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3)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的肌力必须≥3 级,该平面以上关键性的肌肉必须≥4级。
(4)损伤平面的记录:由于身体两侧的损伤水平可 能不一致,评定时需同时检查身体两侧运动损伤平面 和感觉损伤平面,并分别记录(右-运动,左-运动,右 -感觉,左-感觉)。
11
2.损伤程度的评定
可初步分为完全性损伤和 不完全性损伤。
1. 康复目的 防止废用综合征(制动综合征),如预防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为后期的 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19
2. 具体措施
良肢位训练
电刺激
关节被动运动
体位变换
早期坐起训练
站立训练
呼吸及排痰训练 大、小便的处理
BackΒιβλιοθήκη 20神经源性膀胱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病引起的排 尿功能障碍。
可以由药物、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引 起,导致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最终表现为尿 失禁和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是康复医学中常 见的合并症之一,尤多见于脊髓损伤。
42
(3)步行训练的目标 1)社区功能性行走 要求达到:①终日穿戴支具并
能耐受;②能自己上下楼;③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④ 能连续行走900m。
2)家庭功能性行走 能够完成上述3项活动,可在室
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适合于L1-L3平面损伤 患者。
3)治疗性步行 上述4项活动均不能达到,但佩带骨
一般1次/4-6h,每日不超 过6次。每次导尿前,可配合 多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 练,诱导出现反射性排尿。出 现反射性排尿后,可根据排出 尿量多少调整导尿次数。
在无菌或清洁的条 件下,定时将尿管 插入膀胱内,使膀 胱有规律的排空尿 液。
27
目前常采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测量膀胱容量, 指导间歇导尿。一般情况下,残余尿量少于100ml 或只有膀胱容量的10﹪-20﹪即认为膀胱功能达到 平衡,可停止导尿。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完整版.ppt
.精品课件.
41
被动活动
定义:通过外力活动失去肌肉力量或运动能力的肢体。
可由设备、他人、或本人的健康肢体协助进行。
原则:
1)每个肢体活动5分钟,要轻柔、缓慢 2)从近端到远端运动全身每一个关节 3)每个关节均做全运动方向的最大活动范围的运动 4)有痉挛者,应缓解痉挛后再做被动运动 5)被动活动要限制在无痛范围内 6)急性期需注意减少肩关节或髋关节的活动范围
.精品课件.
24
(四)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咳嗽无力 经常翻身,轻叩背部 能坐的患者鼓励多坐 呼吸训练 下肢静脉血栓 每日被动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将双下肢垫高 发生血栓后停止活动,以防栓子脱落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找出诱因,着手解决
.精品课件.
25
三、训练内容和方法
翻身训练
起坐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关节屈曲90时进行 3)当患者下段胸椎或腰椎有骨折时,作屈膝、
屈髋动作时要格外小心,勿使其腰椎活动
.精品课件.
30
被动运动
2. 注意事项:
4)被动活动要限制在无痛范围内 5)颈髓损伤患者不应同时进行腕关节背
屈和手指伸展
.精品课件.
31
(一)翻身训练
目的 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造成褥疮 防治肺部感染 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精品课件.
9
二、康复基本知识
.精品课件.
10
(一) 康复的时机及主要方法
1、 治疗原则
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残存的功能,减轻 或消除功能上的障碍,在其身体许可的 范围内,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 和劳动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时机 尽早开始
.精品课件.
11
(一) 康复的时机及主要方法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标准版)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障碍评定】(一)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检查脊髓节段代表性肌肉的运动或感觉,如发生障碍,可确定该节段平面的脊髓损伤。
C1、2:头部运动肌司头部运动。
G3、4:膈肌司呼吸;斜方肌司耸肩。
C5:三角肌司肩外展;肱二头肌司屈肘。
C6:腕伸肌司伸腕。
C7:三头肌司伸肘。
C8~T1:手指肌司握拳、分并指。
胸部、腰部以感觉障碍区域判断脊髓损伤平面:T2:胸节骨。
T4:乳头连线。
T6:肋下缘。
T8:上腹。
T10:脐。
T12:小腹。
L1:腹股沟。
L2:髂腰肌司屈髋。
L3:股四头肌司伸膝。
L4:胫前肌司背屈踝。
L5:母伸肌司伸母。
S1:腓肠肌司踝跖屈。
骶椎以感觉障碍区域判断脊髓损伤平面:S2:股后正中纵形分布区域。
S3:鞍区(不包括生殖器)。
S4:外生殖器。
S5:肛门。
(二)脊髓损伤类型评定标准:用Frankel分类法。
A.完全性损伤:运动与感觉功能全丧失。
B.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及以下的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存在。
C.不完全性损伤:能动,但无实用性运动功能,感觉有或无。
D.不完全性损伤:有实用性运动功能,但肌力弱。
E.完全恢复:运动与感觉均恢复正常,有病理性反射。
(三)残留功能估计:指完全性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功能估计。
C4: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5: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C6:生活能部分自理,部分需他人帮助。
C7:生活能基本自理,小部分需他人帮助。
C8~T12:在轮椅上能自理生活,能治疗性站立。
L1、2:室内能步行自理生活,室外需乘轮椅。
L3~5:生活自理,能作社区性功能性步行。
(四)可能产生的并发症:1、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
2、排便困难。
3、褥疮。
4、疼痛。
5、痉挛。
6、血栓性静脉炎。
7、骨化性肌炎。
8、性功能障碍。
【康复目标】(一)急性期(受伤至3周):1、迅速解除脊髓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预防和治疗各种合并症。
3、维持关节动度,预防畸形。
4、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正确地面对现实。
脊髓损伤的康复图文
脊髓损伤的康复1.脊髓的功能脊髓由许多束神经和神经细胞组成。
它可以将身体的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刺激传导至中枢(大脑),也可将大脑的指令传导到运动肌群而产生随意的运动。
另外,还负责一些神经反射,以控制大小便括约肌的神经功能。
2.脊髓损伤的原因当脊柱受到外伤,造成椎骨骨折,碎裂的骨块或其它异物(如子弹、炸弹片等)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脊髓神经(如脊髓血管破坏,造成脊髓血液运行障碍而引起脊髓坏死)。
椎管内出血引起的血肿、肿瘤压迫脊髓,亦可造成脊髓损坏。
3.脊髓损伤的后果脊髓损伤会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这就是常说的“四肢瘫”(指颈部脊髓损伤)和“截瘫”(指胸、腰段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造成终生残疾,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并且可由此而产生许多合并症。
例如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产生的压疮(俗称褥疮),由于小便失禁造成的泌尿系感染,长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质疏松以至骨折,骨关节长期不运动引起的挛缩固定、肌肉萎缩,以及脊髓神经破坏导致的痉挛(俗称“抽筋”)和疼痛、髋关节膝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下肢静脉血栓等等。
另外,由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目前医学尚无有效办法,上述严重后果会造成病人极大的心理创伤,导致心理失衡,悲观、失望、焦虑、忧郁均有可能产生。
4.现场急救中,对于颈、胸、腰部外伤病人应如何处理较好?根据医学调查,约1/4的病人由于现场抢救不当而使病情加重,使得原本可以避免脊髓损伤的单纯骨折出现了骨折错位而产生脊髓损伤,使得原来很轻微的脊髓损伤成为严重的脊髓损伤。
因此,在现场急救中,如果怀疑伤员有可能伤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头部,尤其不能低头或转动头部,头和躯干必须同轴转动,另外,最好原位搬运,不能轻易改变伤员体位,尤其不能采用一人抬腋窝部、一人抬下肢的方法搬运,伤员应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且固定伤员不能移动,避免现场做不必要检查,有人说;“康复是从车轮下开始的。
脊髓损伤康复全解
有运动或(和)感觉功能存留,称不完全性脊髓 损伤。
(3)ASIA残损指数 :
A:完全损伤, 脊髓功能损伤后骶段S4-5无任何
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及骶段S4 -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 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 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肌节分布应参照脊神经的肌肉节段分布。运动
水平之上的肌节肌力评分应为5级。 运动水平左、右可以不同。 运动评分:ASIA标准确定人体左右各有10组关 键肌, 根据MMT肌力评分法肌力分0-5级,正 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右侧的评分
5 5 5 5 5 5 5 5 5 5
1 2 3 4 5 6 7 8 9 10
其他功能评定
躯体功能评定: ROM评定,泌尿与性功能评
定,心肺功能评定、疼痛评定等。 心理评定:包括心理状态评定、性格评定等。 社会功能评定:包括ADL评定,就业能力评定, 独立能力评定等。
二)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脊髓损伤 水平
C5 C6 C7 C8-T4 T5-T8 T9-T12 L1 L2 L3 L4 L5-S1
开始站立需安装支具、有人保护或采用一定器具作
为支撑,逐步增加站立时间;借助站立架让患者站 立时,阅读或作手工以转移注意力、逐步增强耐力。 其顺序为:平台站立、扶床站立、靠墙站立、平行 杠站立、扶拐站立、扶人站立。 平行杠步行为四点步走、两点步走、拖步走、小摆 动步走、大摆动步走,再过度到扶腋仗站立、行走, 训练步骤同上(图5-2-7)。如果一天能站立和行走 2小时以上,还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应予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国外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帮助脊髓 损伤患者进行控制性站立和步行,有可能取得新的 进展。
(医学课件)脊髓损伤康复
康复需求的评估
康复目标
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生活自 理能力,评估患者需要的康复 目标和康复内容,如日常生活 活动训练、心理辅导、职业训
练等。
康复设施
评估患者需要的康复设施,如 康复器械、康复病房、康复中
心等。
康复时间
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生活自 理能力,评估患者需要的康复 时间,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
期康复和后遗症期康复。
如何融入社区生活
建立支持网络
通过社区康复,患者可以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包括医 生、治疗师、志愿者等,这些网络可以提供长期的支持 和帮助。
适应环境
在社区生活中,患者需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包括公共 交通、社交场合等,通过参与社区活动,逐渐融入社区 生活。
寻找平衡
在社区生活中,患者需要找到身体状况与生活需求之间 的平衡点,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 。
社区康复的活动与项目
康复训练
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 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技能培训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技能 培训,如计算机操作、手工制作等
,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心理辅导
社区康复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 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信,提高生 活质量。
社交活动
组织社交活动,鼓励患者之间相互 交流,增强社会归属感,提高生活 质量。
06
脊髓损伤康复的未来展望
最新研究与发展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和其他细胞治疗,促进脊髓再生和功能恢复。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基因,增强脊髓细胞的再生能力,促进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电刺激、磁刺激等技术,促进脊髓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
未来可能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机制
(1) 代偿和替代 对于完全瘫痪的肢体,采用矫形器 固定关节,结合拐或助行器的应用,可以使截瘫患者 恢复步行能力。采用电动轮椅可以使四肢瘫患者恢复 一定的行动能力。 (2) 改善与训练 通过肌力训练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 残存肌肉的功能,补偿不足的肌力,同时致力于促进 抑顿和冬眠神经细胞的苏醒和恢复功能。 (3) 训练与学习 通过神经反射再建立或神经肌肉再 学习的途径,帮助患者适应新的模式完成日常生活动 作。例如膀胱训练、作业治疗。
可保持直 腿坐位静态平衡
度)
直腿坐位静态平衡六级分级法适用于胸髓下段及腰骶髓脊髓损伤患者 平衡功能评定
三级平衡分级法
1级平衡(静态平衡) 2级平衡(自动态平衡) 3级平衡(他动态平衡) 三级平衡分级法适用于端坐位及站立 位平衡功能评定
(4)坐位训练
正确的独立坐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 练的前提。床上坐位可分为长坐(膝关节伸 直)和短坐(膝关节屈曲)。实现长坐才能 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练, 其前提是腘绳肌必须牵张度良好,髋关节活 动超过90度。坐位训练还应包括平衡训练, 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平衡以及旋转活 动时的平衡。这种平衡训练与中风和脑外伤 时平衡训练相似。
(1)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肌力3级的肌肉,可以采用渐进抗阻 练习;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1级时 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肌力训练的目标是 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以恢复实用肌肉功能。脊髓损伤者为 了应用轮椅、拐或助行器,在卧位、坐位时均要重视锻炼肩 带肌力,包括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和 握力训练。对于采用低靠背轮椅者,还需要进行腰背肌的训 练。步行训练的基础是腹肌、髂腰肌、腰背肌、股四头肌、 内收肌等训练。卧位时可采用举重、支撑,坐位时利用倒立 架、支撑架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
5
C7
5
C8
5
T1
5
L2
5
L3
5
L4
5
L5
5
S1
代表性肌肉 肱二头肌 桡侧伸腕肌 肱三头肌
中指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髂腰肌 股四头肌 胫前肌 拇长伸肌
腓肠肌
左侧的评分
5 5 5 5 5 5 5 5 5 5
2021/1/17
• 评定时分左、右两侧进行,评 定标准:采用MMT法测定肌 力,每一条肌肉所得分与测得 的肌力级别相同,从1分,5分 不等。如测得肌力为1级则评1 分,肌力为5级则评5分。最高 分左侧50分,右侧50分,共 100分。评分越高肌肉功能越 佳,据此可评定运动功能。
C3
C4 C5屈肘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 C6伸腕肌(挠侧伸腕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末节指屈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S1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2021/1/17
• (1)脊髓损伤水平主要以运 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一L1 节段,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 ,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 定。
2021/1/17
• (2)运动损伤平面和感觉损 伤平面是通过检查关键性的肌 肉的徒手肌力和关键性的感觉 点的痛觉(针刺)和轻触觉来 确定。
2021/1/17
2021/1/17
• 2.半切综合征 • 常见于刀伤或枪伤。脊髓只损
伤半侧,由于温痛觉神经在脊 髓发生交叉,因而造成损伤同 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 对侧痛温觉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
L2 髋屈肌(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伸肌(胫前肌) L5 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T12~L2中点 L2为股前中点处 大腿前方中点 股骨内髁 内踝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骶段:
节段 以运动为准(3级以上肌力) S1 踝跖屈肌
(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S2 S3 S4~5
以感觉为准 足跟外侧
• L1~L3 :在轮椅上能独立,用AFO加手杖 可进行功能性步行
• L4以下:用高帮鞋加手杖可进行功能性步 行或能独立步行
残损水平评定
• 运动指数评分 • 痉挛的评定——采用改良A量表等 • 感觉功能评定——感觉指数评分
活动能力水平
• 改良B指数 • FIM量表 • 四肢瘫功能(QIF)评定 • 脊髓独立测量量表(SCIM)
脊髓损伤的康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康复科 徐光青
康复的意义
• 脊髓损伤是不可逆的,临床治疗不能完 全恢复功能,而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残 留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利用, 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 心理恢复正常,生活基本达到自理,使 患者得以回归家庭和社会。
病因
• 国外:
– 交通事故 – 运动损伤 – 工伤
• 我国:
– 高处坠落 – 交通事故
– 体育损伤
按脊髓损伤病理分类
• 原发性脊髓损伤
– 脊髓震荡 – 脊髓休克 – 脊髓挫裂伤 – 脊髓压迫 – 脊髓断裂
• 继发性脊髓损伤
– 脊柱不稳→二次 损伤
– 脊髓缺血
– 炎症、水肿或代 谢紊乱等
按损伤程度分类
• 完全性损伤
– 运动完全丧失 – 感觉完全丧失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1) 预防和正确的急救运送 (2) 早期治疗
尽早解除脊髓损伤因素,防止继发性脊 髓损伤,使脊髓损伤本身的病理进程,不 是进行性加重,而是有可能逐渐恢复。伤 后6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期。
• Motor conduction time (MCT) / Latency (LA)
–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 – Periphe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PMCT)
CMCT = MCT – PMCT (LA – PLA)
1992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1993国际截瘫学会)
• A.完全损伤: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 B.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保留感觉功
能,但无运动功能
• C.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 其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 D.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其
关键肌的肌力≧Ⅲ级
– 括约肌功能完 全丧失
• 不完全性损伤
– 脊髓中央损伤 – 脊髓前部损伤 – 半侧脊髓损伤 – 脊髓后部损伤
按解剖分类
• 脊髓灰质损伤----周围性瘫痪 • 脊髓柱损伤----中枢性瘫痪
按损伤平面分类:
• 高颈位:C1~4 • 颈膨大:C5~T2 • 胸段:T3~12 • 腰膨大:L1~S2 • 圆锥:S3~5
以感觉为准
肘窝尺侧
腋窝顶部
第3肋间隙 第4肋间隙(乳线) 第5肋间隙(T4~T6中点) 剑突水平(第6肋间) 第7肋间隙(T6~T8中点) 第8肋间隙(T6~T10中点) 第9肋间隙(T8~T10中点) 脐水平(第10肋间) 第11肋间隙(T10~T12间) 腹股沟韧带中点
腰段:
节段 以运动为准(3级以上Fra bibliotek力) 以感觉为准
• C6:上肢功能大部分存在-可以独立进食、穿 衣等;可使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轮圈驱动轮椅; 可独立完成某些转移动作。
功能恢复预测-胸腰段
• C7~T2:可以独立使用轮椅;可独立完成 转移及处理大小便。但步行可能性较少
• T3~12 :在轮椅上能独立,用KAFO/RGO 加双拐可进行治疗性步行,但能耗很大。
SCI功能评价流程
明确是否SCI SCI水平的评价 SCI程度的评价 SCI功能预后的评价
临床表现
• 局部表现
– 疼痛 – 压痛 – 畸形
• 神经系统表现
– 感觉障碍 – 运动功能障碍 – 脊髓反射功能障碍 – 括约肌功能障碍
注意截瘫水平与骨折脱位等损伤水平是否一致
SCI功能评价流程
明确是否SCI SCI水平的评价 SCI程度的评价 SCI功能预后的评价
腘窝中点 坐骨结节 肛周
SCI功能评价流程
明确是否SCI SCI水平的评价 SCI程度的评价 SCI功能预后的评价
以最低骶节有无残留功能为准
• 完全性:S4~5既无感觉也无运动功能 • 不完全性:S4~5有感觉(或)运动功能
参考体征--损伤水平以下部分保留带的范围 • 完全性:部分保留带的范围≤3各节段 • 不完全性:部分保留带的范围>3各节段
脊髓解剖
脊髓与椎体的相互关系---解剖平面: • 在颈髓:比相应脊椎高1个椎体 • 在上胸髓:比相应脊椎高2个椎体 • 在下胸髓:比相应脊椎高3个椎体 • 在腰髓:位于T10~12椎体处 • 在骶髓:位于T12、L1椎体处 • 马尾:位于L2椎体以下
颈段:
节段 以运动为准(3级以上肌力) 以感觉为准
TMS
SCI功能评价流程
明确是否SCI SCI水平的评价 SCI程度的评价 SCI功能预后的评价 (如果是完全损伤)
功能恢复预测-颈段
• C1~3 :不能行走,在轮椅上需完全依赖 • C4:不能行走,在轮椅上可以口控、气控或颏
控电动轮椅和环境系统。
• C5:上肢功能小部分存在-可用辅助具进食和 部分修饰活动;用手操纵电动轮椅;他人协助 下,进行床与轮椅间转移。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部顶部
C5 肘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肘窝桡侧
C6 腕伸肌(桡侧腕伸长、短肌)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C7 肘伸肌(肱三头肌)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C8 中指末节指深屈肌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胸段:
节段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以运动为准(3级以上肌力) 小指外展肌
•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何时判断是否完全损伤? (完全性脊髓损伤和脊髓休克鉴别)
• 脊髓休克期约4~6周,脊髓反射出 现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
• 脊髓休克期,部分患者肛周反射存 在。
脊髓反射类型
• 提睾反射 • 肛周反射 • 球海绵体反射 • 跖反射 • 三短反射
Integrity of corticospinal 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