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
今天在赵老师的课堂我觉得老师是轻松的,学生是畅怀的、自由的,好比天空一只只自由飞翔的小鸟,而我是幸福的,一节真实、愉快的常态课,让我从中听有所获:一、字词教学扎实到位赵老师由复习生字教学导入新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
1、老师说词语学生评记忆说出这个字的组成部分。
2、一个字左边是目,右边是丁猜谜语加深字形教学。
3、对比教学,提醒记住字音字形:邻——令。
4、换服装,找伙伴,文中有对双胞胎字“挂——哇”赵老师通过让学生给它们换偏旁找出更多的字词朋友,学生哗一下找了很多,个个激情高涨,学的有趣。
5、用手当尺,为字量身教学“言”时,赵老师让学生先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学生发现写这个字时第一横最长,而下面的两横要比它短,这时赵老师拿出手进行比划,上面一横是下面一横的三倍,这样比划之后学生就不会出现上短下长的情况,更加在脑中形象的记住了。
有了这样的教学,还怕学生不会写、写错误吗?后来在赵老师的课堂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他们班的孩子很少有错字,而且个个字都写得很漂亮、很工整,有棱有角。
我想这和赵老师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二、朗读教学有声有色1、抓重点句品读体会语意《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有好多处,赵老师在学生齐读完课文之后进行了纠正,其中有这样一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自然地和文后的学习园地当中的“我会读”一项结合起来,赵老师采用个人读、男女生读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疑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学生通过多次的品读,感悟到句子的意思一样,只是表达的语气不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2.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本单元这几则故事文体样式上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寓言。
围绕“思维方法”启示人们该如何看问题。
《坐井观天》凸显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一叶障目;《寒号鸟》凸显看问题要长远,不能只顾眼前;《我要的是葫芦》凸显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
《语文园地》中“我爱阅读”安排的《刻舟求剑》是一则古代寓言,与前几篇课文的文体、主题一脉相承,凸显看问题要注意变通,不能墨守成规。
学生在一年级已接触过寓言故事,具有一定的思维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地方。
因此,教学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此外,在教学中要采用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朗读形式,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更好地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从而使得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方式得到提升。
2022年新课标颁布以来,一直在学习探索。
本次备课的过程,渐渐明白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应该怎么上。
第一步提炼大单元的主题,单元整合,构建“大任务”。
通过“大单元”承载“大任务”,将学习任务作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改变传统教材的线性知识链条。
依据单元导向与单元目标,确定核心任务。
以大任务统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有利于改变肢解式分析的教学方式。
第二步依据主题,链接生活,营造“大情境”。
指向素养的教学非常重视情境,是因为指向素养的课程,改变了以学科逻辑线性安排知识点的墨守成规的课程组织,而“替换墨守成规的课程方法之一是真实的学习场景”。
大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或者说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之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
实施这样的课程,不再是按照一个一个知识点去组织教学,而必须组织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14我要的是葫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14 我要的是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学习,具体内容为《我要的是葫芦》。
该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种葫芦、期待葫芦生长的故事,通过故事传递了耐心、细心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等待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课文情感,理解故事道理。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颗葫芦实物,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讲解生字词。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完成练习本上的生字词练习。
4. 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引导学生学会耐心、细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2. 生字词:葫芦、种、长、细、心、耐、心3. 重点句子: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关于葫芦的画,并配上一句话。
答案:示例:这幅画表现了小男孩期待葫芦长大的心情,配句为“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这个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耐心、细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二、详细补充和说明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在课堂上,我着重强调了生字词的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采用。
以图导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分析两幅插图中人物和葫芦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让学生回归文本,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节省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派人研读文本,探究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
学生在学习时,自己观察、讨论、探究、理解,学得开心。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对朗读进行了适当指导,但没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这是本课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好好改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葫芦。
(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
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
(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篇课文,本篇课文内容主要讲述了小女孩草莓、小男孩西瓜为了争夺一只葫芦而展开争斗,最终却因为葫芦里出现了彩虹而不再争斗,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明白争斗的后果。
2. 教学目标1.了解葫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理解有时候放弃一些东西,反而会获得更好的东西。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享精神。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享的快乐和争斗的后果。
2.教学难点:理解放弃一些东西,反而会获得更好的东西。
4.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课本、黑板、彩笔。
2.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
5.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宣布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西瓜和草莓要为一只葫芦争吵呢?2.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发现在教室里,一些物品是每个人都能用到的,比如说:橡皮擦、铅笔等。
而有一些物品只能由几个人共同使用,比如说:计算器、尺子等。
老师引导学生,为什么有些物品我们要相互分享才能使用呢?3.阅读理解(20分钟)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再读一遍。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草莓和西瓜为什么会为一只葫芦争吵呢?4.语文实践(30分钟)a.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b.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简短的语言写一下葫芦里出现了什么颜色的彩虹。
5.活动实践(25分钟)a.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张手抄报,内容主要包括:葫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为什么会出现争斗、分享的快乐、放弃的价值等。
b.学生分组,编写一个故事情节,让故事结尾可以体现出“有时候放弃一些东西,反而会获得更好的东西”的主题。
6.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让学生总结和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况。
二、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
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
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设计意图: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
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及反思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2.学生自学(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
其他小朋友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说一说。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还是字词教学,为了能落实这一重点。
在字词教学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葫”“藤”“邻”和“盯”是形声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因为在汉字当中,形声字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
其中“邻”是一个特殊的形声字,在这节课中舍得花时间扎扎实实地进行学习。
“哇”,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换一换偏旁、编字谜等方式都在无形中交给孩子趣味性识字的方法。
二、教材解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
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
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三、设计思想本设计基于故事性文本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低年段阅读教学的关键,努力实现识字与写字、朗读中随文识字、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的巧妙融合,于情趣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
四、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
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谢、盯”等8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
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
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
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教学目标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小葫芦相关视频、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葫芦实物,同学们,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葫芦)师板书“葫芦”二字,并教读。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葫芦的作用可大了(让学生思考),它不仅可以做成葫芦丝,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它还可以装水,装酒(打开遮挡板)。
嫩的时候还能够炒起来吃呢,怪不得有一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题目,要求学生书空)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基本读通课文。
2、认识生字的读音,记住字形3、去拼音读,记字形,巩固加一加,换一换,偏旁表义记字的方法。
4、认识相关的词语,如葫芦藤、盯着等5、教写汉字,会记字形并能正确书写汉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突出汉字“棵”,引起学生注意。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五单元 我要的是葫芦 优质版教案
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会认11个汉字,会写8个汉字。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审美创造: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及语文学习的乐趣。
【课前解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芦,却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
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很好地契合本单元“思维方法”主题。
关注课题: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我要的”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
关注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也表现出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第2至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过程。
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儿也不在意,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心理活动和自言自语表达了对蚜虫的不屑,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和叶子。
他只希望小葫芦能快点长,长得比南瓜还要大才好。
邻居的劝告和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最后得不到葫芦是必然结果。
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种葫芦人不懂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任由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到头来小葫芦掉光而一无所获。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因为生字都是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掌握。
本课需要书写“棵、谢”等10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如“棵、次、盯、呢、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的第二笔捺变点,“言”最上面的横要写的长而平正。
关注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1、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
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6、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2、看投影,读词语。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及反思
【教学难点】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 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 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 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 奇怪、不以为然)从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 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 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 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 (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2. 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 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 人教部编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
结果小葫芦掉光了。
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一.教学效果:1.字词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
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
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
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
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
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
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语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对“盯”进行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二.成功之处: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他最后要到葫芦了吗?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3.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
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我再顺势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住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反思第【1】篇〗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透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主角读、齐读、选取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到达“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个性到位,教后我感到十分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
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个性适用。
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面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范读法。
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构成朗读的技能。
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
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资料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1)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反思参考1)我要的是葫芦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
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
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
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
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我再顺势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个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
”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
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芦,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三、读、画、说结合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
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芦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读通顺、流利《我要的是葫芦》,能够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2.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3.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的意思,领会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读通顺、流利《我要的是葫芦》,能够正确认识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的意思,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葫芦的图片和背景音乐,引起学生对《我要的是葫芦》的兴趣和关注。
2. 呈现环节教师介绍《我要的是葫芦》的作者和历史背景,并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意思和思想。
3.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实践,并让学生注意语音的准确和节奏的流畅,对难点进行示范和讲解。
4. 创新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改编和创作,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合作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贡献。
6. 评价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创新+合作。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指导、合作实践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练习题,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 作业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朗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对作业的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课件:包含《我要的是葫芦》原文、作者介绍、历史背景、故事鉴赏等相关资料。
2. 工具和材料:朗诵用麦克风、背景音乐、图片、字典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通顺、流利《我要的是葫芦》,正确认识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的意思,领会其中的道理,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的是葫芦》反思两篇
篇一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
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
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
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第二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
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
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
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