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第二章 养殖水环境

合集下载

养殖水体生态学.ppt

养殖水体生态学.ppt

根据天气变化来判断密度流,预测浮头方法
白天晴天、风力小、但上半夜风力增强,气温 下降迅速
白天晴天、傍晚下雷阵雨 白天晴天、风力小,夜间风力小,气温下降慢 白天晴天、风力小,到夜间天气闷热、无风,
气温下降极为缓慢。
二、养殖水域的化学特性
2.1溶解氧 1、补给与消耗 2、池塘溶解氧变化规律 水平变化 垂直变化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四、养殖水体水质控制
水体物 质循环
A 气体交换 G 生长 R 呼吸作用 B 生物分解 M 死亡 S 沉淀 C 化学平衡 P 光合作用 H 捕捞 E 排泄
4.1、养殖水体污染来源
工业污染 生活污水污染 农业污染 自身养殖污染
浙江省各海域经济贝类污染状况比较图
2004年浙江省海域海水污染状况分布示意图
降低物质循环。 抑制鱼类新陈代谢
三、水体的生物环境
浮游植物
硅藻
甲藻
蓝藻
金藻
浮游动物
象鼻溞属
底栖生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
微生物
细菌、酵母菌、霉菌等
池塘生物特点
细菌数量多,以异养菌为主 水体中以浮游生物为主 浮游生物中以浮游植物为主 浮游生物优势种极为显著,种类少、生物量大 生物变动量大
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温水性Βιβλιοθήκη 类冷水性鱼类3、水色
水色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 空、和水质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而形成。 根据水色来判断水质优劣: 1、看水色(黄褐色、绿色) 2、看下风处油膜 3、看水色变化
4、看是否有水花
4、水体运动
池塘水体运动规律 注排水、增氧机、风力、密度流 池水对流对鱼类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1、加速池塘物质循环,提高池塘生产力 2、造成池塘缺氧,引起鱼类浮头

水产养殖生态学

水产养殖生态学

水产养殖生态学第一篇:水产养殖生态学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Haeckel, 1866)2.养殖水域生态学:就是研究养殖水域中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个体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5.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同种个体组成的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6.群落是指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7.群落生态学:主要研究由多种种群形成的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形成和发展等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8.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由群落与其周围理化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平衡与调控机制等。

10.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1.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12.限制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1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14.生态幅:又称生态价、耐受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15.补偿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叫该种植物的补偿点。

16.贝格曼规律: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17.阿伦规律: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18.乔丹定律:鱼类一般生长在低温条件下趋向于脊椎数增多和身体增大现象 19.协同作用: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毒性等于或大于同浓度两溶液毒性之和。

20.水呼吸:是指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

21.临界氧量:当环境含氧量降到一定界限时,动物对氧的呼吸率就发生显著变化,以致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呼吸强度,这时的含氧量称为临界氧量22.窒息点(氧阈):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较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即为该种动物的窒息点23.种群:栖居于某一地区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

• 和R¢¢为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侧链。 这类物质比碳水化合物难于生物降解,可能是由 于不溶于水而聚集成团,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如果有乳化剂存在把它们分散开,将有利于发生 降解。 • • 蛋白质是由碳、氢、氧和氮组成的复杂化台物, 在少数蛋白质中还含有磷和硫。蛋白质分于是由 氨基酸分于通过肽键连结而成的。肽键是由一个 氨基酸的羧基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形成的 酰胺基。由两个、三个和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的 结合依次称为二肽、三肽和多肽。污水中的蛋白 质类物质包括各种蛋白质及其不同程度的降解产
(6)腐殖质
腐殖质是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分解转化 和再合成形成的、性质不同于原有机物的新的一 类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广泛分布。水体底泥中 的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3%,某些地区可达8% 一l0%左右。河水中腐殖质含量平均是l 0一15mg/L,在某些情况下,可达到200 mg/L, 沼泽水中常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湖水中腐殖质含 量变化较大,在 1一150 mg/L之间,干旱地区由含碳酸盐岩石为底所组 成的湖泊里,腐殖质含量不高,分布在北方针叶 林沼泽地带内湖泊,腐殖质含量极高
第一节
概述
一、天然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 (一)按分散状态分类 1、颗粒状有机物 颗粒状有机物 各种天然水体中,都含有形形色色的颗粒 物。一般说来,颗粒物是指比溶解的低分子更大的各种高分 子或多分子的实体。在水质分析中,一般将平均颗粒直径大 于0.45mm的悬浮物称为颗粒物。以颗粒状存在的有机物称 为颗粒状有机物,以符号POM表示;而小于0.45mm的部分 称为溶解性有机物,以符号DOM表示。颗粒状有机物的物 理形状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它没有明显的布朗运动, 在水体中可逐步沉降进入底泥。颗粒状有机物由有生命的有 机体(如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组成。其化学组成十分复杂, 现已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包括脂肪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B12、单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木糖)、 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脯氨酸、 丙氨酸和甘氨酸等)以及多核苷酸和腺三磷等。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水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和品质都具有直接影响。

了解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知识点,有助于养殖人员更好地维护和管理水质,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一、pH值pH值是指养殖水中氢离子活性的酸碱度指标。

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养殖水中营养物质的溶解度、养殖生物的生理代谢以及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情况。

不同的养殖对象对pH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养殖水的pH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二、氨氮氨氮是常见的养殖水环境指标之一,主要来自养殖生物的代谢废物和饲料残留物。

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养殖生物的呼吸和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导致养殖生物的死亡。

因此,合理控制和监测养殖水中的氨氮含量,是维持养殖水质的关键。

三、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气体,常常由于底泥产生并溶解到养殖水中。

硫化氢对养殖生物的呼吸和生理机能产生严重影响,高浓度的硫化氢还可导致养殖生物的中毒和死亡。

因此,定期清除底泥、增加氧气供应和保持充足的水流是减少硫化氢的重要措施。

四、溶解氧溶解氧是养殖水中最为重要的物理化学指标之一,是维持养殖生物呼吸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

养殖池塘、养殖箱或养殖槽等养殖设施的氧气供应方式和水流状况会影响养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提高养殖水的质量,减少氨氮和硫化氢含量。

五、硬度水的硬度主要由溶解在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所决定,是衡量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指标。

水的硬度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很重要。

不同的养殖对象对水的硬度要求不同,因此根据养殖对象的要求,适当调节养殖水的硬度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知识点包括pH值、氨氮、硫化氢、溶解氧和水的硬度等。

合理控制和管理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养殖水质,保障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能对养殖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一、名词: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

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

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朗格-比耳定律
3 由于被强烈吸收和散射,透入水层的光能随水深而迅速减弱,如 果水柱中悬浮物的分布比较均匀,当水的深度按算术级数增加时, 光照强度则呈指数递减的趋势,可用朗格-比耳定律计算,
如以Iz表示深度z时的光强, I0表示水面的光强,e表示自然对
数底,z表示水的深度,ε表示垂直消光系数则:
Iz = I0e-εz
三、光谱成分和藻类的色素适应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第二章 光的生态作用
概述
光和热是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辐 射能的形态,生物圈内的光主要包含5种 基本类型的电磁波,即:
微波和无线电波:波长1m以上; 热红外线: 波长4×106-7600Å; 可见光: 波长7600-3800 Å; 紫外线: 波长3800-40.3 Å; X射线和γ射线: 波长40.3-0.01 Å,
境因子的影响而起作用,
一.水体的光照条件
在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的平面上所受到 的太阳辐射强度为8.10 J/ cm2·min ,被称为太 阳系数,太阳辐射在遇到大气层的各种成分时, 发生反射、吸收和散射,因此到达水面 地面 的强度有所减弱,
太阳辐射能到达水面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 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季节和大气状况而变 化,一般地理纬度越高,年平均辐射量越小,季 节变化在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补偿点相关概念
补偿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叫该种植 物的补偿点,即植物能维持生命的光照强度,
由于水中光照强度随深度而递减,因此水层中光合作用率也随 深度而逐渐减弱,到了某一深度,照度已减弱到使植物在光合作用 中所生成的氧量,仅能满足本身呼吸作用中的消耗,这时的照度称 为这种植物的补偿点,补偿点所存在的深度称为补偿深度,在补偿 点的照度下植物尚能生存,但不能繁殖;补偿深度则是植物向深 层分布的界限,其上称为真光层,以下称为无光层,

池塘养鱼学(1-7章动医)讲解

池塘养鱼学(1-7章动医)讲解

池塘养鱼学(1-7章动医)讲解绪论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以水产捕捞、水产增氧殖、水产品加工和运销为中心的一个生产体系。

池塘:人工开挖、整理或天然形成经加工改造而成的小水体。

池塘养鱼:利用池塘,在人为的条件下,在技术上实行混养、密养、投饲施肥和轮捕轮放等综合技术措施,将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

池塘养鱼学:是渔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小水面养殖鱼类的繁殖、生长、发育、营养、生理活动、栖息习性、以及鱼和鱼、鱼和其他动物体、鱼和水体环境之间的客观规律,采取综合性的技术措施,使单位水体获得最高亩产量的生产科学。

第一章鱼类学基础知识一. 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中,通常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和平衡器官的变温脊椎动物。

二.鱼类学的定义:是专门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个体生长发育、地理分布、古生鱼类、现存鱼类的科学。

第一节鱼类的形态结构一.鱼的外部形态(一)鱼的外形1.体型:常见鱼类的体型有四种纺缍型:如金枪鱼、四大家鱼等,适于中下层快速游泳。

侧扁型:如团头鲂(武昌鱼)、长春鳊、银鲳等,大多数生活于平静的水中。

平扁型:如鳐类、平鳍鳅等,生活于水底层。

园筒型:如黄鳝、鳗鲡等,缓游,适于钻洞穴。

2.鱼体分区:鱼的身体一般左右对称,整个身体明显地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硬骨鱼类):从头的最前端到鳃盖骨的后缘(除鳃盖膜外)。

(板鳃类则到最后一鳃孔)躯干部:从鳃盖骨的后缘(或最后一鳃孔)到肛门或体腔末端。

尾部:从肛门到尾鳍的末端。

(二)鱼体外部结构1.头部器官:有口、唇、须、眼、鼻、鳃等。

1).口:是捕食器官,口的为型有三种:①上位口:口位于吻的前端,下颌长于上颌。

②下位口:位于吻的前端,上颌长于下颌。

③端口位:口开于吻端,上下颌等长,2).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一般都不发达。

3)须:常着生于口的附近,有感觉作用。

(鲤有须2对)4)眼:常位于头部两侧的上方,是视觉器官。

5).鼻:对于硬骨鱼类,在眼的前上方,左右各有一个鼻孔,每个鼻孔又由瓣膜分隔成前后二小鼻孔。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ppt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ppt
*举例: (1)活动的原生动物的上限温度为50℃左右。 (2)大多数海洋无椎动物只能忍受30℃的高温,海葵38℃。
淡水无脊椎动物能忍受41~48℃。是长期适应的结果(海水温度 <30℃)。 (3)蓝藻在85~93℃的水中仍可生存。无色素藻类可忍受 70~89℃。 (4)鱼类对高温的耐性不高,如鲟、鲱鱼的卵子在>20℃时卵 即停止发育。而鲑、鳕的卵则更低(10.6℃和12~13℃). 鱼类一 般只能忍受30~35℃稍高些的温度,如鲢的最高温度35.28℃, 50为39.38℃;又如鳗鲡适温25-30℃,最高温度36℃,50为 39.18℃。但温泉鱼类花鱼将 能忍受52℃。河蟹在37℃时活动 异常,40℃死亡,海参适宜温度16-20℃,26℃死亡。
1.生理适应: (1)物种生存的极限温度不是固定的,如果缓慢地逐
步变温,则有机体常能在原先不能生存的温度中存在 一定时间。食蚊鱼-实验如下,按每小时降温3 ℃, 由25℃ 降到16℃ ,可见食蚊鱼的耗氧量降低,但生 活正常,如由25 ℃降到10℃ ,耗氧量降低,且2~3 天鱼就死亡,如果由25 ℃降到16℃ 养23天(16 中) 后再由16℃ 降到10℃ ,未见有2~3天内鱼死亡现象, 鱼可活40天,最后仍死亡。 (2)同一种动物的耐温能力与栖息地的基础温度或驯 化温度密切相关,原先在较高温度中驯化,其温度上 限较高,在较低温度中驯化的则温度下限较低。
热带水体物种丰富的原因:
① 水温变幅小。
② 水温高,代谢、发育、衰老均快,所经世代多, 形成新种的机会多。
2. 近极水体:
(1)温度:长期有冰雪覆盖,温度低,表层水温不超过10℃, 年变化及温幅小。
(2)生物区系:生物种类贫乏,鱼类主要为鲑科鱼类,特别是 白鲑鱼,鲤科鱼类少,无鲶科。浮游植物占优势,蓝藻少见,绿 藻;鞭毛藻类少,鼓藻,平板藻直链藻锥囊藻丰富。对低温的抵 抗力强。

《养殖水化学》第二章 水环境基本理论

《养殖水化学》第二章  水环境基本理论

课堂分析
课后习题
• 黄河中游 • 长江 • 密西西比河 • 科罗拉多河 • 尼罗河 • 安大略湖 • 巢湖
P363 水质类型
第三节 天然水环境主要物理性质
一、天然水的光学特性 二、天然水的电导率 三、天然水的依数性 四、天然水的分层特点
一、天然水的光学特性
光线在水中的反射、吸收与折射
透明度与补偿深度
不论海水中溶解盐类的浓度大小如何,其常量成分浓度之 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
这一结论被称为“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主要成 分恒比关系原理”、“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 “Marcet原理”和“Dittmar定律”。
河 口 区 ?
混合作用——大洋海水通过环流、潮流、 垂直流等运动,连续不断地进行混合。
常量成分在水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如海水中常量成分多以 自由离子或离子对存在,少量以络离子存在。
阳离子:Na+、Mg2+、Ca2+、K+、Sr2+ 阴离子:Cl-、SO42-、HCO3-(CO32-)、Br-、H3BO3、F-
海水中常量成分占海水中溶解盐类的99.8%~99.9%, 而且它们在海水中含量的大小有一定的顺序, 其比例几乎不变。
成 体积巨大——海水体积极大,它所拥有的

多种成分的总量也十分巨大,外界的影响
(如大陆径流等)很难使其相对组成发生
明显的变化。即使海水的蒸发以及大气降
水,也只能使海水的浓度在局部区域增加
或减少,但对于主要成分相对比例的影响
是极微小的。
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条件下,海水的一系列
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海水的总含盐量。由于
与离子总量大致成比例关系。
在常压下,在海洋的温度范围内,海水的 电导率与盐度几乎成正比例增加。于是, 一系列有关电导率-盐度(或氯度)的经 验公式不断涌现,通过电导率的测定获得

第二章、养殖鱼类的生态环境和控制

第二章、养殖鱼类的生态环境和控制

活:是指水色和透明度经常变化,水质“活”的生物学含义是指浮 游植物主要由带鞭毛的藻类组成,且浮游生物繁殖快,池塘中的物
质能量循环快,整个食物链的各环节运转正常。带鞭毛的藻类的特点
是可游动、有显著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照强度的变化产生垂直和水 平运动,清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 大部分集中在表层,以后逐渐下沉分散。9时和13时的透明度可相差7 厘米,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或一角时,即出现池水不均一 的现象,即颜色深浅不一,甚至有滚动漂移现象。一般在大量投饵和 施有机肥的池塘中,悬浮和溶解的有机物都十分丰富。因此,兼性营 养的鞭毛藻类在浮游植物中占有很大比例,通常可占浮游生物总量的 60~80%。鞭毛藻类几乎都是白鲢的优质食物,常见的种类大小都在 10~20微米以上,白鲢易于滤取。
• 2、补偿深度在池塘养鱼生产中的应用价 值 • 为池塘的最适深度提供理论依据。据 测定:在鱼类生长的主要季节,精养鱼 池的最大补偿深度为1.2米;北方冬季冰 下池水的最大补偿深度为1.52米。我国目 前建造的池塘深度一般为2.5-3米。
(三)透明度
透明度的概念:是用萨氏盘(也叫黑白盘)测定水深 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体的深度。直径20cm的黑白色相 间圆盘下沉到恰恰看不到的深度,即为透明度盘深度。 1、影响透明度大小的因素: 1.1 水体的浑浊度:水体中的各种悬浮物质,包括浮游 生物、泥沙、有机质碎片等。阻碍光线传播。在养殖 水体中,特别是在池塘中,由于泥沙含量特别低,因 此,悬浮物质特别是浮游生物是影响养殖水体透明度 的主要因素。 1.2 色度:由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以及溶 解有机质和无机盐形成。在池塘中,主要是浮游植物。
C、看下风处的油膜 有些藻类不易形成水华或由于天气等原因不太好观察, 可以根据下风处的油膜多少、颜色、状态来判断水质的 优劣。 一般肥水池塘下风处油膜多,有日变化,呈淡褐色或烟 灰色,午后往往变绿,俗称“早红夜绿”。说明水质优 良。如果油膜为铁锈色(血红眼虫藻)、粉绿色(扁裸 藻),则表明水质偏瘦。 D、看水色变化: 有日变化、月变化的水为好水。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课件大纲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课件大纲

学科发展的未来展望
研究领域:环境生理学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挑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对策:加强环境监测、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动物适应能力 展望:未来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物 多样性保护。
感谢观看
汇报人:资料超市
调节机制等
国外研究现状: 注重水产动物 环境生理学应 用研究,如养 殖技术、疾病
防治等
发展趋势:国 内外研究逐渐 向应用研究倾 斜,注重解决
实际问题
研究热点:水 产动物环境生 理学在养殖、 疾病防治、环 境保护等方面
的应用研究
最新研究成果与实例
水产动物对环境变化的 适应机制
水产动物对污染物的耐 受性研究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产动物的适应性和抗 逆性,为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产动物的生态习性和 生态平衡,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02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基础知识
水产动物分类与特点
鱼类:生 活在水中, 具有鳃和 鳍,用鳃 呼吸,用 鳍游泳
结果解释与结论
实验设计:描述实验设计、样本 选择、实验条件等
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分析其生物学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建议 和展望
04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主要集中在水 产动物环境生 理学基础理论 研究,如环境 适应性、生理
水产动物对气候变化的 响应研究
水产动物对水质变化的 适应性研究

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与水体调控

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与水体调控

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与水体调控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然而,养殖环境和水体调控是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要求以及水体调控的方法和意义。

一、水产养殖的养殖环境要求1. 水质要求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水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盐度等参数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以满足养殖生物的需求。

同时,应控制水温和PH值的变化,使其维持稳定状态。

水质盐度根据具体的养殖种类而定,需要达到合适的盐度。

2. 养殖设施要求养殖设施包括水池、网箱、水族箱等。

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的不同,需要设计合适的养殖设施。

设施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供水系统,以保持养殖水体的良好循环和稳定。

此外,养殖设施的材质要耐腐蚀、耐压和易于清洁,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水生态环境要求水生态环境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生态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养殖生物生长,同时还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合理的养殖密度、饲料管理和废水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水体调控的方法和意义1. 水质监测和调控水质监测是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温度、PH值等,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异常问题。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如增氧、通水、调节PH值等,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提高养殖效果和产量。

2. 饲料管理和循环利用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减少养殖废水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养殖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类型和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

同时,开展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将养殖废水中的养分回收并加以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负荷。

3. 生态修复和生物控制对于长期养殖导致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增加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第二章 养殖水环境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第二章 养殖水环境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二)环境因子与水产动物的相互作用
环境因子作用于水产动物,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 育、繁殖与健康,同时水产动物对环境也具有反作用。
eg.1. 养殖水体NH3和H2S的增加 eg.2. 碳汇渔业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节性
10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水环境类型按盐度分类
• 淡水水域
0.02 ~ 0.5
• 半咸水水域 • 海水水域
0.5 ~ 16 16 ~ 47
• 超盐水域
> 47
11
海洋环境的分类
外海
近似深层
浅海
洋区
上层
游泳动物
透光层
潮间带
潮下带
中层
海洋水体: ➢ 浅海 ➢ 大洋
• 上层 • 中层 • 深层 • 超深层
海底: ➢ 潮上 ➢ 潮间 ➢ 潮下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四)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
3. 限制因子的表现形式 最小因子:数量或强度相对最少,对动物的生长、发育、 繁殖、健康具有限制作用的因子。 最大因子: 数量和强度相对量最大的因子,对水产动物的 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限制作用。
相对量是指接受量与最大耐受量的比值。
eg.1. 硒的作用
6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7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8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国外的工厂化养殖系统
9
国内的工厂化养殖系统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依据水体盐度: 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半咸水养殖等; ➢依据水体温度: 热带(鱼)养殖、温水(鱼)养殖、冷水(鱼)养殖等; ➢根据水体流动性: 流水养殖、静水养殖等; ➢依据水体的名称: 池塘养殖、稻田养鱼(蟹)、水库(湖泊)养殖等; ➢依据养殖种类: 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养殖等; ➢依据养殖设施名称: 网箱养殖、围栏养殖、筏式养殖等; ➢根据管理的程度:粗(放)养(殖)、半精养、精养、高度集约化养殖等。

养殖水域生态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二)含盐量
通常用离子总量或矿化度来表示,对于有机质含量不多的 天然水,同一水样的矿化度值较离子总量值稍小,但两者 大致尚可相互比较。 矿化度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湖泊矿化度地区 1.东部平原湖区矿化度低。长江中下游水量充沛,湖水的 矿化度大多在200mg/L以下,低的只有30~40mg/L。如鄱阳 湖矿化度一般在70mg/L左右,最低的仅23.7 mg/L。从长江 中下游向北,湖水矿化度有随纬度而增高的趋势。2.云贵 高原湖泊区和黄河、海河流域湖泊的矿化度稍高,一般都 超过200mg/L。如云南的抚仙湖离子总量平均316.6mg/L, 异龙湖为355.2mg/L。3.蒙新高原湖区和青藏高原湖区,由 于气候干燥,湖水的含盐量较高,大多在1~20 g/L之间,
底栖生物
河流底生群落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流速和底质, 深度和透明度也有重要影响。根据底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石底群落 2.草丛群落 3.粘土群落 4.砂底群落 5. 淤泥群落
1.石底群落
生活于水流湍急的坚硬基质上,以固着生物为主,所有成员都有抵 抗水流和从急流中取食的适应,并且对氧气的要求都很高。 植 物 主 要 为 苔 藓 类 和 某 些 藻 类 [ 水 树 藻 (Hydrurus) 、 串 珠 藻 (Ratraehospermum)和多种硅藻],它们一般呈丝状或身体延长,紧附于 石头上,常复有粘液或胶质鞘以减少水的摩擦和保护藻体。 动物种类十分丰富,除了许多习见的固着动物外,还有多种昆虫及 其幼虫(蜉蝣幼虫等)和高等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 石底群落中的动物一般背腹扁平以减少对水的阻力,常有尾丝、鳃 叶之类构造来增大与基质的接触面,具有附着或吮吸器官使本身不被水 流冲走,并有特殊的取食器官。 石底群落不但种类多,生物量也大,每平方米可达 50 ~250g 。但在 浑浊的山区河流,生物量较低。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养殖水环境化学一、绪论我们的生活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与其相邻的部分称之为生物圈。

1、大气圈:指覆盖整个地球,随整个地球运动的空气层。

2、岩石圈:指地球表层具有刚性的一部分,是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3、水圈:海洋及陆地储存的各种水体。

二、天然水系的复杂性1、水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繁多,含量相差悬殊。

2、水中溶存物质的分散程度复杂。

3、存在各种生物。

三、天然水中的化学成分的形成。

1、大气淋溶:水滴在高空漂移过程中不断自周围空气溶解各种物质,雨滴下落过程能将大气颗粒物一并带下并溶解,这就形成了降水中的化学成分。

2、从岩石、土壤中淋溶: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在转移、汇集过程中充分与岩石、土壤中的可溶成分就转移到水中。

3、生物作用: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代谢、尸体腐解等过程都可以向水中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及营养盐等物质。

4、次级反应与交换吸收作用:水与土壤接触,除了可以从土壤中淋溶带可溶性成分及胶体成分外,还可能有离子交换作用,使水体的离子成分发生变化。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

水质指标:物理性指标:温度、气味、颜色、透明度、悬浊物等。

化学指标:溶解气体、有机物、无机物、非专一性(如电导率)生物指标:微生物含量、藻类数量。

放射性指标:四、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包括:1、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

2、水质调控方法。

3、水质化验技术。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天然水各离子浓度以及溶解的气体之间具有恒定的比例。

第一节:天然水的含盐量一、反应天然水的含盐量0、离子总量:天然水中各种离子含量的之和,常用mg/L、mol/L或g/kg、mmol/kg。

1、矿化度:天然水中所含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

2、氯度:沉淀0.3285234 kg海水中全部卤素离子所需的纯银克数,在数值上即为海水的氯度值。

3、海水的盐度(反映海水含盐量的指标):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以10-3或‰为单位,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g/kg(一)、盐度的分布和变化1、影响因素:蒸发与降水、江河水的流入、冰的融化和凝结、潮汐。

养殖水环境化学 绪论

养殖水环境化学 绪论

水质指标体系
概念
水及其中所存在的各类物质所共同表现出来 的综合特性即是通常所说的水质。
物理
化学
生物 放射性
水质指标
2) 天然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
大气淋溶:降水 从岩石、土壤中淋溶 生物作用:光合、呼吸、代谢及尸体腐解产物 次级反应与交换吸收作用 污染物的排放
各种岩石、矿物经化学风化后有可溶成分形成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称。 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水生生物 和底泥,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天然水体所含的成分与天然水形成的历史和水 文地理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天然水中的物质
溶解气体
主要气体:N2、O2、CO2 微量气体:H2、CH4、H2S
溶解物质
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Na+、Ca2+、Mg2+ 生物生成物:NH4+、NO3-、NO2-、HPO42-等 微量元素:Br-、I-、F-、Ni、V、Au、Ba等
水环境化学
高丽
绪论
❖ 水环境 ❖ 环境化学养殖水环境化学
人类文明发展形式的几个特征
文明类型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时段
公元前200 公元前1万 公元18世 今天至子
万年至公元 年至公元 纪至今天 孙后代 前1万年 18世纪
对自然的 依赖自然 态度 环境问题 不明显
人类的 听天由命 认识
研究水域:
江河、湖泊、水库、池塘、近海的重点水域 地下水
研究的应用基础理论
* 界面物理化学过程 * 金属形态转化动力学过程 * 有机物化学降解过程与光化学降解过程 * 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甲基化过程 * 持久性有机污染毒物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7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8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国外的工厂化养殖系统
9
国内的工厂化养殖系统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依据水体盐度: 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半咸水养殖等; ➢依据水体温度: 热带(鱼)养殖、温水(鱼)养殖、冷水(鱼)养殖等; ➢根据水体流动性: 流水养殖、静水养殖等; ➢依据水体的名称: 池塘养殖、稻田养鱼(蟹)、水库(湖泊)养殖等; ➢依据养殖种类: 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养殖等; ➢依据养殖设施名称: 网箱养殖、围栏养殖、筏式养殖等; ➢根据管理的程度:粗(放)养(殖)、半精养、精养、高度集约化养殖等。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一)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水产动物生存的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因子组成的集合。 在集合内部,各种环境因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 用于水产动物。把许多环境因子相互影响共同对水产动物 产生的作用称为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 直接或间接、主要或次要之分。
eg. 水体溶解氧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二)环境因子与水产动物的相互作用
环境因子作用于水产动物,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 育、繁殖与健康,同时水产动物对环境也具有反作用。
eg.1. 养殖水体NH3和H2S的增加 eg.2. 碳汇渔业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三)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节性
1. 概念:当环境因子的量或强度过高或过低时,对水产 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具有限制作用的因子称为限制因 子。
2.环境限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水产动物摄取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一部分用于生长、 繁殖等,另一部分则为水产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活 动所消耗。当环境限制因子的种类越多,用于生长的能 量和物质越少,生长速度越慢;反之,环境限制因子种 类少、强度小,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
思考题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四)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
4. 影响限制因子作用的因素 (1)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当交互作用的因子之间协同作用时,一种因子含量的增 加可缓解最小因子的限制作用;
当交互作用的因子间具有拮抗作用时,一种因子含量的 增加可缓解最大因子的限制作用。
eg.1. 硒与维生素E;
• 内区 • 外区 ➢ 次深海底 ➢ 深海底 ➢ 超深海底
海底
无光层
底栖动物
深层
超深层
海洋环境的分类(引自 Hedgpeth, 1958. 美国地质学会)

5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0000
二、与水产动物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
(一)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eg.2. 氟与钙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四)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
4. 影响限制因子作用的因素 (2)水产动物的耐受性
动物的耐受性是指动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耐受程度。 耐受限度:任何生物对每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适应范 围,动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有上限和下限,环境 因子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变动范围称为耐受限度 最适范围:在耐受限度内,环境因子的变化最适于动 物生存的区域,称最适范围。
10
养殖水环境的类型
水环境类型按盐度分类
• 淡水水域
0.02 ~ 0.5
• 半咸水水域 • 海水水域
0.5 ~ 16 16 ~ 47
• 超盐水域
> 47
11
海洋环境的分类
外海
近似深层
浅海
洋区
上层
游泳动物
透光层
潮间带
潮下带
中层
海洋水体: ➢ 浅海 ➢ 大洋
• 上层 • 中层 • 深层 • 超深层
海底: ➢ 潮上 ➢ 潮间 ➢ 潮下
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是指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因子对水产动物都是缺一不可的,而且任何因子都不能由 另外的因子来代替。
环境因子的可调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功能相关的 因子之间存在有补偿效应。
eg.1. 硒和维生素E具有协同效应 eg.2.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四)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
自然环境:自然界存在的对水产动物生存、生长和健 康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外界因素的总和。
气候因素:温度、光照、降水 水质水文因素:盐度、pH、流动性、离子、有机物 土地因素:基底 生物因素:非人工植物、动物、微生物
二、与水产动物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
(一)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水产动物生存、生长和健康具有影响的
二、与水产动物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
类别
物理
化学
环境因子 温度、光照、气压、声音、水压、潮汐、辐射 气体、离子、pH、有机物、渔药、化学试剂、污染物
生物 人为因素
病毒、细菌(有益微生物)、寄生虫、捕食者、 个体争斗、饲料、其它生物因子(如疫苗接种) 设施设备、技术措施、电力交通、市场及通讯、选种
与利用、劳动力素质、化学污染
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比如:生产技术、饲养管理措施、设备、经济条件境因子的分类
(一) 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是指对水产动物生存、生长和健康具有影
响作用的生物因素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影响水产动物生存、生
长和健康的无生命物质的总和,包括光、热、水体中 的离子和有机物等。
水产动物环境生理学
Environmental Physiology of Aquatic Animals
第二章 养殖水环境
2
本章内容提要
一、水产动物的环境 二、与水产动物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3
一、水产动物的环境 地域环境
养殖场环境 养殖池环境
物质能量 交换
4
一、水产动物的环境
5
一、水产动物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是指除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影响水产动物生存、繁殖和健康 的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 内环境:动物的体内环境,如体液的pH、渗透压、离子浓度、糖、蛋白 等营养物质浓度,以及体液中各种酶和激素的含量 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指水产动物所处的外界环境,即指周围一切与 水产动物有关的因素的总和。
三、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作用的一般规律
(四)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
3. 限制因子的表现形式 最小因子:数量或强度相对最少,对动物的生长、发育、 繁殖、健康具有限制作用的因子。 最大因子: 数量和强度相对量最大的因子,对水产动物的 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限制作用。
相对量是指接受量与最大耐受量的比值。
eg.1. 硒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