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 12词四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12.词四首 (23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12.词四首 (23页PPT)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了 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 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形象。 从侧面烘托战斗的激烈。
了却君王天下事, 表现了词人想要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及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
早又是中秋佳节。
⇨ 流露出词人不安于现状、 不想无所作为的情怀。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人 不 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狂”字奠定了全词 豪迈纵横的感情基调。 “千骑”运用夸张, 表现出队伍的威武。 “卷”极言行走之快, 人数众多,场面壮观。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化用“孙权射虎”的 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 展现打猎时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的形象,表现出 词人的英雄气概。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11
理想的世界
描述词境 结合选文,以第一人称视角,用散文的语言,描述选文内容, 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 开头示例 一个秋天的清晨,作为将军的我推帐而出。黄沙漫漫,近处,我 们的几十座军营一座挨着一座,井然有序。军士们早已起床,有 的已经在营外列阵操练,喊声阵阵。帐营内外,响起哀厉而高亢 的号角声,听来让人热血沸腾……
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晚唐、五代,
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
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
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
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
词人。
24
•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 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 放词的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 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 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 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 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8
作业
29
17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 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 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 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痛苦和愤恨。
18
对 比 赏 析
19
(一)相同点: 内容上:都有对边塞景象、征战将士的描写。 情感上:都将个人经历与征战戍边联系在一起,由此引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 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

跟踪检测
3. 请分别写出下列词句中词人借“酒”表达的思想感情。 (1)《渔家傲·秋思》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
_对__远__隔__万__里__的__家__乡__的__思__念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
___壮__心__未__已__的__英__雄__本__色__。_______
译文:西北边境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大雁向衡阳展翅飞去,毫 无留恋之意。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 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号角
层峦叠嶂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12.词四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 (重点)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 涵。(难点)
新知导入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新知导入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及战马的嘶鸣、狂风的呼啸令人 心寒。倘若置身此处,怎能不怀念故乡的温馨?
作者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
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词人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的见 证。这一举动隐含了词人念念不忘报国的雄心。
精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出兵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酒食,军营里奏响了悲 壮粗犷的军乐。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词人检阅着各路兵 马,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 队斗志昂扬的战士,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无不彰显着 气氛的肃杀,将士们准备出征。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诗词四首原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诗词四首原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诗词四首原文行路难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涧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恩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钱,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珍贵价值万文钱。

(心情愁烦并使我)卸下酒杯和筷子,吃不下饭食,取下宝剑四周环视,心里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回首当年,)姜尚碧溪泛舟,得道成仙重才的文王,伊尹睡著自己乘船从日月边经过,后遇成汤判罚二者。

人生的道路艰困啊,道路艰困,歧路大异其趣,真正的大道在哪里?坚信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挂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凉州词王翰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尝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夜光杯里斟满了葡萄酒,酒香让人饮个够,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

醉倒在战场,您莫必须苦笑,自古以来征夫战士几个能够活著回去?咏煤炭于谦原文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Plogastel浩浩,洪炉照破夜绝情。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何况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来山林。

译文挖开大地获得乌金般的煤炭,你积蓄着大寒冷阳光的'热力,促进作用最浓厚社会各界。

像火炬一样燃烧着,如春回大地,给人以无比的温暖,像火炉一样照亮了深沉的黑夜。

人们的饮食原来依赖你的力量,铁石虽然化成媒而你的功用还在。

只希望百姓都能得到饱暖,你不辞辛苦走出深山老林。

虞美人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追忆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当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心回眸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吞噬,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反问你的忧愁存有多少,我晓得,恰如一江春水日以继夜,滚滚东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②“闭”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情景,暗 示敌强我弱
③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异统领了哪些景物
衡阳雁、边声连角、 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析写法
气候异 (乐山中考) “异”在何处 声音异
形势异
“衡阳雁去”说明天气极寒冷,与家乡 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 中原所没有的
“长烟落日孤城闭”,不同于内地城市 华灯初上的景象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景 抒
家万里- 归无计
仲 淹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功业未成的悲哀,以及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 平。
小结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 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 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 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 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 功的爱国诗篇。
北宋历来以武备虚弱闻名,加之当时开国日久,文恬武嬉,军队战斗力急速 下滑,在宋夏战争初期,宋朝身为堂堂中原大国,却在与西夏战争中连吃败 仗,损失惨重,丧师失地,完全处于被压制状态。
解标题
渔家傲·秋思
① 渔家傲,词牌名。
渔家傲: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 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 ,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因久戍边关而不能回家,将军 和士兵们的头发花白,思念家乡 留下了伤心的眼泪。表现了将士 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互文。 ②夜色已浓,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久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完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完整

.
1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 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 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
18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 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 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 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 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 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
4
诵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5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
15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 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 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 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燕然未勒 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
16
羌管悠悠霜满地
承上启下,深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 乡的情绪,并由此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 和感慨。
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 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
8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 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 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 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 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 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 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 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词四首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词四首 (共33张PPT)
表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神态_、__细__节;描从写语)言,风写格出上词看人是在夜里酒醉后挑 _亮__灯__观_看__宝__剑__,__表__达_词__人__渴__望__早_日。奔所赴以战,场词杀作敌者的在急题切目 心情。 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B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
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词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
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词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
【解析】抒情主人公想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 的感情。
(狂后气者) 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 自己并联不系在上意下自句己,的说衰说老该,句希表望达朝了廷作能者够哪重些新情重感用。自己, 给__自__己__机_会__去__建__功__立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词派的代表。 B.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到了宋代,有些词 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
“·”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C.《渔家傲·秋思》的上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
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D.解《析破】阵“子描·绘为真陈实同的甫战赋斗壮场词景以”寄有之误》,的此作词者是是作辛者弃在疾。此 梦词中通追过忆描当绘年真沙实场的生战涯斗,场并景非,实表景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课《词四首》

文:“韩柳欧苏”并称(韩如潮,柳如泉,
欧如澜,苏如海)。
词:“苏辛”并称;
蔡襄)。
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 坚、米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
白居易 屈 原 柳 永
太忧郁
太伤感 太悲壮 太缠绵
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 情景。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狩猎、 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作者渴望被 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 豪情壮志。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 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弃疾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 《稼轩长短句》,《南渡录》二卷,
词作分析
上 片
借出猎 表达报 国决心
出 猎 情 景
借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作者的 少年狂气。
运用冯唐持节的典故,希望得到 朝廷的重用,能建功立业。
下 片
报 国 之 志
末一句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 向。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2、上下片各借用什么典故来抒发感情?
赏析“千骑卷平冈”这句话。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 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2课《词四首》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2课《词四首》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边关与家乡相距遥远,思乡之情 如何来解?只好借酒消愁了。“浊酒”可见生活的艰
苦。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是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 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实。月光皎洁,满地如霜,远 处不时传来悠扬的羌笛之声,使戍边战士思念故乡,无 法入睡。将士们本来是想像东汉大将窦宪那样报国逐敌, 立功而返的,可是宋朝对外却忍辱求和,抗敌战争常常 失利,不断地割地赔款。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结句以生动形象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 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 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 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 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 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 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 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苏轼在熙宁四 年(1071)因对王 安石变法持不同 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 州通判,三年任 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 年(1074)冬与同 僚出城打猎时所
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满江红 (小住京华)
学 习 目
壹 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
及蕴含的情感,把握词作主旨。
贰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标 叁 学习词人的爱国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政治抱负。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字璿(xuán) 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今浙江绍兴人。蔑视封 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她积极投身革命,后 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秋瑾的词具有丰富的 时代性,悲叹淋漓,慷慨激昂,闪烁着绚丽的爱国主 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著有《秋瑾集》。
译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
文 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
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读懂 词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 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C (4)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 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 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 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 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读懂 词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 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下注释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下注释整理

《词四首》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一、《渔家傲.秋思》①选自《范仲淹全集》(风凰出版社2004年版)。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⑤【千嶂】层峦叠嶂。

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⑥【征夫】出征的士兵。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②【老夫】作者自称。

③【聊】姑且,暂且。

④【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黄,指黄犬。

苍,指苍鹰。

⑤【千骑】形容从骑之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⑥【为报倾城随太守】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

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

⑦【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

孙郎,指孙权。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权》,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

这里是作者自喻。

⑧【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

尚,还。

⑨【鬓微霜】鬓角稍白。

⑩【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

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

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

⑪【会】终将。

⑫【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⑬【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

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共36张ppt)

课堂检测
6、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全词的“老夫” 形象。
“老夫”是一位英武豪迈(或气概不凡 )、老当益壮的英雄形象。
苏轼
导入新课
苏轼一生坎坷,颇多磨难,乌台诗案后先贬 谪黄州,他写了《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 州定慧院寓居作》等名作,后转任密州,也创作 了许多诗词。在他创作的众多的豪放词中,他唯 独对《密州出猎》颇为自得,其中他在给自己的 好友鲜于子俊的书信中曾这样说道:“近却颇作 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 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 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下 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让苏轼颇为自得的豪放词 。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豪放之情。
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 词的深刻内涵。
3、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积极用 世的旷达胸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 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合作探究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 建功立业的决心。
合作探究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塑造了一个 怎样的形象?他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
课堂检测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阕描绘了一 个怎样的场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性格特点? 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满江红》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满江红》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娆的女人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
有魅力的女人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 候,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 女侠秋瑾,抛家弃子,女 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 求另样的生活,去追求民 族振兴的方法,把“最有 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谓 献给这样的女英雄的确是 实至名归。
秋瑾的家庭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 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 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 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 经》、《百家姓》、《神童诗》等, 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 记传奇。
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弱:“我要去寻求真理,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 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 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 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 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 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 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 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 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 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 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 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 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牌名
题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豪壮、雄壮
(南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 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辛 弃疾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 有《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 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 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 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 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 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 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 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写景或叙事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抒情
总体 相同: 不同: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题材上:雄壮的军营生活 渴作望:被 像重----用-一,样为。国效力。
思体乡现, 出忧作国者,强渴烈望的建杀功敌立报业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八江百城 里子:》牛、(典故一)。 《情江感城 上子: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这江首城 词子却》打、破了这种格式。
壮 情感上: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作了:却像 君-王---天-一下样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怜 / 白发生!
注音: 麾(huī ) 炙( zhì ) 的( dí )卢 霹雳(pī lì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梦回:梦中回到。 沉醉中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 到接连响起号角之声的军营。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 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 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 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 英雄的形象。 “身与心、列与烈” 运用谐音和意义不同 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 想感情的转变。在铿锵有力的自白中投射 出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是词人 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
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 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 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 须眉的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平生 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 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 质朴。结语有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 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 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 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 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用典,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走向革命 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 的人而悲伤的心情,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忧虑。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词句赏析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交代地点、时间。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 久;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 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抑郁全 都暗暗泄露出来。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化用诗句,化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实写秋色,却是把陶渊明 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 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既 怡然自得又愁苦的矛盾心情,别具 匠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2 词四首57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2 词四首57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再读诗歌,请谈谈你还读出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了秋瑾怎样的内心感受?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赏析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委婉含蓄 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女子摆脱封建婚姻、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不易和喜悦,也 包含着忧国之情。
赏析句子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自由喜悦之情,也 含蓄地写出了中秋佳节孤身在外的愁苦 孤独。
秋瑾 秋瑾(1875-1907),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树一方志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hǎo
xīng shān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 膻祖国尘。
作业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2、请把你的志向用文字表 述出来。
拓展延伸
前期作品(1891---1904)
秋海棠
咏思 栽植恩深雨露同,
物念 一丛浅淡一丛浓。
赏析句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直抒胸臆(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抒发了作者和男儿比肩的雄心壮志和豪 迈情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词四首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以及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

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确: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

体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

目标导学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词人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明确: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②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明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明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4)再读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

③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委婉地表达出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三、板书设计渔家傲·秋思⎩⎪⎨⎪⎧⎭⎪⎬⎪⎫写景:荒凉、萧瑟抒情:思乡、报国借景抒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装备齐全随从众多倾城观猎下阕⎩⎪⎨⎪⎧益壮而狂雄心壮志气势磅礴报效朝廷第2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一、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郭沫若为什么会如此评价辛弃疾?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陈同甫(1143—1194),名亮,与辛弃疾都力主抗金,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2.研读细品,理解本词的情感与主旨。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作者为什么会“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明确: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

体现出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又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

“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明确:①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②情感:抒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抱负只能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5)再次朗读这首词,试归纳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3.探究本词的写作特点。

(1)朗读这首词,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明确:“壮”。

这个字是本词的“词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2)这首词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壮”的特点?明确: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雄壮、勇猛;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

所以叫作“赋壮词”。

目标导学二:《满江红》1.认识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秋瑾(1875-1907),自号鉴湖女侠,心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4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起义,被捕牺牲。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明确: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2)请分别归纳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明确: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3.品析词句,理解情感与主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明确:这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3)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明确:①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②以谐音字“身”与“心”、“列”与“烈”意义的显著变化,来表现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明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出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4)再次朗读本词,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这首词写出秋瑾对身为女子而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愤愤不平,表现了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目标导学三:对比阅读,分析词的异同对比阅读这四首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相同点:①感情上都与爱国紧密联系;②风格上都具有豪放、开阔、雄壮的特点。

不同点: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满江红》则是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三、板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挑灯看剑 沙场点兵下阕:描写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 弓如霹雳可怜白发生 满江红⎩⎪⎨⎪⎧上阕:回顾过往生活——苦闷、不屑下阕:展望未来前途——忧虑、期待 可取之处 1.注重朗读,并能够引导学生赏析词句,明确四首词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