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郊祀志(上)(7)全文
李凭箜篌引赏析及感情
李凭箜篌引赏析及感情李凭箜篌引赏析及感情李凭箜篌引是唐朝诗人李贺写的作品,全诗要如何进行赏析呢?李凭箜篌(kōnghóu)引⑴作者: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神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注释】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李凭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
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
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
汉《郊祀歌》与谶纬之学
第
1卷
第
1 期
6
汉 《 与 徽 纬 之 学 郊祀歌 》
’
叶
:
岗
,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 考察汉代擂学的 历 史发 展 和 原始神 巫 文化的作用 结合武帝信神求仙
的 心 理愿 望
有
有
《 术数略 》
有
,
《 方 技略 》
”
如果
圣 制 只 允 一 门儒学 可读
如 果 不 是 为 了给 天 下读 书 人 研 习 诸子 提供方 便
”
,
刘 向刘欲父 子何 必
”
校辑 说
,
“
遗书
,
?
“
再次
武帝 并未
禁绝
诸子之 学
而 只 是 在 尊崇 儒学 的前提 下
,
“
罢默
百家
。
也就 是
,
武 帝 只 是把 儒家学 说 上 抬为 主 流 文化或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
’
z , [〕 对
’
柳治徽 先生认 为 其次 武 帝之 后
,
古先 圣 哲 思 想 之 流传
。
。
正 与事实相 反 成帝 时
,
。
心〕
学者 犹兼 治诸子 百 家之 学
。
《 汉书
艺文 志 》 载
, ,
以 书颇 散
,
亡
,
使渴者 陈农求 遗书 于 天 下
,
诏 光禄大 夫刘 向校经 传诸子 诗 赋
步兵校尉 任宏校 兵书 撮其指意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华夏文明公元前206-公元前23年)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华夏文明公元前206-公元前23年)《洪范》八政,三曰祀。
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
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
是以圣王为之典礼。
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
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明神之事者,以为祝;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
故有神民之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民神异业,敬而不黩,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灾祸不至,所求不匮。
及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
家为巫史,享祀无度,黩齐明而神弗蠲。
嘉生不降,祸灾荐臻,莫尽其气。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亡相侵黩。
自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祠。
有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谷,死为稷祠。
故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
《虞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岱宗,泰山也。
柴,望秩于山川。
遂见东后。
东后者,诸侯也。
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乐,三帛二生一死为贽。
五月,巡狩至南岳。
南岳者,衡山也。
八月,巡狩至西岳。
西岳者,华山也。
十一月,巡狩至北岳。
北岳者,恒山也。
皆如岱宗之礼。
中岳,嵩高也。
五载一巡狩。
禹遵之。
后十三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黩,二龙去之。
其后十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
乃迁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祠。
后八世,帝太戊有桑穀生于廷,一暮大拱,惧。
伊陟曰:“祆不胜德。
”太戊修德,桑穀死。
伊陟赞巫咸。
后十三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
有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惧。
祖己曰:“修德。
”武丁从之,位以永宁。
后五世,帝乙嫚神而震死。
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
由是观之,始未尝不肃祇,后稍怠嫚也。
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全文,翻译赏析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全文,翻译赏析天地【原文】天地并况①,惟予②有慕,爰熙③紫坛,思求厥路④。
恭承禋祀⑤,缊⑥豫为纷,黼绣⑦周张,承神至尊。
千童罗舞成八溢⑧,合好效欢虞泰一⑨。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⑩。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注释】①况:赏赐。
②予:皇帝自称。
③爰熙:爰,发语词。
熙,兴建。
④厥路:这里指与神相通的路。
⑤禋祀(yīn sì):专心一意地祭祀天地。
⑥缊:阴阳和同相互辅助的样子。
⑦黼(fǔ)绣:黑白相间,画成斧形的刺绣品。
⑧八溢:即“八佾”。
古代天子祭神和祖先,用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来表演舞蹈。
⑨泰一:又叫太一,是天神中的至尊者。
⑩轩朱:两个人名。
轩是皇帝轩辕。
朱指朱襄氏。
璆磬(qiú qìnɡ):指用美玉做的磬。
璆,美玉。
盛牲:指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奄留:通“淹留”,停留的意思。
长丽: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不忒:不出差错。
鋗(xuān):鸣玉声。
发梁:指声音好听,歌声绕梁。
条:到,达到。
【译文】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为皇帝敬慕他们。
皇帝兴建了紫色的坛宇作为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皇帝专心一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
把刺绣品画成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用隆重的仪式来承奉至尊的神灵。
把六十四个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一。
音乐一起响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片刻。
只见神鸟在前面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行。
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华夏文明公元前206-公元前23年)
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华夏文明公元前206-公元前23年)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
后世怠嫚,故衰耗。
”;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
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
且仙人好楼居。
”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
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
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内中。
天子为塞河,兴通天,若有光云,乃下诏:“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令复作。
”其明年,伐朝鲜。
夏,旱。
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
”上乃下诏:“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明年,上郊雍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西河归,幸河东祠后土。
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
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浮江,自浔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
北至琅邪,并海上。
四月,至奉高修封焉。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
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
通水,水圜宫垣。
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
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
及是岁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如郊礼。
毕,燎堂下。
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颠。
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所,有司侍祠焉。
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还幸甘泉,郊泰畤。
春幸汾阴,祠后土。
明年,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于明堂,毋修封。
其赞飨曰:“天增援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
皇帝敬拜泰一。
”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几遇之。
乙酉,柏梁灾。
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
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焉。
汉书·地理志(中)(7)全文
汉书·地理志(中)(7)全文齐郡(1),秦置(2)。
莽曰济南。
属青州。
户十五万四千八百二十六,口五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四。
县十二(3):临淄(4),师尚父所封。
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济)。
有服官、铁官(5)。
莽曰齐陵。
昌国(6),德会水西北至西安入如。
利(7),莽曰利治。
西安(8),莽曰东宁。
巨定(9),马车读水首受巨定(10),东北至琅槐入海。
广(11),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
广饶(12),昭南(13),临胸(14),有逢山祠。
石膏山(15),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
莽曰监胸。
北乡(16),侯国。
莽曰禹聚。
平广(17),侯国。
台乡(18)。
(1)齐郡: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淄博市一带。
郡治临淄。
(2)秦置:秦始皇三十六年灭齐,约于此时置郡;楚汉之际改名临淄郡,属齐国;汉复故,仍属齐国,五年属楚国,六年复为齐国;武帝元朔三年复故,元狩二年复为国,元封元年复故。
(3)县十二:王先谦曰:见《功臣表》者按道、清、新峙三县,无考。
(4)临淄: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古城店(亦曰齐城)。
(5)服官: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6)昌国:故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数里。
(7)利:故城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镇。
(8)西安:故城在今山东桓台县东。
平帝元始元年封东平恩王孙汉为侯国。
(9)巨定: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北。
(10)巨定:泽名。
在今广饶县东。
(11)广: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南数里,县酉有为山。
(12)广饶: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南:武帝封淄川靖王子国为侯国。
(13)昭南:地点无考。
(14)临朐(q ):故城即今山东临朐县治。
(15)石膏山:在临朐县西北。
(16)北乡:地点无考。
淄川孝王子谭国,元帝封。
(17)平广:地点无考。
淄川孝王子服国,元帝封。
(18)台乡: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县东。
成帝封淄川孝王子畛为侯国。
北海郡(1),景帝中二年置(2)。
属青州。
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5)全文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5)全文成公七年(1) 正月,鼷鼠食郊牛角(2):改卜牛(3),又食其角。
刘向以为近青祥,亦牛祸也,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4)。
昔周公制礼乐,成周道,故成王命鲁郊祀天地,以尊周公。
至成公时,三家始颛(专)政(5),鲁将从此衰。
天愍周公之德(6),痛其将有败亡之祸,故于郊祭而见戒云。
鼠,小虫,性盗窃,鼷又其小者也。
牛,大畜,祭天尊物也。
角,兵象,在上,君威也。
小小鼷鼠,食至尊之牛角,象季氏乃陪臣盗窃之人,将执国命以伤君威而害周公之祀也。
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天重语之也。
成公怠慢昏乱,遂君臣更执于晋(7)。
至于襄公,晋为漠梁之会(8),天下大夫皆夺君政(9)。
其后三家逐昭公,卒死于外,几绝周公之祀。
董仲舒以为鼷鼠食郊牛,皆养牲不谨也(10)。
京房《易传》曰:祭天不慎,厥妖鼷鼠啮郊牛角。
(1)成公七年:前584年。
(2)鼷(xī,旧读x ):鼠类最小的一种。
食:咬也。
郊牛:备郊祭之牛。
(3)改卜牛:改用它牛卜其吉凶。
(4)傋(g u)霿:愚昧。
(5)三家:春秋时鲁大夫孟(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6)愍:哀怜。
(7)君臣更执于晋:鲁君臣一再被晋所执。
成公十年秋,被晋扣留,至十一年三月才得归。
十六年秋,成公被晋所扣。
九月,季孙行父被执,十二月才归。
(8)晋为溴梁之会:襄公十六年,晋平公会诸侯于溴(j )梁。
溴梁:溴水的大堤,在今河南西北部。
(9)天下大夫皆夺君政:溴梁之会,诸侯在场,而鲁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等盟。
这是侵君权行为。
(10)牲:供祭祀之畜。
定公十五年正月,鼷鼠食郊牛,牛死(1)。
刘向以为定公知季氏逐昭公,罪恶如彼,亲用孔子为夹谷之会(2),齐人俫(来)归郓、灌、龟阴之田(3),圣德如此,反用季桓子(4),淫于女乐,而退孔子,无道甚矣。
《诗》曰:人而亡(无)仪,不死何为(5)!是岁五月,定公薨,牛死之应也。
京房《易传》曰:子不子(6),鼠食其郊牛。
汉书·郊祀志(上)(3)全文
汉书·郊祀志(上)(3)全文(1)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前685 前643年在位。
(2)葵丘:邑名。
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葵丘之会是在前651年。
(3)封禅:古代君王为了树立神圣地位与表明功德,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表示报答上天之功,称封;在梁父山(泰山支脉)上划区以祭地,表示报地之功,称禅。
(4)管仲(?前645):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桓公之卿。
管仲关于封禅的言论,今《管子封禅》已佚。
(5)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庄子》曰: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代。
《韩诗外传》云: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
(6)有:通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7)无怀氏:传说是远古部落首领,在伏羲氏之前,见《庄子》。
(8)云云:山名。
泰山支脉,在梁父山东。
(9)伏羲:远古部落首领,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业畜牧。
(10)神农氏:远古部落旨领。
传说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11)炎帝:传说是神农氏的后代。
(13)亭亭:山名,泰山支脉,在今山东泰安西。
(13)颛顼:传说为古代部落首领。
号高阳氏。
(14)帝喾(kǔ):传说为古代部落首领,号高辛氏。
(15)尧: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号陶唐氏,名放勋,晚年传位于舜。
(16)会(ku i)稽:山名。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17)社首:山名。
在今山东泰安西南。
(18)山戎:又称北戎。
眷秋时处于今河北省东部。
(19)孤竹:春秋时国名。
处于今河北卢龙县。
(20)西伐:《封禅书》作西伐大夏,涉流沙。
疑此《志》脱文。
(21)束马悬车:谓行山路时,包裹马脚,挂牢车子,以防跌滑。
(22)卑耳山:即辟耳山。
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23)召(sh o)陵:邑名。
在今河南郾城东。
(24)熊耳山:在今湖南益阳东。
东西两峰,状如熊耳,故名。
(25)江、汉:二水名。
即今长江、汉江。
(26)兵车之会三:谓齐桓公于鲁庄公十三年(前681),与鲁、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于北杏(今山东东阿北),以平宋乱;于鲁僖公四年(前656),会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于鲁僖公六年(前654),会宋、陈、卫、曹等诸侯伐郑围新城。
107志第七祭祀上
107志第七祭祀上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禅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
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故人知之至于念想,犹豺獭之自然也,顾古质略而后文饰耳。
自古以来王公所为群祀,至于王莽,《汉书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兴以来所修用者,以为《祭祀志》。
《谢沈书》曰“蔡邕引中兴以来所修者为《祭祀意》”,此志即邕之意也。
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
《春秋保乾图》曰:“建天子于鄗之阳,名曰行皇。
”祭告天地,采用元始(平帝年号,公元元年为元始元年)中郊祭故事。
六宗群神皆从,未以祖配。
天地共犊,余牲尚约。
《黄图》载元始仪最悉,曰:“元始四年,宰衡莽奏曰:'帝王之义,莫大承天;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
祭天于南,就阳位;祠地于北,主阴义。
圆丘象天,方泽则地。
圆方因体,南北从位。
燔燎升气,瘗埋就类。
牲欲茧栗,味尚清玄。
器成匏勺,贵诚因质。
天地神所统,故类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山川,班于群神。
皇天后土,随王所在而事祐焉。
甘泉太阴,河东少阳,咸失厥位,不合礼制。
圣王之制,必上当天心,下合地意,中考人事。
故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回而求福,厥路不通。
在《易》泰卦,乾坤合体,天地交通,万物聚出,其律太蔟。
天子亲郊天地。
先祖配天,先妣配地,阴阳之别。
以日冬至祀天,夏至祀后土,君不省方而使有司。
六宗,日、月、星、山、川、海,星则北辰,川即河,山岱宗,三光众明山阜百川众流渟污皋泽,以类相属,各数秩望相序。
’于是定郊祀,祀长安南北郊,罢甘泉、河东祀。
”上帝坛圆八觚,径五丈,高九尺。
茅营去坛十步,竹宫径三百步,土营径五百步。
神灵坛各于其方面三丈,去茅营二十步,广三十五步。
合祀神灵以璧琮。
用辟神道八通,广各三十步。
竹宫内道广三丈,有阙,各九十一步。
坛方三丈,拜位坛亦如之。
为周道郊营之外,广九步。
营北辰于南门之外,日、月、海东门之外,河北门之外,岱宗西门之外。
为周道前望之外,广九步。
列望道乃近前望道外,径六十二步。
坛方二丈五尺,高三尺五寸。
汉书·郊祀志(上)(9)全文
汉书·郊祀志(上)(9)全文其夏六月,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1),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2)。
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3),怪之,言吏。
吏告河东太守胜(4),胜以闻(5)。
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词,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
至中山(6),晏温(7),有黄云焉。
有鹿过,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8)。
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
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
今年丰茂未报(9),鼎局为出哉(10)?有司皆言:闻昔泰帝兴神鼎一(11),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象也(12)。
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禹收九牧之金(13),铸九鼎,象九州。
皆尝鬺享上帝鬼神(14)。
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15),飨(享)承天祜(16)。
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17),鼎乃沦伏而不见(现)。
《周颂》曰:自堂祖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吴不敖,胡考之休(18)。
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19),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20),路弓乘矢(21),集获坛下(22),报祠大亨(23)。
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24)。
鼎宜视(示)宗祢庙(25),臧(藏)于帝庭(26),以合明应(27)。
制曰:可。
(1)锦:人名。
巫者。
魏脽:地名。
营:祠庙的界域。
(2)掊(p u):扒开上。
(3)文镂:雕刻的花纹。
款识(sh ):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
阴文曰款,阳文曰识。
(4)河东:郡名。
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5)以闻:将此事上报。
(6)中(zh ng)山:山名。
在今山西淳化县东南。
(7)晏温:天气晴朗暖和。
(8)之以:此二字误倒(杨树达说)。
(9)丰茂未报:意谓虽然祈谷,而未获年丰之报。
或谓获年丰而未报赛。
(10)易:何;什么。
(11)泰帝:指黄帝(王先谦说)。
(12)系象:《封禅书》作系终。
象:象征。
(13)九牧:九州之牧。
此指九州。
汉书·郊祀志(上)(4)全文
汉书·郊祀志(上)(4)全文即帝位三年,东巡狩郡县,祠驺峄山(1),颂功业(2)。
于是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3),至于泰山下。
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4),亚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祠,席用苴秸(5),言其易遵也。
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黜儒生(6)。
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7)。
至颠(巅),立石颂德,明其得封也。
从阴道下(8),禅于梁父。
其礼颇采泰(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9),而封臧(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1)驺:县名。
今山东邹县。
峄山:山名。
在今山东邹县。
(2)颂功业:谓刻石自著功业。
(3)齐、鲁:原为先秦诸侯国。
齐为秦所灭,鲁为楚所灭。
秦统一时为地名,在今山东省境。
博士:官名。
(4)蒲车:以薄草裹轮的车常用以祭告天地或迎接贤士。
(5)苴(zū)秸:草席。
(6)黜(ch ):贬退。
(7)阳: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8)阴道:山北之道。
(9)太祝:官名。
掌祭祀之事。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1),休于大树下。
诸儒既黜,不得与封禅(2),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
(1)中阪:山坡中段。
(2)与(y ):参与。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1)。
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2)。
齐所以为齐(脐),以天齐(脐)也(3)。
其祀绝,莫知起时。
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
天齐渊水(4),居临甾南郊山下下者(5)。
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
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畤,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6)。
三曰兵主,祠畤尤(7)。
蚩尤在东平陆监乡(8),齐之西竟(境)也。
四曰阴主,祠三山(9);五曰阳主,祠之罘山(10);六曰月主,祠(之)莱山(11):皆在齐北,并(傍)勃海(12)。
七曰日主,祠盛山(13)。
盛山斗(陡)入海(14),最居齐东北阳(15),以迎日出云。
八曰四时主,祠琅邪(16)。
琅邪在齐东北(17),盖岁之所始。
皆各用牢具祠畤,而巫祝所损益(18),圭币杂异焉(20)。
汉书·郊祀志(下)(3)全文
汉书·郊祀志(下)(3)全文
时,大将军霍光辅政(1),上共(恭)己正南面(2),非宗庙之祀不出。
十二年(3),乃下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间者(4),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余年,朕甚惧焉。
朕亲饬躬齐(斋)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
(1)霍光:本书有其传。
(2)恭己:饬身克己;以恭敬自持。
恭己正南面:谓无为而治。
(3)十二年:时元康四年,宣帝即位之十二年。
(4)间者:近来。
明年正月,上始幸甘泉,郊见泰畤,数有美祥。
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斋)祠之礼,颇作诗歌(1)。
(1)颇作诗歌:陈直曰:《饶歌十八曲上陵》云: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当为宣帝时作品,与
1。
汉书·礼乐志(7)全文
汉书·礼乐志(7)全文(1)宫童:谓汾阴宫中之童(陈直说)。
(2)按:翻阅。
牒:谱牒。
(3)玄气:天气。
(4)此都:指云阳之都,即甘泉宫。
(5)蔓蔓:长久。
(6)元封二年:即前109年。
甘泉: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后皇嘉坛(1),立玄黄服(2),物发冀州(3),兆蒙祉福。
沇沇四塞(4),遐狄合处(5),经营万亿(6),咸遂厥宇(7)。
《后皇》十四(1)后皇:皇帝。
坛:祭坛。
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雅上。
(2)服:祭服。
(3)冀州:州名。
汾阴属冀州。
(4)沇沇(yanyǎn):盛多貌。
或流行之貌。
(5)遐:远也。
狄:有二说。
一说夷狄之狄;一说逖之省文。
合处:共处。
(6)万亿:指亿万兆民。
(7)宇:居也。
王先谦曰:此得鼎汾阴时作。
华烨烨,固灵根(1)。
神之游,过天门,车千乘,敦(屯)昆仑(2)。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茇)兰堂(3)。
神之行,旌容容(4),骑沓沓(5),般纵纵(6)。
神之徕(来),泛翊翊(7),甘露降,庆云集(8)。
神之揄(9),临坛宇(10),九疑宾(11),夔龙舞(12)。
神安坐,翔吉_时(13),共(恭)翊翊(14),合所思。
神嘉虞(娱)(15),申贰觞(16),福滂洋(17),迈延长。
沛施枯(18),汾之阿(19),扬金光,横泰(太)河(20),莽若云(21),增阳波(22)。
遍胪欢(23),腾天歌(24)。
_《华烨烨》十五(1)华烨烨:固灵根:谓灵之车。
华:与上金支秀华同义。
烨烨:光闪烁貌;光盛貌。
固灵根:金华下有根茎,故云固灵根。
(2)敦:通屯。
聚也。
(3)拔:茇(b )之借字。
舍止。
(4)容容:流动起伏貌。
(5)沓沓:疾行貌。
(6)般:相连。
纵纵(zōng zōng):众多。
(7)翊翊:飞貌。
(8)庆云:五色云。
古以为祥瑞之气。
(9)揄:愉之假借字,谓愉乐(陈直说)。
(10)坛宇:谓祭祀坛场及宫室。
(11)九疑:山名。
传说舜葬于此。
此指舜。
《乐府诗集》《郊祀歌辞》汉郊祀歌(之三)
《乐府诗集》《郊祀歌辞》汉郊祀歌(之三)《乐府诗集》《郊祀歌辞》汉郊祀歌(之三)【华烨烨】华烨烨,固灵根。
神之斿,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1)。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2)。
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
神之揄,临坛宇,九疑宾,夔龙舞(3)。
神安坐,翔吉时,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贰觞,福滂洋,迈延长(4)。
沛施祐,汾之阿,扬金光,横泰河,莽若云,增阳波。
遍胪欢,腾天歌(5)。
【自解】(1)华晔晔:光华美盛四射。
固灵根:固守神灵之根基。
斿:遨游。
敦:与“屯”相通,驻扎聚集的意思。
(2)排玉房:排列于玉房。
周流:周游。
拔兰堂:开拔于兰堂。
兰堂:芳洁的厅堂。
厅堂的美称。
装饰兰草的厅堂。
容容:阵容齐整貌。
【汉典】飞扬飘动貌。
颜师古注:“容容,飞扬之貌。
”沓沓:重重迭迭。
声音嘈杂。
颜师古注:“沓沓,疾行也。
”般:班。
队列。
纵纵:急遽貌。
《礼记·檀弓上》:“丧事欲其纵纵尔,吉事欲其折折尔。
”郑玄注:“趋事貌。
纵读如揔领之揔。
”陆德明释文:“纵,依注音揔,急遽貌。
”颜师古注:“纵纵,众也。
”(3)徠:来,使其来。
翊翊:飞貌。
泛翊翊,泛飞如翼也。
庆云:五色云,祥瑞之云。
揄:《说文》引也。
九疑:这里指九疑山诸神,指舜等。
夔龙:相传舜的二臣名。
夔为乐官,龙为谏官。
(4)合所思:人神共同凝神思索也。
嘉虞:嘉好娱乐也。
申贰觞:重复再三献酒。
滂洋:滂沱如洋。
【汉典】众多而广大。
颜师古注:“滂洋,饶广也。
”迈:时光流逝。
(5)沛施祐:充沛布施福祐。
汾之阿:汾河的曲凹处。
泰河:大河。
阳波:太阳光波。
【汉典】指波纹。
波纹在水面、故称。
胪欢:亦作“臚驩”。
歌呼欢腾。
颜师古注:“臚,陈也;腾,升也。
言陈其欢庆,令歌上升於天。
”腾天歌:歌声腾飞于天也。
沌意:《汉郊祀歌辞》【华晔晔】,又一首迎神曲,内容与【练时日】相差不过。
不过,【练时日】应是迎接四时神的乐曲,而这首【华晔晔】显然迎接的是''汾之阿’的神灵,应该是土神后土和地神富媪吧?那就是中郊祭祀的迎神曲了。
【古代的郊祀之礼】
【古代的郊祀之礼】《周礼·大宗伯》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
天帝也,日月星辰也,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也,在古人的观念里,此皆“阴阳不测”之神。
故《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这其中,又尤以昊天上帝为华夏先民信仰体系里最为尊贵、最有威权的主宰神,人间的帝王亦只能是上天之子。
孔子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
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礼莫重于祭,祭莫大于天”,因此,祀天之礼是古代最为隆重和最为庄严的典礼。
而关于禋祀、实柴、槱祀这三类祭祀,当代礼学大家沈文倬先生总结曰:“所用三个祭法,不过名称不同,其实都是燔柴升烟,在火上或加牲体,或加玉帛而已。
”(《菿闇文存》)《荀子·礼论》云:“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
”《礼记·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有虞氏以禘礼祀黄帝,用郊礼配帝喾;夏后氏禘礼亦黄帝,其郊则以鲧配之。
商人禘喾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配后稷。
《周礼·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
”祭天之坛称圜丘,其象征天圜。
《易经》说卦曰:“乾为天,为圜。
”根据古文献的记载,早在虞舜、夏禹时就已有祀天之礼,称之为“类”[1]。
郊之祭也,虞谓“肆类”,殷曰“昭告”。
“昊天上帝”是华夏先民话语中自然和下国之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及尊贵。
在《书·汤誓》、《盘庚》等篇章中,关于商人对天神上帝的崇拜有很多描述。
《论语·尧曰》云: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有罪不敢赦。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锦瑟高中课文原文
锦瑟高中课文原文【原文】锦瑟[唐]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
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
“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2)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3)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
”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4)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甘泉赋(扬雄)
⽢泉赋(扬雄) ⽢泉赋,原以为⽔赋,⼤谬不然。
⽢泉为宫殿,是祭祀天地的地⽅,为成帝祭祀活动⽽赋。
场⾯豪华之极,描写细致⼊微,⽓势宏⼤。
----------------------有感【郊祀】祭天⽈郊,郊者⾔神交接也。
祭地⽈祀,祀者敬祭神明也。
郊天正於南郊。
郭外⽈郊。
杨⼦云善⽈:汉书⽈:杨雄,字⼦云,蜀郡成都⼈也。
雄少好学,年四⼗馀,⾃蜀来游京师,⼤司马王⾳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为郎中,给事黄门,卒。
桓谭新论⽈:雄作⽢泉赋⼀⾸,始成,梦肠出,收⽽内之,明⽇遂卒。
然旧有集注者并篇内具列其姓名,亦称⾂善以相别。
佗皆类此。
孝成帝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似相如者,善⽈:雄答刘歆书⽈:雄作成都城四隅铭,蜀⼈有杨庄者,为郎,诵之於成帝,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
上⽅郊祀⽢泉泰畤、汾阴后⼟,以求继嗣,善⽈:上谓成帝也。
汉书⽈:武帝幸⽢泉,令祠官具太⼄祠坛,太⼀所⽤,如雍畤物。
⼜⽴后⼟於汾阴脽上。
孟康⽈:畤,⾳⽌,神灵之所⽌也。
脽,⾳虽。
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善⽈:诸以材术见知,直於承明,待诏即见,故⽈待诏焉。
承明,已见上⽂。
正⽉,从上⽢泉还,奏⽢泉赋以风。
善⽈:汉书⽈:永始四年正⽉,⾏幸⽢泉。
七略⽈:⽢泉赋,永始三年正⽉,待诏⾂雄上。
汉书三年⽆幸⽢泉之⽂,疑七略误也。
⽑诗序⽈:下以风刺上。
⾳讽。
不敢正⾔谓之讽。
其辞⽈: 惟汉⼗世,将郊上⽞,善⽈:惟,有也,是也。
⼗世,成帝也。
上⽞,天也。
定泰畤,雍神休,尊明号,晋灼⽈:雍,祐也。
休,美也。
⾔见祐护以休美之祥也。
明号,下同符三皇也。
善⽈:⾔将祭泰畤,冀神拥祐之以美祥,因尊⼰之明号也。
⼴雅⽈:将,欲也。
雍,⾳拥。
同符三皇,录功五帝,⽂颖⽈:符,合也。
善⽈:⾔同符契於三皇,录功勤於五帝也。
恤胤锡羡,拓迹开统。
应劭⽈:恤,忧也。
胤,续也。
锡,与也。
羡,饶也。
拓,⼴也。
时成帝忧⽆继嗣,故修祠泰畤、后⼟。
⾔神明饶与福祥,⼴迹⽽开统也。
李奇⽈:统,绪也。
善⽈:羡,⼷战反。
07论汉代郊庙祀典与诗赋创作_聂春华
收稿日期:2009-12-24作者简介:聂春华(1978-),广东韶关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第32卷 第2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132 No .2 2010年3月 Journal of N ingxia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M ar 12010论汉代郊庙祀典与诗赋创作聂春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摘要:郊庙祀典是汉代诗赋创作的重要主题,对汉代诗赋创作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初郊庙制度的地方色彩和对天命神权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文学领域诗赋新曲的兴造;汉代元、成以后兴起的郊庙复古运动推动了诗赋创作向儒家传统观念转变的雅化倾向;汉末郊庙祀典的式微则促进了诗赋创作中国家观念的动摇以及创作观念的新变。
关键词:汉代;郊庙祀典;诗赋创作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0)02-0114-04 汉代郊庙祭祀是以帝国天子的祭祖敬天活动为核心的国家祀典,它不仅是汉代诗赋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且贯穿在郊庙祀典中的“天命”、“隆祖”、“大一统”等观念也深刻左右了汉代诗赋创作的走向。
郊庙祀典在汉代有一个兴起、雅化和式微的过程,因此它在不同阶段对诗赋创作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 汉初郊庙创制及诗赋新曲的兴造汉代从建国初就开始了对郊庙祀典的探讨,但由于各种原因其郊庙祀典与殷周旧礼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一个较明显的差异就是汉初的郊庙祀典颇多地方色彩而与古礼不尽相同。
汉初的宗庙祭典由叔孙通创制,《汉书・叔孙通传》记载:“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通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
’徙通为奉常,定宗庙仪法。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通所论著也。
”[1]《汉书・礼乐志》又云:“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
”[2]可以想见,汉初的宗庙祭典就像叔孙通起朝仪那样,也是“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3]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郊祀志(上)(7)全文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
后常三岁一郊(1)。
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磃氏馆(2)。
神君者,长陵女子(3),以乳死(4),见神于先后、宛若(5)。
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亦往祠(6),其后子孙以尊显。
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
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1)三岁一郊:即三年中头年祭天,二年祭地,三年祭五畤,每三岁轮流一遍。
(2)上林:苑名。
在今西安市西南。
磃(sī)氏馆:馆名。
《封禅书》作蹄氏观。
(3)长陵:县名。
在今西安市北。
(4)以乳死:以难产而死。
乳:生子。
(5)先后:妯娌。
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俗呼之为妯娌。
宛若:人名。
(6)平原君:武帝的外祖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1),上尊之。
少君者,故深泽侯人(2),主方(3)。
匿其年及所生长(4)。
常自谓七十,能使物(5),却老。
其游以方遍诸侯。
无妻子。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6),常余金钱衣食。
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7),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8)。
少君资好方(9),善为巧发奇中(10)。
常从武安侯宴(11),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12),老人为儿从其大父,识其处(13),一坐尽惊。
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14),问少君。
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15)。
已而按其刻(16),果齐桓公器。
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
少君言上:祠灶皆可致物(17),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18),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19),安期生食臣枣(20),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21),不合则隐。
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砂)诸药齐(剂)为黄金矣。
久之,少君病死。
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22),而海上燕齐怪迂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23)。
(1)祠灶:祭祀灶神。
古人以为可以致福。
谷道:辟谷不食而可以长生不老之术。
或谓种谷得金的方术。
谷老方:防止衰老之术。
(2)深泽侯:赵胡。
人:《封禅书》作舍人。
(3)主方:主管方术、医药之事。
(4)匿:隐瞒。
生长:谓生平经历。
(5)使物:驱使鬼神。
(6)更:相继之意。
馈遗(w i):赠予。
(7)饶给:富足。
(8)事:侍奉。
(9)资:赏质;天性。
好方:好方术。
(10)善为巧发奇中:谓善于伺机行事,且每能猜中,应验。
(11)武安侯:田畤。
本书卷五十二有传。
(12)大父:祖父。
游射:犹游猎。
(13)识(zh ):记得。
(14)故:古旧。
(15)陈:陈列。
柏寝:台名。
据《晏子春秋》,齐景公筑柏寝台。
(16)刻:指铭文。
(17)致:招引。
物:谓鬼神。
(18)丹沙:即丹砂(硫化汞)。
方士以为可用丹沙炼制黄金,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
(19)安期生:方士。
后世传他得道成仙。
(20)食(s ):通饲。
给人吃。
臣枣:《封禅书》作巨枣。
枣,传说是仙果。
(21)合:谓其道相合。
(22)黄:县名。
在今山东黄县东。
锤:《地理志》作腄。
县名。
今山东福山县。
史宽舒:姓史,名宽舒(陈直说)。
后为祠官。
《封掸书》此句下有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九字。
(23)燕、齐:皆地区名。
燕,指令河北北部及辽宁西部。
齐,指今山东北部。
毫人谬忌奏祠泰一方(1),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2),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3),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4)。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5),常奉祠如忌方。
其后,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6):天一、地一、泰一。
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泰一坛上(7),如其方。
后人复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8),祠黄帝用一枭、破镜(9);冥羊用羊祠(10);马行用一青牡马(11);泰一、皋山山君用牛(12);武夷君用乾(干)鱼(13);阴阳使者以一牛(14)。
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泰一于忌泰一坛旁(15)。
(1)毫:即薄(如淳说)。
县名。
在今山东曹县东南。
谬忌:方士。
济阴郡薄县人。
泰一:即太一。
最高贵的天神。
(2)佐:辅佐。
(3)太牢:盛牲的器皿曰牢,大者曰太牢。
太牢盛三牲,因之也称并用三牲称太牢。
后专指牛为太牢、羊为少牢。
(4)坛:土台。
八通之鬼道:八面台阶是鬼神往来之通道。
(5)太祝:宫名。
掌祭祀。
(6)三一:即天一、地一、太一等三神。
(7)领:管领。
(8)解祠:为了消灾解祸之祭祀。
(9)黄帝:五帝之首。
枭(xiāo):食母之恶鸟。
破镜:兽名。
或谓獍,状如虎豹而小,始生还食其母。
(10)冥羊:神名。
(11)马行:神名。
(12)皋山山君:疑有误。
杨树达引李慈铭云:皋、泽二字古书多相乱,此盖本作睪山君,谓睪山之神也。
与下武夷君同。
《封禅书》作泽山君地长。
(13)武夷君:武夷山神。
(14)阴阳使者:阴阳之神。
(15)祠泰一:王鸣盛曰:上泰一两字衍,《封禅书》及《武纪》无。
杨树达引李慈铭云:王衍泰一二字,是也。
后二年(1),郊雍,获一角兽(2),若麃然(3)。
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4),上帝报享(5),锡一角兽(6),盖麟云(7)。
于是以荐五畤(8),畤加一牛以燎(9)。
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也(10)。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11),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以它县偿之。
常山王有罪(12),迁(13),天子封其弟真定(14),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15)。
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1)后二年:谓元狩元年(王先谦说)。
或谓元狩五年(施之勉说)。
(2)一角兽:长着一只角之兽。
(3)若:好像。
麃(p o)同麅。
鹿类动物,形似獐,牛尾,一角。
(4)肃祗(zhī):庄严恭敬。
(5)报享:报答祭祀之德。
(6)锡:赐也。
(7)麟:麒麟。
(8)荐:进献。
(9)燎:焚柴祭天的祭礼。
(10)风(f ng):示意;暗示。
符应:符瑞之应。
即以天降样瑞附会人事。
(11)济北王:刘胡。
高帝曾孙。
(12)常山王:刘勃。
景帝之孙。
(13)迁:贬谪。
(14)其弟:指刘勃之弟平。
真定:县名,又国名。
在今河北正定南。
(15)常山:郡国名。
治元氏(在今河北元氏西北)。
明年,齐人少翁以方见上(1)。
上有所幸李夫人(2),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夫人及灶鬼之貌云(3),天子自帷中望见焉(4)。
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5),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
文成言:上即欲与神通(6),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7)。
又作甘泉宫(8),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为帛书以饭牛(9),阳(佯)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
杀视得书,书言甚怪。
天子识其手(10),问之,果为书。
于是诛文成将军(11),隐之。
(1)少翁:方士。
少翁见帝,在元狩三年(王先谦说)。
或说在元狩六年(施之勉说)。
(2)李夫人:《封禅书》及《论衡自然篇》作王夫人,是。
据《史记三王世家》.王夫人与卫夫人并幸,其始进,约在元光时,卒于元狩年间。
李夫人(李延年之妹)之进,在元鼎之后,其卒在太初中,故此李夫人必误。
(3)云:句末助词。
(4)帷:帷幕。
(5)拜:授职。
(6)即:假如。
通:相会。
(7)胜日:指甲乙五行相胜(克)之日。
如火胜金,用丙丁日,不用庚辛。
王先谦曰:《索隐》乐彦云:画以胜日者,谓画青车以甲乙,画赤车以丙丁,画玄车以壬癸,画白车以庚辛,画黄车以戊己。
将有水事,则乘黄车。
故云驾车辟恶鬼也。
(8)甘泉宫:在甘泉山上。
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9)帛书:在帛上书写文字。
饭:喂也。
动词。
(10)手:当作手书。
《封禅书》作手书。
书写的手迹。
(11)诛文成将军:《通鉴》诛少翁在元狩四年。
施之勉认为少翁死在元狩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