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合集下载

咨询工程师2023年再教育《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考试

咨询工程师2023年再教育《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考试

咨询工程师2023年再教育《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考试本试卷总分100分,及格分60分。

考试限时120分钟,到时将自动交卷,学员不限考试次数,系统将取历次考试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

本试卷总题量10道,(判断:3题、单选:4题、多选:3题)试卷类型:固定试卷一、判断题(每题10 分,共3 题,总分30 分)1、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具有性价比高的优点,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可以应对10~30年一遇的暴雨甚至像郑州7.20这样的特大暴雨。

A、对B、错正确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号)提出要加大宣传引导,避免“海绵城市万能论”和“海绵城市无用论”。

A、对B、错正确3、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就是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低影响开发设施。

A、对B、错正确二、单选题(每题10 分,共4 题,总分40 分)4、下凹式绿地是一种常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一般应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

A、500~600mmB、400~500mmC、100~200mmD、200~300mm错误正确答案C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是目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政策文件,该问题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A、0.5B、0.6C、0.7D、0.8正确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A、0.5B、0.6C、0.7D、0.8正确7、关于屋顶绿化技术要点()是正确的。

A、屋顶绿化适用于平屋顶和坡度≤15°的坡屋顶B、坡度大度20°的坡屋顶C、屋顶绿化可采用简单式和花园式,其中简单式要求基质深度不宜小于500mmD、对既有屋顶进行屋顶绿化时,可以直接进行绿化正确三、多选题(每题10 分,共3 题,总分30 分)8、相比传统开发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优点包括()。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详细规划内容中,不包括的是()。

A.透水铺装率B.绿色屋顶率C.绿化覆盖率D.下沉式绿地率及下沉深度【答案】 C2、下列建筑物或设施中,不可突出建筑控制线的是()。

A.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B.高层建筑的裙房C.天桥D.隧道【答案】 B3、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的原则中以下哪项有误?( )A.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布置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B.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不宜布置成环状C.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D.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答案】 B4、下列综合管廊位置设置的原则,正确的是()。

A.支线综合管廊不宜设置在人行道的下面B.干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的下面C.支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的下面D.支线综合管廊不宜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的下面【答案】 B5、居住小区规定要求达到人均1㎡的绿地是指( )。

A.公共绿地B.宅旁绿地C.道路绿地D.全部绿地【答案】 A6、小型汽车的停车面积,每个车位面积一般是下列哪一项?( )A.30~40㎡B.30~35㎡C.25~30㎡D.20~25㎡【答案】 C7、“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的说法,是下列哪个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A.寒冷地区B.夏热冬冷地区C.夏热冬暖地区D.温和地区【答案】 B8、建设用地的地下水位高低,对建设工程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结构设计B.施工组织C.护坡处理D.地下室平面布置【答案】 D9、目前商品房住宅小区在住房结构比例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套型建筑面积75m2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例必须在60%以上B.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例必须在70%以上C.套型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5~85m2之间,其中65m2的套型应不大于总套型数量的45%D.套型建筑面积宜控制在100~120m2之间,其中100m2的套型应不大于总套型数量的60%【答案】 B10、住宅基地内室内外高差为1m时,其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应超过下列何值?( )A.1:20B.1:16C.1:12D.1:10【答案】 B11、当场地勘察资料缺乏、建筑平面位置未定或场地面积较大且为高层建筑群时,勘察宜分为以下何阶段进行?()A.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B.参考周边勘察资料和详细勘察两阶段C.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D.合并为详细勘察一阶段【答案】 C12、地下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按下列原则处理何者有误?( )A.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B.小管线避让大管线C.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D.重力自流管线避让压力管线【答案】 D13、下列哪项不是选址意见书中应体现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A.名称、性质、用地及建设规划B.能源和供水的需求C.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量D.投资估算【答案】 D1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泥石流大致有三种类型: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B.一个泥石流坡谷就是一个小流域,由清水汇集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四个区域所组成C.在山区,若1h的降雨量大于36mm就可能激发泥石流D.通常地震会直接导致泥石流发生【答案】 A15、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用地,在处于下列四种地区时,哪个通常可不用避开?( )A.一级膨胀性和较厚的三级湿陷性黄土地区B.地震烈度大于9度的地区C.发育的岩溶(喀斯特)地区D.城市内的“热岛”区【答案】 D16、根据居住区道路技术要求,在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新建、市郊、近郊居住区,应设有为居住区专用的公交线路。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应从规划层面开始统筹考虑。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

首先,要对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土壤植被等,明确城市的生态格局和水文特征。

其次,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例如,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面源污染削减率等。

最后,结合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分区策略,明确不同区域的建设重点和技术措施。

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

LID 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采用源头分散式的措施,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和污染物的排放。

(一)绿色屋顶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可以滞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能起到隔热降温、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雨水花园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雨水花园,种植耐水湿的植物。

雨水花园可以收集周边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吸附、净化作用,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然后缓慢渗透补充地下水。

(三)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进行铺装。

透水铺装可以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四)生物滞留设施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区域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植草沟、旱溪等。

生物滞留设施可以滞留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渗时间,同时还能拦截雨水携带的污染物。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海绵城市))

DB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63/T 1608–2017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Acceptance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rial)2017–10–10 发布2017–11–10 实施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试行)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rial)DB63/T 1608-2017批准部门: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17年11月10日2017西宁前言本规范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4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验收基本规定;5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施工验收;6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施工验收;7 分项工程施工验收。

本规范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邮政编码:100120)。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刘雯白伟岚王媛媛牛萌熊筱杨耸杨武斌田芬赫伟李雪梅谢晨陆曼王蔚蔚刘思源张峰莫连华张丽雯李雪莲司德勇马维元贺国泰杨玉英刘富明张颖参加起草人:王文方冯婧张琦汪燕郭婧晔常蕊王茂平田国智唐菲苏雅荣主要审核人:刘连新文秀兰马文生仲莲杜照国杜占春柳玉林于杰李国玉高永强司维平张佩琪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7)3.1一般规定 (7)3.2设计流程 (7)3.3建筑与小区 (11)3.4城市道路 (12)3.5城市广场及停车场 (13)3.6城市绿地 (14)3.7城市水系 (14)3.8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 (15)4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验收基本规定 (2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施工验收 (27)6 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施工验收 (29)6.1透水砖铺装 (29)6.2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 (31)6.3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 (34)6.4混凝土排水型路缘石 (38)6.5绿色屋顶 (39)6.6下沉式绿地 (40)6.7生物滞留设施 (41)6.8渗透塘 (43)6.9渗井 (44)6.10湿塘 (45)6.11雨水湿地 (46)6.12蓄水池 (48)6.13雨水罐 (53)6.14蓄水模块 (54)6.15调节塘 (55)6.16调节池 (57)6.17植草沟 (60)6.18渗管/渠 (61)6.19植被缓冲带 (62)6.20排水设施 (63)7 分项工程施工验收 (65)7.1竖向验收 (65)7.2基坑施工验收 (66)7.3特殊路面基层验收 (68)7.4土壤施工验收 (73)7.5植物施工验收 (74)附录A 工程质量检验项目规定 (75)附录B 进场原材料抽样检测规定 (77)附录C 施工过程动态功能质量检验规定 (84)附录D 建造设施施工质量检验规定 (87)附录E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90)附录 F 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91)附录G 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3 附录H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97)引用标准名录 (103)本规范用词说明 (105)附:条文说明 (106)1 总则1.0.1 为了加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项目管理,规范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统一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 1-1)。

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

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

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

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北京建筑大学-王文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北京建筑大学-王文亮

64.8
18.3
25.8
36.3
43.5
52.8
65.0
19.5
27.2
37.8
44.8
53.8
65.6
19.3
28.0
40.7
49.5
60.7
76.0
21.5
30.4
44.0
53.7
66.4
84.6
三、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成因
中国暴雨分区
(邹进上,王梅华,张薇.中国暴雨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1987,42(2):151-163.)
10.1
14.4
20.7
25.0
30.8
38.4
……
……
……
……
……
……
14.0
19.8
28.3
34.4
41.9
51.5
14.0
20.1
28.9
35.0
42.5
52.3
15.9
22.1
30.5
36.0
43.0
53.0
16.7
23.5
33.1
40.0
49.5
63.4
17.4
24.6
34.7
41.8
51.4
13.1
17.8
21.0
24.9
30.3
9.8
13.4
18.1
21.3
25.4
30.8
……
……
……
……
……
……
10.8
15.1
21.1
24.9
29.9
36.6
8.8
12.9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玉溪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摘要: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有: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三种。

低影响开发LID (Low lmpact Development)指在场地开发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本文以玉溪老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分析玉溪玉溪体育场所采用的LID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态渗透沟、垂直绿墙、息壤渗透沟、蓄水模块、透水铺装等形成的多级雨水利用系统,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量、净化污染物、利用雨水。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LID 技术1前言低影响开发强调以生态系统为根基,尽可能减少城市建设对原有自然地表径流的影响,提倡将雨洪管理的起始点提前至径流源头,模拟蒸发、过滤、渗透、贮留等自然界的雨水传输路径。

根据实验资料数据,低影响开发模式可减少约30%一99%的暴雨径流,并延迟约5min-20min的径流峰值,还可有效去除径流中的磷、氮、油脂等污染物,有效中和酸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低影响开发技术一般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绿化屋顶、渗透路面、雨水桶等分散式生态措施,消纳和减排雨水,减少雨洪期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城市洪灾风险。

2项目概况玉溪市体育场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89号,东南临紫艺路,东北接玉溪体育馆, 西南临凤凰路,西北接玉溪市体校。

是市民运动健身的重要场地之一,同时,兼具休闲娱乐,生态,防灾等功能,项目总用地面积53995.9m2 海绵城市改造内容为:下凹式绿地330.4m2;渗透铺装24625.6m2;雨水花园485.1m2;高位花坛182.1m2;蓄水模块480m3;息壤渗透沟12m3;垂直绿化240m2。

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3.1雨水花园玉溪体育场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功能和需求,在玉溪体育场周边增设约500㎡的雨水花园,使玉溪体育场常年处于“海绵”状态,降低玉溪体育场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物。

雨水花园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中的一项生态技术,是指在地势低洼的绿色区域内种植花草树木等,以此达到雨水滞留净化目的的工程,利用植物根系的降解作用和土壤的过滤进而净化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1.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以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量。

-建设地下储水设施,包括地下蓄水池、蓄水井和地下渗透层,以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利用效率。

-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建设自然退水系统-建设湿地和河流自然退水系统,通过滞洪区、滞水区和湿地能力的增加,来抵御洪水的影响。

-增加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缓解洪峰流量,并利用其自然蓄水能力,减少排放到下游的洪水流量。

3.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河道和下水道的整治和改造,以提高排水能力。

-强化城市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减少堵塞和水质污染问题。

-利用自然处理系统,如湿地和植物滤池,来净化污水和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4.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修复和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提高生物吸附和自净能力。

5.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水体和工业用水,降低对淡水的需求。

-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提倡居民家庭和商业单位的节水措施,减少饮用水的浪费。

6.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流域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相协调。

总结: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建设自然退水系统、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课件)--市管线中心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课件)--市管线中心
单个设施服务范围内只能有一个容积海绵设施,每个容积海绵设 施均应单独进行控制容积计算。 ③ 对于顶部有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未计入降雨历时的设施雨水下渗量
设施在降雨历时(一般取2h)内的雨水下渗量也属于设施控制容 积范畴,不计入会导致设施规模偏大。
六、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④ 未进行生物滞留设施存水区雨水排空时间校核及溢流口溢流能力校核 不进行排空时间校核无法确定雨水花园是否具有合理的排空时间。 不进行溢流能力校核,可能导致雨水花园雨水漫流至场地。
4. 海绵设施工艺计算问题
① 容积海绵设施服务范围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过高或过低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过低则雨水污染削减效果差,过高则造成海绵
设施规模浪费,甚至会造成不受控硬质下垫面过多。(单个容积式海绵 设施服务范围的控制指标不宜低于项目总规划指标的85%) ② 设施服务范围与设施控制容积没有实现一一对应
五、海绵城市设计的主要步骤
4. 雨水径流组织
① 雨水径流组织应采用重力流,雨 水地面散排距离不宜不长,以防 止地面积水过多。
② 没有设置容积式海绵设施的子分 区应通过径流组织设施及时将径 流雨水汇入雨水检查井。
③ 设置有容积式海绵设施的子分区, 雨水径流组织设施应尽量采用植 草沟、排水沟等设施,防止容积 式海绵设施标高过低增加工程投 资及增加排水难度。
六、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的选取问题
① 海绵城市控制指标选择依据混乱 海绵城市指标选择的优先顺序:海绵城市规划指标 → 项目所在 地的有关政府文件 → 低影响开发设计标准。
② 针对个别项目的海绵规划控制指标过高的情况,设计不提出相应的 解决方案 个别项目海绵规划控制指标过高,导致实施性及落地性较差, 甚至无法落地。设计单位应及时向业主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 整海绵规划控制指标。但应提供详细的论证资料,并应提出满足排 水分区总规划指标不降低的合理方案。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

浅谈海绵城市的建设与低影响开发(LID)摘要:最近几年,每到雨季我国许多城市均会遭遇不同程度的积水,特别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大城市,遇雨必涝的现象已成为一个城市病。

“海绵城市”最早是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提出海绵城市建设。

这将意味着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治水思想,充分利用新型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理论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环节,通过城市雨水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等方式,充分地解决好雨水资源,解决水安全、水生态,构建新型绿色生态海绵城市。

关键词:雨水;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引言: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末发展兴起的对雨水治理和面源污染处理的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建设前后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

1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LID)的主要内容1.1传统的雨水管理(硬质工程)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软质工程)传统的雨水管理:在城市开发中,雨水系统采用有组织汇流、转输、排放,使大部分雨水排入下游河道。

因没有在源头采取渗、滞、蓄等措施利用雨水资源,以至于城区雨水资源大大流失,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城市防洪问题。

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其核心使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从水文循环角度,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

1.2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内容(1)建筑与小区海绵建设1)绿色屋顶现在建筑物屋面均为硬化屋面,径流系数大,产生径流量多,因此考虑对硬化屋面变为绿色屋顶。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研究资料2016.7.19海绵城市功能•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水系保护与修复等6 类项目。

•当城市里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用造福人类。

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低影响开发,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狭义的雨水花园仅为规模有限、结构简单的浅凹绿地,适用于小区或私宅绿化。

而广义的雨水花园则可囊括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

在调蓄的同时运用生物净化手段对径流进行阶梯式处理,为其所在公园提供了大量灌溉水。

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动的亲水景观。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德国音乐排水管,下雨时不仅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还能“演奏”一曲雨中交响曲。

通过收水措施收集的雨水在下渗补充地下水之后多余水量由蓄水措施进行储蓄。

蓄水措施是低影响开发雨水处理的中间步骤。

用水措施是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最终环节。

将收集净化好的雨水在各方面进行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全解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全解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北京 VCRa&H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日降雨量(mm)
2、设计降雨量H VCRa与H为对应关系,当以径流总量为控制 目标时,设计降雨量可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 施的设计规模。
图 设计降雨量为25mm时原方案管网运 行情况
图 新方案内涝风险评价 (20年)
二、径流总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VCRa)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指通过自
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对应降雨的累计雨量占年均总降雨量的 比例(%)
80%
70% 60% 50% 40% 30%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0%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 日降雨量(mm)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与规划控制指标
王文亮 李俊奇
wwl841012@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4-12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图 美国雨水管理标准及新型技术体系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一、低影响开发目标——多目标
表 设施占绿地面积比例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设计降雨量(mm) 10 20 30 40 雨水 设施面积占绿地面 9 18 27 36 花园 积的比例(%) 设施面积占绿地面 渗透塘 4.5 9 13.5 18 积的比例(%)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望城项目部海绵城市总结海绵城市一、基本概念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二、基本内涵本质: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传统城市:改善自然、利用土地为主改善、改变原有生态、粗放式建设、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城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原有生态、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

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2.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式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2.3低影响开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留望城项目部海绵城市总结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2.4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转变排水防涝思想3.1:“快排”模式:降雨后直接通过蒸发、下渗、80%的排放。

3.2:海绵城市:降雨后通过蒸发、下渗减排(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集蓄利用(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40%排放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三、措施收水措施(收集雨水)收水措施是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及截污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实现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愿望。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概述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和概述1.1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概述1.1.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就如同海绵一般具有弹性。

当城市面临洪涝自然灾害时,能够将雨水纳入自身的循环系统,“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方式实现有效结合,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化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绵城市要充分考虑到水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的合理利用,包括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系统,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保护城市的原有生态系统。

对水生态敏感区域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需求,保护原有的敏感生态,让河流、湿地、池塘、草坪等发挥原有的功能,能够实现自然生态循环。

在建设过程中,城市必须留有足够的水循环区域,能够涵养水源,应对强降雨,保持自然水文特征。

第二,强调“生态恢复和修复。

”利用生态技术手段与方法修复与已经在历年快速的城市夸张中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在规划层面保留与划拨一定的生态空间比例,让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有效恢复。

第三,开发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遵循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理念,对开发强度、开发程度进行合理控制,留有足够的绿地系统,科学平衡透水面积和不透水面积,“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能够推动城市水自然循环体系的有效运转,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破坏。

除此之外,应该根据生态环境的需求,适当的扩充水域面积,让水资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循环。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第一,设计低影响自然降雨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雨水的渗、储存、净化灯功能,能过对径流总量、峰值和污染等进行科学的控制、疏通、分流。

低影响开发设施

低影响开发设施
结缕草、野牛草等
植被浅沟
城市道路两侧 不透水地面周边 收集、输送截留 雨水径流
结缕草、野牛草、草地早熟禾等
抗雨水冲刷:75-150mm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净化污染加固土壤 耐周期性雨涝和长时间干旱 种植密度大:延缓雨水径流
雨水湿地
控制雨水径流 调蓄利用雨水 改善场地景观
植被缓冲区: 水陆交错地带 土壤较潮湿
海绵城市设计初探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及植被选择目录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及植物选择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建设lid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signdevelopment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下沉绿地及广场雨水景观湿地绿色屋顶植被浅沟滞留地透水地面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应用及植物选择绿色屋顶控制雨水径流改善建筑环境根系浅抗风能力强耐旱抗性强八宝景天垂盆草佛甲草紫花地丁等透水地面多用于人行道停车场车流量较少的道路及广场有效促进雨水入渗减缓径流流速调节微气候植物低矮耐践踏承受周期性的雨涝及长时间的干旱结缕草野牛草等植被浅沟城市道路两侧抗雨水冲刷
湿生植物
千屈菜 黄菖蒲 莎草科 柽柳 柳属等
浅水区:0-0.45m 深水区:0.45-1.8m
根系发达 净化能力强 抗较深水淹
挺水植物
香蒲、芦苇、水葱、慈姑、 鸢尾、荷花
浮水植物
睡莲、凤眼莲
沉应用及植被选择
海绵城市设计初探
目录
• “海绵城市” 理念 • 低影响开发设施 • 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及植物选择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LID——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 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 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 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

图 设计降雨量为25mm时原方案管网运 行情况
图 新方案内涝风险评价 (20年)
二、径流总量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VCRa)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指通过自
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 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
调节水位
2、单项指标——
进水 碎石
调节水位 前置塘
(1)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 (2)透水铺装率 (3)绿色屋顶率 (4)其他
沉泥区
配水石笼
沉泥区
排水孔 阀门 放空管
出水
透水面60-80mm 透水找平层20-30mm 透水基层100-150mm 透水底基层150-200mm 土基 PVC排水管DN50
五、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
五、径流总量控制区域划分——小结
1、上限——最大程度实现、也可突破
各地应参照上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限值,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尽量达 到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上限,当有特殊排水防涝需求时,也可突破上限,以综合实现径流总量减
排及内涝防治目标。
2、下限——特殊情况特殊考虑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北京 VCRa&H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日降雨量(mm)
2、设计降雨量H VCRa与H为对应关系,当以径流总量为控制 目标时,设计降雨量可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 施的设计规模。
海口 万源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甘孜 拉萨 乌鲁木齐 和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 1-1)。

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

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

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

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1 技术类型低影响开发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

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

实践中,应结合不同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等特点及技术经济分析,按照因地制宜和经济高效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组合系统。

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2 单项设施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如生物滞留设施的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

因此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计算,并对单项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的设施选型和规模进行优化。

2.1 透水铺装概念与构造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意义:1) 表径流洪峰流量,减轻排水压力。

由于透水性沥青路面可减少地面70%~80%的径流量,所以设置简单的路侧排水沟即可满足排水要集中降雨时透水路面能减轻城市排水管线的泄洪压力,减少地下的排水设施的建设投入。

2)提高行车安全性、舒适性。

透水路面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的积水现象,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

反光现象减少后行车更加安全和舒适,尤其是在夜间,效果突出。

3)环保效益良好。

透水路面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可将雨水渗入地下,自然补充地下水资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维护地下水。

经过路面和路基的截留、吸附、物降解等作用,净化径流,使其水质更好。

透水路面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与常规路面相比可减少行车噪声。

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透水路面可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因而缓解热岛效应。

据报告,透水路面温度维持在35℃40℃,而常规密级配沥青路面温度则在60℃左右。

5)拥有系列色彩配置,更加美观。

透水路面颜色中较丰富,有利于提高城市市容市貌,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材料的选择渗透性(透水)路面透水路面是由上至下均有良好的透水性,在表层采用孔隙率高的耐磨材料(如连锁砖、植草砖、水泥板块、砌石、透水性沥青),并以透水性较高的砂石为基层,则降水可由表层面材间的缝隙渗入地表以下,使得整体而言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

一般透水性路面的透水能力为正常土壤吸收雨水的60倍。

对于透水性路面,其主要性能参数是透水性、抗压性、耐磨性。

同时,路面下基础层的蓄水度和土壤层的吸水能力也是此种路面渗透雨水的能力的相关因素。

透水性路面多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路面砖等多孔材料来铺装面层。

1.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沥青混合料常用于路表磨耗层,兼具磨耗与排水功能,加之所用集料级配为空隙率较高的开级配,故常称开级配磨耗层沥青混合料(OGFC)。

透水沥青混合料所用粗集料为单一粒级且用量较大,而细集料与矿粉填料用量很少,从而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空隙率可大于20%。

透水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以经验设计为主,其排水、降噪等功能发挥的关键在于空隙率。

2.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属大孔混凝土,它采用单一粒级的粗集料,同时严格控制水泥浆用量,使其恰好包裹粗集料表面、但不致流淌填充其间空隙,这样便在粗集料颗粒间形成可透水的较大空隙。

透水水泥混凝土通常不加砂,但也可加入少量砂以增加强度。

3.透水路面砖目前我国透水路面砖品种较为繁杂,常见的有混凝土透水路面砖、自然砂透水路面砖、陶瓷透水路面砖等,其设计、生产方法不尽相同。

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和自然砂透水路面砖是将粒径相近的砂、石颗粒用无机胶凝材料或有机粘结剂搅拌混合后压制成型,形成带有通道孔的砖坯,再经养护而成;陶瓷透水路面砖是将粒径相近的陶瓷碎粒经配料压制成型,并预留通道孔,烧结而成。

此外,近年来多孔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在工程中的用量增多,其砖体透水孔隙的形成不是靠预留通道孔、而是在原材料中加入松香等发气剂,发气剂在制砖过程中因体积膨胀而形成连续孔隙,此种孔隙孔径较小、分布较均匀。

4.植草格在人行道和停车场地面,非连续拼接块状或镂空的植草砖、连锁砖,这些框格状镂空模块铺在较厚的粗砾石之上,多孔的可渗透织物铺设在砾石之下,以防止土壤颗粒扩散进入砾石的空隙之中。

模块中间植草,使雨水渗透到土层,使地表土既可渗水又可接触空气、,以利植物生长。

草皮砖因有草类植物生长,能更好地净化雨水径流及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试验表明它对重金属如铅、锌、铬等有一定去除效果。

框格状地砖铺设的可渗透路面,基本不存在堵塞问题,它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较好的工作。

然而砖块会因为受过多车辆的碾轧易发生沉降或错位现象。

注意事项:(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6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透水砖铺装典型构造如图 4-6 所示。

透水找平层20-30mm 透水基层100-150mm 透水底基层150-200mm土基PVC 排水管DN50 透水面60-80mm图 4-6 透水砖铺装典型结构示意图 适用性: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 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透水铺装应用于以下区域时,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或地下水污 染的发生:(1)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区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 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区域。

(2)使用频率较高的商业停车场、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及码头等径 流污染严重的区域。

优缺点 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 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但易堵塞,寒冷地区有被冻融破坏的风险。

平面组合式透水模式组合式透水模式主要是采用两种类型的铺装材料,即透水铺装材料和不透水铺装材料相结合,在平面上组成不同的铺装图案,构成点、线、面三种生态化透水的铺装形式(图11),通过透水点、透水带、透水面达到生态透水的目的。

加一张全部全透水平面组合式透水模型图设施维护(1)面层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2)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进行局部整修找平;(3)当渗透能力大幅下降时应采用冲洗、负压抽吸等方法及时进行清理。

相关规范:《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2.2 绿色屋顶概念与构造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 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 mm,绿色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绿色屋顶的典型构造如图4-7 所示。

图 4-7 绿色屋顶典型构造示意图适用性 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 15°的坡屋顶建筑。

优缺点 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 的作用,但对屋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

设施维护(1)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2)溢流口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3)排水层排水不畅时,应及时排查原因并修复;(4)屋顶出现漏水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防渗层。

2.3下沉式绿地概念与构造 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 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 200 mm 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植物基质层排水口 过滤层排水层保护层排水管 建筑屋顶 防水层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