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探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条件艰苦,面临经济、情感、学业等多种困难的学生群体。
他们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提升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意识和素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帮扶措施。
很多贫困生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可能会遭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有时会感到自卑、无助、排斥,难以融入学术和社交圈。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落实好各项政策,如设置奖学金、助学金、免费食宿等,帮助贫困生度过生活难关。
同时,还应该举办心理咨询、文艺活动等,帮助贫困生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其次,高校可以从教学和思政教育方面入手,促进贫困生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方面,高校应该把贫困生纳入到“双师课堂”计划中,实施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帮助贫困生快速提高学业成绩。
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和实习实训机会,提高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思政教育方面,高校需要设计符合贫困生学生群体要求的课程,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贫困生真正体会到“志存高远,道不虚发”的思想情怀和奋斗精神。
最后,高校还应该鼓励和帮助贫困生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鼓励。
我们可以把学长学姐等已经获得成功的校友组织成导师团队,为贫困生提供课业、就业、人生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指导。
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贫困生帮助平台,在网络上构建贫困生向心力强的社交圈。
这样,贫困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逐渐走出困境,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关注和支持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激发其学习和创新潜力,在指导和支持下培养他们成为优秀人才。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关键词] 高校 贫 困生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 和谐校 园 [ 中 图分 类号 ] G6 1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9— 2 2 3 4 ( 2 0 1 4 ) 0 l一 0 1 4 7— 0 2
引言 : 我 国 的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和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不 断 深 入 ,
( 四) 农 村 在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的落 实 没 有 完 全 到 位 , 子 女 太多 。 这 也 是 构成 贫 困 的重 要 因素 之 一 。 很 多家 庭 供 养 一 个 大学 都 很 困难 . 更 不 用 说 同时 几 个 。在 我 系 中 , 不 是 独 身 子 女 的家 庭 占 了三 分 之 二 , 且都是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二、 高 校 贫 困 生 问 题 对 构 建 和 谐 校 园 的 影 响
用 , 贫 困生 问题 渐 渐 凸显 出来 。根 据 相 关 部 门 的 调查 统计 , 目前 有 超 过 7 0 0万 人 的 普通 高 校 在 校 学 生 都 是 来 自于 边 远
和农村的地区 。 占 了总 数 的 6 0 %, 而 大 学 里 有 学 费 和 生 活 费 担忧的贫困生有高达 3 0 0多 万 人 , 占学 生 总 数 四分 之 一 , 其 中特 别 困 难学 生 的 比例 在 1 0 %左 右 , 人数大概在 1 6 0万 。 且 贫 困 生构 成 出 现新 变 化 : 城 市 贫 困 生 数 量 增 多 。目 前 贫 困 大 学 生 人数 和 比例 还 在 呈 快 速 增 长 趋 势 , 在 有 的高 校 . 贫 困 生 的 比 例 已接 近 5 0 % 。我 国高 校 贫 困 生 问题 已 经 成 为 一 个 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在讲求教育公平的今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群体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
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出台了各种措施,在经济上给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定的资助,但是困难生问题又呈现出新的情况。
本论立足于贫困生在思想及心理上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借鉴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也逐渐凸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对贫困大学生重经济资助轻思想教育的现象,不利于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得到经济资助的同时,思想和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的实践,就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贫困生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1、缺乏生活热情和信心,不能鼓足勇气面对贫寒家境。
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拿到银行贷款或学校助学金后,在惰性和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下,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把有限的资助用在泡网吧、谈恋爱、请客吃饭上,甚至挪用炒股票、校外租房或做生意。
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珍惜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或嫌钱太少、或嫌活太脏太累、或嫌丢人现眼等,不愿意干或是随便应付了事。
2、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自卑亦称”自卑感”,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成目标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1]本科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普通本科生一年学费大都在4千-5千元之间,某些热门专业的学费甚至高达上万元,加上生活费及其他开支,每个大学生一年的平均花费可达到8000多元,完成大学学业大致在3万-4万元左右。
如此昂贵的学费,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少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常为生活而发愁,学校经常催缴学费,家中寄钱又少,生活费低,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优化教育内容、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多元化教育方式等。
在具体措施上,可以推行个性化辅导、设立专门经费支持贫困生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等。
通过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措施,提升教育效果。
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努力,为贫困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持。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具体措施、教育效果评估、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群体在高校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
面对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贫困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他们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易受到外部困境的影响,思想意识容易偏离正轨。
一些贫困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存在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倾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贫困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高校贫困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条件相对困难,家庭环境复杂,思想意识可能不够成熟,需要更加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责任,更是社会责任。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h at y go h t e a e a o tn icp ie o n v ri t d n r h e r n i lme s r o tb l y e l r wt o t m r n i h h mp ra t s i l fu i e s y s e t d n t u wo k i t e n w e a a d a vt a u e frsa i t n a i o c o l. h ril, a e n a t ai fu ie s is i e n l s o t e s t s q o o e w r n r vd sc n tu - fs h os T e a t e b s d o cu l y o n v ri e ,gv sa a y i t t u u ft o k a d p o ie o s e c t t s h a h r t e me s r sa d s g e t n t ma et e w r et r i a u e n u g si O v o k ok b t . h e
i h r wi g p o e sd o t i c n mi o iins To do a b te de l gc la l ia r o h m nd deie n t e g o n r c s ue t here o o c c ndto . e tri oo ia nd poi c lwok frt e a l ra t v
【 b t c 】 or tdns a ei r pi u i rt, r ieetrm te u et bt elg n e ai A s a t P o s e t sas c l o nv sy a dfrn o o r td ns o i i o yadhh v r r u , p agu n ei e f f h s hnd o o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解决措施
教育百科97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解决措施★易小凤近些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校贫困生的数量快速增加,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容易出现思想、心理及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贫困大学生教育时,要从根本原因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1、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内部并没有针对贫困生的团体组织,不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中贫困生处于被动状态,直接限制教育效果的提升。
尤其是当前高校持续扩招,在校贫困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
加之缺少相关支持政策,相关投入不足,造成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理想。
2、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促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但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少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方法,工作模式创新性不足,特别是没有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
教育方法的陈旧直接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提高贫困生教育的实效性。
3、高校思政教育机构职能认定不明现在的高校教育工作,缺少开展贫困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专职部门。
通常认定高校贫困生时只能掌握表面情况,如家庭组成、经济收入等,无法直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发展方向等,思政教育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开展教育引导活动。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的缺失,造成贫困生出现相关问题时无法找寻倾诉对象,影响到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1、更新贫困生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特征不断发生变化。
目前部分高校直接从高职高专学校演变而来,管理学生时依然沿袭以前的方法,这种陈旧方式无法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管理。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质量,需要及时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探讨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探讨黄薇(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湖州313伽10)摘要: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致贫原因的多样性。
经济上的压力及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可能使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变化。
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生极大的帮助和爱护。
但是在思想、心理教育方面还存在着盲点。
本文着重揭示了贫困生的负面心理特点.并探讨了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特点思想教育对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学校贫困生群体已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往往由于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消极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适应和健康发展。
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贫困生极大的帮助和爱护。
但是在思想、心理教育方面还存在着盲点,因此,把握贫闲生心理特点,开展好思想教育T作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面对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
由于人生观、金钱观、价值观、意志品质、挫折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心态特征:(一)盲目自卑型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
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的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对自己不满、鄙视,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
自卑是高校贫困生思想上的最大敌人。
贫困生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容易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否定自己,盲目自卑起来,相当一部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就是这样形成的。
由于自卑、缺乏自信。
很多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内向,多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他们的内心思想活动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这个角落是他们自己凭感觉自然而然地划定和形成的。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校园内生活处境及经济财力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贫困生受到的关注程度较低,且教育效果也欠缺。
因此,研究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贫困生现状及其影响高校贫困生面临着经济、学习、生活等多重压力,他们的精力和时间主要用于应对这些问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等因素,部分贫困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较低,思想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误导。
这些困境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破解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要从贫困生特点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1.困境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在于缺乏时间和机会,同时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他们容易被大众文化中的消极和与和谐社会不符的观念所影响。
2.对策(1)针对缺乏时间和机会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富裕生源实行“结赞帮扶”等形式,为贫困生提供更多资源和帮助,同时加大政府和学校的资助力度。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贫困生的文化自信,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3)加强课堂教学,注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多种形式的讲座、培训和现场教学等活动,以激发贫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意识。
(4)加强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为贫困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同时通过与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帮助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
三、结语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高校应该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保障,从而有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同时,也为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析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实施路径、实效评估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加强了我们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我们强调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持续跟进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才能更好地促进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推动他们在全面发展中实现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心理特点、内容、方法、实施路径、实效评估、挑战、必要性、全面发展、持续跟进。
1. 引言1.1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贫困生通常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缺乏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贫困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避免走入错误的道路。
贫困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缺乏自信和毅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贫困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 贫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工作关系贫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工作关系密不可分,需要深入理解和关注。
贫困生通常承受着物质拮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环境恶劣等多重压力,容易感到自卑、沮丧和焦虑。
这些心理特点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知能力,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诸多问题。
他们普遍缺乏相关教育资源,无法获得充分的指导和引导。
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这些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容易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课程内容和师资力量的加强。
教育部门需要加强与贫困大学生的沟通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想改善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和努力。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资源缺乏、自信心、自我认同、外部环境、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的提升。
背景介绍中包括贫困大学生数量庞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匮乏,社会环境复杂等方面的情况。
我要介绍的是贫困大学生人数众多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贫困家庭的存在,一部分学生在经济条件上依然处于困难和不利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由于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度不足,导致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资源匮乏。
这些学生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时容易受到忽视,无法得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复杂的社会环境也给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和诱惑,例如网络谣言、低俗文化等,这些都会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寻找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1.2 问题引出在当前我国的高校中,虽然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为此,我们亟需深入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导致了他们在思想政治上的认知和素质相对较低;由于长期贫困的影响,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使得他们在面对思想政治问题时缺乏坚定的立场和自信的表达能力;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贫困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影响其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负担高等教育费用的学生。
他们面临着较低的家庭背景、学习条件的不平等和文化差异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适应是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国家安全教育、法律知识等内容为主,但这些内容对于贫困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国家的光辉形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单一性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包括讲座、集中学习和宣传栏等,这种形式相对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贫困生由于学习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参与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功利化也是一个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功利化的倾向较为明显。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往往被放在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减免学费等经济上的帮助上,很少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十分缺乏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怀。
这种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贫困生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和经济补贴,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汇报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引导。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不适应、形式单一和过于功利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和改进:要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演讲比赛、思政团支部活动、讨论课等,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要提倡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可以通过设立思政实践基地、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出发,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与社会接触,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高校贫困生是指经济状况困难的家庭出身,且在高校中面临经济压力、生活困境的学生。
我国高校贫困生数量相当大,其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高校财政生的必修课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分析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一:教育内容单一,能力延伸性受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简单,只是围绕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展开,缺乏创新和深度。
它只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和基本的道德观,忽略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贫困生由于生活压力大,普遍存在严重的焦虑、压抑、自闭等心理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救治,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一,能力延伸性受限,无法解决学生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得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限。
解决措施:(1)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多样化课程。
针对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和需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情感化、操作化,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还可以通过参观社区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宽师资结构,充实教育资源。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
因此,需要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业务水平,扩大师资结构,引入专业外部人才,增加高质量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贫困生。
问题二:帮扶系统不完善,对学生较少关注针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政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帮扶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高校的帮扶系统存在不少的缺陷,这不仅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会削弱高校贫困生的意志力和动力。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立精准扶贫小组。
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摘要:贫困生是高校中需要特别关爱的一个群体,本文分析贫困对贫困生思想和心理的成长产生的影响,消极影响产生的一系列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着力点。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一、贫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成长的影响(一)贫困对贫困生的积极影响1.贫困使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
这主要是因为,家庭的贫困让他们更早的了解了社会现实,从而激发出心中强烈的脱贫意识,“穷则思变”,越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摆脱贫困的愿望往往越强烈。
而“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驱使贫困生在学习上异常刻苦努力。
在家庭的殷切期待和生存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他们的学习动力往往强烈而持久。
通过努力学习他们获得了各类奖学金,更加坚定了他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认识,学习欲望更加强烈。
2.贫困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优秀品质。
首先,个体长期生活在贫苦的环境下,对正常物质生活的认知是有限的,这就容易形成对物质匮乏超常的忍受能力与习惯,贫困的生活还会促使他们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能力。
吃苦耐劳使得一部分贫困生进入高校后,更能适应和承受学习、生活中的艰苦,这对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次,贫富反差的压力,使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更有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使得贫困大学生更加地发奋图强。
在危机和差距面前,他们坚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是能够改变贫困处境,在逆境中,他们通常表现出自尊、自强、坚韧不拔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3.贫困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贫困的阻隔,使得他们避免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由于贫困,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忍耐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多方的压力,他们的情绪相对稳定,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
(二)贫困引发的思想和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和严重。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由于入学前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差,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与周围的同学相比,各个方面的差异较大;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明显不如别人,不少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常为生活而发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学生中存在“攀比风”,不少贫困生自尊心又比较强,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关于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摘要:高校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具有新时代特点和心理倾向的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出现。
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开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居民收入日益拉大,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成为关注热点,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
而这一社会问题反映到校园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在全国各省市区域高校比例逐年攀升居高不下,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的界定及成因(一)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我国从1997年开始高校实行招生并轨,高等教育成本实行分担制,由最初的国家单独承担转向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孕育出了“贫困大学生”这一新名词。
贫困大学生的标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同,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一般意义可理解为,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突出表现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杂费或是个人的基本生活费用。
教育部文件指出: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
[1](二)贫困成因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农村大学生贫困生居多。
我国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统计显示,贫困生有81.74%来自农村,可见地处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是高校贫困生的主要来源。
2.家庭贫困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竞争机制的完善,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一定原因处于社会经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久而久之这部分社会成员开始向社会低层流动。
因为缺乏竞争实力,长期生活在社会低层,他们的子女一旦进入大学,昂贵的学杂费会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负担更加沉重。
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硫酸泼狗熊” 、“微波炉活烤小狗” 及马加爵事件等陆续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其中,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经济上得不到保障, 他们在生活、人际交往甚至学习上都存在较大的压力。
贫困生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环境及管理等问题的争论与探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1.1高校贫困生的界定一般说,贫困类型的古典区分标准是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主要是指缺乏基本的物质资源,维生和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难以满足。
相对贫困是指低于社会认可一般生活水平的生活状况,其中社会地位与社会关系成为衡量贫困状况的重要标准。
特困生,是指家庭经济贫穷,无力支付或支付教育费用特别困难的学生。
我认为,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家庭生活困难及无法凑齐学费及生活费的学生。
在校期间,只能交齐学费但不能承担生活费的学生和不能交齐生活费及学费的学生是贫困生的两种主要情况。
1.2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而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进而提高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过程。
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原因2.1家庭因素在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和繁荣,同时我国高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探析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性工作,旨在落实党和政府将“助学金制度加大、加快推进”的方针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拓展贫困生社会能力和自立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有勇气和信心投身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园。
其次,要结合贫困生的特殊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此外,还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如,进行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研讨会、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等,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最后,要把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接受科学文明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把
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生身上,使其们有能力和信心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园。
浅议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议如何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经济上比较贫困,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甚至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增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实现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他们不仅在思想上得到良好的教育,心理上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也要保证他们物质上的有所满足,使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全面摆脱”贫困”,健康发展。
标签: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校收费改革以来,使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得到了突出强调,一些相对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高校中客观上已经出现了一批贫困学生。
目前我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主要是奖、贷、勤、免、助五大部分。
但要做好对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工作,单纯靠经济和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现状,来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既是艰巨的战略任务又是崇高的历史使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自尊与自卑并存,愈自尊愈自卑的心理贫困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时普遍存在比一般同学更加明显的自尊和自卑相互交织的心理。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认同,而自卑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否定和贬低。
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步入大学校门,有些还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们往往被家乡的人们视为榜样和骄傲,他们不仅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有的甚至是家族和整个村落的希望。
他们的肩上肩负着重担,在乡亲和家人面前,他们的自尊心非常的强烈。
然而,来到大学以后,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和学业上的优势消失,使我们一些贫困大学生容易自卑,自信心不足,自惭形秽,不敢与人交往,给他们的思想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探究[摘要]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日益普及和完善的同时,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高校存在忽略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或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亟待加强。
文章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教育内容以及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大学收费制度也进行了改革,高等教育的费用由改革开放前全部由国家承担改为全部由个人、家庭负担,教育费用和生活成本的逐年升高,导致了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超过了20%,特困生比例也超过了10%,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
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都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贫困生的教育问题,大力推进各级政府、各高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各地、各高校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类型相结合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近年来,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众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勤工助学岗位太少,助学与能力培养结合度欠缺,物质性资助和精神性帮扶结合不够,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或不到位等。
本文主要就强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展开探讨。
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国家、学校和社会通过很多助学措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但学生在这一过程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思想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无偿资助的依赖心理。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无偿资助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具贫困证明就可以申请到贫困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助,可以不劳而获,非常轻松,认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而且不用归还,于是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对无偿资助消极地“等、靠、要”,形成消极依赖思想。
2.对于接受资助缺乏感恩之心。
部分贫困学生认为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是自身本应该享有的,缺乏感恩之心。
甚至有的学生将贫困资助用于吃喝玩乐、高档消费、请客吃饭、讲排场、摆阔气。
还有的贫困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挑肥拣瘦”,工作热情不高,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感,抱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补助费用低、时间不自由等,总希望不劳而获或者轻轻松松得到资助,这些思想令老师们非常失望。
3.缺乏诚信意识。
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高校各方面对贫困生给予资助,是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困难,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但部分大学生为了得到资助,有的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造成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降低。
还有的贫困大学生恶意拖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时间,甚至借贷不还,增加了学生助学贷款还贷工作的难度,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4.学生的自卑心理、抑郁情绪。
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的重负而产生精神上的重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存在自卑心理、抑郁情绪,内心比较封闭,平时不愿意与人交往,对学习、生活甚至娱乐活动都缺乏兴趣,形成孤僻冷傲的个性。
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的经济困境,就怨天尤人、敏感消极,很容易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琐事与周围的老师、同学产生矛盾,甚至产生冲突。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甚至比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还大。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成长成才是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延伸资助的内涵,在资助的基础上,促进人才的培养。
1.励志助成才,增强贫困大学生逆境成才的信心。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树立“人穷志不短”的信念,正视暂时贫困的现实,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通过教育解开贫困大学生的心结,从而树立信心,丢掉经济贫困的精神包袱,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发展目标,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从而为将来走上社会、改变贫困现状打好基础。
2.遵循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
如何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是各高校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更好地体现“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指导思想,在贫困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必须遵循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各高校具体情况严格执行,使各项资助真正落到实处,杜绝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尊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一味地单向灌输,要教育者和受助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科学安排思想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贫困大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4.矫正贫困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还要导之以行。
对于受助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要找出其思想根源,摸清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引导大学生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格、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其积极向上,对于正确的思想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坚决制止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5.合理使用激励手段引发受助学生思想转化。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物质和精神手段并用,通过外在激励引发其思想的变化。
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受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成效的提高很有帮助。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可以满足贫困大学生正常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鼓励可以改善受助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荣誉称号等精神鼓励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的激励手段的运用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以精神支持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除了积极提供物质和资金帮助外,还应注重心理教育,克服学生的自卑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
高校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培养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以自信的姿态度过大学时光,用健康的精神面貌走进社会。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1.正视贫困的现实。
贫困大学生的求学道路相较于其他大学生要更加艰难曲折,有些学生所面临的不仅有经济的贫困,还有内心的自卑;有些学生因贫困而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一味地怨天尤人。
这些学生不仅在经济上、物质上贫困,精神上也陷入了贫困的局面,与物质贫困相比,精神贫困更加可怕。
对于这些贫困学生来说,学校首先要帮助其正视贫困的现实。
贫困并不可怕,并不可耻,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是能够克服的困难,而在大学里努力求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正是改变贫困的重要一步。
2.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
在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告别“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贫困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改善贫困的现状。
不能倚靠在贫困这棵大树上坐等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要奋发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针对有自卑心理和思想障碍的贫困大学生,要积极引导和消除他们脆弱的心理和功利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报刊、网络、橱窗、板报、班会等途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教育,大力宣扬在校或毕业大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感化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加强逆境中的励志教育。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经济困难是成长过程中的逆境,对待逆境的态度是对受助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逆境虽然带来了暂时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但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
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事例不胜枚举,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逆境中的励志教育正是希望他们正确看待贫困,看到贫困对个人所赋予的磨砺,对个人意志品质的锤炼。
对待贫困的态度将决定人生的走向,一味强调贫困的负面作用,只会加重个人的心理负担,只有坚韧的意志才是战胜贫困的法宝。
4.对受助存有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是要让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明白,资助是国家、社会、学校的关心,应该心存感激,而不应该有“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心态,更不应该对所得到的资助“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等渠道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去感受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恩惠。
感恩教育不能生硬地说教,要以情感人、以情动情,从而引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知恩”进而“报恩”。
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进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恩情。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和以“感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受助贫困大学生体验感恩、实践感恩。
感恩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5.大力推进诚信教育。
针对部分受助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编造虚假贫困证明、夸大贫困程度、不还助学贷款等不良行为要大力推行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诚信教育可以结合建立贫困大学生“诚信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并作为毕业时的简历内容提供给用人单位,这样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是很好的诚信教育方式。
大学生信用缺失一直是影响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针对办理了助学贷款的学生可以在每学年度申请助学贷款期间、在毕业生毕业前夕结合国家信用系统开展诚信教育讲座,把信用教育贯穿到助学贷款的过程中,使贷款学生明白诚信系统数据的重要性,违约对个人的危害性等。
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程度,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四、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物质资助”和“精神脱贫”相结合。
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部分解决或缓解了受助学生的经济困难,但仅仅从经济上资助还远远不够,部分贫困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比经济上的还大。
所以“物质资助”和“精神脱贫”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精神脱贫”首先要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
很多贫困生因为贫困而自卑、内心封闭,非常需要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周围人群的关怀将有助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磨炼自强不息、搏击人生的坚强意志。
其次,针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减少抑郁、自卑、烦躁等不良情绪,使负面情绪得到合理释放,进而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感和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从心理上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