分有合,先分后合,是分类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5)含字母参数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的研究,重点考查学生思维严谨性与周密性第四:化归与转化思想(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第五:特殊与一般思想(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5)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第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1)把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是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2)积累的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是解决的方向(3)立体几何中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上是先进行有限次分割,再求和求极限,是典型的有限与无限数学思想的应用(4)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增内容考查深入,必将加强对有限与无限的考查第七:或然与必然的思想(1)随机现象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结果的随机性,二是频率的稳定性(2)偶然中找必然,再用必然规律解决偶然(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随机事件的分布列、数学期望是考查的重点。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

第1讲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高考定位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一般通过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进行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1.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含义(1)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2)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3.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①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②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4.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热点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微题型1] 不等式问题中的函数(方程)法【例1-1】 (1)f (x )=ax 3-3x +1对于x ∈[-1,1],总有f (x )≥0成立,则a =________.(2)设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 <0时,f ′(x )g (x )+f (x )g ′(x )>0,且g (-3)=0,则不等式f (x )g (x )<0的解集是________. 解析 (1)若x =0,则不论a 取何值,f (x )≥0显然成立;当x >0即x ∈(0,1]时,f (x )=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 3.设g (x )=3x 2-1x 3,则g ′(x )=3(1-2x )x 4, 所以g (x )在区间⎝ ⎛⎦⎥⎤0,12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12,1上单调递减, 因此g (x )max =g ⎝ ⎛⎭⎪⎫12=4,从而a ≥4. 当x <0即x ∈[-1,0)时,f (x )=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 3,设g (x )=3x 2-1x 3,且g (x )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因此g (x )min =g (-1)=4, 从而a ≤4,综上a =4.(2)设F (x )=f (x )g (x ),由于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得F (-x )=f (-x )·g (-x )=-f (x )g (x )=-F (x ),即F (x )在R 上为奇函数.又当x <0时,F ′(x )=f ′(x )·g (x )+f (x )g ′(x )>0,所以x <0时,F (x )为增函数.因为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所以x >0时,F (x )也是增函数.因为F (-3)=f (-3)g (-3)=0=-F (3).所以,由图可知F (x )<0的解集是(-∞,-3)∪(0,3).答案 (1)4 (2)(-∞,-3)∪(0,3)探究提高 (1)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2)函数f (x )>0或f (x )<0恒成立,一般可转化为f (x )min >0或f (x )max <0;已知恒成立求参数范围可先分离参数,然后利用函数值域求解.[微题型2] 数列问题的函数(方程)法【例1-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 +p ·3n (n ∈N *,p 为常数),a 1,a 2+6,a 3成等差数列.(1)求p 的值及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b n }满足b n =n 2a n,证明:b n ≤49. (1)解 由a 1=3,a n +1=a n +p ·3n ,得a 2=3+3p ,a 3=a 2+9p =3+12p .因为a 1,a 2+6,a 3成等差数列,所以a 1+a 3=2(a 2+6),即3+3+12p =2(3+3p +6),得p =2,依题意知,a n +1=a n +2×3n .当n ≥2时,a 2-a 1=2×31,a 3-a 2=2×32,…,a n -a n -1=2×3n -1.将以上式子相加得a n -a 1=2(31+32+…+3n -1),所以a n -a 1=2×3×(1-3n -1)1-3=3n -3, 所以a n =3n (n ≥2).又a 1=3符合上式,故a n =3n .(2)证明 因为a n =3n ,所以b n =n 23n .所以b n +1-b n =(n +1)23n +1-n 23n =-2n 2+2n +13n +1(n ∈N *), 若-2n 2+2n +1<0,则n >1+32, 即当n ≥2时,有b n +1<b n ,又因为b 1=13,b 2=49,故b n ≤49.探究提高 数列最值问题中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常见类型:(1)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或不等式求解.(2)数列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问题,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或不等式组⎩⎪⎨⎪⎧a n -1≤a n ,a n ≥a n +1,⎩⎪⎨⎪⎧a n -1≥a n ,a n ≤a n +1求解.(3)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值:转化为二次函数,借助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或求使a n ≥0(a n ≤0)成立时最大的n 值即可求解.[微题型3] 解析几何问题的方程(函数)法【例1-3】 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 (2,0),B (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 =kx (k >0)与AB 相交于点D ,与椭圆相交于E 、F 两点.(1)若ED→=6DF →,求k 的值; (2)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解 (1)依题意得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直线AB ,EF 的方程分别为x +2y =2,y =kx (k >0).如图,设D (x 0,kx 0),E (x 1,kx 1),F (x 2,kx 2),其中x 1<x 2,且x 1,x 2满足方程(1+4k 2)x 2=4,故x 2=-x 1=21+4k2.① 由ED →=6DF →知x 0-x 1=6(x 2-x 0), 得x 0=17(6x 2+x 1)=57x 2=1071+4k 2; 由D 在AB 上知x 0+2kx 0=2,得x 0=21+2k .所以21+2k =1071+4k 2, 化简得24k 2-25k +6=0,解得k =23或k =38.(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①式知,点E ,F 到AB 的距离分别为h 1=|x 1+2kx 1-2|5=2(1+2k +1+4k 2)5(1+4k 2), h 2=|x 2+2kx 2-2|5=2(1+2k -1+4k 2)5(1+4k 2).又|AB |=22+12=5,所以四边形AEBF 的面积为S =12|AB |(h 1+h 2)=12·5·4(1+2k )5(1+4k 2)=2(1+2k )1+4k2 =21+4k 2+4k 1+4k 2≤22, 当4k 2=1(k >0),即当k =12时,上式取等号.所以S 的最大值为2 2.即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为2 2.探究提高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热点二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微题型1]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讨论方程的根或函数零点【例2-1】 (1)若函数f (x )=|2x -2|-b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设函数f (x )(x ∈R )满足f (-x )=f (x ),f (x )=f (2-x ),且当x ∈[0,1]时,f (x )=x 3.又函数g (x )=|x cos(πx )|,则函数h (x )=g (x )-f (x )在⎣⎢⎡⎦⎥⎤-12,32上的零点个数为( )A.5B.6C.7D.8解析 (1)由f (x )=|2x -2|-b 有两个零点,可得|2x -2|=b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可得函数y =|2x -2|的图象与函数y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结合函数的图象,可得0<b <2,故填(0,2).(2)根据题意,函数y =f (x )是周期为2的偶函数且0≤x ≤1时,f (x )=x 3,则当-1≤x ≤0时,f (x )=-x 3,且g (x )=|x cos(πx )|,所以当x =0时,f (x )=g (x ).当x ≠0时,若0<x ≤12,则x 3=x cos(πx ),即x 2=cos πx .再根据函数性质画出⎣⎢⎡⎦⎥⎤-12,32上的图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所得关系式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有5个根.所以总共有6个.答案 (1)(0,2) (2)B探究提高 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的解(或函数零点)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个熟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或函数零点)的个数.[微题型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或求参数范围【例2-2】 (1)若不等式9-x 2≤k (x +2)-2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b -a =2,则k =________.(2)若不等式|x -2a |≥12x +a -1对x ∈R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1)如图,分别作出直线y =k (x +2)-2与半圆y =9-x 2.由题意,知直线在半圆的上方,由b -a=2,可知b =3,a =1,所以直线y =k (x +2)-2过点(1,22),则k = 2.(2)作出y =|x -2a |和y =12x +a -1的简图,依题意知应有2a ≤2-2a ,故a ≤12.答案 (1)2 (2)⎝⎛⎦⎥⎤-∞,12 探究提高 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微题型3]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最值【例2-3】 (1)已知P 是直线l :3x +4y +8=0上的动点,P 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则四边形P AC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2)(2015·全国Ⅰ卷)已知F 是双曲线C :x 2-y 28=1的右焦点,P 是C 的左支上一点,A (0,66),当△APF 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 (1)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 沿直线3x+4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 AC 的面积S Rt △P AC =12|P A |·|AC |=12|P 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 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 四边形P ACB 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直线l 时,S 四边形P ACB 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 从而|P A |=|PC |2-|AC |2=2 2.所以(S 四边形P ACB )min =2×12×|P A |×|AC |=2 2.(2)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 1,连接PF 1,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 |=2+|PF 1|,则△APF 的周长为|P A |+|PF |+|AF |=|P A |+2+|PF 1|+|AF |=|P A |+|PF 1|+|AF |+2,由于|AF |+2是定值,要使△APF 的周长最小,则|P A |+|PF 1|最小,即P ,A ,F 1三点共线,如图所示.由于A (0,66),F 1(-3,0),直线AF 1的方程为:x -3+y 66=1, 即x =y 26-3, 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可得 y 2+66y -96=0,解得y =26或y =-86(舍去),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 6.所以S △APF =S △AFF 1-S △PFF 1=12×6×66-12×6×26=12 6.答案 (1)22 (2)12 6探究提高 破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关键是画出相应的图形,注意数形结合的相互渗透,并从相关的图形中挖掘对应的信息加以分析与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转化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数形结合建立相应的关系式,另一种是通过代数形式转化为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进行讨论.1.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2.借助有关函数的性质,一是用来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来求解.3.许多数学问题中,一般都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这些参变量中必有一个处于突出的主导地位,把这个参变量称为主元,构造出关于主元的方程,主元思想有利于回避多元的困扰,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分离参变量.4.在数学中函数的图象、方程的曲线、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向量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等都实现以形助数的途径,当试题中涉及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分析这些数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5.有些图形问题,单纯从图形上无法看出问题的结论,这就要对图形进行数量上的分析,通过数的帮助达到解题的目的.6.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有时只需把图象大致形状画出即可,不需要精确图象.一、选择题1.直线3x -y +m =0与圆x 2+y 2-2x -2=0相切,则实数m 等于( ) A.3或- 3 B.-3或3 3 C.-33或 3D.-33或3 3解析 圆的方程(x -1)2+y 2=3,圆心(1,0)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3+m |3+1=3⇒|3+m |=23⇒m =3或m =-3 3.答案 C2.已知函数f (x )满足下面关系:①f (x +1)=f (x -1);②当x ∈[-1,1]时,f (x )=x 2,则方程f (x )=lg x 解的个数是( ) A.5 B.7 C.9D.10解析 由题意可知,f (x )是以2为周期,值域为[0,1]的函数. 又f (x )=lg x ,则x ∈(0,10],画出两函数图象, 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 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答案 C3.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f (-1)=2,对任意x ∈R ,f ′(x )>2,则f (x )>2x +4的解集为( ) A.(-1,1) B.(-1,+∞) C.(-∞,-1)D.(-∞,+∞)解析 f ′(x )>2转化为f ′(x )-2>0,构造函数F (x )=f (x )-2x , 得F (x )在R 上是增函数.又F (-1)=f (-1)-2×(-1)=4,f (x )>2x +4, 即F (x )>4=F (-1),所以x >-1. 答案 B4.已知a ,b 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a -c )·(b -c )=0,则|c |的最大值是( ) A. 2 B.2 2 C. 3D.2解析 如图,设OA →=a ,OB →=b ,OC →=c ,则CA →=a -c ,CB →=b -c .由题意知CA →⊥CB →, ∴O ,A ,C ,B 四点共圆.∴当OC 为圆的直径时,|c |最大,此时,|OC →|= 2. 答案 A5.当0<x ≤12时,4x <log a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0,22B.⎝ ⎛⎭⎪⎫22,1 C.(1,2) D.(2,2)解析 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象求解. ∵0<x ≤12,∴1<4x ≤2,∴log a x >4x >1, ∴0<a <1,排除答案C ,D ;取a =12,x =12,则有412=2,log 1212=1, 显然4x <log a x 不成立,排除答案A ;故选B. 答案 B二、填空题6.(2015·全国Ⅱ卷改编)已知A ,B 为双曲线E 的左,右顶点,点M 在E 上,△ABM 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E 的离心率为________.解析 如图,设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则|AB |=2a ,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设点M (x 1,y 1)在第一象限内,过M 作MN ⊥x 轴于点N (x 1,0), ∵△ABM 为等腰三角形,且∠ABM =120°, ∴|BM |=|AB |=2a ,∠MBN =60°,∴y 1=|MN |=|BM |sin ∠MBN =2a sin 60°=3a ,x 1=|OB |+|BN |=a +2a cos 60°=2a .将点M (x 1,y 1)的坐标代入x 2a 2-y 2b 2=1,可得a 2=b 2,∴e =c a =a 2+b 2a 2= 2. 答案27.已知e 1,e 2是平面内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b 满足|b |=2,b ·e 1=1,b ·e 2=1,则对于任意x ,y ∈R ,|b -(x e 1+y e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b -(x e 1+y e 2)|2=b 2+x 2e 21+y 2e 22-2x b ·e 1-2y b ·e 2+2xy e 1·e 2=4+x 2+y 2-2x -2y =(x -1)2+(y -1)2+2≥2,当且仅当x =1,y =1时,|b -(x e 1+y e 2)|2取得最小值2,此时|b -(x e 1+y e 2)|取得最小值 2. 答案28.设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与圆C:(x-5)2+y2=r2(r>0)相切于点M,且M为线段AB的中点.若这样的直线l恰有4条,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m,A(x1,y1),B(x2,y2),把直线l的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2=4x并整理得y2-4ty-4m=0,则Δ=16t2+16m>0,y1+y2=4t,y1y2=-4m,那么x1+x2=(ty1+m)+(ty2+m)=4t2+2m,则线段AB的中点M(2t2+m,2t).由题意可得直线AB与直线MC垂直,且C(5,0).当t≠0时,有k MC·k AB=-1,即2t-02t2+m-5·1t=-1,整理得m=3-2t2,把m=3-2t2代入Δ=16t2+16m>0,可得3-t2>0,即0<t2<3.由于圆心C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5-m|1+t2=2+2t21+t2=21+t2=r,所以2<r<4,此时满足题意且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有两条.当t=0时,这样的直线l恰有2条,即x=5±r,所以0<r<5. 综上,可得若这样的直线恰有4条,则2<r<4.答案(2,4)三、解答题9.已知数列{a n}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2=1,a5=-5.(1)求{a n}的通项a n;(2)求{a n}前n项和S n的最大值.解(1)设{a n}的公差为d,由已知条件,⎩⎪⎨⎪⎧a 1+d =1,a 1+4d =-5,解得a 1=3,d =-2. 所以a n =a 1+(n -1)d =-2n +5.(2)S n =na 1+n (n -1)2d =-n 2+4n =4-(n -2)2. 所以n =2时,S n 取到最大值4.10.椭圆C 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短轴长为2,离心率为22,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P (0,m ),与椭圆C 交于相异两点A ,B ,且AP→=3PB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m 的取值范围.解 (1)设椭圆C 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设c >0,c 2=a 2-b 2,由题意,知2b =2,c a =22, 所以a =1,b =c =22.故椭圆C 的方程为y 2+x212=1.即y 2+2x 2=1.(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由题意求得m =±12;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k ≠0),l 与椭圆C 的交点坐标为A (x 1,y 1),B (x 2,y 2),由⎩⎪⎨⎪⎧y =kx +m ,2x 2+y 2=1,得(k 2+2)x 2+2kmx +m 2-1=0, Δ=(2km )2-4(k 2+2)(m 2-1)=4(k 2-2m 2+2)>0,(*) x 1+x 2=-2km k 2+2,x 1x 2=m 2-1k 2+2.因为AP →=3 PB →,所以-x 1=3x 2. 所以⎩⎪⎨⎪⎧x 1+x 2=-2x 2,x 1x 2=-3x 22.所以3(x 1+x 2)2+4x 1x 2=0. 所以3·⎝ ⎛⎭⎪⎫-2km k 2+22+4·m 2-1k 2+2=0. 整理得4k 2m 2+2m 2-k 2-2=0, 即k 2(4m 2-1)+(2m 2-2)=0.当m 2=14时,上式不成立;当m 2≠14时,k 2=2-2m 24m 2-1,由(*)式,得k 2>2m 2-2, 又k ≠0,所以k 2=2-2m 24m 2-1>0.解得-1<m <-12或12<m <1.综上,所求m 的取值范围为⎝⎛⎦⎥⎤-1,-12∪⎣⎢⎡⎭⎪⎫12,1. 11.设函数f (x )=ax 3-3ax ,g (x )=bx 2-ln x (a ,b ∈R ),已知它们在x =1处的切线互相平行. (1)求b 的值;(2)若函数F (x )=⎩⎪⎨⎪⎧f (x ),x ≤0,g (x ),x >0,且方程F (x )=a 2有且仅有四个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函数g (x )=bx 2-ln x 的定义域为(0,+∞), (1)f ′(x )=3ax 2-3a ⇒f ′(1)=0,g ′(x )=2bx -1x ⇒g ′(1)=2b -1, 依题意得2b -1=0,所以b =12.(2)x ∈(0,1)时,g ′(x )=x -1x <0, 即g (x )在(0,1)上单调递减,x ∈(1,+∞)时,g ′(x )=x -1x >0,即g (x )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 =1时,g (x )取得极小值g (1)=12; 当a =0时,方程F (x )=a 2不可能有四个解;当a <0,x ∈(-∞,-1)时,f ′(x )<0,即f (x )在(-∞,-1)上单调递减,x ∈(-1,0)时,f ′(x )>0, 即f (x )在(-1,0)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 =-1时,f (x )取得极小值f (-1)=2a , 又f (0)=0,所以F (x )的图象如图(1)所示, 从图象可以看出F (x )=a 2不可能有四个解. 当a >0,x ∈(-∞,-1)时,f ′(x )>0, 即f (x )在(-∞,-1)上单调递增, x ∈(-1,0)时,f ′(x )<0,即f (x )在(-1,0)上单调递减,所以当x =-1时,f (x )取得极大值f (-1)=2a . 又f (0)=0,所以F (x )的图象如图(2)所求,从图(2)看出,若方程F (x )=a 2有四个解,则12<a 2<2a ,得22<a <2,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2,2.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高考定位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近几年高考每年必考,一般体现在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解答题中,难度较大.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公式等.(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常见的转化与化归的方法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常见的转化方法有:(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结论适合原问题.(6)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7)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8)类比法:运用类比推理,猜测问题的结论,易于确定.(9)参数法:引进参数,使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形式进行解决.(10)补集法:如果正面解决原问题有困难,可把原问题的结果看做集合A,而把包含该问题的整体问题的结果类比为全集U,通过解决全集U及补集∁U A获得原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正难则反的原则.热点一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微题型1]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例1-1】(1)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2S n=3n+3,求数列{a n}的通项a n=________.(2)已知实数a ≠0,函数f (x )=⎩⎪⎨⎪⎧2x +a ,x <1,-x -2a ,x ≥1.若f (1-a )=f (1+a ),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1)由2S n =3n +3得:当n =1时,2S 1=31+3=2a 1,解得a 1=3;当n ≥2时,a n =S n -S n -1=12[(3n+3)-(3n -1+3)]=3n -1,由于n =1时,a 1=3不适合上式.∴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3n -1,n ≥2.(2)当a >0时,1-a <1,1+a >1, 这时f (1-a )=2(1-a )+a =2-a , f (1+a )=-(1+a )-2a =-1-3a .由f (1-a )=f (1+a )得2-a =-1-3a ,解得a =-32,不合题意,舍去; 当a <0时,1-a >1,1+a <1, 这时f (1-a )=-(1-a )-2a =-1-a , f (1+a )=2(1+a )+a =2+3a .由f (1-a )=f (1+a )得-1-a =2+3a , 解得a =-34.综上可知,a 的值为-34.答案 (1)⎩⎪⎨⎪⎧3,n =1,3n -1,n ≥2(2)-34探究提高 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整合法往往是因为有的数学定理、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用,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微题型2] 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例1-2】 (1)不等式|x |+|2x +3|≥2的解集是( )A.(-∞,-53)∪(1,+∞)B.(-∞,-1)∪⎝ ⎛⎭⎪⎫53,+∞ C.⎝ ⎛⎦⎥⎤-∞,-53∪[-1,+∞) D.(-∞,1)∪⎝ ⎛⎭⎪⎫53,+∞ (2)已知m ∈R ,求函数f (x )=(4-3m )x 2-2x +m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1)原不等式可转化为⎩⎨⎧x <-32,-x -(2x +3)≥2,或⎩⎨⎧-32≤x ≤0,-x +(2x +3)≥2或⎩⎪⎨⎪⎧x >0,x +(2x +3)≥2. 解得x ≤-53或-1≤x ≤0或x >0,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3∪[-1,+∞). (2)①当4-3m =0,即m =43时,函数y =-2x +43,它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y max =f (0)=43.②当4-3m ≠0, 即m ≠43时,y 是二次函数.当4-3m >0,即m <43时,二次函数y 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方程x =14-3m>0,它在[0,1]上的最大值只能在区间端点取得(由于此处不涉及最小值,故不需讨论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f (0)=m ,f (1)=2-2m ,当m ≥2-2m ,又m <43,即23≤m <43时,y max =m .当m <2-2m ,又m <43,即m <23时,y max =2(1-m ).当4-3m <0,即m >43时,二次函数y 的图象开口向下,又它的对称轴方程x =14-3m<0,所以函数y 在[0,1]上是减函数,于是y max =f (0)=m .由①、②可知,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为y max =⎩⎪⎨⎪⎧2-2m ,m <23,m ,m ≥23.答案 (1)C(2)y max =⎩⎪⎨⎪⎧2-2m ,m <23,m ,m ≥23 探究提高 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整合法,常见的类型有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问题,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求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根据相应问题中的条件对相应的参数、关系式等加以分类分析,进而分类求解与综合.[微题型3] 由参数变化引起的分类【例1-3】 (2015·全国Ⅱ卷)已知函数f (x )=ln x +a (1-x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当f (x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大于2a -2时,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f (x )的定义域为(0,+∞),f ′(x )=1x -a .若a ≤0,则f ′(x )>0,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若a >0,则当x ∈⎝ ⎛⎭⎪⎫0,1a 时,f ′(x )>0;当x ∈⎝ ⎛⎭⎪⎫1a ,+∞时,f ′(x )<0,所以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1a ,+∞上单调递减. 综上,知当a ≤0时,f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a >0时,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1a ,+∞上单调递减. (2)由(1)知,当a ≤0时,f (x )在(0,+∞)上无最大值;当a >0时,f (x )在x =1a 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f ⎝ ⎛⎭⎪⎫1a =ln 1a +a ⎝ ⎛⎭⎪⎫1-1a =-ln a +a -1.因此f ⎝ ⎛⎭⎪⎫1a >2a -2等价于ln a +a -1<0. 令g (a )=ln a +a -1,则g (a )在(0,+∞)上单调递增,g (1)=0.于是,当0<a <1时,g (a )<0;当a >1时,g (a )>0. 因此,a 的取值范围是(0,1).探究提高 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整合法经常用于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结果不同,或对于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 热点二 转化与化归思想[微题型1] 换元法【例2-1】 已知实数a ,b ,c 满足a +b +c =0,a 2+b 2+c 2=1,则a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令b =x ,c =y ,则x +y =-a ,x 2+y 2=1-a 2.此时直线x +y =-a 与圆x 2+y 2=1-a 2有交点,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a |2≤1-a 2,解得a 2≤23, 所以a 的最大值为63.答案 63探究提高 换元法是一种变量代换,也是一种特殊的转化与化归方法,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去取代另一种变数形式,是将生疏(或复杂)的式子(或数),用熟悉(或简单)的式子(或字母)进行替换;化生疏为熟悉、复杂为简单、抽象为具体,使运算或推理可以顺利进行.[微题型2] 特殊与一般的转化【例2-2】 过抛物线y =ax 2(a >0)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度分别为p ,q ,则1p +1q 等于( )A.2aB.12aC.4aD.4a 解析 抛物线y =ax 2(a >0)的标准方程为x 2=1a y (a >0).焦点F ⎝⎛⎭⎪⎫0,14a ,取过焦点F 的直线垂直于y 轴, 则|PF |=|QF |=12a ,所以1p +1q =4a .答案 C探究提高 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得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可以使我们从宏观整体的高度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微题型3] 常量与变量的转化【例2-3】 对任意的|m |≤2,函数f (x )=mx 2-2x +1-m 恒为负,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对任意的|m |≤2,有mx 2-2x +1-m <0恒成立,即|m |≤2时,(x 2-1)m -2x +1<0恒成立.设g (m )=(x 2-1)m -2x +1,则原问题转化为g (m )<0恒成立(m ∈[-2,2]).所以⎩⎪⎨⎪⎧g (-2)<0,g (2)<0,即⎩⎪⎨⎪⎧2x 2+2x -3>0,2x 2-2x -1<0.解得7-12<x <3+12,即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7-12,3+12. 答案 ⎝ ⎛⎭⎪⎫7-12,3+12探究提高 在处理多变元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参数,将其看做是“主元”,而把其它变元看做是常量,从而达到减少变元简化运算的目的.[微题型4] 正与反的相互转化【例2-4】 若对于任意t ∈[1,2],函数g (x )=x 3+⎝ ⎛⎭⎪⎫m 2+2x 2-2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g ′(x )=3x 2+(m +4)x -2,若g (x )在区间(t ,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①g ′(x )≥0在(t ,3)上恒成立,或②g ′(x )≤0在(t ,3)上恒成立.由①得3x 2+(m +4)x -2≥0,即m +4≥2x -3x 在x ∈(t ,3)上恒成立,∴m +4≥2t -3t 恒成立,则m +4≥-1,即m ≥-5;由②得m +4≤2x -3x 在x ∈(t ,3)上恒成立, 则m +4≤23-9,即m ≤-373.∴函数g (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 的取值范围为-373<m<-5.答案 ⎝ ⎛⎭⎪⎫-373,-5 探究提高 否定性命题,常要利用正反的相互转化,先从正面求解,再取正面答案的补集即可,一般地,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从反面考虑较简单,因此,间接法多用于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性命题情形的问题中.1.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用分类讨论的思维策略解数学问题的操作过程: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论→归纳综合结论→检验分类是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为空集,并集为全集).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有:(1)集合:注意集合中空集∅讨论.(2)函数: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 ,一般应分a >1和0<a <1的讨论;函数y =ax 2+bx +c 有时候分a =0和a ≠0的讨论;对称轴位置的讨论;判别式的讨论.(3)数列:由S n 求a n 分n =1和n >1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分公比q =1和q ≠1的讨论.(4)三角函数:角的象限及函数值范围的讨论.(5)不等式:解不等式时含参数的讨论,基本不等式相等条件是否满足的讨论.(6)立体几何:点线面及图形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7)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点斜式中k 分存在和不存在,直线截距式中分b =0和b ≠0的讨论;轨迹方程中含参数时曲线类型及形状的讨论.(8)排列、组合、概率中的分类计数问题.(9)去绝对值时的讨论及分段函数的讨论等.2.转化与化归思想遵循的原则:(1)熟悉已知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以便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3)和谐统一原则:转化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统一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4)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应想到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讨,使问题获得解决.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a n }中,a 3=7,前3项之和S 3=21,则公比q 的值是( )A.1B.-12C.1或-12D.-1或12解析 当公比q =1时,a 1=a 2=a 3=7,S 3=3a 1=21,符合要求.当q ≠1时,a 1q 2=7,a 1(1-q 3)1-q=21,解之得,q =-12或q =1(舍去).综上可知,q =1或-12.答案 C2.过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上任意一点P ,引与实轴平行的直线,交两渐近线于R ,Q 两点,则PR →·PQ→的值为( ) A.a 2B.b 2C.2abD.a 2+b 2解析 当直线PQ 与x 轴重合时,|PR→|=|PQ →|=a ,故选A. 答案 A3.函数f (x )=2x +x 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是( )A.0B.1C.2D.3解析 法一 函数f (x )=2x +x 3-2在区间(0,1)内的零点个数即函数y 1=2x -2与y 2=-x 3的图象在区间(0,1)内的交点个数.作图,可知在(0,+∞)内最多有一个交点,故排除C ,D 项;当x =0时,y 1=-1<y 2=0,当x =1时,y 1=0>y 2=-1,因此在区间(0,1)内一定会有一个交点,所以A 项错误.选B. 法二 因为f (0)=1+0-2=-1,f (1)=2+13-2=1,所以f (0)·f (1)<0.又函数f (x )在(0,1)内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0,1)内的零点个数是1.答案 B4.已知函数f (x )=ln x -14x +34x -1,g (x )=-x 2+2bx -4,若对任意的x 1∈(0,2),任意的x 2∈[1,2],不等式f (x 1)≥g (x 2)恒成立,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A.⎝ ⎛⎦⎥⎤-∞,142B.(1,+∞)C.⎝ ⎛⎭⎪⎫1,142D.⎣⎢⎡⎦⎥⎤1,142 解析 依题意,问题等价于f (x 1)min ≥g (x 2)max ,f (x )=ln x -14x +34x -1(x >0), 所以f ′(x )=1x -14-34x 2=4x -x 2-34x 2.由f ′(x )>0,解得1<x <3,故函数f (x )单调递增区间是(1,3),同理得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1)和(3,+∞),故在区间(0,2)上,x =1是函数f (x )的极小值点,这个极小值点是唯一的,所以f (x 1)min =f (1)=-12.函数g (x 2)=-x 22+2bx 2-4,x 2∈[1,2].当b <1时,g (x 2)max =g (1)=2b -5;当1≤b ≤2时,g (x 2)max =g (b )=b 2-4;当b >2时,g (x 2)max =g (2)=4b -8.故问题等价于⎩⎨⎧b <1,-12≥2b -5或⎩⎨⎧1≤b ≤2,-12≥b 2-4或⎩⎨⎧b >2,-12≥4b -8.解第一个不等式组得b <1,解第二个不等式组得1≤b ≤142,第三个不等式组无解.综上所述,b 的取值范围是⎝ ⎛⎦⎥⎤-∞,142.故选A. 答案 A。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全部内容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一、配方法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

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

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

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a2+b2=(a+b)2-2ab=(a-b)2+2ab;a2+ab+b2=(a+b)2-ab=(a-b)2+3ab=(a+b2)2+(32b)2;a2+b2+c2+ab+bc+ca=12[(a+b)2+(b+c)2+(c+a)2]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c-ca)=…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2;x2+12x=(x+1x)2-2=(x-1x)2+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1. 在正项等比数列{an }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

2. 方程x2+y2-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4<k<1B. k<14或k>1C. k∈RD. k=14或k=13. 已知sin4α+cos4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B. -1C. 1或-1D. 04. 函数y=log12(-2x2+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4]B. [54,+∞)C. (-12,54]D. [54,3)5. 已知方程x2+(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2+y2=4上,则实数a=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思想方法前言 (2)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一、配方法 (3)二、换元法 (7)三、待定系数法 (14)四、定义法 (19)五、数学归纳法 (23)六、参数法 (28)七、反证法 (32)八、消去法………………………………………九、分析与综合法………………………………十、特殊与一般法………………………………十一、类比与归纳法…………………………十二、观察与实验法…………………………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一、数形结合思想 (35)二、分类讨论思想 (41)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四、转化(化归)思想 (54)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一、应用问题 (59)二、探索性问题 (65)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附录………………………………………………………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前言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一、配方法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a2+b2=(a+b)2-2ab=(a-b)2+2ab;a2+ab+b2=(a+b)2-ab=(a-b)2+3ab=(a+b2)2+(32b)2;a2+b2+c2+ab+bc+ca=12[(a+b)2+(b+c)2+(c+a)2]a2+b2+c2=(a+b+c)2-2(ab+bc+ca)=(a+b-c)2-2(ab-bc-ca)=…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2;x2+12x=(x+1x)2-2=(x-1x)2+2 ;……等等.Ⅰ、再现性题组:1. 在正项等比数列{an }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2. 方程x2+y2-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A. 14<k<1B. k<14或k>1C. k∈RD. k=14或k=13. 已知sin4α+cos4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A. 1B. -1C. 1或-1D. 04. 函数y=log12(-2x2+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A. (-∞, 54]B. [54,+∞)C. (-12,54]D. [54,3)5. 已知方程x2+(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2+y2=4上,则实数a=_____.【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m p-am p+=am2,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2易求.答案是:5.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2+(y-b)2=r2,解r2>0即可,选B.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2α+cos2α)2-2sin2αcos2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5小题:答案3-11.Ⅱ、示范性题组: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A. 23B. 14C. 5D. 6【分析】 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11424()()xy yz xz x y z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解】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由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而得:211424()()xy yz xz x y z ++=++=⎧⎨⎩.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x y z 222++=()()x y z xy yz xz ++-++22=6112-=5所以选B.【注】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容易发现使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从而求解.这也是我们使用配方法的一种解题模式.例2. 设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为p 、q,若(p q )2+(q p)2≤7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解】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为p 、q,由韦达定理得:p +q =-k,pq =2 ,(p q )2+(q p )2=p q pq 442+()=()()p q p q pq 2222222+-=[()]()p q pq p q pq +--2222222=()k 22484--≤7, 解得k ≤-10或k ≥10 .又 ∵p 、q 为方程x 2+kx +2=0的两实根, ∴ △=k 2-8≥0即k ≥22或k ≤-22综合起来,k 的取值范围是:-10≤k ≤-22 或者 22≤k ≤10.【注】 关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总是先考虑根的判别式“Δ”;已知方程有两根时,可以恰当运用韦达定理.本题由韦达定理得到p +q 、pq 后,观察已知不等式,从其结构特征联想到先通分后配方,表示成p +q 与pq 的组合式.假如本题不对“△”讨论,结果将出错,即使有些题目可能结果相同,去掉对“△”的讨论,但解答是不严密、不完整的,这一点我们要尤为注意和重视.例3. 设非零复数a 、b 满足a 2+ab +b 2=0,求(a ab +)1998+(b a b+)1998. 【分析】 对已知式可以联想:变形为(a b )2+(a b )+1=0,则ab=ω (ω为1的立方虚根);或配方为(a +b)2=ab .则代入所求式即得.【解】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 )2+(ab)+1=0 , 设ω=a b ,则ω2+ω+1=0,可知ω为1的立方虚根,所以:1ω=b a,ω3=ω3=1. 又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2=ab ,所以 (a a b +)1998+(b a b+)1998=(a ab 2)999+(b ab 2)999=(a b )999+(b a )999=ω999+ω999=2 .【注】 本题通过配方,简化了所求的表达式;巧用1的立方虚根,活用ω的性质,计算表达式中的高次幂.一系列的变换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要求我们善于联想和展开.【另解】由a 2+ab +b 2=0变形得:(a b )2+(a b )+1=0 ,解出b a=-±132i 后,化成三角形式,代入所求表达式的变形式(a b )999+(ba)999后,完成后面的运算.此方法用于只是未-±132i 联想到ω时进行解题.假如本题没有想到以上一系列变换过程时,还可由a 2+ab +b 2=0解出:a =-±132i b,直接代入所求表达式,进行分式化简后,化成复数的三角形式,利用棣莫佛定理完成最后的计算.Ⅲ、巩固性题组:1. 函数y =(x -a)2+(x -b)2(a 、b 为常数)的最小值为_____.A. 8B. ()a b -22 C. a b 222+ D.最小值不存在2. α、β是方程x 2-2ax +a +6=0的两实根,则(α-1)2 +(β-1)2的最小值是_____.A. -494B. 8C. 18D.不存在3. 已知x 、y ∈R +,且满足x +3y -1=0,则函数t =2x +8y 有_____.A.最大值22B.最大值22C.最小值22 B.最小值224. 椭圆x 2-2ax +3y 2+a 2-6=0的一个焦点在直线x +y +4=0上,则a =_____.A. 2B. -6C. -2或-6D. 2或6 5. 化简:218-sin +228+cos 的结果是_____.A. 2sin4B. 2sin4-4cos4C. -2sin4D. 4cos4-2sin46. 设F 1和F 2为双曲线x 24-y 2=1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 1PF 2=90°,则△F 1PF 2的面积是_________.7. 若x>-1,则f(x)=x 2+2x +11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8. 已知π2〈β<α〈34π,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92年高考题)9. 设二次函数f(x)=Ax 2+Bx +C,给定m 、n (m<n ),且满足A 2[(m+n)2+ m 2n 2]+2A[B(m+n)-Cmn]+B 2+C 2=0 . ① 解不等式f(x)>0;②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使当t ∈(m+t,n-t)时,f(x)<0 ?若不存在,说出理由;若存在,指出t 的取值范围.10. 设s>1,t>1,m∈R,x=logs t+logts,y=logs4t+logt4s+m(logs2t+logt2s),①将y表示为x的函数y=f(x),并求出f(x)的定义域;②若关于x的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m的取值范围.二、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 =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x +1-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均值换元,如遇到x +y =S 形式时,设x =S 2+t,y =S2-t 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π2]. Ⅰ、再现性题组:1.y =sinx ·cosx +sinx+cosx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2.设f(x 2+1)=log a (4-x 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1-a n ,则数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设实数x 、y 满足x 2+2xy -1=0,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5.方程1313++-xx=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6.不等式log 2(2x-1) ·log 2(2x +1-2)〈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简解】1小题:设sinx+cosx =t ∈[-2,2],则y =t 22+t -12,对称轴t =-1,当t =2,y max =12+2;2小题:设x 2+1=t (t ≥1),则f(t)=log a [-(t-1)2+4],所以值域为(-∞,log a 4]; 3小题:已知变形为11a n +-1a n =-1,设b n =1a n,则b 1=-1,b n =-1+(n -1)(-1)=-n,所以a n =-1n;4小题:设x +y =k,则x 2-2kx +1=0, △=4k 2-4≥0,所以k ≥1或k ≤-1; 5小题:设3x =y,则3y 2+2y -1=0,解得y =13,所以x =-1; 6小题:设log 2(2x -1)=y,则y(y +1)<2,解得-2<y<1,所以x ∈(log 254,log 23). Ⅱ、示范性题组:例1. 实数x 、y 满足4x 2-5xy +4y 2=5 ( ①式) ,设S =x 2+y 2,求1S max+1S min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分析】 由S =x 2+y 2联想到cos 2α+sin 2α=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x S y S ==⎧⎨⎪⎩⎪cos sin αα代入①式求S max 和S min 的值. 【解】设x S y S ==⎧⎨⎪⎩⎪cos sin αα代入①式得: 4S -5S ·sin αcos α=5解得 S =10852-sin α;∵ -1≤sin2α≤1 ∴ 3≤8-5sin2α≤13 ∴ 1013≤1085-sin α≤103∴ 1S max +1S min =310+1310=1610=85此种解法后面求S 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sin2α=810S S-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式:|810S S-|≤1.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另解】 由S =x 2+y 2,设x 2=S 2+t,y 2=S 2-t,t ∈[-S 2,S 2],则xy =±S t 224-代入①式得:4S ±5S t 224-=5, 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 2+39S 2-160S +100=0 .∴ 39S 2-160S +100≤0 解得:1013≤S ≤103∴ 1S max +1S min =310+1310=1610=85【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 =x 2+y 2与三角公式cos 2α+sin 2α=1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 =x 2+y 2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x 2=S 2+t 、y 2=S 2-t,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到了求值域的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x 、y 时,可以设x =a +b,y =a -b,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x =a +b,y =a -b,代入①式整理得3a 2+13b 2=5 ,求得a 2∈[0,53],所以S =(a -b)2+(a +b)2=2(a 2+b 2)=1013+2013a 2∈[1013,103],再求1S max +1S min 的值.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1cos A +1cos C=-2cos B ,求cosA C-2的值.(96年全国理) 【分析】 由已知“A +C =2B ”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可得A CB +=⎧⎨⎩12060°=°;由“A +C =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A C =°α=°-α6060+⎧⎨⎩ ,再代入可求cos α即cos A C-2.【解】由△ABC 中已知A +C =2B,可得 A C B +=⎧⎨⎩12060°=°,由A +C =120°,设A C =°α=°-α6060+⎧⎨⎩,代入已知等式得:1cos A +1cos C =160cos()︒+α+160cos()︒-α=11232cos sin αα-+11232cos sin αα+=cos cos sin ααα143422-=cos cos αα234-=-22, 解得:cos α=22, 即:cos A C-2=22.【另解】由A +C =2B,得A +C =120°,B =60°.所以1cos A +1cos C=-2cos B=-22,设1cos A =-2+m,1cos C =-2-m ,所以cosA =12-+m ,cosC =12--m,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cosA+cosC=2cos A C+2cosA C-2=cosA C-2=2222m-,cosA-cosC=-2sin A C+2sinA C-2=-3sinA C-2=222mm-,即:sin A C-2=-2322mm()-,=-2222m-,代入sin2A C-2+cos2A C-2=1整理得:3m4-16m-12=0,解出m2=6,代入cos A C-2=2222m-=22.【注】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1cos A+1cos C=-22”分别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C=2B,得A+C=120°,B=60°.所以1cos A+1cos C=-2cos B=-22,即cosA+cosC=-22cosAcosC,和积互化得:2cos A C+2cosA C-2=-2[cos(A+C)+cos(A-C),即cosA C-2=22-2cos(A-C)=22-2(2cos2A C-2-1),整理得:42cos2A C-2+2cosA C-2-32=0,解得:cos A C-2=22例3. 设a>0,求f(x)=2a(sinx+cosx)-sinx·cosx-2a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设sinx+cosx=t,则t∈[-2,2],由(sinx+cosx)2=1+2sinx·cosx得:sinx·cosx=t21 2-∴ f(x)=g(t)=-12(t-2a)2+12(a>0),t∈[-2,2]t=-2时,取最小值:-2a2-22a-1 2当2a≥2时,t=2,取最大值:-2a2+22a-12;当0<2a≤2时,t=2a,取最大值:12.∴ f(x)的最小值为-2a2-22a-12,最大值为122222212222()()<<-+-≥⎧⎨⎪⎪⎩⎪⎪aa a a.【注】 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 +cosx =t 后,抓住sinx +cosx 与sinx ·cosx 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 ∈[-2,2])与sinx +cosx 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 与cosx 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 ±cosx,sinxcsox),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研究.例4. 设对所于有实数x,不等式x 2log 241()a a ++2x log 221a a ++log 2()a a +1422>0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87年全国理)【分析】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a a +、log 2()a a +1422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解】 设log 221a a +=t,则log 241()a a +=log 2812()a a +=3+log 2a a+12=3-log 221a a +=3-t,log 2()a a +1422=2log 2a a +12=-2t,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 )x 2+2tx -2t>0,它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所以: 3048302->=+-<⎧⎨⎩t t t t ∆(),解得t t t <<>⎧⎨⎩306或 ∴ t<0即log 221a a +<0 0<21a a +<1,解得0<a<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关键是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og 241()a a +、 log 221a a +、log 2()a a +1422三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另外,本题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练.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的一点.例5. 已知sin θx =cos θy ,且cos 22θx +sin 22θy =10322()x y + (②式),求x y 的值. 【解】 设sin θx =cos θy =k,则sin θ=kx,cos θ=ky,且sin 2θ+cos 2θ=k 2(x 2+y 2)=1,代入②式得: k y x 222+k x y 222=10322()x y +=1032k 即:y x 22+x y 22=103设x y 22=t,则t +1t =103, 解得:t =3或13 ∴x y =±3或±33 【另解】 由x y =sin cos θθ=tg θ,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cos 22θx ,再表示成含tg θ的式子:1+tg 4θ=()()11031122+⨯+tg tg θθ=103tg 2θ,设tg 2θ=t,则3t 2—10t +3=0, ∴t =3或13, 解得x y =±3或±33. 【注】 第一种解法由sin θx =cos θy 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x y =sin cos θθ,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 θ,再进行换元和变形.两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熟练.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例6. 实数x 、y 满足()x -192+()y +1162=1,若x +y -k>0恒成立,求k 的范围. 【分析】由已知条件()x -192+()y +1162=1,可以发现它与a 2+b 2=1有相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换元. 【解】由()x -192+()y +1162=1,设x -13=cos θ,y +14=sin θ, 即:x y =+=-+⎧⎨⎩1314cos sin θθ代入不等式x +y -k>0得:3cos θ+4sin θ-k>0,即k<3cos θ+4sin θ=5sin(θ+ψ)所以k<-5时不等式恒成立.【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运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by +c>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 +by +c =0.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点始终位于平面上x +y -k>0的区域.即当直线x +y -k =0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下时.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方程组16191144022()()x y x y k -++=+-=⎧⎨⎩有相等的一组实数解,消元后由△=0可求得k =-3,所以k<-3时原不等式恒成立.x +y -k>0k 平面区域Ⅲ、巩固性题组:1. 已知f(x 3)=lgx (x>0),则f(4)的值为_____. A. 2lg2 B. 13lg2 C. 23lg2 D. 23lg4 2. 函数y =(x +1)4+2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A. [-2,+∞)B. [-1,+∞) D. (-∞,+∞)C. (-∞,-1]3.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12,且S 100=145,则a 1+a 3+a 5+……+a 99的值为_____.A. 85B. 72.5C. 60D. 52.54. 已知x 2+4y 2=4x,则x +y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5. 已知a ≥0,b ≥0,a +b =1,则a +12+b +12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6. 不等式x >ax +32的解集是(4,b),则a =________,b =_______. 7. 函数y =2x +x +1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8.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10=2,a 11+a 12+…+a 30=12,求a 31+a 32+…+a 60.9. 实数m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sin 2x +2mcosx +4m -1<0恒成立.10. 已知矩形ABCD,顶点C(4,4),A 点在曲线x 2+y 2=2 (x>0,y>0)上移动,且AB 、AD 始终平行x 轴、y 轴,求矩形ABCD 的最小面积.三、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 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 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 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 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 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Ⅰ、再现性题组:1. 设f(x)=x 2+m,f(x)的反函数f -1(x)=nx -5,那么m 、n 的值依次为_____. A. 52 , -2 B. -52 , 2 C. 52 , 2 D. -52,-2 2. 二次不等式ax 2+bx +2>0的解集是(-12,13),则a +b 的值是_____. A. 10 B. -10 C. 14 D. -143. 在(1-x 3)(1+x )10的展开式中,x 5的系数是_____.A. -297B.-252C. 297D. 2074. 函数y =a -bcos3x (b<0)的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12,则y =-4asin3b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5. 与直线L :2x +3y +5=0平行且过点A(1,-4)的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6. 与双曲线x 2-y 24=1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2,2)的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简解】1小题:由f(x)=x 2+m 求出f -1(x)=2x -2m,比较系数易求,选C ; 2小题:由不等式解集(-12,13),可知-12、13是方程ax 2+bx +2=0的两根,代入两根,列出关于系数a 、b 的方程组,易求得a +b,选D ;3小题:分析x 5的系数由C 105与(-1)C 102两项组成,相加后得x 5的系数,选D ;4小题:由已知最大值和最小值列出a 、b 的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得答案23π; 5小题:设直线L ’方程2x +3y +c =0,点A(1,-4)代入求得C =10,即得2x +3y +10=0;6小题:设双曲线方程x2-y24=λ,点(2,2)代入求得λ=3,即得方程x23-y212=1.Ⅱ、示范性题组:例1. 已知函数y=mx x nx22431+++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求此函数式.【分析】求函数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确定系数m、n的值;已知最大值、最小值实际是就是已知函数的值域,对分子或分母为二次函数的分式函数的值域易联想到“判别式法”.【解】函数式变形为: (y-m)x2-43x+(y-n)=0, x∈R, 由已知得y-m≠0 ∴△=(-43)2-4(y-m)(y-n)≥0 即: y2-(m+n)y+(mn-12)≤0 ①不等式①的解集为(-1,7),则-1、7是方程y2-(m+n)y+(mn-12)=0的两根,代入两根得:1120497120+++-=-++-=⎧⎨⎩()()m n mnm n mn解得:mn==⎧⎨⎩51或mn==⎧⎨⎩15∴ y=5431122x xx+++或者y=x xx224351+++此题也可由解集(-1,7)而设(y+1)(y-7)≤0,即y2-6y-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系数而得:m nmn+=-=-⎧⎨⎩6127,解出m、n而求得函数式y.【注】在所求函数式中有两个系数m、n需要确定,首先用“判别式法”处理函数值域问题,得到了含参数m、n的关于y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且知道了它的解集,求参数m、n.两种方法可以求解,一是视为方程两根,代入后列出m、n的方程求解;二是由已知解集写出不等式,比较含参数的不等式而列出m、n的方程组求解.本题要求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理解透彻,也要求理解求函数值域的“判别式法”:将y视为参数,函数式化成含参数y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可知其有解,利用△≥0,建立了关于参数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就是值域,使用“判别式法”的关键是否可以将函数化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例 2. 设椭圆中心在(2,-1),它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较近的端点距离是10-5,求椭圆的方程.【分析】求椭圆方程,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几何数据a、b、c之值,问题就全部解决了.设a、b、c后,由已知垂直关系而联想到勾股定理建立一个方程,再将焦点与长轴较近端点的距离转化为a-c的值后列出第二个方程.【解】设椭圆长轴2a、短轴2b、焦距2c,则|BF’|=a∴a b ca a ba c2222222105=++=-=-⎧⎨⎪⎩⎪()解得:ab==⎧⎨⎪⎩⎪105∴所求椭圆方程是:x210+y25=1F’B也可有垂直关系推证出等腰Rt △BB ’F ’后,由其性质推证出等腰Rt △B ’O ’F ’,再进行如下列式: b c a c a b c =-=-=+⎧⎨⎪⎩⎪105222 ,更容易求出a 、b 的值.【注】 圆锥曲线中,参数(a 、b 、c 、e 、p )的确定,是待定系数法的生动体现;如何确定,要抓住已知条件,将其转换成表达式.在曲线的平移中,几何数据(a 、b 、c 、e )不变,本题就利用了这一特征,列出关于a -c 的等式.一般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大部分用待定系数法,基本步骤是:设方程(或几何数据)→几何条件转换成方程→求解→已知系数代入.例3. 是否存在常数a 、b 、c,使得等式1·22+2·32+…+n(n +1)2=n n ()+112(an 2+bn +c)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89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是否存在,不妨假设存在.由已知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取特殊值n =1、2、3列出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对所有自然数n 都成立.【解】假设存在a 、b 、c 使得等式成立,令:n =1,得4=16(a +b +c);n =2,得22=12(4a +2b +c);n =3,得70=9a +3b +c.整理得: a b c a b c a b C ++=++=++=⎧⎨⎪⎩⎪2442449370,解得a b c ===⎧⎨⎪⎩⎪31110,于是对n =1、2、3,等式1·22+2·32+…+n(n +1)2=n n ()+112(3n 2+11n +10)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该等式都成立: 假设对n =k 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k +1)2=k k ()+112(3k 2+11k +10); 当n =k +1时,1·22+2·32+…+k(k +1)2+(k +1)(k +2)2=k k ()+112(3k 2+11k +10) +(k +1)(k +2)2=k k ()+112(k +2)(3k +5)+(k +1)(k +2)2=()()k k ++1212(3k 2+5k +12k +24)=()()k k ++1212[3(k +1)2+11(k +1)+10], 也就是说,等式对n =k +1也成立.综上所述,当a =8、b =11、c =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注】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在于由几个特殊值代入而得到.此种解法中,也体现了方程思想和特殊值法.对于是否存在性问题待定系数时,可以按照先试值、再猜想、最后归纳证明的步骤进行.本题如果记得两个特殊数列13+23+…+n 3、12+22+…+n 2求和的公式,也可以抓住通项的拆开,运用数列求和公式而直接求解:由n(n +1)2=n 3+2n 2+n 得S n =1·22+2·32+…+n(n +1)2=(13+23+…+n 3)+2(12+22+…+n 2)+(1+2+…+n)=n n 2214()++2×n n n ()()++1216+n n ()+12=n n ()+112(3n 2+11n +10),综上所述,当a =8、b =11、c =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例4. 有矩形的铁皮,其长为30cm,宽为14cm,要从四角上剪掉边长为xcm 的四个小正方形,将剩余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矩形盒子,问x 为何值时,矩形盒子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分析】实际问题中,最大值、最小值的研究,先由已知条件选取合适的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研究.【解】 依题意,矩形盒子底边边长为(30-2x)cm,底边宽为(14-2x)cm,高为xcm. ∴ 盒子容积 V =(30-2x)(14-2x)x =4(15-x)(7-x)x ,显然:15-x>0,7-x>0,x>0.设V =4ab(15a -ax)(7b -bx)x (a>0,b>0) 要使用均值不等式,则--+=-=-=⎧⎨⎩a b a ax b bx x 10157 解得:a =14, b =34, x =3 . 从而V =643(154-x 4)(214-34x)x ≤643(1542143+)3=643×27=576. 所以当x =3时,矩形盒子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576cm 3.【注】均值不等式应用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要凑配系数,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本题解答中也可以令V =4ab (15a -ax)(7-x)bx 或 4ab(15-x)(7a -ax)bx,再由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最佳条件而列出方程组,求出三项该进行凑配的系数,本题也体现了“凑配法”和“函数思想”.Ⅲ、巩固性题组:1. 函数y =log a x 的x ∈[2,+∞)上恒有|y|>1,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A. 2>a>12且a ≠1B. 0<a<12或1<a<2C. 1<a<2D. a>2或0<a<122. 方程x 2+px +q =0与x 2+qx +p =0只有一个公共根,则其余两个不同根之和为_____.A. 1B. -1C. p +qD. 无法确定3. 如果函数y =sin2x +a ·cos2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π8对称,那么a =_____. A. 2 B. -2 C. 1 D. -14. 满足C n 0+1·C n 1+2·C n 2+…+n ·C n n <500的最大正整数是_____.A. 4B. 5C. 6D. 75. 无穷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2n , 则所有项的和等于_____. A. -12 B. 1 C. 12D.与a 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