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06f55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1.png)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一、麻醉科医师应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
必要时,应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二、术前准备: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
同时,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并进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进行麻醉前谈话并签字。
还应进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器具、吸引器等器具。
2.准备所需药品,包括诱导药、肌肉松弛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急救药品。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并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同时进行药品查对,包括名称、剂量等,以及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四、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让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通畅。
同时,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
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
右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
自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
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全身麻醉管理制度
![全身麻醉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8aae6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png)
全身麻醉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全身麻醉操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全身麻醉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全身麻醉操作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全身麻醉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麻醉团队,保障全身麻醉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和程序,明确全身麻醉操作的责任和权限。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全身麻醉师和相应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风险应对能力。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齐全的全身麻醉设备和药品,保障全身麻醉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全身麻醉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全身麻醉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对全身麻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意外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章全身麻醉操作规范第九条全身麻醉操作应当由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的麻醉医生负责,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条在进行全身麻醉前,麻醉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确定麻醉适应性和个体化麻醉方案。
第十一条全身麻醉操作前,应当充分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第十二条在全身麻醉操作过程中,麻醉医生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第十三条全身麻醉结束后,麻醉医生应当全面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做好术后的麻醉随访和管理。
第三章全身麻醉设备和药品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全身麻醉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身麻醉药品的库存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全身麻醉药品的采购和使用。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全身麻醉设备和药品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及时淘汰过期和失效的设备和药品。
第四章全身麻醉记录和信息管理第十七条在进行全身麻醉操作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麻醉记录系统,对麻醉过程和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全身麻醉信息的管理和保密,防止泄露患者隐私和医疗机构内部信息。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50bc0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e.png)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最新麻醉科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涉及到各种疼痛和不适觉的处理,包括手术前和手术期间的麻醉,也包括各种疾病的处理。
麻醉科的主要任务是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觉痛苦,同时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
这就需要使用到一些常用的麻醉技术,下面是一些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技术,用于手术期间呼吸道的管理。
具体操作包括:1. 患者处于头倾后位或头后伸位;2. 充分预处理,给予充分的麻醉;3. 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打开口腔,用左手掌拢住下颌骨,使喉隐窝暴露;4. 用右手抄住气管插管,顺着牙齿和舌根,直到插管尖端触及喉隐窝,然后插入气管;5. 插管插入到一定深度,使用气囊充气,使插管牢固稳定。
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常常用于手术期间,旨在使患者处于无意识、无痛苦、无拘束的状态。
具体操作包括:1. 确定病情,评估患者的麻醉需求;2. 患者处于完全禁食状态,采取适当的体位;3. 用适当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控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和计算;4. 全身麻醉过程中需监测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5. 在麻醉结束后,需要逐步缓解麻醉,让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各项生理指标。
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可以用于局部区域的麻醉和疼痛处理。
具体操作包括:1. 确定局部麻醉的位置和范围,选择合适的针头;2. 用消毒液清洁麻醉部位;3. 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压注,刺激神经末梢,当出现麻醉效果时,将针头取出。
4. 神经阻滞麻醉后需要满足患者的疼痛要求,同时要注意麻醉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四、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在蛛网膜以下,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物,达到局部麻醉和疼痛处理的技术,具体操作包括:1. 患者在手术前2小时禁食水和食物,进入手术室前先行尿排空;2. 穿戴手术衣裤,消毒手术部位;3. 在L2/L3或L3/L4穿刺,找到硬膜外腔;4. 填补硬膜外腔,下行深度较大,注药前需试抽测压,出现血液需要更换穿刺点,并需埋药;5. 硬膜外麻醉后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观察麻醉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7aafc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d.png)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XXX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麻醉手术必备麻醉用品器械、麻醉机和监护仪。
必须选择适合个体特性的气管导管,备有大小号气管导管,以及其他必要的器械。
麻醉药物包括麻醉诱导药、肌肉松弛药、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麻醉者应根据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择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擦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畅。
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
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腹部、胸部和上肢手术。
硬膜外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硬膜外腔,确认穿刺位置,插入导管,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骶管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下肢、腹部、盆腔和会阴手术。
骶管阻滞麻醉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病人取侧卧位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局部麻醉,穿刺骶管,确认穿刺位置,注入麻醉药物,确定阻滞范围。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e45a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3.png)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技术,用于手术过程中使患者进入无痛状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标准。
本文将介绍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患者评估在进行全身麻醉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确保患者不会因某些疾病或药物过敏等问题而出现并发症。
二、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各种监测仪器正常工作。
同时,还要确认患者是否已经禁食禁水,并为需要的病人准备好相应的药物和材料。
三、麻醉诱导和维持在麻醉诱导阶段,医务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诱导。
另外,还需要进行气道管理,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在麻醉维持阶段,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调整,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监测和记录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等。
对于有需要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压测量。
同时,医务人员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情况,以便随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状态。
五、并发症处理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虽然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仍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应对各种并发症的能力,包括心血管事件、呼吸道梗阻等。
及时的处理和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
六、术后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需要进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
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减轻麻醉药物的副作用,确保患者顺利恢复。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是保障手术安全和患者健康的必要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标准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总结: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包括患者评估、术前准备、麻醉诱导和维持、监测和记录、并发症处理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97c4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2.png)
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医院麻醉师操作规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麻醉师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麻醉师的操作行为。
第三条麻醉师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格执行医院的麻醉操作规程。
第四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当尽职尽责,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第五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定期对麻醉师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六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信息,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麻醉。
第二章麻醉设备和药品的使用第七条麻醉师应当熟悉和掌握医院麻醉设备的使用方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麻醉师在使用药品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用适当的药品,并按照规定剂量进行使用。
第九条麻醉师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应当做到用药准确、注射迅速、用量合理,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导致的风险。
第十条麻醉师在使用麻醉设备和药品时,应当做好相关记录,包括麻醉开始和结束时间、使用的药品和剂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等。
第三章麻醉操作流程第十一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当遵循相关的麻醉操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麻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环节。
第十二条麻醉师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麻醉师在麻醉操作结束后,应当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和监测,确保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安全恢复。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麻醉师的操作行为符合安全规定。
第十五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当保持专注,不得受到外界干扰。
第十六条麻醉师在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或其他安全风险时,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医务管理部门。
第五章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第十七条医院麻醉科应当定期对麻醉师的操作行为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八条麻醉师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如发生严重事故或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医院的责任追究。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9044828b33d4b14e84246820.png)
淇县福利医院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aa489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b.png)
医院麻醉科静脉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分类】将全麻药注入静脉,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
根据用药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药物麻醉,方法简易,但总用药量有限制;复合麻醉系采用2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包括催眠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充分发挥每一种药物的优点,互补缺点,用较小剂量达到镇痛记忆消失和肌肉松弛的目的,亦称“平衡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
如同时辅以吸入麻醉,则称为“静吸复合全麻”。
【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唾眠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积蓄中毒。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
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必须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颠茄类药物及镇静剂。
【硫喷妥钠静脉麻醉】1.适应证:(1)四肢及躯干无需肌松的短小手术;(2)全身麻醉的诱导或行小儿基础麻醉:(3)辅助麻醉剂;(4)抗惊厥及治疗局麻药中毒。
2.禁忌证:(1)急、慢性呼吸道梗阻;(2)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潜在呼吸道梗阻因素);(3)支气管哮喘和对硫喷妥钠过敏患者;(4)严重低血压休克;(5)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6)上消化道梗阻、大出血或饱胃属相对禁忌。
3.注意事项:(1)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将硫喷妥钠稀释成2. 5%溶液(小儿可用1%-2%溶液);(2)小儿基础麻醉:一般多适用于0.5岁-6岁小儿,稀释2%或2.5%溶液,按15-20哨/1^ 体重计算,作深部肌肉注射,注射后3-5min内入睡,约可维持30Y5min.第二次追加量为首次量的l∕3-l∕2o(3)静注硫喷妥钠速度不可过快(开始5ml可稍快),诱导时应注意呼吸和循环的变化。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af5f9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c.png)
麻醉科常用麻醉技术操作规范麻醉科是一项危险的医疗技术,任何麻醉操作的不当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麻醉科医生必须严格遵守麻醉操作的规范,确保麻醉过程安全、有效。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麻醉科常用的麻醉技术,并详细说明麻醉操作的规范。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将全身各部位同时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1.静脉全麻静脉全麻是把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使患者全身麻醉。
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2)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3)注射麻醉药物时要缓慢、逐渐递增,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4)麻醉维持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5)手术结束后,及时撤离麻醉药物,防止患者出现术后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是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把氧气和麻醉气体送入患者体内,使患者全身麻醉。
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2)选择合适插管尺寸;(3)插管前进行口腔和喉部的消毒,及时记录插管的深度;(4)插管后及时通过麻醉气体监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5)手术结束后,及时撤离麻醉药物和氧气,防止患者出现术后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将特定部位的神经阻滞,从而使该部位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
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1.表浅麻醉表浅麻醉是通过向皮肤表面喷洒麻醉药水,使局部表皮麻醉的一种方法。
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2)选择适当的麻醉药品和剂量;(3)麻醉药液喷洒时要均匀、不可过多或过少;(4)麻醉药效逐渐消退时,需注意防止患者感到痛苦。
2.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是利用麻醉药物作用于局部神经,阻滞神经传导、降低局部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在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2)选择合适的神经阻滞方法和麻醉药物;(3)注射麻醉药物时要根据病情和体重等因素确定剂量;(4)注射麻醉药物后要等待一定时间,确保神经阻滞效果到位;(5)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局部反应,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befa12e195f312b3069a5e9.png)
全身麻醉操作标准第一节麻醉前打算一、麻醉前打算和麻醉前用药1、术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 ASA分级,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2、麻醉前禁食、禁饮6~8h,急症饱胃者应选择清醒气管插管。
3、介绍麻醉方案及平安措施,排解病人顾虑,取得合作。
4、麻醉前谈话和签字:为完善治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详细解释麻醉经过及其可能的意外和并发症,取得病人理解和谅解后在麻醉同意书上签字。
谈话由责任麻醉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
5、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东莨菪硷0.006mg/kg或阿托品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依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冲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6、麻醉用具和药品的打算: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二、全麻监测1、根本监测工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
2、特别病人,应具备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糖和血气分析血生化,有条件的医院应做有创或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3、全麻监测还应包含:尿量、呼吸、体温、肌松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吸入氧浓度、呼吸末 CO2和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三、全麻设备必须具备性能良好的麻醉机(按照检查程序认真进行性能检查),全套插管用具和吸痰吸引设备。
有条件医院应配置有可靠的呼吸机和呼吸参数监测的麻醉机。
还应配置可靠的吸入麻醉药挥发罐和供氧报警装置。
第二节麻醉方法与选择一、全麻分类和全麻药物全身麻醉按麻醉药作用方法,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注射全麻等。
临床上全身麻醉多是几种药物的复合应用,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减少药物用量,减轻副反响,使麻醉更加平安、平稳。
全身麻醉药使用规范
![全身麻醉药使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00df5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6.png)
全身麻醉药使用规范全身麻醉在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药物的使用,使患者进入无痛状态以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然而,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对全身麻醉药使用的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评估和选择麻醉药物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医生应该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如吸入麻醉剂、静脉麻醉药物等。
二、用药剂量和浓度的确定在使用全身麻醉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和浓度。
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用药剂量需要进行调整,而女性可能需要相对较低的药物浓度。
三、使用合适的麻醉监测设备麻醉监测设备在全身麻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生应该配备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心电图监测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器、血压监测器等,以及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设备,医生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以便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
四、应用药物的技术操作麻醉药物的应用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医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减少注射疼痛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注射过程中,医生应该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麻醉后的观察和护理麻醉后的观察和护理是应用全身麻醉的最后一个环节。
医生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提供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和康复。
六、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并发症,如恶心、呕吐、低血压等。
医生应该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七、定期更新麻醉知识和技术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和技术不断进步,医生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麻醉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全身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结:全身麻醉药使用规范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全身麻醉药使用规范
![全身麻醉药使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745ec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1.png)
全身麻醉药使用指南为加强我院全身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根据《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按照作用范围,麻醉药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通常是大型手术,都会使用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是指患者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与痛觉的药物,根据给药方式,全身麻醉药又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两种类型。
一、吸入性麻醉药吸入性麻醉药多为挥发性液体(如乙酸、氟烷等),少数为气体(如氧化亚氮),均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体内而发挥麻醉作用,其麻醉的深度,多随脑中麻醉药的分压而变化;麻醉的诱导和苏醒的速度,取决于组织中麻醉药张力的变化速度。
在药物方面,其在血中的溶解度则是影响麻醉作用的主要因素,因其血/气分配系数影响血中药物的分压,也影响在脑中的分布,终至影响进入麻醉的速度和深度。
七氟烷:为含氟的吸入麻醉药。
其最小肺泡内浓度(MIC),在氧及氧化亚氮的混合气体中为0.66%;在纯氧中为1.7%;与恩氟烷者相似,为氟烷者的l∕2o其半数致死浓度(LC)/MAC比恩氟烷者大。
诱导时间比恩氟烷、氟烷者短,苏醒时间三50者无大差异。
麻醉期间的镇痛、肌松效应与恩氟烷和氟烷者相同。
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较氟烷者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比异氟烷者小;对脑血流量、颅内压的影响与异氟烷者相似。
本品不引起过敏反应,对眼黏膜刺激轻微。
以2%-4%浓度进行诱导麻醉、以3席维特时,吸人后10-15分钟血药浓度达稳态,约360umol∕L;停药5分钟后则约为90umol∕L,停药60分钟后为约15umol∕L o血浆消除t 呈三相,分别为2.7分钟、9.04分钟、30.7分钟。
血/1/2气分配系数为0.63(恩氟烷者为1.9,氟烷者为3.2)。
本品主要经呼气排泄,停止吸入1小时后约40%以原形经呼气排出。
它在体内可被代谢为无机氟由尿排出,按尿中氟量计,其代谢率为2.89%,比恩氟烷者(0.96%)高,比氟烷者(15.7)低。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0224d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4.png)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法,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安全地进行手术。
为了保障全身麻醉的操作质量和手术安全,必须制定相应的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全身麻醉前准备、全身麻醉操作及全身麻醉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确保全身麻醉操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
一、全身麻醉前准备在进行全身麻醉前,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具体操作如下:1.患者评估与讨论:麻醉医生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相关信息,并与外科医生进行讨论,确定适宜的麻醉方法。
2.患者禁食禁水:根据手术时间确定患者禁食禁水的时间,避免手术期间发生呕吐等意外情况。
3.麻醉设备及药品准备: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并准备好全身麻醉所需的麻醉设备和药品,确保其完整、清洁和无损。
二、全身麻醉操作全身麻醉操作是麻醉医生的核心工作,正确的操作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具体操作如下:1.体位调整: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以便进行全身麻醉。
2.静脉通路建立:在进行全身麻醉前,麻醉医生需要建立患者的静脉通路,以便输注麻醉药物。
3.监测设备连接: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将监测设备连接至患者,以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4.麻醉诱导:根据麻醉计划,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途径逐渐给予患者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5.气道管理:在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后,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气道管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通气和呼吸。
6.麻醉维持和调整: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和手术情况,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浓度。
7.术中监测与记录: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并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以便术后分析和评估。
三、全身麻醉后护理全身麻醉后护理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转运与观察: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或病房,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全身麻醉的操作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的操作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8df81a904a1b0717fd5dd8e.png)
精心整理全身麻醉的操作流程
1、术前访视病人:看是否有全身麻醉的适应症,有否禁忌症,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合并症,同时判断患者能否耐受麻醉及手术。
2、拟定麻醉方式:就是说根据访视结果来拟定一个比较合适这个病人的麻醉方式,包括是否全麻,是否气管插管,气管导管的型号,诱导时用什么药,维持时用什么药,苏醒时用什么药。
3、签麻醉知情同意书:
(1)先交代清楚一般来说麻醉是安全的,让病人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然后再说做一个什么样的麻醉。
(2)重点讲由于患者本身疾病或合并症导致的可能出现的麻醉相关问题。
(3)然后简单讲一讲由于麻醉原因可能导致的问题,比如说气管插管后的声音嘶哑的问题,插管导致牙齿损伤的问题。
4、下术前医嘱:
5、接监护仪、测基础生命体征:
6、开放静脉通道:
7、仪器设备检查及用物准备:检查麻醉机、吸引器等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准备好喉镜、气管插管全套、并检查氧气准备是否充足
8、麻醉诱导
9、麻醉维持
10、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处理好各种意外情况,并做好麻醉记录。
11、麻醉苏醒:
精心整理
12、送患者
13、术后随访。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64f51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2.png)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和全身肌肉松弛,从而实施手术操作的方法。
要保证全身麻醉的安全和成功,医务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以下是全身麻醉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
1.术前准备:在进行全身麻醉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
术前必须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腊齐检查,了解其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手术相关的特殊要求。
2.麻醉药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对于全身麻醉的成功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吗啡、吗啡类药物等。
3.麻醉药物的使用: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按照剂量、浓度和速度等要求使用麻醉药物。
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
4.呼吸道管理:全身麻醉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包括:使用喉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方法。
5.循环支持:在全身麻醉期间,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如: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并使用药物调整血流动力学状态。
6.麻醉深度监测:全身麻醉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合理的监测和调整。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BIS监测、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等。
7.麻醉复苏:8.麻醉术后随访:全身麻醉完毕后,应立即将患者转至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观察和继续处理,记录和评价麻醉的效果和副作用并在适当机会进行麻醉的总结和研究,完善麻醉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全身麻醉操作属于专业领域,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在进行全身麻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始终保持专注和谨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江苏全麻规范
![江苏全麻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c2ab9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b.png)
江苏全麻规范全麻,即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给予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和无痛感觉的病人管理方法。
在江苏省,全麻手术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江苏全麻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手术前准备在进行全麻手术前,麻醉科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患者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和手术部位,以便为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法。
在术前,患者需要进行禁食禁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停药。
二、全麻的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全麻方法。
常见的全麻方法有静脉全麻、气管插管全麻、气管内插管全麻等。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患者等,应当做好特殊的麻醉管理措施。
三、全麻药物的选择和运用在江苏,严格规范全麻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手术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进行给药。
全麻药物的运用应当精确控制,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
四、监测和护理全麻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CO2含量、血氧饱和度等。
在全麻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随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给予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并及时处理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五、麻醉复苏麻醉复苏是全麻手术结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江苏,麻醉复苏室按照一定的标准建设,并配备专业的麻醉复苏设备和人员。
在麻醉复苏室中,专业护理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通过药物和氧气辅助患者尽快恢复清醒状态。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六、麻醉记录和质量管理全麻手术的过程和结果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麻醉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麻醉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手术过程、药物使用和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等。
同时,麻醉科还需要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定期开展麻醉质量评估和讨论会议,以提高全麻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全身麻醉的麻醉操作评分标准
![全身麻醉的麻醉操作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271c67a26925c52cc5bfb6.png)
全身麻醉的麻醉操作评分标准考核时间年月日主考人签名患者王某,女,42岁,因“停经37+2周,下腹痛及阴道流水2小时”于2017年07月20日16:00入院。
入院查体: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腹部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骨盆外测量无明显异常,双下肢水肿。
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105 cm,胎位LOA ,胎心140次/分,宫缩无,阴道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
先露S-3头,彩超示:BPD:9.3cm,FL7.6cm,胎盘P-Ⅱ级,AFI:16.5m.病毒三项:HIV(-)HCV(-) TP(-) 肝肾功正常,葡萄糖:4.55mmol/L 血常规:WBC 6.64×109/L RBC 3.91×1012/L HGB 105 g/L PLT 188×109/L HBSAg(-)BM(A)尿常规:pro(-).患者于2017年07月20日18:00规律宫缩,于2017年07月21日6:00分娩以男婴,体重4500克。
胎盘娩出,约700克,边缘完整。
宫缩欠佳,给予安列克及相应治疗,效果不好,阴道出血不止,出血量约800毫升,紧急备血,入手术室,拟在全麻下行子宫次全切术。
1.导管进入气管内的确认方法:①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②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
⑤如能监测呼气末ETCO2则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2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的并发症?气管导管梗阻,导管脱出,呛咳动作,支气管痉挛,吸痰操作不当3拔管和拔管后并发症?喉痉挛,误吸和呼吸道梗阻,拔管后气管萎陷,咽喉痛,声带麻痹,勺状软骨脱位,喉水肿,上颌窦炎,肺感染,其他。
.4.什么是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通过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方法进入患者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患者意识消失而无疼痛感觉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器械用品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
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体格等个体特征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各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把,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用药:硫喷妥钠、丙泊酚、依托咪酯、地西泮、咪达唑仑、羟丁酸钠或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筒箭毒碱、维库溴铵、泮库溴铵、哌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麻醉要: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氟烷以及氧化亚氮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和氯胺酮。
3、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擦拭并包裹,放在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请托病人下颌,维持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间歇辅助呼吸。
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畅。
3)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左手扶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后仰。
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
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全段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气管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导芯。
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
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在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突下有无气过水声,方可断定导管在气管内。
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实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麻醉维持与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給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至停用。
严格掌握拔出气管导管指征: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正常,对指令反应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
拔管后给予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监测。
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监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