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合集下载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总结:深度的认知能力能够在分 析问题的时候,跳出问题本身去 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 的时候,根据理由可信度推断是 否接受这个结论。
举个例子,对于问题的简单回答和深度回答有什 么不同?
简单回答的对象是具体事物或问题本身,深度回 答是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简单回答的方式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和 经验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往往依托实验验证或 者数据分析
临界点:契机(运气只能左右黑天鹅事 件发生的早晚,却不能左右它是否发生)
1、复利效应
举个例子
每天坚持写优质的公众号文章(利率),然后每天坚持发布/转发(执行 次数),突然某天被一个明星转发了(临界点),公众号的阅读量会成倍 激增。
1、复利效应
思考
想做成一件事,要找到关键利率是什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在没 有看到效果的时候坚持做下去,才会有可能当临界点出现时,获得 意想 不到的收获,这个跟老公说的逻辑是一样的,眼下没有变现的投入未必是 未来不会变现的。
01
02
03
选择在有利的大 概率事件上进行 持续投入,结果 一定比我们动一 下西一下的做事
情结果要好
但即使我们选择 了高概率事件, 也不意味着我们 一定会取得好结 果,因此也要接 受谋事在人成事
在天
我们要有安全备份, 防止小概率事件造成 无法挽回的损失【概 率论中有一个思想: 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所以重要的事件、信 息必需要留有备份】
我们认知世界 的方式
透过问题表象 (what)看到 本质(why)
思考:
4、黄金思 维圈-西蒙. 斯涅克
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第一层what层面——我们要做的每件事(事情的表象) 第二层how层面——我们如何实现想要做的事情(工具和方法) 第三层why层面——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目的和目标)

教育哲学石中英第四章

教育哲学石中英第四章

第四章知识与课程第一节知识与人生1.对知识的理解、选择、组织和控制,就成为课程和教育生活得以可能的重要前提。

(填空)2.什么是知识?从日常用法来看:第一,“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第二,“知识”不是个体一种内隐的心理要素,而是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第三,“知识”是个褒义词,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寡,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人们对一些事物了解程度的深浅或实践能力的大小;第四,“知识”是后天习得的,而非是先天遗传的。

只有那些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

3.《辞海》中给“知识”一词下的定义是:“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

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4.郎特里在其编著的《英汉双解教育辞典》中将“知识”定义为“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

5.不同视野知识的概念(关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各种人物)柏拉图将“知识”和“意见”相区分,认为“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反映和表述,不同于人类感性认识所产生的“意见”。

笛卡儿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知识”概念问题上和柏拉图一样对感觉经验的可靠性持怀疑主义的态度。

在笛卡儿看来,由感官获得的知识是混乱的,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只有由思想获得的知识才是清晰可靠的,是人类所独有的。

笛卡儿之后,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以及康德等也都强调知识构成中的逻辑成分及知识形成中的理性作用。

与上述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并肩而立的就是经验主义的知识概念。

经验主义的知识概念反对任何先验的观点和范畴,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都是对外部世界各种联系的反映。

这种观点在培根和洛克那里得到了最集中的阐述。

为了获得这种新的、更加可靠的知识,培根吁请人们抛弃长期以来控制思想的四种“假像”——“部落假像”、“洞穴假像”、“市场假像”与“剧场假像”。

培根认为,这些假像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观念没有一种是完全反映外界事物的本质,因而都是虚妄的、扭曲的和错误的。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
•知识掌握的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命题网络的建立。对知 识的提取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单独再现出来, 而是对知识的网络结构进行搜索并作出决策的过程,具体有: • 1、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测量认知结构特征的技术,教师 编写测量知识内在联系的试题。 • 2、在知识的提取阶段,教师还要注意提示学生利用情景 和身体动作线索提高提取效率。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
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
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 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 生是系统的形式表征的。
(三)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显性知识 也称“明言知识”( articulate
knowledge ),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 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
4、同化论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它强调 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义学习
的心向;强调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必须
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 点。
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知识获得阶段
知识巩固阶段 知识提取阶段
(二)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因素
内部因素 先前知识 学习者自身 学习准备
一、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一般学习条件
(一) 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 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 解和记忆的方法。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 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 策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机械学习的结果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第四五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第四五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2016年教育⼼理第四五章知识技能的学习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第⼀节知识、知识学习概述⼀、知识的概述(⼀)知识的含义:知识属于⼈们的认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其实质是⼈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能动反映。

(⼆)知识的种类1、根据:知识的概括⽔平(1)具体知识:具有感性特征、具体有形的知识,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联系。

(2)抽象知识2、根据:知识的功能(1提取线索,因⽽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主要⽤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静态特征)。

(2)程序性(操作性)知识:是个⼈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是⼀种关于如何去做、可进⾏操作和实践的知识(动态特征)。

(3)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般⽅法和技巧;是与程序性知识相似⼜存在区别的知识。

(三)知识的表征存储→个体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形式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络/语义⽹络。

⼀个命题就相当于⼀个观念。

命题,是能够评价是⾮对错的最⼩的、有意义的单元。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式系统。

由⼀系列的“条件—⾏动”规则构成,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

①具有⾃动激活的特点,⼀旦存在、满⾜了特定的条件,相应的⾏动就会发⽣⽽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

②⼀个产⽣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个产⽣式的条件,从⽽引发其他的⾏动。

3、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关于某个主题的⼀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图式中包括⼀些“空位”/⼀些维度,每个空位的不同取值,说明了事物在这个维度上的不同特征,表明了它在这⼀维度上所属的类别。

4、认知结构:就是学⽣头脑⾥的知识结构(①⼴义:某⼀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②狭义:学习者在某⼀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有⼀定的层次性。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四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四章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1.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的图像没有彩色的信息只有灰度信息,此种模式的图像 是由256级的灰度来表示的,灰度模式的取值范围为0—250像素。 任何一种彩色模式的图像在转换成为灰度模式时都将失去所有的 彩色信息。
2.位图模式
位图模式是由白色和黑色两种颜色组成的,所以也被称为黑白图 像,位图图像由1位像素组成,所以其文件最小,所占的磁盘空 间也最少。只有灰度模式的图像才可以直接和位图模式的图像相 互转换。
(6)使用数码相机拍摄 (7)视频帧捕获
利用超级解霸等软件可以将视频图像进行单帧捕获,以静止图像 形式保存起来。
(8)利用电视机、摄像机捕获图像
4.2 数字图像的获取与利用
四、图像格式转换
不同软件支持的文件格式不同,有时就要进行文件格式 之间的转换,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实 现一些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间的转换,具体步骤如下:
二、数字图像的类型
图形图像是教学信息中最常见的信息表达形式之一,数 字图像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和矢量图。
位图是以点或像素的方式来记录图像的,像素是构成
位图图像的基本元素,由这些单个像素相结合就形成 了图像。
矢量图是用一组绘图指令来描述图形的要素,以数学
方式来记录图像,在数学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
矢量文件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形式
对于每一个素材,都具备相关素材的显示功能 评论录入及显示功能 支持多文件压缩下载功能 提供内容传输管理 支持基于标准互换格式的资源导入导出功能 提供与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接口
4.2 数字图像的获取与利用
一、像素和分辨率
1.像素 像素是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位图图像是由许多点组 成的,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像素,而且每一个点只显示 一种颜色。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命题网络 2.命题网络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通过这 些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并组 成命题网络。 成命题网络。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北京” 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北京”,通过 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 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 最简单的命题网络 :“2008年奥运会在 年奥运会在 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提出一些挑战学生误解的问题。 提出一些挑战学生误解的问题。
一个物理老师刚刚开始讲惯性。 一个物理老师刚刚开始讲惯性。几个学生断言当把一 个棒球扔到空中以后, 个棒球扔到空中以后,还会有一个力持续作用于它一 直把它往上推,直到这个棒球开始往下掉。老师就问: 直把它往上推,直到这个棒球开始往下掉。老师就问: 当棒球离开掷球者的手以后, “当棒球离开掷球者的手以后,空气中还可能会有什 么力把它往上推呢? 么力把它往上推呢?”
走进课堂走进课堂-帮助概念学习
呈现否定例证—特别是那些“擦边球” 呈现否定例证—特别是那些“擦边球”—以说明 哪些例子不属于这个概念。 哪些例子不属于这个概念。
一个老师在描述什么是哺乳动物的时候, 一个老师在描述什么是哺乳动物的时候,他举了青蛙 和蜥蜴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和蜥蜴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变式: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式 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 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 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 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 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

第四章 第四讲 学前儿童智育

第四章 第四讲  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述
(2)技能
技能:

②技能是行为和认知活动的结合。 斯诺(R.F.Snow)认为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 列组成。该观点突出了技能结构中各因素的相互联系。但未能揭 示技能的真正内涵,行为和认知到底是怎样结合的没有明确的回 答,令人难以正确理解技能的真正含义。 ③技能属于知识范畴。 在认知主义广义的知识观中,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被 认为是不同形式的程序性知识,将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知 识范畴中。技能作为知识分类突出技能在对活动的指导作用,但 混淆了知识与技能的概念,难以说明技能的本质并否定技能训练。

学前儿童智育的基本阶段

概括阶段
概括:幼儿将动作或表象的共同之处归纳在一起 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一种方法。
培养一般性思维的方法: 1.匹配法 2.归类集合法 3.寻找关联法 4.排序法 5.守恒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材料扩散 2.功能扩散 3.形态扩散 4.组合扩散 5.方法扩散 6.关系扩散 7.因果扩散
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智育
学前儿童智育幼儿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认识活动特点和认 识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求知兴 趣,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教育过 程。
1.向幼儿展示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内容 2.让幼儿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快乐 3.让幼儿理解学习的意义 4.教师的评价因素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2.反复呈现统一榜样 3.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4.反复练习并给与一定评价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知识管理课程-第4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4-1

知识管理课程-第4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4-1

【施乐公司的教训】
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Steve Jobs也在研究此项知识,并很快发现了它的重要性。他只到施乐
的研究中心稍微浏览了一下,就得到了施乐这几年的研究成果。于是,他回到苹果公司,研究出了 著名的Macintosh 这项发明很大程度上基于施乐的研究成果。虽然施乐公司也这项研究中获得了一 些利益,但它却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机会。
第四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
KM
4
第四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
4.1 组织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
4.1.1 组织知识共享的定义 4.1.2 组织知识共享的原因 4.1.3 组织知识共享对组织的效益
获取 定义 创造
流 程
利用
存储
共享转

第四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
4.1 组织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
2016/11/10 知识管理 6
第四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
4.1 组织知识共享的基本概念
4.1.2 组织知识共享的原因
组织的绩效
知识不分享会造成重复开发的浪费 知识不分享会造成重蹈覆辙的损失成本
外部环境的需求
跨国产业全球化组织的形成 网络型组织、专业分工团队的形成
14
2016/11/10
知识管理
第四章 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与转移
4.2 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4.2.3 员工的态度
即使员工知道存在某些有价值的知识,但会因下列的态 度和看法而不愿分享(O’Dell & Grayson Jr.,1998 )
自我中心过重 过于骄傲 自我价值的保护 不信任
买书型组织
不清楚隐性知识的存在或价值;只重视外在的知识管理设备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学习与教学1、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冯忠良的学习分类。

p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讲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一是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

二是技能学习,又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三是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 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

P233、学习的含义:学习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

学习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广泛出现于动物世界。

P154、学与教基本关系。

P301)学与教可以明确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学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并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

教是指教师的教授活动,其活动主体是教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

2)学和教又是紧密联系的,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3)学与教的紧密联系还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

5、教学的主要任务。

P29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6、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通过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进行的途径。

P29第二章:学习理论1、19世纪晚期, 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p342、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p 423、感觉经验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的,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

p33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3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2)人本主义的学理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感情,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较直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第四章,“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第三、六节)。

就此而言,不同种类的知识的地位显然是不同的。

因此,对我们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种类的知识所具有的相对重要性:是那些较可能为特定的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更重要,还是那些我们应当较具信心地期望可以为那些经由适当方式挑选出来的专家所组成的某个权力机构所掌握的知识更重要呢?如果说人们在今天普遍认为后一种知识更重要,那只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所致:一种知识,亦即科学知识(scientific knowledge),在当下公众的想像中占据了太重要的地位,以致于他们忘记了这样一个道理,即科学知识并不是惟一与此相关的一种知识。

我们可以承认,就科学知识而言,一群经由适当方式挑选出来的专家也许可以最好地掌握可资获得的所有最佳的知识——尽管这种做法只是把这方面的困难转嫁到了如何挑选专家这个问题上面。

在这个方面,我想指出的乃是这样一个要点:即使我们假设这个问题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解决,它也只是那个所涉范围更广泛的问题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

一如我们所知,在今天,谁要是宣称科学知识不是全部知识的话,那他就肯定会被认为是在宣扬类似于异端邪说的东西。

然而,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无疑还存在着一种极其重要但却未经系统组织的知识,亦即有关特定时空之情势的那种知识(the knowledge of the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of time and place)——它们不可能被称为科学知识(也就是一般性规则之知识那种意义上的科学知识)。

正是在这个方面,每个人实际上要比所有的其他人都更具有某种优势,因为每个人都掌握着有可能极具助益的独一无二的信息,但是只有当立基于这种信息的决策是由每个个人做出的或者是经由他的积极合作而做出的时候,这种信息才能够得到运用。

就此而言,我们只需要牢记下述几点,我们就能够理解这个道理了:第一,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在接受理论训练以后都必须学习许多其他的东西;第二,学习和掌握各种特定工作的知识,实际上耗用了我们整个工作生涯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第三,在各行各业中,有关人的知识、有关当地环境的知识、有关特定情势的知识,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心理学指导:第四章知识的建构

心理学指导:第四章知识的建构

第四章知识的建构 第⼀节:知识获得概述 ⼀、知识的含义与作⽤: (⼀)什么是知识?从本质上来说,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形成的。

知识具有⼀定的稳定性和明确性,但这些知识并不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应该把知识当成是⼀种看法,⼀种解释,让学⽣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式把知识分成两类。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如怎样进⾏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学习常是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的。

联系: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把这⼀过程叫知识编辑。

(三)知识的作⽤:辨别功能、预期功能、调节功能。

⼆、知识的表征存储: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络。

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相互联系在⼀起,从⽽构成了命题络(或语义络)。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式系统。

产⽣式系统由⼀系列“条件—⾏动”规则构成,产⽣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

能⾃动激活。

(三)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

所谓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四)认知结构:不管是命题络、产⽣式系统还是图式,它们都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组织结构。

⼈的知识不是零乱地“堆积”在⼈的头脑中,⽽是按照⼀定的逻辑联系“集成”在头脑中,形成⼀定的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头脑⾥的知识结构,⼴义⽽⾔,它是某⼀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

通过变式练习, 命题转化为产生 式系统
八、西方学者关于知识习得阶段的划分
(一)诺曼和鲁梅哈特的划分
JPKC
诺曼(1978)和鲁梅哈特(1980)根据图式理 论,提出知识学习经过三阶段: 1、增生阶段(accretion) 2、重建阶段(reconstruction) 3、融会贯通阶段(tuning)
第二节 关于知识学习阶段的论述
JPKC
一、传统知识掌握理论对知识掌握阶段的划分 二、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三、西方学者关于知识习得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JPKC
一、知识理解的概念 理解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 至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知识理解的标志: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能把握知识的实质。 2、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 能正确的执行动作。
1. 新知识习得阶段 2. 知识巩固与转化阶段 3. 知识迁移与应用阶段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命 题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通过复述和精加 工,命题网络重 建和改组
陈述性知识被提 取,回答“是什 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 对外办事 认知策略: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 对内调控
JPKC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一)布卢姆的分类 (二)奥苏伯尔的分类
JPKC
奥苏伯尔将有意义言语学习分为: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JPKC (一)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
(二)对知识保持和以往过程的解释
有意义遗忘的机制,是遗忘性同化,或“擦迹 同化说”。
JPKC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_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_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理学习的含义与促进条件。
本章目标:
1.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学习 的一般过程、概念学习与原理学习的含义。
2.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3.能够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内外条件促进其学
习。
4.能够根据概念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促进其学 习。
本章重难点:
(四)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
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 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
1.提供概念范例 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 3.消除错误概念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提供概念范例 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
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效教学的关 键是提供一组范例,这组范例既可以有概念原型,以 便告诉学生这个概念是什么,也可以有反例,让学生 了解这个概念不是什么。
学习过程:
1.注意:引起学习的有意注意。 2.期待: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建立起将会学到些 什么的期待。 3.回忆已知的有关信息:激活与学习目标密切关联的 先行知识。 4.对新信息的选择性知觉:呈现新的知识。 5.编码:促进精加工和组织,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 知识结构中去。 6.检索与反馈:及时使学习者将学习到的知识表现为 外部行为。 7.强化: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提供反馈信息。 8.反应与保持:在某一单元或某一部分的学习完成后 为了解保持情况进行测验与评价。 9.保持与迁移:提供多种练习以促进将学习结果应用 到各种场合。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安德森(1988)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及其命
题网络来表征。 1.命题被认为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信息基本单
位,与观念是同义的。每个命题都由两个成分构成, 一个成分是论题,一个成分是关系,论题可以是命 题中的主体、客体(对象)、目标、工具、接受者 等。关系是用来限制论题的。一个命题中只有一个 关系,但可以有几个论题。如:“鸟有翅膀”是一 个命题,鸟和翅膀是两个论题,有是两个论题的关 系。 命题不同于单词和句子,命题表现的是观念本身, 人脑中储存的正是命题。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命题 也可以是多个命题。

第四章 信息获取

第四章  信息获取

1、信息源: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都是借以获取信息的源泉,简称信息源。

2、记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3、记录型信息源地位:不仅在目前,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印刷型仍然是最基本的信息源。

4、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中生产的原始信息;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

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

5、实物信息源: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

6、智力型信息源:主要是指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各类知识、诀窍、技能和经验,有的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和记录,有的则难以明确表达和记录,故又称为隐性知识。

7、隐性知识8、零次信息源: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结果,而不像记录型信息和实物型信息那样通过某种无患子载体的记录形式发生作用。

9、有价值的信息:是在特定的问题和状态中被利用并有效发挥其功能的信息,是实现某种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是进行决策和选择所必需的资料。

10、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有的6个条件: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信息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信息具有综合性;信息容易获取;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

11、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

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十分粗浅,不能准确地揭示信息源的真正价值,这是因为:第一,对各指标的评分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完全取决于信息工作者个人对信息源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信息源的价值只有在实际利用中才得到真正体现,这种评定方法完全不考虑信息源在实际利用中的真正动态,因而不能正确反映信息源的价值。

第三,上述五项指标也还是不够完备的。

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老子-四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老子-四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老子四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达成以下能力目标:•了解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解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老子的思想,准确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及其深刻内涵;•规范运用语言,理性推理,提高思维品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为讲解老子所著《道德经》中的第四章内容,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 教学重难点•重点:领悟老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在《道德经》中的表现形式;•难点:如何将老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4.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老子思想及其应用。

5.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准备进入本课的学习。

(2) 学习核心1.阅读和分析老子所著《道德经》中的第四章内容;2.解释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3.分析老子思想所包含的社会价值观念;4.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

(3) 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共同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6.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们在本课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三、知识点1. 天道在老子哲学中,天道是指统摄天下万物的自然规律,是宇宙最高的法则。

从老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天道所具有的普遍性、客观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高度契合。

2. 寓言寓言是用具象的场景,来阐露抽象的思想,达到掌握真理的目的。

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描写丰富、言简意赅的寓言,成为其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以及教育人类进步的有效工具。

3. 自然老子思想中,自然被看作是伦理的基本标准,并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层次的关系性和决定性。

知识应用包括以下环节。

知识应用包括以下环节。

知识应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获取知识:首先需要获取所需的知识,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文章、报告、论文、在线课程等方式获得。

2. 理解知识:在获取知识后,需要对知识进行理解,包括理解其含义、背景、应用场景等。

3. 整合知识:将获取和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调用。

4. 应用知识:将整合后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这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反馈与调整: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馈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和变化。

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应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1.什么是知识?知识分为哪些类型以及如何表征?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心理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这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贮存于个体头脑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如书本、光盘上)即为人类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家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人脑中表征与贮存的方式不同,因而习得的过程与有效学习的条件就不同,测量与评价的标准也不同。

所谓表征是指信息被记载和表示的方式, 要理解知识的获得与应用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人脑中的不同表征方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这类知识与我们平常所讲的知识”内涵比较一致,因而称之为狭义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由简到繁为:符号、事实、有组织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在心理学中,命题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人们可以借助于命题的理解来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经验,所以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命题学习实现的。

简单的事实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命题就能表达清楚,但复杂的、有组织的知识则要通过命题网络来表现。

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也就是说,如果若干个命题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按照事物的属性组合来贮存知识的方式称为图式。

图式与命题网络相比是更般、更抽象的知识贮存方式。

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通过产生式实现
的。

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计算机科学,指的是一系列以如果-则”或如果-那么” 形式编码的规则。

它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

实际上,产生式所描述的是人们进行心理运算的过程。

按照简单的产生式进行心理操作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

而有些任务则涉及到一连串的活动,因而需要许多产生式的联结。

若干个简单产生式联结在一起便可组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保证复杂技能的形成。

2.关于知识学习过程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
(1)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

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

执行控制系统对信息、表征形式和加工策略的选择都具有指导和监控作用。

预期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

认知目的引导着加工方式的选择。

认知加工活动的实现和预期目的的达到会带来情感的满足,由此进一步激励新的认知活动。

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一编码一加工一贮存一提取一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
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成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 )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7)动作阶段,(8)反馈阶段。

加涅指出,与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2)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梅耶是美国当代的认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简化的知识学习过程模型, 该模型比较简捷地描述了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

从外部看,学习过程的两端是外部刺激(新知识)和可观察或可测量的行为反应。

从内部看,学习过程始于学习者的注意(A),注意使学习者的经验指向于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外界信息并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B);新知识进入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当新知识进入工作记忆以后,学习者找出新知识各部分的内部联系(C);然后学习者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D);最后,新学习的知识进入长时记忆(E)o
上述两个模型分别对知识学习的动态过程做了描述。

从两个模型的对比来看, 加涅所描述的学习过程,比较笼统地描述了学习过程中信息的流程。

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型则进一步描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包括学习者与外部刺激、新知识与旧知识、以及新知识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学习的主动理解和建构过程。

3.什么是概念,它分为哪些类型?
概念是人脑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概念这一术语连同它的定义听起都很抽象,其实它的内容非常具体。

我们嘴里说的、心中想的、耳朵里注入的每一个词汇都代表着一定的概念。

概念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子和概念属性。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分为
(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又称为前科学概念,它是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经验,日常概念中包含着一些非本质特征。

科学概念是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出来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小学儿童的科学概念
般要通过教学过程习得。

儿童头脑中的日常概念有时与科学概念一致,有时又会出现不一致,因此教师在教授科学概念时,要注意同学生头脑中相应的日常概念进行比较,二者一致时,可以利用日常概念帮助理解科学概念;二者不一致时, 要通过比较、辨别和充分的科学依据纠正日常概念中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