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共3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导言】《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起点,融合历史典故,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篇文章从课文理解、学生阅读技巧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中思想情感;2、认识课文中的历史典故,了解相关历史事件;3、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4、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阅读、自由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4、让学生建立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珍惜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新旧知识预备1、课前全班讨论,了解同学对古典文学的初步认识;2、教师宣读《岳阳楼记》开头数句,引导学生思考;3、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书法,拉近学生与古代文学的距离。

二、讲授文本内容1、询问学生对于《岳阳楼记》的感受;2、启发学生思考文中的历史典故:岳阳楼的历史经过;3、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感情;4、分析句子结构和使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三、语文实践活动1、学生读完整个《岳阳楼记》;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口头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让学生自己设计《岳阳楼记》插图,并用书法体写下从中选择出的书面材料;4、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图片,并展示出来。

四、课后作业1、请每个学生模仿范仲淹的文风,撰写一篇自己心目中的景点文章;2、带领学生去景区游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实施】教学中,我们假定学生的先验知识很少,并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和博大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学生仔细分析。

2. 学生对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岳阳楼记》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

3. 收集有关《岳阳楼记》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全文。

1.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及表达技巧。

1.3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忧患意识。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

1.2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及表达技巧。

1.3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2.1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及其作品《岳阳楼记》。

1.2学生分享对《岳阳楼记》的了解和感受。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章内容。

2.2学生查找并整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式。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及表达技巧。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文章的文言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2教师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尝试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5.2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6.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全文。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忧患意识”的短文。

3.搜集范仲淹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投入学习。

2.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

3.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

2.范仲淹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

3.文言文翻译技巧及修辞手法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岳阳楼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主题,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及《岳阳楼记》的愿望。

二、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作者范仲淹的生平、政治主张及文学成就的了解情况,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四、讲解课文1.疏通文意,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的结合方式。

3.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内涵。

五、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警句,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欣赏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六、拓展延伸1.讨论范仲淹的思想和主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九、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某某楼记》
教学内容:《某某楼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
本文大量用赋体,骈散结合,层层深入地抒情说理,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对老友的慰勉之意。

分析本文写作特点,把握文章主旨是本节课训练重点。

2010年某某中招《某某楼记》考查的点出了实词的理解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题量为两个小题,总分值为5分。

八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朗读领会文章写作特色和作者情感能力还要加强训练。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通过思考问题,能说出本文精邃的思想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朗读课文,通过思考问题,能说出本文精邃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了解《岳阳楼记》的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感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照亮生命的成长之路。

二、教学重难点:1.“岳阳楼记”课文的音韵形式、文体特点、表达方式的分析。

2.学生对颜真卿此人及其书法艺术认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说一说颜真卿这个人,这个人跟《岳阳楼记》有什么关系呢?听一下《岳阳楼记》的朗读视频,进一步理解课文。

2.课中介绍颜真卿的一些作品,让学生了解颜真卿书法的艺术魅力,了解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

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段逐句地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巩固联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析《岳阳楼记》所反映的风景、人文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并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4.拓展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对颜真卿这位艺术大师的敬仰和赞赏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以颜真卿为楷模,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艺术能力和品位。

四、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文学的魅力和美感。

2.积极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结交知音,明确目标,积极进取。

3.真实的学习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五、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考核学生对颜真卿这位书法大师的了解程度是否准确,对《岳阳楼记》的语言特点、风景人文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情况如何,对其中表达的文化内涵是否有所领悟等。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听课品德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本次文言文教学,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颜真卿这位书法大师及其作品的特点、功力和影响;同时也通过阅读《岳阳楼记》体会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历史与文化内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西埔中学谢木钦一、复习,导入课文1、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导语: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的前四段,有哪些同学来展示学习成果?2、过渡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范仲淹为劝勉友人滕子京,可谓是煞费苦心:先表扬他的业绩,后列举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他们因为外物的好坏、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其实作者欣赏迁客骚人的胸怀吗?(学生回答:不欣赏),对的,作者是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今天我们一起追随范仲淹先生探寻古仁人之心!二、学文,把握主旨1、明确本课时的目标:(1)学习第五段,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主题,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3)赏析语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语言美。

2、请大家打开书,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要求注意节奏,还要读出气势。

(1)齐读(2)互评(3)再读3、(独学)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独自完成第五段的翻译(自学3分钟)(1)自学;(2)交流:我将本段分成9个小分句,各组对号入座,各派一位代表,上台交流;(3)评比。

4、小组讨论,探究问题:①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②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③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谈谈理解。

(1)小组讨论(5分钟); (2)交流。

小组讨论:本文的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梳理文章脉络,归纳本文的主旨。

(出示:课件—-脉络)概括:《岳阳楼记》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6、朗读比赛: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分组吟诵《岳阳楼记》,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1)小组竞赛(2)评分三、延伸,升华主题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

教师小结: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背诵课文。
2、默写重点字词句翻译。
二、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越明年(第二年,今义,相对于“今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写一篇文章,今,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去国怀乡(离开,今义,前往;国都,今义,国家)
进亦忧,退亦忧(进,入朝为官;退,隐居乡野。今无此义)
沙鸥翔集(鸟停在树上,今义泛指聚集)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3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及作者的政治主X。
重点
掌握全文的思路
难点
作者深刻而丰富的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6)南极潇湘(尽,直通)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7)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
(8)薄暮冥冥(迫近) 妄自菲薄(看不起,轻视)
(9)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三、研读分析
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
的一大特色:
1、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指名背诵和学生齐背。
学生归纳,教师予以总结。
学生识记,互相检查。
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学生总结
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1岳阳楼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标,它是湖南岳阳市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地点。

自唐代杜甫诗《登高》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来,岳阳楼便被历代文人墨客所传颂,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明代张家界的辛弃疾更是在其所著《岳阳楼记》中,赞叹这座建筑的卓越之美。

本篇教案教学设计将详细讲解如何利用《岳阳楼记》来进行语文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辛弃疾的《岳阳楼记》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技巧,同时了解岳阳楼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学生将能够在阅读此文的同时,发现作家所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及构思,还能够明白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对历史的涵义。

二、教学方式及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主题式探究的教学方式,以阅读与理解为核心,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积极探究。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教师导读与学生阅读在进行本篇文献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此文。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并解释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通过了解句子结构、词汇用法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文本分析在学生阅读完全文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语言技巧,如对比、借代、比喻、排比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由学生主导讨论。

例如,通过分析辛弃疾在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为何会用某些词语或过渡语句。

3.历史知识介绍《岳阳楼记》中,辛弃疾提到了岳阳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桓公坐于春台之上,发于华胥之情。

这些名字和句子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教师来介绍这些历史知识。

这也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4.小组讨论在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和历史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和同学交换彼此理解和感受,一起探讨文章背后的涵义和文化内涵。

初二下册人教版《岳阳楼记》教案

初二下册人教版《岳阳楼记》教案

初二下册人教版《岳阳楼记》教案第一篇:初二下册人教版《岳阳楼记》教案初二下册人教版《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虔诚的倾听——认真的追问——间隔的复读——纵横的联想教学过程:1、引入。

关于三大名楼,关于《岳阳楼记》的地位。

2、听课文录音(找出你所欣赏的写景语句,读一读,写一写,品一品)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教师谈自己初次阅读本文的感受。

展示学生书法作品,领读,分析喜爱的原因,品味作品语言凝练优美的特色。

3、你听出来了吗:因何作记?4、讨论明确:因藤子京所嘱而作(找出文中对藤子京的介绍语句,分析他们的关系。

教师略作补充。

)那么,这篇散文是不是仅仅是应景之作呢?5、投影以下文句:“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归”探究:共同之处是什么?那么,写作此文更重要的还在于什么?明确:表明自己的情怀。

可见,文中作者有所“记”也分明有所“寄”。

找一找文中表现观景人心情的语句。

5、投影文中抒情性语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读)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读)问:以下句子所表现的会是有什么样境遇的人?(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眼里的景物是怎样的,你能带着他们的那种或喜或悲的心情读一读吗?)检查预习:范仲淹当时处境如何?6、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八九,命运总是盲目而任性,它给人一只盛满陶醉的杯子,然后迅速地将它打碎。

同是天涯沦落人,让我们透过这些诗句来比较范仲淹和他们的异同。

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楼落成后)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

(藤子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思考:你觉得这些人是不是范仲淹眼中的古仁人?古仁人的情怀是怎样的?(读第5段文字)明确: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认为哪些人才是古仁人?(讨论)8、补充范仲淹生平,现场操练,“想对范仲淹说……”9、名联欣赏:•万家忧乐到心头•翁去四面湖山归眼底•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八白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10.作业:背诵全文;探访虞世南这位古仁人的人生历程,感受虞世南的人格魅力。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

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2、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

(教学重点)3、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教学难点)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展示图片。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湖北的黄鹤楼、山西的鹳雀鹊、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且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如唐朝崔灏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唐朝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让人登高望远,催人奋进;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岳阳楼简介: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

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

”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7《岳阳楼记》(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某某楼记第三课时一、思考与讨论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

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

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自然段的特点与第3自然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

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

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

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引导要点: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

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表达和古代文化背景。

(3)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学会通过朗读、解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从《岳阳楼记》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表达和古代文化背景。

(3)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岳阳楼记》,感受文中的意境。

(2)让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中的句子,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各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翻译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包括对文中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人生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作者观点的把握情况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设计者
教授者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三课时
课型
新课




知识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2、教师讲解:
“夫”:指示代词,那。“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一”:全。“衔”:含,包含。“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横”:充溢,意为广阔。“涯”:边际。“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阴”:暗,指天色昏暗。“气象”:自然景色。“则”:乃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通”:到达。“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于”:在。“物”:自然景物。“得无”:能不。
4、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从此岳阳楼名声更大。除了本文我们以后还要学习写岳阳楼的很多诗文。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
方法
学生朗读第一段。
学生批注准备翻译
学生试译
学生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范仲忆淹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
2、作家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进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居民,反映社会现实的
教学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
方法
1、教师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教师配乐范读
3、播放录音
4、齐读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
学生批注准备朗读
自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听读:准备朗读
学生分段朗读,
其他同学评议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设计者
教授者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三课时
课型
新课




知识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疏通文意
5、导读
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归纳如下:
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及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
学生齐读


1、1、背诵第一、二段。2、预习第三段至第六段



计Hale Waihona Puke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
范仲淹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洞庭晚秋图》——规劝知己、自勉——《岳阳楼记》
岳阳楼——湖南——吴国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造楼阁
骈散——读骈句,节奏整齐;读散句,按意义划分。
诵读讲授讨论交流
教学
资源
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导入:
1、题解:
本文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据传他并未亲眼见过岳阳楼,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尽显一代文豪的天才本色。
诵读讲授讨论交流
教学
资源
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背诵抽查
二、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教师讲解:
“谪”:贬谪,降官。“守”:掌管,这里指作州郡的长官。“通”:畅通,顺当。“和”:和顺,谐和。“兴”,兴起。“乃”:于是。“旧制”:原有的规模;“制”,式样。“于”:在。“属”:通假“嘱”,托付。“以”:来。“之”: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
学生结合注释批注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好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3、背景资料介绍。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因他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他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规劝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当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也是自勉的千古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