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药物跨膜转运
兽医药理-药物的跨膜运输
体转运,这两种物质间就会出
现竞争性抑制。与载体亲合力
强的物质首先占用了共用的载 体,使载体不能对另外一种物
×
质进行转运,抑制对另一种物
质的转运。
青霉素、钠离子等通过 主动转运进行。
生物膜
19
主动转运
需依赖细胞膜内特异性载体转运
特点: 逆浓度梯度,耗能 特异性(选择性) 饱和性 竞争性 可逆性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是药物逆浓度差由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
又称逆流转运。这种转运由载体介导。
转运的载体多为载体蛋白, 载体对被转运的物质有一定的选 择性,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并 且转运能力有一定限度,就是说 载体有饱和性,如果载体达到保 和,就不能再进行转运。
生物膜
18
主动转运
如果两种物质通过同一载
简单扩散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类脂相而通过
特点:
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度 成正比 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饱和现象 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 (pKa) 有关 绝大多数药物以此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H+ + A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BH+ H+ + B (分子型)
主讲人:明日明月
01 药物的跨膜运输
Part
药动学概念
药物动力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 排泄的经时过程。
影响药物在作用位能够达到的浓度。 决定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
药动学概念
生物膜的结构
极性药物难以通过 脂溶性药物容易通过 小分子可以由模孔通过
药物运 输方式
① 被动转运 ② 简单扩散 ③ 滤过 ④ 主动转运 ⑤ 易化扩散 ⑥ 胞饮/吞噬作用 ⑦ 离子对转运
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功能涵盖能量产生、有氧呼吸、细胞代谢和细胞死亡等多个方面。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是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线粒体内蛋白的跨膜运送机制则是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基础。
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运送机制是指将蛋白从细胞质中运送到线粒体内的过程,以及在线粒体内蛋白跨过线粒体内、外膜的机制。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参与者和分子机制的协同作用,确保线粒体蛋白的准确运送和定位。
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运送机制主要依赖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跨膜转运蛋白和膜蛋白通道的作用。
跨膜转运蛋白包括线粒体内膜通道蛋白和突破水泳移动蛋白等,它们在蛋白运送过程中起到了载体和引导作用。
膜蛋白通道则是蛋白通过线粒体内、外膜的通道,确保蛋白在线粒体内膜间的准确定位。
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的调控和功能也是非常复杂的。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信号序列的识别和识别因子的参与,从而确保蛋白在运送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定位和折叠。
正常的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对于线粒体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而对此机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阐明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主要参与者和过程,以及调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总结和探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一下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流程。
以下是可能的写作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文章将按照以下内容组织和论述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的相关知识。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的概述进行介绍,强调其在细胞功能中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到本文的目的和内容。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线粒体蛋白跨膜运送机制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我们将解释该机制涉及的关键概念和术语,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跨膜转运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人机体产生药理效应,然后由机体排出,其间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基本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
其吸收、分布和排泄称药物转运,代谢和排泄合称消除(elimination)。
药物在体内虽然不一定集中分布于靶器官,但在分布达到平衡后药理效应强弱与药物血浆浓度成比例。
医生可以利用药动学规律科学地计算药物剂量以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并掌握药效的强弱久暂。
这样可以比单凭经验处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跨膜转运是指药物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时多次穿越生物膜的过程。
生物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脂质分子以磷脂较多,并赋予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和通透性,极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蛋白质分子组装成物质载体和离子通道,载体参与某些药物跨膜转运,离子通道则是某些药物作用的靶位。
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一)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易化扩散。
1.简单扩散 又称脂溶扩散。
指脂溶性药物可溶于细胞膜的脂质而透过细胞膜,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属简单扩散。
扩散速度除取决于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外,还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分子量小的(小于200D)、脂溶性大的、极性小的(不易离子化)药物较易通过。
药物多是弱酸性或弱碱性化学物质,它们在体液环境中可溶解生成离子型分子,这种离子型药物不易跨膜转运,并被限制在膜的一侧,形成离子障现象,而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通过。
药物的离子化程度与其pKa(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及其所在溶液的pH有关。
改变体液环境pH可以明显影响药物的离子化程度,进而影响其跨膜转运。
一般来说,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易解离,非离子型多,脂溶性大,容易跨膜转运;而在碱性环境下易解离,离子型多,脂溶性小,不易跨膜转运。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
• Indinavir:P-GP的底物,剂量高达 800mg,肠内浓度超过 1 mmol/L, 远远 大于Km 140 mol/L, p-GP的作用对贡 献不大。仍然有好的生物利用度
• 在mdr1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基因敲除小鼠,粪中原型排泄分 数只有6%。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
• 3) P-gP介导的药物外排,符合载体转运的特 点,存在饱和特性
• 某些底物的M-M常数
PPT文档演模板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
• 不同底物和剂量肠道P-GP的作用是不同的。
• A. 地高辛通常剂量是0.5到1mg,肠内的浓度 不到10mol/l,低于Km 58 mol/l。P-Gp 在 吸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是该药物吸收程 度地和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
PPT文档演模板
•Fig. P-gp functional activity in hippocampus and cerebral cortex of normal rats and PTZ-kindled rats. Samples of 60min after a single dose of 0.2mg/kg Rh123. n=4. (*p<0.05, **p<0.01 vs Normal)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
•Fig . Distribution of PB in brain tissues of normal rats, kindled rats and kindled rats treated with CsA(5 mg/kg). Samples of 60min after a single dose of 10mg/kg PB. Data were expressed as ratio values as mean±SD ( n=4). (*p<0.05, **p<0.01 vs normal rats, #p<0.05, ##p<0.01 vs kindled rats).
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其特点
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其特点物质跨膜转运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起到了筛选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组成的,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特点,因此细胞膜上的物质转运需要借助不同的机制。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跨膜转运的方式,物质跨膜转运可以分为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细胞外液相转运三种方式。
1.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在跨膜转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方式。
这种转运方式可以分为原位转运和囊泡转运两种方式。
(1)原位转运:原位转运是指物质通过跨膜蛋白直接进出细胞膜。
跨膜蛋白可以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类。
通道蛋白是具有孔道结构的蛋白质,通过这些孔道,物质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膜。
通道蛋白根据其选择性,可以分为离子通道和水通道。
离子通道可以选择性地允许特定离子通过,而水通道则可以让水分子快速通过。
载体蛋白则是通过结合物质,将物质从一侧转运到另一侧。
载体蛋白可以分为主动载体和辅助载体两类。
主动载体能够利用细胞内的能量(ATP)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这个过程被称为“逆浓度梯度转运”。
辅助载体则是通过与主动载体结合,协助物质的转运。
(2)囊泡转运:囊泡转运是指物质通过囊泡在细胞膜上进行跨膜转运。
这种转运方式通常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有关。
物质在细胞内被包裹在囊泡内,然后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物质。
囊泡转运通常发生在细胞分泌、内吞、外泌等过程中。
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经过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转运,最后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
2.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在跨膜转运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方式。
这种转运方式主要包括扩散和渗透两种方式。
(1)扩散: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运动的过程。
扩散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扩散。
简单扩散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磷脂双层间的空隙直接跨膜,这种扩散方式主要适用于小分子、非极性分子和一些极性分子。
从而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
氧化、还原、水解 第一步: 药物
代谢产物
结合
第二步:药代物谢或物
结合产物 (葡萄糖醛酸)(活性消失或降低、
水溶性增加易于排出)
• 部位:肝脏 微粒体
• 主 P4要50酶en系zy:m细ati胞c s色ys素temP4)50酶系统(cytochrome
• 临床意义:
肝药酶诱导剂 肝药酶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方式: 简单扩散
被动转运 易化扩散 滤过扩散
主动转运
膜动转运
一、被动转运(下山转运)
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
(3)不需要载体
易化扩 散除外
(4)无饱和性、竞争性。
当药物pKa不变时,改变溶液的pH,可明显影 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
归纳: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
I131在甲状腺中浓度高,治疗诊断
甲亢 氯喹在肝脏中浓度高,治疗阿米巴
肝病
体液的pH值
pH7.4
pH7.0
血脑屏障
体内屏障 胎盘屏障
血眼屏障
孕妇服药应非常慎重
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 定义: 体内 , 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 • 后果:代谢失活,代谢活化,毒性增加 • 步骤:
一、吸收(absorption)
给药部位 进入 血液循环
(一)胃肠道给药
方式
口服(per os)
舌下(sublingual)
直肠(per rectum) 吸收部位 口服 小肠粘膜
舌下 颊粘膜
直肠 直肠粘膜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肝脏灭活 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药效减弱
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和原理
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物质跨膜转运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
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是由于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和电化学状态的不同而产生的。
在生物体内,物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有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方式。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进行转运,而被动转运则是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进行转运。
1.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物质沿浓度梯度进行自由扩散,不需能量消耗。
被动转运的方式有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扩散两种。
1.1 简单扩散简单扩散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间隙的随机运动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这种运动方式不依赖于任何蛋白质或其他载体。
简单扩散运动的速率与浓度梯度成正比,与粒子大小和电荷无关。
简单扩散的方向性很弱,仅受到浓度梯度的影响。
1.2 载体介导扩散载体介导扩散是指物质通过过膜载体介导进行扩散,与简单扩散相比,载体介导扩散速率更快,且能够专一地运输某些物质。
载体分为通道类和转运类两种。
通道类载体是孔道蛋白,形成可通透的通道,通过膜上的孔道转移物质;转运类载体则是有特异性的转运蛋白质,将物质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通常与体内某种催化系统配合工作。
载体介导扩散不受物质大小和电荷限制,但是受载体数量和饱和度限制。
主动转运是指借助细胞消耗的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进行转运。
主动转运需要细胞消耗能量,以ATP或能丰富的代谢产物,如NADH、FADH2为能源。
主动转运分为直接主动转运和间接主动转运两种。
基本原理是通过外耗能体(如ATP酶)经过ATP酶活化,产生更高级别的化学物质,从而驱动物质转运。
直接主动转运可进一步分为原位和远程两种。
原位主动转运是指ATP酶靠近物质而直接转移物质;远程主动转运是指ATP酶通过改变载体的活性或构象夹持物质,最终将物质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直接主动转运对于转运泵本身的子单位拓扑、结构、协同、调控等等因素的要求都很高,特别是对于能量捕获、储存和释放来说的复杂调控十分重要。
2.2 间接主动转运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浓度梯度,离子浓度梯度驱动转运邻近的离子或分子。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一,药物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
(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而被扩散;水溶扩散: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
影响因素:膜两侧浓度差,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解离度,药物所在环境的PH。
(2)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或通道介导,存在饱和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转运有饱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1)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分解成ADP释放出的游离自由能来转运物质。
(2)继发性主动转运:不直接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而是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中的转运离子相耦合,间接利用细胞内代谢产生的能量来进行转运。
包括协同转运和交换转运。
膜动转运:胞饮:通过生物膜的内陷形成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
胞吐:某些液态大分子通过胞裂外排或出胞,从胞内转运到胞外。
药物转运体摄取性转运体: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促进吸收外排性转运体: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限制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吸收及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1、药物性质:(1)脂溶性:脂溶性药物可溶于生物膜的类脂质中而扩散,故较易被吸收;(2)分子量:分子量大(大于100-200Da)的水溶性药物不易被吸收,分子量小的水溶性药物易被吸收。
(3)解离度:非解离型易被吸收,解离型药物不易被吸收。
2、给药途径:吸收速度:气雾吸入>舌下给药>肌内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
1)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影响因素:A.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等)、剂型(药物粒径大小,赋型剂种类等)、等。
B.机体:(1)胃肠内PH,胃内容物的PH值为0.9—1.5,肠内容物的PH值为4.8-8.2,胃肠PH决定胃肠道中非解离型的药量。
药品生产技术《药物的跨膜转运》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既然膜主要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那么理论上只有脂溶性的物质才有可能通过它。
但事实上,一个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细胞,不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到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团块性固形物或液滴〕进出细胞,包括各种供能物质、合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维生素、氧和二氧化碳,以及Na、K、Ca2离子等。
它们理化性质各异,且多数不溶于脂质或其水溶性大于其脂溶性。
这些物质中除极少数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转运,都与镶嵌在膜上的各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至于一些团块性固态或液态物质的进出细胞〔如细胞对异物的吞噬或分泌物的排出〕,那么与膜的更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关。
现将几种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分述如下:〔一〕单纯扩散溶液中的一切分子都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这种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溶液的绝对温度成正比。
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子因运动而离开某一小区的量,与此物质在该区域中的浓度〔以mol/L计算〕成正比。
因此,如设想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相邻地放在一起,那么高浓度区域中的溶质分子将有向低浓度区域的净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物质分子移动量的大小,可用通量表示,它指某种物质在每秒内通过每平方厘米的假想平面的摩尔或毫尔数。
在一般条件下,扩散通量与所观察平面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如果所涉及的溶液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混合溶液,那么每一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和通量,都只决定于各该物质的浓度差,而与别的物质的浓度或移动方向无关。
但要注意的是,在电解质溶液的情况下,离子的移动不仅取决于该离子的浓度也取决于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都是水溶液,溶于其中的各种溶质分子,只要是脂溶性的,就可能按扩散原理作跨膜运动或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这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区别于体内其他复杂的物质转运机制。
但单纯扩散不同于上述物理系统的情况是: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一个主要由脂质分子构成的屏障,因此某一物质跨膜通量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它们在膜两侧的浓度外,还要看这些物质脂溶性的大小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该物质通过膜的难易程度,这统称为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药理学》课件——药物的跨膜转运
. 分布速度越快,药物作用也越快;分布浓度越高,药 物在此部位的作用也越强。
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结合型药物的特点有:
. ①转运慢; . ②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 ③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当血药浓度降低时,结
合型药物可被释放出来呈游离型,发挥药理作用; . ④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程度的重吸收,重吸收越多,排泄速度越慢。重吸收 的程度与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尿液量和尿液的pH 有关。脂溶性高、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量多,排泄慢; 水溶性药物则排泄快。
药物的排泄
尿液的pH可影响弱酸、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 而也影响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在酸性尿 液中解离度增大,重吸收量减少,排泄快;弱酸 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解离度减小,重吸收量增多,排泄慢。 临床可利用改变尿液pH的方法加速药物的排泄, 以治疗药物中毒。如苯巴比妥中毒时,可用碳酸 氢钠碱化尿液加速药物的排泄。
• 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 蠕动缓慢、pH接近中性。
药物的吸收
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再 进入血液循环。某些药物在首次经过肠壁和肝脏 时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 低,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 首关消除率高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如硝酸甘 油等。 舌下含服和直肠给药也属于消化道吸收,其特点 是可避免首关消除,吸收较迅速,但给药量有限, 且有时药物吸收不完全。
意义:
. 药物吸收快慢、多少可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和 维持时间长短。
药物的吸收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给药途径和吸收部位
生命科学中的跨膜转运
生命科学中的跨膜转运跨膜转运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许多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移和交换过程。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物质的摄取、排泄等过程是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分子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生命科学中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
1. 膜结构的特点及其作用细胞膜是细胞内与外部环境的分隔物,也是细胞信号转导、物质交换的界面。
膜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许多分子无法自由地往返于细胞内外。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其中包含了各类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成分。
这些成分在膜的稳定性、通透性、选择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细胞膜中的跨膜转运通道跨膜转运通道是细胞膜上能够运输分子的通道。
这些通道通常由特定的蛋白质组成,其形态和数量决定了通道的大小和通透性。
这些蛋白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在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例如离子通道、葡萄糖转运蛋白等;另一类是可以进行转移的受体蛋白,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解离素等。
[图片]图1. 细胞膜中的跨膜转运通道示意图3. 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离子通道是一类形成比较完整和规则的通道蛋白,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媒介离子通过细胞膜。
离子通道在细胞的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脏细胞、神经细胞等等都离不开这些通道。
4. 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转运蛋白是介导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类蛋白质。
它们大多数是双向传输的通道蛋白。
转运蛋白通常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大类。
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依靠化学浓度梯度的扩散和渗透压等驱动力扩散。
主动运输是指将物质从低浓度区运输到高浓度区的过程。
它需要能量驱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如从细胞膜内部成本水解的ATP可以用来驱动转运蛋白向细胞膜外侧输送物质。
5. 受体蛋白的跨膜转运受体蛋白是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跨膜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也被称为转录因子。
它们可以具有多种不同功能。
一些受体具有内源性活性,例如在胞内的生长因子受体。
其他受体则需要外源性配体或激活因子,例如T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等。
药物的跨膜转运
精选ppt
4
蛋白质(55%)
• 结构:α螺旋或球形
• 存在形式:表面蛋白、整合蛋白
• 表面蛋白(Peripheral proteins)占20%— 30%,以静电引力或离子键与整合蛋白结合, 附着于膜表面,主要在内表面。
•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s)占70%—80%, 肽链一次或几次穿膜为特征。
和ABC超家族。 转运小分子
精选ppt
17
P-型离子泵:
2个α催化亚基,ATP结合位 点,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泵 蛋白构象改变,实现离子的 跨膜转运。
(1)钠钾泵:也叫Na+-K+ATP酶 • 构成与分布:由2个α亚基、2个β亚基组成的4聚体,分布
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
精选ppt
18
功能:逆浓度梯度和电化学梯度泵出Na+,泵入 K+,维持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对神经 冲动的传播和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时非常重 要。
• ATP驱动泵:水解ATP,逆浓度梯度摄取营
养。
• 转运底物:在细菌质膜上-氨基酸、多糖、
磷脂、多肽、甚至蛋白质;在哺乳类细胞质膜 上-磷脂、亲脂性药物、胆固醇和其它小分子。
• 特异性:是载体蛋白,每一种ABC转运器
只转运一种或一类底物。
精选ppt
22
2. 协同转运(cotransport)
• 是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靠间接消耗ATP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 吞噬作用:胞吞物为固体。(单核、巨噬、 中性粒C)
• 吞饮作用:胞吞物为液体。(液相和受体 介导入胞)
精选ppt
29
药理学绪言药物跨膜转运
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 饱和性
• 竞争性:竞争性置换现象
编辑ppt
36
靶A
B
位
受体
游离药物
游离药物
血
白蛋白
浆
药物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A 单独给甲药
B 甲药+乙药
cell pH=7.0
pH=7.4(体液、血液)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弱碱性药物易进入细胞内,弱酸性药物易存在于细胞外液。
临床意义:中毒解救 碱化尿液或血液,促进酸性中毒药物的排泄 酸化尿液或血液,促进碱性中毒药物的排泄
逆浓度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编辑ppt
26
药物的跨膜转运 高
低
简单扩散
被动转运
滤过
载 体
主动转运
转
易化扩散
运
3、膜动转运
• 胞饮 • 胞吐
编辑ppt
28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
吸收
血液循环中药物浓度 分布
药理效应
靶组织上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
消除
生物转化 排泄
29
编辑ppt
29
1、吸 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
学科性质 桥梁学科 医学 药学
学习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学科任务
1.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 原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发现和研究新的药物 3.揭示生命运动规律
编辑ppt
10
(三)药理学的发展史
揭示生命运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三药理学的发展史三药理学的发展史早期医药学知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应用环境中的动植物和矿物质本草纲目19世纪末期1878年jnlangley为受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实验药理学实验研究金鸡纳树皮奎宁鸦片吗啡从植物药中分离提取纯化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19世纪初期颠茄阿托品20世纪初期发明了磺胺类药抗生素等化疗药物和许多新药人工化学合成及化学修饰生物活性筛选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为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工程药物面世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亚基dna双螺旋结构watson和cricknuma20世纪中叶起20201114202011141313研究水平不断深入
药物跨膜转运载体(doctor)
子转运。在多有机阴离子转运载体 (TR-)的缺陷的大鼠中,该大鼠已用 作Dubin-Johnson 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 ABCB7基因的错义与成高铁红细胞贫血 症和失调(XLSA/A)相关。
• CFTR 蛋白为氯离子通道,与所有外分泌有 关,缺陷导致胆囊纤维病变。
Kindled rat
Fig. Western blot showed expression of P-gp from
the cerebral cortex of normal rats and PTZkindled rats. n=3. (**p<0.01 vs Normal)
Ratio value.
• 在脑血管内皮细胞腔侧面表达丰富 的P-GP, 成为许多药物难以通过血 脑屏障的原因;
• 一些疾病如癫痫诱导P-GP表达, 成为顽 固性癫痫的原因之一
• 炎症下调P-GP表达,导致血脑屏障的通透 性显著增加.
P-gp ralative expression(%).
200
**
100
0
Normal rat
MDR1
MDR3
药物 药物,脂质
MDR基因
Mdr1a/mdr1b mdr2
药物 药物,脂质
• P-GP 有两个相似和对称的半载体组成, 每个半载体有一个ATP结合点和6个TM 域。两个半载体只有43%氨基酸序列是 一致的。
• 先与ATP结合,再水解是药物转运必需的。, 不同的底物转运需要的ATP分子是不同的, 每转运一个药物分子出细胞,需要0.3-3个分 子的ATP。
• 图6. 人肠中不同部位P-gp和villin IOD ratio比值平均 和变异.1/2代表十二指肠/近端空肠,3/4, 5/6, 和 7/8 分别代表中段至远端空肠,近端回肠支远端回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药
Ka =
[ H+ ] [ A ] [HA]
碱性药
[ A ]
pKa = pH - log
[HA] [ A ]
= 10 pH-pKa
[HA]
pKa-pH
色甘酸钠(Cromolyn Sodium):pKa2,酸
性 pH=7
pH=4
总量 A + H+HA
100000 105
1
HAH+ + A 总量
1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滤过 filtration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易化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膜动转运 membrane moving transpor
入胞 endocytosis 出胞 exocytosis
• 逆浓度梯度,耗能 • 特异性(选择性) • 饱和性 • 竞争性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2、药物active transport的生理意义: 1)保持细胞内、外Na+、K+ 不均衡分布-势能贮备 2)是细胞产生电信号的基础 3)为药物转运供能 4)提高药物的吸收程度 5)保证某些药物在特定组织器官中的高浓度分布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Drug Transport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数学模型 四、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五、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Drug Transport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1、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膜具流动性 2、镶嵌蛋白质:α-螺旋或球形结构、构型 不同、功能不同 3、糖类在表面:与脂质或蛋白结合成糖脂、 糖蛋白,成为抗原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2、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 低浓度 → 高浓度,特异性载体,消耗ATP, • 特异性载体:
Na+、K+-ATP酶(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
钙泵、胺泵、质子泵 • 适用于大多数药物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2、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 特点:
分子越多,通过膜的药物越多 分子越少,通过膜的药物越少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Simple diffusion的特点:
酸性药 (Acidic drug):
HA(分子型) H+ + A (解离型)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H+ + B(分子型) BH+ (解离型)
pH和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多少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滤过
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 高浓度 → 低浓度,不消耗ATP
(1)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 脂溶性小分子直接溶于膜的类脂相而通过 • 微生素A、巴比妥类
• 扩散
通量:摩尔/cm2.秒 浓度差 膜通透性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Simple diffusion的特点: 转运速度与药物脂溶度(Lipid solubility)成正比 顺浓度差,不耗能 转运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 转运速度与药物解离度(pKa)有关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Simple diffusion的特点: • 离子障(ion trapping): 分子 极性低,疏水,溶于脂,可通过膜 离子 极性高,亲水,不溶于脂,不通过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3、膜动转运 membrane moving transpor 大分子药物出入细胞 (1)入胞endocytosis • 脑垂体后叶素粉剂 • 液体:吞饮 (2)出胞exocytosis • 腺体的分泌、 •递质的释放
练习题 • 名词解释 • Simple diffusion • facilitated diffusion • active transport • membrane moving transport
• 肠粘膜上皮细胞膜孔道4~8Å(=10-10 m ) • 水、尿素能通过,分子量>100 不能通过 • 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2)filtration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孔道约40Å,
除
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溶质均能通过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3)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diffusion:
• 需特异性载体(转运蛋白),顺浓度差, • 水溶性小分子:
• Glucose、Iron、5-fluorouracil、calcium
(3)Facilitated diffusion
• 特点: 1、由高到低浓度扩散(离子扩散与电位差有关) 2、转运蛋白与转运药物间有选择性 3、转运蛋白有饱和性 4、转运蛋白的竞争性 5、转运蛋白的功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02 100
[ A ] [HA]
=10pH-pKa = 107-2 = 105
[ A ] [HA]
=10pH-pKa = 104-2 = 102
问题
•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 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 周,并从尿内排出?
(二)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2)滤过 filtration • 水溶性的小分子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
• 问答题: • 药物跨膜转运方式有哪些? • 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 • 药物易化扩散的特点? • 药物主动扩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