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 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 (1)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aeaad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9.png)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语文的散文也是高考考试中的一大重点,很多学生在读了通篇之后对于整篇文章写的什么都不怎么题解。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期望大家宠爱!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及流程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猛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冲突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冲突,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
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
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行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依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白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消灭,层层递进,逐层深化,把……感情推向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75f72a0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e.png)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ff262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2.png)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丰富多样让考生相当头疼,其中,散文阅读题也是备受关注的一部分,许多考生不知道如何答题。
而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趋势,也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运用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一、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阅读理解是考试的基础,而散文的阅读理解更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难关。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读懂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文本中的难点和重点,掌握文本的“脉络”。
同时,注意抓住文段首尾的关键词语,把整段的意思串起来,从而理解文本的主旨所在。
二、留意卷面提示与切入点高考散文阅读通常会在卷面上为考生提供一些提示,从而引导考生进入文章,理解和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留意这些提示并掌握合适的切入点。
常见的提示有摘自某位名人的名言,以及文章所涉及的事件、人物等。
当考生读到这些提示时,需要对其作出适当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依据题目要求精准解答针对散文阅读的题目,答案往往会隐含在文本内容中。
考生需要在掌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精准解答问题。
极其重要的是,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不要离题或扯到太远的话题上,否则会影响分数。
对于一般的阅读理解题目,回答问题应简明扼要,语言规范、得当得体。
四、积累知识、增强语感阅读散文并掌握答题方法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因此,平时的积累和训练也非常重要。
考生可以通过积累名人名言、文化知识等来增加阅读的厚度和深度,提高瞬间的理解力,使自己的答题效率也得到提升。
同时,平时也应该注重多读书籍,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在看待文本时做到自然流畅。
五、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心态平衡高中生考试时间宝贵,对于散文阅读考试来说,良好的心态能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的各种问题。
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该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尤其是那些一看就不会的题目,也不要急于回答。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结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cacc576c175f0e7cd13788.png)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结散文阅读是高考一大考点,很多小伙伴觉得散文捉摸不透特别难,但其中的套路和方法你又了解多少呢?现代文答题其实套路满满,是高考所有题目中提分最快题型之一,所以当你还为语文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认真把现代文的知识点过一遍,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首先呢,散文阅读我们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写景物类散文阅读和写人物类散文阅读两个大类,这两大类型又分别对应更为细致的分类和结构。
写景物类散文阅读常见结构安排:①空间顺序(游览顺序):空间顺序在我们的散文中体现为我们的游览顺序,景随眼动。
公式:位置+景象+感触,应用的一般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手法②时间顺序(古今对比):一般是围绕某一物,过去与现在的对比③作者接触到某物后出发的情感思想:一般写作思路为:(1)铺垫叙述(背景)(2)见到此物(描写)(3)产生感想(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纵向:自己不同时代的记忆——情感变化横向:他人对此物的评价——独特看法)(4)引出主题写人物类散文阅读常见结构安排:1、时间顺序:写多个事件,对应人物性格特点。
2、常考查内容:人物描写方法:概括多个事件,并对应人物性格、人物品质对我们的启示。
常见写法:借物写人(具有象征意义的某物);借景写人(名人故居等)。
哲理类散文阅读结构类型一:总分总结构:总分式结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总)分析问题(本论)---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为什么是这样(分)解决问题(结论)---论述怎么样做到和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总)结构类型二:层进式结构(1)讲述的道理由浅入深,分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是从正面阐述观点的。
(3)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纵向推进,可以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最后推出中心论点。
表面看来也是有几个分论点,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能互换顺序,在进行论述时每一层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仿佛上楼梯似地使论述层层深入。
高考语文必备:散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必备:散文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4153537680203d8cf2f24b5.png)
确,要注意运用术语。
题型八层(段)意概括题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段意进行概括。
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答题方法】1.提取词句法: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直接提取即可。
2.层意相加法: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
另外,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题型九主旨概括题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方法】(一)主旨概括“5方法”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中《负重的河流》。
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
(1)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2)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
(3)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5.借助背景法。
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题模板】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及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53286b119e8b8f67d1cb90b.png)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及答题模板散文阅读答题公式第1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
具体说,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
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
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
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
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第2招——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
第3招———流畅完整的组织语言,准确严密的表述答案如果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能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以往有些考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时却因语言组织不严密、说话不完整而丢分,这是得不偿失的。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9b0e6b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7.png)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 仔细审题:在阅读散文之前,首先要仔细审题,了解题目要求。
一般来说,高考散文阅读的题目要求包括阅读下文,然后回答特定的问题或者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2. 全文略读:在阅读散文时,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全文,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在阅读题目要求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答题侧重点。
3. 细节追踪: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仔细追踪散文中的关键细节。
一般来说,对于细节题,可以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然后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
4. 理解文章结构:散文一般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等部分。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根据文章结构的不同部分来寻找答案。
比如,问题可能会涉及到散文的情感表达、故事发展的转折点等,需要结合文章结构来回答。
5. 引用方式: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引用散文中的关键句子或段落来支撑自己的回答。
这样不仅能够展示对散文的理解和理论素材,还能够增强回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 注重语言风格: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援引散文中独特的语言风格。
比如,作者对于某一个情感的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可以在回答中进行分析和引用,以展示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
7. 总结归纳:最后,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对散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进行总结归纳。
这样能够在回答题目要求时,更加准确地捕捉散文的核心意义,展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在高考散文阅读答题中,关键是要细致全面地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意图,紧密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回答。
同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材料和问答方式,以突出个人的分析能力和观点。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法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51cbabe518964bce847c9f.png)
• 常见提问方式:
•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 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 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 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 (好处、用意)?
• 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 什么?
• 其他提问方式
• 如::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 请简要概括。
• ②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 “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
13
• 思考原则: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前后的叙事、 描写、回忆等等)复句
• 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 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尚存一两点 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 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 合,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 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 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式: 第几人称+在. 文中的作用
23
引用的作用
答:引用_抄__题__干__,从内容上看,直接 展示了(具体人物) _(__概_括__相_应__部_分__内_容_)_ 的经历/_四__字__词_的精神,如 _(__摘_抄__相_应__句_子_)_____;从效果来看,增 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 可读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是新
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 内容?
3
• (二)答题模式:
•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b49d5c9ad51f01dc281f145.png)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散文答题方略(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四)格外注重审题。
要认真读题,明白题目究竟要问什么。
注意常见的问法、术语及答题范围。
(五)规范作答,分条表述,卷面整洁。
(六)口诀: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d4c24c328ea81c758f578da.png)
篇一: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内容简介 2015届高考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解析篇三: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篇四: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1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c3e2b8866fb84ae55c8d60.png)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散文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散文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e8ae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0.png)
散文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理解技巧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悟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进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化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经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经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化体会文章内容。
散文阅读理解怎么答散文结构作用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比如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1、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2、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3、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精]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
![[精]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81d94853bb4cf7ec4bfed087.png)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及套路【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021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 130分答题模式 (1)
![2021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 130分答题模式 (1)](https://img.taocdn.com/s3/m/0a87c4c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b.png)
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130分答题模式(一)语文阅读分析经常使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述、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照三、说明文分类:一、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二、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一、时刻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前后)顺序二、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式: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例如、分类别等说明方式的作用:打例如: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彼此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肖像(外貌)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语言描述、心理活动描述;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式、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照、衬托、衬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融合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发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先启后(过渡)、前后照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进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点明中心(揭露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那么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一、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挖苦等意味;4、表强调。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资料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eda7032f60ddccda38a0d8.png)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 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表面义和深层义
(1)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所在及相关 语句中去寻找答题的依据。 (2)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 比喻义等),词语的修饰语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 (4)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
好的生活环境,平等的生活权利,有尊严
的社会地位。 (深层义)
二
• 答案
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 (表面义)
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深层义)
•三
• 答案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
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
常见的命题形式一:
(一)词语理解型
• 在叙述某一事件时,融进自己内心的感动、感想、 感情,熔情、理、事于一炉,从而加强文章的感 染力。
2.形神俱备
“形”,就是描述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形象; “神”,就是作者通过联想、寄寓等精神活动,移 注到描述对象之中去的某种思想感情。
像议论,又像叙述,更似抒情。
阅读方法
• 1、梳理文脉(整体把握) • 找到线索,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 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事 件、景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以写景 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 物为线索。例如:《荷塘月色》以游踪为 线索,《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 为线索。所以阅读时,理清文中的事件、 景物、人物及线索,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 内容。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 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 “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常见的命题形式三: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
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c4e5d32f60ddccdb38a083.png)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之袁州冬雪创作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察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懂得,再接洽前后文,看看段意,便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方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连系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述以自己的履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自己,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岑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题型三:分析作品布局语段在文中的布局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布局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布局,考察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布局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首,布局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答题形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述、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顺叙:依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停止记叙.倒叙:从开首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需要的铺垫照应,补偿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布局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偿诠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偿、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2)抒情手段: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3)描述方法(特点)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③、描述景物的手法技巧A、连系动静连系: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连系:如《雨霖铃》正侧连系:如《口技》点面连系:如《江雪》声色连系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摹细琢)人物描述:环境、场合排场描述:景物描述:详细描述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细节描述:描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摹细琢,详细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正面描述:也称直接描述,正面直接表示人物、事物.正面描述:也称间接描述,正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正面描述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述连系起来.点面连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部分特点统一.2、其他表示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3、资料安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4、行文布局: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宗明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5、修辞手法:比方、比较、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大描画类——比方、夸大、比较、借代比方: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详细,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夸大: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露实质,给人启示.拟人(比较):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布局类——对偶、排比、反复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拍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排比:节拍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接,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表达类——反问、设问、夸大、引用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夸大: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实质,给人以启示.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方法:鉴赏语言作品,也要懂得一定的语言风格.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常使用术语:①浓墨重彩:②惟妙惟肖:③体物入微:④行云流水:⑤言近旨远:⑥言简意丰:⑦意在言外:⑧含蓄蕴藉:⑨整散连系:此外还有常常使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懂得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题型六:引文的作用答题格式(要点)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汗青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枚举)引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连系描述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提问方式:品味出色语句的表示力——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答题格式:描述(表示)对象(内容) +手法(修辞格)+分析 +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别的,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动静:动静连系、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详细).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接洽在一起.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部分,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题型七:关于文题的懂得和作用提示(要点)①概括内容作用②提示主旨作用.③线索作用④修辞作用(比方、拟人、引用、仿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临考阅读手册: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一、概括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局部内容,概括主旨)(1)①审准答题方向,②明确概括范围,③充分利用原文关键语句,④根据文章层次分点作答,⑤把握概括角度(句子主语),⑥注意答案的语言形式(2)概括主旨的思路和要点:概括内容+明确态度(情感)+揭示观点典型例题11.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
(6分)①雪天纤道十分难寻;②雪地行走,双脚挨冻无比痛楚;③过险滩高度惊险,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
(每点2分)《过滩谣》13.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6分)①寻觅种子,种植谷物。
②拓荒旷野,耕耘土地。
③品尝百草,治疗疾病。
(6分,每点2分)(每条答对一小句得1分。
如某条内容提取正确,但主语为神农氏,则扣1分)《天子坟》二、作用题(句子作用、段落作用、局部内容作用、景物作用、事物作用、人物作用)(1)、建立“瞻前顾后”的思维习惯(2)、首先明确句段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地位(3)、相关答题要点:首先概括相应内容,点题、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为……作铺垫、承上启下、与……构成对比、衬托、作为线索、总结全文、卒章显志、升化主旨、呼应、丰富文意、增加文化意蕴、表明(体现)文章的某种思路等(4)、答案要落实为相关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搞术语展览。
典型例题14、“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直陈胸臆,既是全文的文眼,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文)。
《柳》1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分)点题(1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分),与结尾“天子坟是山”形成呼应(2分)。
(点题1分;引出下文1分,写出引出的具体内容1分,答铺垫或总领全文不给分;首尾呼应1分,写出呼应的具体内容1分。
)《天子坟》1、“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前文对自然“空旷宁寂、四顾无援”的死寂气氛的渲染,引出对汉家寨的描写和对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诠释。
《汉家寨》13、文章结尾部分,写老牛拉磨的情景的意图是什么?与上文喧闹的木偶戏演出,形成强烈对比(2)运用象征手法(1),以老牛的形象,暗示古老乡村生活的单一闭塞与村民生存状态的沉重麻木,表现了乡村的沉睡不醒与经年不变(2)。
《木偶戏》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从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
(2分)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
(2分)《温软的稻草》三、鉴赏题审题注意点:①首先要分清是局部欣赏还是整体把握;②其次要分清是人物还是景物还是抒发情感答题准备:(1)景物描写欣赏:选取典型对象(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的描写技巧(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言特色(2)人物描写欣赏:侧面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言特色(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抒情技巧、人称等答题要点:概括相关内容,点明手法,结合文本落实、分析(不要忘了效果词和情感)典型例题船仿佛被冰冻凝住在滩涂上了。
所有的纤夫都死死地把铁耙般的脚掌抠进积雪,抠进地面。
尽管北风呼呼地嚎叫,他们的躯体却在咝咝地冒着热气;他们那弓成桥拱状的脊背,在嘎吧嘎吧地作响;而那一双双粗手,都颤颤抖抖地向前伸着,企图抓到一点点能够牵引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条细藤、一棵小草,那也是救星呀!12.文中画线文字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1)大量使用叠词,运用比喻、排比和对比,以及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2)描写了拉纤过险滩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刻画了纤夫们齐心协力、坚毅顽强的形象。
《过滩谣》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 分)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温软的稻草》思念月亮。
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
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
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
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
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故乡》1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5分)选取故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人情等细节(1分,答出“代表性细节”或“典型细节”即可得1分);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以动衬静(如:月夜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联想(如:由笛声想到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融情于景(借家乡典型风物如月亮、屋瓦、霉墙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融情于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上都是从表现手法角度例举的,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角度回答,这里不一一列举)(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每一点中必须包括表达手法和分析13.本文写“墓碑后面的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作具体说明。
①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1分)②注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感人思考;(2分)③议论抒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理性思考;(2分);④议论抒情还通过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表达对汉字的精神思考。
(1分)(说明:表现手法首先从表达方式切入分析,然后具体说明每种表达方式包含了哪些“手法”。
全文手法分析是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查漏补缺”时有必要再次强调)《墓碑后面的字》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
(2分,意思对即可)。
《听松》四、句意理解题(1)观察句子,发现特色(2)联系语境,落实要点(3)紧扣要求,组织答案典型例题14.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
(6分). ①天子坟高大如山;②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③这种精神在子孙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6分,每点2分)(第一点评分标准改动如下:“天子坟高大如山”答出得1分,增加“代代农人为天子坟培土,使它越长越高”,答出得1分。
其余两条不变。
)《天子坟》五、构思和选材(构思特色分析题)欲扬先抑、逐层深入、由实到虚、以小见大、双线结构等典型例题15、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
(6分)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
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寒冷的味道》17.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6分)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
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
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
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姥姥的端午》六、探究题认真审题,明确题目实质(前面的所有题型都可能成为探究题,并没有为探究而探究的探究题),答案紧密结合文章典型例题七、理解标题,探究主旨要点: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典型例题11.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方面的含义?(5分)①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②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③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④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
(5分,第①点2分,其余3点各1分) 《孤独的守望》12.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
”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
(6分)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
(三层意思,意思对即可。
) 《温软的稻草》14.第7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6分)①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里人能够摆脱贫困,希望山村的发展能够融入现代文明;②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③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
《孤独的守望》解题准备一、整体把握1、准确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3、把握文章主旨。
二、相关基础知识准备(一)句段的作用(不同段落的作用)1、如果所问的句段处于文章的前面,那一般要回答:(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所问的句段在文章的中间,那就要回答:(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
3、如果问文中结尾句段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1)升华感情;(2)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和;(6)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过渡和照应(二)人称、顺序、线索、伏笔、照应、铺垫、详略、先抑后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三)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叙议结合、象征、对比、衬托、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