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七八周备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第七周教案

五年级科学第七周教案
教学
准备
教师
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时
安排
教学过程(第课时)
教具使用
或其他
教师活动
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那么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2、教师播放多媒体(铜球实验)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板书设计
2.6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温度较低
练习及作业设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情感目标: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
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
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学法
设计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然后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
准备
教师
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目标:

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思维的培养(时间:2周)- 认识科学思维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时间:3周)- 认识动物的基本组织和器官。

- 理解动物的生存、运动、消化等功能。

- 探索动物的适应环境和生存策略。

3.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时间:3周)- 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

- 理解植物的生存、光合作用、传播等功能。

- 探索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相互依存。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间:4周)- 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

- 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能力。

5.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时间:2周)- 认识水的重要性和存在形式。

- 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原理。

- 探索水循环与气象的关系,如降水和气候变化。

6.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时间:2周)- 认识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 探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和探索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性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4. 演示教学法:通过演示实验和模型展示,直观地呈现科学原理和现象。

5.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辩论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实验记录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备课和教学质量。

二、备课组成员。

[列出备课组成员姓名]三、教材分析。

1. 整体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生物与环境、光、地球的运动等单元。

这些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科学概念,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2. 重点单元。

- 例如“生物与环境”单元,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探究实验,如“种子发芽实验”等,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控制变量的原则。

- “光”单元则聚焦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

学生将通过制作简易的光学器材,如小孔成像装置等,深入理解光的奥秘。

3. 难点分析。

-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地球公转和自转所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形成、昼夜交替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模拟实验、观看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经过之前的科学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例如,他们知道动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如声音的传播等。

2. 能力水平。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

但在设计复杂的对比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得出科学结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3. 学习兴趣。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好奇心,对新奇的科学现象和有趣的实验活动兴趣浓厚。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科学知识的难度增加而出现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五、备课目标。

1. 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2024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篇)

2024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3. 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影响(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3. 电路和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重点培养学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4. 物体的声音和光线的传播(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分析法:通过分析和讨论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3. 实验法:通过进行电路和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4. 演示法:通过演示物体的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引发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兴趣。

四、教学步骤:一月份:1. 第一周:介绍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观察并描述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 第二周:介绍生态系统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3. 第三周:开展电路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流的传导规律。

4. 第四周:进行物体的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实验,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声音和光线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二月份:1. 第一周:回顾和总结上个月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理解。

2. 第二周:进行生态系统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和影响的分析和评估作业,检测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第三周:开展电池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第四周:进行声音和光线实验的总结和讨论,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描述和判断的能力;2. 学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4. 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记录1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记录1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记录1日期:[请填写日期]
主持人:[请填写主持人姓名]
参会教师:[请填写教师姓名]
议程:
1. 上周研究内容回顾(10分钟)
2. 本周研究目标确定(10分钟)
3. 课堂教学方法讨论(15分钟)
4. 教学资源分享(15分钟)
5. 问题和建议交流(10分钟)
6. 下周备课安排(10分钟)
记录:
1. 上周研究内容回顾
- [请填写上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本周研究目标确定
- [请确定本周的研究目标,并说明与上周研究内容的关联]
3. 课堂教学方法讨论
- [请教师就本周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的要点]
4. 教学资源分享
- [请教师分享有关本周研究内容的教学资源,并简要介绍资源的使用方式]
5. 问题和建议交流
- [请教师提出关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提出改进建议,并记录交流的要点]
6. 下周备课安排
- [请教师确定下周备课的安排和重点内容]
结束语:[请填写会议结束的总结和感谢]
以上为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记录1,供参考。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常识 2.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 3. 实验活动科学常识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2.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1.学习生活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

2.科技常识是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了解科技常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科技。

实验活动1.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步骤1.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课文预习本节课内容。

2.理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实验活动: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4.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举例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所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内容。

2.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实验设备和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主题:探究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2. 培养观察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动物的特征:有呼吸、有感觉、有运动能力、需摄取营养等。

-动物的生长条件:生活环境、食物、水源等。

2. 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

-植物的特征:有根、茎、叶、花、果实等。

-植物的生长条件:光线、水分、土壤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实验用具:种子、花盆、土壤、水壶、阳光灯等。

2. 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实验记录本、观察记录表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引发学生对它们特点的思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如:“你知道蜗牛的特点有哪些?”、“有的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动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向学生呈现。

-介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不同部分功能和作用。

3. 实验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准备花盆、土壤,将种子种植;控制光线、水分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4. 实验结果分析:-分享各组植物的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5. 温故知新:-对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进行回顾,让学生快速梳理所学内容。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可能会有差异?-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观察,提出新的疑问,进行团队讨论和探究。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活动亲自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了对动植物特征和生长条件的理解。

多媒体资料的运用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仍需注意讲解内容的简洁明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4篇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

2、学生在“假设—验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

3、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验证”的实验,了解岩石在变化。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描述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野外搜集岩石。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石灰岩、记录表、铁罐头、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湿毛巾等。

3、课件。

教学过程:一、体验过程1、教师出示一块岩石,问:课前大家都去搜集了岩石,那么你了解它多少呢?2、出示另一岩石,它和刚才的岩石一样吗?3、自然界中的岩石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看过之后又有什么新发现?二、假设过程4、岩石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觉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出示课题。

5、你能体验到是什么力量使岩石的模样发生了变化了呢?6、交流汇报,综合整理并板书。

7、根据大家的猜测,你能设计几个实验来验证吗?三、设计选择过程1、选择一个假设,讨论讨论如何验证,需要什么材料。

2、汇报实验设计过程。

一起确定本堂课可以进行实验的。

假设。

3、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请材料员来拿需要的材料,并作好实验记录表。

4、教师记下每组实验的方向。

5、在实验中,我们始终要关注的是:岩石到底有没有变化呢?6、实验前,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老师的建议是:使用酒精灯,镊子拿和放都要小心点,眼睛和酒精灯保持点距离。

四、自主探究过程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A、交流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你们是如何做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比较以后岩石有没有变化?如何变化?如果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达到一千年,一万年,你估计它会变得怎么样?B、交流水对岩石的影响。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8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8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本文为您带来的8篇《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热水杯、铁架台、铜条、蜡烛块、蜡烛、凡士林、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槽、金属圆片、石粉剂(或温变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烧杯,倒入热水后,烧杯会产生什么变化?导入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探究(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引导学生借助媒介,让热量的传递过程“看”得见。

老师出示两种材料,(简单介绍凡士林)任选一种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指名其中一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热在铜条中,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二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出示两枚铁钉,(一枚有光泽,一枚生锈)。

问:这两枚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生活中在那里看到过铁生锈的现象?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很普遍。

你想研究铁生锈的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关于铁生锈的问题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思维导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书、幻灯片、动画视频、模型、实验器材。

2. 活动准备:小组合作讨论、实地考察和观察、实验操作。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幻灯片或者动画视频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态系统中有哪些元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探究与讨论(30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本有关生态系统的图书供参考。

b. 学生合作讨论,根据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思考,完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概念思维导图。

c.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讨论和修正。

3. 实地考察(30分钟)a. 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校园或者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

要求学生观察并寻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如植物、动物等,并记录下来。

b.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依存的?4. 实验操作(4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工具和实验操作指导。

b.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c.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进行反思和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

强调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在家庭作业中,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中的生态系统元素,如家中的花卉、宠物等,并写一篇小结。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目标本备课组的目标是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提供全面的备课支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们将通过独立决策和简单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工作计划1. 确定课程大纲:仔细研究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大纲,了解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2. 计划备课时间: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备课时间,确保备课充分且及时完成。

3. 收集教学资源:寻找适合科学课程的教材、教辅和其他教学资源,并进行评估和筛选。

4. 编写备课教案:根据教学资源和课程大纲,编写科学备课教案,包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5. 教学活动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教具和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6. 教学评估和反馈: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收集学生反馈并进行分析,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备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7. 与其他备课组合作:与其他科目的备课组进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8. 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时间安排- 第1周:确定课程大纲,制定备课计划。

- 第2-3周:收集教学资源,评估和筛选。

- 第4-5周:编写备课教案。

- 第6-7周:准备教学活动所需材料和教具。

- 第8-9周: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

- 第10周:与其他备课组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

- 第11-12周: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我们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保证备课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时间:第一学期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3.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

二、活动内容:1. 第一周:认识科学实验器材内容:介绍实验室常见器材,学会正确使用。

活动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

2. 第二周:简单的物理实验内容:学习力的作用,了解重力、摩擦力等。

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第三周:有趣的化学实验内容:学习酸碱反应,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周:植物的生长观察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活动方式:学生种植植物,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5. 第五周:科学小制作内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布置活动场地。

2. 活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活动感悟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爱。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

3. 开展校园科技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

七、家长沟通与反馈:1. 定期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和进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1.1 生命的起源1.2 生物的分类1.3 生态系统的组成2. 动物的生活2.1 动物的运动2.2 动物的食性2.3 动物的适应性3. 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生长3.2 植物的繁殖3.3 植物的适应性4. 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特点,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手电筒、凸透镜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实践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和视觉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绘制生态系统图。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动物的运动、食性、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

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眼睛与视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

(3)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原则包括相似性、差异性等。

(2)动物适应性如鸟类有翅膀适应飞行,植物适应性如仙人掌叶片退化适应干旱环境。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 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透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 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资料, 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 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 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 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 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 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力的单位, 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 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 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 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本学期教五(1)五(5)班, 随着孩子的成长, 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 他们有了必须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 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第五年级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第五年级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第五年级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2.理解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3.培养对自然界,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4.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力和机械1.1 了解机械的定义和分类1.2 学习有关力和运动方向的知识1.3 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和使用方法1.4 进行简单机械的观察和实验第二单元:光的传播和视觉2.1 了解光的性质和传播方式2.2 探究光与物体的作用2.3 学习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2.4 进行与光有关的实验和观察第三单元:磁和电3.1 了解磁铁和磁性物质3.2 学习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3 掌握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实验方法3.4 学习电流的传导和电路的开闭原理第四单元:植物生长和繁殖4.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过程4.2 探究光、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3 学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植技巧4.4 进行植物观察和实验第五单元:动物生活和分类5.1 了解动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方式5.2 探究动物栖息地和食物链5.3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5.4 进行动物观察和实验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教学方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游戏法:通过科学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4.互动式教学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方法本教学方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记录、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估。

五科学教案(第1-8周)

五科学教案(第1-8周)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2.28-3.3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2 3.4-3.10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3 3.11-3.17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4 3.18-3.24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5 3.25-3.31二单元: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6 4.1-4.7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7 4.8-4.14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8 4.15-4.21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9 4.22-4.28复习10 4.29-5.5中期考试11 5.6-5.12三单元: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12 5.13-5.19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13 5.20-5.26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14 5.27-6.2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5 6.36.9四单元: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6 6.10-6.16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17 6.17-6.23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18 6.24-6.30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97.1-7.7复习207.8-7.14期末考试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期备课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期备课

全期备课内容与分析:本册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讨、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等教学内容共计6个单元、23个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探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彼此作用与平衡关系。

同时着重培育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大体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形式表述研究进程和结果的探讨能力。

精心设计的三个专题研究,旨在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经历较完整的科学研究进程。

本册总目标:一、能通过观察选择或提出一个可行性的关于事物之间彼此作用和平衡的研究课题,并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有待研究问题;能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进行假设,并能独立的设计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等验证假设;能有必然按照地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能通过体验和实验探讨热传递的各类方式及其应用;能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探讨地表各类转变现象,包括地震、火山暴发等。

二、始终维持对探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物质与物质之间彼此作用、联系、达到平衡关系的兴趣;逐渐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能坚持长期对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生长情况做观察记录;愿意与其他同窗一路探讨问题、完成实验研究、交流实验结果、归纳结论;能踊跃斗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相反意见;能斗胆想象,独立完成设计与制作捕捉害虫装置、太阳能热水器、保温箱等。

3、能按如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生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及生物生长的需要;能举例说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是如何相适应的;能举例说出如何辨别植物的根和茎及其在植物生长进程中的作用;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描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举例说明保温和散热的应用;能描述地震的现象及其引发的危害等。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篇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篇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8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指导,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

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六个单元,分别是“巧妙的用力”、“ 生命的'延续”、“ 生物的进化”、“ 地表缓慢变化” 、“矿产资源”、“ 工具与技术”。

五、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1、搜集信息2、现场考察3、自然状态下的观察4、科学幻想5、情境模拟6、科学小制作7、讨论辩论8、科学游戏9、科学欣赏10、社区科学活动11、家庭科技活动12、角色扮演七、主要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八、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目标】设计者:xxx 时间:2020年文档类型:word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

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二、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三、金属热胀冷缩吗1、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板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铜、钢...... 大多数金属热胀冷缩(锑、铋 ---- 热缩冷胀)教学后记: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

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2、交流手的感觉。

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

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温度较低热教学后记:7、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

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

二、哪个导热快:(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实验前可以请为同学来预测一下那种材料的传热快,那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情况。

5、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

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当学生有了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忆还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新概念的认识。

)(2)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1、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法,自主研究。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推测,并设计方案。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需要控制的因素,还要强调如何做到安全地实验。

对于这个导热比赛的实验活动,要给予较多时间,让学生们根据实际条件自主研究)3、学生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三、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演示教科书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

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通过多次实验,学生们会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板书设计:传热比赛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金属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教学后记: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教学重点】经历佷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1、今天老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㺾材料石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

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

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5、学生实验。

(应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6、交流实验结果。

三、做一个保温杯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汇报哪种保温方法最为有效。

5、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6、小组讨论7、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8、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保藏冰块比赛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

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板书设计: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

The article comes from th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o delete.精品试卷、方案、期中、期末等测试文档解放你双手,时间就是生命,工作之外我们应该拥有更多享受生活的时间,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可以删除).....................................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文档服务需求,为大家节约时间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谢谢你的下载本文档目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下载方便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全网一站式精品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